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句 子 有 长 有 短 ,所 以又 叫 “ 长 短 的 做 标 记 。
( 4) 他 们 为 什 么不 知 归路 ? ( 酒
小 结 : 是 啊 ,这 里 的 沉 醉 既 是 “ 酒醉” 又是 “ 陶醉” , 是 酒 不 醉 人 人
3 . 交流 、 质疑。 重点 理解 “ 兴尽” 、 醉、 景美 …… ) 4 . 学 生说 说词 的 大意 。
人 的 快 乐 心 情 及 对 大 自然 、 美 好 生 价 — — 齐 读 。 3 . 拓展赏析《 如 梦 令 —— 昨夜 声韵 和谐 、 语 言优 美 。 这 些 特 点 必 须
点。
雨 疏 风 骤 》, 感受“ 如 梦令 ” 词 牌 的 特 通 过 反 复 诵 读 才 能 真 正 体 会 到 。 这 小 结 :黄 昏 的 时 候 ,晚 霞 染 红 了 天 里 的 初 读 目标 明确 、 形 式 多样 。 通 过 边 , 远 处 的山 , 近处 的水 都笼 罩在 晚 诵读 , 学 生 体 会 到 了词 的 音 韵 美 、 节 霞 的余 晖 中 , 水 面波 光粼 粼 , 不 由得 复 习导 入 。 了解 词牌
花 深处 。”
“ 如梦令 ” 是 词 牌 名 。 词 牌 相 当 基 本 要 求 ,也 是 步 入 诗 境 的 必 经 之 吧 ! ( 齐读 第 一句 话 )
在反 复 诵读 的基 础上 , 引 导 学 生 于歌 曲的 曲调 , 它规 定 了词 的字 数 、 路。
句式 和 韵脚 。 苏版 教 材 中接 触 到 的第 二 首 词 , 通 过 回顾 词 与 诗 的 区 别 帮 助 学 生 进 一
《 清 平乐
村居 》 。
2 . 你 发 现 词 与 我 们 经 常 学 的 诗 思 说 出 来 呢 ?不 懂 的 可 以 和 同 桌 商 有什 么 不 同? ( 诗 的每句 话 字数 相等 , 而 词 的、 喝 酒… … ) 2 . 轻声读 , 同桌 交 流词 义 , 不 懂 棋 、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如梦令》优秀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科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9 课苏教版【教材分析】《如梦令》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于此的水鸟都惊飞了,表现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这首小令按时间顺序,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可贵的童真融合在一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浑然天成。
读着它,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种率真的情怀直抵心间。
( 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从读通课文开始,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加强整体感知;要启发学生想象,从而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要扣住词眼,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他们对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并有较强的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
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形象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要加强培养。
学生能够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文。
对词中所表达的怡然的心情、可贵的童真理解不到位,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对词的思想内涵的领会。
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引导,通过阅读进行情境的想象,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把握来剖析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对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词中的重点词句,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体会词描写的景象,并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教法:采用自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能表现桂花香、摇花乐的句子反复研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学法:根据本文特点,让学生主动走进课本,采用用“读”、“思”、“议”、“悟”等方法来进行学习。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
2.掌握诗歌注释和鉴赏方法,理解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领会诗歌中的感情和情感表现。
3.通过写作、朗诵等方式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1.挖掘诗歌中的深层意义。
2.指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布置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诗,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做好诗歌注释,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重点讲解1.诗歌的语言特点:用词简练、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2.诗歌的结构特点:韵律工整、意境绵延。
3.诗歌的意义分析:描绘出了一个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表达了人们经常会陷入的人生困境和痛苦。
3. 情感交流1.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理解与感受。
2.个人写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写一篇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自由文章。
4. 课堂总结通过诗歌的学习和交流,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语言感悟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美的追求。
五、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注重从作者角度来深入挖掘诗歌意义。
2.互动交流法: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诗歌深层结构,建立情感桥梁。
3.个案辅导法:注重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六、教学评估1.定期测验:培养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撰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3.小组评价:要求小组内相互评价和反馈,以此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如梦令_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如梦令_苏教版教学流程评论或修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一、走进古词1. 比较词和诗的不同。
2.揭题,交流李清照的资料1.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2.交流李清照的资料教学环节二、初读全词,领悟大意1、一读,读通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再读,读懂词意。
3.质疑问难,汇报成果。
三、想象画面,体味意境抓住关键词语和三个画面来引导学生品读古诗学生把古诗读几遍,读通读顺为止。
学生自读自悟,根据预习情况先自解词语,再说说整首词的大概意思。
学生交流汇报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画面1:溪亭日暮读出“溪亭日暮”的美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以读促学,以读代教四、小结由词及人,感悟人生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画面2:藕花深处⑴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
⑵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⑶朗读:读出“误入”的惊喜。
画面3:一滩鸥鹭⑴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⑵品读两个“争渡”,比较叠句,感受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热闹有趣的场面,体会着急欢快的心情。
⑶抓住“惊”:“鸟惊人也惊”,体会“一滩鸥鹭”带来的惊喜,朗读。
学生阅读有关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课外搜集李清照的诗词读一读,悟一悟。
板书设计如梦令读溪亭日暮词品藕花深处吟一滩鸥鹭课后反思我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
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生所列举的“醉”、“暮”、“兴”、“记”等词语,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解读。
我并没有否定哪个词不妥,还让学生把这些词逐一在黑板板书。
板书已不仅是我对文本解读的体现,还是学生学习心得的交流。
在这基础上,我再引导更欣赏的是“醉”字,并说明“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
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我的组织引导恰当好处。
《如梦令》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展示:
预设:
(1)因为只有美景才能让她沉醉,我认为是醉。
它有日暮,有藕花,还有一滩鸥鹭。让人沉醉在里面,所以我认为是醉。
(2)我觉得这个字应该是“梦”,
作者写的这首词像梦一样的很美。
(3)我觉得是“记”,因为整首词都是在写她记着的东西。她记得溪亭日暮,记得藕花深处,还记得一滩鸥鹭。
(4)我认为应该是“暮”。因为她看了日暮以后就非常沉醉。她不知道回家了,然后到了晚上才回家,但是因为留恋刚才日暮的情景,竟然把船划到了荷花的深处。然后才清醒过来。
太阳很大,像一个红红的大圆盘,几只归巢的鸟儿从上面飞过去。
(2)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读一读吧。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你们看啊!
(3)欣赏日落美景
(4)想象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诗、对对子、看风景。)
会跟谁在一块喝酒吟诗?(好朋友、知己)
画面3:一滩鸥鹭
1.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鸥鹭的声声鸣叫。
★他们可能在说,让我先走,让我先走。
★怎么办呀,划不出去了。
★我听到了欧鹭翅膀拍打的声音。
★还听到了非常急的“哗哗”的划船的声音。
★因为是惊起,一下子飞起来的,所以声音特别响。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生读词。
(2)评价:
(3)连起来读一读。
第三板块:读全词,古文今译。
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通过预习,你知道字词的意思了吗?现在能不能读懂词的大概意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词两首(如梦令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词两首(如梦令等)教案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 运用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两首古诗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提问: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
二、学习古诗(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的标题和作者,让学生猜测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3.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和感受,并向全班汇报。
三、分析古诗(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2.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两首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四、创作古诗(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境,让学生自由创作古诗。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古诗。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词两首:如梦令》苏教版
c.开展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4.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a.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b.建议学生阅读其他古词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5.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a.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2.课堂讲解,分层教学:
a.对词牌、韵脚等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古词的基础知识。
b.通过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c.对生僻字、词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3.课堂互动,合作交流:
a.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如梦令》的理解和感悟。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强调这首词作是李清照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情。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诗词的情感基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词牌《如梦令》的特点,如韵律、结构等,通过示范朗读和集体跟读,让学生感受古词的音韵美。接着,我会逐句解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中的借景抒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设问和对比。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对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古词的掌握仍存在困难。在此基础上,针对《如梦令》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古词学习方面,对词牌、韵脚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具体到情感表达、意境把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2.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对一些生僻字、词义的理解存在障碍,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
古诗《如梦令》教学设计
(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5、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如梦令》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执教者
雷志琴
时间
2017.5、15
班级
六(1)班
教学内容
9、如梦令
教研专题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掌握“藕”这个生字,理解、感悟词意。2、有感情的吟诵古词,掌握学习古词的方法,激发学生诵读、记忆、积累的兴趣。3、通过词句想象词中所描绘的
1.《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
2.生介绍词的概念。师补充
[设计理念: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理解词的概念及特点。]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读词
1、听老师范读,音乐跟读,生画节奏。了解“如梦令”这一曲调名。
2.自由读词,读清楚,读顺口。3.小组组员相互读、师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词的理解,为后面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奠基。了解“如梦令”的基本概念便于理解词。】
意境,感悟古词的韵味,领悟词人所寄予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笔、音频、课文朗读
设计理念:
《如梦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词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词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篇幅虽短却给人已足够的美得享受。本节课的环节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凸显。
板块一:通过师谈话引课,让学生了解词和李清照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学习欲望。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9 词两首:如梦令|苏教版 (1)
《如梦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
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兴趣,培养古诗词热爱激发学生二、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夏日绝句》,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李清照师相机介绍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都是当时的学者。
她早年过着平静、优越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
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她饱受流亡之苦,诗词多表现哀伤。
她的作品被后人编辑成《李清照集》和《漱玉词》。
“漱玉”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风格:口吐珠玑,如清泉翠玉,剔透玲珑,晶莹秀丽。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师简介词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或“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
二、诵读感悟(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苏教版六年级下《如梦令》
苏教版六年级下《如梦令》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如梦令》《如梦令》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词。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三、前置学习活动:资料卡片多媒体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认识李清照吗?(提醒《夏日绝句》,齐背)2.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
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你们学过哪些词?(《长相思》、《清平乐·村居》、《忆江南》)4.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5.《清平乐》是词牌名。
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如梦令忆江南水调歌头西江月虞美人)品读诗词读“通”本词1.请大家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
2.请学生读读词。
3.读出词的节奏。
比如说吧,第一句我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来,在位置上练读一下。
谁来读?4.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读“懂”内容1.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读通词,更要读懂词。
接下来,请你轻轻地读,细细地想,看看能否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
)2.谁来说一说第一句?第二句呢?……3.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你能吗?4.鼓励、评价(三)读出意境1.你们真能干,自己就能读懂词了,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2.围绕“醉”来感悟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个“醉”字展开的?是什么让他们深深地陶醉了?(板书:醉)3.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4.画面“溪亭日暮”(1)我们先来读读第一二两句,想想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让句子生动起来吗?(如;溪水,亭子,落日,远山,飞鸟,村庄……)(2)同学们,你们想的真美!那是一幅“溪亭日暮”的美景!板书:“溪亭日暮”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如梦令教学设计(共6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并能背诵2、抓住,想象词所描写的情境3、通过学词,体会诗人的心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4、丰富李清照的形象,使学生走进诗人,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激起情趣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这样八个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谁来说说你对这八个字的理解?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一幅画里又往往蕴含着美妙的诗句。
现在,咱们一起来看几幅画,你能吟出画中所蕴含的诗句吗?〔屏显画面,生吟诗句,师点评〕二、初读全词,初步感受词意1、同学们,你们用动情的朗读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听着听着,我仿佛进入了那美妙的画境之中,看得出,你们都是爱诗之人。
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也是诗中有画,它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屏幕出示全词〕,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板书:如梦令〕2、指读,相机正音,指导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第1页/共8页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
尽是满足的意思。
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
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④除了把词读正确,我们还要能读出词的节奏,把词读得有板有眼。
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
如梦令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李清照借这个词牌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次郊游经历。
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师巡视〕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刚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根本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9《词两首:如梦令》苏教版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古诗词鉴赏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朗读作业:
-请学生课后反复朗读《如梦令》,并尝试背诵,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写作作业:
-以《如梦令》为词牌,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或表达情感的诗词,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在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词牌的结构和韵律,力求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9《词两首:如梦令》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词牌、词律、词的意境等,通过学习《如梦令》,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欣赏词的独特韵味。
2.能够准确地朗读《如梦令》,并运用恰当的语气、节奏表达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3.通过分析《如梦令》的文本,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作者背景、词句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如梦令》的词牌特点,感悟词的意境。
-学生在理解词牌结构、韵律特点上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反复朗读等方式加强理解。
-意境的感悟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难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描绘的画面,教学时应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体验。
2.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如梦令》的意境。首先,向学生讲述李清照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产生兴趣。接着,展示一幅描绘《如梦令》中景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1.你们觉得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如果让你用诗词来表达这幅画的意境,你会怎么写?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藕”,辨别多音字“兴”,理解“兴尽” “不须归”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3、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表达出来三、教学难点: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表达出来。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品读吟诵,推敲语言,想像画面,力求学生能通过文字感受词的美,领悟词人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准备:教学媒体录音机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创景导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大家会唱《童年》这首歌吗?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
(播放音乐)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在第一单元中,我们用手中的笔写出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今天让我们随着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同去感受她的欢乐趣事吧!2、写下板书:如梦令3、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观察它与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何不同?4、汇报交流:古诗每句的字数一样,但《如梦令》的字数不同。
5、师简介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每首词都有词牌名。
6、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如梦令)7、简介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今山东人。
8、出示全词,提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读通。
xīng (兴奋)相机正音生字:ǒu多音字辨析:兴藕 Xìng(尽兴)9、教师范读,生根据教师范读划分节奏。
10、根据节奏朗读全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提问1、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3、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汇报交流(1)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一次愉快的郊游)(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日暮、溪亭)2、深入文本,合探解疑(1)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词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如梦令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如梦令》为例,该诗是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以描写细腻、情感丰富而著称。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学习这首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感体验、品味词句、创意表达”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首先,通过分析词的结构、韵律,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其次,抓住关键词语,如“绿肥红瘦”、“夜雨寄北”等,让学生品味词句的美感。最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如梦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如梦令》的诗意、诗境和诗韵,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深入分析词句,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如结构、韵律等。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品味关键词语的美感,感受诗词的音乐性和绘画性。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诗词背诵、朗诵、书写等方面,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1.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如梦令》,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本次课堂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
3.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自己的梦令》的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都有诸多亮点,以下是突出的五个方面:
5.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本节课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扮演诗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会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 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难点:1.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领会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诗词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解读诗词的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对比其他诗词,突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意境。
(2)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感受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写一篇关于诗词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观察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9 词两首:如梦令|苏教版 (2)
《如梦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大体把握词的主要内容:回忆“醉游”的欢乐。
2、通过《如梦令》的语调、韵律、节奏等来体味“沉醉”的程度,“陶醉”的感觉。
3、通过“想象心灵的动画”来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尝试领会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流程:一、诗词对比,导入新课1、出示《村居》《清平乐村居》2、指名朗读:老师带来了一首诗,一首词,谁愿意来读一读、3、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生:词有词牌名,生:古诗每行字数都是一样的,而词的每一行的字数是不一样的。
师:词每行是长长短短,短短长长。
词又叫长短句。
生:词有上阙和下阙,而诗没有。
师:词有时候分上阙和下阕,有时候也不分。
生:词可以唱的。
师:所以词又叫曲子词。
4、屏幕上有三首如梦令,快速看,只看形式,不看内容。
你有什么发现?生:每一行的字数都是一样的。
生:都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师:古时候,词都是根据词牌来填写的,有固定的字数、韵律,有固定模式。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二、多重吟诵,体味情感1、打开课本,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朗读。
(多音字:兴注意停顿)3、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
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首词的哪一句?(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①听着他的介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②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生接——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9.词两首——如梦令》教案
9.词两首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重点难点: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准备:插图、课文配乐诵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板书课题:9.词两首。
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板书《如梦令》。
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三、精读《如梦令》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2.交流(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3)“日暮”和“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
词人在误入之后有何表现?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
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习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
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他的什么意思?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布置作业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十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乐图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9词两首:如梦令|苏教版
《如梦令》品悟一.教课目:1、能用打拍配吟等多种方式,感觉的奏美和韵律美,并熟成。
2、抓住文眼,把“中画”化“画”来品尝中美的境界,并感觉“沉醉”等要点在情达意上所起到的作用。
3、想象中所描的情形,感悟人的快心情及大自然、美好生活的。
二、教课要点:教课要点:抓住文眼,把“中画”化“画”来品尝中美的境界,并感觉“沉醉”等要点在情达意上所起到的作用。
教课点:想象中所描的情形,感悟人的快心情及大自然、美好生活的。
三.前置学活:学生:1.收集料,认识的特色及人李清照。
2.熟古,做到正确、流畅。
教:制作教课件。
四.教课 1五.教课程:(一)、---- 自主,整体掌握复入,认识宋的特色。
同学,我已学好多古,在我一同来背《清平·村居》、《江南》。
两首有什么特色?(学生沟通),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七言或民歌展而成,起于唐朝,盛于宋朝。
原是配歌唱的一种体,句的短随歌而改,所以又叫短句。
有小令和慢两种,一般分上下两。
3.今日,我再来学一手新《如梦令》。
板,。
介牌《如梦令》,认识李清照。
充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族,山省南章丘人,宋朝女人,婉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初宋:感觉的奏、韵律美。
1.总结沟通:读出词的滋味、词的感觉的方法?(学生自由表达)(出示课件)形式上:词可用来唱的,所以要特别注意词的节拍、韵律等。
节奏:读好停留,用斜线标出,读正确、流畅、有节奏。
语气:语气语气,打开了就是语加气,你用气味带动声音读读看。
韵脚:关注“暮、路、处、渡、鹭”,朗诵要响亮、洁净地收。
领会押韵组成的声音回环之美,读出韵律美。
依据读词的方法,自己练读《如梦令》。
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试着用“/”标出读词的节奏。
教师范读。
(出示课件)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学生自由朗诵,指名读,齐读。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如梦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中的一首。
系“词中女皇”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宋词佳作。
词人借词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全词以“醉”为眼,仅用30余字便勾勒出一幅格调欢快自然的动人画面。
这首词作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词风清新、内容浅显,但其间的语言却是鲜活而又跳跃,极富画面感。
如何让文字产生画面,让画面流转出情感,让情感升华为共鸣,这是品词、赏句教学之中的重点。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小视频、朗读词,了解作者、词牌名、题目这些相关知识。
2.会写生字、读准多音字、读通词。
3.根据提示写出词意,借助停顿符号读出词的节奏,并试着用“平仄法”读出韵律。
4.充分想象画面,积累四字词语、短语和诗句,有条理地描绘词中的画面,感悟词人之“醉”。
学情分析:对于宋词,小学阶段接触极少,共有两首。
另一首是第九册的《清平乐村居》。
将两首词安排在同一年段,编者意图很明显,旨在让学生习得同一文体赏读品析的应有之法。
这首词的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浅显易懂,借助旁注释自学就可以解决对词意的理解。
教学这首词,字形词意板块,我放入前置性学习中;而将更重要的“想象与表达”“感悟与诵读”放在课堂上进行内化与拓展。
教学过程:一、1.自学检测:了解词、通读词。
2.进阶作业:理解词、巧读词。
3.想画面、“长”读词。
①第一步:想。
②第二步:写。
③第三步:说。
4.悟“醉”意、美读词。
①与此人共情,读出平仄。
②小组合作展示,读出个性。
③了解词人生平,读出变化。
二、读出词的节奏。
1.播放了一系列与三个词语有关的优美图片。
示范说。
2.组织、引导学生写。
3.组织、引导学生表达。
4.模仿、酝酿、表达三、小组协作讨论怎样把景写美,用五分钟的时间,写下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再用一分钟的时间组内进行交流合作,推选出代表在全班细说美景。
1.倾注情感地说、专注仔细地听、关注切实地评、改。
2.把“想”的碎片加于归类与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如梦令》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
3.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材分析: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裕,父母百般呵护,因此她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幸福,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郊游时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欢乐情景。
表现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乐。
教学这首词,读懂、理解词的大意和背诵整首词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并理解词的意境。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味、感悟。
教案内容: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3.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能够描述出来。
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与“如梦令”、“李清照”相关的教学资料,参考《如梦令》教案(/view/9f602446336c1eb91a375d1d.html),选择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课件资料《如梦令》(/view/1c2ba1c608a1284ac85043f8.html),通过课件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学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如梦令》(/v_show/id_XMzAzNTkzMzE2.html),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如梦令》
(二)、投影展示,介绍背景材料:
1、什么是词?(教师简介)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什么是词牌?(教师简介)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3、李清照简介。
(/view/3066.htm)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三、课堂教学:
1、展示视频,学生看视频听朗诵,并跟读《如梦令》(/show/jiC0cU7ykGljAilA.html?loc=youce_tuijian)
朗诵节奏: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小组合作,学习新课:
(1)、议一议:小组合作,根据下面重点字的解释,试理解全词。
常记:时常记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沉醉:大醉。
归路:回来的路。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
鸥鹭:泛指水鸟。
(2)、谈一谈:根据下面的解释,谈一谈自己对词文的理解。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丛的深处。
快速地划,快速地划,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3)、比一比:
小组间评比,看谁能够准确的用自己的话更好地说说词中描写的情景。
(4)、比一比:
背诵词文,小组互相检查。
四、当堂检测:
填空:
1、《如梦令》这首词是()代女词人()写的。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这首词并非她的即兴之作,而是写的她的回忆,从()一句中可以看出。
郊游的时间是()季,从()可以看出;从()一句中看出词人玩得非常高兴。
整首词表现了()。
2、我们曾经在练习2的“诵读与欣赏”中学过李清照的一首即兴之作《夏日绝句》,其内容是:
(),()。
(),()。
五、课外链接:
词牌名都有哪些?(/pmzh/pmzh_c/pmzh_c180.htm)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如梦令》。
2、搜集几首李清照的词,欣赏一下,并抄在读书笔记上。
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之一。
在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她在溪边小亭郊游,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愉快情景。
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借助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视频、课件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进一步体味词文表达的意境,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
出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