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思考题2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之欧阳与创编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之欧阳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b44ca3d2844769eae109ed7b.png)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答:体系不需要外界对其作非体积功就可能发生的过程叫自发性过程,或者体系在理论上或实际上能向外界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叫自发过程。
实际过程不一定是自发性过程,如电解水就是不具有自发性的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法,实际上涉及的是热与功转化的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导使过程的不可逆性都相互关联,如果功与热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那么所有的实际过程发生后都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成为可逆的了,这样便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否定了热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则“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不成立。
因而可用“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答: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即等于熵变。
即ΔS=Q R/T(或ΔS=∫δQ R/T)。
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与熵变不等,其原因在于可逆过程的Q R大于Q Ir,问题实质是不可逆过程熵变由两部分来源,一个是热温商,另一个是内摩擦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
因此,不可逆过程熵变大于热温商。
由于熵是状态函数,熵变不论过程可逆与否,一旦始终态确定,则ΔS 值是一定的。
4. 为什么说(2-11)式是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为什么说它也是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判据?答:(2-11)式为:ΔS A→B-∑AδQ/T≥0,由于实际过程是不可逆的,该式指出了实际过程只能沿ΔS A→B-∑AδQ/T大于零的方向进行;而ΔS A→B-∑A BδQ/T小于零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而(2-11)式可作为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但不是自发过程方向的判据.(ΔS-∑δQ/T) 的差值越大则实际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因此又是不可逆程度的判据。
5.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B(1)因为ΔS=|δQ R/T,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δQ Ir/T,所以不可A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物理化学胶体思考题2
![物理化学胶体思考题2](https://img.taocdn.com/s3/m/95965e6b4693daef5ef73dd1.png)
1.由过量KBr 与AgNO 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 定势离子是Ag + (b ) 反号离子是3NO - (c ) 胶粒带正电 (d ) 它是负溶胶2.通常所说胶体带正电或负电是指下列哪部分而言_______(a )胶核 (b )胶粒(c )胶团 (d ) 扩散层反号离子3.用含a mol 的AgNO 3和 b mol KI 的溶液制备溶胶,胶团结构为-+x-+m [(AgI)I (n-x)K ]xK n ⋅⋅⋅, 说明______(a ) a <b (b ) a =b(c ) a >b (d )无法确定a 、b 的关系4.以 AgNO 3为稳定剂的 AgI 溶胶,当达到等电点状态时,其胶粒结构为_____ (a ) m (AgI) (b ) +m (AgI)nAg ⋅(c ) +-m 3[(AgI)nAg nNO ] (d ) +-x+-m 33[(AgI)nAg (n-x)NO ]xNO ⋅⋅⋅5.对胶团结构为 +x +2[(Au)AuO ()Na ]Na m n n x x --⋅⋅-⋅ 的金溶胶,除稳定剂以外,无其它电解质存在时,其电动电势的大小________(a ) 取决于m 的大小 (b ) 取决于n 的大小(c ) 取决于x 的大小 (d ) 不取决于m 、n 、x 中的任何一个6. 对于有过量的 KI 存在的 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者是_______(a ) NaCl (b ) K 3[Fe (CN )6](c ) MgSO 4 (d ) FeCl 37. 对一胶粒带正电的溶胶,使用下列电解质聚沉时,聚沉值最小的是_______(a ) KCl (b ) KNO 3(c ) K 2C 2O 4 (d ) K 3[Fe (CN )6]8. 对于Fe (OH )3溶胶,当分别加入KCl 、KNO 3、KSCN 三种电解质聚沉时,其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 a ) KCl >KNO 3>KSCN (b ) KCl <KNO 3<KSCN(c ) KSCN > KCl >KNO 3 (d ) KNO 3>KCl > KSCN9. 外加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直接原因是_______(a ) 降低了胶粒表面的热力学电势0ϕ (b ) 降低了胶粒的电动电势ζ (c ) 同时降低了0ϕ和ζ (d ) 降低了|0ϕ|和|ζ|的差值10. 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起作用的是与粒子带电符号相________的离子;离子价数越高,其聚沉能力越__________(a ) 同,高 (b ) 反,低(c ) 同,低 (d )反,高1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 ) 胶粒具有很大的表面自由能,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b ) 胶粒所以能在一定条件下稳定存在,主要是因为胶粒常带有同种电荷(c ) 胶体系统的稳定性与热力学电势成正比(d ) ζ电势绝对值越大,溶胶越稳定。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6b2800b8f67c1cfbd6b86d.png)
物化实验思考题实验一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试分析引起本实验误差的因素有哪些?答:①判断液面是否相平的标准;②液面相平时压力和温度的读数会有误差。
2.为什么AB弯管中的空气要排干净?怎样操作?答:AB弯管空间内的压力包括两部分:一是待测液的蒸气压;另一部分是空气的压力。
测定时,必须将其中的空气排除后,才能保证B 管液面上的压力为液体的蒸气压,检漏之后要关闭阀1,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缓冲气体罐内。
3.试说明压力计中所读数值是否为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答:不是,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所测得的压差值。
4.为什么减压完成后必须使体系和真空泵与大气相通才能关闭真空泵?答:真空泵在关闭之前,因系统内压力低,先通大气,以防油泵中的油倒流使真空泵损坏。
实验二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呢?答:①掌握低真空操作技术;②掌握静态法测定平衡压力的原理和方法;③计算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及其有关的热力学函数。
2.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答:温度。
3.该实验需要获得哪些实验数据呢?答:不同温度下的分解压。
4.该实验是如何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答:测定出不同温度下的分解压之后,利用公式求出平衡常数。
5.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呢?答:打开放空阀时一定要缓慢进行,小心操作。
若放空气速度太快或放气量太多,易使空气倒流,即空气将进入到氨基甲酸铵分解的反应瓶中,此时实验需重做。
6.实验中温度是如何测定的?答:使用恒温槽调节温度。
7.压力计的读数是否是体系的压力?是否代表分解压?答:不是,不是。
8.缓冲储气罐有何作用?答:缓冲,防止管内液体倒流,使供气更加稳定,减少空压机的频繁启动。
9.使用真空泵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减压完成后必须使体系和真空泵与大气相通才能关闭真空泵?答:启动真空泵前要仔细检查各连接处及焊口处是否完好,泵的排气口胶塞是否打开。
物理化学学习指南思考题第2章答案(傅献彩)
![物理化学学习指南思考题第2章答案(傅献彩)](https://img.taocdn.com/s3/m/46d5e814a300a6c30c229fc3.png)
第二章1.下列物理量中哪些是强度性质?那些是广度性质?哪些不是状态函数?U m ,H, Q, V , T, p, V m ,W, H m ,η,U ,ρ,C p ,C v ,C p ,m ,C v ,m ,Ω。
答案:属强度性质的有U m ,T, p, V m ,H m ,η,ρ,C p ,m ,C v ,m 。
属广度性质的有H ,V, U , C p ,C v ,Ω。
不属状态函数的有Q,W 。
2.根据Dalton 分压定律B p =∑p 可见,压力具有加和性,应属于广度性质,此结论对吗?何故?答案:不对。
压力是强度性质,在一个热力学平衡系统中,当n ,T ,V 一定时,压力P 处处不相等,不具加和性。
所谓加和性,是指在同一个热力学平衡重,某物理量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p B p,mC =n C (B )∑,在Dalton 分压定律中分压PB 的物理意义是指在同一温度下B 组分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总压P 和分压PB 不是同一热力学平衡系统中的物理量,且与物质的数量不成正比关系,故p=B p ∑不属加和性。
3.可逆过程有哪些基本特征?识别以下过程是否可逆。
(1)摩擦生热(2)室温,标准大气压力下,一杯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体。
(3)373K ,标准大气压力下,一杯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体。
(4)手电筒中干电池放电使灯泡发亮。
(5)对消法测电动势。
(6)N 2和O 2混合。
(7)室温T,标准大气压力下,将1mol 水倾入一溶有不会发溶质的大量溶液中(设溶液溶质摩尔分数为xB )。
答案:可逆过程的三要素1)过程以无限小的变化进行,由一连串接近于平衡的状态构成。
2)在反向过程中必须循着原来的过程的逆过程用同样的手续使系统和环境还原。
3)等温可逆膨胀过程中系统对环境做最大功,等温可逆压缩过程中环境对系统做最小功, 过程3和5为可逆过程,其余为不可逆过程。
4,将上题中过程2和7设计为可逆过程,并计算该可逆过程中的功。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8fc4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7.png)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旨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1. 为什么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指示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使用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溶液中显示颜色变化的物质。
这是因为指示剂分子的结构会随着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颜色的改变。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滴定终点,即酸碱溶液的摩尔比例达到了化学计量比。
2. 在电化学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盐桥?在电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使用盐桥来连接两个电解池。
盐桥是由浸泡在盐水中的玻璃棒或纸条组成的。
它的作用是维持两个电解池中离子的平衡。
当电解池中的离子发生反应时,会产生正负电荷的不平衡。
盐桥通过离子的迁移来平衡这种电荷差异,使得电解池中的反应能够持续进行。
3. 在溶解度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加热?在溶解度实验中,加热可以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促进溶质的溶解。
根据热力学原理,加热可以增加系统的熵,使得溶解过程更加有利。
此外,加热还可以减小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溶质的溶解度。
4. 在气体收集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水槽?在气体收集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水槽来收集气体。
这是因为水槽中的水可以起到密封容器的作用,防止气体泄漏。
另外,水槽中的水还可以使得气体在收集过程中与空气隔离,避免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气体发生反应。
5. 在红外光谱实验中,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KBr片?在红外光谱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KBr片来制备样品。
这是因为KBr是一种透明的无机盐,它可以将样品均匀地分散在红外光谱仪的光束中。
此外,KBr本身在红外光谱范围内没有吸收峰,不会干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
总结起来,物理化学实验中的思考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现象。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a6cc321e2bd960590c67788.png)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2、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和生成络合物的情况下,对摩尔质量的测定值各有什么影响?答: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质量靠的是依数性,即依靠溶质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
注意,依靠的是粒子的数目而不是分子的数目。
如果发生缔合或解离,自然是导致所测得的粒子所并不等同于分子数,那测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自然有偏差。
解离使粒子数增多,表观上是分子数增加,于是测得的分子量变小。
缔合和生成络合物使粒子数减少,于是测得的分子量比实际的要大。
3、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太少影响如何?答:根据溶液凝固点的下降值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加入的溶质的量约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0.5℃左右。
加入太多,因为浓度大了,就不是稀溶液,就不满足依数性了。
加入太少,会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不明显,测量误差会增大。
4、凝固点降低的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它能否用于电解质溶液?答:凝固点降低公式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和强电解质稀溶液。
其次溶剂凝固点不应太高或太低,应在常温下易达到。
如:水、苯、环己烷等。
当溶质在溶液里有解离、缔合、溶剂化或形成配合物等情况时,会使测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在电解溶液中不适用上式计算。
5、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过冷现象?过冷太甚对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控制过冷程度?答:过冷现象是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降到凝固点以后,没有晶体析出而达到过饱和状态的现象,原因一般是由于寒剂温度过低,降温过快或溶液中较干净,没有杂质晶核。
在冷却过程中,如稍有过冷现象是合乎要求的,但过冷太厉害或寒剂温度过低,则凝固热抵偿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温度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到正确的凝固点。
因此,实验操作中必须注意掌握体系的过冷程度。
对于溶液而言,过冷太甚还会导致溶剂大量析出,m B 变大,T f 变小,显然回升的最高温度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引起测量误差。
大学物化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大学物化实验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d396e29b89680203d8254a.png)
物理化学实验实验一 燃烧热的的测定1. 说明恒容燃烧热(V Q )和恒压燃烧热(P Q )的差别和相互联系。
区别:恒容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值,恒压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地焓变联系:对于理想气体 P v Q Q nRT =+∆2. 在这个实验中,那些是体系,那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
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
有少量热量从内筒传到外筒,使得内筒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3. 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答:因为本实验中要尽量避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内筒中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水温升高,所以内筒事先必须比外筒水温低,低的数值应尽量靠近化学反应使内筒水温升高的值,这样,反应完毕后,内外筒之间达到一致温度,而外筒温度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后数值相等,说明热量交换几乎为0,减小了实验误差。
4. 实验中,那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答:内外筒开始反应前的温度差造成误差,我们应提高软件质量,使软件调试出的温度如(3)所述,有利于减小误差。
又如点燃火丝的燃烧带来的一定的热量,造成误差,应寻求一种让反应自发进行的方法,或寻求一种更好的点火材料。
实验二 Pb-Sn 体系相图的绘制1.是否可用加热曲线来做相图?为什么?答:不能。
加热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不能保持准静态过程。
2.为什么要缓慢冷却合金做步冷曲线?答:使温度变化均匀,接近平衡态。
3.为什么坩埚中严防混入杂质?答:如果混入杂质,体系就变成了另一多元体系,使绘制的相图产生偏差。
实验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1. 配1、2、3各溶液进行实验的目的何在?根据实验的结果能否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答:实验1是为了计算I 2在CCl 4和H 2O 中的分配系数。
实验2、3是为了计算和比较平衡常数K ,当2Kc ≈3Kc 时,可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
物理化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66ed190b4e767f5acfce3e.png)
第一章气体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边球的温度为273K,右边球的温度为 293K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 (1) 若将左边球的温度升高 10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2) 若将两个球的温度同时都升高 10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答:(1)左边球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个球的温度同时都升高10K,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球的起始温度低,升高 10K所占的比例比右边的大,283/273大于 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4.在大气压力下,将沸腾的开水迅速倒入保温瓶中,达保温瓶容积的0.7左右,迅速盖上软木塞,防止保温瓶漏气,并迅速放开手。
请估计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软木塞会崩出。
这是因为保温瓶中的剩余气体被热水加热后膨胀,当与迅速蒸发的水汽的压力加在一起,大于外面压力时,就会使软木塞崩出。
如果软木塞盖得太紧,甚至会使保温瓶爆炸。
防止的方法是,在灌开水时不要灌得太快,且要将保温瓶灌满。
5.当某个纯的物质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不断升高平衡温度,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答:升高平衡温度,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也升高。
但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小,热膨胀仍占主要地位,所以液体的摩尔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而蒸汽易被压缩,当饱和蒸汽压变大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变小。
随着平衡温度的不断升高,气体与液体的摩尔体积逐渐接近。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d7b5de84254b35eefd34ec.png)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指出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答:(1)Qp,m=Qv,m+∑νB(g)RT式中∑νB(g)为反应中产物气体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与反应物气体物质总物质的量之差;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的绝对温度。
(2)-M m Qv,m-m点火丝Q点火丝-m棉线Q棉线=C量热计△T 式中C量热计为量热计的热容,表示量热计每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T 为样品燃烧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变化值;m为待测物质的质量;M为待测物质的相对摩尔质量;Qv,m为待测物质的恒容燃烧热;m点火丝为点火丝的质量;Q 点火丝为点火丝的燃烧热;m棉线为棉线的质量;Q棉线为棉线的燃烧热。
2.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什么?数字贝克曼温度计与普通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使用方法:①操作前准备,将探头插入被测物,并打开电源开关;②温度测量:先将“温度—温差”置于“温度”,其次将面板“测量—保持”置于测量位置;③温差测量:先将“温度—温差”置于“温差”位置,其次将面板“测量—保持”置于测量位置,再次,按被测物的实际温度调节到“基温选择”使读数的绝对值尽可能小。
区别:数字贝克曼温度计是用热电耦做的.利用的热电耦原理;普通温度计利用的是物质密度的变化。
3.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体系和环境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结果影响怎样?答: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
环境;外筒水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存在热消耗,如: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
采取措施:(1)量热计上方加盖,减少对流;(2)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皆镀成镜面,减少热辐射。
这些热辐射将会降低被测物的燃烧热。
4.使用氧气要注意哪些问题?答:使用前要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由于氧气只要接触油脂类物质,就会氧化发热,甚至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因此,必须十分注意,不要把氧气装入盛过油类物质之类的容器里,或把它置于这类容器的附近或火源附近;使用时,要把钢瓶牢牢固定,以免摇动或翻倒;开关气门阀要慢慢地操作,切不可过急地或强行用力把它拧开。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二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8d9f4d2da58da0116d1749ad.png)
实验七十恒温水浴组装及性能测试(1 )简要回答恒温水浴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恒温原理是什么?答:恒温水浴主要组成部件有:浴槽、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器。
其恒温原理是通过电子继电器对加热器自动调节来实现恒温的目的。
当恒温水浴因热量向外扩散等原因使体系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继电器迫使加热器工作,到体系再次达到设定温度时,又自动停止加热。
这样周而复始,就可以使体系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2)恒温水浴内各处的温度是否相等?为什么?答:不相等,因为恒温水浴各处散热速率和加热速率不可能完全一致。
(3)欲提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答:欲提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恒温水浴的热容量要大,恒温介质流动性要好,传热性能要好。
②尽可能加快加热器与感温元件间传热的速度,使被加热的液体能立即搅拌均匀并流经感温元件及时进行温度控制。
为此要使:感温元件的热容尽可能小;感温元件、搅拌器与电加热器间距离要近些;搅拌器效率要高。
③作调节温度用的加热器要导热良好,热容量要小,功率要适宜。
实验七十七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1)在KI+I2=KI3反应稳定常数测定实验中,所用的碘量瓶和滴定用的锥形瓶哪些需要干燥?哪些不需要干燥?为什么?答:配置2号液的碘量瓶需要干燥,配置1号液的碘量瓶和锥形瓶不需要干燥。
因为2号液是用来测定平衡浓度的,平衡时I-的浓度是用公式求得,初始的KI浓度必须准确已知,所以必须干燥。
1号液是用来测I2在H2O及CCl4层中的分配系数Kd,分配系数与浓度无关,锥形瓶是滴定用的,滴定的是I2的总的物质的量,与浓度无关,因此不需干燥。
(2)在反应稳定常数测定实验中,配制1、2号溶液的目的何在?答:配置1号液是用来测I2在H2O及CCl4层中的分配系数Kd,配置2号液是用来测定反应KI+I2=KI3达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
(3)在KI+I2=KI3反应稳定常数测定实验中,滴定CCl4层样品时,为什么要先加KI水溶液?答:硫代硫酸钠标准液与溶液中I2的反应是在水层中进行,滴定CCl4层样品的I2时,先加KI水溶液是为了加快CCl4层中的I2借助于反应KI+I2=KI3提取到水层中,有利于Na2S2O3滴定的顺利进行。
物理化学第六版第十章界面现象课后思考题
![物理化学第六版第十章界面现象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ecb2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e.png)
物理化学第六版第十章界面现象课后思考题
(原创版)
目录
1.物理化学第六版第十章界面现象概述
2.课后思考题解答
正文
一、物理化学第六版第十章界面现象概述
物理化学第六版第十章主要讲述了界面现象,界面现象是指发生在两种不同相(如固相与液相、液相与气相等)之间的物理化学现象。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界面张力、表面能、润湿现象等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后思考题解答
课后思考题 1:请简述界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对界面现象的影响。
答:界面张力是指作用在液体界面上的力,使得液体表面有缩小的趋势。
界面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性质以及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界面张力对界面现象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液体滴的形成、液滴的合并以及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展开等过程。
课后思考题 2:请举例说明表面能的概念,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答:表面能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将一个物质的表面从完美晶体变为实际表面所需要的能量。
表面能可以通过吉布斯吸附等温线来测量。
在实际应用中,表面能对材料的润湿性、腐蚀性以及催化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思考题 3:请简述润湿现象及其分类。
答:润湿现象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展开过程。
根据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行为,润湿现象可分为三种类型:附着润湿、铺展润湿和毛细润湿。
润湿现象对涂料、粘合剂等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物理化学第六版第十章界面现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966a0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3.png)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物理化学技术课部分:I填空题:1、热电偶热电势的温度系数dE/dt=0.07 mV/℃, 若温度测量精度为±1℃,则要求毫伏计的精度(△E)至少为±0.07 mV。
2、氧气高压储气瓶瓶身是标字是氮气的高压储气钢瓶瓶身是标字是黄色;氢气的高压储气钢瓶瓶身是深绿色,标字是红色。
3、当取用高压储气瓶中的气体时,一定要在高压储气瓶上配用。
4、氧气减压器(阀)与高压储气瓶连接的是/反)罗纹接口;氢气减压器(阀)与高压储气瓶连接的是反(顺/反)罗纹接口。
5、高压钢瓶的减压器(阀)手柄开启的旋转方向与自来水龙头手柄启的开启方向(相同/相反)。
6、实验室最常用的是福廷式气压计,其刻度是以温度等于273 K、纬度45℃、海平面的高度为标准的,所以在精密的工作中,气压计上直接读出的数值必须经过温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校正。
II.选择题:1、贝克曼温度计是用来:( D )(A) 测定绝对温度(B) 测定相对温度(C) 用于控制恒温槽温度(D) 测定5℃以内的温度差2、用一支规格为0─5°变化范围的贝克曼(Beckman)温度计,来测定18℃附近的温度, 为了使18℃时贝克曼温度计的水银柱指示刻度为4℃左右, 则用来调节此Beckman温度计的水的温度最好是:( C )(A) 18 ℃(B) 20 ℃(C) 22 ℃(D) 24 ℃III.问答题:1、贝克曼温度计也是玻璃水银温度计的一种,它与普通玻璃水银温度计相比,其结构和测温性能分别有什么特点?2、测定溶液的电导通常是用频率在1000Hz左右的交流电作桥路电流,为什么?频率太高或太低为什么不行?3、测量某一电热器的功率时,测得电流I = 5.52 A, 电流的测量误差?I = ? 0.02 A, 电压U = 10.3V, 电压测量误差?U = ? 0.1 V。
请根据误差传递理论计算出测量电功率P( = IU )的误差?P是多少?要点:由P = IU 得dP = IdU + UdI根据误差传递理论得:|ΔP| = I|ΔU| + U|ΔI| =5.52?0.1 + 20.3?0.02= 0.96 W即ΔP = ? 0.96 W4、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若某热电偶在某一温度区间的热电势E与温度t间满足如下关系:E/mV = -0.10318 + 0.04155 t/℃问: (1)用精度?E=?0.5 mV电位差计测热电势,则温度测量精度(?t)为多少?(2)若要求温度测量精度?t=?2℃,则所选电位差计的测量精度?E至少应该为多少?解答要点:已知E/mV = -0.10318 + 0.04155 t/℃,则dE=0.04155dt,根据误差传递理论可得:|?E| = 0.04155?|?t|1(1)?E = 0.04155?|?t|, 即|?t|=|?E|/0.04155?t =?0.5/0.04155 = ?12 ℃(2) |?E| = 0.04155?|?t|,?E = 0.04155?(?2) = ?0.08 mV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测定萘的燃烧焓雷诺校正曲线,其燃烧完毕后的温度曲线斜率小于零,这是因为:( ③)①燃烧样品太少②燃烧前量热计水温太低③量热计绝热不好④搅拌马达功率太大2、开启气体钢瓶的操作顺序是:( ②)(1) 顺时针旋紧减压器旋杆;(2) 反时针旋松减压旋杆;(3) 观测低压表读数;(4) 观测高压表读数;(5) 开启高压气阀①5─4─3─1 ②2─5─4─1─3③1─5─4─2─3 ④2─5─13、氧气减压器与钢瓶的连接口为防止漏气,应:(④)①涂上凡士林②垫上麻绳或棉纱③封上石蜡④上述措施都不对4、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我们把(③)作为体系①氧弹②氧弹式量热计③氧弹和量热桶内的水④被测的燃烧物5、燃烧热的测定中,若在氧弹中出现黑色物质说明(),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有(样品量大或氧气量不够)。
大学物里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2)
![大学物里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37b64f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c.png)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一、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1、读取氧气体积时,量气管及水准瓶中水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作用何在?答:反应开始前量气管里水面所受的压力与水准瓶水面所受的压力是一样的,都是P。
反应开始后,由于氧气的产生,水面所受的压力增大而降低。
读取氧气体积时,使量气管及水准瓶中水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就是继续保持内外的压力相等,有利于准确读取在t时刻产生氧气的体积。
2、用ⅴ∞数据可以计算H2O2的初始浓度c0,如用KMnO4溶液滴定H2O2溶液,求得H2O2的初始浓度c0,再由c0计算ⅴ∞是否可以?答:可以;因为KMnO4溶液滴定H2O2溶液时,有以下关系式:2 MnO4-→5 H2O2→5 O2;当知道滴定KM nO4溶液的浓度和用掉的体积以及被滴定的H2O2溶液的体积,而先求得c0;接着就可根据关系式求得氧气的物质的量;又因为此时可以把氧气当作理想气体,最后就可以根据理想气体方程:PV=nRT,求得V(即ⅴ∞)。
3、H2O2和KI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应根据什么条件选择它们?答:有影响;因为ⅴ∞与H2O2的初始浓度c0成正比,而k又与催化剂K I溶液的浓度成正比,所以说它们对实验结果是有影响的。
应根据量气管的量程大小和反应的快慢程度来选择它们。
实验二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1.本实验所用的滴定管(盛苯的)、锥形瓶、移液管等为什么必须干燥?答:由于本实验对数据要求比较精确,微小的误差就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影响,会影响三组分体系相图的绘制。
因此,实验前将滴定管(盛苯的)、锥形瓶、移液管等干燥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如果上述仪器不干燥,会使混合溶液中的水的体积增加,使得计算的水的质量小于水的实际质量,影响实验结果。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2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99c978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4.png)
1、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1. 简述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实验原理。
答:蔗糖在水中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其反应为:由于水是大量存在的,是催化剂,反应中它们浓度基本不变,因此蔗糖在酸性溶液中的转化反应是准一级反应。
由一级反应的积分方程可知,在不同时间测定反应物的相应浓度,并以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可得k 。
然而反应是不断进行的,要快速分析出反应物的浓度是困难的。
但蔗糖及其转化产物,都具有旋光性,而且它们的旋光能力不同,故可以利用体系在反应进程中旋光度的变化来度量反应的进程。
溶液的旋光度和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旋光能力、溶剂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及温度等均有关,当其他条件均固定时,α=βc 。
在某一温度下测出反应体系不同反应时刻t 时的及a ∞,以()∞-ααt ln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从直线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半衰期k t 2ln 21=。
2. 在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中,如果所用蔗糖不纯,对实验有何影响?答:本实验通过旋光度的测定来测蔗糖反应速率,蔗糖是右旋性物质,其[] 6.66 20=Dα,葡萄糖是右旋性物质,其[] 5.52 20=D α,果糖是左旋性物质,其[] 9.91 20-=Dα,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的旋光度由右旋变为左旋。
若蔗糖不纯,所含杂质如果无旋光性对实验无影响,如果具有一定的旋光性会影响实验旋光度的测量,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3. 在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中,测旋光度时不作零点校正,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答:无影响,本实验中,所测的旋光度αt可以不校正零点,因αα∞,已将系统的零点误差消除掉。
4. 在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中,蔗糖水解实验中配制溶液为何可用台称称量?答:蔗糖初始浓度对于数据影响不大。
速率常数K和温度和催化剂的浓度有关,实验测定反应速率常数k,以(αα∞)对t作图,由所得直线的斜率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和初始浓度无关,蔗糖的称取本不需要非常精确,用台称称量即可。
物理化学复习题(2)
![物理化学复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cd1b1d2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8.png)
物理化学复习思考题二一、填空1、热力学第三定律表述为:。
2、0.1mol ·kg-1的K3[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3、在一抽空的容器中,将过量的NH4HCO3(s) 加热部分分解,并达到下列平衡,此平衡系统的相数Φ、组分数C、自由度数f分别为:。
NH4HCO3(s) ==== NH3(g) + CO2(g) + H2O(g)4、热力学规定,系统向环境放热,Q取值(正或负)。
5、物质在两相界面上浓集的现象,称为。
6、热容是系统在不发生相变和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温度升高 K所需的热量。
7、根据和环境联系的不同情况,系统可分为、、。
8、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等温吸附时,ΔS 0 。
(填“>、<、=”)二、判断1、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熵只是温度的函数。
()2、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电量相等,因此溶液中正、负离子的离子迁移数也相等。
( )3、纯物质完美晶体,0O C时熵值为零。
()4、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 )5、一般温度升高,物质的表面张力下降。
( )6、根据法金斯规则,溶胶粒子总是优先吸附与它的组成相同或相近的离子。
()7、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三、选择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BA. 双分子反应一定是二级反应B. 反应分子数可能是负数C.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就是反应分子数D. 反应级数可能是负数2、在298.15K和100kPa下水汽化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则系统与环境的熵变()A. ΔS(系)< 0,ΔS(环)<0B. ΔS(系)< 0,ΔS(环)>0C. ΔS(系)>0,ΔS(环)<0D. ΔS(系)>0,ΔS(环)>03、某基元反应为双分子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A. 等于2B. 大于2C. 小于2D. 无法确定4、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沸点升高,表明与未加溶质时相比,该溶剂的化学势()。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2db92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8.png)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篇一: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搅拌太慢或太快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搅拌的太慢,会使体系的温度不均匀,体系测出的温度不准,实验结果不准,搅拌的太快,会使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增多,也使实验结果不准。
2.蔗糖的燃烧热测定是如何操作的?燃烧样品蔗糖时,内筒水是否要更换和重新调温?答案:用台秤粗称蔗糖克,压模后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其重量。
操作略。
内筒水当然要更换和重新调温。
3.燃烧皿和氧弹每次使用后,应如何操作?答案:应清洗干净并檫干。
4.氧弹准备部分,引火丝和电极需注意什么?答案:引火丝与药片这间的距离要小于5mm或接触,但引火丝和电极不能碰到燃烧皿,以免引起短路,致使点火失败。
5.测定量热计热容量与测定蔗糖的条件可以不一致吗?为什么?答案:不能,必须一致,否则测的量热计的热容量就不适用了,例两次取水的量都必须是升,包括氧弹也必须用同一个,不能换。
6.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答案:有热损耗,搅拌适中,让反应前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水低,且低的温度与反应后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高的温度差不多相等。
7.药片是否需要干燥?药片压药片的太松和太紧行不行? 答案:需要干燥,否则称量有误差,且燃烧不完全。
不行。
8.如何确保样品燃烧完全?答案:充氧量足够,药品干燥,药片压的力度适中其他操作正常。
9.充氧的压力和时间为多少?充氧后,将如何操作?答案:,充氧时间不少于30S。
用万用电表检查两电极是否通路(要求约3至10?);检漏。
10.搅拌时有摩擦声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说明摩擦力较大,由此而产生的热量也较多,使结果偏大(数值)。
11.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答案:氧弹、内筒、水为体系;夹套及其中的水为环境。
12.压片时,压力必须适中,片粒压的太紧或太松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片粒压的太紧,使燃烧不完全,结果偏小(数值)。
片粒压的太松,当高压充氧时会使松散药粉飞起,使得真正燃烧的药品少了,结果偏小(数值)。
物理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傅献彩
![物理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傅献彩](https://img.taocdn.com/s3/m/02056cf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f.png)
物理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傅献彩物理化学思考题⽬录第⼀章热⼒学第⼀定律 (2)第⼆章热⼒学第⼆定律 (6)第三章统计热⼒学初步 (10)第四章溶液 (13)第五章相平衡 (16)第六章化学平衡 (20)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22)第⼋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 (25)第九章电解与极化作⽤ (29)第⼗章化学动⼒学基础 (32)第⼗⼀章界⾯现象 (36)第⼗⼆章胶体分散体系与⼤分⼦溶液 (38)第⼀章热⼒学第⼀定律1、为什么第⼀定律数学表⽰式dU=δQ-δW 中内能前⾯⽤微分号d,⽽热量和功的前⾯⽤δ符号?答:因为内能是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性质。
⽽热量和功不是状态函数,其微⼩改变值⽤δ表⽰。
2、公式H=U+PV中H > U,发⽣⼀状态变化后有ΔH =ΔU +Δ(PV),此时ΔH >ΔU吗?为什么?答:不⼀定。
因为Δ(PV)可以为零、正数和负数。
3、ΔH = Qp , ΔU = Qv两式的适⽤条件是什么?答:ΔH = Qp此式适⽤条件是:封闭系等压⾮体积功为零的体系。
ΔU = Qv此式适⽤条件是:封闭系等容⾮体积功为零的体系。
(1)状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值即被确定。
答:对。
(2)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值⼀定要改变。
答:不对。
如:理想⽓体等温膨胀过程,U和H的值就不变化。
(3)有⼀个状态函数值发⽣了变化,状态⼀定要发⽣变化。
答:对。
4、想⽓体绝热向真空膨胀,ΔU=0,ΔH=0对吗?答:对。
因理想⽓体绝热向真空膨胀过程是⼀等温过程。
5、恒压、⽆相变的单组分封闭体系的焓值当温度升⾼时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答:增加。
6、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后,体系的焓值是增加、不变还是不⼀定改变?答:不⼀定改变。
7、等温等压进⾏的某化学反应,实验测得T1和T2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r H1和Δr H2,⽤基尔霍夫公式验证时,发现数据不相等。
为什么?解:⽤基尔霍夫公式计算的Δr H m,1和Δr H m,2是反应物完全变成产物时的值。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2)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2d41815d700abb68a982fbe0.png)
基础化学实验Ⅳ (物理化学实验) 2011年11制作 目 录 第一部分:思考题 (3)实验七十 恒温水浴组装及性能测试 (3)实验七十一 燃烧热得测定 (3)实验七十二 差热分析 (4)实验七十三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4)实验七十四 纯液体饱与蒸气压得测量 (5)实验七十五 双液系得气—液平衡相图 (6)实验七十六 三组分液—液体系得平衡相图 (7)实验七十七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得测定 (8)实验七十八 溶液电导得测定——测HAc 得电离平衡常数 (8)实验七十九 原电池电动势得测定及其应用 (9)实验八十 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镍在硫酸溶液中得钝化行为 (9)实验八十一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得速率常数 (10)实验八十二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得速率常数 (11)实验八十三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得表面张力 (11)实验八十四 固体在溶液中得吸附 (12)实验八十五 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 13 实验八十六 Fe (OH )3溶胶得制备及其ξ电势得测定 . (14)实验八十七 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得临界胶束浓度 (15)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16)实验七十 恒温水浴组装及性能测试 ........................................................................................... 16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实验七十一燃烧热得测定 (17)实验七十二差热分析 (23)实验七十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25)实验七十四纯液体饱与蒸气压得测量 (28)实验七十五双液系得气-液平衡相图 (31)实验七十六三组分液—液体系得平衡相图 (34)实验七十七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得测定 (37)实验七十八溶液电导得测定——测HAc得电离平衡常数 (40)实验七十九原电池电动势得测定及其应用 (42)实验八十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镍在硫酸溶液中得钝化行为 (45)实验八十一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得速率常数 (48)实验八十三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得表面张力 (53)实验八十四固体在溶液中得吸附 (59)实验八十五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61)实验八十六Fe(OH)3溶胶得制备及其ξ电势得测定 (66)实验八十七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得临界胶束浓度 (69)第一部分:思考题实验七十恒温水浴组装及性能测试1、简要回答恒温水浴恒温原理就是什么?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它们得作用各就是什么?2、简述恒温槽得构造及工作原理。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e27eeaddccda38366baf4e.png)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一、恒温槽的安装与调试1,恒温槽的工作原理:恒温槽之所以能维持恒温,主要是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
当恒温槽介质因对外散热而使发生变化时,恒温控制器就使恒温槽的加热器工作,使介质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它又停止加热,这样就保持介质有恒定的温度。
2,恒温槽的组成以及应用:槽体:用于盛装恒温介质介质:搅拌器:搅动恒温介质,以保证恒温槽的温度均匀温度计:测量恒温槽的温度加热器:用于加热介质电子继电器:用于控制加热器的通与断感温元件:当恒温槽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停止加热;低于设定温度时,则又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继续加热。
3,几种典型的控温曲线⑴.表示加热器的功率适中,并且介质热惰性小。
因此温度波动较小,控温精度高⑵.表示加热器功率适中,但介质的热惰性较大,因此温度波动较大,控温精度低⑶.加热器的功率过大⑷.加热器的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4,为提高恒温槽精度,在设计和安装恒温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大,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小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⑶.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要高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应该放在加热器附近⑸.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二.思考题1,对于指定的恒温槽,加热器的功率适中是指:加热器通与断的时间大致相同降低恒温槽的热惰性:A.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些,B.介质传热要好C.搅拌速率要适中D.要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E.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2,为达到3中(1)的曲线。
应采取什么措施: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一些,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小一些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⑶.提高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应该放在加热器附近⑸.要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3,3中(3),(4)不能用控温精度公式来计算。
因为(3)中加热器功率过大,所测温度偏高,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一样,正误差大于负误差;(4)中加热器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不会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习题与例题
第一章
1. 在标准压力和100℃,1mol 水定温蒸发为蒸气。
假设蒸气为理想气体。
因为这一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不变,所以∆U=0; 0Q C dT p p ==⎰。
这一结论对否?为什么?
2.一气体从某一状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压缩或经定温可逆压缩到一固定的体积,哪一种压缩过程所需的功大?为什么?如果是膨胀,情况又将如何?
3. 一绝热气缸。
带有一个无重量、无摩擦的绝热活塞,塞外为恒定外压。
气缸内装有气体,壁内绕有电热丝。
当通电时,气体将慢慢膨胀。
因为这是一个定压过程,Q p =∆H ;又因是绝热系统,Q p =0,所以∆H =0,这个结论对否?若不对,错在哪里?
4 . 试证明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的功可用下式表示:
1122γ1
p V p V W -=- 其中γ=C p /C v 。
5. 在(a )、(b )图中,状态A →B 为定温可逆过程,状态A →C 为绝热可逆过程。
见图(a )。
如果从A 经过一绝热不可逆膨胀到p 2,终态将在C 之左,还是B 之右,还是在BC 之间?见图(b ),如果从A 经一绝热不可逆膨胀到V 2,终态将在C 之下,还是在B 之上,还是BC 之间?
6. 设一气体经过如图中A→B→C→A 的循环过程,应如何在图上表示如下的量:
(1)系统净作的功;
(2)B →C 过程的∆U ;
(3)B →C 过程的Q 。
7.任何过程的d U 可以写为
U U dU dT dV T V V T ∂∂⎛⎫⎛⎫=+
⎪ ⎪∂∂⎝⎭⎝⎭ 因为U C V T V
∂⎛⎫= ⎪∂⎝⎭,所以上式可变为 U dU C dT dV V
V T ∂⎛⎫=+ ⎪∂⎝⎭ 因为C V dT =δQ ,所以
U dU Q dV V T
δ∂⎛⎫=+ ⎪∂⎝⎭ 与 dU Q p
dV δ=-外 相比较,可得
U p V T
∂⎛⎫=- ⎪∂⎝⎭外 此结论对否?如不对,错在何处?
8. 如图所示,有一气缸,带有无重量、无摩擦的理想活塞。
缸内装有气体,塞上为真空。
气缸的筒壁内侧装有极多个排列得几乎无限紧密的销卡。
设法自下而上地逐个拔除销卡时,活塞将几乎无限缓慢地上移,气体将几乎无限缓慢地膨胀。
试问这一过程是不是可逆过程?为什么?
9. 认为在指定温度及标准压力下,各不同元素的稳定单质其焓的绝对量值都相等,这是有道理的吗?为什么将它们全部规定为零是可行的呢?
10.原子蜕变反应及热核反应能不能用“产物生成热之总和减去反应物生成热之总和”来求得热效应?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