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倍的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能在想一想、画一画、填一填中理解“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在思考中建立“倍”的概念。
2、能用“倍”来表示两种事物的关系,并会利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善于交流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能正确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五、课前准备小棒、卡片、课件六、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放松一下怎么样?师:准备好!小手拍3下,同时说出“我最棒!321生:拍3下小手。
师:非常好!那你们能拍出3个3下吗321生:有节奏的拍3个3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告诉老师,刚才我们一共拍了几个几?一共几下?师:真厉害!如果老师上课时说出321,请同学们说出我最棒!坐好!孩子们,能做到吗?刚才我们是给自己鼓励,如果上课时其他小朋友表现很好,我们统一下,就用你真棒,给他爱的鼓励。
试一试?师:小朋友们都很棒!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表现的非常出色!准备好进入今天的课堂了吗?上课!【设计意图: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同时讲一些规则,更好的组织好课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最爱吃什么吗?生:胡萝卜。
师:今天是兔王国里的重要节日,小兔子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萝卜,你看它们吃的多开心呀!孩子们,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有关萝卜的数学信息?生1:图中有三种萝卜,有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生2:我发现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师:孩子们看!黑板上有这么多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这节课我们就从研究萝卜的数量关系开始研究数学问题。
那我们这样直接研究怎么样?生:太乱了。
师:那要先怎么办?生:分类整理,摆整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意图(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首次接触“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倍”的概念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这为学习“倍”的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知道“几个几”就是“几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能正确说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和图形展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倍”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倍”的理解。
3、比较教学法:通过对不同数量关系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倍”的本质特征。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出示小兔子吃萝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
2、新授环节(1)认识“倍”首先,让学生观察胡萝卜有 2 根,红萝卜有 6 根,引导学生思考:“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几个 2 根?”然后,让学生动手圈一圈,通过操作发现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 3 个 2 根,从而得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3 倍。
小学数学_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大家可以帮他改正一下吗?看到大家表现,我都忍不住要为大家竖起大拇指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四、布置作业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课下同学们利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倍,我们下节课一起分享一下。
倍,大家有不同意见吗?生2:可以添上1个红点,这时蓝点的个数是红点的2倍,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生3:可以添上一个蓝点,蓝点的个数是红点的3倍,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生4:可以去掉2个蓝点,这时红点的个数是蓝点的2倍。
板书设计2朵红花看成一份,蓝花有这样的3份,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动画引入,调动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总结本节新课。
通过多种情况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数学的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具体直观材料的基础之上,对数学的领悟也必须以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另外低年级学生不但好奇心强而且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喜欢表现但思维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师资需要足够的实例和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并且注意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具体到我们班,大部分孩子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比较牢固,但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
因此,我决定多借助小组合作,让他们喜欢上自由发言,自主探索,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也要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孩子们会愉快地完成数学学习,在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
效果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圈一圈”“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建立“倍”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利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数量进行圈一圈,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够感知一个物体有另一个物品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页例1教学目标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吗?那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一会儿屏幕上会出现很多个胡萝卜,我们比比谁的眼力最好,能最快数出多少个!在心里默默地数,看好了啊!师:数出来的举手,那咱们来说说吧,谁来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师:大家同意吗?哦,这次大家都同意,看来大家都数对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数这么快的。
师:原来大家是用这种方法数出来的,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咱们用这种方法再来一组试试?师:都同意吗?师:我们在数的时候用一点策略,就可以让我们数的又快又准。
太棒了,给同学们点个赞。
准备好了,上课!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1)摆一摆师: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那你会几个几个地摆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吧![出示2根小棒]师:老师这有几根小棒?生:2根师:小棒数是几?生:2师:有几个2?生:1个2师:那你能摆出1个2吗?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把它放到第一行。
师:在第二行摆2个2会吗?谁能上来摆?这个同学摆的真好,让我一眼就看出来是2个2。
你是这么摆的吗?不是请抓紧改正。
师:3个2呢?请你上来摆,大家是这样摆的吗?(2)说一说师:第一行有1个2,第二行呢?我们一起来圈一圈,伸出你的小手,1个2,2个2,3个2。
像这样第一行有1个2,第二行有3个2,我们就说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
师:谁听明白了也想给大家说一说。
生:第一行有1个2,第二行有3个2,所以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雷锋小学谢道翔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50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有关“倍”(整数倍)知识的本质是“比率”。
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要么比较它们的差,要么就是比较它们之间的比率关系。
乘法认知结构的发展,乃是对乘除法问题中的两组对应的四个数值构成的关系的认知过程。
可见,理解两个量的倍比关系也是儿童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方面。
学情分析:“倍”这个概念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比较困难,难就难在学生要从“加法结构”跨入到“乘法结构”,而这个关键的过渡就是“倍”。
而这样的认知结构需要发生“质”的变化。
因此倍的学习必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又能比较好的解释倍的数学本质活动,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建立对倍概念的理解;同时利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算式表征等多元表征建立倍的模型,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理解“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充分感知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在观察、比较、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培养几何直观。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了解学情。
你是如何理解“倍”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倍”的认识。
没学习之前,你能用举例子的方式说说什么是你理解的“倍”吗?2是1的两倍8是2的4倍100是20的5倍这是大家的初步理解,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了解更多倍的知识。
板书:倍的认识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逐步理解“倍”的含义。
1、在“圈”中明确标准量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在主题图中你发现了哪几种萝卜?分别有几根?我发现了有10根白萝卜。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倍”,对倍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
因此我在研究教材之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在教学工程中我设计了下面一些教学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表象。
通过花丛中的小蜜蜂、蝴蝶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再展示鸽子图让学生说出其倍数关系。
其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权利下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
在经历从老师的引导到自己独立完成,从小组合作到自主动手的反复操练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倍的认识。
并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几个几,求几个几可以用乘法计算,运用知识的迁移,求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最后,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初步感知――动手操作――经历探索――方法类推――知识积累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5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了乘法口诀的基础后出现的。
例1是以六只小兔身边的萝卜引出谁是谁的几倍的关系,根据3个2根,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一般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习方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苹果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水果,我们都见过也都了解它,今天,我要考你一些关于苹果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知道吗,3个2也可以说做2的3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苹果是我们所喜欢的食物,小兔子喜欢什么?(白菜,萝卜),回答的真好,这一天小兔子就去寻找他所喜欢的萝卜了,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看看。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普通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的扩展而来的,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有份引出倍,最终又回到份,使倍的知识在整体网络中产生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目标定位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倍” 的含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体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两数的倍数关系。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花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因此通过创设“春天的一个花坛”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量,理解比较方法。
2、练习巩固法。
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量方法的理解。
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预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
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参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味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在有效探索中认识“倍”1.引出“倍”,揭示课题。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念;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卡片、练习纸、课件、展台等。
【教学准备】实物卡片、练习纸、课件、展台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预习检查。
、课前预习检查。
2、导入新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兔子一家的故事。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兔子一家的故事。
首先来首先来介绍兔子家的孩子们,他们分别是小白兔、小灰兔、还有小黑兔(出示幻灯片)。
有一天,他们参加了萝卜分享大赛。
小白兔带来了3根胡萝卜和6根白萝卜,想一想白萝卜和胡萝卜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出示幻灯片:)学生会说出之前比较多少的数量关系,教师做到有效引导。
学生会说出之前比较多少的数量关系,教师做到有效引导。
师:其实呀,白萝卜与胡萝卜之间除了多少的数量关系之外,它们之间还存在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倍的知识(板书:倍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倍的知识(板书:倍的认识)【设计意图】利用“读故事”吊起学生“胃口”,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对这一节课充满了兴趣。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构建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你能拍出两个两下吗?师:你能拍出三个三下吗?师:小兔子听到这明快的节奏,也来到我们的课堂,请看大屏幕,你都是看到什么?(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师:看一看,圈一圈,摆一摆,弄清红萝卜和胡萝卜的之间的倍数关系。
2.在变化中,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师:兔妈妈又带来一根胡萝卜,现在红萝卜的根数胡萝卜的几倍?引导学生说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师:同样是六根红萝卜怎么和胡萝卜倍数关系发生变化了?引导学生说出:圈出的根数发生变化。
3.理解提炼倍的概念。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倍的认识学情分析对本课学习的倍的认识,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倍的认识》效果分析“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生活对“倍”的接触机会也很少,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教材中也没有给“倍”直接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从而逐步建构“倍”这一概念。
吴老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结合课标要求,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总之,“倍”概念的认识就是一个帮助学生逐渐抽象、领悟本质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的对比与抽象中把握了“倍”的概念,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准备: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
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4、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三、情境导入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
第一排有几个女生?第二排有几个3?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四、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几个2根?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2)白萝卜一共有几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几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2、巩固“倍”的概念。
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五、巩固练习1、教材P50—“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六、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你们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倍”的知识,希望大家不断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下节课告诉老师。
七、板书设计:倍的认识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3个2根白萝卜:10根5个2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拍手游戏]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2个3下吗?生拍(连续)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2个3下呢?谁有好办法?生:中间停顿一会儿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
生拍。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呢?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师贴萝卜上黑板)师:这些萝卜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生:.......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为什么是3倍呢? 生:.......师:×××同学你预习的可真充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倍的认识”板书)(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倍的认识”板书)二新授(1)师:同学们请仔细看图片,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谁来上黑板摆一摆,圈一圈?生上黑板操作。
并说有3个2根。
师:(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贴图片)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了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生:用圈一圈的方法师:你们现在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出白萝卜与胡萝卜之间的关系吧,请在课本上圈一圈,填一填。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一、课前谈话: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看来你们喜欢的水果各异,爱吃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3、师: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水果吗?学生猜测。
教师举起手中的苹果,告诉学生:老师要把这个苹果送给今天表现最勇敢、最自信的同学。
你想要吗?那你们准备好了吗?(上课)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1、出示P1T1(1)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回答:有2个梨,有6个苹果。
教师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苹果和梨在数量上有关系吗?生:苹果的数量是梨的3倍。
(2)根据学生回答,提问:为什么是3倍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圈一圈。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圈的。
教师利用ppt演示圈的方法,并说明圈一圈的方法一目了然地表示出苹果的数量是梨的3倍。
(3)教师再次提问:为什么两个圈在一起?生:因为梨是两个.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是把数量较少的梨看做一个标准,对吗?2、出示P1T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苹果的数量是梨的()倍。
学生回答4倍,教师提问: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也是圈一圈的方法。
教师引导孩子说出每两个圈在一起。
教师表扬学生:真好,看来孩子们上节课学的很扎实。
也说明了圈一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小结教师提问:刚才的这两组,都是两个圈一起,为什么它是3倍的关系,它却是4倍呢?学生解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课件展示王丁和李飞捡到的贝壳,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李飞的贝壳比王丁多几个?李飞的贝壳是王丁的几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王丁的3个贝壳圈在一起看成一份,那么李飞的有这样的几份?李飞的贝壳应该几个几个的圈?能圈出几份?师小结:李飞的贝壳圈了2份,我们就说李飞的贝壳是王丁的—2倍。
3.课件展示:刘林和林杰的话,她们说得对吗?学生边想边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试着圈一圈。
汇报交流:分别指名说说刘林和林杰说的对吗?说出自己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一行的贝壳数量不同,第二行的数量也不同,为什么第二行都是第一行的2倍?让学生发现不同中的相同点:虽然数量不同,但是把第一行的贝壳看成1份,第二行的都是2份,所以都是2倍。
4.课件展示小红的话,找出错在哪里?指导学生发现:小红的一份是2个,李飞的一份是3个,一份不一样多!应该以小红的2个为标准来圈。
弄清李飞的圈出的每一份必须和小红的一样多!要以小红的为标准。
二、仔细观察,深入理解1.课件展示张老师和王晶捡的贝壳。
(张老师8个贝壳,张老师的贝壳是王晶的几倍?)先圈一圈,引导学生反复说出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张老师又捡了4个,现在有12个了。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反复说一说:12里面有3个4,12是4的3倍。
2.如果张老师捡了16个贝壳,让学生把练习纸上的第2题试圈一圈,填一填。
汇报交流:张老师的贝壳有16个,王晶的贝壳有4个。
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3.如果张老师捡了32个贝壳,想让学生把它画出来,再圈出来。
学生会嫌太麻烦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寻找更好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想出列算式的办法:32÷4=8让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数代表什么?( 32是张老师的贝壳,4是王晶的贝壳,8是张老师的贝壳是王晶的8倍。
)三、巩固运用,拓展思维1.估一估,绿色小棒是红色小棒的几倍?先猜一猜是几倍?再想用什么办法检验出绿色的是红色的几倍?师小结:绿色的小棒里有几段红色的小棒,就是几倍。
课件:绿色的是18厘米,红色的是6厘米。
先列出算式,再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18是绿色小棒的长,6是绿色小棒的长,3是绿色小棒是红色的3倍。
)2.圈一圈,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要想苹果是草莓的倍数,可以怎样做?先讨论再汇报交流:(1)先动苹果,应该怎样做?加上1个苹果。
苹果是草莓的几倍?列出算式:6÷3=2加上4个苹果。
苹果是草莓的几倍?列出算式:9÷3=3……(2)再动草莓,应该怎样做?加上2个草莓。
苹果是草莓的几倍?列出算式:5÷5=1去掉2个草莓。
苹果是草莓的几倍?列出算式:5÷1=5师小结:其实,要想苹果是草莓的倍数,办法还有很多,期待你们课下研究出更多的办法!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学情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学习了“倍”的认识以后,学生对“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较为清楚。
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通过这种转化的方法沟通新旧知识之问的联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要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沟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正是以这样的起点作支撑,并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从直观形象人手,在简单的图片信息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同题,不仅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还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总体来说本班同学基本概念理解比较到位,上课活跃,发言积极,思维灵动。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要争取创造更多让他们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要努力保证他们课堂达标。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效果分析一、在圈一圈、画一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李飞的贝壳和王丁的贝壳,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
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
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行不是随意圈的,要把第一行的数量作为一份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二、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教学中,创设变式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完成“几个几”到“几倍”的直观感受和推理过程,用圈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当贝壳足够多时,孩子们发现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太麻烦了。
他们自然思考发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用除法来计算。
在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不断探究中,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对“倍”的知识的建构。
练习的设计,层层深入,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
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了“倍”的概念,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
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凸呈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比较中不断的修正和提升,从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借助生动的教学情景和直观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紧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脑习惯和思维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
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训练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倍的含义”的理解,主要通过把“第一行的圆片看成一份”,圈一圈,想一想,“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
第二层次是完成“几个几”到“几倍”的直观感受和推理过程,用圈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再列式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第三个层次是运用刚学倍的知识,把不是倍数关系的草莓和苹果,用多种方法变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班级姓名一、想一想,圈一圈1、王晶:○○○○刘林:○○○○○○○○刘林是王晶的()倍。
2、李飞:○○○○○○林杰:○○○○○○○○○○○○林杰是李飞的()倍。
二、圈一圈,填一填王晶:□□□□张老师:□□□□□□□□□□□□□□□□16里面有()个()。
16是4的()倍。
三、圈一圈,填一填◎◎◎○○○○□□□□□□□□□△△△△△△△△□的个数是◎的()倍。
△的个数是○的()倍。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除法”中的内容。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操作,建立“把第一行的几个看成一份,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的多少倍”的数学模型。
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时,通过仔细观察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设计了认识2倍:6是3的2倍,8是4的2倍,12是6的2倍,这三组看起来有些不同的2倍,引发学生思考:三组的数量不同,为什么都是2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想一想,发现:每组都是以第一行的数为一份,第二行的数圈出了第一行那样的2份,所以都是2倍。
给学生提供一个错误的范例:小红说:李飞的贝壳也是我的2倍。
引导学生发现,圈出的每一份要和标准一样多,才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仔细观察,深入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倍的意思,主要设计了认识几倍:如8是4的2倍,12是4的3倍,16是4的4倍,借助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圈一圈等理解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让学生反复说说,深入理解倍的意思。
怎样由直观的图画中寻找出几倍,抽象出用算式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呢?把贝壳数不断加大,直到给出一个更大的画和圈都太麻烦的数,让孩子们想办法,很自然想出了更简洁的列除法算式的办法,再让学生说说算式中各数代表的意思,加深对算式的理解。
三、拓展运用,发展思维。
在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的基础上。
由直观到抽象,借助“绿色小棒是红色小棒的几倍?”实际就是看绿色小棒里有几段红色的小棒,有几段就是几倍。
让学生利用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应该用除法解决。
5个苹果,3个草莓,不是倍数关系,让学生讨论交流,想出办法,变成倍数关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入理解倍的意思,强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个数和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图形再到摆脱直观,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课标分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低年经数学教学,课标特别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特别强调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在第四单元认识“倍”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教材的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