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柱色谱分离技术
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实际应用
硅胶吸附柱色谱技术实际应用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的分配方法.色谱体系包含两个相,一个是固定相,一个是流动相.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反复多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组分分配平衡性质的差异,最后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色谱法从发明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它是纯化和分离有机或无机物的一种方法.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状态可分为柱色谱.平板色谱和棒色谱三种而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柱层析和薄层层析,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应用.[1]柱层析[2]1 吸附色谱地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硅胶与被分离物质之间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两种.物理作用来自于硅胶表表面与溶质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化学作用主要是硅胶表面的硅羟基与待分离物质之间的氢键作用.2操作步骤2.1 硅胶准备[3]硅胶一般选用250-400目(即40-63μm直径的硅胶颗粒),根据ΔRf选用硅胶的用量.2.2 实验仪器准备一支玻璃色谱柱,一个铁架台,烧杯,锥形瓶,径口直径较大的玻璃漏斗,一支玻璃棒,2.3 装柱[4]2.3.1 吸附剂的加入①干法:将吸附剂一次加入色谱管,振动管壁使其均匀下沉,然后沿管壁缓缓加入开始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或将色谱管下端出口加活塞,加入适量的流动相,旋开活塞使流动相缓缓滴出,然后自管顶缓缓加入吸附剂,使其均匀地润湿下沉,在管内形成松紧适度的吸附层。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有充分的流动相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②湿法:将吸附剂与流动相混合,搅拌以除去空气泡,徐徐倾入色谱管中,然后再加入流动相,将附着于管壁的吸附剂洗下,使色谱柱表面平整。
俟填装吸附剂所用流动相从色谱柱自然流下,液面将柱表面相平时,即加试样溶液.2.3.2试样的加入①将试样溶于层析时使用的流动相中,再沿色谱管壁缓缓加入。
注意勿使吸附剂翻起。
或将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中。
与少量吸附剂混匀,再使溶剂挥发去尽后使呈松散状;将混有试样的吸附剂加在已制备好的色谱柱上面。
如试样在常用溶剂中不溶解,可将试样与适量的吸附剂在乳钵中研磨混匀后加入。
简述柱色谱的步骤
简述柱色谱的步骤柱色谱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主要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作用的差异,使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在流动相的推动下,沿柱长方向逐渐分离。
柱色谱的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和流动相(如有机溶剂、水等)。
固定相的选择主要考虑其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稳定性和耐温性等因素;流动相的选择主要考虑其对固定相的溶解能力、挥发性、毒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2. 填充固定相:将固定相均匀地填充到柱子中,使其形成一个紧密、均匀的床层。
填充固定相的方法有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两种。
湿法装柱是将固定相与适量的流动相混合,搅拌均匀后逐滴加入柱子中;干法装柱是将固定相直接加入柱子中,然后用流动相将其润湿。
3. 平衡柱:将柱子连接到装有流动相的装置上,使流动相以适当的流速通过柱子,直至固定相与流动相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过程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吸附、分配等作用,使得各组分在柱子中的浓度分布趋于稳定。
4. 进样:将待分离混合物溶解在适量的流动相中,形成样品溶液。
然后将样品溶液缓慢地注入柱子中,使其沿着柱子的长度方向展开。
进样量的大小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柱子的容量进行控制,以免过载或浪费样品。
5. 洗脱:采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各组分从柱子中洗脱出来。
洗脱剂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各组分的亲和力、选择性和溶解度等因素。
洗脱过程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发生变化,导致各组分在柱子中的浓度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分离。
6. 检测和收集:将洗脱出的各组分用检测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各组分的纯度和含量。
对于需要进一步纯化的组分,可以重复进行柱色谱操作,直至达到所需的纯度和含量。
最后,将纯化后的组分收集起来,以便后续的实验和应用。
柱色谱法分离甲基橙和亚甲基蓝
柱色谱法分离甲基橙和亚甲基蓝实验目的1. 了解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2. 掌握柱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甲基橙和亚甲基蓝均为指示剂,它们的结构式如下:甲基橙亚甲基蓝由于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结构不同,极性不同,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不同,洗脱剂对它们的解析速度也不同。
极性小,吸附能力弱,解析速度快的亚甲基蓝先被洗脱下来;而极性大,吸附能力强,解析速度慢的甲基橙后被洗脱下来,从而使两种物质得以分离。
本实验以中性氧化铝作为吸附剂,95%乙醇作为洗脱剂,先洗出亚甲基蓝,再用蒸馏水作洗脱剂把甲基橙洗脱下来。
主要装置装柱装样品亚甲基蓝先被洗脱甲基橙后被洗脱实验步骤1. 取口径10mm,长200mm洁净干燥的层析柱一支,在活塞处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向一个方向旋转至透明,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
关闭活塞,向柱中倒入95%乙醇至柱高4/5处,通过一个干燥的玻璃漏斗慢慢地加入10g中性氧化铝,待氧化铝粉末在柱内有一定沉积高度时,打开柱下活塞,调节流速约1滴/秒,并用木棒轻轻敲打柱身下部,使氧化铝装填紧密。
装满100mm高度后在上面加一层石英砂(约5mm)。
在此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吸附剂沉积面上有一段液柱。
2. 打开柱下活塞放出柱中乙醇,待液面降至刚好与石英砂平面相切时,立即关闭活塞,向柱内滴加10滴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混合物。
打开活塞,待液面降至刚好与石英砂平面相切时,用少量95%乙醇沿加样处冲洗柱内壁。
再打开活塞将液面降至与石英砂平面相切。
依上法重复操作直至柱壁和顶部的淋洗剂均无颜色。
3. 用95%乙醇作为洗脱剂,打开柱下活塞,控制流出速度为1滴/秒。
观察柱中色带下行情况。
随着色带向下行进逐渐分为两个色带,下方的为蓝色,上方为黄色。
当蓝色带(亚甲基蓝)到达柱底时更换接收瓶接收(在此之前接收的无色淋洗剂可重复使用)。
当蓝色带接收完后更换接收瓶接收空白带,并改用蒸馏水继续洗脱甲基橙。
当空白带接完后再换接收瓶接收黄色带(甲基橙)。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方法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技巧和方法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
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
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组分逐一分离。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混合物的经典层析技术。
1、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目前,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3种模式。
加压柱:适合小于100-200g产品的纯化。
大尺寸的加)柱难以制作,用起来危险性大。
建议使用双链球加压。
减压柱:适合任何量的过柱,比加压柱快,需要减小流动相极性过柱(比加压柱小一倍),不然会导致分离效果差。
常压柱:适合大于50-100g的产品。
常压柱是分离效果最好的,但是时间也最长。
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方便、简单,但是洗脱时间长。
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并且有时在柱子外面会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以得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或真空泵抽气。
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液更快洗脱。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等。
2、柱子规格的选择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分离就好。
目前市场上的柱子,其径高比一般在1: 5~10范围,在实际使用时,填料量一般是样品量的30~70倍,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大,就可以减少填料量,使用内径相对较小的柱子(如 2 cm × 20 cm的柱子) ;如果Rf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增加填料量,比如用3 cm内径的柱子。
常用柱色谱分离技术2010
3.洗脱液收集 洗脱液采用等份法收集,例如5, 10,20,30或50ml为一份。根据分离样品多寡 而定。用小试管或小三角烧瓶收集。
4.控制洗脱液流出速度。不能太快,太快柱中 交换来不及平衡,从而影响分离效果。一般以 1-2滴/秒为宜。 5.洗脱液TLC检测与合并。将每一个小接收瓶 按编号点样展开,将Rf值相同者合并,浓缩-蒸 干,最后进一步纯化(蒸馏或重结晶等)。
OH Bu
低压液相色谱(LPLC ) ――液相层析预制柱法
• 本法是用直径、高度不同的玻璃柱,二端制成螺纹接口。 内装粒度较小填充剂,配成一定机械附件,用含氟塑料细 管相连,使操作半自动化。 • 它不需要HPLC那样的高精密度输液泵(< 5bar/75psi ),却 具有HPLC的某些优点,层析柱可反复应用,可根据被分 离物的不同,制备不同规格层析柱,包括反相层析的填料, 分离效果高于一般的柱层析。
4 检查与分离:
A. 有色混合物的分离:可按色带用小刀将柱子切 开,将各段吸附剂分别放在索氏提取器中,溶 剂提取。 B.对无色化合物 (a)由于尼龙柱对UV不吸收,可观测到化合物 紫外下的色带。 (b)经UV照射,发出荧光,分别定位。 (c)采用硅胶GF254作吸附剂,紫外下观察化合 物的暗斑,分割后提取。 (d)按Rf值(TLC检测)逐段切开,洗脱后再用 TLC显色剂法鉴别。
总之:溶剂极性不能比洗脱剂极性太大,否则将 影响层析行为和分离效果或分不开。 • 极性小的溶剂一般指在溶剂极性顺序中,极性小 于二氯甲烷的溶剂; 另外溶剂量不能太多,以近 饱和为宜。
3.被分离混合物样品为难溶性固体 a.可选择极性大的溶剂溶解。如氯仿,丙酮,乙 醇 , 甲 醇 , 四 氢 呋 喃 , 吡 啶 , 免 用 DMSO, DMF沸点较高溶剂。 b.再加入适量的硅胶于溶剂中(一份样品 + 约5 份柱填料),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去溶剂至干, 让样品均匀地涂布在固定相表面上,然后通过
(完整版)柱层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柱层析技术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聚),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非凡是在轻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假如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假如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轻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假如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 的柱子);假如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 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中药化学2.2 色谱分离技术
聚酰胺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1: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 水中>有机溶剂中>碱性溶剂中 常用溶剂对聚酰胺洗脱能力顺序如下: 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液或稀氨溶 液<甲酰胺或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注意温度超过150 ℃则游离硅醇基之间脱 水形成硅氧醚结构丧失游离硅醇基的吸附能力。 为酸性吸附剂适于分离中性或酸性成分。
常用硅胶:
硅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黏合剂)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另含有一种无机荧 光剂)。硅胶GF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 荧光背景,在荧光背景下通过紫外光照射成分 斑点为暗斑,常用于一般显色手段不易显色的 成分的分离。
3、 洗脱:
洗脱操作的目的是要将加入的样品中各个 组分先后从上往下带出来,并能分开收集各成 分。 洗脱的过程中,上端溶剂不能干,分段收 集是关键;作定性检查合并相同成分。 TLC时Rf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 洗脱系统,梯度洗脱。
4. 应用 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更强, 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 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一)吸附剂
4、常用的吸附剂
(1)硅胶SiO2•xH2O 多孔性的硅氧烷交链结构,极性吸附剂, 吸附性较氧化铝稍低,既适于分离亲水性成分, 又可用于分离亲脂性成分。 其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游离硅醇基的数 目,也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达17%以上,则 失去吸附性,所以需110℃活化30分钟。
(一)吸附剂
例:求图中A、B、C三斑点Rf大小并判断三成分 极性大小顺序。
吸附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吸附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一、引言吸附色谱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色谱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吸附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二、吸附色谱的基本原理吸附色谱是一种基于固相吸附作用的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溶液中溶质与固定相表面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来实现分离。
吸附色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 物理吸附色谱原理物理吸附色谱利用溶质与固定相表面之间的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等物理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物理吸附色谱的固定相通常是具有大表面积和多孔性的材料,如硅胶、活性炭等。
溶质在固定相上的停留时间取决于其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溶质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力越强,停留时间越长。
2. 化学吸附色谱原理化学吸附色谱利用溶质与固定相之间的化学键(如氢键、离子键等)形成的强化学结合来实现分离。
化学吸附色谱的固定相通常具有特定的功能基团,如氨基、硫醇基、羧基等,用于与溶质形成化学结合。
溶质与固定相之间的化学结合越强,停留时间越长。
三、吸附色谱的应用实验吸附色谱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实验室分析中。
以下是吸附色谱的几个常见应用实验示例:1. 溶质分离吸附色谱可以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
根据溶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特点,可以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如溶剂、柱温、流速等)实现对目标溶质的选择性分离。
例如,可以利用吸附色谱分离药物中的杂质,或者提纯天然产物中的目标化合物。
2. 蛋白质分析吸附色谱在蛋白质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电荷性质,可以利用吸附色谱的化学吸附原理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
例如,可以使用离子交换吸附色谱分离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
3. 环境分析吸附色谱可用于环境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实验条件,可以实现对环境样品中目标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分离。
例如,可以使用活性碳固定相吸附技术分离和检测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
4. 药物分析吸附色谱在药物分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吸附柱色谱——精选推荐
吸附柱色谱吸附柱色谱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柱色谱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2. 巩固薄层色谱的实验技术。
二、基本原理柱色谱是在一根玻璃管或金属管中迸行的色谱技术,将吸附剂填充到管中而使之成为柱状,这样的管状柱称为吸附色谱柱。
使用吸附色谱柱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称为吸附柱色谱。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尤其适合于复杂的天然产物的分离。
分离容量从几毫克到百毫克级,所以,适用于分离和精制较大量的样品。
在吸附柱色谱中,吸附剂是固定相,洗脱剂是流动相,相当于薄层色谱中的展开剂。
吸附剂的基本原理与吸附薄层色谱相同,也是基于各组分与吸附剂间存在的吸附强弱差异,通过使之在柱色谱上反复迸行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而完成的。
所不同的是,在进行柱色谱的过程中,混合样品一般是加在色谱柱的顶端,流动相从色谱柱顶端流经色谱柱,并不断地从柱中流出。
由于混合样中的各组分与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强弱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流动相在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最终导致各组分按顺序从色谱柱中流出。
如果分步接收流出的洗脱液,便可达到混合物分离的目的。
一般与吸附剂作用较弱的成分先流出,与吸附作用较强的成分后流出。
三、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 吸附剂的要求一种合适的吸附剂,一般应满足下列几个基本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 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可用于吸附剂的物质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 (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其中有些对几类物质分离效果较好,而对其它大多数化合物不适用。
中药化学 第五章 色谱分离技术-吸附色谱、聚酰胺
(二)吸附柱色谱操作技术
操作步骤
色谱柱的选择 内径与柱长比:1:10~1:20
装柱 上样 洗脱检查
1、装柱
干法装柱:直接用小漏斗将吸附剂均匀装入柱内的方法。 湿法装柱:将吸附剂装入盛有洗脱液的柱内,或将吸附剂 与洗脱液混合成混悬液再装入柱中,吸附剂慢慢沉降。
二、吸附色谱基本构成要素
吸附剂(固定相) 展开剂(流动相、移动相) 被分离的成分
(一)吸附剂
1、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吸附剂要有较大的表面积和适宜
的活性,与移动相溶剂及被分离各成分不起化学 反应、颗粒均匀,并且在所用各种溶剂中不溶解。
2、种类 极性吸附剂:氧化铝、硅胶、聚酰胺、氧化镁、 硅酸镁、碳酸钙和硅藻土等。 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
2、种类 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苯、 甲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亲水性有机溶剂:丙酮、乙醇、甲醇等。 极性吸附能力的大小与选择展开剂的极性 和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当选用常用的硅胶或氧化铝这类极性 吸附剂时,展开剂的极性越大,解吸附能力越强, 否则越弱。
色谱分离技术按色谱原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色谱分离技术按操作形式分平面色谱tlcpc柱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色谱分离技术按流动相分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二分类由于色谱法具有强大的分离能力众多的分离模式和灵活的检测手段因而被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生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尤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精制定性和定量检测等方面行之有效
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1. 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一般聚酰胺在水中 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 在碱性溶剂中最弱。因此溶剂对聚酰胺的洗脱能力 的次序为: 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溶液或稀氨水 〈甲酰胺或二甲基甲酰胺。
吸附色谱法
2
吸附色谱技术(法)
3
吸附色谱操作形式
Tankertanker Design
色谱法定义及其分类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 目前最常用的现代高效分离方法,亦可用于化合物的定性 定量分析。
• 概念:利用混合物的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差异进行分 离的方法。
❖ 吸附能力:亲脂性吸附剂对极性小的化合物吸附能力强;亲
水性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与含水量有关。
2020/4/11
Tankertanker Design
吸附色谱三要素
Tankertanker Design
最常用的吸附剂: Tankertanker Design
氧化铝:具有较强的吸附性,适于分离植物中的碱性成分。吸附活性与含 水量关系大,含水量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例如以羟基磷灰石填充色谱柱,可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并能 保持生物分子较高的活性,已广泛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其他方面应用
流动吸附色谱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在催化剂、吸附剂、贵金 属浆料、色谱担体、耐火材料及天然岩石的研究中,是一种测定比 表面积的较优方法。
2020/4/11
Tankertanker Design
• 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是色谱法的一 种,又称液-固色谱法,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利用被 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活性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异而 实行分离的色谱法。按操作方式又可分为吸附柱色谱和 薄层色谱。
2020/4/11
Tankertanker Design
吸附色谱操作形式
• 选择合适吸附剂和流动相的原则:
液固吸附色谱法
液固吸附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吸附剂与被分离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色谱技术。
在液固吸附色谱法中,被分离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是其分离的基础。
液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是利用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被分离物质吸附在固体表面,然后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条件,使得被分离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分离。
液固吸附色谱法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装柱、上样、洗脱和检测等步骤。
首先,将固体吸附剂填充到色谱柱中,然后将被分离物质加入到色谱柱的流动相中。
在流动相的带动下,被分离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平衡。
在洗脱过程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条件,使得被分离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分离。
最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检测和分析。
液固吸附色谱法的优点包括分离效果好、分离时间短、柱子可重复使用等。
由于液固吸附色谱法是基于吸附作用实现分离的,因此它可以用于分离大多数类型的化合物,如脂肪酸、氨基酸、醇、醛、酮等。
此外,液固吸附色谱法的柱子填充简单,可以方便地更换或再生,因此其应用范围广泛。
然而,液固吸附色谱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对于某些极性较强或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液固吸附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可能较差。
其次,液固吸附色谱法的洗脱剂的选择也比较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分离效果。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化合物,液固吸附色谱法的分离效果可能不如其他色谱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分离需求和被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液固吸附色谱法条件。
例如,可以选择不同的吸附剂、流动相的组成和浓度、洗脱剂的组成和浓度等来优化分离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液固吸附色谱法的操作温度和流速等参数的控制,以确保分离效果和实验的重现性。
总之,液固吸附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优化实验条件和应用范围,相信液固吸附色谱法将会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柱色谱分离中的应用
柱色谱分离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简述柱色谱的基本知识,了解柱色谱的简要操作以及分类。
简介柱色谱的广泛应用等。
关键词:柱色谱分离吸附剂一、概念1、柱色谱柱色谱是在一根玻璃管或金属管中迸行的色谱技术,将吸附剂填充到管中而使之成为柱状,这样的管状柱称为吸附色谱柱。
使用吸附色谱柱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称为吸附柱色谱。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尤其适合于复杂的天然产物的分离。
分离容量从几毫克到百毫克级,所以,适用于分离和精制较大量的样品2、吸附剂吸附剂是能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
吸附剂一般有以下特点: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对吸附质有强烈的吸附能力;一般不与吸附质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制造方便,容易再生;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等。
吸附剂可按孔径大小、颗粒形状、化学成分、表面极性等分类,如粗孔和细孔吸附剂,粉状、粒状、条状吸附剂,碳质和氧化物吸附剂,极性和非极性吸附剂等。
吸附剂要求一种合适的吸附剂,一般应满足下列几个基本要求:⑴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⑵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⑶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 mL·min-1)通过色谱柱。
⑷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可用于吸附剂的物质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其中有些对几类物质分离效果较好,而对其它大多数化合物不适用。
二、柱色谱分类:1.吸附柱色谱色谱管为内径均匀、下端缩口的硬质玻璃管,下端用棉花或玻璃纤维塞住,管内装入吸附剂。
吸附剂的颗粒应尽可能保持大小均匀,以保证良好的分离效果。
除另有规定外,通常多采用直径为0.07~0.15mm的颗粒。
色谱柱的大小,吸附剂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洗脱时的流速,均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气相色谱吸附voc原理
气相色谱吸附voc原理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通过气相载气和吸附柱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
括苯、甲醛、乙醛、二甲苯等。
气相色谱吸附VOC原理是基于吸附
柱对VOC进行吸附和解吸的原理。
在气相色谱仪中,样品首先通过进样口进入吸附柱,吸附柱内
填充有吸附剂,例如活性炭或聚合物。
VOC在吸附柱上被吸附,非
挥发性物质则被排除。
接下来,通过加热吸附柱,VOC被解吸并进
入气相载气中。
气相载气将VOC带入色谱柱,然后通过色谱柱的分
离作用,不同化合物被分离出来并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吸附VOC原理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优化吸
附解吸条件。
吸附剂的选择应考虑到对目标化合物的亲和力和选择性,以确保对VOC的有效吸附和解吸。
此外,优化加热程序和气相
载气流速等参数也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有重要影响。
总之,气相色谱吸附VOC原理通过吸附柱对VOC进行吸附和解吸,结合气相色谱的分离和检测技术,能够对VOC进行快速、准确
的分析,为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化工生产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简述柱色谱的分离原理
简述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柱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离技术,它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相互作用差异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柱色谱技术可以根据色谱柱的不同类型分为几种,比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等。
本文将主要介绍液相色谱中柱色谱的分离原理。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分配与吸附。
分配是指化合物在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吸附是指化合物在固相表面上的吸附现象。
在柱色谱中,通常会将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经过柱子填充的固体固定相上进行分离。
柱色谱的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不同相之间的平衡分配,即分配系数(K)来实现分离。
在液相色谱中,液相是流动相,固相是填充在色谱柱中的填料。
当样品混合物进入柱子时,不同成分会根据其分配系数在液相和固相之间反复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在柱色谱的过程中,固相的选择对分离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固相材料对化合物的吸附力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固相能够提高分离效率。
常见的固相包括硅胶、氧化铝、聚合物等。
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固相进行改性以适应不同样品的分离需求。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还涉及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的性质也会影响到柱色谱的分离效果,比如流动相的极性、流动速度等。
对于液相色谱而言,流动相通常是溶解了所需成分的溶液,因此溶解度、极性、PH值等参数也需要注意。
柱色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化学分离技术,它基于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行为实现分离。
通过合理选择固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准确的化合物分离和定量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对柱色谱分离原理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柱色谱技术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篇示例:柱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的技术,通过柱色谱可以高效地分离并测定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不同固定相(填料)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柱色谱分为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两种,其中液相色谱是最常用的一种。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柱色谱是现代化学分析技术中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柱色谱分离技术,对复杂混合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柱色谱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柱色谱的原理柱色谱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和迁移的现象,根据不同物质在这两相中的相对亲疏程度,实现样品中组分的分离。
具体而言,分离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和吸附以及流动相的推动实现的。
柱色谱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好色谱柱,一般由填充剂和柱壁组成。
填充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吸附位点,这样有利于样品组分在柱中的分离。
流动相则是承载样品和携带样品迁移的介质。
在柱色谱实验中,样品经过预处理后,注入到柱中,流经固定相层,不同成分根据其亲疏程度,在固定相中以不同速度迁移。
这样,就能实现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分离。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色谱柱和填充剂。
柱的选择要考虑到样品的性质和分离目标,填充剂的选择要基于柱的性质和柱色谱实验特点。
2. 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是柱色谱实验的重要步骤之一。
其中,样品的提取、浓缩和去杂质处理是关键环节。
通过适当的提取和浓缩过程,可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去杂质处理有助于降低背景干扰,提高信号的准确性。
3. 柱色谱条件设定确定合适的柱色谱条件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其中,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固定相和流速是关键因素。
流动相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样品的特性和分离目标。
固定相的选择则需要考虑样品的亲疏程度和填充剂的特性。
流速的设定对于分离的效果和实验时间有重要影响。
4. 样品注入和柱温控制样品注入是柱色谱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注入样品时要注意采用合适的容积和速度,以避免样品溢出和漏失。
柱温控制是实验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样品的分配行为和固定相的吸附行为。
三、结果分析通过柱色谱分离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组分的峰图。
根据峰面积的大小和峰高的时间差异,可以推断不同成分的相对含量和在柱中的迁移速率。
吸附柱穿透曲线
吸附柱穿透曲线
吸附柱穿透曲线是指在液相色谱技术中,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化合物来进行吸附,然后通过缓慢地将溶液通过填充物(通常是固定的颗粒)的柱,使溶剂和化合物分离。
吸附柱穿透曲线是用来描述吸附柱与溶质之间交互作用的一种方法,通常用来确定溶液中化合物的浓度和属性。
该曲线通常是通过测量吸附柱中化合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绘制的,通常是以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的形式表示。
吸附柱穿透曲线是液相色谱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可用于分离和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压柱色谱
利用柱后减压使洗脱 剂迅速通过固定相从 而很好的分离样品的 色谱技术。具有快速, 简易,高效,价廉等 优点。
1. 装柱 将吸附剂装入漏斗或短柱中,轻轻拍紧或减压拍打 或从顶端挤压,直至吸附剂紧密,最后变得坚硬。 吸附剂的高度一般不超过5cm。对于微量分离,样 品<100mg,可采用直径为0.5~1cm 色谱柱或漏斗, 吸附剂高度为5cm,一般固定相用量为10~15:1 倍。 加大吸附剂与样品比例,可提高分离度。
(2)样品不能被流动相溶解 •可选择极性大的溶剂溶解。如氯仿,丙酮,乙醇, 甲醇,四氢呋喃,吡啶,免用DMSO,DMF沸点较 高溶剂。 •再加入适量的硅胶于溶剂中(一份样品+ 约5份柱 填料),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去溶剂至干,让样 品均匀地涂布在固定相表面上,然后通过漏斗装 于柱子上端。旋转蒸发时,一定要加防爆球,以 防样品硅胶爆沸。
4检查与分离 •按色带或紫外下的色带用小 刀将柱子切开,将各段吸附 剂分别放在索氏提取器中, 溶剂提取。
快速柱色谱
快速柱色谱可克服普通柱分 离的缺陷,它具有快速省时、 分离效率高、简单易行的优 点。对于0.01-10g的样品,Rf 值>0.15的情况下,在10-15分 钟可快速得到分离。
1.装柱、上样
2.上样 (1)样品能被流动相溶解 •将其中极性溶剂尽可能的用旋转蒸发仪去除后, 加入少许流动相稀释。 •待将吸附剂上面的多余洗脱剂放出,直到柱内液体 表面降至石英砂表面时,停止放出洗脱剂。 •将样品用滴管或漏斗沿柱子内壁直接加入柱中。 •样品稀释要尽可能用少的洗脱剂,然后用最少量洗 脱剂洗涤器皿与层析柱内壁,洗涤完毕,开放活塞, 使液体渐渐放出,液面降至石英砂下端时,再加入 流动相洗脱。
3.洗脱与收集 一般先用极性较小溶剂,然后逐渐加大极性。极性 溶剂的增加开始要缓慢,然后增加的幅度可逐渐增 大。在常压下,加入溶剂后,将柱抽干,收集为一 个流分。抽干后再更换溶剂和容器,重复以上操作, 并用TLC 跟踪每一个流分的分离情况。通常收集 20~25个流分可将所有成分洗脱。
1.吸附剂 •常用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 •一般干柱层析吸附剂粒度200~300目较好(硅 胶),干柱色谱样品与吸附剂比例1:300~1: 500。 2.装柱 •与一般柱层析一样。
3.上样与展开: •将混合物溶于展开剂中;或将样品溶 于溶剂中,加入5倍量的吸附剂,在 旋转蒸发仪上蒸干后。均匀地加载于 柱子上端,上面再覆盖少量石英砂。 加入展开剂,使柱的顶端保持有3-5 厘米厚的液面。展开时展到柱子底端 即可,然后去除色谱柱支撑物。
吸附柱色谱分离原理
•利用欲分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分配在固 定相和洗脱剂之间,被吸附的性质不同, 而相互得以分离。 •化合物被吸附作用越强,该化合物溶解 在洗脱剂中越少,沿洗脱剂移动的距离 则越小。反之,越多。
常压柱色谱
装柱
上样
洗脱
合并
1.装柱 •所用吸附固定相一般为硅胶,氧化铝,粒度要 求100-160目或160目以上。 •吸附剂粒度越小,分离度越大,但洗脱速度越 慢。 •Rf值相差较大时,应用硅胶100-160目,可上样 30mg/g硅胶,更多的情况下硅胶量为10mg/g硅 胶(即分离1g 样品需要100g 硅胶)。 •应用氧化铝时,粒度要求100-150目,分离1g 样品需要20-50g氧化铝。
吸附柱色谱分离技术
色谱分离技术在药物研究中 具有重要意义
柱色谱分离特点
• 柱色谱分离与薄层色谱类似,是靠洗脱剂把 分离的各组分逐个洗脱下来的过程,故也称 洗脱色谱。 • 由于色谱柱填充的吸附剂的量远远大于薄层 板,因而柱色谱可用于分离量比较大(克数 量级)的物质。所以作为较大量样品的制备 分离,柱色谱优于薄层色谱。
注意!
1.吸附剂表面Leabharlann 尽量平整, 并水平。 2.吸附剂充填时必须非常 均匀,不可出现空气泡、 隙缝等。 3.样品层应尽量薄。
干柱色谱
•是指用填充剂干装成柱,然后进行层析分离的一 种方法。实际上是制备薄层的一种改进。即由薄层 板改为柱状,采用塑料薄膜或玻璃柱。 •将吸附剂填充到塑料薄膜柱中,把欲分离混合物 置于柱子顶端,加展开剂展开,当展开剂到达柱底 部时即完成分离。用小刀沿着分离部位将柱子切开 或将吸附剂推出,从分段的吸附剂中用溶剂提取所 需的化合物。
2.上样 放掉真空后,常压下加入低极性溶剂于吸附剂表面 上,减压使溶剂均匀流过吸附剂。如有空隙,需要 重装。使柱子抽干后,重复1~2 次,即可准备上 样。用低极性溶剂或洗脱剂(如石油醚、正己烷) 溶解样品。常压下小心加入柱顶端,再加入洗脱剂 或溶剂覆盖吸附剂表面,慢慢减压,使样品在柱顶 端形成样品层。可也采用固体上样法。即先将样品 溶于极性溶剂,加入5~10 份吸附剂,旋转蒸发至 干后,加到吸附剂的表面上,然后进行洗脱。
(1) 干法装柱 在柱子上端放一漏斗,直接加入硅胶。轻轻敲打 层析柱,或上下震动层析柱,使填装均匀,再加 一层石英砂,然后加入洗脱剂,使硅胶润湿。必 要时加压或减压以除去气泡,加速溶剂化速度。
(2) 湿法装柱 将吸附剂硅胶与一定量溶剂调 成悬浆状,快速倒入柱管中, 打开活塞,使溶剂慢慢流出, 吸附剂慢慢下降而均匀沉入色 谱柱底。吸附剂填料完毕,一般 再覆盖0.5cm厚的石英砂。
3.洗脱 (1)洗脱剂的选择应以TLC检测为依据。被分 离物质的最佳Rf值应在0.2-0.5内。被分离的2个 点之间△Rf值应尽可能的大,越大越好。 (2)洗脱剂应不断加入,保持一定高度。 (3)洗脱液收集洗脱液采用等份法收集。 (4)控制洗脱液流出速度。不能太快,一般以 1-2滴/秒为宜。
4.合并 洗脱液按编号TLC点 样展开,将Rf值相同 者合并,浓缩,最后 进一步纯化。
同常压柱色谱
快速柱色谱的条件与步骤: (1)选用对欲分离成分在TLC 板上有较好的分 离效能的洗脱剂,Rf 值=0.35;△Rf>0.15。 (2)选择合适的层析柱,内装粒度230-400目的 硅胶,高度5-6inch。 (3)加入洗脱剂,在压力下快速将硅胶中空气 排除。 (4)上样后,加洗脱剂洗脱,控制(压力)流速 2.0in/min (约5c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