大气受热过程五年高考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总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湘教版
[思考] 为什么说有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提示:云中有丰富的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变高,使大气逆辐 射增强;低云距离地面近,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多。
关键能力突破
技法点拨 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应用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两种作用的实践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知能转化演练
[2022·1月浙江卷,24~25]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 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2 题。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④城区大于
答案: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 关。北京时间12~14时是该城市太阳高度较大的时段,由图可知,该时段其大气 散射辐射较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故太阳高度较大的夏季 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一 天中大部分时间大气散射辐射较晴天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呈负相 关,城区污染一般比郊区严重,大气透明度较低,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大于郊区, ②错误、④正确。故选B。
答案:(1)C (2)A (3)C
[审题解题]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综合 思维
从区域认知角度明确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 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降水少,其西部多荒漠景观 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思维分析。由于绿 洲白天地表温度比沙漠低,加上水分蒸发(蒸腾),导致绿 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我国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 候,夏季高温少雨,最可能是绿洲全天地表温度低于周 边沙漠的现象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0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1.组成及比例2.将大气主要组成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连线3.以二氧化碳和臭氧为例,指出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提示: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类使用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释放大量的氯氟碳化合物等物质,消耗臭氧,导致臭氧浓度降低。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在下图中填出对流层和平流层平均高度,并补绘平流层气温变化曲线。
【思考】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返回地球时穿过大气层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提示: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2.将大气层各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选填在相应的位置。
大气层特点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②③平流层①⑤⑥高层大气④⑧⑦①空气水平运动②空气对流运动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天气晴朗⑤臭氧吸收紫外线⑥利于飞机飞行⑦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通信⑧大气密度很小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在下图中填出三种辐射的名称。
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2.受热过程(1)地面增温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一部分被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吸收、反射和散射(合称削弱作用),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过程: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吸热增温。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有补偿作用。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2023·广东卷)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1)。
图2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
据此完成(1)~(2)题。
图1图2(1)在图1中,符合图2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A.CO2量减少B.空气温度降低C.大气越稀薄D.人类干扰越小第(1)题:第(2)题:(1)A(2)C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13大气受热过程
高频考点13 大气受热过程2024年2月,南极某科考站旁边出现了“西瓜雪”现象。
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并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升温时会快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相比一般的雪,“西瓜雪”的出现会使图中( )A.①增加 B.②减弱C.③增加 D.④减弱2.假如“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频繁发生将( )A.引发降雪增多 B.导致土壤酸化C.利于生态平衡 D.加剧气候变暖地气系统(地面和大气)汲取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放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安排。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这是因为当地( )A.多阴雨天气,大气的保温作用强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C.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入能量D.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出能量4.若仅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应是( )A.1月 B.4月C.8月 D.12月[2024·山东临沂二中月考]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亮的塑料膜或者玻璃。
据此完成5~6题。
5.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A.常见的对流雨B.连续的霜冻天气C.持续的伏旱天气D.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6.在此季节,农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削减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加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减弱太阳辐射,削减农作物水分蒸腾早春季节常发生霜冻天气,严峻影响名优茶的产量和质量。
下图示意某年1月底某科研所对峨眉山市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的结果(图中折线表示距离地面1 m、3 m高度的温度曲线)。
据此完成7~8题。
7.读图可知,该茶园( )A.白天出现逆温现象时间长B.树冠层的日温差可达18 ℃C.霜冻现象发生于白天D.夜晚离地面越近,温度越低8.为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利用风扇,使上下层空气混合B.开拓水塘,增大上下层温差C.地膜覆盖,促进空气对流运动D.建防护林,阻挡外来气流涌入[2024·浙江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下图为“乌鲁木齐大气热力作用中的三种辐射改变统计图”。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学生版)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5年5考)2023年广东卷、2021年上海和浙江卷: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垂直分层2022年上海卷:大气的垂直分层;2021年江苏卷:逆温现象1.大气的组成成分与垂直分层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2.考试情境常结合日常情境(天气现象、大气散射、飞机飞行等),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新高考可能会结合选项为坐标图的形式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考点2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5年14考)2024年(安徽卷、广东卷、浙江卷)、2023年浙江卷、2021年江苏和福建卷、2020年浙江和全国卷: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大气的保温作用;2023年全国乙卷、2022年湖南和浙江卷、2021年福建和浙江卷、2020年上海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大气的水平运动是高考考查频率高的知识,尤其是判断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向,等压线判读,逆温现象等是关键考点,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该考点往往结合气温差异、地面与高空等压线判读、天气符号图、时事热点事件考查。
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5年11考)2024年(福建、浙江)、2022年(浙江、山东)、2020年(北京、江苏、天津、浙江):大气的水平运动(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风向判断)2024年广西卷、2022年浙江卷、2020年浙江: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考点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2024年(北京、广东、甘肃、吉林)、2022年(海南)、2021年(上海、北京):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4年上海、2021年上海:气候类型的判读、影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是高考考查频率高的知识,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考法上常结合海陆分布、天气要素(5年28考)响降水的因素2023年(福建、海南、浙江、湖南、辽宁、北京、全国卷)、2022年(重庆、河北、上海、天津、北京、2021年(辽宁、浙江、山东、海南)、2020年(山东、浙江):降水、气候的特征、分布规律2022年重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统计图及地形特征考查考点5天气系统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5年29考)2024年(北京、甘肃)、2022年浙江、2020年海南:反气旋(高压)和气旋(低压)与天气2024年(江苏、山东)、2023年(山东、重庆、江苏、广东、浙江、湖南)、2022年(全国、重庆、河北、天津、海南、江苏)2021年(辽宁、上海、天津、北京、全国、浙江、广东、浙江、海南、上海)、2020年山东:锋与天气、锋面气旋、冷锋与寒潮1. 天气系统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是高考考查高频的知识,锋面气旋及冷锋等为关键知识点,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025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透明度
续表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②分析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现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大气受热过程与昼夜温差
[人教必修1-P35图2.10变式]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图1示意“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后,“太阳翼”接收辐射,首次醒来的景观。图2为地球表面大气热量交换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大气状况
主要包括大气成分和大气[4]________等状况。大气成分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利于大气吸收红外线,增强温室效应;大气透明度与海拔、天气(阴晴等)、大气中尘埃和污染物的含量相关,大气透明度较低时,大气一方面能够在以热量输入为主的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在以热量输出为主的夜间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D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 D.①强,③弱
【解析】根据图2中各箭头的指向判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⑤为地面辐射。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等削弱作用,也就没有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即④弱,C错误。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到月球表面,因此①强,②弱,A、B错误。月球上没有大气,①强,温度升高快;且月球上没有大气逆辐射等保温作用,③弱,温度降低快,因此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D正确。
高考真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真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
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偏离天数/天珲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辽源125.15°E42.9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1.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A.1小时40分钟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D.3小时20分钟2.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A.降水多B.受海洋影响强C.风力强D.受山地影响强3.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2023·浙江卷)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
“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
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4.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5.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①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①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①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2·福建卷)冷杉为常绿针叶乔木,喜湿耐阴。
某研究团队在中国某山地开展冷杉育苗试验,发现:冷杉林内育苗的成活率远高于林外;林外采用秸秆覆盖土壤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
下图示意该地冷杉林冬季林内外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06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均厚度12km,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
2.平流层:存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一般,云层越厚,云雾水汽越多,烟雾、雾霾越多,大气的削弱作用越强,同时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保温作用的因素:天气、大气洁净度、空气的湿度等。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4)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和下垫面性质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受热过程》真题练习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受热过程》真题练习(2023·陕西)下图中的现象多在某地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出现,持续时间较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到乙处的气温垂直分布是由于()A.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气温下降迅速B.太阳辐射较弱C.大气逆辐射较强,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D.太阳辐射较强2.丙处的根本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地面反射D.大气反射(2023·广东)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①C.①D.①4.图中①表示大气的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保温作用D.辐射作用5.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A.①增强B.①减弱C.①减弱D.①增强(2022·贵州)“霜重见晴天”,当清晨见到较重的霜冻,预示当天天气晴朗。
下图示意太阳、地面、大气间的能量转化过程。
完成下面小题。
6.“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其对应的辐射分别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与多云的夜晚相比,在深秋晴朗的夜晚易形成较重的霜冻,主要原因是()A.①较强B.①较强C.①较弱D.①较弱(2022·福建)地理学习小组设计完成一个地理模拟实验。
据此回答问题。
实验器材:玻璃杯、温度计、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牛皮筋、砂土、剪刀、手表、纸笔等。
实验步骤:步骤一:在实验室内,往两个相同玻璃杯中放入等量砂土,均匀铺平,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砂土至同样深度。
将放有温度计A的玻璃杯用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牛皮筋扎紧;放有温度计B的玻璃杯没有任何遮盖物。
在实验室内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两个玻璃杯,温度计A、B显示的初始温度一致。
步骤二:将两个玻璃杯放置到阳光下,接受同等强度的太阳光照。
8.(1)三小时后,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温度计B显示的温度较。
(2)此实验模拟的是效应。
(3)将下列数字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以说明该实验模拟的原理。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讲义)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太阳辐射概念:1、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每秒钟接受的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3、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越小,那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②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淡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越小,那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③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④大气透亮度或污染状况:大气透亮度高那么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⑤白昼时间的长短;(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热量是通过辐射的形式在物体间传递的;2、用图示的方法展现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深化熟悉:地面热量平衡〔以地面为主体,熟悉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表的热源,地面因汲取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不断释放出热辐射,即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大气通过接收地面辐射而増温,同时又向外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那局部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也是地面热量的一个来源。
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γ)。
因此,地面的辐射收入主要包括太阳直接辐射(S) 和散射辐射(S’)以及大气逆辐射(Ea),支出局部包括地面辐射(Ee)和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S+S’)α。
在白天晴朗天气条件下,地面热量平衡(R)公式为R=(S+S'+Ea)[(S+S')α+Ee]R=S+S'(S+S')α(EeEa)R=(S+S')(1α)γ地面热量平衡的应用:早晨,当太阳升起时,地表开头接收辐射能,当地表接收到的辐射能大于地面有效辐射时,即R为正值时,温度开头上升,直到13:00左右,温度到达最高值。
高考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一模]空气中的水汽来自下垫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升高而升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上限时,称为饱和空气。
气温下降有可能使不饱和空气变成饱和空气,露点温度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时的温度。
下图数据来自GIS推算,是晴朗条件下某时刻相关城市大气即时温度及露点温度(单位:℃),PQ为晨线。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的是()A.北京B.大庆C.长春D.佳木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空气中的水汽来自下垫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升高而升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上限时,称为饱和空气”“露点温度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时的温度”可知,北京、大庆、长春、佳木斯四个城市中,只有北京的即时温度和露点温度相等,故北京的空气达到饱和,其余三个城市的即时温度都高于露点温度,即空气未达到饱和。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晨线以东城市大气中水汽含量均为过饱和B.北京大气中水汽含量为过饱和C.北京、呼市两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差异很大D.佳木斯即时温度高于大庆的原因是佳木斯太阳高度比大庆大答案:D解析:晨线以东城市已经日出,气温升高,故空气不饱和,A错误。
根据材料,北京的即时温度和露点温度相等,故北京的空气刚达到饱和,B错误。
从图中看,北京、呼市两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两地露点温度差异不大,故水汽含量差异不大,C错误。
从图中看,佳木斯和大庆纬度差异不大,大庆靠近晨线,刚日出,而佳木斯日出后一段时间,故佳木斯即时温度高于大庆的原因是佳木斯太阳高度比大庆大,D正确。
故选D。
[2024·云南昆明三模]2024年1月30日到2月7日,湖北省遭遇连续冻雨导致多地树木被积雪(冰)压断,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冻雨俗称“滴水成冰”,多出现在冬季近地面气温低于零度、中层大气出现逆温层的地方。
课题五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适用全国——山西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秀课件
对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含量越大, 对地面辐射吸收的越多,大气温度就越高,大气逆辐射就越强。
1. 纬度:同纬度昼长与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理论上接受的太阳辐 射能相等
2.下垫面状况:同一纬度,海陆之间存在热力差异,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同在陆地上,地形不同,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同在海洋上,经过洋流不同,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3.气象因素:晴天与阴天云层厚薄不同,削弱与保温作用不同,昼 夜温差不同 4.大气成分 大气密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多少变化,地 势高低导致大气密度差异均影响到气温状况
作用 参与作用的 形式 大气成分
作用特点 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吸收 反射
①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②对流层的二氧化碳、水汽 吸收红外线。
云层和尘埃能将投射到其上 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 到宇宙空间去
有选择性,大部 分可见光可穿 透
无选择性,云 层越多(厚), 反射越强
地面生物免遭紫外 线侵害。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 温不会太高等
(1)纬度位置:
中午或低纬地区— 太阳高度大—面积 小(光热集中)— 经过的大气路程 短—大气削弱少
A B
(2)天气:阴雨天气,云量越多,云层 越厚,反射量越大,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就越少;晴朗天气反之。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 强;地势低,反之。
(4)大气成分:臭氧、二氧化碳、水 汽的多少影响吸收作用的强弱
课题五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件(适用全国)——山西省2021年高 考地理 一轮复 习(共35 张PPT)
(1)图中正确表示 大气层气温 垂直变化 的曲线是 B
A.① B.②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012重庆)《联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图3是南非
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 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 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 出现逆温。如下图,从 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 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 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 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 BC段)就出现了逆 温层。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 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 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 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 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2010年江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 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 相关的有
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 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 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 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 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 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 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4、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10年山东)图2为北半球中 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 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 时。读图回答3-4题。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的保温作用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 ?地面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损失的热量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
面
反射、
吸 散射等削弱
收 作用
大大
气 气 大气
辐 射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与分类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空气以平流为主,利于飞行 低纬:17-18Km ,中纬: 10-12Km ,高纬:8-9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随着高度的上升, 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高层大气 气压低、密度小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有一臭氧层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复杂
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 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 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 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 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 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 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 全。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 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 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 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 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2011年全国)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 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 气温状况割面, 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 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非典型
肺炎扩散的是
(C)
2、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 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 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 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 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 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 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3、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基本状况
(1)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
(2)大气的组成:①干洁空气:氮( 78%) 、氧站21%、二氧化碳等气体; ②水和固体 杂质。
(3)大气的 分层: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 特征,可把大气分成 对流层、平流层和高 层大气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
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 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 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 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 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 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 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 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 慢。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年上海)37.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 的数字编号是-----、--------;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 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从理论上说,空中 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