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针灸甲乙经》有感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皇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作者黄莆谧,共十卷,南北朝时期改为十二卷,该书集《素问》《针经》与《名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之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和编而成。

该书在针灸理论上出强调:“上工治未病”,即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要学会运用针灸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中工刺未成”则是强调仅能做到疾病早期治疗者,也算的上是一位比较好的针灸医生,“下工刺已衰,下工刺方袭”,将不能做到预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针灸医生。同时还对针灸用针之形状制作,针灸禁忌,针灸经络,孔穴部位之考订,针灸的临床适应症,针灸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全书定位孔穴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

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适应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共有800多种。例如该书所分述的热病,头痛,黄疸,寒热病,脾胃病,癫,狂,霍乱,喉痹,耳目口齿病,妇人病等。

该书论述了五脏精气和神志活动的关系以及他们在针刺治疗中的意义,还阐述了九气为病的病理表现,五脏虚实的症状和机理,五脏腧穴与五色,五时,五日,五音,无味等相互配合关系加以阐述,并且论述了四时阴阳变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以及五脏六腑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各自的生理特点和通过体表某些部位或器官测知脏腑盛衰的方法,五脏与五官的关系以及脏腑病变反应与五官的症状和对九窍的影响,五脏六腑对人体生命寿夭的密切影响,并从脉,肉,筋,骨,皮,五官,等的形态推测五脏五脏六腑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十二原穴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比例取象方法把十二经脉配属自然界的十二水流,进而论述十二经脉的气血多少,所属脏腑以及针刺的一般情况。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四海与人体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四海所主的腧穴及四海虚实病症和调制方法,营卫之气在一日一夜中运行周次和呼吸周次及漏下百刻的分配,说明营卫的活动情况,此外还对虚实病变的不同刺法加以阐述和营卫运行于十二经脉的顺序,营卫之气的化生,运行规律及相互关系,三焦部位及生理功能,阴阳清浊的性质,以及津,气,精,液,血,脉六气的作用和病候,汗,尿,气,唾,精髓五液的化生及其功能和失常的病理表现,奇邪留滞络脉的病变及刺血络的治法,同时还讨论了刺血络的诊断标准以及刺络时的有关变化以及五色所主的病症,从五色判断疾病轻重深浅的方法和五脏在面部的分属部位,按阴阳五行理论,将人体分为五种及二十五种人,并分别阐述了各类型人的生理形态,气血多少,心态表现及不同的治疗原则。

阐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疾病证候以及经气竭绝的表现和预后;以及十五络脉的循行,另外还讨论了十二皮部的名称,络脉诊色法,以及手太阴,足阳明,足少阴之脉常动不息的道理;对三阴三阳经脉循行的规律和少阴之脉独下行的原因加以解释以及六阴六阳经脉和督脉,任脉,跷脉的长度,经脉和络脉的区别以及诊察的治疗原则,十二经脉标本的主要部位,同时介绍了头,胸,腹,胫四街的部位及主治,三阴三阳的根结部位以及开,阖,枢的作用和所主疾病,手足左右十二阳脉的根流注入部位,十二经筋的循行部位,发病机理,病理表现以及病变治疗原则和方法。

督脉发际内,从神庭并由此向两旁行至头维,左右共七穴的部位及其针灸方法,另外还讨论了孙络,溪谷,三百六十五个穴会的作用,从上星向后风府共八穴的部位及其针刺方法,旁开个一寸五分的五处,向后行至玉枕,左右共十穴的部位及其针刺方法,

头部从瞳孔直上入发际五分的临泣,向后行至脑空,左右共十穴的部位及其针刺方法,头部后发际正中的哑门,及旁侧的天柱,风池等五穴的部位和针刺方法。

讲述了八正,八虚,八风之邪治病的一般规律,疾病的逆顺标本以及地理环境和形态苦乐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治病求本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治疗原则,五脏六腑虚实变化及针刺治疗的方法,阐述了四时不正之气对人体的危害,进一步丰富中医学说的内容,人体的内脏,体表,形态,年龄等方面的不同病理特点和诊疗原则,进一步揭示了疾病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还讨论了疾病在一日中的旦慧夜甚等变化规律,根据五行生克规律,推测五脏疾病的传变与预后方法。讲述了由大寒侵入骨髓或阳邪逆子阳经所致的各种头痛的症状和主治腧穴,寒邪侵犯五脏六腑发生的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的病因诊断及主治腧穴,邪气侵入肺及五脏六腑而致咳嗽上气的病机,证候和治疗腧穴,肝病和卫气留滞所形成的胸胁满痛等疾病,心胆所出现的病证,以及涉及其他脏腑而发生悲,恐,惊等情志病变,四肢与脾的关系,进而说明脾受病而四肢不用的道理,脾胃,大肠受病腹痛腹胀,肠鸣,短气,以及饮食与大便异常,邪在肾和小肠所出现的腹胀腰痛和睾丸痛等病变的治疗和症状等,三焦膀胱受病所发生的小便不利,少腹肿满诊断和主治腧穴及三焦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导致小便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