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0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生物(第03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04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

2014年高考生物(第03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04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

2014年高考生物(第03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04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届安徽准南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卷)下列物质转化过程有可能发生在人体内的是A. H2O中的O转移到O2中B. CO2中的O转移到H2O中C. C6H12O6中的O转移到C2H5OH中D. H2O中的O转移到CO2中2.(2014届安徽准南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卷)呼吸商(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下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商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商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呼吸商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A错误。

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B正3.(2014届安徽准南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卷)研究发现,汞离子对植物的细胞膜、线粒体的嵴和叶绿体的类囊体有破坏作用。

植物受汞污染后A.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减弱,导致第一、第三阶段减弱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减弱,第一、第二阶段不受影响C. 叶肉细胞的光反应速率下降,导致暗反应速率下降D. 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吸水能力不受影4.(2014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期四调考试生物卷)自然界中,与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早的环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

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

下面甲、乙二图中,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白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丙图表示植物细胞呼吸图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B.乙图中d曲线表示花生的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12点到14点变化的原因是气孔关闭引起C.乙图17点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光照强度减弱D.丙图中4和7属于同一种物质,产生的8大多用于合成ATP5.(2014届河南宋基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卷)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

新高考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及应用(分层训练)(解析版)

新高考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及应用(分层训练)(解析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及应用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1.(2020·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0中高三月考)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CO2浓度1大于CO2浓度2,若将CO2浓度改为温度,则此关系也成立B.若e点为正常植物的光饱和点,则缺镁植物的e点会右移C.图中c、d两点相比,d点植物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要高一些D.a点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C3还原的NADPH和ATP比c点要多【答案】C【分析】a、b、c三点的CO2浓度相同,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

c、d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CO2浓度不相同。

【详解】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有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下降。

因此,将CO2浓度改为温度,此关系不一定成立,A错误;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对光能的利用率下降,因此,e点会左移,B错误;c、d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但d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比c点低,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固定二氧化碳的C5降低,因而C5的含量较高,C正确;两点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同,a点比c点的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比c点少,因此参与C3还原的NADPH和A TP比c点少,D错误。

故选C。

2.(2020·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月考)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当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减少,b点将向左移D.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答案】C【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饱和点。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内因主要是有关酶的数量和色素的含量。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1.(2021·1月浙江选考)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答案】C【分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 TP。

【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 TP,故糖酵解过程中没有CO2产生,B错误;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错误。

故选C。

2.(2021·广东高考真题)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D【分析】图示为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装置示意图。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CO2。

检测乙醇的方法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检测CO2的方法是: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0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解析版).doc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0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解析版).doc

2013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0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选择题1.(2013海南卷·2)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B.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C.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2.(2013海南卷·4)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3.(2013四川卷·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C.ATP 的合成与分解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2013海南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加入少许C a 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5.(2013海南卷·9)在温度、光照能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

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6.(2013海南卷·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A.a、b和dB.a、c和eC.c、d和eD.b、c和e7.(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3)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8.(2013广东卷·1)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9.(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10.(2013重庆卷·6)题 6 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三年高考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

三年高考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
16.(2016上海卷.2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①核酸→核苷酸②葡萄糖→丙酮酸③ATP→ADP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B
17.(2016上海卷.22)氨基酸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部分过程如图7,其中过程X和分解产物Z分别是
A.脱氨基;CO2、H2O和ATP
B.脱氨基;CO2、H2O和尿素
9.(2017•海南卷.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答案】C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答案】D
15.(2016上海卷.15)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①酒精②乳酸③CO2④H2O⑤ATP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和ATP,有氧呼吸的产物为CO2、H2O、ATP。
22.(2016新课标2卷.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23.(2016北京卷.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高考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详解

高考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详解

高考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详解在高考生物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并掌握它们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两个关键的生命过程。

光合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就好比是植物的“厨房”,在这里,它们为自己制造食物,同时也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等重要物质。

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在叶绿体中。

叶绿体就像是一个精巧的工厂,里面有着一系列复杂的结构和物质,共同参与并完成光合作用。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这里发生着光能的吸收、转化和传递,以及水的光解等重要反应。

而叶绿体基质则是暗反应的“舞台”,二氧化碳在这里被固定和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

光反应阶段,光能被色素分子吸收,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 和 NADPH 中。

同时,水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这个过程中,光能的转化效率非常高,体现了生命的神奇与精妙。

暗反应阶段则相对复杂一些。

二氧化碳与一种叫做五碳化合物的物质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三碳化合物经过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和 NADPH,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率,如果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二氧化碳浓度则对暗反应有着重要影响,浓度过低会导致暗反应无法顺利进行。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此外,水分、矿物质等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与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呼吸作用,它是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可以说,呼吸作用是生物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是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高效的呼吸方式。

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1 -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 解析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1 -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 解析

专题1: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一、呼吸作用(一)基础巩固阅读教材91-95页(实验略过),能够默写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分、总反应式。

【自我检验】根据右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是丙酮酸(2)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括号内: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D③产[H]的阶段是ACD④不释放能量的阶段是BE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阶段是A(3)E表示的物质是酒精与之伴随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4)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例题分析1】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A B线粒体C D酵母菌E F葡萄糖- +- ++ +丙酮酸+ -+ -- -氧气+ -+ -+ -(1)判断A-F的产物(2) 根据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3) 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

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的酶无法合成ATP。

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1)A:丙酮酸、氧气B:酒精和二氧化碳C:水、二氧化碳D:葡萄糖E:二氧化碳、水F:酒精和二氧化碳(2)BDF(3)线粒体内膜(4)能解析:(1)A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加入丙酮酸和氧气并无反应。

B 葡萄糖发生糖酵解,无氧继续进行第二阶段反应,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场所,丙酮酸分解产生[H]和二氧化碳,[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

D葡萄糖在线粒体内不分解E 葡萄糖和氧气是有氧呼吸原料,酵母菌结构完整,故产物为二氧化碳、水F和B相同(2)在无氧条件下比较,故为BDF(3)[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是第三阶段反应,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故有关酶分布其上。

(新高考新题型)2022年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变化(解析版)WORD 28页

(新高考新题型)2022年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变化(解析版)WORD  28页

(新高考新题型)2022年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变化(解析版)1.(2021·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高三期中)下图表示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D.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答案】C【分析】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

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详解】A、由分析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A 正确;B、由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B 正确;C、由图可知,超过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生长,C 错误;D、在0~25℃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大速率大于呼吸作用,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 正确。

故选C 。

2.(2020·北京昌平·二模)下图表示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过程及百草枯和敌草隆两种除草剂的作用机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除草剂需混合使用才可起到除草的作用B.两种除草剂都通过阻断光反应过程起到除草作用C.两种除草剂都只对杂草起作用,对农作物不起作用D.两种除草剂都既可阻断植物代谢也可阻断动物代谢【答案】B【分析】敌草隆和百草枯是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敌草隆竞争性结合Q B位点,阻断其还原,因而阻断电子传递过程,百草枯抑制电子向NADP+的传递,这些除草剂通过阻断电子传递从而抑制光合作用,杀除杂草。

【详解】A、两种除草剂单独使用也可起到除草的作用,A错误;B、两种除草剂能阻断光合电子传递链,阻断光反应起到除草的作用,B正确;C、两种除草剂既对杂草起作用,也对农作物起作用,C错误;D、两种除草剂不能阻断动物代谢,D错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历年高考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历年高考题

1.(2019·全国卷Ⅰ)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 A解析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空气中的CO2,另外植株增加的质量还来自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光合作用过程中,光是光合作用进行的能量来源。

2.(2019·全国卷Ⅱ)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答案 B解析马铃薯块茎细胞除了能进行有氧呼吸外,在缺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产生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乳酸,不产生ATP,B正确,C错误;储藏库中氧气浓度升高,会促进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乳酸产生量减少,D错误。

3.(2019·全国卷Ⅲ)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 A解析正常情况下,种子吸水萌发时,自由水含量不断增加,细胞代谢作用增强,呼吸强度增强,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有机物不断分解,根据题干中的提示“黑暗中”“黄化苗”可知,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有机物总量减少。

4.(2018·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答案 C解析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B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因细胞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产生CO2和酒精,有的产生乳酸,C 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重难点01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解析版)

重难点01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解析版)

难点0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新高考关于生物题型变化不大,但是对于选择题的题量以及考察侧重点有较大的调整,选择题部分的考察要求学生更加熟悉教材。

对于新高考,会更加偏向于学生立足已经掌握的内容去理解题意,分析题意,会更加侧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考察,同时也就更加要求学生去掌握细节,对于基础要求也就更高。

细胞的能量与利用,关于选择题部分会重点考察酶与A TP,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高考会重点考察综合大题,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图表分析能力。

细节知识点掌握:1、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但不产生二氧化碳,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

2、稻田定期排水,能防止植物的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

3、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4、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制造无氧环境,从而抑制破伤风杆菌的代谢。

5、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6、光补偿点: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时的光照强度,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8、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光合作用、高能磷酸化合物、放射性元素追踪1.(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期中)小麦是常见的农作物,某科研小组以小麦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

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某植株叶片在光斑(阳光穿过上层叶片的空隙会在下层叶片上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丙图表示植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以葡萄糖为底物)图解。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2.(2021·湖南·统考高考真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B.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还原C.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D.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3.(2018·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4.(2018·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A.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二、综合题5.(2022·全国·高考真题)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

高考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解析版)2

高考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解析版)2

"2013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解析版)2 "17.(2013福建卷·26)为研究淹水时 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 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请回答:(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 CO2的场所是,分析图中 A、B、C 三点,可知在点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作用,其中 mmol•L-1 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 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

18.(2013天津卷·8)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

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

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2)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 CO2的利用率。

(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促进了光反应;②,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

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三年高考(2017-2019)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7-2019)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解析版)

专题0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1.(2019全国卷Ⅰ·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A【解析】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

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

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2019全国卷II·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答案】B【解析】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

3.(2019全国卷III·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专题03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一、单选题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探讨发觉,常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熬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须要O2的干脆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限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其次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其次、三阶段在线粒体,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故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可产生ATP,A正确;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该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该过程须要酶的催化,B正确;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是有氧呼吸其次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该过程须要水的参与,不须要氧气的参与,C错误;D、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含有少量DNA,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限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2.(2024·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相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育,发觉容器内CO2含量初期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关于这一试验现象,下列说明合理的是()A.初期光合速率渐渐上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会汲取密闭容器中的CO2,而呼吸作用会释放CO2,在温度和光照均相宜且恒定的状况下,两者速率主要受容器中CO2和O2的变更影响。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乙卷)(解析版)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乙卷)(解析版)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乙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生物体内参与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可由单体聚合而成。

构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和连接键,以及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试剂等信息如下表。

单体连接键生物大分子检测试剂或染色剂葡萄糖—①—②③蛋白质④⑤—核酸⑥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以是淀粉或糖原B.②是氨基酸,③是肽键,⑤是碱基C.②和⑤都含有C、H、O、N元素D.④可以是双缩脲试剂,⑥可以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答案】B【分析】1、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单体都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3、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其中DNA易与甲基绿亲和而呈绿色,RNA易与吡罗红亲和而呈红色。

【解答】解:A、葡萄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因此①可能是淀粉或糖原,A正确;B、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蛋白质分子中连接键是肽键,⑤是构成核酸的单体,为核苷酸,B错误;C、②氨基酸和⑤核苷酸都含有C、H、O、N元素,C正确;D、④是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可以是双缩脲试剂,⑥是鉴定核酸的试剂,可以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鉴定,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及连接键、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等有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题目难度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0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选择题1.(2013海南卷·2)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B.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C.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2.(2013海南卷·4)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3.(2013四川卷·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C.ATP 的合成与分解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2013海南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加入少许C a 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5.(2013海南卷·9)在温度、光照能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

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6.(2013海南卷·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A.a、b和dB.a、c和eC.c、d和eD.b、c和e7.(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3)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8.(2013广东卷·1)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9.(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10.(2013重庆卷·6)题 6 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 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

若在 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 ADP 和 Pi 含量升高,C3 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学科网高考考点定位】本题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光照、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1.(2013天津卷·3)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二、非选择题12.(2013海南卷·26)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阳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

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回答下列问题:(l)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____组,原因是____。

(2)观察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的是____组,其主要原因是____。

(3)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子中的____对小麦____的影响。

(4)若将甲组置于红光下,乙组置于绿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甲组,原因是____。

的叶绿素分解,导致叶片变黄。

绿叶中的色素主要吸收洪城光合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很少;在红光下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

【学科网高考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对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较易。

13.(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29)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

14.(2013江苏卷·28)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

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 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B 的浓度从0.1 mg/L 提高到0.5 mg/L 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

(3)与B 相比,A 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 、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 、B 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B 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

15.(2013山东卷·25)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 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16.(2013江苏卷·33)为探讨盐对某生物燃料树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浓度NaCl 条件下,对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光合色素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

检测期间细胞的呼吸强度没有显著变化。

请参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中色素的功能是。

(2)大气中的CO2可通过植物叶片表面的进入植物体内。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经细胞有氧呼吸后到终产物中。

(3)当NaCl 浓度在200~250 mmol/L 时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自然条件下该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净光合速率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

前者主要是由于,后者主要是由于。

(4)总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表示。

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该实验中总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17.(2013福建卷·26)为研究淹水时 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 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请回答:(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 CO2的场所是,分析图中 A、B、C 三点,可知在点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作用,其中 mmol•L-1 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减少;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

18.(2013天津卷·8)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

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

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2)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 CO2的利用率。

(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促进了光反应;②,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

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19.(2013浙江卷·30)为研究某植物对盐的耐受性,进行了不同盐浓度对其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对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盐浓度(mmol·L-1)最大光合速率(μmolCO2·m-2·s-1)呼吸速率(μmol CO2·m-2·s-1)根相对电导率(% )0 (对照)31.65 1.44 27.2100 36.59 1.37 26.9500 31.75 1.59 33.1900 14.45 2.63 71.3注:相对电导率表示处理细胞与正常细胞渗出液体中的电解质含量之比,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