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教案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教案苏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小说。鉴赏小说的重点是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通过对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的赏析,挖掘作品的主题。而《十八岁出门远行》又不同于传统的小说,特别是小说情节的设置,极其不合常情,具有强烈的荒诞性。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应以情节为阅读的切入点,通过对作品中悖于常情,却又合乎常理的情节的解读,了解作品所传达的主旨。此外,本文新奇独特的语言,也需要在阅读中仔细地体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先锋派”及“先锋派”小说的特点。

2、引导学生调动成长的亲身体验感悟,以我读“我”,与文本深层对话,从而读懂作品,理解文章要表达的隐晦的主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解读文中“旅店”的象征意义,鉴赏独特的语言风格。

技能目标:

把握“我”的心情曲线,整体感知荒诞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情感目标:

激扬学生青春的热情与梦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独立要强,勇敢执著,正直善良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从把握“我”的心情曲线切入,带动情节的感知,进而理解“我”和与“我”对立的人群这两类人,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2、在阅读中鉴赏独特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探究主题重心是否是暴露现实社会的阴暗。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以《小小少年》为背景音乐)同学们,当青春的激情奏响成长的乐章时,你是否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好,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雪村的《出门在外》,一起感受外面世界的酸甜苦辣吧~(观看《出门在外》FLASH动画)。同学们,现在你想不想做一次出门远行呢,那让我们跟随余华怪诞的脚步一起出门远行吧~

一、快乐起程:

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与“我”可以出门远行了,可以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了,此时,你们和“我”的心情怎样呢,

明确:快乐、高兴、兴奋

2、从文中那些传神的细节里可以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

明确:初出家门的心情,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小说就是这样开始的,充满了兴奋和喜悦,如:我快乐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起来。

3、这的确是一次快乐的起程,可是“我”的心情真的快乐到底了吗,

明确:没有

1

4、“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心情的转变呢,

明确: 快乐第一次出门

沮丧、焦急找不到旅店

高兴驶来一辆汽车

气愤司机拒绝“我”搭车

心安搭上汽车

焦虑汽车抛锚

愤怒抢苹果事件

悲伤被打得遍体鳞伤

”在远行的路上遭遇的这些事情,大家能理解吗, 5、“我

明确:不理解,认为不合理,没有逻辑性,有些不可思议,荒唐。

6、你能试着在文中找出你认为不合理的一些情节吗,

明确:这些“不合情理”的描写主要出现在文章的第二、三两部分。

第二部分中,这篇小说的“荒诞”色彩就开始初露端倪,一些“不合情理”的因素开始出现。首先表现在司机突然转变的态度上,他“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而且还要“我”在车开得飞快时爬出驾驶室到车厢里去拿苹果。当“我”问他到哪里去时,他说“开过去看吧”。其次表现在“我”不知目的地旅行上,“我”对找旅店也“根本不在乎”了,“我”似乎和那位司机一样,“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

第三部分是小说的重点,种种“不合情理”的场景不断出现,给整篇小说蒙上一层荒诞的色彩。司机的举动成为“荒诞”的先兆。他在汽车抛锚后“漫不经心”修了一阵后,又在公路中央“很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做完以后又绕着汽车小

跑起来。接着,五个骑自行车的农民到来,他们似乎是毫无理由地抢劫车上的苹果,并把试图阻拦的“我”打倒在地。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司机却无动于衷,只对“我”被打破的鼻子感兴趣,小说的荒诞色彩越来越浓。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我”被第二批来抢苹果的人打得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时,司机也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走了。这个时候,小说的“荒诞”性达到了高潮。

7、为什么作者会在这篇小说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情节呢,这就是这篇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地方,(先为大家讲述一个小故事卡夫卡的《变形记》)这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先锋派。

何谓“先锋派”,

“先锋”原为军事术语,19世纪初转向文化和文学艺术,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之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即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先锋派的艺术特色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注重挖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在我国文学创作中作家余华就是一位把荒诞派引入自己的作品中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采用荒诞的情节来反映社会。下面那位同学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位作家,(师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余华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概括)

余华,浙江海盐人。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战栗》等。其中《活着》获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余华以其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余华的作品借鉴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以近乎无动于衷的冷漠的叙事态度,

2

对人性中黑暗、丑恶、残忍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暴露。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已经显示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现代特色,是后来余华先锋小说的一个基础。

二、课堂探讨:

8、在这种荒诞,不合逻辑的故事中,“我”真的只是一个“我”吗,作者用奇妙的构思,荒诞的情节只是表明“我”出门远行遇到抢劫了吗,“我”与司机和抢苹果的人群的对立可以理解为哪两种事物的对立,

明确:“我”不只是一个“我”,抢苹果的人群也并不是强盗,“我”代表无数纯洁、天真、热情、善良的少年,司机等人则象征着太过现实的、恶俗的世态。

“我”与强盗人群的对立是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理想是美好的明快的,现实却是残酷阴暗的。莫言曾称先锋派作家余华为“当代文坛,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余华也认为自己是在使用一种虚伪的形式来表达生活的真实,在荒诞、不合逻辑,如同梦境中我们的确看到了真实地对立,所以说作者用奇妙的构思,荒诞的情节讲述“我”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故事,是要表现“我”成长的困惑与伤痛。揭示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

”,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当你怀着理想9、生活没有旁观者,走进十八岁的你们也是文中的“我

热情想要拥抱现实世界时,你有没有遇到像“我”一样的无奈、尴尬甚至是愤怒、悲伤,你愿意为你的理想热情执著吗,(学生交流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