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字方法

合集下载

汉字的构成

汉字的构成


(3)未归类会意字
片(判木,从半木) 会意字所会之意的 内涵十分广泛和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 类:一类是表意较为直接和表象化的,一类 是表意较为间接和隐曲的。表意较为直接和 表象化的会意字为数较多。
例如:(从)从二人,表示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紧紧跟随。 (牧)从攴从 牛,表示手执鞭扑放牧。 (罗)从网从隹 (鸟),且隹在网之下,表示以网罗鸟。
字 箱 袋 秧 瓢 问 栽 症 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三千四 百多 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代常用的文字 有四千个到八千个左右 。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国语, 继承并 发扬我们伟大的汉字! 好好学语文(*^@^*)
形声字
定义: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
例: “爸” 字 是 表 音 的 “巴” 字 和 表 形 的 “父” 字 的 结 合; “ 芭 ” 字 是 由 “巴” 和“++” 搭 配 而 成。
结构位置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内形外声 内形外声 声在一角 外形内声
例 芳 勇 河 致 闻 裁 醛 阁 爸 盒 晴 胡 闷 载 渠 病


指事字的类型
1、独体指事
凡是独体的文字,在形体上没有经过后来的增减或 变更,用来表示抽象事类的叫作独体指事,也就是指 事正例。这类独体的文,通常都是以线条符号来指明 抽象事物的意象。
例:上、一、二、下、│、ㄔ、ㄐ、爻。
2、合体指事
当已有的文字形象或符号不足以表达抽象概念时,就 在这成文的形象上,加些点画以引出概念的方法,亦 即以一个文为主体,附加不成文的符号,二者相合而 成的文字,叫做合体指事。 例:元、示、中、屯、牟、牵。

现代汉字构字法分析

现代汉字构字法分析

• 有的是以义会意的会意字, 其中有的是后起 字。例如: • 掰;用两手分开东西。 • 尖:上小下大, 指细小的部分。 • 吠:用犬和口表示狗叫 • 嵩:从山从高, 指山高大
• 简化字中有些是会意字。例如 :
• • • • • 泪:从水从目, 目中水是泪 尘:小的土粒, 表示尘埃 灶:从土从火, 用土砌成烧火器具 宝:从宀从玉, 表示房子里有玉 灭:用一压住火, 一表示压火的东西。
• 有的形声字,字义古今不同。但是因为意 符表意具有模糊性,有的意符可以兼通古 今。例如: • 油:从水由声,本指水名。现指油脂。油 脂古称膏。 • 涝:从水劳声,本指水名。现指雨水过多, 水淹。
• 有的形声字的意符兼表意。例如: • 娶:从女取声,取兼表取得,指嫁娶。 • 驷:从马四声,四兼表意,指一套的四匹 马。 • 懈:从心解声,解兼表散开。指懈怠。
• 造字法的研究说明了汉字形体结构发 展演变的规律, 十分重要;而构字法的 研究说明了现代汉字形体结构的组合 规律。
二、意符、音符、记号
• 字符根据它和整字的音义关系, 可以把它 分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凡是和整 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是意符, 和整字在读音 上有联系的是音符, 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 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
• 有些会意字是由三个意符构成的 。例如: 楞:有四、方、木三个意符。 • 有的是重叠同一个意符构成的会意字。例 如 • 矗:三直表示直立, 高耸。林:二木表示树 林丛生。 • 晶:三日形容光亮。森:三木表示树木众 多。 • 磊:三石表示石头多。
• 3、形声字。形声字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 其中的意符表示字义的类别,音符是表音 成分。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有的意符和 整字读音相同。例如: • 懊:从心奥声, 指烦恼、悔恨。 • 搬:从手般声, 指移动 • 浮:从水孚声, 指飘浮。 • 砖:从石专声, 指建筑用的砖石。

汉字的构字规律以及汉字的

汉字的构字规律以及汉字的

“象形字”,它是画成直观图或象征图 构字方法。如,“口耳目羊马牛日月火木 禾竹鱼石手网刀水田鼠革雨” 等。 象形字都是独体字。 象形字主要出现在一年级教材中。如人教 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口耳目》中的 字基本都是象形字。在教学中,教师若能 简单地画一画,联系实物讲一讲,既能引 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象形 字数量不多,而且大部分做了汉字的偏旁 部首或部件。
• ‚寸‛(寸字边),寸字是指事字,小篆 写作像手形,手腕的一寸处。从‚寸‛的 字往往与手有关。如,‚对‛本义是人 工培育起来的植物生长得茂盛的样子。; ‚守‛掌管;‚射‛本义是射箭;‚封‛ 本义是给树木培土;‚尉‛本义用手熨平; ‚辱‛用手耕作。
• “口‛(口字旁)象形字,像人的口形。从
‚口‛的字大都与口的动作(吃、喝、 说、唱、语气、象声词等)相关。这类
• “彳‛(双立人),象形字。小篆写作像人 在道路上行走,从‚彳‛的字大都与行 走、行为、道路有关。如,‚行、径、 往、征、徒、徙、街、徘、徊、徜、徉‛。 有些字须查本义。如,‚衔‛(会意字) 骑马或驾车行走;‚彼‛本义:流行、传 播;‚待‛本义:不走了,等待、等候; ‚得‛表示行有所得;‚德‛表示登高、 攀登;‚微‛本义:隐蔽行走;‚御‛驾 驶马车;‚衍‛表示水四处流动,漫延。
“尸‛(尸字头),象形字。从‚尸‛的字大 多与人体或宫室有关。如‚尾、尿、展、屋、 居、屏‛。从本义中找到依据的,如‚屈‛本义: 弯曲的身体;‚履‛本义:人的鞋子:‚尼‛本 义:两个人亲近的样子;‚层‛本义:重屋,楼。
• ‚氵‛(三点水),水的变形,象形字。从 ‚氵‛的字基本都与水有关。这类字很 多,不一一举例了。

辶‛(走之),走字的变形,会意字。
从‚辶‛的字大多与行走及行动相关。这 类字很多。有些字古今字义变化较大,或 本义已基本少用了,但还是可以找到些依 据的。如‚遮‛本义:拦住不让走;‚这‛ 本义:迎;‚造‛本义:到……去;‚邀‛ 本义:迎候,半路拦截;‚透‛本义:跳 过、穿过;‚适‛本义:往、到;‚迫‛ 本义:逼近;‚辽‛本义:远;‚连‛本 义:人拉车而行;‚逢‛本义:遭遇; ‚遵‛本义:沿着,循;‚逞‛本义:疾 行。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
汉字的构造方法主要有六种:象形法、指事法、会意法、形声法、转注法和假借法。

1.象形法:通过模仿自然界的物体或事物的形状、特征、动作来构造汉字。

例如,“日”字象征太阳,形状就像太阳的光芒;“山”字象征山脉,形状就像山的轮廓。

2.指事法:通过通过用线条来表示具体的指事物。

例如,“上”字通过一个竖线表示向上的方向;“下”字通过一个横线表示向下的方向。

3.会意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新的意义。

例如,“心”字和“忄”(心的变形部分)形成的汉字都带有与情感相关的意义。

4.形声法:将一个字的字形部分与另一个字的音旁部分组合起来,表示与原字相近或相关的意义。

一个汉字往往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

例如,“居”字的“车”部分表示“形”,“且”部分表示“声”,合起来表示居住。

5.转注法:通过在古代文献中的注释中使用一个字的解释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

例如,古代注解中用“孔”解释“恐”字,后来就用“恐”表示害怕的意思。

6.假借法:通过借用一个字的音义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

例如,“台”字本来表示高地,后来也用来表示台子的意思。

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

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

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是汉字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运用汉字的重要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汉字的奥秘。

一、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的构字规律是指汉字由基本的构字部件组成的规律。

汉字的构字部件主要包括“辶”、“⺍”、“⺌”、“⺙”等。

这些构字部件的形状和意义都与汉字的含义有关。

例如,“辶”表示行走,“⺍”表示手的动作,“⺌”表示心的形状,“⺙”表示目的地。

通过这些构字部件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汉字。

汉字的构字规律还包括形声字和会意字。

形声字是指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汉字,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声旁表示汉字的音。

例如,“鱼”字的形旁是“鱼”,声旁是“鱼”,形旁表示鱼的形状,声旁表示鱼的音。

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汉字组成的汉字。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两个字组成,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

通过形声字和会意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二、汉字的构词规律汉字的构词规律是指汉字通过组合形成词语的规律。

汉字的构词规律主要包括形容词的形容意义、动词的动作意义、名词的表示事物的意义等。

通过这些构词规律,我们可以从汉字中读出词语的含义。

形容词的形容意义是通过形状和部首来表示的。

例如,“大”字的形状很大,所以表示大的意思;“小”字的形状很小,所以表示小的意思。

动词的动作意义是通过动作的形状和部首来表示的。

例如,“走”字的形状是人在行走的样子,所以表示走的意思;“跑”字的形状是人在快速奔跑的样子,所以表示跑的意思。

名词的表示事物的意义是通过事物的形状和部首来表示的。

例如,“山”字的形状像是一座山,所以表示山的意思;“水”字的形状像是水流,所以表示水的意思。

除了形状和部首,汉字的构词规律还包括声音和意义的关联。

例如,“笑”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与嘴巴有关,所以表示笑的意思;“哭”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与眼泪有关,所以表示哭的意思。

汉字构形总结

汉字构形总结

汉字构形总结一、引言汉字是中国汉族使用的文字,是世界上现存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构形是指字形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本文将对汉字的构形进行总结和探讨。

二、汉字的基本构形汉字的基本构形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象形:通过形状的直接模拟来表示事物的特征或形态,如“日”表示太阳,形状呈圆形。

2.指事:通过形状的间接模拟来表示事物的特征或形态,不同于象形字在形状上的直接模拟,如“上”表示位置在上方。

3.会意:通过将多个独立的图像结合在一起,传达一个整体意义,如“休”由“人”和“木”组成,表示在树下休息。

4.形声:由一个意义相关的“声旁”与一个表示声音的“形旁”组成,如“语”由“讠”和“吾”组成,表示说话的声音。

三、汉字构形的基本原则汉字构形的基本原则包括:1.简明性:汉字字形应该尽量简单易懂,以便于识别和书写。

2.相似性:相关的字形应该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以便于归类和记忆。

3.独特性:每个字形在整个字库中应该尽量保持独一无二,以避免产生歧义和混淆。

4.形势规则:汉字的构形应该符合一定的形势规则,如上下、左右对称等。

四、汉字构形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汉字的构形也发生了变化。

在演变过程中,有些字形逐渐简化,有些字形则更加复杂。

同时,一些字形也失去了原有的象形意义,变成了抽象的符号。

这些演变使得现代汉字的构形更加多样和丰富。

五、汉字构形的意义汉字的构形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字形中的每个结构和部件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和信息。

掌握汉字的构形有助于理解和解读文字,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汉字蕴含的文化和思想。

六、汉字构形的启示汉字的构形方式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设计中,简洁明了的构形有助于传达信息;在教育中,相似性的构形有助于记忆和分类;在创新中,独特性的构形有助于突出个性和创意。

七、结论汉字的构形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和结构的组合来传达丰富的信息。

探索汉字的构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汉字的理解,还可以启发我们在其他领域中的创作和思考。

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

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

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1.象形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最早的形式都是模仿自然或人造物体的形状。

例如,“人”字就是一张向右伸开的手,表示一个人的形态;“日”字就是一个圆圈,象征着太阳;“水”字就是两个波浪形,表示水流的形态。

这类汉字因为直观易懂,所以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广泛传播。

#2.指事指事是汉字中最简单的一类,常常是由指向一个事物的手势演变而来的。

例如,“上”字的“一”就是指向上的手势,表示向上方向;“下”字的“丶”就是指向下的箭头,表示向下方向。

这类汉字虽然简单,但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会意会意是汉字中具有表现力和深层含义的一类,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象形字合成的汉字。

例如,“众”字是由“人”、“口”、“目”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表示一群人眼睛张大,口中喊叫的情景。

这类汉字往往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特定的意义。

#4.形声形声是汉字中最常见的一类,是由形部和声部两部分组成的。

其中形部通常是象形或指事,表示汉字的外形或意义;声部则是表示汉字的读音。

例如,“旦”是一个指事字,表示日出的样子,而它的声音“dan”是与“单”、“胆”等汉字相同的。

这类汉字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和易记性。

#5.转注转注是汉字的一类特殊构成方式,是指将原来表示一个字义的汉字,转化为另一个字义的汉字。

例如,“圭”原来表示用来量度的一种瓦尺,后来又被用来表示一种玉器;“来”原来表示一种柿子,后来又被用来表示“到达”的意思。

#6.假借假借是指从一种语言中借用了一个表示某种意义的汉字,来代替原来不具有这种意义的汉字。

例如,“沙漠”中的“沙”,本来是指“沙土”的,但在“沙漠”中,它则表示荒芜、贫瘠的意思。

这类汉字虽然不是原本含义,但是由于使用频繁,所以也成为了汉字艺术的一部分。

以上是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不同的构成方式带来了汉字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我们应该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汉字,发扬汉字文化的传统。

汉字概说-04汉字形声字分析(1)

汉字概说-04汉字形声字分析(1)

形声字和声符的数量
• 李燕、康加深(1993)建立了“现代汉语形声字 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中的7000通用汉字,数据库的字段有:汉字字形、 汉字的结构、形声结构读音、声符、声符读音、 表音和繁简汉字等信息。根据作者的统计,7000 常用字中,形声结构共有5631个,占通用字总数 的80.44%。他们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 析: • (1)声符。5631个形声字中,使用了1325个不 同的声符,其中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成字 的有1119个,占声符总数的84%。声符的构字从 1到23不等,平均每个声符的构字量为4.25个。
声旁的规则性
• 规则性效应(regularity effect)是指能够用 规则推导的语言属性。例如“青”构成的 形声字“清”,两个字的读音一致,我们 在读这个字的时候,只要读声旁的读音就 读对了,这样的特点可以推导到同一声旁 类似的形声字中,比如“蜻”,学习者利 用“青”的读音来推导“蜻”的读音,这 就是规则性在起作用,一般把这样的作用 就叫做声旁规则性效应。
第四讲 汉字形声字分析
2014.10.21
汉字的构字法
按照意符、音符和记号在汉字中的组合情况,苏培成将现代 汉字的构字法分为以下6种: (1)会意字,由意符和意符构成,如“从”、“伐”、 “炎”、“尖”等。 (2)形声字,由音符和意符构成,如:“澳”、“吧”、 “搬”、“苞”等。 (3)半意符半记号,由意符和记号构成,如“布”、“蛇” 等。 (4)半音符半记号,由音符和记号构成,如“球”、“诛” 等。这两类基本都是古形声字,只是读音或意义发生变化 后,音符和意符变成记号了。 (5)独体记号字。如“山”、“日”等,就是古代的象形 字。 (6)合体记号字。如“角”、“龟”、“鹿”、“马”等, 这些字是古代的象形字,由于字形的演变,这些字不再象 形了。

现代汉字的六种构字法是

现代汉字的六种构字法是

现代汉字的六种构字法就是?一、会心字1 、定义 : 会心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成的字。

2、会心字的种类(1)由不一样的意符组合而成 : 伐 -- 人、戈 , 泛指砍 ; 拿-- 合、手, 合手为拿 ;掰 -- 手、分、手 ; 两手分开。

(2)由同样的意符重叠而成 : 矗 -- 三直表示直立、高耸 ; 晶 - -三日形容光明 ; 磊 -- 三石表示石头多; 炎 -- 双火表示火焰升腾。

(3)从繁体字中简化而来 :宝、笔、尘、粜、籴、泪、灭。

二、形声字1 、定义 : 由意符与音符组成的字叫形声字。

2、声符与整字的关系(1)音符与整字读音同样 :奥 -- 懊、澳; 巴 -- 爸、芭、笆、疤 ; 垂-- 锤、捶、椎、陲、棰 ; 朱-- 株、珠、蛛、诛。

(2)音符与整字声韵同而调不一样 : 攀 -- 襻 ; 用-- 拥、痈 ; 魏 -- 巍; 于-- 盂、芋、宇、纡。

(3)有些古代形声字 ,到了现代音符已经不可以正确表音 , 简化后改用能够表音的音符:肤--肤;护--护;态--态;钟--钟; 桩--桩。

(4)有的形声字的意符能够兼通古今 :油 :从水由声 ,本指水名。

现指油脂。

油脂古代称膏。

涝 :从水劳声 ,本指水名。

现指雨水过多 ,水淹。

(5)有的形声字的音符兼表意 :娶: 从女取声 ," 取"兼表 "获得 ", 指嫁取。

驷 : 从马四声 ," 四 "兼表意 , 指一车套的四匹马。

懈: 从心解声 ," 解" 兼表散开 ,指懒惰。

(6)有的形声字音符有所省略 , 传统汉字学把这样的形声字叫做省声字 :珊,从玉 ,删节声 ; 氮,从气 ,淡省声 ;徽 ,从系 ,微省声。

二、声符、意符的组合方式 :形声字的意符与音符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八种 :左形右声 : 肝、惊、糊、裱、纲。

右形左声 : 鹦、鹉、雌、刚、甥。

上形下声 : 霖、茅、耄、竿、崮。

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知识链接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①古埃及圣书字;②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③中美洲的玛雅文;④印度的梵文;④汉字;2、汉字知多少: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9353字;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广韵收26194字;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清代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使用单字2939个;论语使用单字1512个;左传使用单字3906个;孟子使用单字1959个;杜甫诗集使用单字4372个;红楼梦使用单字4462个; 综合评价一、通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起源有哪些假说1结绳记事说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2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3刻契说书契说“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有锯齿,用来记数;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郑玄注系辞说:“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2周礼质人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列子说符篇说:“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齿”,就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4仓颉造字说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荀子.解蔽篇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传说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5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2、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3、完成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格;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春秋、战国籀文即大篆青铜器、石秦小篆石汉隶书竹简、帛汉、唐楷书二、精读研讨,讨论下列问题;1、你能认识课本第39页图片上所展示的古文字吗所列古文字对应今天的汉字分别是:“舟、车、册、又、其“簸箕”的“箕”的本字、月、川、刀;门、凤、鱼、鹿、羊、牛、犬、豕;下、亦“腋”的本字、龙;贝、翼、射、立;女、妇、乳、毓同“生育”的“育”;书、从、莫“暮”的本字、明”;2、有趣的“拆字”一日,康熙听说有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便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和尚脱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你能猜出下面的字吗⑴野径无人草丛生茎⑵一口咬去多半截名⑶大火烧到耳朵边耿⑷牛角上边来一刀解⑸东南西北无弯路置⑹雨余山色浑如睡雪⑺空山之中一亩田画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踵⑼无角牛登上没峰山击四、趣味文字,积累下列材料 1、“六书”和说文解字四、“六书”分析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种具有形象感的代表符号;可以分为整体象形和附体象形两类;①整体象形所谓“整体象形”,即描摹出事物的整体形象;如:“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既曰“从囗一”,便是会意字,不得又谓“象形”;许慎因不明“日”字形体的变化,误将字形析作“从囗一”;早期金文作,象太阳之形;或于中间加点作饰笔,如、;甲骨文作、、,与金文一致;小篆作,圆形讹成椭圆;隶书进一步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如“日”;“月”,说文:“,阙也;太阴之精;象形;”甲、金文作、,象弯月之形;或于其中加饰笔,如、;饰笔引长则作,小篆作正由此而来;隶书作“月”;“自”,说文:“,鼻也;象鼻形;”甲骨文作、,象人鼻之形;金文或稍讹,作、、;小篆作,隶书作;“隹”,说文:“,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金文作、,甲骨文作、,象短尾鸟之形;小篆作,犹存古意;隶书解散篆体,作、、,完全失去象“魚”,说文:“,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后来于左右各增饰笔作、;小篆作,省去了两边的鳍形;隶书作“魚”,只是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而已;“犬”,说文:“,狗之有县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金文后来作、、;春秋时作,战国时或讹变作;小篆作,则是其进一步讹变;隶书作;②附体象形有些事物单独画出不易辨识,所以要把它所依附的事物一起画出;如:“眉”,说文:“,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甲骨文作、,或作、、、,因为如果不画出“目”形,便难以使人明了是眉毛;金文或同甲骨文,如;或字形稍讹,毛与“目”离析为二,如、、;小篆是其进一步讹变;许慎据已讹之小篆将本象毛形的“”当作頟理,误甚;段注附会许说,谓“”“象眉之形”,谓“在两眉上”“象頟理”,与古文字不合;隶书作,只是将改用方折的笔划而已;“齒”,说文:“,口龂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古文齿字;”甲骨文作、、、,或作、,象口中有齿之形;战国时作、,下半很明显是由甲骨文后二形演变而来,说文古文“”即源于此;因为字形讹变后与“臼”字难以分辨,于是在上面加“止”作声符以区别之;小篆字形是其进一步变化;隶变作、;“州”,说文:“,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从重川;……,古文州;”商代金文作,甲骨文作、,旁象川流,中央象土地;西周金文同甲文,如、,说文古文稍讹;小篆字形当是两边笔形受中间同化的结果;许慎不明,析成“重川”,不确;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据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改为“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许慎对“指事”的定义过于笼统,并与象形、会意的界线含混不清:说“视而可识”,则很似“象形”;说“察而可见”,又似“会意”;所以,后来学者对“指事”的理解存在分歧;就所见的指事字来看,实际包含两类情况:一类指事字,“实际上是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事物的特点的时候,利用标注记号的方法指出事物的要点,即在两个符号中,一个是字,另一个不是字,只是个符号;”高明也就是说,有些事物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整个事物,于是便在象整个事物之形的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跟附体象形不同:附体象形字所要表示的事物与它所依附的事物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如眉毛和目本是两件事物;而“刃”字所表示的事物,即刀刃,与刀是分不开的;另一类指事字,表示的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这类字虽然看起来字形与某些具体事物类似,但它表示的意思并不是这类具体事物,而是另一种抽象的意义,因而不得视为象形字;下面分别举例来说明这两类指事字;①象形字加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大多数的指事字都有两个构成成分,其中一个构成成分是可以独立成字的象形字,另一个则是不能独立成字的指事符号;之所以要将指事符号加在象形字上,就是因为所表示的意义与这个象形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关;如:“刀”,说文:“,兵也;象形;”甲骨文作,正象刀之形;小篆作,刀把稍有讹变;隶书作“刀”;“刀”是个象形字,而刀刃虽在刀上,但却无法直接表现出来;“刃”,说文:“,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小篆作,战国秦文字作,即在“刀”的有刃的地方加指事符号;隶书作“刃”;字看起来象“刀”,所谓“视而可识”;但表示的并不是整个“刀”,而是刀的刃,即所谓“察而可见”;“木”,说文:“,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其实“木”是个整体象形字,甲骨文作,上象枝,下象根,中间是树干;小篆作是其演变;隶书作“木”,将上面的树枝形简化作一横划;“本”,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战国秦文字作、,都是在木的根部加指事符号;隶书作“本”;“末”,说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春秋金文作,在木上加指事符号;小篆作点引长成为一横划,隶书作“末”;“朱”,说文:“,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段玉裁注曰:“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识之;”金文作、,正于木中心处加指事符号;点引长成横划,如;秦简作,汉隶作、,前一种写法与古文字一致,后一种写法源于秦简;楷书进一步将树枝形变成一丿一横,以便书写;“亦”,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甲骨文作,在正面的人形的臂腋处加指事符号;小篆作,与古文字一致;秦简作、,人的两臂与身躯稍讹;汉隶作、,两臂和身躯变成了一点和一横划,两腿变成了两竖笔,左右两点即是原来的指事符号;“寸”,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按说文的体例,段玉裁谓“寸”是会意字;其实,所谓“一”并不是表意的构件,它只是一个指事符号,指示寸口之所在;秦简作,在手的寸口处加指事符号;汉隶作,将象手指形的曲笔简化成一横,手臂形变成竖弯勾;②约定的记号形成的指事字有的指事字很难说是某个具体事物的象形,大概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记事符号;例如划一道横线表示“一”,划两道横线表示“二”,划三道横线表示“三”,划四道横线表示“亖”四;大概是由于积划多了以后不易一眼看出,所以,从“五”开始,就用另外的记号来表示,如×、五;也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六,、七,、八,十甲骨文的“五、六、七、八、十”四个字构形都很简单,很说是象具体事物之形,有学者说它们就是纯粹约定俗成的记号对于“九”字有不同看法;也有的指事字是利用抽象符号组合而成,就是说用来构成指事字的两个构成成分都很难说象具体事物之形;如:“上”,说文:“,高也;指事也;”小篆“上”字作、两种形体,都是已发生过很大变化的形体,不足为据;甲、金文作,用在朝上弧线上加一短横来表示“上”;后来写作,弧线简化作直线;“下”,说文:“,底也;指事;”小篆作、两种形体,也都是经过了很多变化才成这个样子的,不足为据;甲、金文作,用在朝下的弧线下加一短横来表示“下”;后来写作,弧线也简化作直线;甲、金文“上”、“下”两个字所用的弧线和短横,很难说象什么具体事物之形,仅仅是作为两个抽象符号,靠这两个符号的不同的结合方式表达不同的意义;本来“上”“下”两个字是容易区别的;当弧线简化成长横之后,“上”“下”两个字就变成靠短横在长横上还是在长横下来分别了,而人们在书写或刻写时也不一定都会把长短横区别得很清楚,这样一来,字形也就不容易分辨了;于是,就又采用加竖笔的方法来区别它们:“”加上朝上的竖笔,作;“”就加上朝下的竖笔,作;小篆的“”、“”二形就是“”、“”的进一步变化;至于小篆的“”、“”二形,大概是脱落了短横所致,出土文字数据并未见如此写法;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字一般都是有两个直接构成成分组成有的构成成分本身就是合体字,又当别论;至于说文中有所谓合三体会意的字,实际上也都是许氏对字形的理解不妥造成;很难想象人们在造字的时候会共时用三个或更多的构件;如果有平面静态地看是三个或更多构件构成的字,如“祭”字,这些构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并不都是一个层面上的直接构成成分,会合二字之形或义以表新的意义;根据现有的古文字资料来看,会意字的组合形式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以形会意,即“比类”这一类会意字,完全以形为基础,以图形的组合来反映某些词义的具体内容,使人看到结合的形体,就可联想到语言中的某个词;如:“从”,说文:“,相听也;从二人;”甲骨文作、,两个人可以朝左,也可以朝右,但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北”,说文:“,乖也;从二人相背;”甲骨文作、,两个人互相背朝对方;小篆作;秦简作;隶书作、,只是笔划更加方折、平直些而已;“从”和“北”都是用两个人来构字,但两个人结合的方式不同,就表示了不同的意义;字形的不同,体现的实际是结合方式的不同;再来看一组构件相同的字;“伐”,说文:“,击也;从人持戈;”甲骨文作、,用“戈”砍在“人”的头部以会砍伐之意;小篆作,“戈”已经与“人”分离,所以许慎将字形析为“从人持戈”;“戍”,说文:“,守边也;从人持戈;”甲骨文作,金文或作,戈的刃都在人头之上,不会伤着人;小篆作;许慎因为未见过更早的字形,所以把“伐”和“戍”都析作“从人持戈”,其实这两个字是靠“人”与“戈”不同的结合方式来区别的;“武”,说文:“,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一般人都认为许慎引楚庄王的话来解释“武”字不合适,他的思想恐怕不能代表造字时代人的思想;“武”,甲骨文作、,一般学者都认为“止”就代表人;“武”字“从止从戈”,应该就是表示扛着戈去打战,因而有勇武之义;小篆作;隶书作、、等形;到楷书作“武”也就不难理解了;另一类是以义会意,即“合谊”“谊”是表示意义的本字,而“義义”是假借字;后世假借字行,而本字又用作表友谊之义;所谓“以义会意”,就是会合两个构成成分的词义以表示新的意义;如:“朏”,说文:“,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实际就是合“月”和“出”二字的意义以表示月亮刚刚升起之义;“凭”,说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即会合“任”和“几”两个字的意义来表示依附于几案之义;“劣”,说文:“,弱也;从力少;”大徐本作“从力少声”,误;即会合“力”和“少”二字之义以表示弱义;“肰”,说文:“,犬肉也;从犬肉;”也是会合“犬”和“肉”二字之义;“尟”,说文:“,是少也,尟俱存也;从是少;贾侍中说;”即会合“是”和“少”二字之义;字或作“尠”,会合“甚”和“少”二字之义;古文字中真正以义会意的字是不多的;许慎举“信”字以为例,本来是有道理的,但后人对此字有不同看法;“信”,说文:“,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人说话要真诚;有人说人说话未必“诚”,所以提出将“信”字分析作“从言人声”;从语音上讲,上古“信”与“人”都在真部,说是形声字,也有道理;后世也造了几个以义会意的字,如“不正为歪”、“小土为尘”等;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曰:“‘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按照许慎所下的定义,形声字的构成应当是形符和声符共时结合而成的;就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商代甲骨文和金文来看,确实有一部分字在甲骨文或金文里,就已经具备形符和声符两个构件了;这些字是不是形符和声符共时结合而成的,因为目前还没有比商代更早的成系统的古文字资料可资比较,我们姑且就认为它们是共时结合而成的;如:“江”,说文:“,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声;”金文作、,从水工声,与小篆合;“河”,说文:“,水,出焞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从水可声;”甲骨文作从水何声从水丂声,金文作从水何声,战国陶文作从水可声,秦简作“水”已变作“氵”;“何”、“丂”、“可”语音相近,而且“可”字本就以“丂”作声符,“何”字后来也声化为“从人可声”,所以这三个字都可以充当“河”字的声符,但后世只有“从水可声”的字流传下来;甲骨文作、,从水女声;“妹”,说文:“,女弟也;从女未声;”甲骨文作,从女未声;或作,从女木声;金文作;“未”在上古是明母字,有学者认为“未”即是从“木”分化而来;“未”与“妹”在上古声韵均同;“木”与“妹”双声,且韵部也相近;按理说,形声字的声符与整个形声字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可是,说文里有些形声字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又是为何呢根据古文字资料看,有的是由于字形演变了,许慎不明原来的构形而据已变之形立说所致;如:“秊年”,说文:“,谷孰也;从禾千声;”“年”与“千”在上古都是“真部”字,但声母差距较大:一个是泥母,一个是清母;其实古文字原来并不是作“千”:甲、金文原来作,从禾人声;“人”与“年”上古韵部相同,声母也相近甚至有人认为相同,所谓“娘日二母归泥”,所以,声符与整个形声字读音完全和谐;后来字形变了,先是在“人”上加点作饰笔,如;进一步变作,小篆作正源于此形;许慎不知道原来“年”字是以“人”作声符的,他据小篆分析为“千声”,于是使得声符和整个形声字在声母上十分不和谐;从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看,后世有很多的形声结构的字,并不是形符和声符共时结合成的,而是历时累积成的;裘锡圭先生说:“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就是一般所讲的形符和音符就是一般所讲的声符组成,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参阅文字学概要第八章表意字加注音符,既不影响理解字义,又使人易于读出音来;假借字加注形符,既容易读出音来,又不致使人对词义产生误解;受此启发,人们便想到了用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共时结合的方法来造字,所以,形符和声符共时结合造字的方法应该是比象形、指事、会意等方法出现得要迟些;但是此法一经产生,它的便于认读和理解的优点,使得人们很少再用象形、指事或者会意的方法造字了,甚至连那些本不是形声结构的字,人们也会采用增加形符或增加声符的方式,将其改造成形声结构的字;如:“齿”,说文:“,口龈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甲骨文作,象口中有齿之形;战国金文作,与甲骨文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是增加了声符“止”;“止”与“齿”上古韵部相同,声母章、昌也相近,语音和谐;加声符一般都是加在表意字上;如:“鳳”,说文:“,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从鸟凡声;”甲骨文原来作、,象凤鸟之形;可能是靠形体的不同难以把凤与鸟区别开来,于是人们在凤形之上加“凡”“凤”在冬部,“凡”在侵部,也有学者认为在上古时冬与侵还没有分成两部;声母相同作声符,以别于鸟字,如、;大概是因为“凡”声已将“凤”跟一般的鸟区别开来,凤本身的形体在新的字形中就显得不再重要,所以,原来的象凤之形的构件后来就干脆写成了“鸟”,如小篆作;加形符一般是加在假借字上;因为被假借字有它自己的本义,人们很容易被它的本义所干扰,或者即便是在用它的本义解释不通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个字在此表示什么意思;加了形符之后,人们就不会被它的本义干扰了;如:“师”字的本义是表示军队,汉代人假借它来记录{狮子}一词,写作“师子”;不了解的人只看字面,不一定就知道它所记录的是动物的名称;于是就有人在假借字“师”上增加“犬”旁,写作“狮”,因为多数表示动物的字都有“犬”旁,这样一来,人们就不会不明白了;在假借字上增加形符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分化字形,造出所谓“今字”或称“分化字”、“分别文”;如:“辟”,说文:“,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躲避之义,古人原来并没有造字,而是假借“辟”字为之;因为躲避跟走路有关,后来在假借字上增加“辶”旁作“避”;譬如之义,原来也没有造字,也是假借“辟”字为之;后来在假借字上加“言”旁作“譬”;开辟之义,以前也没有造字,而是假借“辟”字为之;后来加“门”作“闢”,不过,现在简化字又写作“辟”,恢复用“古字”;也有在表意字上再增加形符的,那主要是为了彰显词义;如:“从”和“從”;甲骨文作、,用两个方向一致的人表示后一人跟随前一人;或加“彳”作,或加“辵”作,或加“止”作,这几个形体在卜辞和金文中用法并没有差别,应该视为一字之异体;说文将“从”和“從”别为二字,谓“”是“相听也,从二人”,谓“”是“随行也,从辵从,从亦声”;其实“相听”和“随行”意义并没有差别,这一点许慎是知道的,所以他将“從”归在“从部”,而不是归在“辵部”;在表意字上增加形符,原来的表意字在新的字形中,客观上就成了兼表意的声符,如“從”字就可以分析为“从辵从从,从亦声”;再举个例子:说文有“後”字,谓“迟也;从彳,幺夊者後也”,从三字会意;从古文字来看,其说不确;甲骨文原只作,隶定可作“”;西周金文或增“彳”作,或增“辵”作与说文所收“古文”同;可见“後”这个字并不是共时取三个构件来会意,而是历史累积而成的;“”形后世无传,所以,许慎把“後”字分析作“从彳,幺夊者後也”;正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后世的形声结构的字,并不都是形符和声符共时结合的方式造出来的;换句话说,平面静态的形声结构的字,其来源并不只有形声造字法一种,另外的一个来源就是聚讼纷纭的“转注”;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对于“转注”这一术语,学术界有较为分歧的看法;说法虽多,但正确的理解只能有一种;我们觉得,在这分歧的说法中,只有“加注意符”的说法较为可信;“建类一首”,就是为表示同一类意义的字建立一个共同的意符,或者也可以称作部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意符是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字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形声造字法“以事为名”的“事”说的事类,表现在文字上也就是用同样的意符来表示这一事类,如{江、河、湖、海}等都是水类,所以为这类词造字时都以“水”字作为意符;如果这种意符不是客观存在的,别人又如何理解和遵守呢而部首是许慎为系联文字主观归纳出来的,在许慎自己看来,部首就等于意符,所以,他在每个部首字的下面都说“凡某之属皆从某”,意思是说,凡是表示这类意义的字都以这个部首字为部首,换句话说,凡是以这个字为部首的字,其意义都跟部首字的意义有关;但经过后人研究,发现许慎的这种说法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许慎归纳的部首有时与意符也存在有不一致的情况;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一原则有问题,而是许慎所立的部首有的存在着问题;所以,部首字有的并不是意符,二者不能简单地看作同样的东西;许慎在定义里说“建类一首”,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归纳的部首就是意符,因此就说成是“为表示同一类意义的字建立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给表示这类意义而又不具备这个意符在许慎看来,就是部首字的字加上这个意符部首字;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要点:“同意”,是指同样的意类,而不是指具体的意义,如“江”、“河”等都属于{水}这个同样的意类,但“江”、“河”等又有各自具体意义;“相”表示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互相,而是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相迎”、“相许”之“相”均是这种用法;“受”,古字,今字作“授”,授予之义,而不是接受之义;“相受”,即“相授”,授予给它;“转注”造字法最主要的是给假借字加注意符;假借字都有自己的本义,本义与字形是吻合的,而假借义自然与字形不合;在假借字上增加一个表示这个假借之义的意符,即为“转注”;“转注”以后的字在字形上与其所表示的意义就相合了;如:{考}这个词,最初在金文中用“丂”字来表示,如“文丂考”、“皇丂考”、“祖丂考”等;“丂”字在甲、金文作、、,象斧柯之形,用来表示“文考”之义,当属假借;后来写作,因为“丂”字在此处表示了{老}意,所以,为了显示其假借之义,就加注“老”字作意符;这样一来,别人就不会以“丂”的本义来曲解了;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许慎给“象形”日月“指事”上下“会意”武信“形声”江河举的两个例字,都是同样造字方式造出的字;而给“转注”举的两个例字并不一样,只有“考”是转注法造成的字,而“老”字却不是;说文解字的说解体例是,每种造字方式只举两个例字,此处也就不便多出字来;那为什么不举两个转注造成的例字呢应该说许慎是有用意的,他就是要告诉我们,“考”是由“老”转注而成的;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而形成分化字,这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再举几例:“辟”,按照说文,它的本义是“法也”;但是,{躲避}、{邪僻}、{开辟}、{譬如}等义,先也都是假借“辟”字来表示,如“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后来分别加注意符造出“避”、“僻”、“闢”、“譬”字来表示“辟”的这些假借义;除了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为假借义造分化字,也有在表意字上加注义符为词的引申义造分化字的现象;如:。

汉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拥有复杂而深奥的构字规律。

通过对汉字的构字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下面,我们将从形声、会意和象形三个方面来介绍汉字的构字规律。

一、形声形声是汉字的一种构字规律,即通过字形和声音的双重作用来表示字义。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通常表示字的意义,而声旁则表示字的音。

例如,"飞"字的形旁是"食",表示与食物相关,而声旁是"非",表示另外一个字的音。

通过结合形旁和声旁,我们可以推测出"飞"字的意义是与食物有关并且发出"非"这个音。

二、会意会意是另一种汉字的构字规律,即通过结合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形,来表示一个更加具体的意义。

会意字通常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字形组成,每个字形都有自己的独立意义,但结合在一起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意义。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两个字形组成,"人"表示人,"木"表示树木,而"休"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

三、象形象形是最古老、最直观的汉字构字规律。

象形字通过模仿或描绘事物的形态来表示字的意义。

在象形字中,字的形状和事物的形态非常相似。

例如,"日"字就是一个太阳的形状,用来表示太阳、光亮的意义。

又如,"水"字就是水流的形状,用来表示水的意思。

通过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象形字,并且理解它们的含义。

总结起来,汉字的构字规律可以归纳为形声、会意和象形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汉字的构字规律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使其永远流传下去。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此即《说文》之象形字,观其物形而取其象也,如日、月、山、水、人、虫、鱼、木、鸟、牛、羊、马、犬等等是矣。

然隶变而至于楷体,则多远离其象而符号化矣。

二曰符号抽象法。

如、丅、了、父、ㄎ、冖、丁、凸、且、艮等,乃男阳之抽象符号也;ム、口、也、匕、几、凹、凵、而等,乃女阴之抽象符号也;一、二、三、七、九、十等,乃数字之抽象符号也。

三曰取象比类法。

象谓物象、事象、符象等;比类犹言譬也,《礼记学记》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东汉郑玄注曰:丑,犹比也。

唐孔颖达疏曰:言古之学者,比方其事以丑类,谓以同类之事相比方,则事学乃易成。

《诗周南螽斯》朱熹《集传》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类犹言比象,《广雅释估四》曰:类,象也。

比、譬义同。

《墨子小取》曰:辟[譬]也者,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取象比类法,乃古人以物象之相似,而以彼物喻此物,以明事理之法也。

若无譬喻之法,则事物之奥理难以明焉,而语言亦将显得苍白无力。

西汉刘向《说苑》曰: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王曰:诺。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

则谕乎?王曰:未谕也。

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

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王曰:善。

言事之理必以譬,造字之法亦必以譬,无取象比类法,则成千上万之字难以造出焉。

汉字之奥妙,要在于依天人合一之道,取物象以喻男女阴阳二器,及其交合、孕育焉,并以之为字根,遂有众多孳乳字之产生。

比如:(一)譬喻男性符号者:自然之天、山、土、阜、雨、火等;人体之止、手、寸等;动物之牛、羊、马、犬、龙、虍(虎)、鸟、隹、鱼等;植物之茎、朿等;器物之斤、戈、刀、矛、戊、戉、矢、犁等;(二)譬喻女性符号者:自然之地、水、云、谷、穴、田等;人体之口、幺、玄、肉、尸、月(同肉)等;动物之豕、贝、凤、鱼、兔、虍(虎)等;植物之瓜、花等;器物之车、皿、臼、缶、舟、鼎、其(箕)、户等。

汉字的构字方法

汉字的构字方法

汉字的构字方法
1 人是由丿和小那组成丿代表男人小那代表女人
2 男田和力田代表人的生活是种田力代表出力的是男人
3 女有横丿折和大丿横代表负重女人是由男人的肋骨而出丿折大丿代表女人的形态男人与女人是一体男人是头女人只有顺服丿折在先大丿在后、
4 母由一横两点一个大的框子大框子代表女人怀孕横代表怀里一个身里有一个,
5 船由舟八口组成舟代表诺亚方舟八代表大洪水只有八口得救口是单位,
6 禁由木木示两棵树代表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

示代表神说了不可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吃的日子必定死。

是神的命令。

7 魔广林鬼,在伊甸园的林子里有个鬼。

8 恶亚和心亚当的心坏了。

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图解

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图解

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图解汉字全体字组合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1、并列结构。

(1)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2、上下结构(1)上下结构,如:朵、泉、灾(2)上中下结构,如:煎、塞3、包围结构(1)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2)上三包围结构,如:闲、闰、阅(3)左三包围结构,如:匡、臣、匠(4)下三包围结构,如:函(5)上左包围结构,如:厢、床、庄(6)上右包围结构,如:氮、句、可(7)下左包围结构,如:逵、毯、勉(8)下右包围结构,如:斗、头4、框架结构,如:坐、乘、巫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组合与字根有什么区别?1.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

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

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

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

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2.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

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

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

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

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3.字根是从汉字最小的离散结构单位着眼分析汉字形体得出的结果。

现代汉字的字根不同于传统的汉字结构分析所得出的偏旁、部首。

有许多偏旁部首本身包括2个以上的字根。

例如:样的字根为木、羊;惞的字根为忄、斤、欠;颉的偏旁为士、口、页;韶的字根为立、曰、刀、口。

4.传统文字学中两分法及偏旁部首的概念不能满足现代汉字结构分析实践的需要。

因为:①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

有许多汉字的偏旁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如:赢、幂、谬、隋、蒯、剜、撅、阔、胸等;②有些偏旁是一个合体字,可以继续拆分。

字和偏旁界限不清,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如:贺——加、贝/力、口、贝;章——音、十/章——立、早/立、日、十;韶——音、召/立、日、刀、口;孀——女、霜/女、雨、木、目;③部首仍然使用,但是,确定部首的原则和标准已经从义类原则变为检字法原则。

汉字十一种构形模式

汉字十一种构形模式

汉字十一种构形模式1.引言1.1 概述汉字是中文的基本文字,其构形模式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探讨汉字的十一种构形模式。

每一种构形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形态,通过研究这些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每一种构形模式的构造规律和应用范围,并探讨其在汉字演化过程中的影响。

通过对汉字构形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汉字的理解,进一步拓展汉字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引言开始,通过概述和文章结构来介绍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十一种构形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并进行总结。

最后,将就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展望进行讨论。

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关于汉字构形模式的理解,以及对其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和可能的发展方向的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1. 引言:对汉字的构形模式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详细叙述和分析了汉字的十一种构形模式。

每一种构形模式都会针对其特点、演变等方面进行讨论。

2.1 构形模式一:介绍第一种构形模式的特点、应用场景和相关实例。

2.2 构形模式二:探讨第二种构形模式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和常见用法。

2.3 构形模式三:分析第三种构形模式的形态特征、意义及其与其他模式的关系。

2.4 构形模式四:剖析第四种构形模式的构造原理、应用领域和实际案例。

2.5 构形模式五:解析第五种构形模式在不同字形中的表现形态以及其字义的延伸。

2.6 构形模式六:探讨第六种构形模式在古代和现代文字中的差异和变化。

2.7 构形模式七:深入研究第七种构形模式的独特之处和相关文化内涵。

2.8 构形模式八:评述第八种构形模式在汉字中的普遍应用和语言意义。

2.9 构形模式九:考察第九种构形模式的历史起源、形状演变和象形特点。

2.10 构形模式十:探索第十种构形模式在汉字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力。

2.11 构形模式十一:阐述第十一种构形模式的特征、变化规律和字义的含义。

叠字构字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叠字构字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叠字构字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叠字构字法是一种汉字构字的方法,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字形叠加组合,以形成新的字形。

这种方法在汉字的演变和书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并且在现代汉字的应用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叠字构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或更多的字形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字形。

这些字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略有差异的。

通过叠字构字法,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字形,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力和变化性。

叠字构字法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在艺术创作中,叠字构字法可以用于设计新颖、独特的字体和图案,给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广告设计中,叠字构字法可以用于设计吸引眼球的标志和标语,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在教育领域,叠字构字法可以用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创造能力,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叠字构字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它能够创造出多样化、独特的字形,增加了汉字的表现力和变化性。

同时,叠字构字法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然而,叠字构字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叠字过多可能导致字形复杂,难以辨认和书写。

另外,叠字构字法在一些传统领域和场合可能不太被接受,需要注意应用的情境和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叠字构字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未来,可以预见叠字构字法将会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汉字的创造和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同时,叠字构字法也需要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相结合,保持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叠字构字法的概念和作用;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目录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在目的部分,我们将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最后在总结部分,我们将简要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现代汉字构字法

现代汉字构字法
• 灿:繁体作燦 ,从为粲声。简化字中“粲” 变成了“山。”
• 灯:繁体作燈,从火登声。简化字中“登” 变成了“丁”。
• 炉:繁体作爐 ,从火盧声。简化字中“盧 ” 变成了“户”。
• 有的是古代的形声字, 省去音符的一部分, 因而不再准确表音。例如,
• 雪 :小篆 再表音。
从雨彗声。后彗省为彐, 不
• 造字法的研究说明了汉字形体结构发 展演变的规律, 十分重要;而构字法的 研究说明了现代汉字形体结构的组合 规律。
二、意符、音符、记号
• 字符根据它和整字的音义关系, 可以把它 分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凡是和整 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是意符, 和整字在读音 上有联系的是音符, 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 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
• 有的来自古代的会意字,以形会意。例如: 从:表示一个人跟随另一个人。
相:用目察看树木, 本义是察看。
伐:表示用戈砍人头。
• 有的是以义会意的会意字, 其中有的是后起 字。例如:
• 掰;用两手分开东西。 • 尖:上小下大, 指细小的部分。 • 吠:用犬和口表示狗叫 • 嵩:从山从高, 指山高大
• 简化字中有些是会意字。例如 :
• 有的形声字的意符兼表意。例如:
• 娶:从女取声,取兼表取得,指嫁娶。 • 驷:从马四声,四兼表意,指一套的四匹
马。 • 懈:从心解声,解兼表散开。指懈怠。
• 有的形声字音符有所省略,传统汉字学把 这样的形声叫做省声字。例如:
• 珊:珊瑚的珊。意符是王(玉),音符是 删省声。
• 氮:气体元素。意符是气,音符是淡省字。
• 桑:甲骨文 上部像繁茂的枝叶。楷书上部变 为从三个又, 成为记号。
• 5、半音符半记号字。这一类主要来自古 代的形声字,音符还能表意, 由于意符不再 表意而形成的。例如:

元的构字方法

元的构字方法

元的构字方法
元是一种汉字构字方法,也称为“象形-会意”构字法,是汉字演变的一种重要方式。

元字的构成方法是通过两个或多个部分的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字形,这些部分有时具有形象的意义,有时则是抽象的符号或象征。

元字的构字方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时期,当时的汉字还很简单,大多是由简单的符号和象形组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更加复杂的形式,汉字的构造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元字构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或多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字形,这种方法是通过象形和会意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的。

其中,象形是指通过形状来表达事物的方法,而会意则是指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符号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在元字的构造中,有些部分是具有独立的象形意义的,比如“口”、“手”、“足”等,而有些部分则是抽象的符号,比如“心”、“目”、“言”等。

这些符号的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新字形,这些新字形可以进一步演变为更加复杂的汉字。

元字构字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来构造汉字,还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

例如,在古代的兵器制造中,元字构字方法被广泛应用,比如“弓”、“箭”、“戈”等都是通过元字构字方法形成的。

元字构字方法的应用还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艺术、设计、广告等。

在广告设计中,元字构字方法可以用来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
击力的字形,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产品的销售量。

总之,元字构字方法是汉字演变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通过组合不同的符号和象形来形成新的字形,这种方法不仅广泛应用于汉字的构造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兵器制造、艺术、设计、广告等。

山字的构字方法

山字的构字方法

山字的构字方法
山字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它的构字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最常用的构字方法是由三个点和一条竖线组成。

这条竖线代表山的主峰,而三个点则代表山上的三座小山。

除了这种构字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

比如,有一种构字方法是由两个“人”字组成。

这种方法的意思是,山是人类的自然环境,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还有一种构字方法是由“一”字和“口”字组成。

这种方法的意思是,山是天地之间的屏障,是保护我们的天然屏障。

总之,不同的构字方法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不同的构字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声字
是由两个字组成,由表意的意符(形旁) 和表声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窍(音符:巧;义符:穴字头) 案(音符:安;义符:木) 汗(音符:干;义符:水边)
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等; 右形左声,如放、鸭、颈等; 上形下声,如空、室等; 下形上声,如柴、盆等; 内形外声,如闻、问等; 外形内声,如匪、固等。
会意字
会意:指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
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 会意字,是用“会意”的方法 所造的字。
会意字

+ 木
休xiū
=?

休息 xiū xī (have a rest)

+ 木
林 lí n
=?

sēn lín 森林 (woods)
lí n

+ 月
明mí ng
=?
明 mí ng
mí liàng ng 明亮 (bright)

+ 子
好 hǎ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ǎo (good)
女 + 子=好

+ 目

kàn
=?

jiān

男(有力耕田者) 囚(围墙中人)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尖:山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汉字的构字方法
象形字
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象形字
人 rén 木 mù
手 shǒu
目 mù 日 rì
月 yuè
女 nǚ 子 zǐ
大 dà 小 xiǎo
山——像起伏的山峰 水——像河流 鱼——画成鱼的形状 牛——像牛的头部 羊——像羊的头部 人——像侧面人形 又——像右手 鸟——侧面的鸟型 矢——像箭 弓——像弓 日——圆形中间一点,表示是实的。 月——像弯月形 耳——像人的耳朵 目——像眼睛 口——像人、动物的嘴巴 自——像鼻子 虎——像老虎的形象 犬——像狗的形状 木——古文字中间一竖是树干,一横两端上弯像树枝,下边撇捺像树根。 马——像马的形状
指事字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 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 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 「下 」、「凶」…… 等。
1.上:用横线“一”为界, 在横线上用一点 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 “二”,也就是 “上”字。 2.刃:刀上一点,也就是刀刃。 3.立:前四笔可以近似的看作是一个人,人 站在“一”就是“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