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之胰岛素抵抗 PPT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
入速度,将血糖维持在正常空腹水平以防止 发生低血糖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结果分析
▪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有多种方法:
公斤体重来计算糖的利用 去脂体重(fat free mass)来纠正(因为只有瘦肉才能
摄取葡萄糖) 体表面积
▪ 正常值
中国背景人群葡萄糖利用率的下1/4位点的M值为 7.24mg/kg/min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体育运动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
▪ 有规律的骨骼肌锻炼可以造成胰岛素信号 成分的表达变化,特别是葡萄糖转运子
▪ 运动能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及到达靶组织 的胰岛素水平,进而使代谢状态得以改善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优缺点
▪ 优点
同时输入外源胰岛素及葡萄糖的方法避免了“内 源性胰岛素缺乏”(如在糖尿病病人)及“低血 糖”(如在胰岛素耐量试验中)对胰岛素敏感性测定 的影响,成为在糖耐量正常、糖耐量低减及糖尿 病人群均可信赖的技术
▪ 缺点
这种测定十分昂贵费时 节省时间和经费而延长血糖测定间隔时间,其研
静脉输入外源胰岛素后引起急性高胰岛素血 症
胰岛素开始输注速度为127.6μU/m2/min 10分钟后输注速度减为40 μU/m2/min ,维
持此速度主实验结束 胰岛素输入20分钟后,血胰岛素浓度从
14μU/ml升到105±5μU/ml,达到稳态 胰岛素输入4分钟开始输入葡萄糖 每5分钟监测血糖一次,并调整葡萄糖的输
——Mercado MM ,Curr Diab Rep. 2002; 2(1):83-95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结果分析
▪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有多种方法:
公斤体重来计算糖的利用 去脂体重(fat free mass)来纠正(因为只有瘦肉才能
摄取葡萄糖) 体表面积
▪ 正常值
中国背景人群葡萄糖利用率的下1/4位点的M值为 7.24mg/kg/min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胰岛素抵抗的起因与产生
体育运动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
▪ 有规律的骨骼肌锻炼可以造成胰岛素信号 成分的表达变化,特别是葡萄糖转运子
▪ 运动能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及到达靶组织 的胰岛素水平,进而使代谢状态得以改善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优缺点
▪ 优点
同时输入外源胰岛素及葡萄糖的方法避免了“内 源性胰岛素缺乏”(如在糖尿病病人)及“低血 糖”(如在胰岛素耐量试验中)对胰岛素敏感性测定 的影响,成为在糖耐量正常、糖耐量低减及糖尿 病人群均可信赖的技术
▪ 缺点
这种测定十分昂贵费时 节省时间和经费而延长血糖测定间隔时间,其研
静脉输入外源胰岛素后引起急性高胰岛素血 症
胰岛素开始输注速度为127.6μU/m2/min 10分钟后输注速度减为40 μU/m2/min ,维
持此速度主实验结束 胰岛素输入20分钟后,血胰岛素浓度从
14μU/ml升到105±5μU/ml,达到稳态 胰岛素输入4分钟开始输入葡萄糖 每5分钟监测血糖一次,并调整葡萄糖的输
——Mercado MM ,Curr Diab Rep. 2002; 2(1):83-95
糖尿病和胰岛素(共10张PPT)
GSK-3:糖原合酶激酶3 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为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经蛋白酶去除N端肽段后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
生物活性的胰岛素。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
促进Glc有氧代谢; 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 结构:由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胰岛素行使完功能后,约有一半在肝脏中被降解,另外的在其他组织中降解。
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为前胰岛素 促进Glc有氧代谢;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使胰岛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不能正常作用,从而引发的机体糖、脂肪、蛋白质、水、
原(preproinsulin),经蛋白酶去除N端肽 盐等代谢紊乱的一类疾病。
GLU4:葡萄糖转运蛋白4 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小泡的胞吐作用,胰岛素分泌出细胞。
盐等代谢紊乱的一类疾病。
高血糖
消瘦、体重减轻
酮症、酸中毒
高TG血症
AA:氨基酸;
FFA:游离脂肪酸;
Glc:葡萄糖;
TG:三脂酰甘油
胰岛素
• 产生:由胰岛β细胞分泌。 细胞中ATP/ADP比值的升高会抑制KATP(ATP依赖的K+通道),细胞中大量积累K+,从而去极化;
IRS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Glc;
段后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胰岛素 细胞中ATP/ADP比值的升高会抑制KATP(ATP依赖的K+通道),细胞中大量积累K+,从而去极化;
分类:Ⅰ型 自身免疫紊乱 胰岛素降低 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s):
再经肽酶激活,失去C肽,最终形成有很高 胰岛素行使完功能后,约有一半在肝脏中被降解,另外的在其他组织中降解。
生物活性的胰岛素。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
促进Glc有氧代谢; 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 结构:由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胰岛素行使完功能后,约有一半在肝脏中被降解,另外的在其他组织中降解。
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为前胰岛素 促进Glc有氧代谢;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使胰岛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不能正常作用,从而引发的机体糖、脂肪、蛋白质、水、
原(preproinsulin),经蛋白酶去除N端肽 盐等代谢紊乱的一类疾病。
GLU4:葡萄糖转运蛋白4 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小泡的胞吐作用,胰岛素分泌出细胞。
盐等代谢紊乱的一类疾病。
高血糖
消瘦、体重减轻
酮症、酸中毒
高TG血症
AA:氨基酸;
FFA:游离脂肪酸;
Glc:葡萄糖;
TG:三脂酰甘油
胰岛素
• 产生:由胰岛β细胞分泌。 细胞中ATP/ADP比值的升高会抑制KATP(ATP依赖的K+通道),细胞中大量积累K+,从而去极化;
IRS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Glc;
段后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胰岛素 细胞中ATP/ADP比值的升高会抑制KATP(ATP依赖的K+通道),细胞中大量积累K+,从而去极化;
分类:Ⅰ型 自身免疫紊乱 胰岛素降低 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s):
再经肽酶激活,失去C肽,最终形成有很高 胰岛素行使完功能后,约有一半在肝脏中被降解,另外的在其他组织中降解。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9. 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反应性高 血糖,胰岛素用量不增反减。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2型糖尿病科普宣传PPT
病因及危险因素
病因及危险因素
饮食偏高糖、高脂肪 缺乏体力活动
病因及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肥胖或超重
病因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
症状及常见并发症
症状及常见并发症
症状:饥饿、口渴、多尿、疲劳、视力 变化等 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肾病、眼部疾病 等
预防和管理
预防和管理
健康饮食: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 蔬果和全谷类食物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度强度 的有氧运动
2型糖尿病科普宣传PPT
目录 前言 什么是2型糖尿病 病因及危险因素 症状及常见并发症 预防和管理 结论
前言
前言
欢迎来到本次科普宣传PPT,我们将为 您介绍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 施。
什么是2型糖尿病
什么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与胰岛素 的分泌不足和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关 。
预防和管理
保持健康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控制 腰围
定期检查:定期测量血糖和血压,定期 进行眼部和肾脏检查
预防和管理
药物治疗:按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治疗
结论
结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日益增高的慢性疾病 ,预防和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和定期 检查,我们可以减少患病风险,并提高 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胰岛素抵抗
17-21 17-21
Gly 1008→Val Arg 1174→Gln Trp 1200→Ser
完全缺失5个外显子 10kb缺失
酪氨酸激酶活性减低
酪氨酸激酶活性减低 受体亲和力和自身 磷酸化减低 酪氨酸激酶活性丧失 酪氨酸激酶活性缺如
引起的疾病
矮妖精症
矮妖精症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矮妖精症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IR =
22.5
根底状态法的共同缺陷
仅说明根底状态下的情况,信息范围窄 Glu-Ins反响是与B细胞、肝脏和外周组织三
者相关,如B细胞功能严重受损,Glu-Ins 的 反响环就不存在了,故不适用于细胞功能 严重受损者 FPG和Ins本身的可变性很大,受影响因素 很多,凭1次结果推算胰岛素的敏感性很不 可靠 用于动态观察是合理的
理想的检测IR的方法
结果准确、精确、重复性好 平安,对人体无害 操作简单,不费事,费用低 不依赖血糖浓度 在胰岛素作用的生理范围内反响胰岛素敏感性 不被葡萄糖效应混淆
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
内容提要
根本概念 I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的体内检测方法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抵抗素:抵抗素是在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时发现的,对 抗胰岛素, 使血糖水平升高, 脂肪细胞增生而致肥胖。尚需 深入研究
游离脂肪酸增多
总结
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及受体后水平的缺陷,包括功能 和结构的异常均可导致IR,引起诸多临床病症,其中 单基因突变的IR仅占极少数,尤以受体后缺陷最为重 要.
以受体后缺陷为主的IR是现代常见代谢病,如糖尿病、 IGT、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等所共有 的特征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Gly 1008→Val Arg 1174→Gln Trp 1200→Ser
完全缺失5个外显子 10kb缺失
酪氨酸激酶活性减低
酪氨酸激酶活性减低 受体亲和力和自身 磷酸化减低 酪氨酸激酶活性丧失 酪氨酸激酶活性缺如
引起的疾病
矮妖精症
矮妖精症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矮妖精症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IR =
22.5
根底状态法的共同缺陷
仅说明根底状态下的情况,信息范围窄 Glu-Ins反响是与B细胞、肝脏和外周组织三
者相关,如B细胞功能严重受损,Glu-Ins 的 反响环就不存在了,故不适用于细胞功能 严重受损者 FPG和Ins本身的可变性很大,受影响因素 很多,凭1次结果推算胰岛素的敏感性很不 可靠 用于动态观察是合理的
理想的检测IR的方法
结果准确、精确、重复性好 平安,对人体无害 操作简单,不费事,费用低 不依赖血糖浓度 在胰岛素作用的生理范围内反响胰岛素敏感性 不被葡萄糖效应混淆
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
内容提要
根本概念 I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的体内检测方法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抵抗素:抵抗素是在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时发现的,对 抗胰岛素, 使血糖水平升高, 脂肪细胞增生而致肥胖。尚需 深入研究
游离脂肪酸增多
总结
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及受体后水平的缺陷,包括功能 和结构的异常均可导致IR,引起诸多临床病症,其中 单基因突变的IR仅占极少数,尤以受体后缺陷最为重 要.
以受体后缺陷为主的IR是现代常见代谢病,如糖尿病、 IGT、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等所共有 的特征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胰岛素药ppt课件
Thanks
药理作用机制
• 降血糖: • 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
– 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 降低胰岛素代谢(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提高靶细胞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靶细胞上INsR的数目和亲和 力)
(二) 体内过程
• 口服易吸收
• 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 • t1/2:氯磺丙脲最长,甲苯磺丁脲 最短,作
•抗糖尿病药
重点、难点
• 重点: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 与应用。 难点:糖尿病不同类型的选药。
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的代谢内分 泌疾病;
• 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全世界发病 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病因与免疫功能紊乱、 遗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有关;
• 分类
– Ⅰ型(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自身免疫性疾病 – 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缺乏
糖代谢 :降血糖
利用增加
胰
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增加外周
岛
组织对糖的摄取。
素 使
诱导葡萄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等,
血
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
糖
来源减少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同时又抑制
糖原分解和异生。
• 脂肪代谢
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
糖尿病:酮体增多
• 蛋白质代谢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 促进钾进入细胞内
• 定义:病人血中胰岛素含量正常或高于正常,但其生 物效应明显降低 – 急性型:血中拮抗物质增多,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率下降
诱因: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 措施:处理诱因,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加大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PPT
亚洲人男性为0、95,女性为0、8
胰岛素治疗反应
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得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
实验室检查
20
临床评估
有 T2DM、HBP或者心梗得家族史 2分
WHR>0、85 1分
BP>140/90 1分
TG>1、9
1分
尿酸 >386、8
1分
脂肪肝
1分
≥ 3分可能有抵抗 ≥ 3分+IGT、T2DM或者FING≥ 15ui/ml 肯定有抵抗
胰岛素抵抗得诊断标准:
1999年WHO提出:由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得个体葡萄糖利用 率低于所处背景人群得下1/4位点,可诊断为胰岛素抵抗
原理
血胰岛素浓度在50μU/ml以上时能抑制90%得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生成 此时血糖维持正常水平主要依赖输入得外源性葡萄糖 所输外源性葡萄糖得量等于机体在胰岛素作用下所处理得葡萄糖 根据输入葡萄糖得量和血胰岛素比值,可以间接了解机体对胰岛素得敏感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治疗中得胰岛素抵抗
2
目录
1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与内涵
2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评估
3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治疗
43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
3
胰岛素抵抗得定义
胰岛素抵抗就是指
胰岛素得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内源性或外 源性胰岛素得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得胰岛素产生低于 正常得生理效应。
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将信号下传至效应器, 其中之一就是代谢信号通路。另一个通路就是生长信号通路。
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得靶组织,如肌肉和血管内皮细胞,代谢信号 通路明显受损,但生长信号通路途径保持完好,甚至加强,这种现象就 就是近年有些学者提出得“选择性”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治疗反应
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得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
实验室检查
20
临床评估
有 T2DM、HBP或者心梗得家族史 2分
WHR>0、85 1分
BP>140/90 1分
TG>1、9
1分
尿酸 >386、8
1分
脂肪肝
1分
≥ 3分可能有抵抗 ≥ 3分+IGT、T2DM或者FING≥ 15ui/ml 肯定有抵抗
胰岛素抵抗得诊断标准:
1999年WHO提出:由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得个体葡萄糖利用 率低于所处背景人群得下1/4位点,可诊断为胰岛素抵抗
原理
血胰岛素浓度在50μU/ml以上时能抑制90%得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生成 此时血糖维持正常水平主要依赖输入得外源性葡萄糖 所输外源性葡萄糖得量等于机体在胰岛素作用下所处理得葡萄糖 根据输入葡萄糖得量和血胰岛素比值,可以间接了解机体对胰岛素得敏感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治疗中得胰岛素抵抗
2
目录
1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与内涵
2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评估
3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治疗
43 胰岛素治疗中的胰岛素抵抗
3
胰岛素抵抗得定义
胰岛素抵抗就是指
胰岛素得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内源性或外 源性胰岛素得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得胰岛素产生低于 正常得生理效应。
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将信号下传至效应器, 其中之一就是代谢信号通路。另一个通路就是生长信号通路。
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得靶组织,如肌肉和血管内皮细胞,代谢信号 通路明显受损,但生长信号通路途径保持完好,甚至加强,这种现象就 就是近年有些学者提出得“选择性”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课件
纤维的摄入。
少食多餐
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有 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减少或避免摄入高糖、高脂和 高盐的食物,如糖果、蛋糕、
油炸食品等。
运动处方制定和执行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增加身体代谢率。
力量训练
通过器械训练或自重训练等方式,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作用
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从而提高治疗 效果。
改善生活质量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压力,提 高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支持模式构建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增加身体柔韧性,缓解肌肉紧张 。
运动强度和频率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强度 和频率方案。同时,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 ,避免运动损伤。
05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策略
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评估及干预
风险评估因素
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 控制情况,吸烟史,家族 史等。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通过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措 施,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2型糖尿病 的发病风险。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二甲双胍等, 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新型治疗技术
个体化治疗
一些新型治疗技术,如胰岛素泵、干细胞 移植等,也在不断探索中,为改善胰岛素 抵抗提供了新的可能。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2型糖尿病可分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其中肥胖型 患者占比较大。
少食多餐
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有 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减少或避免摄入高糖、高脂和 高盐的食物,如糖果、蛋糕、
油炸食品等。
运动处方制定和执行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增加身体代谢率。
力量训练
通过器械训练或自重训练等方式,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作用
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从而提高治疗 效果。
改善生活质量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压力,提 高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支持模式构建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增加身体柔韧性,缓解肌肉紧张 。
运动强度和频率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强度 和频率方案。同时,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 ,避免运动损伤。
05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策略
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评估及干预
风险评估因素
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 控制情况,吸烟史,家族 史等。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通过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措 施,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2型糖尿病 的发病风险。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二甲双胍等, 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新型治疗技术
个体化治疗
一些新型治疗技术,如胰岛素泵、干细胞 移植等,也在不断探索中,为改善胰岛素 抵抗提供了新的可能。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2型糖尿病可分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其中肥胖型 患者占比较大。
2型糖尿病ppt演示课件
3 .
2型糖尿病的简介
2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称为非胰岛 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 病,,特征为高血糖,主要由胰岛素 抵抗及胰岛素相对缺乏引起,约占糖 尿病病人总数的90%.
4
.
2型糖尿病的慢性、急性并发症
5
7
.
2型糖尿病的表现症状
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 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 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 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 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 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 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11
.
2.胰岛素类药物 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 糖,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时,医生可能就会建议 你使用胰岛素。目前,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岛素 笔等装置通过皮下注射。 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患者需要在医 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身当前病情的胰岛素类型,并制定适当的 胰岛素注射时间。 为了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时也可能将多种胰岛素预混后进 行注射。通常,胰岛素注射的频率为1~4次/天。
8 .
典型特征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 多尿症、多饮症、 多食症以及体重减轻。 诊断时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 视力模糊、皮肤瘙痒、 周围神经病变、 反复阴道炎、疲劳等病史。
9
.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a.发病年龄和病因、症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1型糖尿病多在25岁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在25 岁以后的任何年龄起病。胰岛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 相差甚大,一般幼儿和儿童较重、较快,成人较慢,决 定其临床特点不同。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 人和老年人,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患者多肥胖, 起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不少病人可长期无代谢紊乱症 状。 b.发病机制是不一样 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 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主要是从以胰岛 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 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简介
2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称为非胰岛 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 病,,特征为高血糖,主要由胰岛素 抵抗及胰岛素相对缺乏引起,约占糖 尿病病人总数的90%.
4
.
2型糖尿病的慢性、急性并发症
5
7
.
2型糖尿病的表现症状
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 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 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 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 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 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 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11
.
2.胰岛素类药物 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 糖,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时,医生可能就会建议 你使用胰岛素。目前,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岛素 笔等装置通过皮下注射。 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患者需要在医 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身当前病情的胰岛素类型,并制定适当的 胰岛素注射时间。 为了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时也可能将多种胰岛素预混后进 行注射。通常,胰岛素注射的频率为1~4次/天。
8 .
典型特征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 多尿症、多饮症、 多食症以及体重减轻。 诊断时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 视力模糊、皮肤瘙痒、 周围神经病变、 反复阴道炎、疲劳等病史。
9
.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a.发病年龄和病因、症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1型糖尿病多在25岁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在25 岁以后的任何年龄起病。胰岛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 相差甚大,一般幼儿和儿童较重、较快,成人较慢,决 定其临床特点不同。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 人和老年人,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患者多肥胖, 起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不少病人可长期无代谢紊乱症 状。 b.发病机制是不一样 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 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主要是从以胰岛 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 素抵抗。
(医学课件)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演示课件
19
.
19
20
.
磺脲类—不良反应
21
.
21
磺脲类药物的选择
1. 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药物—格列 喹酮 2. 老年人宜选用作用温和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达美康 3. 依从性差的患者,建议选用每天服用一次的磺脲类
4. 对一般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可换用最新第三代磺脲类的格列
6
.
6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 磺脲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 格列奈类 • DPP-4抑制剂
• 双胍类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 噻唑烷二酮类 • α -糖苷酶抑制剂
7
.
7
口服降糖药体内主要的作用靶点
DPP-4抑制剂 肠促胰岛素 GLP-1 胰腺 肌肉,肝脏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摄取 胰高糖素 葡萄糖生成
磺脲类
二甲双胍 肝脏
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二甲双胍有助于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1型或2型)患者的胰岛素用量 防止IGT发展为糖尿病 二甲双胍不适用于线粒体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13. 11
11
.
11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
常用药物
①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对正常人的 空腹血糖无影响 ②适于肥胖者、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无急性并发 症患者
GLP-1受体
胰岛素颗粒
胰岛β细胞
18 Gromada J, et al. Pflugers Arch – Eur J Physiol. 1998;435:583-594; MacDonald PE, et al. Diabetes. 2002;51:S434-S442. .
老年糖尿病2ppt课件
实验室检查
➢ 血糖测定 ➢ 葡萄糖耐量试验 ➢ 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测定 ➢ 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 血脂、血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测定
血糖测定
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又 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疗效的指标。
餐后2小时血糖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可 早期发现糖尿病,提高糖尿病确诊率和 防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我国血 糖正常参考值是:
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重要机制
胰岛素 抵抗
慢性高血糖症
胰岛 功能异
常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4版
胰岛素抵抗和- 细胞功能减退造成了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退
)
-细胞功能减退 (机体胰岛素生成不足)
2型糖尿病 (高血糖)
过早死亡, 主要由心血管疾病引起
30%
50-100%
50%
50%
70-100%
40%
70%
150%
10%
100%
100%
2型糖尿病
糖耐量 低减
糖代谢受损
正常血糖代谢
Adapted from: Groop. Etiology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Hormone Res. 1997;22:131-156
周围神 经病变
糖尿病足
微血管并发症 包括糖尿病肾 脏病变、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 变,使患者生 活质量明显下 降。
[7]
老年糖尿病
概述 流行病学 分型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遗传
老年
肥胖
糖尿病2ppt课件
29
第一阶段
• 如血糖>16.6mmol/L,予生理盐水 + 胰岛素。 注意:胰岛素剂量按小时计算,同时结合预定的液体的输入率。 可先按4-6u/h给予。每2小时或每瓶液末查血糖,然后依据血糖下降情况进 行剂量调整: (1)血糖下降幅度超过胰岛素使用前30%,或平均每小时下降3.95.6mmol/L可维持原剂量、原速度。 (2)如血糖未下降或下降速度过慢(<30%),则可加大胰岛素剂量或加快液 体静点速度。 (3)如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或出现低血糖反应,需酌情处理: A 血糖下降过快(>5.6mmol/L),可减慢液速,或将生理盐水加量以稀释 胰岛素的浓度,减少胰岛素的输入量。 B如血糖已<5.6mmol/L 或有低血糖反应,可单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取 缔胰岛素的输入。
38
实验室检查
• 血糖常>33.3mmol/L(600mg/dl) 血钠>155mmol/L
• 血渗透压>350mmol/L 血渗透压=2(Na++K+)+葡萄糖+BUN 尿糖强阳性、尿酮阴性或弱阳性
• BUN 、Cr升高
39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老年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要考虑NHDC的可能: 1. 进行性意识障碍伴脱水 2. 合并感染、手术等应激时出现多尿 3. 大量摄糖、输糖或用使血糖升高的药物时,出现多尿和 意识障碍 4.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5. 水入量不足,失水或应用利尿剂,脱水治疗及透析治疗者
40
治疗
早期诊断,积极抢救 一、补液
治疗前已休克,先输等渗盐水和胶体溶液如无 休克或休克已纠正,可输低渗盐水(0.6%)
补液不宜太多太快,以免脑水肿、肺水肿 失水程度超过体重的1/10以上,2~3日补足
第一阶段
• 如血糖>16.6mmol/L,予生理盐水 + 胰岛素。 注意:胰岛素剂量按小时计算,同时结合预定的液体的输入率。 可先按4-6u/h给予。每2小时或每瓶液末查血糖,然后依据血糖下降情况进 行剂量调整: (1)血糖下降幅度超过胰岛素使用前30%,或平均每小时下降3.95.6mmol/L可维持原剂量、原速度。 (2)如血糖未下降或下降速度过慢(<30%),则可加大胰岛素剂量或加快液 体静点速度。 (3)如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或出现低血糖反应,需酌情处理: A 血糖下降过快(>5.6mmol/L),可减慢液速,或将生理盐水加量以稀释 胰岛素的浓度,减少胰岛素的输入量。 B如血糖已<5.6mmol/L 或有低血糖反应,可单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取 缔胰岛素的输入。
38
实验室检查
• 血糖常>33.3mmol/L(600mg/dl) 血钠>155mmol/L
• 血渗透压>350mmol/L 血渗透压=2(Na++K+)+葡萄糖+BUN 尿糖强阳性、尿酮阴性或弱阳性
• BUN 、Cr升高
39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老年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要考虑NHDC的可能: 1. 进行性意识障碍伴脱水 2. 合并感染、手术等应激时出现多尿 3. 大量摄糖、输糖或用使血糖升高的药物时,出现多尿和 意识障碍 4.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5. 水入量不足,失水或应用利尿剂,脱水治疗及透析治疗者
40
治疗
早期诊断,积极抢救 一、补液
治疗前已休克,先输等渗盐水和胶体溶液如无 休克或休克已纠正,可输低渗盐水(0.6%)
补液不宜太多太快,以免脑水肿、肺水肿 失水程度超过体重的1/10以上,2~3日补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作用
与抗凝药并用,需调整抗凝药的剂量。 琼脂类可减少本品的吸收,服用甲氰咪胍能减少本品的肾脏排出,应
注意。有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 糖尿病昏迷、急性发热者等忌用。大剂量时可阻断三羧酸循环,导 致丙酮酸在细胞内堆积,丙酮酸又部分转化为乳酸,可造成乳酸性 酸中毒。由于糖利用不足,机体动用脂肪,故出现酮尿,肝、肾功能 障碍者更易发生。低氧血症、孕妇(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充血性心衰病人忌用。
胰岛素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 脱氢酶活化,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抑制肝内糖异生
草酰乙胺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胰岛素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的合成而抑制糖异生
减少脂肪动员
胰岛素
抑制
脂肪动员减少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葡萄糖分解
胰岛素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减少 脂肪动员而已葡萄糖分解获取能量
作用机制
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
受体的结合,促进周围组
织细胞(肌肉等)对葡萄糖的
A
利用
抑制肠壁细胞摄取 C 葡萄糖
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因 B 此降低肝糖输出
①本品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它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 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 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 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与胰岛素作 用不同,即本品无促使脂肪合成的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 血糖作用,因此,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药立波
THANKS
注意事项
(1)既往有乳酸酸中毒史者及老年患者慎用,由于本品累积可能发 生乳酸酸中毒,一旦发生,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应监测肾功能和 给予最低有效量,降低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2)发热、昏迷、感染等应激状态,外科手术和使用含碘造影剂做 检查时,应暂时停止服用本品,因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恶化。
运动治疗:规律性的运动有益于血糖的控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危 险因素。并利于体重的控制。同时对高危人群,规律性的运动可预防2型糖尿 病的发生。对于那些没有慢性并发症且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各种程度 的运动均可进行。需知运动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尤其是采用胰岛素治 疗的患者,经长时间、剧烈的运动后,更易发生低血糖。应当注意,运动治疗 可增加糖尿病足部损伤的危险性,另外,运动治疗前要排除患者排除患者有无 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能
Ⅱ型糖尿病之胰岛素抵抗
血糖变化机制及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
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
——血糖去路增强,来源减弱
促进葡萄糖进入肝外细胞 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抑制肝内糖异生 减少脂肪动员
促进葡萄糖进入肝外细胞
脂肪细胞等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摄取葡萄糖, 从而加速对葡萄糖的利用
磺脲类与格列酮类联合应用
磺脲类为胰岛素促泌剂,格列酮类为胰岛素增敏剂,两者联 合应用也可发挥优势。
效果:加强糖代谢控制,血胰岛素较单用磺脲类时降低,从 而潜在保护β细胞的功能,可推迟磺脲类继发失效的出现。
Part two
二甲双胍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英文名称 分子式 化学名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药品类型 适应症
(3)本品与磺酰脲类药物、胰岛素合用时,可引起低血糖。服用本 品时应尽量避免饮酒。易导致低血糖或乳酸酸中毒。肝功能不良者 慎用。
(4)本品可干扰维生素B12吸收,建议监测血象。
参考资料
《糖尿病学》(第二版)主编:许曼音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第二版) 主编:李秀钧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 主编:査锡良
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
磺脲类
Part One 磺脲类
基本信息
磺脲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 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血糖。磺脲类 可使空腹血糖下降3.3~3.9mmol/L,HbAlc(糖化血红蛋白) 下降1.5%~2%。
磺脲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尤其对年老体弱或肝、 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此外,磺脲类药物可使体重轻度增加。
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胰岛素 激活 磷酸二酯酶 水解 cAMP水解 糖原合酶被活化,磷酸化酶被抑制
胰岛素通过激活磷酸二酯酶 降低cAMP水平,使糖原合酶被活化, 磷酸化酶被抑制从而加速糖原合成, 抑制糖原分解
PKA失活
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胰岛素 激活 丙酮酸脱氢酶
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 水解 促进乙酰CoA生成
脂肪细胞在进食后将脂酸以合成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在进食时将 甘油三酯水解。
进食高热量,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早起只是在细胞内关于合成甘油 三酯的酶表达增加,血脂酸浓度基本不变,对胰岛素敏感程度不变, 表现为超重,当继续保持高热量饮食,脂肪因子分泌发生变化,单核 细胞化学吸引蛋白(MCP-1),使单核细胞数目增多,呈现炎症早期状 态,单核细胞跟米促炎症因子,造成慢性炎症状态。使骨骼肌肝脏胰 岛素出现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
游离脂肪酸升高(脂毒性作用)
脂毒性是指增高的游离脂肪酸(FFAs)浓度或增高的细胞内脂含量在致糖尿病形 成中的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及肥胖症患者空腹血浆FFA较不胖的正常人为高,餐后血FFA的 抑制于2型糖尿病患者也受损。而试验表明血FFA上升伴有胰岛素抵抗出现。
过量FFA于外周靶组织阻碍胰岛素的效应,已有证据表明在以下水平引起胰岛 素效应的缺陷: ①葡萄糖被摄入肌肉组织 ②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③糖原合成
胰岛素抵抗及引发抵抗的相关因素
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肌肉、脂肪组织)摄 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效应减弱,需机体分泌 较多的胰岛素方能代偿此种缺陷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
引发胰岛素抵抗的有关因素之
代谢异常阻碍胰岛素信号转导
胰岛素信号转导的任何环节出现障碍, 均会使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减弱,导致胰岛素抵抗。
(1)长期高血糖(葡萄糖毒性作用) (2)游离脂肪酸升高(脂毒性作用)
长期高血糖(葡萄糖毒性作用)
慢性高血糖可通过两种机制引发胰岛素抵抗: ①己糖胺途径强化 ②高血糖至细胞内二酰甘油(DAG)增多,后者为第二信使,
可激活蛋白激酶C(PKC),PKC这一丝氨酸激酶使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蛋白丝 氨酸磷酸化而阻碍信号转导。
除此还有瘦素(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提高,提示存在瘦素抵抗) 抵抗素,脂联素(促进游离脂肪酸FFA氧化)
肥胖者通过与其他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危险因素共同作用(高血 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直接或间接的引起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
饮食治疗:健康饮食的原则是,脂肪占总热量的30%以下,饱和脂肪酸占总 热量的10%以下,无肾功能减弱者,蛋白质占总热量的约15%,多食富含可 溶性纤维的碳水化合物,限制单糖在饮食中的量,总热量以维持患者的体 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而定。鼓励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应作为热量摄 入的一部分计算在总热量内。避免或少量饮酒,若需要,应作为总热量摄 入的一部分计算在内
在生理状态下,细胞内葡萄糖的一部分通过酶的催化转变为葡萄胺,用于蛋白翻译后的修饰, 形 成 糖 蛋 白 , 在 高 血 糖 的 状 态 下 , 此 代 谢 途 径 被 强 化 , 组 织 内 尿 嘧 啶 二 磷 酸 N- 乙 酰 葡 萄 胺 (UDP-Glc-Nac)增多,诱发胰岛素抵抗。升高的的尿嘧啶二磷酸N-乙酰葡萄胺(UDP-Glc-Nac)可 使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信号蛋白或转录因子丝(苏)氨酸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从而影响其 功能使信号传导系统受阻。
(1)肥胖者皮质醇分泌增加,研究表示,多种精神及躯体应激因子复合作用 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负反馈调节紊乱
(2)肥胖者外周淋巴组织胰岛素受体减少,亲和力降低
(3)正常时脂肪组织的功能主要为储存及释放能量,并分泌一系列 生物活性物质与神经系统胃肠胰腺共同调控摄食行为,物质代谢, 保持能量平衡及内环境稳定。
作用机制
PI-3 IRS
活
脂接
辅三
肪受 酸 滴 注
酶酯 含及 量 增
异 形 体
加
阻
蛋 白 丝 氨 酸 磷 酸
碍 激胰 酶岛 级素 联刺 反激 应的 活
葡 萄 糖 转 运 障 碍
化
化
人类中也观察到FFA引起PI-3K活化受损
引发胰岛素抵抗的有关因素之细胞因子
(1)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由脂肪细胞产生,此细胞因子表达增加与肥胖的程度及 血浆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
②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 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
③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 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抗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 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 合点的数量从而改善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动物试 验证明本品还有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刺激的糖元生成增加, 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作用增加和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
作用机制
磺脲类+SUR→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胰岛素分泌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的调节亚 单位,即磺脲类受体(SUR)结合,促进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以促进 胰岛素分泌。
使用磺脲类药物单药治疗,疗效会随着时间推移渐差,主要是 由于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随着病程延长,β细胞功能的损 害会逐渐加重。
作用机制:通过激活其受体一种酪氨酸激酶-2活化,后者激活信号转导和转录 激活因子,再将信号下传。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和瘦素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 交叉联系。
肥胖发展为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机制
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在2型糖尿病,肥胖独立地引 起或与糖尿病协同加重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 其原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