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教案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1教案:《十八岁和其他》【1】

十八岁和其他【教学目标】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一)十八岁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爱2、句子的理解(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
“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
(见第三段)(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节);“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一)十八岁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爱2、句子的理解(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
“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
(见第三段)(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节);“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9(苏教版必修1)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9(苏教版必修1)《十八岁和其他》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品味了十六岁花季的芬芳,经受了十七岁雨季的洗礼,十八岁的梦季呈现于眼前。
当我们怀揣梦想上路时,父母们总是常常扫我们的兴,惹我们烦恼。
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扬子的散文《十八岁和其他》,也许能解除我们心中的不快。
二、具体研习(一)两代人的矛盾1、同学们我们对父母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牢骚想说,能不能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倾听,集思广益,想象解决的办法。
学生自由发言2、可怜天下"孩子们"的心哪!大家刚才谈的,似乎在揭示一个矛盾,矛盾双方就是父母和孩子。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状态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思考作者认为两代人的矛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对这些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的?等会我们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读第二部分3、"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双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
那么,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流行观念的影响;(这一矛盾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爱,根本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同学自由讨论,发表见解。
4、那么,原文中提到如何"化干戈为玉帛"的呢?明确:"父母与子女"要"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也就是说两代人之所以会有矛盾是因为缺乏沟通、理解(根本原因)(二)读书的苦乐1、有一条消息引入(略)这样惨重的新闻,对我们来说,好像已不再是什么新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2.1十八岁和其他238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教学目标】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一)十八岁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爱2、句子的理解(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
“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
(见第三段)(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节);“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
高中语文教师竞赛作品十八岁和其他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1

1、理解文意(补充阅读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苦学乐学
蒋士铨每日夜读直至鸡叫一遍
被不出书被父亲罚跪,母亲训斥幼时用柳枝拼字
诵诗作为闲时游戏
我为病中母亲诵读
考取举人
我“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6)你能否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
教学构想及目标:
1、教学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所以本文的学习的具体目标为:熟悉文本《十八岁和其他》,理解作者深厚的爱子之心,从家长与子女两个角度,畅谈阅读感受以及和父母交流后的想法。掌握“炫耀、甫健、惆怅、茁壮”等重要词语,提高文本语言的品味和理解能力。
(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
(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延伸阅读启迪学生感悟到,从古到今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
高中语文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教案【设计指导思想】《十八岁和其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一专题第二板块中的一篇。
整个专题的设置,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设计未来”这一板块充分体现了本专题的指导思想,它从未来层面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
本教案设计试图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储备,形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关系,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逐渐体悟到青春易逝,体验到青春的美好和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重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掌握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最终实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青春,把握青春,尊重父母,平等对话。
【教学目标】1、把握文中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2、通过多重对话,让学生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重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敬爱父母,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情感积累,展开多重对话。
2、由人及己,自主体悟文本主旨对自己的人生启示。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适时点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成为高一学生已经两个星期了,我们许多同学的自主独立意识可能也比初中更强了。
有些同学在家里埋怨过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觉得父母总是扫我们的兴,惹我们烦恼。
但请大家明白,即使这样,父母们仍然是出自爱你们的心。
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扬子的散文《十八岁及其他》,它也许能帮助我们认识父母的这份爱心,解除我们心中的烦恼。
二、研读新课[第一步]请同学自读《十八岁及其他》,结合小标题的有关提示,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学生的概括要写下来,交流讨论并大致明确,不强求一致。
)明确:第一部分:作者诉说自己面对十八岁孩子的心情。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十八岁和其他》精品教案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十八岁和其他》精品教案从容说课“体悟人生”是课本第一个模块“向青春举杯”的第二个板块。
这个板块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在阅读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并通过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和交流,加深对学习材料中青春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
把握“体验”和“对话”这两个教学要点,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是本课的基本思路。
教学重点创设适宜气氛,促进学生探讨,自主体悟青春及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技巧。
教学难点入乎课文之内,出乎课文之外,自主体悟课文主旨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周华健歌曲《亲亲我的宝贝》的唱片、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理掌握文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知识。
2.能根据表达目的选择恰当的措辞和语气。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的活动,形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关系,体验青春美好和父母艰辛,重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储备,在对话交流中,逐渐体悟到青春易逝,体悟到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青春,把握青春,尊重父母,自我反省,平等对话。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品味了十六岁花季的芬芳,经受了十七岁雨季的洗礼,十八岁的梦季呈现于眼前。
当我们怀揣梦想上路时,父母们总是常常扫我们的兴,惹我们烦恼。
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杨子的散文《十八岁和其他》,也许能解除我们心中的不快。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十八岁和其他》】推进新课【多媒体显示:带有逆反表情的中学生形象的图片。
同时,配以相应的文字:父母,我有话对你说。
】师同学们,我们对父母有很多话,有很多牢骚想说,能不能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倾听,集思广益,想想解决的办法。
生我觉得父母就知道关心我的考试成绩,烦死了。
生这几天父母非给我请家教,连玩的时间都没了,我们狠狠地吵了一架。
生他们成天不在家,难得见面,但一见面就说:要好好学习。
高一上册语文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高一上册语文《十八岁和其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十八岁的独特感悟。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十八岁的独特感悟,学会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十八岁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十八岁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作者会对十八岁有如此深刻的感悟?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2.邀请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借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对十八岁的感悟。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二、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如总分总、前后呼应等。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十八岁是一首诗,一首青春的诗”“十八岁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那么高远”等。
三、写作技巧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邀请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写作技巧,创作一段关于十八岁的文字。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对十八岁的感悟。
2.提问:你们觉得作者在课文中传达了哪些价值观?二、价值观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如珍惜青春、勇敢面对困难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如何将课文中的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十八岁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之《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之《十八岁和其他》教案十八岁和其他高手支招之一 --阅读方略阅读有目的△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意。
△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读前要热身名人的18岁1.马克思:18岁进入柏林大学,他不被"学院式喂养方法"所束缚,致力于研究历史和哲学,为他在青年时代由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了基础。
2.周恩来:18岁时满怀寻求革命真理的热情东渡日本,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并同广大留日爱国青年一起从事爱国活动。
4-13.彭德怀:18岁时不堪反动政府的欺辱,同一些有血气的青年一起砸了贪官污吏的"堤防局",怀着为穷人打天下的雄心壮志,弃农从戎。
4.华罗庚:18岁时虽在杂货店当徒工,但由于勤奋学习,19岁就发表了数学论文,25岁时就成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家。
5.金庸:18岁还没有"金庸"这个笔名,准备考高中的查良镛突发奇想,与两位同学一起,赶在升学考试前编了本《给投考初中者》,不但出版,还发行到省外。
6.容国团: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18岁时在香港乒乓球界已功成名就,但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待遇,返回内地,并为我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
7.比尔·盖茨:上大学二年级,刚过了18岁生日的比尔·盖茨在读了《大众电子学》杂志上一篇关于计算机的文章后,立志创立自己的事业,终成世界"计算机软件大王"。
8.迈克尔·塞申斯:2006年11月21日,18岁的"少年市长"迈克尔·塞申斯主持了他就任后的第一次市议会会议。
10多天前,他在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市长选举中,以两票的优势击败前任市长--51岁的道格拉斯·英格斯,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市长。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初中的时曾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它是朱自清先生写给父亲的一篇散文,文章中充满了儿子对过去不能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的一种悔意,还表达了对远方父亲的思念。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在长子十八岁生日之际,写给儿子的一份信。
这便是杨子先生的《十八岁和其他》。
(板书课题和作者)介绍作者:《十八岁和其他》的作者--杨子,原名杨选堂,曾经担任过多家著名报纸的主笔,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等。
早自习的时候,我已经请同学们朗读过这篇文章了,相信大家对文章都有了大致的了解。
我们知道作者运用小标题这样的方式,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
那么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浏览文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感触最多、最深的是哪一个部分,哪些话?下面就是对各部分的解读:第一部分:十八岁在这个部分里,我想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面对孩子已经十八岁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发言)答案:可以说这部分,三段文字有三种心情。
第一段是一种矛盾、失落的心情,即孩子长大了,有一份欣慰,也有似水流年的迷惘。
在焦急忧虑、激动喜悦中,十八年的光阴转瞬即逝。
第二段是一种担忧的心情。
害怕自己因为不经心、任性等等,给孩子造成伤害。
并发出“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样出自肺腑,饱含真挚感情的感叹。
“真会情愿”说明也许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自己出于希望孩子成材,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言语过于严厉,甚至动手打了孩子,但是平静下来,父母感到很愧疚,担心这些举动给孩子带来伤害,如果可以的话,宁愿把孩子如珍宝般地呵护。
第三段表达的是一种欣慰、满意开怀的心情。
这种欣慰就在于,作者对于孩子的长大成人,有份积极的心态。
他觉得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没有什么比“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甚至人生的知己,“更另人满意开怀的了”。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十八岁和其他》教案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十八岁和其他》教案华凤存【教学目标】1.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使学生具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成长心智。
2.能与老师、同学交流,和家长沟通,围绕青春所关涉的人生话题,敞开心怀。
【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思路】一、导入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我心里多么地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的夜里/我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来秋去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一首《懂你》唱出了许许多多人的心声,对于父母,有时也许我们很陌生,因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父母心里,已经步入青春的我们,他们想向我们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一位父亲的心里话。
(板书《十八岁和其他》)二、通读第一部分十八岁,思考下面的问题:1.面对儿子的十八岁生日,作者说让我以这样的心情来祝贺你的十八岁生日,这样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并找出关键句。
明确:欣慰和迷惘。
关键句: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2.分析这部分的行文思路。
明确:第一段:总说自己的心情:欣慰和迷惘。
第二段:回忆过去,反思自己对儿子的爱。
第三段:对孩子长大了有种无法再把握的惆怅,也有一种成为朋友或知己的满意开怀。
第四段:总结前文,再次陈述面对儿子的十八岁生日时自己的心情。
三、通读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分别从父母和子女的角度说说父与子的矛盾是什么造成的?明确:从父母的角度看,一是由于自以为是的爱,没有顾及从子女的感受而导致对立;一是由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
《十八岁和其它》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十八岁和其它》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十八岁和其它》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1随着时间推移,高中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
《十八岁和其它》作为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的教材,已经成为了我们高中教育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十八岁和其它》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这本教材进行教育教学。
一、内容介绍《十八岁和其它》是由美国作家乔恩·丹尼尔所著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书中包含了七个由不同人物视角所讲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以“十八岁”为主题,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对话,如实地呈现了年轻人成长中面对的困惑和挑战。
《十八岁和其它》这本书是一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成长篇章,通过故事的讲述,表达了年轻人成长时的心理变化,帮助我们了解和探索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和愿景。
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为我们未来的人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在阅读、学习和交流《十八岁和其它》的过程中,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读懂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与事件,并了解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2.通过分组、讨论、阅读和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3.在教材学习及课外阅读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通过和同班同学的交流和分享,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了解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而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和目标。
四、教学方法本文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交互式阅读:选取书中的几个故事进行交替阅读,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每个故事背后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2.分组讨论: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篇故事进行阅读,之后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苏教版语文高一《十八岁和其他》教学设计人教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教案一. 教学要点1)布置预习任务,请学生的家长协作完成《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看完本文,标出文中最能引起共鸣的语句,与孩子交流。
如有可能,也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说说心里话。
2)熟悉文本《十八岁和其他》,引导学生从家长与子女两个角度,畅谈阅读感受以及和父母交流后的想法。
二.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亲情,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朴素、最为原始,也最为绵长的情感。
一个人从脱胎于世,便构成了他与父母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缘分,于是有了漫漫人生路上相依相守、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与责任。
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些人来说,你可能就是整个世界。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箴言——《十八岁和其他》。
(二)解题:本文选自《台湾散文精粹》。
杨子,生于1923年,原名杨选堂,广东梅州人。
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朵》等。
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
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
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等职。
本文是一位父亲在儿子十八岁生日时,回忆过往,对孩子的成长写下的感言。
以感性的文字表达了理性的观点,以平等的态度向孩子倾诉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建议。
(三)教师阐述本课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部分,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部分,是在课外完成:学生和家长之间,能以本文为桥梁,更好地进行沟通。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大屏幕]自读提示:1、你喜欢东东的父亲么?为什么?2、标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3、你对自己的父母满意么?为什么?4、尝试换位思考:假设你是父母,将如何面对孩子与你的“代沟”以及他的逆反心理。
文章思路结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每个小标题是一部分。
第一部分,诉说自己面对孩子十八岁时的心情。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两代人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高考语文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学案 苏教版必修1

《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二、预习内容(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孩子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又对孩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那作者流露了怎样的心情,又寄予了孩子什么希望呢?(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 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 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2、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课后练习与提高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导学案的答案详见教学设计欣赏满文军歌曲《懂你》并阅读歌词。
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的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高中语文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小说。
鉴赏小说的重点是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通过对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的赏析,挖掘作品的主题。
而《十八岁出门远行》又不同于传统的小说,特别是小说情节的设置,极其不合常情,具有强烈的荒诞性。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应以情节为阅读的切入点,通过对作品中悖于常情,却又合乎常理的情节的解读,了解作品所传达的主旨。
此外,本文新奇独特的语言,也需要在阅读中仔细地体味。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先锋派”及“先锋派”小说的特点。
2、引导学生调动成长的亲身体验感悟,以我读“我”,与文本深层对话,从而读懂作品,理解文章要表达的隐晦的主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解读文中“旅店”的象征意义,鉴赏独特的语言风格。
技能目标:把握“我”的心情曲线,整体感知荒诞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情感目标:激扬学生青春的热情与梦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独立要强,勇敢执著,正直善良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从把握“我”的心情曲线切入,带动情节的感知,进而理解“我”和与“我”对立的人群这两类人,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2、在阅读中鉴赏独特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探究主题重心是否是暴露现实社会的阴暗。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以《小小少年》为背景音乐)同学们,当青春的激情奏响成长的乐章时,你是否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好,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雪村的《出门在外》,一起感受外面世界的酸甜苦辣吧!(观看《出门在外》FLASH动画)。
同学们,现在你想不想做一次出门远行呢?那让我们跟随余华怪诞的脚步一起出门远行吧!一、快乐起程: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与“我”可以出门远行了,可以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了,此时,你们和“我”的心情怎样呢?明确:快乐、高兴、兴奋2、从文中那些传神的细节里可以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明确:初出家门的心情,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小说就是这样开始的,充满了兴奋和喜悦,如:我快乐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教案苏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小说。
鉴赏小说的重点是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通过对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的赏析,挖掘作品的主题。
而《十八岁出门远行》又不同于传统的小说,特别是小说情节的设置,极其不合常情,具有强烈的荒诞性。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应以情节为阅读的切入点,通过对作品中悖于常情,却又合乎常理的情节的解读,了解作品所传达的主旨。
此外,本文新奇独特的语言,也需要在阅读中仔细地体味。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先锋派”及“先锋派”小说的特点。
2、引导学生调动成长的亲身体验感悟,以我读“我”,与文本深层对话,从而读懂作品,理解文章要表达的隐晦的主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解读文中“旅店”的象征意义,鉴赏独特的语言风格。
技能目标:把握“我”的心情曲线,整体感知荒诞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情感目标:激扬学生青春的热情与梦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独立要强,勇敢执著,正直善良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从把握“我”的心情曲线切入,带动情节的感知,进而理解“我”和与“我”对立的人群这两类人,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2、在阅读中鉴赏独特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探究主题重心是否是暴露现实社会的阴暗。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以《小小少年》为背景音乐)同学们,当青春的激情奏响成长的乐章时,你是否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好,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雪村的《出门在外》,一起感受外面世界的酸甜苦辣吧~(观看《出门在外》FLASH动画)。
同学们,现在你想不想做一次出门远行呢,那让我们跟随余华怪诞的脚步一起出门远行吧~一、快乐起程: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与“我”可以出门远行了,可以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了,此时,你们和“我”的心情怎样呢,明确:快乐、高兴、兴奋2、从文中那些传神的细节里可以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明确:初出家门的心情,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小说就是这样开始的,充满了兴奋和喜悦,如:我快乐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起来。
3、这的确是一次快乐的起程,可是“我”的心情真的快乐到底了吗,明确:没有14、“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心情的转变呢,明确: 快乐第一次出门沮丧、焦急找不到旅店高兴驶来一辆汽车气愤司机拒绝“我”搭车心安搭上汽车焦虑汽车抛锚愤怒抢苹果事件悲伤被打得遍体鳞伤”在远行的路上遭遇的这些事情,大家能理解吗, 5、“我明确:不理解,认为不合理,没有逻辑性,有些不可思议,荒唐。
6、你能试着在文中找出你认为不合理的一些情节吗,明确:这些“不合情理”的描写主要出现在文章的第二、三两部分。
第二部分中,这篇小说的“荒诞”色彩就开始初露端倪,一些“不合情理”的因素开始出现。
首先表现在司机突然转变的态度上,他“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
而且还要“我”在车开得飞快时爬出驾驶室到车厢里去拿苹果。
当“我”问他到哪里去时,他说“开过去看吧”。
其次表现在“我”不知目的地旅行上,“我”对找旅店也“根本不在乎”了,“我”似乎和那位司机一样,“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
第三部分是小说的重点,种种“不合情理”的场景不断出现,给整篇小说蒙上一层荒诞的色彩。
司机的举动成为“荒诞”的先兆。
他在汽车抛锚后“漫不经心”修了一阵后,又在公路中央“很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做完以后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
接着,五个骑自行车的农民到来,他们似乎是毫无理由地抢劫车上的苹果,并把试图阻拦的“我”打倒在地。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司机却无动于衷,只对“我”被打破的鼻子感兴趣,小说的荒诞色彩越来越浓。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我”被第二批来抢苹果的人打得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时,司机也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走了。
这个时候,小说的“荒诞”性达到了高潮。
7、为什么作者会在这篇小说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情节呢,这就是这篇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地方,(先为大家讲述一个小故事卡夫卡的《变形记》)这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先锋派。
何谓“先锋派”,“先锋”原为军事术语,19世纪初转向文化和文学艺术,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之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即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先锋派的艺术特色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注重挖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
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在我国文学创作中作家余华就是一位把荒诞派引入自己的作品中的作家之一。
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采用荒诞的情节来反映社会。
下面那位同学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位作家,(师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余华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概括)余华,浙江海盐人。
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战栗》等。
其中《活着》获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余华以其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余华的作品借鉴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以近乎无动于衷的冷漠的叙事态度,2对人性中黑暗、丑恶、残忍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暴露。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已经显示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现代特色,是后来余华先锋小说的一个基础。
二、课堂探讨:8、在这种荒诞,不合逻辑的故事中,“我”真的只是一个“我”吗,作者用奇妙的构思,荒诞的情节只是表明“我”出门远行遇到抢劫了吗,“我”与司机和抢苹果的人群的对立可以理解为哪两种事物的对立,明确:“我”不只是一个“我”,抢苹果的人群也并不是强盗,“我”代表无数纯洁、天真、热情、善良的少年,司机等人则象征着太过现实的、恶俗的世态。
“我”与强盗人群的对立是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理想是美好的明快的,现实却是残酷阴暗的。
莫言曾称先锋派作家余华为“当代文坛,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余华也认为自己是在使用一种虚伪的形式来表达生活的真实,在荒诞、不合逻辑,如同梦境中我们的确看到了真实地对立,所以说作者用奇妙的构思,荒诞的情节讲述“我”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故事,是要表现“我”成长的困惑与伤痛。
揭示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
”,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当你怀着理想9、生活没有旁观者,走进十八岁的你们也是文中的“我热情想要拥抱现实世界时,你有没有遇到像“我”一样的无奈、尴尬甚至是愤怒、悲伤,你愿意为你的理想热情执著吗,(学生交流体验)明确:远行结束时,虽然遍体鳞伤,浑身冰凉,但心并没有随之冷却,“我”知道自己的心窝还是暖和的。
这说明“我”在经受残酷现实的重创后,也和大家一样,依然坚持和固守着自己的理想、善良和正直。
在成长的蜕变中,他选择了继续做阳光的使者,没有沦落为阴暗的帮凶。
10、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在美好与残酷的交战中,在明丽与阴暗的厮杀中,“我”落了个遍体鳞伤,既然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出门远行的旅程并不安全,爸爸为什么还要让我独自出门呢, 点拨:歌德说过:“你要成长,务须靠自己。
”美国作家惠特曼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能,别的任何人也不能替代你走过那条路,你必须自己去走。
”要想真正长大,就要靠自己去认识世界。
只有真切的经历能够帮助我们褪去稚嫩的外壳,让我们羽化成蝶。
美国作家爱默森说过:“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参观过痛苦的展览所,那么他只看到过半个宇宙。
” 每一个创伤都标志着前进了一步。
只有经历磨练坎坷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三、探究主题:当时有人说,于华把80年代中期文坛掀起的冷漠之潮推倒了冷酷的深处。
一直以来,有的人认同文本的主题重心落在暴露现实的阴暗上,有的人认同文本的主题中心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进十八岁的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对两种观点可进行辩论)明确:看似荒诞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我们如此强烈的共鸣,就因为它是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成长的困惑与伤痛,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传达这份生活的真实时,作者用青春的明快与现实的阴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并不想用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故事突出渲染现实的阴暗,而是用阴暗反衬光明,用阴暗突现明快。
主题重心不在阴暗的司机和抢苹果人群的身上,而在明快的“我”身上。
作者笔下的“我”纯真善良,勇敢正直,尤其在经受残酷现实的重创后,依然能坚持和固守自己的理想,善良和正直。
作者对十八岁的“我”有叹息怜爱,但更多的是欣赏赞美,尤其欣赏“我”在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中,那份难能可贵的执著和坚持。
四、结束语生活中是没有观众的,我们谁也没有资格冷眼旁观,置身事外。
在成长的蜕变中,我们要掌好青春的舵盘,认准执著的方向;要做阳光的使者,不要做阴暗的帮凶。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让我们一起绽放热情明丽的青春,坚持纯真美好的理想,共同营造真善美的人间天堂。
3五、布置作业1、写一篇探究性的小文章,解读文中“旅店”、“背包”内涵。
2、挑选文中你欣赏的语言,谈谈其独特与生动之处。
3、解读文中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小说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解读小说中“旅店”的象征意义,同时体会小说独特而新奇的语言。
一、十八岁的“我”出门远行是不是漫无目的的去流浪,明确:不是”出门旅行的目的地在哪里呢,文中有没有提到呢, 二、“我明确:心中的“旅店”,文中一直说“我”在找“旅店”。
(如:但是我还没有走进一家旅店;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等)三、为什么小说从头到尾反复提到“旅店”,“我”从出门开始,就念念不忘寻找过夜的“旅店”。
而最后的结果,“我”并没有找到“旅店”,而栖身于一个劫后冰冷的汽车里,并感叹说“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们看到,“旅店”在这里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给读者传达着浓郁的悲伤情调。
同学们思考一下,文中“旅店”象征着什么呢, 明确:“旅店”是我出门以来一直找寻的目标,一路寻寻觅觅,却最终当“我”躺在汽车之中感觉到自己信我的温暖的时候,我才蓦然发现原来自己寻找的其实一直都在自己的心中。
当我说出“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逆竟在这里”时,旅店赋予的象征意义也呼之欲出了,他代表了“我”心底的希望和力量,是个人成长路途中必需的动力。
四、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传统的阅读习惯,总是让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作品的所指上,或者说,放在作品所写的内容上,而不重视对表达过程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