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亲爱的同学,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三组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并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编写方法。
第二节为分论部分,具体介绍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的体现,同时又为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提供了范例。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季风水田农业,包括它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二是商品谷物农业,也包括分布状况、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
在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自主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内容还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培养。
教材首先介绍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又通过图表让学生们思考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并将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来。
教材对季风水田农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对于商品谷物农业则相对简单。
这就要求学生们根据学习季风水田农业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自主的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形成,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的态度、人地和谐的理念和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育学生们珍惜爱护粮食、激发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以及基本特征等,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等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
通过读图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运用季风水田农业的学习方法,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为例学,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一、说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该课程标准是针对整个章节的,但结合第一节的教材内容,可以知道第一节隐藏的课标内容是: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有哪些代表国家或者地区——而国家、地区决定了农业地域的特点;或者农业地域的特点决定了在哪些国家、地区才有。
——因此,涉及到两种解释,一是某种农业生产区位分析,二是某地农业生产区位分析,即形成条件是什么?——农业区位因素(自然、社会)二、说教材内容该节是人教版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教材共有两个案例、六张图片、一个活动题。
总体来说,该节内容具有强烈的地理生活性、实践性,即学生学习后能体会“为什么这个地方可以发展这种农业”或“这个农业要在哪里才可以发展”;该节内容是考试常考的热点,要能够让学生“建模分析”,建立综合、联系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说学情高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以及自然地理素养,能从气候、地形等因素来分析其自然差异,也能判断某地区是否发达、经济水平高与否。
因此难点在于对某个地区无法全面分析,对要素不能全面理解,难以建模。
四、说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综合分析某个地区农业形成的过程及其因素,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创建,让学生自主分析掌握知识点,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建立综合、联系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五、说重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某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六、说教学过程(一)农业区位因素图片导入(饮食差异)、连续设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农业差异?气候等因素、饮食习惯去考虑,那还要考虑什么因素吗?除了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吗?进而引发,对于农业我们该怎么分析?引出农业区位因素:介绍农业的内涵,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情境创设(让学生当小老板思考要生产农业,该怎么样去考虑)小结(主要因素)实战演练(活动题:怎么样去考虑而不是单纯生搬硬套第一题针对某汇总农业生产区位分析从农业的习性到按照习性找地区间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回顾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区及其主要特带你;第二题是某地的农业区位分析从某地的自然环境到某地去对应某农业具体实例是为了表明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三题是体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小结活动题:水稻的习性、节本概念如候均温等要当做常识性知识去记忆;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静态,社会因素动态;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个人对这部分内容准备了3节课的说课材料,本人的出发点是以我校学生为基础,以第一轮复习为前提的,因此所准备的题目难度一般,力求覆盖到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针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相关题目的联系,从而达到夯实基础,为今后第二轮复习埋下伏笔。
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1)高考命题趋向: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形成题组,考查农业区位优势选择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
(2)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2知识与技能(1)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与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2)分析对比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3)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4)通过学习几种农业地域类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5)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热点材料解决相关问题与现象。
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区位条件(3)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区域轮廓,经纬线,海陆位置等),分析及其区位条件的比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
二、说教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事物投影仪,ppt课件,将文字,图形等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景。
三、说学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2培养学生从文字,表格,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四、说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地图册、多媒体设备等五、说课时:3课时六、说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第一课时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第一步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内容请同学们看课件参照鲁教版教材和教案【构建体系】(一)农业区位因素,一起说一说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几个方面?同时操作课件。
2023年《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2023年《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2023年《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简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本节课标解读:1.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2.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内容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特点;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难点: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二.说教法:设问教学、案例探究和对比归纳多媒体电脑,教学地图2课时三.说学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进而认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通过读《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形成的区位因素,学习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区位因素,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巩固对两种农业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王洪巧 10.09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于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在第一节讲述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后安排了这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加深和升华,同时与第三节内容又是并列关系。
区位因素分析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区位是常见的学习方法,而本节课是学生第一个接触到的案例分析,因此对以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概况,会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和特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对比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图形,归纳总结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和特点;(2)通过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案例分析,得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观念。
3 重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和形成条件;难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之所以这样确立是因为(1)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教材上没有明确指出;(2)学生读图分析和知识前后联系能力较差。
二、教法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和对比分析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将疑难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二比较法是地理学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学生来说,这两种方法跳跃性较小,容易接受。
三、学法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从我校学生实际来分析,基础薄弱不必说,从课堂表现来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真正想学点东西的占少数,说俏皮话的多,但是又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甚至是表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思考度
完成度
合作讨论 展示点评
准确度
地图册学生人力文字、音像教材、教参
网络
新浪 搜狐
资 源 开 发
商品 谷物 农业
主要特点:一大三高 自然条件 区位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记熟练会
当堂检测
1、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正确的有( ) A.人均耕地较多,多大规模经营 B.单产高,商品率高 C.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低 D.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量小 2、在亚洲水稻种植国中,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是( ) A.中国 B .日本 C.泰国 D.印度 3、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垦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4、我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 ) A.东北和新疆的国营农场 B.新疆和内蒙古的绿洲地区 C.东北和华北的平原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商品粮基地 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 A.只种玉米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是一种粗放型农业类型 D.商品谷物农场都是私营的 6、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深厚 B.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府有偿向农场主提供农业科技成 果
归纳总结: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一大三高 季风水田农业: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知识小结
农业地域类型 人均耕地 主要农作物 自然条件 生产规模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人多地少 水稻 气候适宜:夏季高温多雨或 全年高温多雨 地势平坦、水源较为充足 小 低 低 低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东亚、东南亚、南亚热带、 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三必修2地理教案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教材分析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重点难点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分析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本图片、地图册六、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科技,机械化水平、交通运输、政策等)这节课我们就学以致用,来探究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问题式导入,为探究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一)季风水田农业探究主题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探究问题1: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探究工具:书本P.47图3.10四幅图呈现图片组(幻灯片展示)1、师指导学生阅读图片组合“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2)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以图导学,更好地概括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季风区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片组合“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亚洲地形分布图”+“亚洲人口分布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3)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4)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想一想南方人每天的主食是什么?(米饭)为什么是米饭而不是面食呢?(当地人喜好米食)这些主食会天天出现在他们的餐桌上吗?(会,当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本节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来完成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在前面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之后,讲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这两种种植业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
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所以说,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联系新课标要求,制定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并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特点及其区位因素。
能力目标:加强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归纳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巨大成就来增进爱国情感,珍惜粮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3、在本节课中,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而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其二,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域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内容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构成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对于在座的各位老师来说,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比较法。
之所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因为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示季风区水稻生产的场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而比较法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二课时: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其具体要求包括:能够判断某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其生产特点及形成条件。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说明,能够区分有关农业的概念: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
2. 阅读教材和补充的图文资料,通过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生产特点及区位条件。
3.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构建分析某农业地域类型的一般方法,帮助强化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观点。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结合具体地区,分析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及其区位条件。
2、复习难点: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别,区位条件的分析。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回顾和掌握基础知识,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发现自己存在的疑点、难点,并做好记录(如表1所示),以便上课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表1 疑难点突破【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生产特点、区位条件。
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结合图组2、3,分析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区位条件,并比较两者间的异同。
表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考点诠释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生产特点、区位条件。
探究活动2:阅读教材,结合图4、5,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分布、生产对象、产品、区位条件,并比较两者间的异同。
表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考点诠释3:混合农业的概念、分布、生产特点、区位条件。
探究活动3:阅读教材,结合图6、7、8,分析混合农业的分布、生产对象、主要特点、不利的区位条件。
表4 世界的混合农业[典型例题](2013年江苏卷)图9是我国30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区域产业活动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湘教版
第23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影响光照决定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影响农作物产量、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土地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水分多少和时空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地形影响种植业分布①劳动力需求: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小麦种植。
②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专业化进程。
③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④种植方式:如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等。
⑤耕作制度:又称熟制,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等。
(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3.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2)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4.农业地域类型概述(1)概念:不同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分类依据: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3)常见类型:水稻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4)主要标志: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5.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微点1 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微点2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1)主要区位因素:某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产业基础等。
(2)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教育学习文章】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农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农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复习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XX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24讲农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比较地域类型分类特点典型地区区位优势问题及措施对我国可借鉴之处水稻种植业种植业、密集农业、自给农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南部中国:南方地区问题: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农业方向发展区位优势: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形平坦,劳动力充足,种植经验丰富措施:扩大规模,发展水利,提高科技大牧场放牧业畜牧业,密集农业,商品农业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天然草场放牧为主,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牧羊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问题:牲畜品种退化,水源不足建设人工草场;发展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
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措施:改善交通,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商品谷物农业种植业、密集农业、商品农业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面向市场典型地区: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国营农场问题:农业成本高,能耗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先进的科技措施: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混合农业密集农业、商品农业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问题:水源不足我国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措施:东水西调优势: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例1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高三地理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高三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一、说课标●课标要求:1.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的影响。
●课标解读:本节主要目的是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让学生分析出大牧场放牧业和畜牧业的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区位因素,让学生理解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但是科技、交通等人文条件越来越明显地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二、说教材●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在前面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和“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之后,学习这节课。
本节与上一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加深和升华,又是与上节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2.“乳畜业”在老教材中是以小字展示的。
在新教材中,本节与“大牧场放牧业”并列,在教材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另外,我认为,这种农业类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让同学们学习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数据表格、文字等资料,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地和谐”。
2.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等人文条件越来越明显地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类型
说课教师:高中部地理组迟天志
一、说前测
内容:对五种基本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及特点进行默写。
具体操作:全体学生进行默写,并且同桌进行互相批改。
找一名中等偏下的学生进行代表背诵,对没有默写正确的同学进行记录,并且给与考核。
目的: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达标。
二、说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依据课标要求以及高考试题的考频,考点来定义的。
1.考纲要求: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考频:
五年三考:2017全国一36 2017海南3-5 2014全国二11
4.考点:
1.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2.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3.混合农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三、说围标(15-20分钟)
通过例题训练进行总结和引领总结
通过前测完成目标一。
(基础目标)
例一、对比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并引导进行总结。
并且引导学生对目标一质疑。
若无质疑,抛出预设问题:我们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不同之处?
例二、通过例题二待遇比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并引导进行总结。
并引导学生对目标二质疑。
若无质疑,抛出预设问题:我们内蒙古的养殖牛羊算是那种农业地与类型呢?例三、通过例题说明混合农业的形成原因及其优势并引导进行总结。
并且引导学生对目标三提出质疑,若无质疑抛出问题:是什么导致了该地区的农业低于类型是混合农业呢?为什么?
四、说达标
1-6题为基础题要求学生达到百分之90以上达标率。
(9分钟)
6-81题为近几年高考题,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高考与本节课的联系。
要求百分之30以上达标率。
(15分钟)
五、说板书
目的形成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