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合集下载

双循环经济讨论交流发言稿

双循环经济讨论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双循环经济这一重要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在此背景下,双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以下是我对双循环经济的几点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双循环经济的内涵双循环经济,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一战略布局旨在通过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实现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二、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1. 应对国际环境变化: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

实施双循环经济,有利于降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提高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经济强调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 拓展内需市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

双循环经济有利于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4.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循环经济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三、双循环经济的实施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2. 扩大内需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循环经济基础

循环经济基础

1. 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

1.1 循环经济的含义关于循环经济的含义,不同的文献有着不同的表述,从对循环经济认识角度的差异。

它们可以归纳为几种观点:第一类是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定义循环经济,主张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发展经济,使生产消费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实现低投入、高效率、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属于循环经济,从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角度定义循环经济有其合理性。

但是,从这一角度定义循环经济,覆盖领域较小,并且对于一些国家,经济活动中物质流量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从这一角度定义循环经济有其局限性。

第二类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定义循环经济,主张人类的经济活动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维持生态平衡。

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见下图)。

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地步。

第三类是从技术范式的角度定义循环经济,他们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范式革命。

他们借鉴科学发展的范式革命,总结出两种不同的范式,一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另一种是循环经济范式。

末端治理范式对遏制环境污染的迅速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遏止。

从技术范式的角度定义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第四类是从经济形态的角度定义循环经济,主张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

认为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被看作是一种公共物品后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一、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含义(一)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概念是人们对人与自然矛盾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循环经济理念,或者说是对处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矛盾的相关实践和思想的总结、提炼和范式化。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面临着“两大变革”,那就是“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前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是以“实践”和“物质交换”来解释的。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包括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将其加工成人们消费的产品,也包括产品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

这种“物质变换”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本质联系,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切矛盾,都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显现、发展、解决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除了恩格斯给人类敲响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环境警钟之外,马克思还指出“关于生产条件节约的另一大类,情况也是如此。

我们所指的生产排泄物,即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是这样一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 的循环中。

”“原料的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

” “对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

”所以,尽管马恩时代资源环境问题没有显化为突出问题,但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的角度,马克思已对物质循环型的生产实践做了较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是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和经济活动中循环利用问题的科学,这已广为人知。

到20 世纪资源环境问题爆发之后,很多科学家开始重新研究物质循环型的经济增长问题。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受到宇宙飞船的启发,并认为人类必须不断重复利用其有限的资源,保持内部良好的环境,人类才可能延长这个系统的运转寿命,并在其中生存下去。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摘要]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作为生态系统子系统的人类社会,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资源供给基础上,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作为人类活动中心的社会经济系统,需要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型的物质代谢模式,而不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代谢模式。

这就是循环经济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循环经济;内涵;模式1 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在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多起令人震惊的环境污染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喉病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等。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品的危险。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强调人类社会由“牧童经济”向“宇宙飞船经济”转变,他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地球这一封闭系统的资源将被耗尽,地球就会走向毁灭。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梅多斯等人发表的《增长的极限》,首次正式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

”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从此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而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在人类自豪地把科学技术作为征服自然的利器,把自然界当做取之不尽并可肆意挥霍的材料库和硕大无比可以乱掷污物的垃圾桶时,也终于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

面对严酷的现实,人类社会该怎样发展,经济还要不要增长?如何增长?经过多年的思考和争论,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女士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对其做出了界定:“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之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及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及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及意义引言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循环经济思想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内容。

本文将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意义。

循环经济思想的内涵循环经济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再利用。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循环利用劳动价值和资源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劳动价值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循环利用劳动价值,意味着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通过劳动的不断循环,实现劳动价值的再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马克思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循环经济思想。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方式存在着浪费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因此,马克思主张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等措施。

循环经济思想的意义循环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思想的核心是资源的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而循环经济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提高资源利用率循环经济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中,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而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 促进经济增长循环经济思想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同时,循环经济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就业增长。

4. 推动社会进步循环经济思想的实施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在部分发达国家出现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具有“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原则,是21世纪的经济发展趋势。

循环经济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其核心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双赢,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价值一年达到25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铅产量的40%、锌产量的30%、纸制品的35%来自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同时,废旧物的回收利用还可节约大量能源,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如1吨废纸可制成800kg再生纸,分别节省碱300—450kg,木材4m3,电512度、水250吨,使废物排泄总量减少75%。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1.发展循环经济是保障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多数指标仍然呈反向增长态势。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态安全日益严峻,人均资源拥有量非常有限,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我国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超过1000亿元,同时每年用于改善环境的经费高达2830亿元。

2.发展循环经济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WTO的《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和《卫生与植物检疫协定》要求各缔约国在制定国内法规时以国际标准为基础。

中国的循环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

中国的循环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

Part Three 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和
成效
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和方式
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原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方式:包括回收、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等 成效:减少废弃物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企业合作,共同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创新驱动: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创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技术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Part Four
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
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对 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目标。
废旧金属回收:通过回收废旧金属,进行加工、再利用,制成金属制品、金属颗粒等,实现资 源的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利润 环境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形象
Part Five
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 低成本。
促进பைடு நூலகம்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的理论含义解释

循环经济的理论含义解释

循环经济的理论含义解释【摘要】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阐述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衡量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绿色GDP及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GDP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但生态和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

粗放式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我国环境污染已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态势,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目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一、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资源的模式在理论上被定义为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理论萌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具体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该思路改变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将其改进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神是清洁生产。

简言之,就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最早利用循环经济的国家是德国,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实践是从2003年开始的。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流动方式为特征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三、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的系统观 ●新的经济观 ●新的价值观 ●新的生产观 ●新的消费观
四、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 产和消费过程地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 少污染物地排放。
①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和重新设计制造工艺 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①最合意的资源化方式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一起的废弃物资源化后 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报纸变报纸,铝罐变成铝罐等)。
②略为逊色的资源化方式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被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输入端
过程中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举例:农产品制酒
小专栏:循环经济不是什么?
◆循环经济不是一种单独的产业形态。它寓于农 业经济、工业经济及服务业经济等各种产业形态之 中,它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
◆循环经济不等于环境保护。它要求实现经济发 展的生态化与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经济化,追求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发展循环经济是 环境保护有效方式,离不开“末端治理”,但也不 等同于环境保护。
CO2
C, H, O...
微生物
动物
C, H, O...
目前
与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理想循环经济模式
向自然生态系统学习 建立生态产业系统
循环经济的工程技术基础
生态化

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消费
资源循环利用 能源优化利用和 可再生能源开发 污染源头治理
静脉产业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①最合意的资源化方式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一 起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报纸变报 纸,铝罐变成铝罐等)。
②略为逊色的资源化方式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被变 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2005年4月28~3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3R促进部长级会议 (我国是参会国之一)。
内涵释义2:
●物质资源减量化是内在要求。 ●清洁生产是重要的实施手段。 ●生态工业链是发展主线。 ●以生态工业园为主要载体。 ●旨在构建和谐生态城市。 ●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是终极目标。
自然生态的循环发展模式
太阳能
氨基酸
H2O, NH3,
蓝、绿藻
O2
CH4, H2, N2
早期
太阳能
植物
C, H, O...
三、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的系统观 ●新的经济观 ●新的价值观 ●新的生产观 ●新的消费观
四、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 产和消费过程地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 少污染物地排放。
①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 和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二、循环经济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目 标:保护和节约资源,减少经济活动给人 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社会 财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终目标: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即提高用单位天然资源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量( 或产值,或服务量)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环境 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循环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这是由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及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可谓见仁见智:目前主要是从人与自然关系、技术范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表述的。

中国有什么样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本文对此做一些讨论。

循环经济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不断调整的过程:如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业“三废”的“吃干榨尽”;从1994年国家倡导清洁生产,现在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这些都是我国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3R原则),这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并将减量化解释为输入端方法,再利用侧重于生产过程,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方法。

“3R”来自于杜邦的“3R制造法”,三者均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

将之用来指导企业生产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尚嫌不够,更应强调资源效率和环境友好。

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下,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降低发展成本,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我国来说,循环经济首先是资源节约战略。

循环经济追求的不是简单地降低资源消耗,而要使资源尽可能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工业化模式,我国不能照搬。

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将节约放在优先位置。

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一直是我国资源节约的主要手段,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涵。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源梯次使用为特征,根据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和能源流淌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 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进展和环境爱护的“双赢” 。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 既要求物质在经济系统内多次重复利用,即使进入系统的全部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尽量削减对物质特殊是自然资源的消耗, 又要求经济系统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被大自然汲取净化。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不仅仅供应产品本身,而且要保证产品利用最大化。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循环过程。

这是一个首尾相接、物质流封闭的循环,最终目标是实现“最佳的生产、最适当的消费、最少的废弃” 。

总之,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淌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进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特征循环经济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削减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

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 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削减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

对生产和生活消费后的废弃物进行全面回收, 对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以便最大限度地削减原始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行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的排放。

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扩大环保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扩大社会就业。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 (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循环理念认识不到位。

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

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工作滞后,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产业结构不合理。

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象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很大比例,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

又如,建材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和加重了环境负担,阻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百度百科

循环经济百度百科

循环经济百度百科循环经济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为目标的经济模式。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并将资源持续利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发展背景循环经济,又称闭环经济、循环利用经济,是一种将资源的制造、消费和废弃三个环节紧密相连,通过资源节约、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和环境最小化影响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背景是由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即“采购-生产-消费-废弃”的模式)在长期发展中暴露出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全球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使得循环经济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二、循环经济的原则和核心内容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

循环经济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1. 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资源的再生产、再利用和再回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2. 废物的再利用:将废物转化为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将废物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动生产者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加强产品的再利用性和可回收性;同时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降低浪费和污染。

4.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促进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循环贯通。

三、循环经济的实施与应用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机构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活动。

2. 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水平,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培育循环经济产业:支持和扶持循环经济相关领域的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循环经济产业。

4. 增强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参与度。

四、循环经济的优势及挑战循环经济具有以下优势:1. 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 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促使传统工业经济体系转轨到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历程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循环经济一词最初由刘庆山在1994年使用,从资源再生的角度提出废弃物资的资源化,其本质是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见刘庆山:《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自然资源短缺》,《再生资源研究》,1994年第10期)。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循环经济是指将资源的使用、生产和消费过程设计为高效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

它的核心理念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内涵包括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首先,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传统经济模式是线性的,即采集-生产-消费-废弃,资源的使用是一次性的,大量的资源被浪费,这种模式难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提供解决方案。

而循环经济则通过重新设计产品和生产过程,让产品所含的资源物质能够循环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开采和浪费,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其次,循环经济注重降低资源消耗。

通过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循环经济能够大幅度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缓解资源短缺、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另外,循环经济还着重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传统经济活动往往导致大量的废弃物产生,这些废弃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而循环经济通过推动产品设计、加强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循环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循环经济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同时,循环经济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可以说,循环经济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循环经济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而循环经济正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提出的,它旨在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化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使经济与环境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为前提和基础,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1、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以及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自然:生态文明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融。

(2)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主张采用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

2、生态文明的意义生态文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文明强调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推动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主张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促进全球合作:生态文明主张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有利于促进全球合作和发展。

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模式。

它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利用资源和废物处理等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经济强调在资源投入上采取最小化原则,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2)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主张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通过废物处理和再利用等手段,实现环境保护。

(3)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利用资源和废物处理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内涵

循环经济内涵

1.循环经济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展模式。

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着力实现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发展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发展转变,追求在发展中实现多赢,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中小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1.增强实施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

因此,中小化工企业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既充分认识资源对化工行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又要看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约束作用,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优化产品结构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活动的最大不同是,传统的资源循环模式是一种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

而循环经济模式则是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中小化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基础型的,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不多,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中小化工企业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通过对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副产品及废旧产品进行技术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3.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

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中小化工企业要实施清洁生产就要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问题;开发耗能少、效率高、污染小的工艺和设备;搞好过程的余热回收和副产品的回收利用,减少化工过程的能耗和物耗;开发用水量小的工艺;进行包装革命,推行绿色包装,减轻由此带来的白色污染;在全过程控制的同时,加强末端治理,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循环经济知识

循环经济知识

循环经济知识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在物质循环、再生和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的。

这是一种基于资源回收和再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原则是减少、再利用和循环使用资源。

其生产的基本特点是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减量化、循环化、无害化,实现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的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增长模式的根本改变。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的内涵学术界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范式、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等角度对循环经济作了多种界定。

循环经济的实施可分为三个层次:小型循环企业内部、中型循环企业之间和大型循环企业的社会化。

狭义的循环经济涵义朱大建指出,工业化运动以来,循环经济的目标是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

这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经济活动组织成“自然资源——产品和供应品——可再生资源”的闭环过程,所有原材料和能源都能在持续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以尽可能少地控制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这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并将减量化解释为输入端方法,再利用侧重于生产过程,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方法。

“3R”来自于杜邦的“3R制造法”,三者均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

将之用来指导企业生产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尚嫌不够,更应强调资源效率和环境友好。

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下,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降低发展成本,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1 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多起令人震惊的环境污染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喉病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等。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品的危险。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强调人类社会由“牧童经济”向“宇宙飞船经济”转变,他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地球这一封闭系统的资源将被耗尽,地球就会走向毁灭。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梅多斯等人发表的《增长的极限》,首次正式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

”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从此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而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在人类自豪地把科学技术作为征服自然的利器,把自然界当做取之不尽并可肆意挥霍的材料库和硕大无比可以乱掷污物的垃圾桶时,也终于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

面对严酷的现实,人类社会该怎样发展,经济还要不要增长?如何增长?经过多年的思考和争论,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女士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对其做出了界定:“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之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口,它特别强调当代的经济还需要发展,但这种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当代经济的发展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前提。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内涵不断提升、认识不断升华、重点不断调整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在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及后续的预防努力上,带有强烈的“末端治理”特征。

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又进一步转向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多数化学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汞、铅等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尽管如此,全球环境恶化速度加快,气候变化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并且由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使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被尾随而来的资源耗用的数量上的扩展所抵消或吞没,这种“反弹效应”使全球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降反升。

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再次深化,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最终风险可能来自于生态的失衡。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人们应根据可持续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弗雷德里克在《人类需要多大的世界》一书中指出,“远在我们耗竭资源之前,由于人为物质流的影响,生态反馈的综合作用将威胁自然、人类甚至经济增长”。

那些没有进入经济系统或者由经济系统排出却不再返回的物质堆成了垃圾山,成为生态系统的“肿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则经过自然或人工的迁移进而引起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应对生态失衡的最终诉求就是,在对生产环节进行持续改善的同时,还要加强消费环节的控制和废弃环节的循环利用,以提高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率,并降低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需求。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

这是自然循环过程极限和作为自然组成部分的人类生理极限所决定的。

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

循环经济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
下产生的。

2 循环经济的界定
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探究和实践,目前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在广义上,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即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因此,在广义的界定上,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它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广义的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在狭义上,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推进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

通过废物资源化发展经济,相当于“废物经济”、“垃圾经济”范畴。

它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的管理调控,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狭义的循环经济强调以物质流管理方法为基础,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控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流动方式和效率,将“资源—产品—废物排放”这一传统的线性物质单行道(one way)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其过程的重点放在对废物这一环节的封闭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上。

无论上述哪种界定,循环经济倡导的都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模式。

也就是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3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性(closing materials)经济、资源循环(resources circulate)经济的简称,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3.1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
追根溯源,人类是在自然界存在适合于其生存的环境条件下才产生和发展的。

人类生产活动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循环交流,其目的是使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下去。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崇拜自然阶段、征服自然阶段和协调自然阶段。

(1)崇拜自然阶段——人是被动的,以自然为中心。

这主要发生在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被动依赖自然到16世纪农业时代的主动适应自然并对自然有些许改变的漫长时期。

在此期间,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软弱乏力。

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态度,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更多的是受神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争,便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的顶礼膜拜之情。

到了农业时代,人类日益摆脱大自然的桎梏,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不断提高,但自然仍处在绝对中心地位,此时人类社会追求的发展实质上只能是生存,表现为对自然的一种盲目崇拜和屈从。

(2)征服自然阶段——人是主动的,以人为中心。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16世纪后工业文明的狂热征服自然的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

18世纪中叶,人类发明了机器,开始用自然力代替人类的肌肉动力,在更高效率地利用土地获取食物的同时,从自然界更大规模地、更高效率地索取物质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和制造,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

在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优越的生活的同时,也使其对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抛回自然界的废弃物按指数形式上升。

其直接后果是,我们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3)协调自然阶段——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现实要求。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对待自然的态度做一次全面的反省:人类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才能维护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人类应当既注意代内需求,也应当关注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求得“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目标。

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

3.2 从科学技术范式的变迁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
从科学范式的角度看,循环经济实际上是基于技术范式革命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按照著名经济学家乔瓦尼•多西的定义,所谓技术范式可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

这是基于微观技术的定义。

在宏观上,技术范式可定义为社会生产主导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程序模式。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对应不同的技术范式。

农业经济社会的技术范式核心是劳动力与土地简单结合的以采集、种植和养殖为主,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小规模生产。

其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三废”,产品直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