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业绩关系的实证
《202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范文
《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表现备受关注。
其中,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进行研究,旨在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企业绩效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内部不同股东的持股比例及相互关系,它决定了公司的所有权和决策权的分配。
良好的股权结构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其次,可以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绩效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对于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法梳理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成果;其次,运用实证分析法,以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析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年报、相关数据库及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
四、股权结构分析1. 股权集中度: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大。
这有利于公司决策的稳定性和效率性,但也可能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被忽视。
2. 股权性质:国有股和法人股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
国有股的持股主体多为政府或国有资产运营机构,而法人股则以各类企业法人为主。
不同性质的股东在公司的决策和运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 股权激励: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股权激励能够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杨梅【摘要】以2013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性不显著;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A stud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A -share listed compan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2013.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ese A -share listed compan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Positively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ownership bala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State shareholder equity percentage a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corporate performance; Senior management equity percentage a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corporate perform-ance.【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绩效;制造业上市公司【作者】杨梅【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1一、研究前提(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两权分离所引发的的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随之而来。
港口企业资本运营战略规划探析
港口企业资本运营战略规划探析关键词:港口企业;资本运营;战略规划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港口企业价值的四个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港口企业价值的“金字塔”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照区位优势、腹地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阶段三个标准把港口企业分为八类,以此作为港口企业资本运营战略规划的依据,本为认为港口企业的资本运营战略规划应结合港口行业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资本运营思路和策略。
0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和推进,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资本运营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发展环渤海地区临港经济,河北省提出了整合四百八十公里海岸线资源,唐山市也提出了“以港兴市”的战略规划,大环境的变革推动了环渤海港口资源整合,并且从整体上看,我国港口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内竞争压力大,港口企业又有很强的属地性特征,而资本运营既能够超越行政区域的约束进行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又能够解决港口存量结构的不协调。
因此,资本运营在港口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做好港口企业资本运营战略规划又是重中之重。
1 企业资本运营战略规划的相关概念1.1 资本运营的内涵与分类资本运营指企业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通过对自己所拥有的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本进行运筹、经营、优化配量使其流动起来,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本的增值[1]。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资本运营的对象涉及到企业内外部资源,是对内外部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统筹。
既包括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又包括资本的筹措、运用和资本结构的调整等。
第二,企业的资本运营以企业最大化增值为目标,资本的增值可以慢慢积累,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手段实现,资本运作属于后者。
企业进行资本运营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其市场价值高低,同时,企业市场价值的大小,将影响企业资本运营的进程和效果。
一般的,资本运营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根据资本运营的方式分,可以分为内部管理型资本运营和外部交易型资本运营;根据资本运营的全过程可以分为资本的筹集、资本的投入、资本的运动和增值、资本增值的分配[2];根据资本运作的对象可以分为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
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影响分析_宋增基
收稿日期: 355CD5BE@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518FB155//) 作者简介: 宋增基,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博士; 张宗益,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健, 重 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 ),-./0 #,.1234567
’"$()*++,-
金融管理
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一种曲线关系。为了考察 这一非线性关系, 我们在模型 (3) 中加入了管理层持 股比例的二次方变量。鉴于公司业绩不仅仅是取决 于管理层持股比例,可能会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 响。因此, 在模型 (3 ) 的基础上, 我们考虑了控制变 量, 形成模型 (1) 。在模型 (8) 中, 我们则进一步将管 理层持股比例细分为三个不同区间,以便于具体考 察不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模型 ( 9) —— —28: 用来检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 司绩效的影响。 ’,;<=!>?@5A@9!B AC D9: 3 ’,;<=!E>?@FA@9!BA @3!B AC D3: 3 ’,;<=!E>?@FA@9!BA@3!B AG,=HIJ- )JI<J;-CAC D1: ’,;<=!E> ?"5A"9!B5KFFLM5K55/NLA @3!BF.FF9NLMF.F9NL A@1!BOF.F9NLAG,=HIJ- )JI<J;-CA C D8: 其中 ’,;<=!E > 为业绩指标: (年平均 ’,;<=!E >? 股价"年末股本总数A年末公司负债) P年末公司总资 产 管理层持股之和与总股份比例Q !B: 控制变量 G,=HIJ- )JI<J;-C, 分别为 公司股权结构,在回归时, RS 代表公司国有股 比例; RT 代表公司法人股比例; R’ 代表公司流通股 比例。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T#S*U%: V@(:以账面值计算的资产负债率?负债W总资 产; (本年度净利润— X(Y+:公司净利润增长率? 上一年度净利润) P上一年度净利润; 研发广告费比率?无形资产P总资产 (V: 行业虚拟变量, 上市公司属于该行业, 则 VZ!<: 否则为 F; 本文取工业、 商业、 房地产、 公共 VZ!<?9, 事业和 综合类五个行业; 年度虚拟变量, 若样本数据属于该年度, VZ![: 则 VZ![?9\否则为 F; 企业经理人员, 尤其 !C]IJ=\ BJ^<_D9‘‘67认为, 是高层管理人员是风险厌恶型的个人。他们希望其 报酬结构合理化以承担较小的个人风险。如果给定 报酬数量或报酬水平,经理人员偏好固定他们的现 金形式的报酬而不是股权形式的报酬,导致这种偏 好的原因是股权形式的报酬与公司股票的收益相联 系, 随股价的变化而变化, 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超出 了经理人员的控制, 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了降低这种 风险,经理人员通过较为保守的经营管理行为降低 整个公司的风险。 这类行为会导致对企业所有者 (股 东) 股权价值最大化的负面影响。 企业股东被认为是 风险中立型个人,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持有不同企业 股票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股东偏好于在经理人 员报酬总额中支付较多的股权形式的报酬。由于董 事会负责制定报酬计划,所以董事会的组成情况必 将影响到管理人员报酬的结构。越来越多的事实证 明,非执行部董事比执行董事更独立于最高决策之 外, 能更好地代表广大股东的利益。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作出如下假设: ( 9) 非执行 董事占主导的董事会更多使用股权形式的报酬; 相 反,执行董事占主导的董事则代表最高管理层的利 益, 使用较多的现金形式的报酬。 (3 ) 当管理层有较 多的现金形式的报酬时,董事会将会让管理层持有 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会影 很少部分该企业股票。 ( 1) 响管理层持股比例。 因此, 我们构造如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B?JFaJ9T=GSAJ3R(AJ1Y(AJ8!b( (6) AJ6’,;<=!E>Ac,=HIJ-)JI<J;-CA! 其中 !B: 管理层持股比例。 : 管理层的年度现金报酬, 在回归时取其对 T=cS 数。 为公司股权结构, 在回归时, R(: RS 代表公司国 有股比例; RT 代表公司法人股比例; R’ 代表公司流 通股比例。 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 Y(: 公司绩效。 ’,;<=!E > : 控制变量 c,=HIJ- )JI<J;-C 分别为:公司增长机 会 X(Y+、 和公司规模 T#S*U& 和 经营风险:!b( 行业虚拟变 dZ!<: ?经营收入变化百分比的标准差。 量, 上市公司属于该行业, 则 dZ!<?9, 否则为 F; 本 文取工业、 商业、 房地产、 公共事业和 综合类五个行 业; 年度虚拟变量, 若样本数据属于该年度, dZ![: 则 dZ![?9\否则为 F; 模型 (6) 用来检验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 因素。 样本统计性描述 1、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我们发现, 9‘‘‘—3FF3 四 年间, 管理层持股比例之和变动不大, 并且也没有明 显变化趋势。而管理层人均持股比例尽管变化不是 很明显, 但出现了略微的增长势头 (见表 9) , 这表明 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规模出现了向更加精干队伍过渡 的趋势。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全套材料】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一、主要任务与目标:(一)主要任务在商学院规定的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内,根据师生共同商定的毕业论文选题《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撰写一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篇幅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
(二)目标论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在阐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基础上,选择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分析总结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与问题、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对策。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本文属于根据学到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型论文,对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水平,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的框架是在阐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基础上,选择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分析总结股权结构现状与问题、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对策。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2)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与问题分析;(3)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分析;(4)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对策。
本文的重点是:(1)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2)分析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问题的原因;(3)提出解决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之处也主要在于此。
(二)基本要求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度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翻译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项工作。
尤其注意学术研究的严谨性。
1、开题报告应反映该课题的最新发展成果与研究动态,力求层次清晰、格式规范。
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
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目标与范围 (3)1.3 文献综述 (4)二、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基础 (5)2.1 公司股权基本概念 (6)2.2 股权结构类型 (8)2.3 股权架构设计原则 (9)2.4 股权架构设计步骤 (10)三、公司股权架构设计方案 (10)3.1 设计思路与框架 (11)3.2 股东权益分配 (13)3.3 股权激励机制 (14)3.4 股权转让与退出机制 (16)3.5 风险控制与合规性 (17)四、公司股权架构实施步骤 (18)4.1 实施前准备 (19)4.2 实施阶段划分 (20)五、公司股权架构实施效果评估 (22)5.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3)5.2 评估方法与工具选择 (24)5.3 实施效果分析与反馈 (25)5.4 改进措施与优化建议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成果总结 (28)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29)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0)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为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提供全面而详尽的指导。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股权架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长远规划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档将围绕公司股权架构设计的意义、目标、原则、方法、步骤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股权架构设计的精髓。
在设计层面,本文档强调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结合行业特点、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能体现企业特色的股权架构。
注重细节设计,如股权比例设置、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等,以确保股权架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方面,本文档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流程安排,包括股权分配、股权转让、股权调整以及后续管理等环节,旨在帮助企业顺利推进股权架构改革,实现股权价值的最大化。
还对公司股权架构的维护与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以保障股权结构的稳定性与持续竞争力。
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
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景特征如教育程度、职业经历、专业背景等,都可能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因素,以揭示它们对公司绩效的实际作用。
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将明确独立董事的概念和职责,以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对独立董事的背景特征进行详细分类和描述,包括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专业背景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以验证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适当的数学模型和假设检验,来揭示独立董事背景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我们还将结合案例分析和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和补充。
本文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启示,以期为公司优化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绩效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还将对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反思和展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二、文献综述独立董事制度自20世纪末期引入我国以来,已逐渐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决策层的重要成员,其背景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丰富的结论。
关于独立董事背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职业经历、学术背景等方面。
一些学者认为,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职业经历的独立董事能够为公司带来更有价值的建议和决策,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例如,具有财务、法律等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公司财务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具有企业管理或咨询经历的独立董事则更擅长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关于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研究认为,独立董事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_一个分组检验的结果
1.132***( 3.332)
State
State_sq
Foreign
Assets
- 0.184***( - 11.961)
- 0.188***( - 12.159)
Growth
0.089***( 2.573)
0.089***( 2.7.784)
- 0.459***( - 7.792)
al.( 2002) 在 实 证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从 法 律 体 系 和 投 资 者 保 护 的 角 度 也 提 出 了 另 一 种 解 释 , 即 在 投 资 者 保 护 程 度较差的情况下, 股权集中成为法律保护的替代, 因为只有大股东才有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监督激励。
104
著为负, 说明当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东时, 公司价值显著降低( 以全部样本的托宾 Q 均值计算, 其公
三、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我们首先对样本公司做了总体的 OLS 回归, 然后根据总体回归结果中发现的国有股比重拐点,
将样本公司分成了四组, 并做进一步的分组检验与比较分析。
1. 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吴寿康(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摘要:本文基于大股东所属产权类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克服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股权分类不彻底、股东持股比例计算方法不合理、ROE度量企业价值不合理”的缺陷。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呈倒U形态;较之于其他类型,私营产权控股股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要显著很多。
本文还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新变化。
关键词: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企业价值;股权分置改革作者简介:吴寿康,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支撑企业价值扩展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和我国当前经济体系中“国退民进”改革战略、融资格局改善等重大宏观政策紧密相关。
股权分置改革是弥补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改善股权结构的重大举措。
总之,研究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特别是全流通环境下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机制有什么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献回顾国外关于股权结构及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很多,最早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是美国的Berle和Means,他们首先研究了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命题,其结论是:公司股权越分散,经营业绩越差,公司股权越集中,经营业绩越好。
此后一般研究结论是股权分散和股权集中两种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和绩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应。
有部分学者认为股权结构和企业价值是线性正相关,主要观点有:Grossman和Hart(1980)证明,如果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小股东便会没有足够的激励来监督管理者,因此股权集中有利于更好地监督管理者来降低代理成本。
McConnell和Servaes (1990) 利用不同时期的样本,也研究了大股东持股与机构持股对托宾Q 的影响,发现大股东、机构持股水平与托宾Q 之间正的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中业绩承诺分析及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中业绩承诺分析及会计处理引言所谓业绩承诺是指上市公司收购业务时,被收购方对被收购义务所作出的利润方面的保证。
业绩承诺不仅可以保证被收购业务的质量,形成对股东利益的保护,同时也能够对被收购方经营业务的质量作出评判。
实际上,由于业绩承诺制度引入的时间还较短,国内会计准则对业绩承诺的会计处理还缺乏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企业在对业绩承诺开展会计处理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性,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因此,基于这种背景,开展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中业绩承诺分析及会计处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业绩承诺概念当前存在大量关于业绩承诺制度的研究,而基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当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有研究认为业绩承诺是指在并购活动中,双方通过对合同条款的设计,对并购标的未来的业绩进行约定。
如果约定事件出现,那么并购一方可以行使一定的权利[1]。
一般而言,业绩承诺会对未来并购标的业绩进行约定,其目的在于消除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完成对被收购方资产价值的合理评估。
通常而言,在资本市场上,业绩承诺协议又被称之为估值调整协议或互有对价协议等。
也有研究认为业绩承诺是并购活动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其设计初衷是对并购作业中的资产价值进行调整,推动资产价格的合理化,因此,双方通常会对未来的经营业绩进行约定,并通过或有对价的形式对未来某一不确定事项进行支付[2]。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认为业绩承诺是上市公司在开展并购活动时,标的企业就未来几年的经营业绩作出承诺。
如果在承诺期内,其经营业绩不能够达到协议的要求,那么就应该按照合同条款向上市公司进行补偿。
业绩承诺的主体通常是被并购方的实际控制人。
在市场交易中,通常是由标的资产的实际控制人对未来的业绩作出承诺[3]。
二、业绩承诺的作用业绩承诺制度在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能够实现对估值的保障。
在并购活动中,并购双方会对被并购方的资产价值进行谈判,而业绩承诺则正是对被并购方经济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并购方接受被并购方的重要价值基础。
港口绩效考核
港口绩效考核篇一: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方法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方法浅析摘要:国内对港口物流绩效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但最近几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从一开始的港口发展到了港口物流的研究。
本文简要分析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然而对港口物流绩效的研究大多只针对国内为数不多的港口进行研究,真正应用于港口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关键词:港口;物流绩效;港口物流绩效一、港口物流绩效的基本内涵1、物流绩效关于物流绩效的定义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大量文献中对物流绩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衡量尺度,包括效力、效率、质量、生产率、创新性、利润率以及预算性等。
恽伶俐给出的物流绩效的定义是:物流绩效是物流活动过程中一定量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所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例。
keebler 对物流绩效的定义给出了5项建议:(1)研究者们需要更加明确绩效指标的定义与缺陷;(2)更多地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应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补充;(3)物流绩效评价动态模型需要进行开发,以适应由行业、企业以及产品变革所引起的绩效衡量尺度的变化;(4)应该考虑在供应链下进行绩效评价,而不是单纯地对单个企业进行评价;(5)需要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联接的桥梁。
2、港口物流绩效与前文中所给出的物流绩效五项建议的定义结合,本文将港口物流绩效定义为: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指的是对港口硬件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客户满意度等特定的港口物流软硬件条件和服务水平以及运作环节数据的采集、整理、分类、分析、解释和传播,采取相应的评价模型和评价计()算方法,来对以往行为的效力或效率进行量化,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并据此做出相应决策,采取相应行动的过程和结果。
港口物流绩效评价具有静态性与动态性;可组合性与可分解性;完整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其中物流绩效可以是一个静态评价结果,也可以是一个产生该结果的动态活动过程。
两者既可以单独作为指标进行考核,也可以同时进行评价。
可见,港口物流绩效的衡量实质是对港口物流环节中的硬件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的考量,只有硬件能力强才能吸引更多大型公司以及大宗货物的靠泊,能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揽的更多的货物,只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才能提高其运作效率。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公司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比较低,究其原因,除了公司治理不到位和不完善外,资本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其盈利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本结构是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核心环节,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水平,除了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于是,揭示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内在规律便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国内研究现状张西征,刘志远[1](2013)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我国沪深两市选择有色金属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采用实证分析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
本文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模拟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较准确地分析有色金属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选取有色金属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的是以资本结构指标为被解释变量,以盈利能力指标为解释变量,利用著名的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 0,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得出二者关系,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促进有色金属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蒋健,赵洋[2](2013)研究认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最近几年中,流动负债所占比例极高,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期负债所占比重一直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如此高的短期负债水平,必然会增加上市公司短期的偿债能力,并且目前在向低耗能,低污染的方向前进,必然会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这就要求有较稳定的资金结构,所以,目前如此偏高的短期负债融资现象不利于其有效利用资金。
陈胤默[3](2013)认为: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取得收入或者利润的能力。
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率越高,它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反之企业的利润率越低,它的盈利能力就越差。
企业盈利能力是一个终极指标,它能够体现出企业经营业绩好坏的程度。
只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非常关心和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能够体现盈利能力的各种指标,不仅如此,利益相关者还会主动的对与盈利能力相关的利润率产生关注,其变动趋势也是他们非常重视的。
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性质与公司绩效——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
上 市 公 司股 权 集 中 度 、第 一 大 股 东 性 质 是 公 司 股 权 结 构 的 f ) 量 设计 二 变 核 心 .影 响 着 公 司 的 治 理 模 式 和 经 营 绩 效 。 虽 然 针 对 股 权 集 中 本 文 把 股 权 集 中度 、 一 大 股 东 性 质 作 为 自变 量 , 司 绩 效 第 公 度 、 一 大 股 东 性 质 与 公 司绩 效 关 系 的 研 究 很 多 , 目前 国 内外 的替 代 变 量 作 为 因变 量 . 而其 它 可 能 影 响 公 司绩 效 的 因 素 都 作 第 但 的学 者 在 这 方 面 还 没 得 到 一 致 的结 论 。 本 文 在 控 制 公 司资 本 结 为控 制 变 量 1 权 集 中度 指 标 : 文 选 取 第 一 大 股 东 持 股 比例 C 1 前 . 股 本 R、 构 和 公 司 规 模 的 条 件 下 . 察 股权 集 中 度 、 一 大 股 东 性 质 与 公 考 第 司 绩 效 的 相 关 关 系 . 以对 我 国上 市 公 司 的 股 权 结 构 提 出一 些 建 五大股东持股 比例之和 C 5 为股权集 中度指标 。 R 作 2第 一 大 股 东性 质 指标 : 一 大 股 东 性 质 分 为 国有 股 和 非 国 . 第 议。 理 论 分 析 与 研 究假 设 有 股 , 置 S虚 拟 变 量 . 第 一 大 股 东 为 国 有 股 股 东 时 , 变 量 设 当 该 根 据 委 托 代 理 理 论 . 权 分 离 产 生 了代 理 问题 . 两 即委 托 人 与 取 “ ”否 则 取 “ ” 0. 1 代 理 人 之 间 的利 益 冲突 e e和 Men 认 为 . Bd as 随着 现 代 企 业 规模 3公 司 绩 效指 标 : 价 公 司绩 效 的指 标 一 般 有 总 资 产 收 益 率 . 评 的 扩 大 和 股 权 的 分 散 . 东 对 财 产 经 营 的控 制 越 来 越 困 难 . 而 ( O 、 资产 收益 率 ( O 和 托 宾 Q值 三 种 。国 外 通 常用 托 宾 股 从 R A)净 R E) 其 导 致 企 业 权 利 中心 由所 有 者 转 向经 营 者 在 委 托 人 对 代 理 人 监 Q 值 , 使 用前 提是 上市 公 司 的市 场 价值 可 以被 看 作 是 其 未 来 现 由 不 督 不 力 的 情 况 下 . 于 自身 利 益 的 考 虑 。 理 人 很 可 能 做 出 不 利 金 流 量 现 值 的 无 偏估 计 . 于 我 国 资 本 市 场 的 有 效 程 度 较 低 . 出 代 于 股 东 利 益 最 大化 的决 策 . 降低 公 司治 理 效 率 和公 司绩 效 。 当股 具 备 采 用 的 条 件 。 以 本 文 选 取 总 资 产 收 益 率 ( O 、 资 产 收 所 R A)净 权 高 度 集 中时 . 特别 是 当 第 一 大 股 东 拥 有 绝 对 控 制 权 . 股 股 东 益 率 ( O ) 为衡 量公 司绩 效 的 指标 。 控 R E作 有 动 力 也 有 能 力 选 择 与 自己利 益 基 本 一 致的 经 营 者 .从 而 弱 化 4控 制 变 量 : 司 绩 效 还 受 其 它 因 素 的影 响 . 中 财 务 杠 杆 . 公 其 股 东 与 经 理 层 的利 益 冲突 . 高 公 司效 益 。 另 一 方 面 . 提 当第 一 大 和 公 司 规 模 对 公 司 绩 效 的 影 响 比较 大 .所 以 本 文 引 入 财 务 杠 杆 股 东 持 股 比例 越 大 .在 公 司 经 理 层 出 现 不 利 于公 司价 值 最 大 化 ( A 和 公 司 规 模 (IE 两 个 控 制 变 量 。 中 , 务 杠 杆 用 资 产 D R) SZ ) 其 财 负 债 率 表示 . 司 规模 用 公 司总 资 产 的 自然 对 数 来 表 示 。 公 的行 为 时 . 东 更 换 经 理 层 成 功 的概 率 越 大 。 股 从 监 督 机 制 角 度 来 看 , 股 权 高度 集 中 的 情 况 下 . 司 经 营 在 公 除 了资 产 负 债 率 的 系 数 预 期 为 负数 之外 .其 他 自变 量 的 系 者 是 控 股 股 东 的代 理 人 .该 控 股 股 东 有 动 力 和能 力有 效 地 监 督 数 预 期 都 为 正数 其 代 理 人 , 权 越 分 散 , 经 理 人 的 监 管 就 越 难 。 在股 权 分 散 的 股 对 三 、 证 分 析 实 情 况 下 . 东 监 控 带 来 的公 司绩 效 由全 部 股 东 共 享 . 监 控 成 本 股 而 基 于前 文 的分 析 , 文建 立 如 下 模 型 : 本 却 由监 控 者 本 人 全部 承担 . 以分 散 的股 东 有 “ 便 车 ” 所 搭 的动 机 , 模 型 : =【 B C B S B D R + 4 IE R 0 + 1 + 2+ 3 A 0 [ SZ 3 不 利 于 公 司 绩 效 的 提 高 R代 表 公 司 绩 效 .分 别 采 用 总 资 产 收 益率 R A 和 净 资 产 收 O 除 了股 权 集 中度 . 股 股 东 性 质也 会 影 响公 司 业 绩 国有 股 益 率 R E两个 变 量 : 为股 权 集 中度 变 量 . 别 采 用 第 一 大 股 东 控 O C 分 ( 括 国家 股 和 国有 法 人 股 ) 产 权 主 体 多 为 各 级 政府 和 主 管 部 持 股 比例 C 、 五 大 股 东 持股 比例 总 和 C 5 包 的 R1前 R 。表 4是 模 型 的 参 门 。作 为 国 家股 代 表 的官 员 很 难 有 动 力 去 监 督 公 司 经 理 以 提 高 数 估 计 及 检 验结 果 公 司 的价 值 和 经 营 绩 效 。另 外 . 有 国家 股 的 政 府 机构 有 着 各 自 持 表 4模 型 1参 数 估计 及 检 验 结 果 的 政治 目标 .这 些政 治 目标 常 常 与 股 东 价 值 最 大 化 的 目标 不 尽 R A 0 RO A R E O R E 0 相 同 而 非 国有 股 股 东 政 治 动 机 较 少 . 因此 法 人 股 股 东 具 有 更 强 常数 o .02 0 2 . .08 0 4 . - 06 08 . ( , 9 -0 ) o2 (0 5 ) -, 9 7 (082 -.8 ) (1 3 ) -, 2 6 的激 励 去 监 督 和 控 制 公 司 管 理层 。 追求 企 业 价 值 最 大 化 。 此 . 并 因 00 7 ’ . ” 2 0 4 ’ 08 ” 本 文提 出 以下 假 设 : C R1 ( 3 1 1 5) ( . 9 30 ) 6 假 设 1股 权 越 集 中 , 司绩 效 越 好 : : 公 0 5 . 9’ 0 01 7 ’ 0 ” 假 设 2 相 对 于 国有 控 股 的上 市 公 司 , 国有 控 股 公 司 的公 : 非 C R5 ( 7 75 ) 6 ( 7 53 2) 司绩 效 更 好 0 0’ .9‘ 0 0 0 "‘ 09 ’ 0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1年5期总第938期一、引言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银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对我国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推动了包括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除银行传统融资形式的融资方式的发展,进一步使得金融领域的竞争加剧。
此外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在日趋复杂。
国民经济整体增速逐渐放缓,银行业务不能再只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大力发展,银行业受到了强势崛起的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冲击。
互联网金融依靠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采用高效、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与传统银行业务竞争市场份额,在影响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倒逼传统银行业务进行创新改革。
为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国家监管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允许民间资本按照法律法规参与设立中小型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加强整治管理,控制金融风险。
在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银行经营绩效是衡量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银行需在治理过程中制定目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绩效。
而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公司业绩。
因此,分析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在丰富以往学者作出相关研究,完善公司治理理论、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同时,维护、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文献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关注较早,并展开了很多研究。
在股权集中度方面,Meckling 、Jensen (1976)在实证研究中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财务绩效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Perrini (2008)引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其中一个解释变量,在研究中设立回归模型,发现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重越高,则公司经营绩效越高。
Massis (2013)在对家族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财务绩效存在“U ”型关系。
财务管理论文: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财务管理论文: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笔者选取了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上市家族企业的绩效表现参差不齐。
上市家族企业在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经营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四个指标上都存在的较大差异表明了家族上市公司企业绩效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2)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处于相对控股状态。
从2015 年到2018 年我国家族上市企业前五大股东股权集中度最大值达到了93.4%,最小值为21.3%,家族股东掌握着控股权。
上市家族企业第二大至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平方和H2-5均值为0.02,第二大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S 均值为26%,衡量股权制衡度的两个指标值较低,一股独大的现象仍然存在,反映出了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缺乏股权制衡的现状。
1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中家族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家族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崛起的速度和所做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福布斯中国从2010—2017 年连续八年对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和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进行现代家族企业调查。
截至2017 年 4 月30 日,全国共有3204 家A 股上市企业,其中有1112 家为家族企业。
从经济的贡献看,我国民营企业数量截至2017 年底已经超过2700 万,注册资本共达到了165 万亿元,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普华永道调研报告《2018 年全球家族企业调研——中国报告》指出:“主板市场中,家族企业数量逐年增高,2016 年家族企业占所有私营企业的比重为48.9%,2017 年年底家族企业占比又比2016 年高了6.8 个百分点。
”[1]这足以表明家族企业在我国市场和经济上的重要程度。
股份制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Means 和Berle(1969)[2]提出了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观点。
会计学论文题目(优秀5篇)
会计学论文题目(优秀5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篇一1、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与传统本量利分析的比较2、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3、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4、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5、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6、作业成本法与我国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7、作业成本法探讨8、作业成本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9、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问题研究10、资金时间价值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运用11、资金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探讨12、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探讨13、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4、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15、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探析16、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17、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18、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问题探讨19、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问题探讨20、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探讨21、资本成本研究22、资本成本的计量方法研究23、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体系研究24、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研究25、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议CPA诚信危机26、注册会计师执业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27、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运行机制研究28、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29、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30、重要性理论在风险审计中的应用31、中小型企业审计研究32、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3、中小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34、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35、中小企业投融资决策中的纳税筹划36、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与对策37、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3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39、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分析40、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41、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会计制度建设42、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4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4、中西方会计要素的比较研究45、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46、中外会计体制比较47、中外个人所得税的比较与启示48、中金岭南2010-2014年财务报表分析49、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50、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最新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设置初探3、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4、财务会计中的神秘“三”5、基于财务会计角度下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影响分析6、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7、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8、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9、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高度融合性10、探究电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浅议1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13、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4、现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研究1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16、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17、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谐耦合模式与对策18、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19、关于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20、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2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2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23、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24、IT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25、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26、对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讨27、供给侧改革下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探究28、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29、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0、浅述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31、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篇三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3、租赁会计研究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9、论绿色会计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15、试论会计监管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41、商誉会计准则的完善问题探讨4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43、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44、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45、试论信息时代对传统会计的挑战46、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47、会计职能新探48、论对会计行为的约束49、试论会计关系50、如何理解会计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毕业论文题目篇四1、企业兼并的会计与审计架构2、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3、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4、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5、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6、论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效益补偿7、实证会计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问题的研究8、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9、权益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10、收入确认若干问题研究11、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问题、对策与准则12、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研究13、财务治理理论研究14、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15、从统计学视角对实证会计及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所作的研究16、会计公共关系研究17、Y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18、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与管制19、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20、会计契约经济性质及法律规制研究21、中国会计文化研究22、会计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支持系统23、行为财务管理新论24、会计政策变更的契约动因研究25、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26、收益及其质量的内涵演进与量化指标分析2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28、高职会计专业构建“需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问题研究29、公允价值若干理论问题与应用的研究30、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运用31、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32、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关系及规范对策研究33、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研究34、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3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问题研究36、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探讨37、论物价变动会计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38、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39、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40、会计信息与证券分析师关系研究41、全面收益理论和应用探讨42、收益平滑的影响因素及市场反应研究43、基于负债控制假设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检验44、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45、价值链会计46、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47、会计寻租与反寻租研究48、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概念研究49、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价值链会计研究50、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51、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52、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53、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及相关问题研究54、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5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会计问题研究56、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57、中华民国时期会计教育研究58、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59、惠州市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60、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本科会计学论文题目篇五1、“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的影响研究2、D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3、ERP环境下A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4、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5、HSM化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分析6、IASC/I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之演进7、IPO财务造假治理研究8、J_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9、WJ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探究10、W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11、北京地铁奥运支线运用BT投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12、并购协同效应研究13、并购中层级结构设置对收购方终极控股股东融资能力影响的研究14、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15、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16、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17、大股东减持解禁股与公司控制权结构关系实证研究18、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19、电子商务企业的现金流及现金流管理探究20、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研究21、动漫产业的创意价值链研究22、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筹划研究23、房地产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24、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研究25、港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26、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27、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28、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29、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研究30、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问题31、公立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32、公平偏好、企业内部薪酬不公平与企业业绩33、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34、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35、公允价值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应用研究36、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37、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问题研究38、股权激励机理研究39、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更换的实证研究40、贵州茅台的财务政策分析41、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42、国有上市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43、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44、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财务绩效研究45、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46、环境绩效审计研究47、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48、会计信息如实反映问题的研究49、会计信息系统交互可视化研究50、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所有权和所有权集中度对中国的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所有权和所有权集中程度对中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作者:马世光托尼·诺顿田家利摘要:本文调查了所有权和所有权集中度对中国的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在意识到的所有权和所有权集中度与总所有权集中和流通股的所有权集中度的差异后,我们进行了单纯的,交互的和联合性的分析。
我们发现基本上所有权的集中度和更好的企业绩效相关联。
所有权的集中度这一因素比其他类别的决定公司业绩所有权因素作用更大。
当大股东和/或机构的最大所有权者跻身成为最大的流通股股东时,公司业绩更好。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理论,所有权的集中程度高,代理问题越小。
1.导论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建立和运作的显著资本金额来自不同投资者。
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作为一个信号,让人把资金投入到最有生产力的部门。
然而,大股东,最终可能会控制迫使这样的公司采取行动,牺牲少数股东而让他们牟利。
也有可能是具有足够大所有权的大股东为公司的利益而结盟,并充分参与监管公司。
在没有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分散的投资者可能缺乏监控企业的激励,让经理“免费乘车” 。
不同种类的股东,要么利益相同,要么利益冲突,从而以各种方式影响企业。
因此,所有权和所有权集中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上市的公司有许多特色。
由于许多企业被改革成了国有企业,国家成为了它们大多数的第一大股东。
国家拥有约三分之一的总市值的所有权。
当企业改制上市,法人所有权主要是从法人实体的现有资产转换的。
法人所有权也组成了总市值的三分之一。
国家股和法人股在证券交易所是非流通的。
其余的股份公开流通,无论是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都可以拥有。
中国的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让学者们十分重视,关于该主题发表的论文也越来越多。
然而,此前的研究,可能对此没有明显的认识,首先,是所有权的集中程度和所有制之间的区别。
高比例的所有权不代表所有权的集中程度一定高。
例如,高的国家所有权是指所有权的集中程度高,因为只有一个国家。
管理层持股和公司绩效外文翻译文献
管理层持股和公司绩效外⽂翻译⽂献⽂献信息:⽂献标题: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Baltics(管理层持股和公司绩效:波罗的海上市公司的证据)国外作者:Berke-Berga A, Dovladbekova I, Abula M⽂献出处:《Pol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7,15 (2):273-283 字数统计:英⽂3709单词,20051字符;中⽂6331汉字外⽂⽂献: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Baltics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which appears to be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literature.We conduct regression analysis employing a sampl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stock exchanges of the Baltic States. We test whether increased managerial ownership has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measured by Tobin’s Q and return on assets (ROA).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is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internal performance measure (ROA) while i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arket performance measure (Tobin’s Q). We conclude that management mainly focuses on firm fundamental factors and ratios like profitability, sales growth, investment –they have positive relation with managerial ownership. Meanwhi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rket-related factors for companies with or without managerial ownership, as these factors in the Baltics are more influenced by other considerations like economics, politics and high liquidity premium.Keywords:managerial ownership, firm performance, Tobin’s Q, ROA, Baltic StatesIntrodu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literature since the mid-70-ties, when M. Jensen and W. Meckling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explored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ownership structure, managerialbehaviourandagencycosts.Theidea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was present since the Baltics regained their independence (early90-ties).Duringtheprivatizationprocessinearlynineties,thanks to favourable legislative framework, many ex-ante state-owned companies offered shares to their management or all employees on beneficial conditions. In last decades, there is a trend f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the Baltic market to implement their global human resource policy measures. Many of them have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plans either broad- or narrow-(i.e., management only) based. Legislative framework and taxation according to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in the Baltics has not been supportive.The institutionalframeworkunderwhichcompaniesoperateinBalticStatesis quite similar, with some exceptions. In Latvia and Estonia there are no specialregulations regarding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For example, there are two obstacles in Latvian Commercial Code for implementation of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Firstly, it is impossible for companies registered in Latvia to acquire their own shares. Secondly, it provides for priority rights for shareholders if the share capital is increased, without exception in case of employee shares. Better situation is in Lithuania where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is regulated in Law of Companies and the Law of the Privatisation of State-Owned and Municipal property. According to regulations companies may issue ordinary shares having the status of employee shares and employees have the same rights as regular shareholder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no specific regulation on profit sharing.In Estonia Commercial Code and Securities Market Law does not contain any special regulation on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or profit-sharing. In general, legal framework on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s in the Baltic States is complicated and does not support equal and efficient use of employee shareownership.The main goal of our research i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on firm performance in listedcompaniesoftheBalticStates.Thepercentage of shares of Baltic listed companies held by management varies from 0% to 94.4%, with median value of 27.1% in 2015. We can saythatitiscomparativelyhighlevelofmanagerialownership,asotherresearchershavefoundthatinAustraliait is 12.54%, 12.4%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13.02% in the United Kingdom (Khan et al., 2014).Turning to measuring firm performance,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how to ascertain, define and evaluate it. Many studies researching companies listed in Anglo-Saxon markets (but not only) concentrate on ratios including firm’s market value. Companies of these countries excel with equity- based financing sources dominance over bankfinancing, rather diversified 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large number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Thus, firm performance is reflected in its stock price. A common approach to analyse the link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regressing Tobin’s Q ratio on percentage share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erson and Reeb, 2003; Florackis et al., 2009; Benson and Davidson, 2009; and others).Nevertheless, there are factors affecting share price, like economic environment, policy and indicators, market sentiment, industry performance and specifics, investor activity and other (we will call them non-managerial factors). In most cases, these 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not depending of management performance. However,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the market related firm performance ratios, suc h as Tobin’s Q. Thus, in order to separate the impact of non-managerial factors on firm performance, it is useful to include other variable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at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share price. Other researchers use accounting profit (Demsetz and Lehn, 1985), earnings (in terms of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sation or EBITDA) and accrual adjusted earnings (Khan et al., 2014), return on assets (Anderson and Reeb, 2003; Chenget al., 2012; Peni, 2014; Wahba, 2013), return on equity (Gosh, 2006; Short and Keasey, 1999), sales to assets ratio (Singh and Davidson, 2003) and other. Manyauthors,includingtheabovementionedforfirmperformanceevaluationuse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different ratios of both types – market value b ased (like Tobin’s Q) and firm based (like profit measures and profitability ratios).Turning back to the very often used Tobin’s Q ratio –a number of empirical studies reveal non-linear relation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as this link is impacted by two opposite effects: the manager’s incentive as shareholder and entrenchment effect. Usually, at high managerial ownership levels, the latter effect overpowers the former. Morck, Schleifer and Vishny (1988) were the first ones that found the so-called “hump-shaped” or “inverted-U” relation between the mentioned variables. Other studies have also found the “hump-shaped” relationship. The findings regarding the most optimal level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differ across studies. Coles, Lemmon and Meschke (2012) find that the maximum point of the hump-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bin’s Q andCEOownership is20.0%. Maximum leveldiscoveredby Benson and Davidson (2009) where the ownership-performance relation turns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28.24%. The evidence of Florackis, Kostakis and Ozkan (2009) research reveals strong and positive link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at rather low level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lower than 15%. Khan, Mather and Balachandran (2014) researched Australian companies and found that at 20%-30% of ownership level there is a relation consistent with incentive alignment. Mueller and Spitz-Oener (2006) find positive managerial ownership – firm performance relation in German SMEs up to 40% of managerial shares. However, due to non-listed status of surveyed companies,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they use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others – net number of times the reported quarter profit has increased.Other researchers create exponential models and raising the managerial ownership to several degrees. They have found double and more hump-shaped curve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relation with different turning points. Double-humped curves were found by Morck et al. (1988) at 5% and 25% level; Short and Keasey (1999) at 13% and 42% level; Faccio and Lasfer (1999) at 19.7% and 54.1% level, and others. Florackis et al. (2009) in their model with quantic level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find four turning points at 13%, 25%, 49% and 72% levels. These results are rather close to what Davies et al. (2005) have found – 7%, 26%, 51% and 76%.Our paper adds to existing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on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Baltic States.This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structure: Section 2 describes data and methodology, Section 3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tests, and Section 4 is for discussionand conclusions.Data and MethodologyOur data were mainly taken from financial reports of companies listed on Baltic stock exchanges (Riga, Tallinn and Vilnius) Official and Second list. Total number of companies listed in these lists as of September 2016 is 70. Our sample contains information from 52 companies’ reports from 2010 until 2015. Fifteen of these companies are listed in Latvia (LV, Riga), 15 –in Estonia (EE, Tallinn), and 22 – in Lithuania (LT, Vilnius). We obtained the total sample of 312 firm-year observations.For our survey, we selected companies that comply with the following criteria: (1) the company must be quoted on at least one of the Nasdaq Baltic market stock exchanges at least since year 2010; (2) firms that did not disclose information regarding management ownership were excluded from our survey. Thus, we excluded 18 companies from our sample due to the two reasons:1)Newcomers, i.e., companies first listed after 2011, so they do not have sufficientreporteddata.Therewere7suchcompanies,1Estonian,1Latvianand 5 Lithuanian;2)Insufficient disclos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managerial ownership. Eleven companies did not include information about shareholdings of the top management in their financial reports. Ten of them are based in Latvia, and one– in Lithuania.The data from financial reports and stock exchange homepage were manually selected.Table 1 presents the sample distribution by ownership share of management,industry, and stock exchange location.Table 1. Crosstables of the dataset: managerial ownership by industry and countryWe used Tobin’s Q ratio (TQ) and return on asset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for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bin’s Q is very widely used by researchers inspec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andfirmperformance.Our Tobin’s Q ratio means relation of enterprise value to the book value of assets.We find enterprise value by taking market value of equity plus book value of debt minus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We must mention that the surveyed companies have no preference shares, thus they are excluded from the enterprise value formula. The Tobin’s Q ratio is measured for year 2015. We assume Tobin’s Qto capture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firm performance factors.The second dependent variable will be proxy for internal firm performance, more related to managerial performance and decisions. The return on assets ratio (ROA) is expressed as net profit to the book value of assets ratio. For return on assets,we will use average values over the period of 2011-2015.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 managerial ownership (Mgr_O) is expressed as sum of percentage share of total equity owned by all executive and non-executive directors [all members of Management Board and Supervisory Board ] and their close relatives (family members) and/or other companies-owners controlled by the directors. For independent and control variables, we use average values over the period of 2010-2014.In order to capture company size, we used such controlvariables [our selectionof control variables was based on information availability and variables considered inother research papers] as:-Turnover (Ln_S) expressed as natural logarithm of company’s sales;-Natural logarithm ofmarketvalue of equity (Ln_MVEq) which is expressedas natural logarithm of average share price multiplied by the number of shares outstanding;-Natural logarithm of enterprise value (Ln_EV)Control variables for capturing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re:-Ownershipconcentration[Largeshareholdershaveincentiveandabilityto monitor management (Florackis, 2009)] (O_Conc) –the cumulative amount (in percent) of shares of all shareholders having ownership stake of 5 or more percent;-Number of large shareholders (NLS) –number of shareholders having ownership stake of 5 or more percent;In order to control for other important aspects of firm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of investment, leverage, expenses and profitability) we use these variables: -Investment (INV) expressed as relation of capital expenditures to the book value of assets;-Leverage (LEV) – the ratio of book value of debt to the book value of assets;-SGA proportion (SGA) – ratio of selling, 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to sales;-Payout ratio (PO_R) is for current dividend payout proportion of previous year’s net profit;-Sales growth (S_Gr) –percentage change in sales compared to previous year’s sales;-Return on capital (ROC) – the ratio is found taking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 of previous year divided by current year’s book value of equity and debt minus cash.In this paper, we are looking whether there is any relation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andfirmperformanceinlistedcompaniesoftheBalticStates.In previous studies, we find quite different results of this relation, found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us, our null hypothesis is non-directional:thereexistsno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the Baltic States.Empirical Results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sTable 2 presents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formation of selected variables in our dataset.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anagerial ownership variable during 2010-2014 was relatively large –on average 30.64% with a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 of 94.41% and 0% respectively. Our proxies for market performance are Tobin’s Q with a mean value of0.966, return on assets (mean 3.37%), sales growth (mean 4.25%) and return on capital (mean: 5.57%). Average firm size measured as natural log of enterprise value is 17.515 (equivalent to 40.4 million euro).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52)Table 3 shows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matrix for the dataset variables. It reveals that only a few of the selected variables correlate with managerial ownership – return on assets (ROA) and sales growth (S_GR) have low degre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ROA suggeststhat improvement the internal growth factor performance might be of more importance to management than the market value factors.Table 3. Pearson correlation matrix for the key variables in the sample (N=52)*.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0.01 level (2-tailed)The correlation matrix reveals that market value related variables (Tobin’s Q, market value of equity and enterprise value) are most affected by return on assets, return on capital and payout ratio. Investment variable correlates with the internal growth ratios and payout ratio. Overall, correlations among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rather low.Regression ResultsThis paper conducts a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Tobin’s Q and ROA to measure firm performance. In Table 4, managerial ownership proportion serves as the main explanatory variable together with the control variables: natural logarithm of sales, leverage and investment.Table 4. OLS Regression results with Tobin’s Q and ROA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N=52),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In the regression where Tobin’s Q serve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Model 1) we can see that the variable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zero in terms of error size together with natural logarithm of sales and leverage. The investment variable is significant. When we tes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gression as a whole, the F-test indicates that we can reject the null hypothesis that jointly equal to zero at 0.05 probability level.The regression with ROA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Model 2) has larger explanatory power. We reject the null hypothesis for all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being equal to zero.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such as sales, investment and managerial ownership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return on assets, while higher level of leverage affects the return negatively.We also carried ou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with squared and cubed Mgr_O variable in order to check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might be non-linear. Nevertheless, it did not change the result, meaning that increase of ownership proportion would not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Results DiscussionSince 1976, when M. Jensen and W. Meckling revealed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there has developed a parallel scientific discussion about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employee ownership, and its features of aligning interests of managers and employees with investors’ interests and goals. From the other side, there is the entrenchment effect that, in case of comparatively large share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penetrates and management avoids more profitable projects insteadof less, fearing from risk.Large portion of existing literature concerning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finds the mentioned two contrary impact factors ownership- performance relation. These factors induce a hump-shaped relation of the above- mentionedvariables with the highest point at 15–30 percent level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depending on the study specifics (Morck et al., 1988; Coles et al., 2012; Benson and Davidson, 2009; Khan et al., 2014). The evidence mainly relies on data from listedcompanies in large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most of them originated in Anglo-Saxon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UK and US). A study in German SMEs (Mueller and Spitz-Oener, 2006) reveals a 40% managerial ownership optimum promoting the best performance results. Nevertheless, this study uses different methodology.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do not support the findings regarding managerial ownership link with firm performance in other markets worldwide, measuredby Tobin’s Q. Thus, contrary to other studies, we did not detect a particular optimum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proportion in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Baltic stock exchanges nor a hump-shaped ownership-performance relation. We assume that Tobin’s Q in our case is an inappropriate measure for firm performance only, as the firm’s market value is highly affected by external factors (macroeconomics, politics, investor sentiment) and highstockliquiditypremium (Lieksnis,2010) in Baltic stock markets. The management of companies – neither owners, nor non- owners – cannot directly affect these factors. For this reason, we used our datato create a parallel model using more firm-related ratios.We carried outaregressionwithROAasthedependentvariable(Model2). It showed better results with higher explanatory power. The model includes such independent variables as managerial ownership, natural logarithm of sales,leverage and investment. Managerial ownership appears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nly in Model 2, although with a very low coefficient (0.01), and onlyat 0.05 probability level.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findings of other researchers as well – Khan et al. (2014) in a study of Australian companies; Cheng et al. (2012) find that in Hong Kong market firm performance i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managerial ownership if its share is less than 22.18% or more than 78.02%.Researching companies in Egypt, Wahba (2013) concludes that neither Tobin’s Q nor ROA gi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Conclusions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the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parameters using data from 2010–2015 financial reports of 52 companies listedon Nasdaq Riga, Nasdaq Tallinn and Nasdaq Vilnius stock exchanges. This is the first such attempt to measure managerial ownership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for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Baltics.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s market performance (Tobin’s Q) is that due to historical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management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Baltics is not focused on the market value of stocks. The stock markets are relatively small and illiquid, and ownership is more concentrated than in the developed markets, where itismoredispersed.Rathermanagers’motivatorsandbonusesdependon fundamental results of the company and their profits.There also can be other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in results regarding ownership- performance relation compared to findings from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relatively small sample size, scope of the study, performance variables selection, reg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ulture specific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andmanyother.Thisleadsustoimplicationsforfurtherresearchthatshouldbe developed in theofcorporategovernancemattersintheBaltics–itcanbe focused on more detailed ownership structure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owners, government and/or family ownership mat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variousbusiness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geography of the survey can be extended including other countries located in Eastern Europe.中⽂译⽂:管理层持股和公司绩效:波罗的海上市公司的证据摘要本⽂重点介绍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似乎是公司治理⽂献中的⼀个重要课题。
股权结构、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作者:任姿霖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22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当今社会对企业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时代需求,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倘若企业能够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是否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绩效。
通过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股权结构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股权结构定义以及内容股权结构是指股东持有的股份在企业总股份之中的占比以及二者之間的关系。
从内容角度来看,股权结构主要包括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以及股权制衡度等几个方面。
我国相关学者认为,股权结构就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效益权之间的分布状况。
股权结构的内容主要分为产权性质,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以及股权制衡结构。
以产权性质为例,企业产权是指公司对资产所享有权利的性质。
在实际运转过程中,企业产权不仅与享用资产权利的范围有关,还与公司和股东之间的关系有关。
通常来讲,企业产权涉及国有资产与公司之间的资产关系以及国有企业与公司之间的资产关系。
我国各大企业要想科学合理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自身是否触及了国家所有权。
我国国有企业建立之初就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社会责任。
简单来讲,国有企业并不是以经济目标而建立的。
本文从产权性质的不同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交互关系。
以股权属性为例,我国各大上市企业中,股权需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股东来划分,例如社会公众股、国有股等。
社会公众股是指持有股份的社会公众可以进行公开买卖,赚取交易差价,法人股不能通过上市流通的方式进行买卖。
从监控效率角度来看,法人股股东要优于流通股股东。
以股权集中度为例,股权集中度能够充分体现出公司股权在大股东手中的集中程度,针对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标准主要采取前五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通过比例之和或和的平方来衡量,倘若企业股权分布状态的集中程度数值越高,那么其他公众持股的比例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