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设计方案及组成原理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一、设计目标和要求二、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与优化四、传动装置的材料选型与制造工艺五、传动装置的测试与验证六、传动装置的维护与保养文章范文: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一、设计目标和要求传动装置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责驱动和传递动力以实现特定的运动任务。
在进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
例如,设计者需要明确传动装置的工作环境、所需的传动比、承载能力、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设计的传动装置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二、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进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时,需要确定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可以包括齿轮、链条、皮带等传动元件,以及支撑结构和连接装置等附件。
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装置的运动方式、传动比的确定等。
通过明确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传动元件和附件,从而实现传动装置的可靠工作。
三、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与优化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和优化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传动装置的各项参数进行计算和优化,可以确保传动装置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对于齿轮传动装置,需要计算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等参数,并通过优化来确定最佳参数组合。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动装置的扭矩、功率、效率等指标,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要求。
四、传动装置的材料选型与制造工艺传动装置的材料选型和制造工艺对于保证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和寿命至关重要。
设计者需要根据传动装置的工作环境和负载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抗磨损性等特性。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制造工艺,确保传动装置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以提高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五、传动装置的测试与验证在完成传动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来确保传动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
测试和验证可以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负载测试等,以评估传动装置的静态刚度、动态性能、扭矩传递能力等指标。
第5章 总体设计
第 5 章 总 体 设 计
通信内聚:如果模块中所有元素都使用同一个输入数
据和(或)产生同一个输出数据,则称为通信内聚。
25
软 件 工 程
高内聚也有两类: 顺序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和同一个功 能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处理必须顺序执行(通常一个 处理元素的输出数据作为下一个处理元素的输入数 据),则称为顺序内聚。
设 计
8
软 件 工 程
5. 设计软件结构
通常程序中的一个模块完成一个适当的子功能。应该把 模块组织成良好的层次系统,顶层模块调用它的下层模块以 实现程序的完整功能,每个下层模块再调用更下层的模块, 从而完成程序的一个子功能,最下层的模块完成最具体的功 能。软件结构(即由模块组成的层次系统)可以用层次图或结 构图来描绘,第5.4节将介绍这些图形工具。
逻辑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的任务在逻辑上属于 相同或相似的一类,则称为逻辑内聚。
第 5 章 总 体 设 计
时间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段 时间内执行,就叫时间内聚。
24
软 件 工 中内聚主要有两类: 程
过程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是相关的,而 且必须以特定次序执行,则称为过程内聚。 (使用程序流程图作为工具设计软件时,常常通过研究 流程图确定模块的划分,这样得到的往往是过程内聚 的模块)
第 5 章 总 体 设 计
如果数据流图已经细化到适当的层次,则可以直接从数 据流图映射出软件结构,这就是第5.5节中将要讲述的面向 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9
软 件 工 程
6. 设计数据库
对于需要使用数据库的那些应用系统,软件 工程师应该在需求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系统数据需 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数据库。 在数据库课中已经详细讲述了设计数据库的 方法,本书不再赘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目录一、程序设计 (1)1、程序设计目的 (1)2、程序设计基本原理 (1)二、课程设计任务及分析 (6)三、设计原理 (7)1、机器指令 (7)2、微程序流程图 (9)3、微指令代码 (10)4、课程设计实现步骤 (11)四、实验设计结果与分析 (15)五、实验设计小结 (15)六、参考文献 (15)一、程序设计1、程序设计目的(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使用简单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的部分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3)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4)掌握微程序的编写、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5)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机组成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微程序计算机中指令和微指令的编码方法,深入理解机器指令在计算机中的运行过程。
2、程序设计基本原理(1)实验模型机结构[1] 运算器单元(ALU UINT)运算器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两片74LS181构成了并-串型8位ALU;两个8位寄存器DR1和DR2为暂存工作寄存器,保存参数或中间运算结果。
ALU的S0~S3为运算控制端,Cn为最低进位输入,M为状态控制端。
ALU的输出通过三态门74LS245连到数据总线上,由ALU-B控制该三态门。
[2] 寄存器堆单元(REG UNIT)该部分由3片8位寄存器R0、R1、R2组成,它们用来保存操作数用中间运算结构等。
三个寄存器的输入输出均以连入数据总线,由LDRi和RS-B根据机器指令进行选通。
[3] 指令寄存器单元(INS UNIT)指令寄存器单元中指令寄存器(IR)构成模型机时用它作为指令译码电路的输入,实现程序的跳转,由LDIR控制其选通。
[4] 时序电路单元(STATE UNIT)用于输出连续或单个方波信号,来控制机器的运行。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4.软、硬件选择
• 根据系统需要和资源约束,进行计算机软、 硬件的选择。计算机软、硬件的选择,对 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具有很大影响。大 型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的采纳可以采用 招标等方式进行。
• 软件的选择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 统,汉字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语言和应 用软件包等软件的选择。
•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 机软、硬件的升级与更新速度也很快。新 系统的建设应当尽量避免先买设备,再进 行系统设计的情况。
• (4)选择调用 • 在分类查询模块的箭头尾部标有一个菱形
符号。表示选择调用,如果条件为真,则 调用按A模块,为假时调用B模块。如图520所示5)循环调用 • 当一个模块M反复地调用模块A和模块B时,
在调用箭头尾部则标以一个弧形符号。如 图5-21所示。
M
A
B
• 模块、调用、信息传递这三种符号是结构 图的基本符号,选择调用、循环调用这两 种符号是附加符号。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中小型主机方案与微机网络方案的选取网络互连结构及通信介质的选型局域网拓朴结构的设计网络应用模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的选型网络协议的选择网络管理进程用户等工作
欢迎
系统设计要求
1.简明性 2.灵活性和适应性 3.完整性 4.可靠性 5.安全性 6.经济性
系统功能结构的划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可以看作是 系统目标下层的功能。对其中每项功能还 可以继续分解为第三层、第四层……甚至 更多的功能。
这也是输入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输 入设计最重要的问题是保证输入数据的正 确性。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校验,是保证输 入正确的重要环节。
输入格式设计
输入设计的重要内容就是设计好原始 单据的格式。 设计原始单据的原则是: (1) 便于填写 (2) 便于归档。 (3) 单据的格式应能保证输入精度。
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中央空调冷冻水变水量调节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传统的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PLC的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分布式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
1.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及原理中央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制冷机组、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风机系统构成,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图1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在中央空调制冷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制冷,冷冻水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进行热交换之后带走冷量,此时制冷剂为常温低压气态,通过压缩机之后,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气态。
制冷剂进入冷凝器之后,在冷凝器的盘管中与冷却水完成热量交换,冷却水将带走热量,此时制冷剂由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凝为高压液体流出冷凝器。
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电子膨胀阀后压力降低,在降压过程中,液态制冷剂气化温度降低,在蒸发器中进行冷量交换,这个冷量交换的过程就是中央空调的制冷过程。
冷却水在冷凝器中完成热交换后,将制冷剂的热量带出,流经冷却塔时与大气充分接触,从而释放冷却水中的热量到大气中,经冷却水泵的作用后重新进入冷凝器。
冷却塔在冷却水循环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它使冷却水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起到自然降温的目的,冷却塔的风扇也具有降温作用。
冷冻水循环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
在冷冻水的循环过程中,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冷冻水与制冷剂完成热量交换后冷冻水温度降低,通过冷冻水泵将冷冻水输送到整个冷冻水循环系统中,之后在风机盘管中进行热交换,达到降低空气的温度的目的。
低温空气通过风机吹送到房间以达到降低房间的温度的目的,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2中央空调冷冻水变流量调节2.1变水量调节的特点在中央空调水系统控制中,与常用的定流量系统相比,变流量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1)中央空调系统冷量负荷发生变化时能够实时调节冷水量,实现冷水量根据负荷改变而变化,从而降低水泵的能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7章_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解析
2、黑箱法求解方法
详细表达输入和输出量 黑箱法求 解 过 程 就 建立输入和输出间关系 是黑箱白 化的过程, 寻找合适的实例 步骤如图 所 示 : 设定系统的总功能 进行总功能分解 寻找系统的功能解 评价与决策
如: 切削机床、精密测量 设备、轻工机械、包 装机械、运输机械
4
例1:冲床的黑箱法表述
12
结构设计是从:定性到定量,抽象到具体,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结构设计满足的目标:保证功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结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 质的设计:定性分析构型(形状、位置关系) 量的设计:定量计算尺寸、确定材料
按比例绘制结构图
结构设计归结为三个阶段: 初步设计:主功能载体设计 详细设计:副功能载体设计,主功能载体详细设计 完善、审核设计
实施的要点:同一种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技术效应来实现, 选出最佳的功能元实施原理方案,有以下途径可以参考: 参考资料、专利、产品; 利用创造性思维; 利用设计目录。
7
三、功能结构图
1、三种基本功能结构类型:
•串联结构 •并联结构 •环型结构
又称顺序结构,反映分功 能时间、空间顺序或因果
关系 又称选择结构,几个分功 能作为手段共同完成一个 目的
2、内容:设计零部件形状、数量、相互空间位置,选 择材料、确定尺寸,进行各种计算校核,按比例绘制 结构方案总图,在计算时,采用优化设计、可靠性设 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种现代化设计方法。
11
3、步骤(如图示):
设计任务对结构设计的要求 主功能载体初步结构设计 辅助功能载体初步结构设计 检查主辅功能结构影响及配合 详细设计主辅功能载体结构 对设计进一步修改完善 技术、经济评价 结构决策 Yes 方案确定 No
10
导弹总体设计原理
导弹总体设计原理导弹是一种能够在大气层内或外飞行并能够自主或被动地攻击目标的飞行器。
其总体设计原理是基于导弹的任务需求、飞行环境和目标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导弹的总体设计原理包括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制导系统设计和弹头设计等多个方面。
首先,结构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基础。
导弹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内部布局、材料选用和结构强度等因素。
在气动外形设计中,需要保证导弹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具有较小的阻力和较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导弹能够准确地飞向目标。
在内部布局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导弹的各个系统和设备,以确保导弹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材料选用和结构强度设计中,需要选择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以确保导弹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较轻的重量。
其次,动力系统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关键。
导弹的动力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导弹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等因素。
在飞行速度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以确保导弹能够达到所需的飞行速度。
在飞行高度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大气密度和飞行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导弹能够在不同的飞行高度下正常工作。
在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导弹的燃料和动力系统,以确保导弹能够在规定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内完成任务。
再次,制导系统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核心。
导弹的制导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导弹的目标探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和目标打击等功能。
在目标探测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设备,以确保导弹能够及时有效地探测目标。
在目标跟踪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跟踪器和控制系统,以确保导弹能够稳定地跟踪目标。
在目标识别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识别器和决策系统,以确保导弹能够准确地识别目标。
在目标打击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引信和引爆系统,以确保导弹能够有效地打击目标。
最后,弹头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弹的弹头设计需要考虑到弹头的杀伤机理、杀伤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
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图13-2 压片机上冲头加压动作示意图
(1)分析上冲头加压工艺过程对主加 压机构的要求。经分析,上冲头加压工艺 过程加压机构的功能要求可概括为:
1)运动形式变换功能 2)运动方向交替变换功能 3)运动缩小功能 4)运动停歇功能 (2)提出并初选机构方案
二、执行系统的协调设计
为了完成机械系统的预定功能和生产过程,各 执行机构不仅要完成各自的执行动作,而且相互之 间必须协调一致。
n
Qi Pij
j 1
Qi
(1)机械传动类型选择的依据 1)执行系统的性能参数和工况要求。 2)原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速性能。 3)对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尺寸、重量和安装布
置的要求。
4)工作环境(例如高温、低温、潮湿、粉尘、腐 蚀、易燃、防爆等)的要求。
5)制造工艺性和经济性(例如制造和维修费用、 使用寿命、传动效率等)的要求。
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1 机械总体方案设计
一、机械总体方案设计的目的
机械总体方案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研究进行 机械产品规划、确定设计任务、明确设计要求和条件, 在此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法及原理方案构思,进行功能 原理设计,拟定机械功能原理方案,选择机构类型,得 出一组可行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为下一步进行详细的 结构设计作好原理方案方面的准备,也为最终进行评价、 选优、决策提供可行性、先行性等相关技术原理方面详 尽的科学依据。
第二类是以物体的有、无、动、停等逻辑状 态为控制对象,成为逻辑控制。逻辑控制可用 “0”、“1”两个逻辑控制信号来表示。
§5 机械系统方案评价与决策
一、方案评价与决策的意义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寻求一种 既能实现预期功能要求,又性能优良、价格低廉 的设计方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_阵列乘法器的设计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阵列乘法器的设计与实现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年1月10日目录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1设计原理 (1)1.2设计思路 (2)1.3设计环境 (3)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3)2.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4)2.1.1总体方案的逻辑图 (4)2.1.2器件的选择与引脚锁定 (4)2.1.3编译、综合、适配 (5)2.2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2.2.1一位全加器的设计与实现 (6)2.2.2 4位输入端加法器的设计与实现 (7)2.2.3 阵列乘法器的设计与实现 (10)第3章硬件测试 (13)3.1编程下载 (13)3.2 硬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13)参考文献 (15)附录(电路原理图) (16)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1.1 设计原理阵列乘法器采用类似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乘法运算。
人工计算方法是用乘数的每一位去乘被乘数,然后将每一位权值对应相加得出每一位的最终结果。
如图1.1所示,用乘数的每一位直接去乘被乘数得到部分积并按位列为一行,每一行部分积末位与对应的乘数数位对齐,体现对应数位的权值。
将各次部分积求和,即将各次部分积的对应数位求和即得到最终乘积的对应数位的权值。
为了进一步提高乘法的运算速度,可采用大规模的阵列乘法器来实现,阵列乘法器的乘数与被乘数都是二进制数。
可以通过乘数从最后一位起一个一个和被乘数相与,自第二位起要依次向左移一位,形成一个阵列的形式。
这就可将其看成一个全加的过程,将乘数某位与被乘数某位与完的结果加上乘数某位的下一位与被乘数某位的下一位与完的结果再加上前一列的进位进而得出每一位的结果,假设被乘数与乘数的位数均为4位二进制数,即m=n=4,A×B可用如下竖式算出,如图1.1所示。
X 4 X3X2X1=A× Y4 Y3Y2Y1=BX4Y1X3Y1X2Y1X1Y1X4Y2X3Y2X2Y2X1Y2X4Y3X3Y3X2Y3X1Y3(进位) X4Y4 X3Y4 X2Y4 X1Y4Z8 Z7Z6Z5Z4Z3Z2Z1图1.1 A×B计算竖式X4 ,X3,X2,X1,Y4,Y3,Y2,Y1为阵列乘法器的输入端,Z1-Z8为阵列乘法器的输出端,该逻辑框图所要完成的功能是实现两个四位二进制既A(X)*B(Y)的乘法运算,其计算结果为C(Z) (其中A(X)=X4X3X2X1,B(Y)=Y4Y3Y2Y1,C(Z)=Z8Z7Z6Z5Z4Z3Z2Z1而且输入和输出结果均用二进制表示 )。
空压站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空压站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空压站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 原空压站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1)原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某机车车辆厂空压站原先采用继电器控制系统对5台空压机组的进行控制。
每台机组均有一个起动柜实施Y-△降压起动,系统仅有手动操作方式。
在原系统中,1#、2#为主工作空压机组(功率各为110KW),2台空压机组按一定的周期轮流工作。
3#~5#为备用空压机组(功率各为30KW),当1#或2#空压机组工作而系统仍供气压力不足时,将起动其中1台乃至3台直到满足供气压力为止。
(2)原控制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①各工作机组虽然采取Y-△减压起动,但起动时的冲击电流仍较大,严重的影响到了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空压站周围其它用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②当主空压机组处于工频运行时,空压机运行时噪音大,对周围造成严重的声音环境污染;
③主电机工频起动对设备的冲击大,电机轴承易磨损,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大;
④主空压机组经常处于空载运行,浪费电能现象严重,很不经济;
⑤空压机组控制系统采用继电器控制,只有手动操作方式,因此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较差,人员操作麻烦,自动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
2. 改造技术要求
实施技术改造后系统应满足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运行时应保持供压系统出口压力稳定,压力波动范围不能超过±0.1Mpa;
(2)控制系统可以选择在变频和工频两种工况下运行;
(3)系统采用闭环控制,具有闭环模拟量回路的调节功能;
(4)一台变频器可拖动两台主空压机组,可使用操作按钮进行切换;
(5)根据空压机组的工况要求,系统应保证拖动的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恒转矩的运。
总体设计
5.1 设计过程 5.2 设计原理 5.3 启发规则 5.4 描绘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5.5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补充:数据库设计
1
2•
【基本目的】:是“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而 不是“做什么”,因此,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 计或初步设计。
【设计内容】:划分出组成目标系统的物理元 素——程序、文件、数据库、人工过程和文档等 等,但是每个物理元素仍然处于黑盒子级,黑盒 子里的具体内容将在以后仔细设计。
• 17
(2) 用户手册:根据总体设计阶段的结果,修改 更正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初步的用户手册。 (3) 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策略,测试方案,预期 的测试结果,测试进度计划等等。 (4) 详细的实现计划 (5) 数据库设计结果 11. 审查和复审
最后应该对总体设计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技术 审查,在技术审查通过之后再由使用部门的负责 人从管理角度进行复审。
功能分解导致数据流图的进一步细化, 同时还应该用IPO图或其他适当的工具简要描 述细化后每个处理的算法。
• 136. 设计软Fra bibliotek结构基于功能层次结构建立软件结构。
采用层次图或结构图设计方法,将系统按功 能划分成模块的层次结构
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建立与已确定的软件需求的对应关系 确定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接口
使软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注意提高软件的可测试 性。
• 16
10. 书写文档 应该用正式的文档记录总体设计的结果,在
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文档通常有下述几种:
(1) 系统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用系统流程图描 绘的系统构成方案,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清单, 成本/效益分析;对最佳方案的概括描述,精化 的数据流图,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描绘的软件结构, 用IPO图或其他工具(如:PDL语言)简要描述的 各个模块的算法,模块间的接口关系,以及需求、 功能和模块三者之间的交叉参照关系等。
软件工程_总体设计
模块内聚
c
启发式规则
主 要 内 容
• • • • • • •
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 模块规模应该适中 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应适当 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控制域之内 尽量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设计单入口出口的模块 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前一页
软件结构形态
“形态”指的是系统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形状。系统 结构的形状用如下特征来定义: (1)深度:指结构图控制的层次。 (2)宽度:指一层中最大的模块个数。 (3)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下属模块的个数。 (4)扇入:指一个模块直接上属模块的个数。 系统的深度能够粗略地描述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 系统宽度的一个主要影响是扇出。一般认为,扇出 的域值大约为6或7。
图形工具主 ຫໍສະໝຸດ 内 容• 层次图和HIPO图 • 结构图
前一页
层次图和HIPO图
图 形 工 具
层次图 用来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层
次图适合于在自顶向下设计软件的过程中 使用。
HIPO图 是美国IBM公司发明的层次 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的英文缩写 为了能使HIPO图具有可追踪性,在H图 (层次图)里除了最顶层的方框之外,每 个方框都加了编号。
数据库设计
总 体 的 设 计 过 程
前一页
数据库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四个步骤: (1)模式设计(Pattern Design)
模式设计的目的是确定物理数据库结构。第三范 式的实体及关系数据模型是模式设计过程的输入,模 式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处理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 构约束。
(2)子模式设计
子模式是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
软 件 设 计 的 概 念 和 原 理
前一页
模块化
设函数 C ( x )定义问题 x 的复杂程度, 函数 E ( x )确定解决问题 x 需要的工作量 (时间),对于两个问题p1和p2,如果 C(p1)> C(p2)
液化气站的总体设计
液化气站的总体设计液化气站的总体设计一、总体方案设计(一)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1、压力式温控既然根据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可以设计出双金属温度开关,人们不禁要问那么能不能利用其他物体的这种特性来做成温度开关呢?回答是肯定的,压力式温控开关就是利用了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增大来实现开关的功能的。
压力温控开关在工业领域应用很广,主要是因为它的输出力比较大,而且不用电源,完全是气体,符合本征安全的要求。
但是由于其体积比较大,所以不适合于一般的小家电,家用一般用于冰箱和空调。
一般的冰箱就是利用压力温度开关来维持冰箱的恒定温度的。
下面我们通过介绍它,来说明一般的压力温控开关的工作原理。
冰箱温控器的工作原理温度调节旋钮和凸轮是用来设定冰箱平均温度的。
在封闭的温包中装有气液共存的“湿饱和蒸汽”,一般是制冷剂磠甲烷或氟里昂,因为它们的沸点比较低,受热容易气化和膨胀。
通过毛细管,温包和膜盒相连,这个膜盒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极具弹性。
开始杠杆一端的电触点没有闭合,当温度升高时,温包内的饱和蒸汽,受热膨胀,压力增大,通过毛细管的传压,使得膜盒也胀大起来。
从而推动杠杆克服弹簧的拉力产生的力矩逆时针转动,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触点闭合,冰箱压缩机开始工作,进行制冷。
当温度降低时,饱和气体收缩,压力降低,触点断开,停止制冷。
如此循环,把冰箱温度恒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节省了电能。
其实这种控制的精度也不高,现在市场上高档的冰箱和空调一般利用变频调节。
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原理简单,老式的调节方式还是很受欢迎的。
2、热敏铁氧体温控在家用电饭煲中有两种温度开关,一种就是前面提到的,双金属温度开关,它可以不停地通断,用来对煮熟的米饭进行保温,还有一种温度开关是用“热敏铁氧体”做成的,它能实现只接通一次,可以使电饭煲煮饭温度高于一百多度后断开,不再接通。
因为米汤煮沸后,焖锅一阵子就可以,过多通断反而会把饭煮糊。
有类似的温度控制要求的场合也很多,都可以利用“热敏铁氧体”温度开关来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组成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组成课程设计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 2012级4班设计者:指导教师:吴戴明设计时间:目录一、课题分析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课和几次实验的学习,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完成由基本单元电路构成一台基本模型机,再经过调试指令和模型机使其在微程序的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正常工作控制信号。
在设计基本模型机的实验基础上,完成这次的课程设计。
这次的课程设计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条微程序。
、设计目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后续设计性课程,通过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计算机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上搭建模型计算机系统,完成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调试任务,并用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程序,在搭建的模型机系统上输入、调试和运行程序。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完善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方案和电路图,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分析基于我们对简单和复杂模型机的理解和实验,我们对课程设计分析1.3.1、课题设计准备⑴、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⑵、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确定相对应指令所包含的微操作。
超声波清洗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随着超声波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广泛应用于检测、清洗、焊接、医疗等领域,甚至在纺织、航空领域也能见到它的踪迹。
目前,超声的研究和应用可分为功率超声和检测超声两大领域,超声清洗是功率超声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
它通过换能器,将功率超声的声能转换成机械振动,同时强超声波在液体传播时会产生“空化效应”。
在空化气泡突然闭合时发出的冲击波可在其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力,对污层的直接反复冲击,一方面破坏污物与清洗件表面的吸附,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污物层的破坏而脱离清洗件表面并使它们分散到清洗液中,以清除物体表面的杂质、污垢或油腻。
与其他清洗相比,超声波清洗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清洁环保的特点,特别在清洗复杂零件、盲孔、狭缝多的物件时,更凸显它的优势。
1 超声波清洗机总体方案设计文中设计的超声波清洗机是以ST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包括整流滤波、逆变、IGBT驱动、PWM发生与控制、频率扫描显示、功率调节、调谐匹配与阻抗匹配模块以及相关保护模块。
图1 超声波清洗机原理框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220 V50 Hz的市电输入后分为两路,一路用来产生大功率超声波,另一路用来检测、控制与显示的供电作用,具体如图1所示。
其中,通过双向可控硅可控制清洗机的功率。
逆变模块为半桥逆变,把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交流电压,再经调谐匹配与阻抗匹配模块的变压器升压以及电感匹配,可以高效率、最大功率地输送到压电换能器。
最后,压电换能器把超声波电源输出的电能转化为高频机械振动。
2 超声波清洗机各模块设计原理2.1 整流滤波与功率调节模块220 V50 Hz交流电经整流桥B1整流以及电解电容C12滤波后产生直流输出电压。
其中双向可控硅TR1用于功率调节,C11为安规电容,R11和C11主要用于消除高频干扰。
而U1为光耦,型号可以选择MOC3021,1脚和3脚接调功模块。
光耦U1起到隔离强弱电的作用,增强了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图2 整流滤波模块在超声波电源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整流滤波模块与逆变模块会发热,可以将两个模块安装在一个铝片散热器上,进行风冷散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调时方案
设定三个按键。一个按键充当控制键,控制是调时钟,还是调分钟,另外两个键充当加减键,对时分进行加减。调时方案可以在软件编程中实现。
二、系统设计
硬件电路设计
1、
软件计时LED数码管显示时钟在PROTEUS中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其中单片机采用应用广泛的AT89C51,系统时钟采用12MHZ的晶振,8个数码管显示,小时与分钟与秒钟之间用短横线间隔,采用8个动态显示方式共阳极七段式数码管(7-SEG-MPX80-CA-BLUE),由于并口上没有连接其他的硬件电路,所以P0口直接作段选码输出端,P2口作为选码输出端。
(1)主程序
主程序的执行流程如图A所示,主程序先对显示单元和定时器/计数器初始化,然后重复调用数码管显示模块和按键处理模块,当有键按下时,则转入相应的功能程序。
(2)数码管显示模块
本系统共用9个数码管,从左到右依次显示时十位、时个位、横线、分十位、分个位、横线、秒十位、秒个位。数码管显示的信息用8个内存单元存放,这8个内存单元称为数据缓冲区,其中秒个位
1、计时方案
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内部的两个定时/计数器T0和T1进行定时。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它们的本质就是一个二进制加1寄存器,当启动后就开始从所设定的计数初始值开始加1计数,寄存器计满回零时能自动产生溢出中断请求。
关于电子时钟实现定时功能的原理:当选择定时器工作方式时,对片内振荡器的12分频信号进行计数,实现定时;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与系统的振荡频率有关,因为1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周期,我们选择频率为12MHZ的晶振,其计数周期为1us。M1、M0两位构成工作方式控制位,它们不同的取值组合决定了工作方式的不同。C/T是是工作模式选择位,当取高电平为计数模式,取低电平时为定时模式。不同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定时范围的不同,现假设最大计数值为M,那么各方式下的M值如下:方式0:M=8192;方式1:M=65536;方式2:M=256;
采用简化按键方式,只设定3个开关K0、K1、和K2,通过P1口低3位相连。其中K0键为调时模式选择键,K1为加1键,K2为减1键。
2、软件计时数码管显示时钟的软件程序
软件系统程序由主程序和子程序组成,主程序包含初始化参数设置、按键处理、数码管显示模块等,在设计时,各个模块都采用子程序结构设计,在主程序中调用。时钟由定时/计数器0产生,采用中断方式工作,因此还要编写定时/计数器0中断服务子程序,在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服务程序中形成时钟关系。
}
}
EA=1;
}
//数码管显示函数
scan()
{
char k;
dis[0]=timedata[0]%10;dis[1]=timedata[0]/10;
dis[3]=timedata[1]%10;dis[4]=timedata[1]/10;
dis[6]=timedata[2]%10;dis[7]=timedata[2]/10;
按键处理模块
按键处理设置为:如没有按键,则时钟正常走时。当按K0键一次,时钟暂停走动,进入调小时状态,再按K0键一次,进入调分状态,再按K0键一次,回到正常走时;对于K1和K2按键,如果是正常走时,按K1和K2键不起作用,如果进入调时或调分状态,按K1键可对时或分进行加1操作,小时加到24则回到0,分加到60则回到0;按K2可对时或分进行减1操作,小时减到负则回到23,分减到负则回到59.按键处理模块的流程如图C
{ timedata[con]=0;}
}
}
if(con!=0)
{
if(key2==0)
{
delay1ms(10);
while(key2==0);
timedata[con]--;
if(con==2) con2=23;else con2=59;
if(timedata[con]<=0)
{timedata[con]=con2;}
{
timedata[0]=0;timedata[1]++;
if(timedata[1]==60)
{
timedata[1]=0;timedata[2]++;
if( timedata[2]==24)
{
timedata[2]=0;
}
}
}
}
ET0=1;
}
三、设计总结
这次设计,我通过查阅资料,自学知识,培养到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另外在设计程序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设计出的时钟电路也实现了一定的的功能。但还是存在不足,比如时钟电路的功能太过简单,如果再让我改进,我会给它增加整点报时功能或者增加闹铃的功能。
}
}
//定时器/计数器T0中断服务函数
void time_intt0(void) interrupt 1
{
ET0=0;TR0=0;TH0=0x3c;TL0=0xb0;TR0=1;
ms50++;
if(ms50==20)
{
ms50=0x00;timedata[0]++;
if(timedata[0]==60)
图A主程序流程
图B定时/计数器T0中断服务程序流程
图C按键处理模块流程
程序:
#include<reg51.h>
#define char unsigned char
char code dis_7[12]={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b2,0xf8,0x80,0x90,0xff,0xbf};
//共阳极LED数码管“0~9”、“灭”和“—”字段
char code scan_con[8]={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
//位选择码
char data dis[8]={0x00,0x00,0x0b,0x00,0x00,0x0b,0x00,0x00};
设计题目:电子时钟
专业班级:光电14101班
学生学号:201411030114
学生姓名:贺舒怡
设计时间:2016.12.23
一、总体设计方案及组成原理
电子时钟主要实现的功能为:1、自动计时功能
2、能够显示时间
3、有校时功能,能对时间进行校准
针对上述功能我们在设计电子时钟时就主要需讨论计时、显示、调时三个功能的实现。
两位数码管的静态显示
两个数码管的共阴极直接接地,如果要在第一个数码管上显示数字1,只需在I/O(1)发送1的共阴极字码段;如果要在第二数码管上显示2,只需在I/O(2)发送2的字码段。
静态显示结构简单,显示方便,要显示某个字符,直接在I/O接口线上发送相应的字段码,但一个数码管需要8根I/O接口线,如果数码管个数少,用起来方便,但如果数码管数目较多时,往往采用动态显示方式。
sbit key2 = p2^2;
delay1ms(int t)
{
int i,j;
for(i=0;i<t;i++)
for(j=0;j<120;j++);
}
//按键处理函数
keyscan()
{
EA=0;
if(key0==0)
{
delay1ms(10)
while(key0==0);
con++;TR0=0;ET=0;
定时/计数器T0中断服务程序
计时选择定时/计数器T0。具体处理如下:定时/计数器T0选择方式1,重复定时,定时时间设定为50MS,定时时间到则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用一个计数器对50MS计数,计20次则对秒单元加1,秒单元加到60则对分单元加1,同时秒单元清零;分单元加到60则对时单元加1,同时分单元清0;时单元加到24则对时单元清零,标志一天时间计满,这样就形成了时钟关系。在对各单元计数的同时,把它们的值存放到存储单元的指定位置。定时./计数器T0中断服务流程如图B.
秒十位、分十位、分个位和分十位i、时个位和时十位分别由秒数据、分数据和小时数据分拆得到。
在本系统中,数码显示采用软件译码动态显示。在存储器中首先建立一张显示信息的字段码表,显示时,先在P2口送出位选码,选中显示的数码管,然后从显示缓冲区中取出当前显示的信息,在字码表中查出所显示的信息得字断码,从P0口输出,就能在相应的的数码管上显示出缓冲区的内容了。
if(con>=3)
{con=0;TR0=1;ET0=1;}
}
if(con!=0)
{
if(key1==0)
{
delay1ms(10);
while(key1==0);
timedata[con]++;
if(con==2)con1=24;else con1=60;
if(timedata[con]>=con1)
for(k=0;k<8;k++)
{
p0=dis_7[dis[k]];p2=scan_con[k];delay1ms(1);p2=0xf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主函数
main()
{
TH0=0x3c;TL0=0xb0;
TMOD=0x01;ET0=1;TR0=1;EA=1;
while(1)
{
scan();
keyscan();
(2)动态显示方式
LED动态显示是将所有的数码管的段选线并连在一起,用一个I/O接口控制,公共端不是直接接地(共阴极)或接电源电源(共阳极),而是通过相应的I/O接口线控制,如图2所示。图2是4位LED数码管动态显示连接图,4个数码管的段选线并接在一起,通过I/O(1)控制,它们的公共端不直接接地(共阴极)或电源(共阳极),每个数码管的公共端与一根I/O接口线相连,通过I/O(2)控制。设数码管为共阳极,它的工作过程为:第一步使右边第一个数码管的公共端D0为1,其余的数码管的公共端为0,同时在I/O(1)上发送第一个数码管的字段码,这时,只有右边第一个数码管显示,其余不显示;第二步使右边第二个数码管的公共端D1为1,其余的数码管的公共端为0,同时在I/O(1)上发送右边第二个数码管的字段码,这时,只有右边第二个数码管显示,其余不显示,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这样4个数码管轮流显示相应的信息,一遍显示完毕,隔一段时间,又这样循环显示。从计算机的角度看,每个数码管隔一段时间才显示一次,但由于人的视觉暂留效应,只要时间足够短,循环的周期够快,每次达到24次以上,看起来数码管就一直稳定显示了,这就是动态显示的原理。而这个周期对于计算机来说很容易实现,所以在单片机中经常用到动态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