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二、教学重点•掌握《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整体内容•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意境•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帮助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意象和借景表达方式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节:导入1.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联想月亮和家乡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第二节:学习诗歌1.讲解《月是故乡明》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柳永的生平2.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要求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第三节:理解诗歌1.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联想,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借鉴诗歌中的意象描写自己家乡或亲人第四节:诗歌创作1.编排学生创作《我的故乡明月》的小诗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美好祝愿2.学生赋诗后,进行同学欣赏和点评,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之美、月亮之明,激发学生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希望同学们能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好,热爱家乡,珍惜文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一、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并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2.能读懂课文并汇总主要内容;3.能理解课文中夸家乡的意境;4.能读出流水文的读音。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2.帮助学生感受追忆家乡的情怀,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并抒发对家乡的情感;2.读懂课文并汇总主要内容。
难点1.理解课文中夸家乡的意境;2.读出流水文的读音。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3.教具:图片、PPT。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家乡美景,引导学生讨论和描述家乡的景色。
第二步:课文学习(15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活动中的情景表达;3.教师讲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及词语活用。
第三步:课文理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夸家乡的意境;2.学生分组合作,解答相关问题。
第四步:朗读与表达(10分钟)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流畅的朗读能力;2.学生展示家乡风景图片,用汉语进行描述。
第五步:读音巩固(10分钟)1.教师播放流水文音频,学生跟读;2.学生小组比赛,读出流水文的读音。
第六步:情感体验(1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下对家乡的感悟;2.学生小组分享并展示自己的感悟文。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2.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再次表达。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300字以上的篇幅描述自己家乡的一处风景。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教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教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教案标题:《月是故乡明》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感受故乡的美好;2. 能够正确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 知道并理解课文的内容;2. 能够正确地阅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1. 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课文的内容;2. 能够将故乡的美好体现在自己的表达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教材、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粘纸、图画、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预测(5分钟)1. 教师可用一张描绘故乡的美景图引入课堂话题,提醒学生故乡的美好。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小组进行猜猜游戏,猜猜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步骤二:课文理解(15分钟)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月是故乡明》,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
2. 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三:阅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分发生字词卡片,让学生阅读并尝试读出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2. 教师出示课文相关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步骤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乡给他们带来的美好和思念之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重新组织。
2. 教师梳理学生的思路,总结归纳,并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和学生的表述。
步骤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故乡风景照片,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及评论。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月是故乡明》中的重点段落,并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
2.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课围绕课文《月是故乡明》展开,通过读、讲、说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遥望故乡的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篇课文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的良好材料。
同时,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和关键字词的理解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学会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
2.感悟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相关教学道具或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故乡的月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于故乡的记忆和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月是故乡明》(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4. 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和背诵。
(2)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古诗的赏析。
(2)学生运用课文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思考,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5. 欣赏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体会作者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
6. 表达自己的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月是故乡明》月故乡明思念思念明亮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欣赏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月是故乡明》,体会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案:《月是故乡明》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景引入、互动讨论、诗歌朗诵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故乡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增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互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难点:领会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诗歌朗诵音乐。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故乡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故乡的美好。
同时,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2. 诗歌学习(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停顿和语调。
然后,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互动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故乡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故乡美好。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关于诗歌的疑问。
4. 诗歌朗诵(5分钟)挑选几位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感情去演绎诗歌,让其他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难点:领会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或者回家后向父母朗诵诗歌,分享学习成果。
《月是故乡明》这节课通过情景引入、互动讨论、诗歌朗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乡的美好,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理解,文章的分析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生字词的掌握尚有困难。
同时,学生对抒情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藉、凳、相应的”等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和理解。
2.对抒情散文的分析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你能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并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抒情散文的欣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一篇描写故乡美景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篇文章安排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
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景物,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景物描绘,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作者简介、相关诗句等。
2.音响设备:播放音乐、朗读课文等。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故乡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美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以月夜为背景,以思乡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海外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感受月光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并感悟文章中的美好情感。
他们对月夜并不陌生,但对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对家乡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月光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难点: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对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思乡之情。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景和情感。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夜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音频,模仿语音语调。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和停顿。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统编版)
-情感的迁移与共鸣: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产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
举例:诗中的“月”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寄托,并激发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如询问学生在何种情境下会产生类似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们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思乡情感的表达: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夜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会诗中的情感。
举例:《月是故乡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明月”与“故乡”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举头、低头的动作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
-意象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理解诗中“月”的意象,并学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对古诗情感表达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批改作业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情感传递不够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专门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古诗中的情感表达运用到现代文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现代文和古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月是故乡明》 精美教案(统编版)
《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统编版)教学内容:《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本课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月是故乡明》,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杜甫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隐喻需要学生通过讨论和联想来理解。
2. 情感的体会: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投影仪,音响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月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月夜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1. 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学生通过讨论和联想,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隐喻。
四、体会情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月是故乡明》,理解诗句意思,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家国情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美感。
同时,学生对于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教学挂图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故乡的印象,为后面学习课文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教学挂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美丽。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月亮的描绘,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是故乡明》诗的背景及内容。
2.对诗句进行理解、活学活用,领会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培养其优美的背诵语音和形象化的表达能力。
4.阅读力: 阅读短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推断文中隐含意思;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诗的背景及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2.难点:通过实际体验,感受诗人怀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观看雪山山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多想,寻找自己熟悉的家乡长相,介绍水乡
的特色、民俗等情况;
2)通过观察,以问答形式进一步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课文并完成课内活动
1)听老师读诗,并观看相关图片,感受诗人故乡之情;
2)完整地朗读诗文,小组讨论诗文中难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3)精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怀乡之情。
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让学生
发表对诗文的看法和感悟。
3.完成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书上的配套练习;
2)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详细的评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故乡的美丽和感受到诗人怀乡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加强了学生口头表达及阅读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月是故乡明》,了解了诗人怀乡之情,也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并通过配套练习加强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远离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教学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仍需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诗意的理解与体会。
3.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引入课文《3-月是故乡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课本朗读
•课文解析
•作文训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故事情节
•掌握部分高级词汇和句型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文写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
三、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故事情节
•掌握部分高级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教案和课本
•班级进行课前讨论
2.课堂内容
2.1 课本朗读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月是故乡明》课文
•学生自读或小组内读
2.2 课文解析
•了解词汇和句型
•学习生字和词语
•学习有关日常生活和家乡风景的词语和句型
•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旨
2.3 作文训练
•按照课文主题和情节进行写作
•引导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
•预习下一课程内容
六、教学评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回答问题的情况
•作业情况的评估
七、教学反思
•本课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多参与、多互动
•课程设置也很合理,师生互动性强,课程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
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对于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对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月亮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对故乡有什么印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故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检查。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体会古人对故乡思念之情。
2.能够读通诗文,理解文中的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音乐和韵律。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理解与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熟读课文《月是故乡明》,理解课文意境。
2. 通过课文学习古代诗人描写月亮的手法。
难点: 1. 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月是故乡明》及相关教学资料。
2.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课堂小黑板或白板及相应的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用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月亮的形状,光亮等特点,引出月亮的意象。
2.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带入课文。
二、学习课文1.统一学生读课文《月是故乡明》,重点表达古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并找出关键词句。
三、课文解读1.老师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诗意。
2.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寓意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诗歌赏析1.学生分组赏析《静夜思》等古代诗歌,感受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
2.老师辅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学生用文言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感悟。
五、朗诵训练1.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月是故乡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诵中。
六、激发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小诗,分享给全班。
2.感受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对思乡之情的理解和共鸣。
五、课堂总结1.老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语文表达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复习课文,理解《月是故乡明》的意蕴。
2.完成《月是故乡明》相关的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撰写一篇感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月是故乡明》的主题和诗意;2.能够发掘出诗歌中的比喻和暗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3.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诗歌主题和诗意;2.能够发掘出诗歌中的比喻和暗示。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课件、PPT、录音设备等;学生:教材、笔、纸等。
四、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月亮照片,引导学生回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月亮有哪些描述。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月亮之歌》音乐,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
2.展示诗歌教师出示《月是故乡明》的全诗,让学生自由阅读。
3.整体感知教师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有哪些生动的词语、形象的描写?3.诗歌有几首五言诗?有哪些押韵的字?4.诗歌中暗藏哪些比喻和暗示?4.诗歌分析1.主题内容:诗歌写的是月亮,但主题并不是仅仅是月亮。
诗歌中通过把月亮比作故乡、家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记忆的怀念和思念。
2.描述方式:诗歌用五苯、押韵的形式,流畅优美;用熟悉的场景、形象描写月亮。
如“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
3.表达意义:诗歌中的“故乡”若是理解为一个人的心灵故乡或者文化根源,那么诗人是在表达对文化、对民族的思念。
4.比喻和暗示:诗歌中蕴含很多比喻,如将月亮比作故乡,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将“青山”“流水”“星星”、“竹子”等看作暗藏的比喻,能够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5.赏析环节教师让学生朗读全诗,感受其中韵律、语调以及诗歌内在的意境与情感,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6.体验环节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整首诗,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特别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朗诵,体验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诗词背诵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背诵,让学生了解到古诗词的诗意美和文化价值,同时学生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精读全文,感悟诗歌内涵,口头说说自己的感受;2.选择一句话进行背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热爱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训练、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散文的意境、情感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同时,他们对故乡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文字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增强对故乡的认知和归属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意境,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用于展示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月亮,引导学生思考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原文,让学生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徘、徊、渺”等16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掌握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和牵挂。
3.搜集和积累思乡的诗文,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徘、徊、渺”等16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掌握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和牵挂。
教学难点:
搜集和积累思乡的诗文,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是一个人?一首诗?还是一件事情?
2.一起走进课文,跟随季羡林看看她眼中的月亮,和他心中对月亮的“明月”情结。
3.走近作者:
季羡林:中国语言文学价、翻译家、作家,国学大师。
作品:《五卷书》《天竺心影》《朗润集》等。
2.出示词语“糟糕”和“精彩”,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4.出示课题,交流“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一)默读课文前面的自读提示,把课文读通顺,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感悟作者的思念和牵挂。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文本信息)
徘徊渺篝萌澄澈旖旎瑞莱垠顷峨燕缀
要求:字正腔圆、一板一眼,试着组词识记生字。
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2.展示词语,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
3.学习多音字“燕”。
三、感知理解
(一)朗读感知。
默读课文,我们知道了本课的主题吗?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句子: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预设:激起共鸣,层层递进,点明主旨。
(二)活动激趣。
1.活动设计:飞花令——月。
预设: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默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完成文章的感知。
提示:朗读课文;经历和往事;谈感受和体会。
四、品读月亮
1.小组合作交流:
指导提示: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预设一:故乡的月。
预设二:他乡的月。
(2)月与山相依相伴。
预设:山高月小、三潭映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月与水相映成趣。
提问:水里的月是怎样的?
出示句子: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4)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故乡的月在天水之间澄澈、美丽。
2.默读课文,合作回答问题。
小组交流:
(1)作者到过哪些地方?
预设:济南、欧洲等。
(2)这些地方的月亮是怎样的?
预设:精美绝伦的。
(3)作者最喜欢哪里的月亮啊?
预设?:喜欢家乡的。
(4)说一说你的依据是什么?
五、合作交流
1.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预设: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作者对家乡的月的牵挂。
2.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说一说文章里最打动你的是哪些句子?
3.讨论:为什么作者只挂念故乡的小月亮?
提示预设:故乡养育了他,给了他快乐的童年,是他精神的寄托。
4.思乡诗接龙: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3)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六、课堂拓展
先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
预设:有没有一种事物能让你联想到故乡?想起它,又有哪些感受呢?
七、写法探究
1.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把感情寄托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借景抒情,是感情的表达含蓄。
2.读了季羡林爷爷笔下的明月,你是否也想起了家乡的明月呢?望月时,你又会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