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断方向。

4、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视频播放: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情景。

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新课教学一.弹力的产生动画模拟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同学们观察动作的完成,总结什么是形变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拉橡皮筋:(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讨论与交流]我用力推墙或压桌面,那么墙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动画模拟微小形变实验:①按压桌面②挤压玻璃瓶。

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4)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5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5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5篇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1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 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详案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鲁科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鲁科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目标要求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会利用不同案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知道在不同实验案例中要测量的物理量,会进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技能储备一、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相碰的两物体的质量m 1、m 2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 1、v 2、v 1′、v 2′,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 =m 1v 1+m 2v 2及碰撞后的动量p ′=m 1v 1′+m 2v 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二、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案例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2.实验过程(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 (4)改变条件,重复实验: 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5)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3.数据处理(1)滑块速度的测量:v =ΔsΔt ,式中Δs 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验证的表达式: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案例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圆规、铅垂线等.2.实验过程(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安装:按照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铅垂线所指的位置O.(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同步骤(4)中的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乙所示.(6)验证: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 =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整理: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3.数据处理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三、注意事项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案例提醒(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验证,调整气垫导轨时,应确保导轨水平.(2)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考向1 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例1 (2022·全国甲卷·23)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对碰撞过程进行研究.让质量为m 1的滑块A 与质量为m 2的静止滑块B 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比较碰撞后A 和B 的速度大小v 1和v 2,进而分析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1)调节导轨水平;(2)测得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0.510 kg 和0.304 kg.要使碰撞后两滑块运动方向相反,应选取质量为________ kg 的滑块作为A ;(3)调节B 的位置,使得A 与B 接触时,A 的左端到左边挡板的距离s 1与B 的右端到右边挡板的距离s 2相等;(4)使A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气垫导轨运动,并与B 碰撞,分别用传感器记录A 和B 从碰撞时刻开始到各自撞到挡板所用的时间t 1和t 2;(5)将B 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变A 的初速度大小,重复步骤(4).多次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1 2 3 4 5 t 1/s 0.49 0.67 1.01 1.22 1.39 t 2/s 0.15 0.21 0.33 0.40 0.46 k =v 1v 20.31k 20.330.330.33(6)表中的k 2=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7)v 1v 2的平均值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8)理论研究表明,对本实验的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可由v 1v 2判断.若两滑块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v 1v 2的理论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m 1和m 2表示),本实验中其值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该值与(7)中结果间的差别在允许范围内,则可认为滑块A 与滑块B 在导轨上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答案 (2)0.304 (6)0.31 (7)0.32(8)v 1v 2=m 2-m 12m 10.34 解析 (2)用质量较小的滑块碰撞质量较大的滑块,碰后运动方向相反,故选质量为0.304 kg 的滑块作为A .(6)由于两段位移大小相等,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k 2=v 1v 2=t 2t 1=0.210.67=0.31.(7)v 1v 2的平均值为k =0.31+0.31+0.33+0.33+0.335=0.32. (8)弹性碰撞时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得m 1v 0=-m 1v 1+m 2v 2 12m 1v 02=12m 1v 12+12m 2v 22 联立解得v 1v 2=m 2-m 12m 1,代入数据可得v 1v 2=0.34.考向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例2 (2023·福建省莆田二中模拟)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为测定A 球不碰B 时做平抛运动的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O 点对齐,图乙给出了小球A 落点附近的情况,可得A 的平均落点到O 点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2)小球A 下滑过程中与斜槽轨道间存在摩擦力,这对实验结果________产生误差(填“会”或“不会”).(3)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 球为入射小球,B 球为被碰小球,以下有关实验过程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正确的是________.A .入射小球的质量m A 可以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B B .实验时需要测量斜槽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C .入射小球每次不必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D .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小球放在斜槽末端处,且应恰好静止(4)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也守恒,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下列式子成立的有________. A .m A ∶m B =ON ∶MPB .m A ∶m B =OP ∶MPC .m A ∶m B =OP ∶(MN -OM )D .m A ∶m B =ON ∶(MN -OM ) 答案 (1)65.50 (2)不会 (3)D (4)AD解析 (1)小球A 落点,应该取多次落点的平均落点,即用尽量小的圆把这些落点圈起来的圆心的位置,由题图乙可得距离应为65.50 cm.(2)在题图甲装置中,只要保证小球A 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即可,轨道有无摩擦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误差.(3)入射小球的质量m A 不可以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 B ,否则A 球碰后反弹,故A 错误;在实验中不需要小球的下落高度,只要能保证高度相同,即可知道两小球下落时间相同,故B 错误;入射小球每次必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才能保证每次碰前的速度均相同,故C 错误;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小球放在斜槽末端处,应能保持静止,故D 正确. (4)两球碰撞后,小球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 相等,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A =OP t ,v A ′=OM t ,v B ′=ONt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 =m A v A ′+m B v B ′则m A OP t =m A OM t +m B ON t ,m A m B =ON OP -OM =ON MP ,故A 正确,B 错误;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12m A v A 2=12m A v A ′2+12m B v B ′2,代入速度表达式整理得m A (OP 2-OM 2)=m B ON 2,又由m Am B =ONOP -OM,联立解得OP +OM =ON ,故OM =PN ,由几何关系得MN -OM =MN -PN =MP ,则m A ∶m B =ON ∶MP =ON ∶(MN -OM ),故D 正确,C 错误.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考向1 实验装置的创新例3 如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选取两个半径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②安装实验装置,将斜槽AB 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切线水平,再将一斜面BC 连接在斜槽末端;③先不放小球m 2,让小球m 1从斜槽顶端A 处由静止释放,标记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P ; ④将小球m 2放在斜槽末端B 处,仍让小球m 1从斜槽顶端A 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发生碰撞,分别标记小球m 1、m 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⑤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B 的距离.图中M 、P 、N 三点是实验过程中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三个落点位置,从M 、P 、N 到B 的距离分别为s M 、s P 、s N .依据上述实验步骤,请回答下面问题:(1)两小球的质量m 1、m 2应满足m 1________m 2(填“>”“=”或“<”);(2)小球m 1与m 2发生碰撞后,m 1的落点是图中________点,m 2的落点是图中________点; (3)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就能说明两球碰撞前后动量是守恒的;(4)若要判断两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需比较________与________是否相等即可. 答案 (1)> (2)M N (3)m 1s P =m 1s M +m 2s N (4)m 1s P m 1s M +m 2s N解析 (1)为了防止入射小球碰撞后反弹,一定要保证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故m 1>m 2;(2)碰撞前,小球m 1落在题图中的P 点,由于m 1>m 2,当小球m 1与m 2发生碰撞后,m 1的落点是题图中M 点,m 2的落点是题图中N 点;(3)设碰前小球m 1的水平初速度为v 1,当小球m 1与m 2发生碰撞后,小球m 1落到M 点,设其水平速度为v 1′,m 2落到N 点,设其水平速度为v 2′,斜面BC 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由平抛运动规律得s M sin α=12gt 2,s M cos α=v 1′t ,联立解得v 1′=gs M cos 2 α2sin α,同理可得v 2′=gs N cos 2α2sin α,v 1=gs P cos 2 α2sin α,因此只要满足m 1v 1=m 1v 1′+m 2v 2′,即m 1s P =m 1s M +m2s N.(4)如果小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满足12m1v12=12m1v1′2+12m2v2′2代入以上速度表达式可得m1s P=m1s M+m2s N故验证m1s P和m1s M+m2s N相等即可.考向2实验方案的创新例4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足够大的水平平台上的A点放置一个光电门,其右侧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左侧为粗糙水平面.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d的窄挡光片;B.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a(含挡光片)和小球b的质量m a、m b;C.a和b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短弹簧(与a、b不连接),静止放置在平台上;D.细线烧断后,a、b瞬间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E.记录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t;F.小球b从平台边缘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用刻度尺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及平台边缘铅垂线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G.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1)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为________ mm.(2)针对该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同学们做了充分的讨论.讨论结果如下:①该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只需验证a、b弹开后的动量大小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实验所涉及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②若该实验的目的是求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则弹簧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用上述实验所涉及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③改变弹簧压缩量,多次测量后,该实验小组得到x a与1t2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则平台上A点左侧与滑块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________(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答案 (1)3.80 (2)①m a dt m b sg 2h②m a d 22t 2+m b s 2g 4h ③d 22kg解析 (1)挡光片的宽度d =3 mm +16×0.05 mm =3.80 mm.(2)①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应该验证m a v a =m b v b ,由滑块a 通过光电门可求v a =d t ,由b 球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根据h =12gt 2,s =v b t ,整理可得v b =sg2h,因此需验证的表达式为m a dt=m b sg 2h ;②弹性势能大小为E p =12m a v a 2+12m b v b 2,代入数据整理得E p =m a d 22t2+m b s 2g 4h ;③根据动能定理可得μmgx a =12m v a 2,而v a =d t ,联立整理得x a =d 22μg ·1t 2,故k =d 22μg ,可得平台A 点左侧与滑块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d 22kg.课时精练1.(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检测)某实验小组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入射球与被碰球半径相同、质量不等,且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1)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相同的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直径为________cm ;(2)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D.小球的直径(3)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再把B 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记录纸上的O点是铅垂线所指的位置,M、P、N分别为落点的痕迹,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_点;放上B球后,B球的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_点;(4)释放多次后,取各落点位置的平均值,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13.10 cm,OP=21.90 cm,ON=26.04 cm.用天平称得入射小球A的质量m1=16.8 g,被碰小球B的质量m2=5.6 g.若将小球质量与水平位移的乘积作为“动量”,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根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答案(1)2.14(2)C(3)P N(4)3.66×10-3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系统在碰前和碰后的“动量”守恒(5)C解析(1)球的直径d=21 mm+4×0.1 mm=21.4 mm=2.14 cm.(2)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因为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抛出的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其初速度,所以C 正确.(3)A球和B球相撞后,B球的速度增大,A球的速度减小,所以碰撞后A球的落地点距离O 点最近,B球的落地点距离O点最远,所以P点是未放B球时A球的落地点,N点是放上B 球后B球的落地点.(4)碰后“总动量”p ′=m 1OM +m 2ON =0.016 8×0.131 0 kg·m +0.005 6×0.260 4 kg·m ≈3.66×10-3 kg·m则可知碰撞前、后“总动量”近似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系统在碰前和碰后的“动量”守恒.(5)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球碰撞前的速度越大,相撞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越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小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C 正确.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补偿阻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如图乙所示,A 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车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车和B 车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均选填“AB ”“BC ”“CD ”或“DE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0 kg ,小车B 的质量m 2=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______ kg·m/s ;碰后总动量为____ kg·m/s(结果保留小数点后3位).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A 、B 碰撞过程中,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 解析 (1)小车A 碰前运动稳定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择BC 段计算A 碰前的速度;两小车碰后粘在一起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择DE 段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2) 碰前小车A 的速度为v 0=BC t =0.105 05×0.02m/s =1.050 m/s 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p =m 1v 0+0=0.40×1.050 kg·m/s =0.420 kg·m/s 碰后两小车的速度为v =DE t =0.069 55×0.02m/s =0.695 m/s则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p ′=(m 1+m 2)v =(0.40+0.20)×0.695 kg·m/s =0.417 kg·m/s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A 、B 碰撞过程中,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3.(2023·福建福州市模拟)某地中学生助手设计了一个实验演示板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选用大小为120 cm ×120 cm 的白底板竖直放置,悬挂点为O ,并标上如图所示的高度刻度;②悬挂点两根等长不可伸长的细绳分别系上两个可视为质点的A 摆和B 摆,两摆相对的侧面贴上双面胶,以使两摆撞击时能合二为一,以相同速度一起向上摆;③把A 摆拉到右侧h 1的高度,释放后与静止在平衡位置的B 摆相碰.当A 、B 摆到最高点时读出摆中心对应的高度h 2;回答以下问题:(1)若A 、B 两摆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则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上述物理量字母表示).(2)把A 摆拉到右侧的高度为0.8 m ,两摆撞击后一起向左摆到的高度为0.2 m ,若满足A 摆质量是B 摆质量的________倍,即可验证系统动量守恒,从而可以得出A 摆碰前初动能为碰后两摆损失机械能的________倍.答案 (1)m A h 1=(m A +m B )h 2(2)1 2解析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 A gh 1=12m A v 12,得碰前速度v 1=2gh 1,由(m A +m B )gh 2=12(m A +m B )v 22,得碰后速度v 2=2gh 2,根据动量守恒可知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 A h 1=(m A +m B )h 2.(2)把数据代入上述验证表达式可得m A =m B ,即若满足A 摆的质量是B 摆的质量的1倍,即可验证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1=(m A +m B )v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2m A v 12=12(m A +m B )v 22+ΔE ,联立解得ΔE =14m A v 12,即A 摆碰前初动能为碰后两摆损失机械能的2倍.4.(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模拟)现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连接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包括弹簧片)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包括弹簧片和遮光片)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 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根据图(b)中所标数据,可分析推断出碰撞发生在________间,A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________ m/s,B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________ m/s, A滑块碰撞后的速度为________ m/s,B 滑块碰撞后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EF 2.0000.970 2.86解析由于A滑块与气垫导轨间的摩擦力非常小,所以除了碰撞过程,A滑块运动过程因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非常小,在相同时间内相邻位移的差值也非常小,根据图(b)中所标数据,可看出只有EF间的位移相比相邻间的位移变化比较明显,故碰撞发生在EF间;A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v A=s FGT =4.00×10-20.02m/s=2.00 m/s, B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0,A滑块碰撞后的速度为v A′=s DET =1.94×10-20.02m/s=0.970 m/s,B滑块碰撞后的速度为v B′=dΔt B=1.00×10-23.500×10-3m/s≈2.86 m/s.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在水平桌面上的适当位置固定好弹簧发射器,使其出口处切线与水平桌面相平;②在一块长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并贴紧桌面右侧边缘.将小球a向左压缩弹簧并使其由静止释放,a球碰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③将木板向右水平平移适当距离,再将小球a向左压缩弹簧到某一固定位置并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2;④将半径相同的小球b放在桌面的右边缘,仍让小球a从步骤③中的释放点由静止释放,与b球相碰后,两球均撞在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1、P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小球a的质量一定要大于小球b的质量B.弹簧发射器的内接触面及桌面一定要光滑C.步骤②③中入射小球a的释放点位置一定相同D.把小球轻放在桌面右边缘,观察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桌面右边缘末端是否水平(2)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A.小球的半径rB.小球a、b的质量m1、m2C.弹簧的压缩量x1,木板距离桌子边缘的距离x2D.小球在木板上的压痕P1、P2、P3分别与P之间的竖直距离h1、h2、h3(3)用(2)中所测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当满足关系式________时,则证明a、b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答案(1)AD(2)BD(3)m1h2=m1h3+m2h1解析(1)小球a的质量一定要大于小球b的质量,以防止入射球碰后反弹,选项A正确;弹簧发射器的内接触面及桌面不一定要光滑,只要a球到达桌边时速度相同即可,选项B错误;步骤②③中入射小球a的释放点位置不一定相同,但是步骤③④中入射小球a的释放点位置一定要相同,选项C错误;把小球轻放在桌面右边缘,观察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桌面右边缘末端是否水平,选项D正确.(2)小球离开桌面右边缘后做平抛运动,设其水平位移为L,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L v0小球的竖直位移h =12gt 2 联立解得v 0=L g 2h碰撞前入射球a 的水平速度v 1=L g 2h 2碰撞后入射球a 的水平速度v 2=L g 2h 3碰撞后被碰球b 的水平速度v 3=Lg 2h 1 如果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则m 1v 1=m 1v 2+m 2v 3 即m 1·Lg 2h 2=m 1·L g 2h 3+m 2·L g 2h 1, 整理得m 1h 2=m 1h 3+m 2h 1 则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a 、b 的质量m 1、m 2和小球在木板上的压痕P 1、P 2、P 3分别与P 之间的竖直距离h 1、h 2、h 3,故选B 、D. (3)由以上分析可知当满足关系式m 1h 2=m 1h 3+m 2h 1时,则证明a 、b 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转变情况,掌握合力的转变范围。

能力目标1.能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但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加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关于?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二.新课引入: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指明:(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利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身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三.课堂小结探究活动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题目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2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能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转变之间的关系;(3)能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4)能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24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2024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2024年高考即将到来,作为即将迈入高三的同学们,我们必须要在这一年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以确保自己的高考成绩。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全面的复习。

在复习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点,还需要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以及如何进行文化沉淀等其他方面,这都将在今日的教案中进行详细分析。

一、课程设置及目的根据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轮复习课程设置如下:1.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以及在文章中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的技巧,以确保大家能在考试中准确理解选项中的内容。

2.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如阅读模式、技巧等。

以便大家在高考中能够迅速了解文章要素,及时抓住文章重点。

3.培养学生的编辑能力,如如何撰写高质量的作文,并指导大家如何进行作文的编辑、修改。

4.帮助学生进行文化沉淀,培养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例如文化历史、文化熟悉度等。

以便大家在后期复习中更快掌握文化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相关内容。

5.同时辅导学生进行高考中的答题技巧,如答题顺序、得分点评估等,以让大家在大规模的考场上轻松应对。

二、语文基础知识讲解1.词汇知识点词汇是语文基础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也是需要大家长期培养的能力的部分之一。

我们需要选取一些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有较高的试题占比的词汇来进行讲解和掌握。

比如: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等等,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

例如,胶着型语言中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词、理解句子,这都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

2.语法知识点高考语文中的语法部分是一道大坑,很多同学往往会掉进这个坑里,导致考试成绩下降。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需要针对语法知识点,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例如:语段、句子成分的分析等等。

尤其是在对时间组织方面,这种非常常见的语法结构,我们同学必须熟练掌握,这样在考试中方可更加稳定地应对。

三、阅读技巧的指导阅读能力是高考语文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了解文章样式和技巧在考试中,选手需要阅读的文章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诗歌等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动量守恒。

2.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

3.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波动。

4.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动理论。

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光谱、量子力学初步、核物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初步。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原子物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问题探讨等方式引入新课。

2. 知识回顾: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基础知识。

3.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答疑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

2. 重点、难点提示。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2)电磁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3)光学:选择题、填空题。

(4)热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5)原子物理:选择题、填空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2)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物理竞赛、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划分;4. 教学过程中的新课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202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5篇

202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5篇

202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2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202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11、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高三第一轮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回顾和巩固高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2.了解高考考纲的要求,掌握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考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数学复习:(1)课程重点回顾:集合、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等。

(2)解题技巧讲解:快速逼近法、巧用函数性质、逆向思维等。

(3)例题演练:通过大量的例题演练,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模拟考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并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2.物理复习:(1)重点知识复习:电磁感应、电路、光学、力学等。

(2)实验操作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题型练习和解析:针对各个考点设置题目,进行练习和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思路和解题方法。

(4)名师讲解:邀请物理学科的知名老师进行讲解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化学复习:(1)知识总结和巩固: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平衡、化学能等。

(2)题目分析和解题技巧:针对高考常考题型,分析解题技巧和思路。

(3)实验操作能力训练:通过实验操作和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知识拓展:扩展学生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和科学实践中的应用。

4.英语复习:(1)语法和词汇总结:复习英语语法和常见词汇,通过例句和练习加深理解。

(2)阅读理解训练:针对高考阅读理解的题型和要求,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

(3)听力训练:提供高质量的听力材料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应试能力。

(4)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作文训练和改进。

5.政治复习:(1)政治基础知识复习:复习政治基本概念、制度和理论。

(2)政治实践训练:通过政治实践活动和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能力。

(3)题型训练和解析:针对高考政治题型进行练习和解析,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复习知识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全套68个)第一部分力学§1. 力一、力重力和弹力二、摩擦力三、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五、物体的平衡六、解答平衡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方法七、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平衡问题八、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2. 物体的运动一、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四、直线运动的图象五、追及与相遇问题§3.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三、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已知受力求运动)四、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已知运动求力)五、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超重和失重问题)§4.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一、曲线运动二、平抛运动三、平抛运动实验与应用四、匀速圆周运动五、圆周运动动力学六、万有引力定律§5. 动量一、冲量和动量二、动量定理三、动量守恒定律四、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6. 机械能一、功和功率二、动能定理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四、功能关系五、综合复习(2课时)§7.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简谐运动二、典型的简谐运动三、受迫振动与共振四、机械波五、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声波第二部分热学§1. 分子动理论热和功一、分子动理论二、物体的内能热和功§2.气体、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一、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二、固体和液体的性质第三部分电磁学§1. 电场一、库仑定律二、电场的性质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四、电容器§2. 恒定电流一、基本概念二、串、并联与混联电路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3.磁场一、基本概念二、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三、洛伦兹力四、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4.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楞次定律(2课时)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课时)§5.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一、正弦交变电流(2课时)二、电磁场和电磁波第四部分光学§1.几何光学一、光的直线传播二、反射平面镜成像三、折射与全反射§2.光的本性一、光的波动性二、光的粒子性三、光的波粒二象性第五部分原子物理学§1.原子和原子核一、原子模型二、天然放射现象三、核反应四、核能第一部分力学§1. 力一、力重力和弹力目的要求:理解力的概念、弄清重力、弹力,会利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知识要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3)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1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集体备课组教研计划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针对上学年教与学的不足,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年级部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考点突破第一轮的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扎实打好基础,积极备考。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一)教学目标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续规范学生的学习语文行为,促进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语文。

2.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取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改进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三、教学工作(1)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1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重点讲成语第2周:辨析并修改病句第3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第4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5周:阅读评价中外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第6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第7、8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第9周:筛选文言文信息第10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11周:半期考试,分析总结第12周:翻译文言句子及文言语段断句第13周:鉴赏诗歌形象第14周:鉴赏诗歌语言第15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16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第17周: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第18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19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20周:阅读鉴赏中外散文第21周:阅读评价中外传记第22、23周:作文专题训练及期终考试以上时间安排并非固定,在教学过程中可作适当调整。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2. 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钟)1. 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复习学生上次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别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整理知识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综合练习(30分钟)1. 进行综合练习,包括语法、作文等方面的练习。

2.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文学鉴赏(30分钟)1. 教师讲解一篇名篇或优秀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

2.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了较好的复习,对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学鉴赏的活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下一步,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复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蜀道难》这首古文诗,了解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2. 掌握古文诗的基本意义和诗歌形式,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读;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和含义;2. 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抒发,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2.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解析诗歌。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古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古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古文)单元一:《左传》教学目标1. 熟悉《左传》的背景和作者;2. 了解《左传》的写作特点;3. 研究《左传》的文化内涵;4. 掌握《左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5. 能够理解并分析《左传》中的重要篇章。

教学内容1. 《左传》的概述;2. 《昭公元年》、《襄公元年》、《襄公二十一年》三篇篇章的研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教师介绍《左传》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左传》有初步的了解;2. 教师讲解《左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左传》的语言风格、描写手法等;3. 学生自主阅读《左传》的概述,并在课堂上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于《左传》的了解与看法;2. 教师讲解《昭公元年》篇章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节气、祭祀等内容;3. 学生自主阅读《昭公元年》并做读书笔记,以便在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三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昭公元年》的理解与分析;2. 教师讲解《襄公元年》篇章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礼乐、君臣关系等内容;3. 学生自主阅读《襄公元年》并做读书笔记,以便在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四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襄公元年》的理解与分析;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襄公二十一年》篇章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左传》的思想内涵;3. 学生自主阅读《襄公二十一年》并做读书笔记,以便在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五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襄公二十一年》的理解与分析;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书的梳理和总结,让学生对《左传》的整体结构和文化内涵有更深的认识;3.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篇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六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所选择篇章的理解与分析;2. 教师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强调《左传》在古代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3. 教师为学生展示《左传》的影视作品或相关文化艺术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左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2. 能够理解并分析《左传》中的重要篇章;3. 了解《左传》的文化内涵。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与冲量、机械能守恒定律等;2.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3.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波等;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粒子物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的概念和定律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2.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习题集、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4. 知识拓展:介绍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知识面;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结构;2. 关键概念和定律: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突出重点;3. 解题步骤和技巧:简洁明了地呈现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动量和动能的转化关系;(2)热学: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电磁学:推导电磁感应定律;(4)光学:解释光的干涉现象;(5)原子物理:探讨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并对解题过程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普活动等,提高物理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程教案目标本次一轮复的目标是帮助高三学生全面复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为高考做好准备。

知识点概述- 课文分析与理解: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各篇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包括主题、结构、情感和意义等方面。

- 文学常识与修辞手法:了解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能够运用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中。

- 阅读理解和应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文本中。

- 写作技巧与规范: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包括写作思路、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并严格遵守写作规范。

教学步骤1. 梳理课本知识点: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进行梳理,明确主题和结构,分析情感和意义。

2. 细致讲解和讨论: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深入分析课文的细节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的艺术性和意义。

3. 阅读理解训练:安排针对不同题型的阅读理解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写作训练和批改:安排各类写作任务,包括议论文、应用文等,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及时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5. 测验和评估: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和大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估和反馈。

教学资源- 高中语文课本:作为教案编写和课堂讲解的主要参考资料。

- 文学作品: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

- 阅读理解练册:提供丰富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进行训练和巩固。

- 写作例文集:收集一些优秀的写作例文作为学生的参考和模仿对象。

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提问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作业评分: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分和批评,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

- 测验成绩:通过定期的测验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研究效果。

教学时间安排本次一轮复全程教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适当的训练和巩固。

结束语通过本次一轮复习全程教案,相信高三学生能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5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5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5篇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1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托盘天平、砝码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那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二)质量的单位: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

阅读关于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

1.质量的主单位:千克(kg)2.介绍它的由来:最初的规定3.千克原器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通过学生较了解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真观察天平结构,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动:每桌一套托盘天平和砝码,对照课本图示,让学生观察托盘天平,认识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利用投影,让学生指认各部件,并试着说出其作用。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带来的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案1高考是以考查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主的。

高考英语试题基本上是一套能力测试题。

目前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

高考复习首先要明确复习目的,理清思路。

高三复习的过程不应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过程。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串讲课文的方法进行复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复习目的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运用能力只-串讲课文是培养不出来的,特别是阅读能力。

因此,在短暂的高考复习中兼顾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

针对高考英语侧重考察考生的语言和理解能力的显著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较好的科学的英语复习方案,在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尽量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成了大家甚为关注的问题,也常常是大家话题讨论的焦点。

本文主要谈谈在关于第一轮系统复习中我们的一些做法及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构建知识网络,落实双基——提高能力的保证既然复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那么什么样的知识便于运用和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呢?这就是网络化的知识,这才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坚实基础。

如果学生的知识能形成网络,那么他们一定对所学的教材进行了层层挖掘,这必然对其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且使他们在应考中运用自如。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对知识的测试,这是对学生累积的、系统化的、活化的知识的测试。

大量的知识考查通过能力测试得以实现,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正是为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做准备。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确定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

2. 提供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复习目标的设定(5分钟)- 与学生讨论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 确定本次复习的目标和学习重点,例如重点章节、重要概念和公式等。

第二步:知识梳理和巩固(30分钟)- 教师根据目标和学习重点,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步:解答疑惑和答疑(10分钟)- 学生提出对复习内容的疑问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 教师针对常见错误和易混淆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澄清。

第四步:应用拓展和综合训练(30分钟)- 教师设计相关的应用题和综合训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 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第五步:学习反思和总结(10分钟)-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问题和建议。

-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案评估:1.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在应用拓展和综合训练中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案拓展: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如教材、习题集、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复习目标:1.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梳理自测】一、函数的导数与单调性1.(教材改编)函数f(x)=1+x-sin x在(0,2π)上是()A.增函数B.减函数C.在(0,π)上增,在(π,2π)上减D.在(0,π)上减,在(π,2π)上增2.函数f(x)=x2-2ln x的单调减区间是()A.(0,1)B.(1,+∞)C.(-∞,1) D.(-1,1)3.(教材改编)函数f(x)=x3-15x2-33x+6的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4.函数f(x)=x3+ax-2在(1,+∞)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A 2.A 3.(-1,11) 4.[-3,+∞)◆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在(a,b)内可导函数f(x),f′(x)在(a,b)任意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0.f′(x)≥0⇔f(x)在(a,b)为增函数;f′(x)≤0⇔f(x)在(a,b)为减函数.二、函数的导数与极值1.若函数f(x)=x3+ax2+3x-9在x=-3时取得极值,则a等于()A.2 B.3C.4 D.52.(教材改编)函数f(x)=x3-3x2+1在x=________处取得极小值.【答案】1.D 2.2◆以上题目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1)判断f(x0)是极值的方法:一般地,当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时,①如果在x 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 0)是极大值;②如果在x 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 0)是极小值.(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f′(x);②求方程f′(x)=0的根;③检查f′(x)在方程f′(x)=0的根左右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两侧符号一样,那么这个根不是极值点.【指点迷津】1.一个方程求函数y =f(x)的极值点,先解方程f′(x)=0的根.2.两个条件(1)f′(x)>0在(a ,b)上成立是f(x)在(a ,b)上单调递增的充分条件.(2)对于可导函数f(x),f′(x 0)=0是函数f(x)在x =x 0处有极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三个步骤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1)确定函数f(x)的定义域;(2)求导数f′(x);(3)由f′(x)>0(f′(x)<0)解出相应的x 的范围.当f′(x)>0时,f(x)在相应的区间上是增函数;当f′(x)<0时,f(x)在相应的区间上是减函数,还可以列表,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考向一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例一: (2014·湖北省八校联考)已知函数f(x)=(x +a)2-7b ln x +1,其中a ,b 是常数且a≠0.(1)若b =1时,f(x)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求a 的取值范围;(2)当b =47a 2时,讨论f(x)的单调性. 【审题视点】 (1)当x >1时,f′(x)≥0恒成立,求a 的范围.(2)讨论a >0和a <0时,f(x)的单调性.【典例精讲】 (1)∵b =1,∴f(x)=(x +a)2-7ln x +1,∴f′(x)=2x +2a -7x. ∵当x >1时,f(x)是增函数,∴f′(x)=2x +2a -7x≥0在x >1时恒成立. 即a≥72x-x 在x >1时恒成立. ∵当x >1时,y =72x -x 是减函数, ∴当x >1时,y =72x -x <52,∴a≥52. (2)∵b =47a 2, ∴f(x)=(x +a)2-4a 2ln x +1,x ∈(0,+∞).∴f′(x)=2x 2+2ax -4a 2x =2(x -a )(x +2a )x. 当a >0时,f′(x)>0,得x >a 或x <-2a ,故f(x)的减区间为(0,a),增区间为(a ,+∞);当a <0时,f′(x)>0,得x >-2a 或x <a ,故f(x)的减区间为(0,-2a),增区间为(-2a ,+∞).【类题通法】 (1)当f(x)不含参数时,可通过解不等式f′(x)>0(或f′(x)<0)直接得到单调递增(或递减)区间.(2)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用条件f′(x)≥0([或f′(x)≤0],x ∈(a ,b)]恒成立,解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可用不等式恒成立的理论求解),应注意参数的取值是f′(x)不恒等于0的参数的范围.1.(2014·山东名校联考)已知函数f(x)=3x a-2x 2+ln x ,其中a 为常数且a≠0. (1)若a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若函数f(x)在区间[1,2]上为单调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a =1时,f(x)=3x -2x 2+ln x ,其定义域为(0,+∞),则f′(x)=1x-4x +3=-4x 2+3x +1x =-(4x +1)(x -1)x(x >0), 当x ∈(0,1)时,f′(x)>0,故函数f(x)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当x ∈(1,+∞)时,f′(x)<0,故函数f(x)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为(1,+∞).(2)由题易得f′(x)=3a -4x +1x(x >0), 因为函数f(x)在区间[1,2]上为单调函数,所以在区间[1,2]上,f′(x)≥0或f′(x)≤0恒成立,即3a -4x +1x ≥0或3a -4x +1x ≤0在x ∈[1,2]时恒成立,即3a ≥4x -1x 或3a ≤4x -1x (1≤x≤2),即3a ≥(4x -1x )max 或3a ≤(4x -1x)min ,其中1≤x≤2. 令h(x)=4x -1x(1≤x≤2),易知函数h(x)在[1,2]上单调递增,故h(1)≤h(x)≤h(2). 所以3a ≥h(2)或3a ≤h(1),即3a ≥4×2-12=152,3a ≤4×1-11=3, 解得a <0或0<a ≤25或a≥1.故a 的取值范围为 (-∞,0)∪(0,25)∪[1,+∞). 考向二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例二: (2012·高考江苏卷)若函数y =f(x)在x =x 0处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则称x 0为函数y =f(x)的极值点.已知a ,b 是实数,1和-1是函数f(x)=x 3+ax 2+bx 的两个极值点.(1)求a 和b 的值;(2)设函数g(x)的导函数g′(x)=f(x)+2,求g(x)的极值点.【审题视点】 1和-1为f(x)的极值点,则有f′(1)=0,f′(-1)=0求a 和b ,再根据极值的概念求g(x)的极值点.【典例精讲】 (1)由题设知f′(x)=3x 2+2ax +b ,且f′(-1)=3-2a +b =0,f′(1)=3+2a +b =0.解得a =0,b =-3.(2)由(1)知f(x)=x 3-3x.因为f(x)+2=(x -1)2(x +2),所以g′(x)=0的根为x 1=x 2=1,x 3=-2,于是函数g(x)的极值点只可能是1或-2.当x <-2时,g′(x)<0;当-2<x <1时,g′(x)>0,故-2是g(x)的极值点.当-2<x <1或x >1时,g′(x)>0,故1不是g(x)的极值点.所以g(x)的极值点为-2.【类题通法】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的一般流程:2.(2014·广东省惠州市高三调研)已知函数f(x)=x 3-3ax(a ∈R).(1)当a =1时,求f (x )的极小值;(2)若对任意的m ∈R ,直线x +y +m =0都不是曲线y =f (x )的切线,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a =1时,f ′(x )=3x 2-3,令f ′(x )=0,得x =-1或x =1,当x ∈(-1,1)时,f ′(x )<0,当x ∈(-∞,-1)∪(1,+∞)时,f ′(x )>0,∴f (x )在(-1,1)上单调递减,在(-∞,-1],[1,+∞)上单调递增,∴f (x )的极小值是f (1)=-2.(2)f ′(x )=3x 2-3a ,直线x +y +m =0即y =-x -m ,依题意,切线斜率k =f ′(x )=3x 2-3a ≠-1,即3x 2-3a +1=0无解,∴Δ=0-4×3(-3a +1)<0,∴a <13. 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和极值例三 (2014·烟台四校达标检测)已知函数f (x )=⎝⎛⎭⎫m +1m ln x +1x-x ,其中常数m >0. (1)当m =2时,求函数f (x )的极大值;(2)讨论函数f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审题视点】 讨论f ′(x )=0的根与区间(0,1)的关系.【思维流程】求定义域,并求导函数f ′(x ).确定极值点.确定极大值.求导函数f ′(x )=0的根.分三种情况讨论m 与区间(0,1)的关系,从而确定f ′(x )的正负.确定单调性.【规范解答】 (1)当m =2时,f (x )=52ln x +1x-x , ∵f ′(x )=52x -1x 2-1=-(x -2)(2x -1)2x 2(x >0).2分∴当0<x <12或x >2时,f ′(x )<0;当12<x <2时,f ′(x )>0. ∴函数f (x )在区间⎝⎛⎭⎫0,12和区间(2,+∞)上单调递减,在区间⎝⎛⎭⎫12,2上单调递增,4分∴函数f (x )的极大值为f (2)=52ln 2-32.6分(2)由题意知,f ′(x )=m +1m x -1x 2-1= -x 2-⎝⎛⎭⎫m +1m x +1x 2=-(x -m )⎝⎛⎭⎫x -1m x 2(x >0,m >0).8分①当0<m <1时,1m>1,故当x ∈(0,m )时,f ′(x )<0,当x ∈(m ,1)时,f ′(x )>0, 此时函数f (x )在区间(0,m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m ,1)上单调递增.10分②当m =1时,1m =1,故当x ∈(0,1)时,f ′(x )=-(x -1)2x 2<0恒成立, 此时函数f (x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11分③当m >1时,0<1m<1,故当x ∈⎝⎛⎭⎫0,1m 时,f ′(x )<0,当x ∈⎝⎛⎭⎫1m ,1时,f ′(x )>0, 此时函数f (x )在区间⎝⎛⎭⎫0,1m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1m ,1上单调递增.12分【规范建议】 ①在第一步中,不能忽视定义域(x >0)否则单调区间求错.②在第五步讨论中,不可丢掉m =1的情况.拓展延伸:1.(2013·高考福建卷)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x 0(x 0≠0)是f (x )的极大值点,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x ∈R ,f (x )≤f (x 0)B .-x 0是f (-x )的极小值点C .-x 0是-f (x )的极小值点D .-x 0是-f (-x )的极小值点2.函数f (x )=(1-cos x )sin x 在[-π,π]的图象大致为( )【答案】D3.(2012·高考重庆卷)设函数f (x )在R 上可导,其导函数为f ′(x ),且函数f (x )在x =-2处取得极小值,则函数y =xf ′(x )的图象可能是( )4.(2013·高考全国大纲卷)已知函数f(x)=x3+3ax2+3x+1.(1)当a=-2时,讨论f(x)的单调性;(2)若x∈[2,+∞)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