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雾凇》教学设计7篇 雾凇的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7篇 雾凇的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分享的《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奇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导入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出示课件)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学习第一自然段观察雾凇图片,谈感受。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读了此段你有什么新的了解?(板书:奇观)为什么说是文明全国的奇观,从那些词看出来?朗读本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动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它地方出现的少呢,四人小组带问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找到的词和句,做小小批注,四人小组交流。

(1)、什么是雾凇?(2)、它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3)、雾凇是怎么形成的?2、交流汇报:(1)、随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雾凇)这里的“饱和”怎么理解?(2)、吉林“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待学生说后出示“从当年十二月……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出示课件)看图,这符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比较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这些松针、柳枝有何变化?“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设计
2.讨论话题如下:
a.雾凇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b.雾凇的美丽与神奇之处
c.雾凇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选择题:关于雾凇的形成过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c.简答题: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
b.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c.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雾凇的观察日记,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需包括对雾凇的描述、形成过程的阐述以及自己的感悟。
2.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雾凇的科普海报,展示雾凇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使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认识这一自然现象,并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b.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和词义推测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2.教学难点:
a.如何运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雾凇》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雾凇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形成原因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2)运用多媒体展示雾凇的美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雾凇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和特点;(2)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原理;(2)如何运用文字生动描绘雾凇美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雾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相关的科普读物,以便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雾凇的基本概念;(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色,为描绘雾凇美景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色。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基本概念;(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探究雾凇形成过程(1)小组合作,讨论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特点;(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描绘(1)展示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雾凇美景;(2)学生运用文字描绘雾凇美景,教师指导并评价。

5. 课后拓展(1)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深入了解雾凇;(2)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雾凇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3. 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雾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让孩子们在观察、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难点: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PPT、雾凇标本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雾凇图片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谈谈对雾凇的认知和印象。

2. 基本概念:通过视频和PPT,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3.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雾凇标本,分析雾凇的形成过程,讨论雾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孩子们扮演雾凇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如水汽、温度、风力等,通过互动、讨论,深入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5. 创作展示:让孩子们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雾凇的画,展示他们对雾凇的理解和感悟。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

难点: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对雾凇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赏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观察、思考、创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在团队协作方面,部分孩子表现得较为内向,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雾、露、霜等,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模糊” 等词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妙。)
慢 的?
4文 中又有哪些词 句确切地说 明了雾凇 的形成是 缓 来欣 赏一下吧。 . ( 引导学生 重点品味“ 渐渐地 、 慢慢地 、 轻轻地 、 一层 了” 等词句。 ) 设计意 图:理解 雾凇形成的过程很 奇妙是 本课 的教
处 的过程 , 这一情境的创设新颖巧妙 , 符合学情 , 一举几得 : 学 生搜 集 信 息 、 理 信 息 的 能 力 和 团 结合 作 的 意 识 。
既巩 固了对课 文 内容的学习, 又深化 了对课 文的理 解 ; 既
夺 责任编 辑 : 颖 王

5 ・ 7
— — ~ —
; 有
……看 到这番景象 ,人们情

提升 了感受 、 解、 赏和评价语言的能 力。教 学不仅要 理 欣 关注言语 内容 , 更要 关注表 达形式 , 求言意兼得 , 该 追 应
成 为 目前 语 文 教 改 的 转 折 点 和 焦点 。
5学生诵读 自己的小练笔 , . 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 意图: 文对千姿百态的雾凇描 写简单 , 课 这给教
六 、 业设 计 作
最初 银线 逐渐 银条 最后 银松雪柳( 形态的变化) 成 此 景 , 间 万事 出艰 辛 。 人 师: 现在同桌之 间一 个扮演游 客 , 一个扮演 小导游 ,
练 习 对话 。
全班 四人一小组 , 围绕 “ 凇” 雾 出一份剪报 , 参加班级
比如 “ 瑰丽的雾凇” 、 师: 哪两个 同学可以 自告奋勇地来 展示 表演一下? 其 小报 的评 比。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 ,
等 然后 围绕主题 , 搜集材料 ; 最后 剪贴一 他同学做评委 , 看看游客和小导游的对话是否清楚明 白? “ 雾凇 的形成 ” ;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学会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色和特点;(3)了解雾凇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探讨雾凇的形成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雾凇的美丽景色和特点。

难点: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如何保护和欣赏雾凇。

三、教学准备:1.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雾凇的图片和视频,以便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以便进行阅读和引用。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雾凇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探究雾凇的形成原因:(1)引导学生观察雾凇的图片,分析雾凇的形成过程;(2)讲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如雾气、温度等。

3. 欣赏雾凇的美丽景色:(1)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2)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4. 探讨雾凇对环境的影响:(1)引导学生思考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文、生态等;(2)讲解雾凇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 保护和欣赏雾凇:(1)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保护意义,如保护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等;(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雾凇,如观察、摄影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了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欣赏了雾凇的美丽景色,探讨了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保护和欣赏雾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也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雾凇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雾凇的美丽和脆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教案(第二课时)

《雾凇》教案(第二课时)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

(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22 雾凇)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出示课件2)今天,就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请同学们坐上火车,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好了,吉林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雾凇奇观。

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1、欣赏雾凇奇观。

(课件3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课件4出示第一段内容)(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学生读句子)(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b、指名说,老师在课件5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点击成蓝色。

c、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谁来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个别读。

)d、你读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自己先练练。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教学过程: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

“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②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③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之情。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说说你有什么感觉?②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闪)③从哪些词语看出吉林雾凇名气大?(闻名全国、奇观)3、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为什么雾凇奇观出现在严寒的松花江畔呢?(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口述雾凇怎样形成的?相机板书:最初……逐渐……最后……②书示句子: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③看教学课件,欣赏美丽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及说课稿(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及说课稿(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及说课稿(第二课时)四年级上册《雾凇》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要求]1、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领略雾凇奇观的美丽,感悟人们对雾凇的赞美。

2、借助文字,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体会,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体会雾凇形成过程之美和吉林雾凇的奇丽,从而受到美的陶冶和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齐读课次课题――22、雾凇。

2、复习:文章围绕《雾凇》,写了哪几个内容?3、引入: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继续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4、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二、赏读第一部分,感悟雾凇的美丽。

1、引: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出示、观看插图,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又是怎么描写的呢?你觉得哪个词儿写得特别美?能读好它吗?4、反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第2句。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① 十里长堤:要读出很长的感觉。

② 洁白晶莹:要读出白、亮闪闪的感觉。

③ 银光闪烁:闪烁的动感要凸现。

5、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板书:奇观。

6、齐读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要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1、引: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雾凇的美。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雾凇》的内容,作者以及背景。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会正确书写。

2.3 课文解析分段解析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概括段落主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雾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会正确书写。

3.4 分段解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解析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概括段落主题。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练习,巩固生字词。

4.2 描绘练习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尝试自己描绘雾凇的美丽景色。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和生字词,家长签字确认。

5.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篇小作文,描述其特点和美丽之处。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在填空练习和描绘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7.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欣赏真实的雾凇景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雾凇》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复习。

8.2 图片资料收集雾凇的图片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观察与描绘。

《雾凇》教案(17篇)

《雾凇》教案(17篇)

《雾凇》教案(17篇)《雾凇》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奇怪好看,激活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吉林雾凇的奇怪好看,激活同学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日,我们一起连续学习雾凇。

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

(我们要留意,凇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

)2、利用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雾凇怎么样?(一个字)(美)3、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课题。

(师评价:读得真美)4、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更美的图片,想看吗?5、幻灯展示图片,同学观赏。

6、师:“这么美的雾凇让同学们赞扬不已,你们有肯定有很多词语要送给雾凇,谁来?”(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你说得真美,你的词汇真多。

)二、新授第一自然段1、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

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找出你感觉到特殊美的词语,画下来。

仔细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品尝一番。

(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2、指名生说。

同学互评(你们觉得他把这个词语读得怎么样?应当怎么读?)再指名生读。

(这些同学读得真美呀,老师发觉大家都很想读了,好一起读)生齐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词,听好了。

(缀满)你们听出什么来了。

(听出了雾凇的多。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你们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真棒!3、能把这些好看的词语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老师信任你们肯定能把雾凇的美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小节。

(你们真会读书,让老师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一幅幅好看的雾凇图。

)4、会读书就要会思索,就请你们再读读这一段,看看除了雾凇的美,还能读出什么来?生再次读文5、指名生回答:三九寒冷,大地冰封。

写出了雾凇消失的时间。

这就是著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写出了雾凇的名气之大。

6、这么美的雾凇奇观就在我国的吉林,它著名全国甚至是举世著名,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个好看的奇观而感到骄傲。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设想: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雾凇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同时,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词汇接龙、造句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提炼关键信息。
设想: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例如,让学生讨论雾凇与霜、雪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6.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写作练习,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课堂写作: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如“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雾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3.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问答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归纳
4.情感态度: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敬畏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学生对于雾凇形成过程的理解,以及文章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1.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四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雾凇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产生困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适时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2.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3.作者通过多次观察,才发现雾凇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孕育、积累,才形成了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4.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分页标题#e#请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凝结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俗称最初摄氏度3、读好句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名读,齐读。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

看完后说一说。

(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奇观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雾凇-(2)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雾凇-(2)

雾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他们晶莹夺目、珍奇斗艳,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雾淞形成的两个条件吗?形成雾淞不仅需要——,还需要——。

(出示句子)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也就可以形成雾淞了。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二、精读感悟:(一)、形成:1、多媒体出示思考题b、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你是从课文第二小节中哪些句子看出来?请用“——”画一画。

同学们可以先自己找找答案,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1)、那么著名的吉林雾淞是怎样形成的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出示句子:“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十里长堤。

”)A、这雾气怎样?(浓)B、这雾气非常浓,已经到了最大的限度,达到了饱和状态,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划一划相关的词语吧!(多媒体显示)弥漫:谁愿意读读这个词语的?(指名读)教师评价:雾气可真大呀!能再大些吗?老师听出来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其他地方冰冻三尺,而松花江沿岸充到处是雾,真是雾气弥漫呀!还有哪些词语?涌向、笼罩:是呀,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雾气象笼子一样罩在十里长堤上。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词语!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的?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给你配上音乐(配乐)D、这些雾气遇冷后又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指名回答)(将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4、指名读。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慢)5、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

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6、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下!(齐读)(4)在这过程中,雾凇最初是什么样的,逐渐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出示填空题: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雾凇-2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雾凇-2

雾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让学生感悟雾凇的美丽奇特,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齐读课题。

2、这吉林雾凇被誉为——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2)点出奇观,什么样的景象才可以称为奇观?(神奇、奇特、壮观的景象)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雾凇到底是怎样的,才会被称为奇观?(板书:奇观)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读读文章的第一小节。

1、雾凇是怎样的?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2、学生抓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出示词卡,指导读好三词。

洁白晶莹(雾凇那么白,那么亮。

)银光闪烁(雾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银光。

)美丽动人(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3、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导朗读。

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齐读。

4、指导读出(多,壮观)——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缀满了枝头,绵延了十里长堤——读、点评十里长堤(那么长,范围可真广啊!)缀满(挂得满满的,可真多呀!)2、小结:是啊,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长堤,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齐说)(板书:!)3、指导背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谁愿意带领我们欣赏一下?指名读。

2)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往返,齐读。

3)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在心中回味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齐背。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看到这么美的雾凇,我想同学们一定和老师一样,最想知道?(指3—4名学生说)是啊,吉林雾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读读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2)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下面先请大家观赏一组雾凇的图片(出示图片)
在观赏的时候想一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雾凇?
2、多美的雾凇啊!(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生说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3、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3页,自己来读
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写出了雾凇的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美多)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点击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十里长堤缀满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4、你能通过朗读读出雾凇多而美的特点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6、小结:听了她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

(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

你们想知道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出示三个自读要求)
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谁来说说是哪一句?生回答(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板书: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3、为什么在吉林能形成这么壮观的雾凇呢?学生回答
a、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一部分内容符合雾凇形成哪一个条件?--饱和的水汽(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了第一个条件,那就是有过于饱和的水汽。


哪个词具体体现出了水汽的饱和?(弥漫)
有了饱和的水汽,还需要哪个条件才能形成雾凇?(遇冷)
b、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从丰满水库排出的水,水温大约在4摄氏度左右,江水承载着巨大的热能缓缓流经市区,大约在夜里十点钟左右,松花江上开始有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上滚滚而起,不停的涌向两岸。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也就可以形成雾淞,而且他们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美的。

4、老师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树木被雾气淹没了……镀上了白银。

”)
你看到了吗?看到了什么?
5、是的,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但是这个过程的速度是很——慢的,这好似一个渐变的过程。

(出示: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1)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它的慢的?(指名回答)(将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①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

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
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语速要慢)
②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

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
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语气要轻)
③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象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
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

这些词语告诉我们武雾凇是无声无息的,慢慢的凝结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2)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

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好的,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下!(齐读)
(3)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过程中,雾凇先是什么样的,慢慢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6、谁来读读这句话的?(出示句子:最初像银线……银松雪柳了。

)(指名读)
7、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8、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9、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你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师为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

打开书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音乐)
读得多好啊!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已经置身于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看到雾凇在我的面前慢慢地,悄悄形成,让我们一起到十里长堤上去走一走,引读“清早……
1、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
2、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作者就情不自禁地引用了唐代大诗人岑参的诗句来赞美这瑰丽的奇景。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一句写出了雾凇的什么特点?
生交流
师总结:多美
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还有一些词也写出了雾凇的这些特点,你能找到这些词吗?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寒风吹拂
理解“寒风吹拂”:天气这么冷,人们不呆在家里,躲在被窝里,却一大早就在松花江边漫步,也间接说明了雾凇的美。

3、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也来赞美一下雾凇,好吗?
说的真好!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它的美了!
4.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啊!我们不能亲眼见到它,就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来感受它,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我越来越觉得听大家读书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了。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感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吉林,去感受了吉林美丽奇特的雾凇,而且知道了雾凇的形成过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还有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希望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五、课堂拓展
(屏幕出示要求)
这么美丽的雾凇,却还有人不了解它,现在老师想聘请大家做一回广告策划,为吉林雾凇设计一条广告语,看谁设计的最好。

淄川区北关小学李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