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前纵隔、支气管肺组、气管支 气管组多见,可融合成块。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边缘呈扇贝样、锯 齿状,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融合 或分散存在,密度均匀或少数中心坏死液化,常 为双侧分布,分叶明显,增强轻至中度强化;放 疗后出现钙化可伴有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 积液、肺内肿块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中纵隔淋巴瘤
男/27Y
瘤巴淋
淋巴瘤双肺转移
恶性淋巴瘤可分为融合肿块型和非融合肿块型, 融合肿块型常需和恶性胸腺瘤、畸胎瘤等前纵隔 好发肿瘤鉴别。以下几点有助于区别:(l)分辨率 较高的CT扫描图像上能显示未完全融合淋巴瘤可 由边缘不甚连续有相对分界多个小肿块组成,半 数可见低密店坏死灶;(2)完全融合肿块其边缘绝 大多数光滑,而恶性胸腺瘤边缘多数可见小结节 样突起或和分叶形成;(3)如见胸膜或心包种植 结节则恶性胸腺瘤可能性极大。
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
Ⅳa期:胸膜和心包转移 Ⅳb期:远处转移
Ⅰ期为良性胸腺瘤, Ⅱ期以上为恶性。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前上纵隔边缘清晰锐利或呈分叶 状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侧位片胸骨后肿块, 密度较淡,轮廓不清楚
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均 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则,脂肪界面模糊, 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Biblioteka Baidu
常见的原发性纵隔疾病
(一)胸内甲状腺肿 (二)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 (三)畸胎类肿瘤 (四)淋巴瘤 (五)神经源性肿瘤 (六)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
胸内甲状腺肿
包括以下二种: (1)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少见,为胚胎期残
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 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纵隔概念及分区
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组织结构与器 官的总称。
分界: 前界:胸骨 后界:胸椎
上界:胸廓入口 下界:膈肌 分区: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及双侧肺门水 平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中、下纵隔;以 气管 、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为前纵隔:食管、 心包后方及胸椎旁的部分后纵隔:前后纵隔
神经鞘瘤
男性,5个月。反复咳嗽2周 (NB 神经母细胞瘤)
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
支气管囊肿 食管囊肿 心包囊肿 囊状淋巴管瘤,胃肠源性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
雄导管囊肿(罕见) 脂肪瘤,纤维瘤,黄色瘤等
各类囊肿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支气管囊肿多 位于隆突下支气管旁与气管旁,心包囊肿多位于心 膈角区,胸腺囊肿多位于前上纵隔胸腺部位,食管 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与胸导管囊肿等多位于后 纵隔等
谢谢!
包括畸胎瘤(teratoma)和畸胎皮样囊肿 (teratodermoidcyst)
畸胎瘤:来自三个胚层组织的实体混合瘤,除皮 脂腺、毛发外,还可见骨、软骨及牙齿。 。
畸胎皮样囊肿:为囊性肿瘤,以外胚层组织为主 ,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亦可见 中胚层、内胚层组织。
以良性为主,恶性占10%左右
MRI: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
胸部正位片见右心缘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侧位片见 病变位于前纵隔,延伸至心膈角;CT肿块沿升主动脉、上腔静脉生长, 与右心缘分界较清,内可见一粗条状钙化影。
侵袭性胸腺瘤
异 位 胸 腺 瘤
畸胎类肿瘤(teratoma )
为纵隔内残存胚芽和迷走的多种组织所发生的肿 瘤。
影像学特征
X线:前上纵隔增宽,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随吞咽上 下活动,向一侧或两侧突出,上缘可延伸至颈部,部分病 例有钙化。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食管受压移位
CT:稍高密度,囊变、出血、钙化多见;强化明显、持续 时间长
MRI: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钙化;增强 明显强化
胸腺瘤(thymoma)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最典型的特征性症状是咳出毛发和油脂样物,提示畸胎 瘤已破入支气管。
当破入心包腔时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心包积液,破入 胸膜腔可致胸腔积液、胸腔感染。
胸痛、咳嗽、前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及发热最常见
影像学表现
X线:前纵隔内圆 形或椭圆形块影, 多向一侧突出,可
前纵隔畸胎瘤
CT特征性表现是 以脂肪密度为主 的肿块含有钙化 的实体结节、或 肿块合并液体。 并可区分囊性或 实质性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 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
在 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 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的肿瘤可以在纵隔 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 的规律性
纵隔疾病好发部位
前纵隔:胸腺瘤、胸腺癌、 胸腺脂肪瘤、畸胎瘤、淋巴管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 、部份淋巴瘤 可出现于前纵隔。 中纵隔;纵隔淋巴瘤 (霍奇金 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食管囊 肿、支气管源性囊肿 、心包囊肿等。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肠源性 囊肿等。
为囊壁囊性均畸匀胎瘤的圆形 或椭圆形肿块,内 为密度均匀的液体。
纵隔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为囊壁不 厚而均匀的圆形或 椭圆形肿块,内为 密度偏低的液体。
恶性畸胎瘤
淋巴瘤 lymphoma
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 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 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 见于青年,其次老年。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多 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
(2)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颈部甲状腺沿胸 骨后伸入前上纵隔。 约占甲状腺疾病的9%~15%,占纵隔肿瘤的5.3 %,多位于前纵隔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
临床表现
部分病人有胸闷、胸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瘤体增大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喘鸣 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影像学表现
X线:脊柱旁肿块,椎间孔扩大,邻近骨质吸收破 坏
CT:密度多较低(因含脂肪),可有钙化,边缘 光滑锐利,典型者呈哑铃形位于椎管内、外,椎 间孔扩大并压迫性骨吸收,增强后有强化;恶性 者边界不清
MRI:长T1、长T2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 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神经鞘瘤食
神经源性肿瘤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经.这类肿 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内.以单侧多 见.一般无明显症状,长大压迫神经干或恶变侵 蚀时可发生疼痛.
交感神经源性肿瘤:节细胞神经瘤最常见;节神 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少见,周围神经 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恶性神经鞘 瘤。大多数为良性,儿童神经源性肿瘤恶性率高 达50%,主要为神经纤维肉瘤和神经纤维母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少见。
常见的纵隔肿瘤,占胸腺肿瘤的95% 大多数位于前纵隔,极少数位于后纵隔 多发于20~50岁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胸痛、气短、咳嗽及前胸不适。
若出现剧烈疼痛、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膈肌麻 痹、声音嘶哑则考虑肿瘤已有广泛外侵。
1/3患者有伴随症状: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球蛋白缺乏、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
胸腺瘤的分型
按细胞种类分型: ①上皮细胞型 ②淋巴细胞型 ③混合型 ④梭形细胞型
恶性胸腺瘤诊断标准:胸腺包膜完整性 包膜完整者为良性,称为非侵袭性胸腺瘤 包膜已受侵犯,侵及临近脏器或有胸内转移则
为恶性,亦称为侵袭性胸腺瘤。
胸腺瘤病理分期
Ⅰ期:有完整的包膜,镜下包膜无肿瘤细胞浸润
Ⅱ期:肿瘤浸润包膜、纵隔脂肪或纵隔胸膜
心包囊肿
支气管囊肿
囊性淋巴管瘤
食管囊肿
心尖脂肪瘤
小结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步骤包括: 1.发现病变; 2.定位诊断;肺部和纵膈病变的鉴别; 3.分类诊断;纵隔分区对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常见部位的常见病) 4.定性诊断(良恶性鉴别诊断)。肿块的形态,密 度,边缘,周围结构的情况,增强的改变及一些病 人的基本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