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译文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

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

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

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原文】竹枝词二首其一(经选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⑶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

一名乳水。

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

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①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⑷巴人:①古巴州人。

②古曲名。

“《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⑸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⑹纥(hé)那:踏曲的和声。

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

②比喻绿水微波。

③荔枝名。

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

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

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白话译文】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作品介绍】《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唱歌一作:踏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释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作品简介《竹枝词二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作品原文竹枝词二首⑴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⑵。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词句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白话译文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作品鉴赏《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
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
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标签写景、乐府、民歌、爱情、早教古诗100首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竹枝词的注释和译文

竹枝词的注释和译文

竹枝词的注释和译文竹枝词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下面分享几首著名的《竹枝词》注释和译文。

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1江水平:形容江水上涨,与河道接近齐平。

2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二、《竹枝词二首·其二》唐·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注释:1楚水巴山:指现在的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楚水巴山一词并非指具体某地,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在古代巴山指的是四川东部,而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2北客:古时北方人客居南方时称之为“北客”。

3.纥那:是指踏曲的和声。

译文:(梅雨季节)南方巴山楚水之地雨水非常多,当地人很擅长吟唱本地的民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乡心切,渴望能够回到家乡,回乡受到乡亲们披绿罗,踏着歌声的隆重欢迎。

三、《竹枝词·其一》唐·白居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注释:1.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奉节县境内,全长8公里。

2.白帝城:古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3.啼:鸣叫。

译文: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四、《竹枝词·其二》唐·白居易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注释:1.竹枝:即竹枝词。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后经唐代刘禹锡改良为诗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_竹枝词其一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_竹枝词其一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_竹枝词其一一、《竹枝词》全诗及注解《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词释义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

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二、《竹枝词》赏析赏析一《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一、《竹枝词》全诗及注解《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词释义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

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二、《竹枝词》赏析赏析一《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选二)原文、诗意及赏析

《竹枝词》(选二)原文、诗意及赏析

《竹枝词》(选二)原文、诗意及赏析
【原诗】: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译意】:一
柳色青青江水平静,听到情郎在江边上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了太阳西边还在下雨,说是没有晴吧却又有晴。


山桃花儿红艳艳开满了山顶,长江的春水拍击着山崖滚滚东流。

红花容易凋谢就似情郎的情意那样难以持久,水流无尽无休就像我心中无限的愁。

【点评】:
刘禹锡的《竹枝词》共11首,这里选了两首。

“竹枝”本是当时巴渝地区(今属四川)的一种民歌,诗人用此曲调填词。

这两首诗都是带有民歌风韵的情歌。

第一首,写姑娘对情人既迷恋又疑虑的复杂心情。

第二首主题与第一首相似,只是情调有些低沉、哀愁。

作者在这两首诗中,成功地运用了“双关”妙喻之语,景中含情,情寓其中,所抒发的感情跃然纸上。

第 1 页共1 页。

唐诗赏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竹枝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竹枝词》十一首中的第一首与第二首,这组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 年)刘禹锡被贬为夔州刺史期间。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江边的美景:江边的杨柳青青,江水碧波荡漾。

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听到了情郎在江上唱歌的声音。

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种浪漫的氛围,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它们用巧妙的比喻和双关语,表达了少女微妙的心理变化。

“东边日出”指的是阳光明媚的白天,“西边雨”则暗示了夜晚的阴雨天气。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既可以指天气的晴朗,也可以暗指少女对情郎的感情。

这句诗的意思是:少女听到情郎的歌声,以为他对自己有意,但又不确定他的心意,所以感到既高兴又忧愁。

这种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变化莫测,让人捉摸不透。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少女初恋时的复杂心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它用生动的比喻和双关语,表达了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疑虑,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民歌的魅力。

《竹枝词二首·其二》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二》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楚地巴山,江水缭绕,阴雨连绵。

在这样的环境中,巴人能唱本乡歌,这让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巴人能唱本乡歌”这句诗,既是对现实场景的描写,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这两句诗中,“北客”指的是诗人自己,“纥那”是一种乐曲,“绿罗”是一种绿色的绮罗。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本巴、渝一带民歌。

唐代刘禹锡作为把民歌变成诗体的文人,对后代影响很大。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竹枝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1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译文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

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

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

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2竹枝词二首·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翻译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注释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和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关于杨柳的诗

关于杨柳的诗

关于杨柳的诗:《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赏析:这是诗人写的一首关于青年男女的爱情诗,诗人借用少女的口吻,把一个沉浸于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通过杨柳青青把春日里少女对钦慕男子的那种充满欢喜却又担忧,那种饱含希望却又疑虑的复杂心理描写的活灵活现,诗中还通过“无晴”与“有晴”暗喻着男女间的"无情"却是“有情”的真谛。

《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赏析:这是王昌龄写的一首素负盛誉的经典的闺怨诗,诗人把上流社会贵妇的闺怨之情,通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描写的惟妙惟肖,颇是耐人寻味。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

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

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清平乐·留人不住》宋·晏几道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
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