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省市资源禀赋与经济基础各异,发展路径不同且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内部因素中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区域空间结构。其中供给因素是指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需求因素包括消费和投资,而总需求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往往具有乘数效应。良好的区域空间结构能使经济活动在空间中形成有效的分布,并达到效益最大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区域间要素流动与区域间贸易。区域间要素流动主要指人力资源迁移、资本流动和知识技术传播。影响区域间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区域间的相互需求及区域间的贸易障碍。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各种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考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一、正式制度安排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和政府强制供给的制度安排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苏南模式本质是上一种政府超强干预模式,苏南模式下的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结构是苏南乡镇政府强制供给制度的结果。在这种产权结构模式下,集体企业所属地的乡镇政府能够对企业的组建、经营进行干预和控制,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模式能够集中分散在农民手中的有限资本,及时抓住改革带来的机遇,迅速提高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制度安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当然,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制度安排也逐渐暴露出弊端。浦东的开发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也主要得益于国家和上海特许的制度安排。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政策的束缚会抑制区域经济的发展,温台地区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约束,个体私营经济只能是地下经济,体制的束缚加之政府偶尔对个体私营业主进行打击的警示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温台地区的经济始终得不到大的发展。相反,有利的政策则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开放开发沿海沿江城市的政策,随之增多的贸易及人才、信息、技术的交流,刺激和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地理区位状况

长江三角洲位于大陆海岸线中部,地处我国国土开发“T”字型主轴线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土地肥沃。区域内交通四通八达,资本、技术密集,人力资源素质高,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上海是该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杭州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内,有由津浦、沪杭、萧雨、宁芜、芜铜、宣杭、淮南、陇海等铁路构成的国家干线运输网,并与金温等地方铁路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能力强、效率高的铁路运输网络,区域内按国土面积计算的铁路网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区域内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萧山机场、禄口机场等主要空港设施先进,旅客吞吐量、货邮吐吞量均居全国前列。区域内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宁杭高速、甬台温高速构成了便捷的公路运输网。区域内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26个内河规模以上港口,是中国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的海陆空交通干线,成为连接区域内及区域间的纽带,有效地促进了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及合理配置,降低了产品的运输费用及生产成本,从而形成了新的区位比较优势,区域经济便依托交通这个“生产轴”集聚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集群经济功能

长江三角洲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内主导产业集聚化发展程度较高。如上海的汽车制造业,汇集了通用、大众等生产商,生产汽车齿轮、悬挂系统、汽车饰件、汽车电子等协作配套厂形成了垂直和水平分工协作的格局。上海已成为整车制造业和零部件制造业中心、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汽车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升了汽车产业与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现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海外资金、技术云集,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已集中了230余家IT 企业,投资逾3000万美元的50家,逾1亿美元的10家,在明基、爱普生、名硕、超微半导体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涵盖IT产业绝大部分门类的产业链,短短三五年已赫然嬗变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而浙江的“块状经济”应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极具特色的集群经济。“所谓‘块状经济’,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十分明显的专业化产销基地,并由其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形式。”这种以“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为特征的“块状经济”,同类企业高度集聚,分工精细,生产专业化程度高,具有明显的群体规

模优势,产业竞争力强。正是这种“块状经济”造就了浙江制造业的崛起。“在2001年,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6.3%,制造业比重之高居各省(区、市)首位。”

四、创新动力支持

在约瑟夫·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中,创造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都属于创新概念的范畴。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台制造业的模仿属于引进再创新,苏南集体企业的股权改造属于企业制度创新,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可以认为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观念、产品、制度、方式上的创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腾飞的原动力之一。

温州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为家庭私营企业戴上了一顶”红帽子”,其实质仍为私营企业,但当地政府通过文件将股份合作制企业定性为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组织既不同于集体所有制企业,也不同于私营合伙企业。这种制度创新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存在,是促进温台经济发展的政治力量,这种政治上的保护和支持,使温台私营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持续存在并积蓄力量,最终得到大规模发展。到1993年,温州股份制合作企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企业总数达到36887家,其中工业企业27771家,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25%。苏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生产力布局等手段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苏州的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企业群,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化发展程度高。外资企业的大量进驻,也给苏州地区带来了以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技术载体的技术转移,使苏州的工业化进入了高加工度、高技术密集的阶段。苏州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强大引擎。以“小桥流水”风貌著称的苏州,现在已经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之州。“规模庞大的电子行业实现了约占全市1/3的工业总产值,稳坐全市工业经济头把交椅。苏州生产的鼠标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已达55%左右,是全球最大的鼠标器生产基地,电脑显示器、扫描仪、水晶振子等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均已超过10%;笔记本电脑、电脑主板、数码相机等产品也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较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