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合集下载

循环经济的名词解释汇总

循环经济的名词解释汇总

循环经济的名词解释汇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资源消耗的快速增长,循环经济的概念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循环经济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它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循环经济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和汇总,从不同角度探讨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实践。

1.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指标。

它通过度量个体、组织或国家占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总量来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通过评估生态足迹,人们可以了解资源利用的效率,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 资源再利用(Resource Recovery)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之一,指的是将废弃物或废弃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能源。

通过技术创新和有效的回收系统,资源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倒逼机制(Reverse Incentive)倒逼机制是指通过对不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行为进行加罚或税收措施,以推动企业和个人转向更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倒逼机制的引入可以鼓励相关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

4. 产业生态(Industrial Ecology)产业生态是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将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耦合和协调,实现资源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产业生态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5. 环境外部性(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环境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或消费活动对环境产生的附加影响,但这些影响在市场交易中常常被忽视,未能在价格中得到准确体现。

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内部化环境外部性,将环境成本与经济行为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对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的再思考

对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的再思考

对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的再思考随着全球资源消耗形势的恶化,循环经济被提出并逐渐成为了当今环保领域热议的话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强调资源的再生利用,减少浪费和消减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然而,我们需要再次思考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内涵,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首先,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关注资源的再利用,而是强调从生产、运输、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上对资源的有效管理。

因此,循环经济在概念上需要更加全面、实际和系统。

它不仅仅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而是需要从设计环节开始就考虑物品的可再生性,从而降低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和对环境的危害。

同时,通过循环经济的模式设计,可以使得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加工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从而实现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其次,循环经济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理论,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经济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

因此,循环经济的内涵需要更加广泛、多样和深入。

它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利益和环保的结合体,而是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这就需要从制度、法规、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而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性的经济模式,需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循环经济的实践需要依靠多方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主体。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企业需要进行生产模式的再设计和流程的再造,消费者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实现。

因此,循环经济的实践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不断探索和推进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责任和生态责任,在理念和行动上实现“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是一种全面、广泛、实践性的经济模式,它要求我们从生产、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上全面管理资源,同时跨学科地思考并实践可持续发展。

对循环经济的再思考不仅仅是对概念和内涵的重新理解和拓展,更是对实践的一种促进和引导,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及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及意义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及意义引言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循环经济思想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内容。

本文将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意义。

循环经济思想的内涵循环经济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再利用。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循环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循环利用劳动价值和资源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劳动价值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循环利用劳动价值,意味着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通过劳动的不断循环,实现劳动价值的再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马克思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循环经济思想。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方式存在着浪费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因此,马克思主张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等措施。

循环经济思想的意义循环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思想的核心是资源的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而循环经济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提高资源利用率循环经济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中,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而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 促进经济增长循环经济思想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同时,循环经济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就业增长。

4. 推动社会进步循环经济思想的实施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循环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

中国的循环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

Part Three 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和
成效
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和方式
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原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方式:包括回收、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等 成效:减少废弃物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企业合作,共同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创新驱动: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创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技术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Part Four
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
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对 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目标。
废旧金属回收:通过回收废旧金属,进行加工、再利用,制成金属制品、金属颗粒等,实现资 源的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利润 环境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形象
Part Five
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 低成本。
促进பைடு நூலகம்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的概述

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的概述

2.3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是以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 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 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 生态环境的保护。
2.3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
循环经济的四大经济技术特征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
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
对生产和生活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 用的废物通过技术处理成为二次资源无限次的循环利用。
4.2全面推动、实施阶段
总之,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开始影 响、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当前形 势下我国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循环经济体 系建设;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立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和市场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运营机 制;加大科研投入,开展科技创新,突破技术 瓶颈,从而攻克制约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 碍;通过循环经济信息建设、广泛的宣传教育 ,鼓励和引导全民参与,各行业共同行动,把 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推 向深入。
3.2实施循环经济的支持体系
3.2.3政策引导体系
分别建立 “ 基本政策 ” 、 “ 核心政策 ” 和 “ 基础政策 ”

3.2.4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
(一)、发挥政府优势,从上到下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废物分类、收集、利用和处置机构。
3.2.5公众参与
提高和加强广大社会公众的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三大操作原则
1、减量化 原则
2、再利用 原则
6、建设绿色GDP统计与核算的原则
7、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
3、再循环 原则
三、循环经济的实施
3.1实施循环经济的框架 循环经济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 面上,分别通过运用“ 3R ”原则实现三个层 面的物质闭环流动。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意义循环经济是为了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当代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之一。

循环经济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人类社会是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遭遇资源环境的严重挑战,迎接这种挑战而理智选择的一种机遇与途径。

循环经济是重塑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并重视环境优化增长,其根本特征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问题的治本之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而重要载体。

为了全面推进循环经济,我国正在积极制定循环经济法,提出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如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与机制保障。

2、循环经济的基本定义从理论和实现上来理解,循环经济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和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机制为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优化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在不同层次上有其内涵,彼此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在微观企业层次上,循环经济主要以清洁生产、绿色工艺要求、废弃物综合回收和循环利用以及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3R)处理为主要内容,强调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为3R原则。

循环经济运行基本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经复,强调资源永佳利用强调生产和消费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三、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的系统观 ●新的经济观 ●新的价值观 ●新的生产观 ●新的消费观
四、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 产和消费过程地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 少污染物地排放。
①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和重新设计制造工艺 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①最合意的资源化方式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一起的废弃物资源化后 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报纸变报纸,铝罐变成铝罐等)。
②略为逊色的资源化方式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被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输入端
过程中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举例:农产品制酒
小专栏:循环经济不是什么?
◆循环经济不是一种单独的产业形态。它寓于农 业经济、工业经济及服务业经济等各种产业形态之 中,它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
◆循环经济不等于环境保护。它要求实现经济发 展的生态化与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经济化,追求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发展循环经济是 环境保护有效方式,离不开“末端治理”,但也不 等同于环境保护。
CO2
C, H, O...
微生物
动物
C, H, O...
目前
与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理想循环经济模式
向自然生态系统学习 建立生态产业系统
循环经济的工程技术基础
生态化

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消费
资源循环利用 能源优化利用和 可再生能源开发 污染源头治理
静脉产业

如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如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如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循环经济理念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那么,如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来推动绿色发展呢?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旨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它不是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而是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废弃物被视为潜在的资源,通过回收、再利用和再生等手段,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应当转变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大规模、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向精益生产、绿色生产转变。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利用,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体系,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进行回收再加工,制成新的产品;一些化工企业可以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降低了环境污染。

消费者的意识和行为对于循环经济的推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应当树立绿色消费观念,选择环保、可回收、可降解的产品。

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优先购买具有绿色认证标志的产品。

此外,消费者还应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将废旧物品送到指定的回收点,以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再利用。

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行动,可以引导市场需求,促使企业生产更多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产品,形成良性循环。

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循环经济。

例如,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积极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建立健全废弃物处理和回收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违规排放和废弃物处理不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①最合意的资源化方式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一 起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报纸变报 纸,铝罐变成铝罐等)。
②略为逊色的资源化方式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被变 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应放在首位 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2005年4月28~3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3R促进部长级会议 (我国是参会国之一)。
内涵释义2:
●物质资源减量化是内在要求。 ●清洁生产是重要的实施手段。 ●生态工业链是发展主线。 ●以生态工业园为主要载体。 ●旨在构建和谐生态城市。 ●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是终极目标。
自然生态的循环发展模式
太阳能
氨基酸
H2O, NH3,
蓝、绿藻
O2
CH4, H2, N2
早期
太阳能
植物
C, H, O...
三、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的系统观 ●新的经济观 ●新的价值观 ●新的生产观 ●新的消费观
四、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 产和消费过程地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 少污染物地排放。
①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 和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二、循环经济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目 标:保护和节约资源,减少经济活动给人 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社会 财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最终目标: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即提高用单位天然资源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量( 或产值,或服务量)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环境 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循环经济产生背景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趋劣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尊重自然界,尊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

循环经济旨在实现经济社会活动的生态化。

它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生产、消费和废弃物排放的线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为依靠生态型、环保型、友好型资源低消耗、产品再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的闭合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资源潜力不断发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放大、生态与环境效益不断提升的过程,从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上来解决或减轻资源压力,消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理念的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耦合,它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来指导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将传统的农业概念、范畴、领域加以拓展、延伸、扩大,转换为现代的将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产学研、产供销、废弃物资源化全过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现代新型农业。

二、农业循环经济内涵 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绝对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雏形在我国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中就有所体现。

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消耗了物质、能量,生产出供人类享用的农产品,部分人类食用后产生的排泄物及其它副产品(如秸秆)又用作农村能源或过腹还田培肥地力。

但它已不能适应或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快速、持续、高效(节支、增收、增效)、安全、优质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世界循环经济理念的诞生,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也就应运而生。

现代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看作是客观的“形体”连接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消耗,产品再加工,资源再利用(即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

它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与产前、产后部门形成经营共同体,采取提高农产品质量、寻求更有利的农产品加工增殖和有机废弃物再生利用,把农业生产者由单纯从事动植物生产向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的产前、产后、资源再生等领域循环经营转变,从而引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中观层次上重组的历史性演进。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经济模式,通过合理地规划和设计产品与服务的生命周期,将废弃物重新进行包装、加工、再利用等操作,从而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双重效益。

二、循环经济理论的国际发展环境国际上,循环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选项之一。

比如,欧盟制定了《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美国在2015年制定了50个环保计划,其中“循环经济”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

三、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应用现状在中国,循环经济理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7年国务院发布《绿色制造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

四、循环经济理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效应上,循环经济可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社会效应上,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普惠性社会治理。

五、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未来,循环经济理论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同时,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循环经济在未来的深度融合和创新。

案例分析:一、中国大唐集团的灰渣循环利用项目大唐集团在燃烧燃煤时,产生的灰渣大量占据空间,并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唐集团设立了灰渣循环利用项目,将灰渣加工成为各类建筑材料,实现了灰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化。

二、泰国Zaandam Residences项目的循环经济战略泰国Zaandam Residences项目采用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废弃物利用和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措施纳入设计中,将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真正做到了绿色、可持续的建筑工程。

三、澳大利亚Hoppers Crossing的可再生能源项目Hoppers Crossing是一座集太阳能板、地热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一体的城市。

循环经济 百度百科

循环经济 百度百科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基本特征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源梯次使用为特征,根据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和能源流淌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 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进展和环境爱护的“双赢” 。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 既要求物质在经济系统内多次重复利用,即使进入系统的全部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尽量削减对物质特殊是自然资源的消耗, 又要求经济系统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被大自然汲取净化。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不仅仅供应产品本身,而且要保证产品利用最大化。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循环过程。

这是一个首尾相接、物质流封闭的循环,最终目标是实现“最佳的生产、最适当的消费、最少的废弃” 。

总之,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淌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进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特征循环经济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削减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

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 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削减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

对生产和生活消费后的废弃物进行全面回收, 对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以便最大限度地削减原始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行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的排放。

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扩大环保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扩大社会就业。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 (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循环理念认识不到位。

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

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工作滞后,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产业结构不合理。

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象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很大比例,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

又如,建材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和加重了环境负担,阻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循环经济是指将资源的使用、生产和消费过程设计为高效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

它的核心理念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内涵包括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首先,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传统经济模式是线性的,即采集-生产-消费-废弃,资源的使用是一次性的,大量的资源被浪费,这种模式难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提供解决方案。

而循环经济则通过重新设计产品和生产过程,让产品所含的资源物质能够循环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开采和浪费,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

其次,循环经济注重降低资源消耗。

通过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循环经济能够大幅度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缓解资源短缺、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另外,循环经济还着重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传统经济活动往往导致大量的废弃物产生,这些废弃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而循环经济通过推动产品设计、加强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循环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循环经济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同时,循环经济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可以说,循环经济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循环经济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而循环经济正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提出的,它旨在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化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使经济与环境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论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论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论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和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为了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循环经济概念被提出并逐渐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循环型社会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循环型社会是指通过改变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型社会强调“减少、重复、回收、再利用”,通过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在于推动资源的减少和高效利用。

传统经济模式中,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而循环型社会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永续性供应。

例如,通过加强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循环型社会的内涵还在于推动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在传统经济模式中,废弃物往往被视为无用之物,被随意丢弃或者以高昂的代价进行处理。

而循环型社会倡导将废弃物作为资源的再生利用,通过回收、再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例如,废旧电子产品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加工,提取有价值的金属和塑料,再用于生产新的电子产品,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

循环型社会的内涵还包括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循环型社会强调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同时,循环型社会也鼓励人们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行为,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循环型社会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整体福祉。

循环型社会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它通过推动资源的减少和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实现这一战略部署,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

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

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

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参考答案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为前提和基础,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1、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以及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自然:生态文明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融。

(2)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主张采用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

2、生态文明的意义生态文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文明强调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推动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主张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促进全球合作:生态文明主张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有利于促进全球合作和发展。

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模式。

它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利用资源和废物处理等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经济强调在资源投入上采取最小化原则,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2)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主张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通过废物处理和再利用等手段,实现环境保护。

(3)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循环利用资源和废物处理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内涵

循环经济内涵

1.循环经济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展模式。

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着力实现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发展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发展转变,追求在发展中实现多赢,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中小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1.增强实施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

因此,中小化工企业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既充分认识资源对化工行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又要看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约束作用,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优化产品结构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活动的最大不同是,传统的资源循环模式是一种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

而循环经济模式则是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中小化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基础型的,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不多,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中小化工企业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通过对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副产品及废旧产品进行技术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3.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

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中小化工企业要实施清洁生产就要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问题;开发耗能少、效率高、污染小的工艺和设备;搞好过程的余热回收和副产品的回收利用,减少化工过程的能耗和物耗;开发用水量小的工艺;进行包装革命,推行绿色包装,减轻由此带来的白色污染;在全过程控制的同时,加强末端治理,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2 石油危机成为节约能源的导火索
由于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的油价飘升和经济衰退, 石油进口国对能源的忧患意识不断加强,节约能 源被提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节能: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 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 (目的:减少能源的使用)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节能是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 过程中(从资源勘探、开采、转换、输送、分配 到终端利用的所有环节)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 能源的消费,提高利用效率。
NANJING UNI产业
这是国际上对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一个比喻概念。 就像人体的血液经过动脉输入到毛细血管为身体 各部位输送养分和能量以后,经过静脉回收再流 回心脏参加下一轮循环一样,废弃物收集、再生 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产业就被形象地比喻为“静脉 产业”。 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 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 代表:德国、日本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是可持 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实现模式 1.1 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其演化
1.1.1 1.1.2 1.1.3 1.1.4 环境公害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石油危机成为节约资源能源的导火索 废物管理战略转变要求人们循环利用资源 中国倡导推动世界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发展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2 石油危机成为节约能源的导火索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各化石能源还是 重要的工业原料。 西方国家重视节能工作,最初发端于70年代的两次 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974年。1960年12月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 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 等国,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 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 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据 估计,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欧洲的增长下降 了2.5%,日本下降了7%。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3 废物管理战略转变要求人们循环 利用资源
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的大量使用,一些资源储量 少的国家出现资源短缺(德国鲁尔煤炭资源) 工业化后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发达国家的废 弃物堆积如山
在大量废旧物质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再生利用,再 投入少量的矿产资源生产新的产品,就能使上述问题得 到初步缓解 •废旧物资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既可以少产生废弃物, 又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占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循环再生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原料投入的主要来源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2 石油危机成为节约能源的导火索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 科威特,次年1月,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油价一路飞 涨。三个月的时间,从每桶14美元急升至42美元的 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 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 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 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 世界石油价格。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 两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 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 价暴涨。 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2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1.3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1.4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1 环境公害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发展 模式的反思
20世纪30-60年代,八大公害事件——环境问题逐步进入各国政府 工作者的视野 卡森1962年推出的《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 反思(大量使用杀虫剂会对人与环境产生危害) 麦多斯等人1972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 肃忧虑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人类对环境问 题的正式挑战(环境与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 成和推行起关键作用 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 境与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世界各国达成普遍共识,人类选择了 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2年8月2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 议——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2 石油危机成为节约能源的导火索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 发生剧烈变化,以及此时爆发的伊朗和伊拉克 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 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 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4美元猛增至 1980年的35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 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 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 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2 石油危机成为节约能源的导火索
我国的节能工作发展:
20世纪80年代:资源短缺——节省能源消费、 控制能源消费(少用能) 1996-2002年:资源相对过剩——促进能源的 合理消费(提高能效) 2002年下半年:能源供应形势紧张——节能减 排战略;“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 约型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