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发展趋势及应用模式分析
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以其高效、精准的特性,逐渐在农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的当前状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将回顾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历程,明确其在农业监测、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深入探讨当前中国农业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取得的成效,包括作物生长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农业气象服务等。
我们将结合国内外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展望中国农业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遥感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灾害评估等多个领域,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农作物监测方面,遥感技术通过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实现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准确提取作物生长信息,如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
在农业资源调查方面,遥感技术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土壤质量、水资源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为农业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土地资源信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状况,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农业灾害评估方面,遥感技术通过获取灾害发生前后的遥感影像,可以实现对农业灾害的快速评估和预测。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准确监测灾害发生的范围、程度和影响,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参考。
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灾后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来看,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等。
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XXXX大学课程论文学院: X学院班级:XXXXXX姓名: XXX 学号:XXXX课程论文题目: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课程名称:环境科学评阅成绩: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遥感技术集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1972年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发射成功并获取了大量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后,遥感技术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遥感技术的出现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为人类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监测环境、研究灾害以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遥感技术环境科学应用 3S一体化发展趋势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
从陆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城市扩展动态监测评价,土壤侵蚀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工程选址以及防护林保护规划和建设。
到水域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分析,海面悬浮泥沙、叶绿素含量、黄色物质、海上溢油、赤潮以及热污染等的发现和监测,珊瑚和红树林的现状调查与变化监测,堤坝的规划与水沙平衡分析,水下地形地遥调查以及水域初级生产率的估算。
再到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大气污染范围识别与定量评价,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参数化,全球水、气和化学元素等的循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评估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系统。
一、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
遥感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卫星、飞机、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从自然环境监测到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甚至直接改变了某些行业的运营模式。
一、自然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在自然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分析、水土保持、气象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
通过遥感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判断地面的地貌类型、水文特征和土地覆盖状况,可以监测自然灾害、污染情况等环境变化,可帮助政府部门做出科学决策,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自然资源。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遥感技术,人们可以准确掌握城市的地理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状况、道路交通状况、建筑布局、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遥感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外提供数字地形模型和三维城市模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真实模拟市区空间形态,可以在数字环境中进行城市设计、评价和管理。
三、农业生产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而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多种多样。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质量、水土资源、植被分布、气候环境等进行分析,可用于作物种植、土地调查和管理、农产品质量检测、蔬菜园设计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实现精细农业的理念和技术,包括精准施肥、喷药、灌溉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四、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探遥感技术在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遥感卫星拍摄的高清晰度图像,可以识别各类矿床、石油储层、矿区地质构造等,可用于资源勘探和评估,帮助地质勘探公司在开采前进行充分探测。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可持续发展等。
五、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遥感技术也不断推动着其进一步发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交通状况分析与预测、交通网络优化、道路建设与检修管理等方面。
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
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在当今的地质勘查领域,遥感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在地质勘查中,它借助卫星、飞机等搭载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信息,然后经过处理和分析,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图像。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传统的地质勘查方法往往需要工作人员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低。
而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大大提高了勘查的效率。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波段、多时相的信息。
不同的波段能够反映出地质体不同的特征,多时相的信息则有助于观察地质体的动态变化,为地质研究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
再者,遥感技术不受地形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无论是高山、峡谷还是荒漠、海洋,都能通过遥感手段进行有效的勘查。
在地质构造的研究方面,遥感技术有着出色的表现。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可以清晰地识别出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形态、规模和展布特征。
这对于分析区域地质背景、预测矿产分布以及评估地质灾害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山区的地质勘查中,遥感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山脉的走向、断层的分布,为寻找矿产资源和规划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的依据。
在矿产勘查中,遥感技术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对岩石、土壤等的光谱特征分析,识别与矿产有关的蚀变信息。
比如,某些金属矿床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周围岩石的蚀变,这些蚀变岩石在遥感图像上会呈现出特定的光谱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圈定出可能的矿化区域,为进一步的实地勘查提供线索。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矿山的开采状况,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支持。
在地质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它能够对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区域,为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重要的信息。
卫星遥感技术县域应用现状及前景分
学和雷达卫星的最高地面分辨率均优于%&47卫星应用 系统等0 可概括为作物种植面积获取和作物长势监测
体系更加完善3 卫星遥感为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提供 以及农业遥感监测的信息化监测对象主要为大宗粮食作
了长序列可持续科学的宏观辅助决策信息 我国有接 物和特色农业
近(%%% 个县级行政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进行和遥感 县级小尺度区域作物种植面积的获取一般在基于农
和互联网c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遥感应用已直接面向大 了农田辐射传输机理及作物参量遥感反演作物遥感分类
众空间信息服务开始步入千家万户(
)%)% 年我国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已超过)%% 颗光 预测农情遥感监测与预报农业遥感监测空间决策支持
科技创新
光谱特性的变化"从卫星遥感影像光谱值的变化和纹理结 于小面积水域易于受到外界影响"水体污染指数不稳定#
关键词卫星#县域#高分#遥感应用
!"#$%&'$$U9:E:=:F6D7:-B6GN8B:FF/B:C:76B:N:-N/-K/- ?9/-8/N/- GOFFNR/-K&k8CB9 6PN:C=8B/6- NLNB:7NNO,9 8NF8-E!6,:88-E 8B76ND9:C:N8B:FF/B:NLNB:7N98=:P::- G6C7:E&S6R8E8LN!B9:,67P/-8B/6- 6GN78FFN8B:FF/B:,6-NB:FF8B/6-N8-E F8CK:N8B:FF/B: NLNB:7N/NR/E:FLON:E /- 78-L8C:8N6G6OC-8B/6-8F:,6-67L8-E B9:D:6DF:MNF/=:F/966E&Q8N:E 6- B9:8DDF/,8B/6- 6GN8B:FF/B:C:2 76B:N:-N/-KB:,9-6F6KL/- ,6O-BL2F:=:F8E7/-/NBC8B/=:C:K/6-N!B9/ND8D:C:`D6O-ENB9:8DDF/,8B/6- NB8BON8-E /-9:C:-B,98C8,B:C/N2 B/,N6GN8B:FF/B:C:76B:N:-N/-KB:,9-6F6KL/- ,6O-BL:,6-67/,8-E N6,/8FE:=:F6D7:-B/- ?9/-8!G6,ON/-K6- B9:G/:FEN6GF8-E C:2 N6OC,:N!8KC/,OFBOC:!G6C:NBCL8-E :-=/C6-7:-B8FDC6B:,B/6-&U9:DC6PF:7NG8,:E PLN8B:FF/B:C:76B:N:-N/-K8DDF/,8B/6-N/- ,6O-BL F:=:FR:C:8-8FLa:E GC67 G6OC8ND:,BN$ C:76B:N:-N/-K.-6RF:EK:D6DOF8C/a8B/6-! 8DDF/,8B/6- C:\O/C:7:-BN! E8B88,\O/N/B/6-! 8-E B:,9-6F6K/,8F/--6=8B/6-&@OCB9:C76C:!B9:8DDF/,8B/6- 6GN8B:FF/B:C:76B:N:-N/-K/- /-EONBC/:NNO,9 8N,6O-BLF8-E C:N6OC,:N!8KC/2 ,OFBOC:!G6C:NBCL!:-=/C6-7:-B8FDC6B:,B/6- 8-E 6B9:C/-EONBC/:NR/FFP:76C:/-B:FF/K:-B8-E ,F6N:CB6ON:CN!,6-N/E:C/-KB9:6DD6CBO2 -/B/:NPC6OK9BPL,F6OE ,67DOB/-K!P/KE8B88-E /-B:C-:B8,,:F:C8B:E ND::E B:,9-6F6K/:NB67OFB/2N6OC,:8-E 78NN/=:C:76B:N:-N/-K E8B8DC6,:NN/-K8-E N:C=/,:N&@/-8FFL! B9:ljC6O-E2I/C2XD8,:lB9C::2E/7:-N/6-8F-:BR6C.! NO,9 8N7OFB/2N6OC,:N8B:FF/B:C:76B: N:-N/-K,66D:C8B/6-!HIJNLNB:78-E KC6O-E 6PN:C=8B/6- R8NDC6D6N:E!R9/,9 R/FF6D:- OD 8-:RN/BO8B/6- 6GC:76B:N:-N/-K8DDF/2 ,8B/6- /- ,6O-BL8C:8&
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能够从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地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遥感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然后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关于地表物体的特征和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面积土地的利用类型和覆盖情况。
例如,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扩张、农田变化以及森林砍伐等现象,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在自然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遥感可以帮助识别与矿产有关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能够监测水体的分布、水质状况以及水流量的变化。
此外,遥感还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的清查,包括森林面积、树种分布以及森林健康状况的评估。
再者,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它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为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通过对遥感影像中大气气溶胶的分析,可以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分布范围;对水体中叶绿素含量的监测,可以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在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它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城市的地形、建筑物分布、交通网络等详细信息,帮助规划者进行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能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一方面,遥感传感器的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获取的信息更加准确和详细。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甚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建筑物的细节和道路上的车辆。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现状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
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
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
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
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
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这也为迎接21世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非常关键,必须要重点指出的是两大系统的建立完成。
一是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资源环境领域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个空间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二是国家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国家级遥感信息服务体系的国家之一。
我国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如下三方面;1、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概查和详查;2、对全国农作物的长势及其产量监测和估产;3、对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调查。
(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前景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十五年把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2023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也愈加火热,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业现状商业遥感卫星行业是指商业企业通过发射卫星收集地球表面的信息并进行数据应用的一种行业,目前全球商业遥感卫星主要由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印度等国家开展。
其中,美国商业遥感卫星市场占有率最高。
由于商业遥感卫星具有高分辨率、高频度、多波段、多传感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土地行业、矿产资源行业、环保监测行业、林业和农业行业等领域。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当前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市场规模正在不断增长。
据估计,到2024年,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
其中,北美市场份额持续领先,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欧洲也成为了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三、发展趋势1.高精度,多感应器融合在应用领域中,可以实现更精准、更专业的监测,同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多波段、多模式遥感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
2.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有效地改变商业遥感卫星行业的日常运营、数据存储与使用以及信息处理方式。
3.精准用途,定制服务发挥商业遥感卫星的高分辨率和多波段等优势,开展相关的精细化服务,如:城市智慧管理、智能气象监测、环保政策落实等。
4.可持续发展,无害环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遥感卫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
要通过优化卫星研制、开发、生产、运营等环节,提升遥感卫星的可持续发展性。
四、挑战与机遇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前景看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多种挑战。
其中,技术成本昂贵、数据传输瓶颈和信息滞后等是当前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寻求发展的新机遇。
总之,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正在成为新的热门领域,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商业遥感卫星行业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数据处理等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正在为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其中,测绘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获取手段,正在的推动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时代把握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对各种挑战,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回顾了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技术在测绘遥感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时代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机遇,包括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提升数据处理精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也指出了时代测绘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问题、技术融合问题、人才培养问题等。
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挑战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在时代的测绘遥感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相信在的推动下,测绘遥感技术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人工智能在测绘遥感技术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其在测绘遥感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测绘遥感技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幅提升遥感图像的处理效率。
传统的遥感图像处理通常需要人工参与,处理过程繁琐且耗时。
而借助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遥感图像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例如,通过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实现对遥感图像中特定目标的快速检测,如城市建筑、森林覆盖、水体分布等,从而为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增强遥感数据的解析能力。
传统的遥感数据解析主要依赖于人工目视解译,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遥感数据解析得以自动化、智能化。
通过构建高效的算法模型,可以实现对遥感数据的自动解析和提取,从而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遥感图像中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等关键参数的自动提取,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地球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已成为获取地表信息、监测环境变化、支持决策制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将回顾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重点分析当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高精度成像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
我们将展望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全球变化监测、智慧城市建设、资源调查与管理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认识。
二、摄影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摄影测量技术作为测量领域的一项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到数字摄影测量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引入,摄影测量技术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现状方面,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已成为主流。
它利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了从影像获取到成果输出的全数字化流程。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摄影测量的工作效率,还显著提升了测量精度。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摄影测量在不动产测量、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发展趋势方面,未来的摄影测量技术将更加注重自动化和智能化。
一方面,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摄影测量系统将能够自动识别、提取和解译影像信息,进一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将能够处理更大规模、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摄影测量技术还将与其他技术如激光雷达(LiDAR)、合成孔径雷达(SAR)等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应用体系。
这将为摄影测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数据处理算法、数据存储与传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内涵1.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指的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或者胶片组合来获取影像图片,通过处理图片信息测算出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甚至是空间位置的技术。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摄影测量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并建立地形数据库,通过丰富的数据库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以及各种工程应用提供所需的空间基础数据,而且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可以服务于非地形领域,比如工业、建筑、生物、医学、考古等。
2.遥感遥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而狭义的遥感指的是利用对电磁波比较敏感的遥测仪器,在不接触探测目标的情况下,把远距离的探测目标所反射、辐射或者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处理,获取可以应用的探测物体的特性及其变化的信息的综合型探测技术。
遥感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专业的科学。
一般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或者航空平台上的遥测仪器对地球表面的土壤、水文、矿产,或者草地、树木、农作物,甚至是鱼类、野生动物等资源进行感应遥测和监视,以便能够对地球地表的形态及资源进行了解和资源管理。
遥感需要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其技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刚开始时只是航空遥感,随着陆地卫星的发射成功,发展为航天遥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与革新,现如今已经成为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所形成的图像可以应用到绘图、农业、林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全球监测、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及土力学研究等许多领域,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摄影测量与遥感摄影测量和遥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术,还可以看作是一门艺术,是指利用无人操作的成像以及其他传感器系统对探测目标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测量,通过对记录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取到关于地球及其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其他自然物体的可靠信息的技术。
其实,笼统来说摄影测量与遥感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一般都是放在一起来用,比如摄影测量与遥感学、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等。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获取和分析远距离地面特征的信息,为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1. 土地分类与变化检测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图像和数据,实现对土地类型和变化的监测。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例如,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可以实现对农田面积和用途的监测,辅助农业生产管理和农村土地整治。
2. 土地覆盖变化分析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土地覆盖信息,并通过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实现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定量分析。
这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和区域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对历史遥感影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追踪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退化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估遥感技术的高时空分辨率可以提供详细的土地利用信息,为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进行土地资源供需的分析和评估,为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整和规划提供参考。
例如,通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发展趋势1. 多源数据融合当前,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感器或平台。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多源数据的融合,包括多源遥感图像、多种分辨率数据和多种数据类型的集成。
这将大大提高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2. 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遥感图像解译和分析将进一步智能化。
传统的人工解译方法将逐渐被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算法替代。
未来的遥感技术将能够自动提取土地利用信息、识别土地变化模式,并实现高效的土地利用分析和评估。
国外遥感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外遥感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身份证号:******************摘要:遥感卫星的发展大大推动和信息化社会的进步,自美国首次成功发射以来,近三十年来,遥感卫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获得了自主的遥感卫星。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遥感影像的清晰度和覆盖面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前途一片光明。
国外的遥感卫星(包括已经发射的卫星)的介绍,是基于从国内外的文献中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的,目的是为遥感应用提供一个当前和未来的图像信息源的总体概念。
关键词:遥感卫星;厦盖范围;地面站引言作为国家“十二五”计划的战略新兴产业,遥感卫星及其相关产业的产业链非常的漫长,其产业体系主要分为产业基础、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三个层次,其中产业基础主要由地面接收系统,地面检校系统,地面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分配系统组成。
工业的中间环节,是指对数据的处理,信息产品的生产。
主要促进大规模数据加工生产、信息产品生产方面的软件、工具、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
在行业的下游,能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及国家安全,政府决策与管理,社会公众服务的所有方面进行直接的渗透。
一、国外遥感卫星发展概述美国和苏联是第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发射并应用遥感卫星的国家。
但是,中美两国在研究开发卫星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使用的操作方法,都大相径庭。
早在1972年,美国就已经将地球上的影像资料进行了数字处理,然后将其传输到地球上,并以商业方式向全世界出售影像资料。
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全球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市场,都被美国卫星所垄断。
苏联跟美国一样,也是在同一时期才发射的,但一直以来,他们都是靠着薄膜循环利用的,收集到的资料大多是本国的,也只是少数几个国家的,并没有投入到国际市场中去。
在众多的遥感应用中,为了能够在一段时间里获取一片区域的多幅影像资料,需要在一段时间里尽量缩短一片区域的重复观测时间。
我国遥感应用的现状与技术发展对策
我国遥感应用的现状与技术发展对策郁文贤等863-13主题专家组一、需求总体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断调整,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国土资源整治全面展开,经济体制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日趋突出,为进一步缩小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改变目前我国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决策滞后,城市管理手段落后,多部门、多领域、多项目的整体决策缺乏协调等局面,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迫切需要通过遥感等手段及时获取区域时空变化信息,并应用空间信息综合分析技术,进行区域与城市发展辅助决策。
以下是“十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的重点遥感技术应用任务及其目标。
(略)二、当前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现状遥感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遥感基础研究本身就有很强的多学科综合性,而遥感技术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目前,大量的遥感应用需求,对遥感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对遥感信息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对遥感获取的数据量处理越来越大——海量遥感数据。
因此,遥感科学发展和应用需求都需要遥感从定性过渡到定量。
经过“六五”以来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大国,我国的遥感应用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在这个体系中,主要包括:初具规模的国家对地观测系统;具有较高运行水平的国家级资源环境遥感信息服务;具有一定服务能力的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具有良好实效的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已见效益的全国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初步的国民经济辅助决策系统;稳定运行的卫星气象应用系统;比较完善的海洋遥感立体监测系统;以及其它应用系统等。
虽然说我们已经是遥感应用的大国,但应用主要是范围外延,项目扩大,技术方法不成熟,精度不足,遥感技术突破不多。
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多学科人才的共同研究。
从应用、技术研究两个层面和技术与应用之间的联结来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
应用层面:(1)已建立不同规模的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业务运行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RS和GIS的集成应用系统,但应用模型开发还很不够。
遥感发展前景心得体会
遥感发展前景心得体会遥感是通过对地球表面及大气等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获取地球信息的科学技术。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了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城市规划、气候变化分析等领域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从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出发,本文将就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体会进行分享。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遥感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开始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农田监测。
60年代初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推出了最早的人造卫星——“发现”号。
此后,各国纷纷加入到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行列中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和技术改进,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覆盖了从天气预报、农业生产到城市管理的多个领域。
二、遥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遥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已经广泛,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中国,随着国家对遥感技术的不断重视和投资,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得到了迅速提升。
在未来的发展中,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大,随之而来的将是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基于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卫星已经开始进入运营,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遥感技术也将与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结合,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
三、遥感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体会在遥感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断的实践和尝试。
通过与课本知识的对比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遥感技术的本质和应用方式。
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关注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外,基于遥感技术的应用案例有时存在缺陷和偏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点,对遥感图像的质量、反演算法的可靠性和应用场景的针对性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减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误差。
综合来看,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
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摘要:为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两统一”已经成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之一,所以为了进一步强化对自然资源的监控作用,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引入遥感监测技术已经成为当下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就目前我国自然资源监测的具体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当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全覆盖、全要素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有效提升了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就当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现状引言:在自然资源监测中引入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一定区域内自然资源演化的具体情况,当下遥感技术在我国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遥感技术的创新以及我国科技的发展,该技术在我国自然资源监测应用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在我国的第3次国土调查、土地利用变更监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2018年建立了自然资源部,并确定了自然资源部的职责,所以为了推动自然资源部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急需依托现有的测绘成果建立完善的调查监测系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动态监控。
将遥感技术应用到自然资源监测中,可以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全国范围内自然资源要素的有效监测。
1、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的进展与成效为了充分提高自然资源监测的质量和效率,自然资源部分别在资源整合、数据处理以及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了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
通过大规模的优化使得卫星遥感技术所监测的数据能够做到在当天进行接收、处理、提取和质检,大大提升了自然资源监测的及时性和价值。
1.1创新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应用模式通过对当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工作的创新,使得当前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已经成为实现全覆盖、全气候、全方位的产品体系,并且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自然资源监测模式,实现了由周期性监测转为季度-月度一直到当下的即时监测升级,有效提高了遥感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使自然资源监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对违法开采、用地等问题的处理速度,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1】。
我国农业遥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思考
我国农业遥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思考摘要: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农业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就在中国北部地区进行了应用遥感技术的农作物产量估算。
近20年来,我国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技术、科技攻关到宏观决策等方面的转变,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对主要农作物、农业资源、自然灾害等的动态监控。
同时,还对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进一步拓展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业遥感;应用现状;展望思考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包括光学、红外、微波雷达、激光、全息等,在农业应用领域,从前期的土地使用、面积估测、大面积遥感估产研究,发展到3S技术的实时诊断、高光谱遥感反演、高光谱农学遥感机制研究、模型研究和应用、草原产量评估、森林动态监测等多个领域。
随着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运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农业观念、农业方法向精确农业、定量农业、机械化农业转变,使农业从经验向理论转化。
一、农情遥感监测进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变化、长势好坏、收获率等农情信息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各种农情信息也成为我国粮食政策制定、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粮食生产、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为国家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自1981年开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粮食产量评估,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吸收,建立了一套由中国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组成的农业监测系统。
“十五”期间,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技部、中国农业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与工业部门共同努力,建立了农业气象遥感服务体系,国家农情遥感监测系统是其中之一。
农业卫星遥感监测的目的是对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变化、单产及其变化、长势、土壤水分状况等进行监测,在全国范围内,采用分层取样法,应用遥感监测取样外推模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变化的统计。
遥感卫星的应用分析与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一、遥感卫星对地覆盖分析与仿真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通常意义上的覆盖,即目标在卫星有效载荷的观测视场之内,这是遥感卫星系统完成其任务的必要条件。
地面覆盖特性作为遥感卫星系统最为重要的性能/效能,国内外的学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国外现有对卫星覆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卫星轨道设计、卫星星座设计的目的,集中在连续全球覆盖分析(Continuous global coverage)连续区域性覆盖分析(continuous zonal coverage),间歇性区域覆盖分析(Intermittent local coverage)三大类上。
在连续全球覆盖分析方面,J.C.Walker于1970给出了一种由圆轨道卫星组成的星座,提供连续的全球覆盖,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这就是现在著名的Walker-delta星座。
1978年,D.C.Beste给出了另外一种全球连续覆盖的卫星星座构型,1980年,A.H.Ballard提出了玫瑰星座(Rosette Constellation)提供连续的全球覆盖。
二者在连续全球覆盖分析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5年,John E. Draim提出一种由三颗或四颗星组成的椭圆轨道星座,提供全球连续覆盖,这是首次提出采用椭圆轨道卫星星座的概念。
1986年,John E. Draim又给出了一种具有相同周期的四星椭圆轨道卫星星座,提供全球连续覆盖。
1974年,R..David Luders和Lawrence J. Ginsberg对连续区域覆盖卫星的轨道特性做了一般性的研究工作。
1966年,R. D. Rider提出了卫星星下点轨迹参数Q(The Satellite Trace Parameter Q)的概念,Q的含义就是星下点地面轨迹每天回归的次数,通过对参数Q的选择,可以使卫星对地面目标的覆盖特性达到较优的水平。
S.S. Bayliss和A.Y.Haygen于1983年发表文章,给出了一种算法使间歇性覆盖卫星的最大回访时间最小。
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重要性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精准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遥感技术的应用,则能够为实现精准农业提供重要支撑。
遥感技术具有高度的时空分辨率,能够实现对农田的全方位监测和分析。
通过遥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农业从业者可以了解农田的土壤状况、植被覆盖情况、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能够帮助农民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精准化管理措施。
通过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精确掌握作物的需肥量、需水量等关键信息,避免了过度施肥、过度灌溉等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天气信息,对灾害风险进行监测预警,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遥感数据的获取,可以及时发现农田的病虫害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相信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2 对精准农业的推动作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快速测量和监测,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农民可以了解农田的地形地貌、土壤养分情况等信息,从而进行合理施肥、灌溉等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植被的遥感监测,通过监测植被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实现绿色农业生产。
遥感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监测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遥感技术在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遥感技术:
• 微波遥感技术是当前国际遥感技术发 展重点之一,其全天候性、穿透性和纹理 特性是其它遥感方法不具备的。利用这一 特性对解决我国海况监测,恶劣气象条件 下的灾害监测,冰雪覆盖区、云雾覆盖区、 松散层掩盖区及国土资源勘查等将有重大 作用。微波遥感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为多极 化技术、多波段技术和多工作模式。
一.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 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 • 3、获取信息受 量大。 条件限制少。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 • 在地球上有很 • 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 多地方,自然条 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 件极为恶劣,人 类难以到达,如 光探测物体, 也可采用紫 沙漠、沼泽、高 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 山峻岭等。采用 利用不同波段对物 体不同的 不受地面条件限 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 制的遥感技术, 特别是航天遥感 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 可方便及时地获 取各种宝贵资料。 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 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 以全天候的工作。
一、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 20世纪地球科学进步的一个突出 标志是人类能够脱离地球而从太空 观测地球,对地观测技术是国际上 太空竞争的重要热点之一 • 遥感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提出至 今,经历了40年的发展后,已成 为一门集空间科学技术、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等技术以及跨地球科学、 电子科学、物理学等学科的新兴科 学与技术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遥感发展趋势及应用 模式分析
1 前言
• 遥感是多学科相结合,利用航天或航空遥感器对 陆地、海洋、大气、环境等进行监测与测绘的综 合性很强的高技术,已广泛用于测绘、气象、国 土资源勘察、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国防、能源、 交通、工程等诸多学科及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 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尝试,现在已经在实用化 的方向上出重要的一步。
进入21世纪以来,对地观测技术有了 一个非常大的跃进,主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体现。 • 高空间分辨率同时宽覆盖 卫星遥感空间分辨率已逼近亚米级, 极限为厘米级,提高目标探测精度; 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提高覆盖宽 度,提高目标探测的效率。比如利用 离轴三反技术,可研制2米空间分辨率 150公里宽覆盖;20米空间分辨率可 达到1500公里覆盖宽度。
概念的发展
– 摄影测量(photogrammetry, 150年前)→遥感(remote sensing,40年前)→ 摄影测量 与遥感(remote sensing & photogrammet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当代) • 狭义地,遥感科学与技术属于对地 观测(Earth observation)体系的 组成部分
不同行业对遥 感数据的需求
¡ °大部分用户需要 的是信息产品,而不 是数据¡ ±
谢谢大家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 遥感应用领域 • 资源普查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草场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等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 病虫害、森林失火等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海洋冰 山漂流等 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核电 站、路网、城市规划等 侦察、精细农业、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 处理技术的发展
从影像中提取地物目标,解决其属性 和语义(what)是遥感的另一个重要任 务; 目标识别从传统的目视判读到目前常 用的人机交互判读,正在向自动化和 智能化方向发展; 影像识别和分类不再限于统计分类, 基于结构和纹理的分析方法正被引入; 影像融合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继续成 熟; 大规模影像库的建设带来影像检索技 术和无缝影像库的发展; 空间数据挖掘用于遥感图象解译.
多平台多传感器对地遥感应用
随着数字地球和智慧星球等概念的兴 起,遥感应用在各行业不断地深入渗透。 遥感应用从国家需求为主,逐渐扩展到企 业应用层次,甚至个人日常生活中。在大 量的实际应用中对空间、时间、辐射以及 光谱方面的分辨率和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 高,依靠一个平台上的一个传感器获取的 数据常常难以满足应用需求。因此,深入 开发多平台多传感器(Multi-platform Multi-sensor-M2)的遥感能力,逐渐成为 遥感应用的发展趋势。
遥感卫星在商业市场应用中的新局面
• 美国政府对遥感卫星的新指令: 最大程度地依赖商业遥感卫星 来支持军事、情报、对外政策、 本土安全及国内用户所需的图 像和空 间需求。美国的商业卫星图像 公司在国家安全作战行动中将 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用户对遥感数据深层次应用的需求
近10年来卫星遥 感数据市场平均 以每年20%以上 的速度增长
• 定位技术的发展(where) 目标定位是遥感技术需要解决的 根本任务之一,传统的定位技术 需大量GCP和精确配准; 利用DGPS与INS惯导系统,可以获 得航空航天影像传感器的位置与 姿态,实现定点摄影和无地面控 制的高精度对地观测和三维重建; 将DGPS、INS和LIDAR集成,可实 现无地面控制的实时三维测量;
• 从1960年4月1日TIROS-1气象卫星发射至 今,遥感技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 要表现在遥感平台、遥感器、遥感的基础 研究和应用领域等方面。我国从70年代起 开始从事空间遥感与应用研究,与发达国 家相比落后20年以上,近年来印度在遥感 平 台和微波遥感技术方面都比我国发 展 快,已形成严重的挑战。
遥感发展趋势
以数据为主
在传统的遥感发展 中,主要是以遥感数 据为主导的数据销售 阶段。
以应用为主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 得到充分的发展,市场 需求量逐步增加,主要 在应用层面。
行业应用发展
科研、高校、 数据生产
多行业多单位的 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 概念的发展 – 平台与观测技术的发展 – 定位技术的发展 – 处理技术的发展 – 应用领域的发展 – 基础理论的发展
一.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 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 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 围的信息。 •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 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 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 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 监测,这是 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 拟的 。
• 例: ALOS是日本的对地 观测卫星,ALOS卫星载 有三个传感器:全色遥感 立体测绘仪(PRISM), 主要用于数字高程测绘; 先进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 计-2(AVNIR-2), 用于精确陆地观测;相控 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PALSAR),用于全天 时全天侯陆地观测。
对地观测能力的创新
雷达卫星遥感日益受到青睐
雷达卫星是载有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对地观测遥 感卫星的统称。尽管迄今为止,已在一些发射的 卫星上携有SAR,如Seasat SAR, Almaz SAR, JERS-1 SAR, ERS-1/2 SAR, 与它们搭载在同一遥 感平台上还装载着其他传感器。 该系统有5种波束工作模式,即: (1)标准波束模式,入射角20°~49° ,成 像宽度 100公里,距离及方位分辨率为25米x28 米 。 (2)宽辐射波束,入射角20°~40°,成像 宽度及空间分辨率分别为150公里和28米x35米 。
• 表达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静态、二维数据表达向多比 例尺、多尺度、动态多维和实时三 维可视化方向发展; 真四维时空GIS是目前GIS理论的研 究热点之一; 基于金字塔的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 在不同尺度上实时显示空间数据是 目前的主要空间数据表达方法; 基于多库一体化的3D可视化技术发 展迅速。
• 遥感基础理论的发展
传统的遥感数据分析以目视解译的 定性分析为主,获得观测目标的物 理特性; 需要从影像的几何与物理方程出发, 开展全定量化遥感反演; 为此,需研究成象机理、地物波谱 特性、各大气层和气溶胶对电磁波 谱的吸收和散射特征、不同地物对 电磁波的吸收、发射和散射特征等; 遥感正经历着由定性→定量的发展。
(3)高分辨率波束,三种参数依此为37°~ 48°,45公里及10米x10米 。 (4)扫描雷达波束,该模式具有对全球 快速成像能力,成像宽度大(300公里或 500公里),分辨率较低(50米x50米或100 米x100米),入射角为20°~49° (5)试验波束,该模式最大特点为入射 角大,且变化幅度小49°~59° ,成像宽 度及分辨率分别为75公里及28米x 30米。
平台与观测技术的发展
从单一传感器、单一平台、单一观测技术 →多传感器、多平台、多角度,三高(高分 辨率、高光谱、高时相)方向发展; 民用空间分辨率可高达0.62m,军用的高 达10cm; ---光谱分辨率可达nm级; 小卫星群的重访周期为1-3天; 机载、星载SAR卫星日益普及,提供全天 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
基于遥感的这些特点,遥感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导弹 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 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在民 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地球 资源普查、植被分类、土地利 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 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 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遥感行业的发展因而在一个 国家的科技进步中占据着举足 轻重的低位。
气象行业 其他
气象卫星、雷达数据处理、雷达 站点分布等
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 等
雷达卫星采集数据的处 理、卫星云图的分析、 雷达站点覆盖
军事监测、侦查和制 导、海上温度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 旱情监测业务子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 长势监测业务子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 面积监测业务子系统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武汉气候监测遥感影像数据中心
气象专题数据提取
遥感应用分析
遥感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数据。从企业的角度,有4个环节可以 赢利 • 1)数据采集。数据获取涉及航天、卫星、传感器等多项技 术以及数据销售本身创造的价值。这里的数据指的是每一点 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信息。数据价格随数据质量、数据精度不 同而不同 • 2)数据的加工处理,属于高技术劳动密集型工作,涉及到 数据处理工具以及人为的软件开发。比如卫星拍下的数据, 其误差最大能达到90米,为了提高精度,要做几何粗纠正、 几何精纠正、正射纠正、内外页纠正等数据加工,尽可能减 少误差。 • 3)数据管理,数据愈多管理愈困难,涉及到计算机的计算 能力、存储能力、存储速度等技术。 • 4)最大的市场应用环节。市场应用随各行各业的不同而不 同,没有固定模式,同一幅影像不同的部门(如公安、国土) 采用,有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