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计算

合集下载

板配筋计算公式

板配筋计算公式

板配筋计算公式
板的配筋计算As计算公式是AS=M/(0.87*fy),配筋是指为增强混凝土承载力而在混凝土中设置钢筋并进行设计、加工、配置的作业过程。

自然环境下配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呈现早期发展较快,后期发展缓慢的特点,这与混凝土收缩徐变发展规律相一致。

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均小于素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当配筋率较低时,其对收缩徐变的影响较小,在工程应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来对待;当配筋率较高时,其对收缩徐变的减小作用需进行具体的试验研究;通过对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分析中应考虑徐变的作用,忽略徐变的作用将对收缩应变产生较大的误差;配筋率的大小对徐变的影响也不同,配筋率越高,徐变越小,相同配筋条件下,不同加载龄期下混凝土徐变相近。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横向承载构件之一,其配筋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配筋计算可以保证混凝土梁在承受荷载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一般步骤和相关的设计要点。

首先,混凝土梁的配筋计算一般分为受弯和受剪两个方面的计算。

在受弯计算中,主要考虑梁内的正弯矩和负弯矩对梁截面的影响,以及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分布。

在受剪计算中,主要考虑梁内产生的剪力对梁截面的影响。

在进行配筋计算时,需要先确定混凝土梁的受力情况,包括荷载类型、大小和作用位置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确定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包括宽度、高度和有效长度等参数。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计算方法,可以进行以下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步骤:1.确定梁的几何参数:根据设计要求和梁的受力情况,确定梁的跨度、高度和宽度等参数。

2.计算梁的截面特性参数:根据梁的几何参数,计算混凝土梁的截面面积、惯性矩、抵抗矩等特性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计算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和截面配筋有着重要作用。

3.计算最大弯矩和受力分布:通过分析梁的受力情况和荷载作用位置,计算混凝土梁的最大弯矩和受力分布。

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和支座条件等信息,可以使用静力法、弹性理论或其他相关的方法进行计算。

4.确定受拉筋的配筋率: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确定梁截面中的最大受拉应力和混凝土的容许拉应力,从而计算混凝土梁中所需的受拉筋的面积和间距。

配筋率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定。

5.确定受压区配筋率: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确定梁截面中的最大受压应力和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从而计算混凝土梁中所需的受压区配筋的面积和间距。

配筋率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定。

6.检查受剪承载力: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计算混凝土梁对剪力的承载能力,并进行检查。

如果剪力超过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则需要进行剪力加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时,需要根据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参数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研制系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容许应力、起承载力等级、荷载计算值等。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研制系数一般为1.1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相关规范确定,混凝土容许应力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参数计算得出,起承载力等级一般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荷载计算值根据结构设计计算得出。

基于上述参数,可以根据规范提供的公式计算出独立基础底板的配筋。

下面是常用的配筋计算公式:1.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最小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为:As,min = 0.0015 * b * h其中,As,min为最小配筋面积(单位为mm^2);b为底板宽度(单位为mm);h为底板厚度(单位为mm)。

2.最大配筋率计算公式最大配筋率的计算公式为:As,max = 0.04 * b * h其中,As,max为最大配筋面积(单位为mm^2);b为底板宽度(单位为mm);h为底板厚度(单位为mm)。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配筋率。

一般来说,最小配筋率是不能少于最大配筋率的。

3.等效矩形计算公式be = (0.62 * b) + (0.15 * d)he = (0.62 * h) + (0.15 * d)其中,be为等效矩形宽度(单位为mm);he为等效矩形高度(单位为mm);b为底板宽度(单位为mm);h为底板厚度(单位为mm);d为深度离底板底面的距离(单位为mm)。

4.配筋量计算公式配筋量的计算公式为:A's = My / (0.87 * fy * he)其中,A's为受拉筋面积(单位为mm^2);My为作用于底板的弯矩(单位为N·mm);fy为受拉钢筋的屈服强度(单位为N/mm^2);he为等效矩形高度(单位为mm)。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的配筋面积,可以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进行配筋布置,同时还需满足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的要求。

简单的配筋计算

简单的配筋计算

20
¢=
实取
9

2827.43 mm2
NO!!!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2α 's=
12
¢=
实取
2
2

226.19 mm 70.00 /(α1fcb)=
407.00 mm
OK!
D)双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和受压钢筋求受拉配筋 已知: M实际= 243 kNm A's= 942.48 Mu2=f'yA's(h0-a's)= 199.33 kNm 由弯矩Mu1按单筋矩形截面求As1 Mu1=M-Mu2=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43.67 kNm > Mu,max ¢ 20
实取
2
8

2513.27 mm 70 mm
OK!
> x
验算受压区高度x=fyAs1/(α1fcb)=
20.11 mm
NO!!!
钢筋选用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
A) 判断T形截面类型
M u = a1 f c b 'f h 'f (h0 - 0.5h 'f ) =
M实际= 取钢筋直径
¢=
492.66 kNm 486 kNm 实取
2
< 根
Mu
20
430
9
As As
实配钢筋面积AS= Asmin=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Mu2=M-Mu1= ###### kNm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As' =
M u2 = ###### ㎜2 ' f ( h0 - a s )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法配筋的计算原理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本层净⾼HN/3+⾸层楼层净⾼HN/3+与⾸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层:柱纵筋长度=⾸层层⾼-⾸层净⾼HN/3+max(⼆层净⾼HN/6,500,柱截⾯边长尺⼨(圆柱直径))+与⼆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层层⾼-max(⼆层层⾼HN/6,500,柱截⾯尺⼨(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HN/6,500,柱截⾯尺⼨(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弯锚,柱纵筋伸⾄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直锚:柱纵筋伸⾄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筋,b边⼀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筋,b边⼀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公式如下:
1. 计算设计荷载:根据设计荷载和基础面积计算出每平方米的荷载值Q,即Q=F/A。

2. 计算底板截面尺寸: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底板厚度H以确定底板截面面积A1,底板宽度B一般取基础宽度B0的1.2~1.8倍,底板长度L一般是B0的1.2~1.5倍。

3. 计算主筋配筋率:主筋配筋率ρ=As/A,其中As为主筋截面积,A为底板截面面积。

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查表得到合适的ρ值。

4. 计算主筋直径和间距:根据ρ值和底板尺寸确定主筋直径d 和间距s。

一般采用两层主筋,上下层主筋直径相同,间距也相同。

5. 计算箍筋配筋率和箍筋直径:箍筋配筋率ρ'=As'/A,其中As'为箍筋截面积。

根据d、s、H等参数计算箍筋配筋率,再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查表得到合适的ρ'值,进而计算箍筋截面积和箍筋直径d'。

6. 校核:根据设计荷载进行受力校核,其中包括底板的弯曲、剪切和扭矩等受力状态,要求对底板进行受力校核,使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基础配筋价格计算公式

基础配筋价格计算公式

基础配筋价格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配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加入钢筋,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配筋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配筋的价格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基础配筋价格计算的公式和相关因素。

基础配筋价格计算公式如下:总价格 = 钢筋单价×钢筋数量。

其中,钢筋单价是指每吨钢筋的价格,钢筋数量是指工程需要的钢筋总重量。

在进行基础配筋价格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钢筋单价,钢筋的价格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钢铁价格来决定的。

通常情况下,钢筋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进行价格计算时,需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以确定钢筋的实际单价。

2. 钢筋数量,钢筋的数量是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结构计算来确定的。

在进行价格计算时,需要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需要的钢筋总重量,以确保配筋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3. 配筋形式,不同的建筑结构和用途需要不同形式的配筋,如受力柱、梁、板等。

每种形式的配筋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在进行价格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配筋的形式和数量。

4. 劳动成本,除了钢筋的价格外,还需要考虑到配筋的安装和加工成本。

通常情况下,配筋的安装需要专业的工人和设备,因此在进行价格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劳动成本的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基础配筋价格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为了确保价格计算的准确性,建议在进行价格计算时,可以参考多家钢筋供应商的报价,以获取更准确的钢筋单价。

同时,还需要与工程设计师和施工队沟通,以确定配筋的具体要求和数量,从而确保配筋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基础配筋价格计算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价格计算和配筋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介绍的基础配筋价格计算公式和相关因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工程中。

圈梁配筋计算公式

圈梁配筋计算公式

圈梁的配筋计算公式因具体的设计和要求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筋计算公式:
1.主筋的计算方式是:(梁长+弯钩长+搭接长( 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
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

2.捆筋的计算方式是: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3.当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即可。

4.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6.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7.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
固值。

8.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9.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设计和要求进行计算,并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公式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 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 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行Ы孛媸歉纸詈狭Φ愕巾派厦娴木嗬搿?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四、结构梁配筋计算一)、储藏室~五层C20 HRB335 a s=30㎜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取设计值计算:1.L01: b×h=150×250梁自重:1.2×25×0.15×0.25+20×0.02×[0.15+2×(0.25-0.1)]=1.31KN/m墙体重:1.2×22×0.12×(2.8-0.25)=8.08KN/m梯板传:(1.2×4.2+1.4×2.0)×1.4×1/2=5.49 KN/m井道传:(1.2×4.2+1.4×2.0)×0.42/2=1.65 KN/mq =16.53 KN/mM max=1/8ql2=1/8×16.53×2.62=13.97KN·Mαs=M/f cm bh02=13.97×106/(9.6×150×2102)=0.22γs=(1+(1-2αs )1/2 )/2=0.874A s=M/γs f y h o=13.97 ×106/ (0.874×300×210) =253.66㎜2选用2φ14 A s=308㎜22.L02: b×h=150×130为暗梁,根据构造配筋3.L03: b×h=150×130为暗梁,根据构造配筋4.L04: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 楼板传:(1.2×4.2+1.4×2.0)×(3.5+3.9)×1/4=14.50KN/mq =16.92KN/mM max=1/8ql2=1/8×16.92×2.62=14.30KN·Mαs=M/f cm bh02=14.30×106/(9.6×240×2602)=0.092γs=(1+(1-2αs )1/2 )/2=0.952A s=M/γs f y h o=14.30 ×106/ (0.952×300×260) =192.58㎜2选用2φ14 A s=308㎜25.L05: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墙自重:1.2×(22×0.12×2.5×1.2-0.9×2.1×0.5)÷1.2=6.98 (左侧有)楼板传:q1=(1.2×4.2+1.4×2.0)×3.6×1/4=7.06KN/mq2左=(1.2×4.2+1.4×2.0)×1.5×1/2=5.88KN/mq2右=(1.2×4.2+1.4×2.0)×2.4×1/4=4.70KN/mq左 =22.34KN/m q右=14.18 KN/mL01传集中力:L01自重:1.31KN/mL01上墙自重:1.2×22×0.12×2.55=8.08楼板传L01:(1.2×4.2+1.4×2.0)×1.5×//4=2.94 KN/mp =(1.31+8.08+2.94)×1.5×1/2= 9.25KNR A=[1/2×14.18×2.42+9.25×2.4+22.34×1.2×(0.6+2.4)]/3.6=39.85KNR B=1.2×22.34+9.25+14.18×2.4-R A =30.24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30.24-14.18x =0,得x=2.13 M max=30.24×2.13-1/2×14.18×2.132=32.24 KN·Mαs=M/f cm bh02=32240000/(9.6×240×2602)= 0.207 γs=(1+(1-2αs)1/2 )/2=0.883A s=M/γs f y h o=32240000/0.883×300×260=468 选用3φ18 As=763㎜26.L06: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楼板传:q1=(1.2×4.7+1.4×2.0)×2.1×1/4=4.43KN/mq2左=(1.2×4.7+1.4×2.0)×5.1×1/4=10.76KN/mq2右=(1.2×4.2+1.4×2.0)×3.6×1/4=7.06KN/mq左 =17.61KN/m q右=13.91 KN/mL04传集中力:L04自重:2.42KN/m楼板传L04:(1.2×4.2+1.4×2.0)×2.9×1/4+(1.2×4.7+1.4×2.0)×4.2×1/4=14.55 KN/mp =(2.42+14.55)×2.9×1/2=24.61KNR A=[1/2×13.91×0.722+24.61×0.72+17.61×0.6×(0.3+0.72)]/1.32=24.32KN R B=0.6×17.61+24.61+13.91×0.72-R A =20.87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A支座x,则24.32-17.61×0.6-24.61-13.91(x-0.6)=0,得x<0,则V最小处为x=0.6,此时M max= 24.32×0.6-17.61×0.6×0.6×1/2=11.42 KN·Mαs=M/f cm bh02=11420000/(9.6×240×2602)= 0.073 γs=(1+(1-2αs)1/2 )/2=0.962A s=M/γs f y h o=11420000/0.962×300×260=152.19 选用2φ16 As=402㎜27.LL01: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楼板传:(1.2×3.5+1.4×2.0)×1.5×1/2=5.25KN/mq =7.67KN/mM max=1/11ql2=1/11×7.67×3.92=10.61KN·Mαs=M/f cm bh02=10.61×106/(9.6×240×2602)=0.068γs=(1+(1-2αs )1/2 )/2=0.965A s=M/γs f y h o=10.61×106/ (0.965×300×260) =140.96㎜2选用2φ14 A s=308㎜28.XL01: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LL01传来集中力:p=1/2×7.67×3.9=14.96KNM max=1/2ql2+pl=1/2×2.42×1.52+14.96×1.5=25.16KN·Mαs=M/f cm bh02=25160000/(9.6×240×2602)= 0.162γs=(1+(1-2αs )1/2 )/2=0.911A s=M/γs f y h o=25160000/0.911×300×260=353 选用3φ18 As=763㎜2二)、六层C20 HRB335 a s=30㎜1.L01: b×h=150×250梁自重:1.2×25×0.15×0.25+20×0.02×[0.15+2×(0.25-0.1)]=1.31KN/m 楼板传:(1.2×4.85+1.4×2.0)×2.9×1/4=6.25KN/mL06传集中力p1:L06自重:2.42KN/m楼板传L06:q1=(1.2×4.2+1.4×2.0)×0.9×1/2=3.53KN/mq2左=3.53KN/mq2右=(1.2×4.2+1.4×2.0)×0.86×1/2+3.53=6.9KN/mp1 =[1/2×6.9×1.52+3.53×0.9×(0.9/2+1.5)]/2.4=5.82KNp2=6.9×1.5+3.53×0.9-5.82=7.71 KNq=1.31+6.25=7.56 KN/m p1 =5.82KNR A=[1/2×7.56×2.92+5.82×2.0)]/2.9=14.98KNR B=7.56×2.9+5.82-R A =12.76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7.56x=12.76,得x=1.69,此时M max= 12.76×1.69-7.56×1/2×1.692=10.77 KN·Mαs=M/f cm bh02=10770000/(9.6×150×2102)= 0.170 γs=(1+(1-2αs)1/2 )/2=0.906A s=M/γs f y h o=10770000/0.906×300×210=188.59 选用3φ14 As=461㎜22.L02: b×h=200×300梁自重:1.2×25×0.20×0.30+20×0.02×[0.20+2×(0.30-0.1)]=2.04KN/m 楼板传:(1.2×4.7+1.4×2.0)×(2.9/4+1.2/2)=11.18KN/m由前知,L06传集中力p2=6.9×1.5+3.53×0.9-5.82=7.71 KNq=2.04+11.18=13.22 KN/m p1 =7.71KNR A=[1/2×13.22×2.92+7.71×2.0)]/2.9=24.49KNR B=13.22×2.9+7.71-R A =21.56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13.22x=21.56,得x=1.63,此时M max= 21.56×1.63-13.22×1/2×1.632=17.58 KN·Mαs=M/f cm bh02=17580000/(9.6×200×2602)= 0.135 γs=(1+(1-2αs)1/2 )/2=0.927A s=M/γs f y h o=17580000/0.927×300×210=243.08 选用4φ16 As=804㎜23.L03: b×h=150×300梁自重:1.2×25×0.15×0.3+20×0.02×[0.15+2×(0.3-0.1)]=1.57KN/m楼板传:(1.2×4.85+1.4×2.0)×3.5×1/4=7.54KN/mL06传集中力p1:L06自重:2.42KN/m楼板传L06:q1=(1.2×4.2+1.4×2.0)×0.9×1/2=3.53KN/mq2左=3.53KN/mq2右=(1.2×4.2+1.4×2.0)×1.46×1/2+3.53=9.25KN/mp1 =[1/2×9.25×1.082+3.53×0.9×(0.9/2+1..08)]/1.98=5.18KNp2=9.25×1.08+3.53×0.9-5.18=7.99 KNq=1.57+7.54=9.11 KN/m p1 =5.18KNR A=[1/2×9.11×2.92+5.18×2.6)]/3.5=14.79KNR B=9.11×3.5+5.18-R A =22.28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9.11x=22.28,得x=2.45,此时M max= 22.28×2.45-9.11×1/2×2.452=27.24 KN·Mαs=M/f cm bh02=27240000/(9.6×150×2602)= 0.280 γs=(1+(1-2αs)1/2 )/2=0.832A s=M/γs f y h o=27240000/0.832×300×260=419.86 选用3φ18 As=763㎜24.L04: b×h=200×300梁自重:1.2×25×0.20×0.30+20×0.02×[0.20+2×(0.30-0.1)]=2.04KN/m 楼板传:(1.2×4.7+1.4×2.0)×(2.6/4+1.62/2)=12.32KN/m由前知,L06传集中力p2=7.99 KNq=2.04+12.32=14.36 KN/m p2 =7.99KNR A=[1/2×14.36×3.52+7.99×2.6)]/3.5=31.07KNR B=14.36×3.5+7.99-R A =27.18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A支座x,则14.36x=27.18,得x=1.89,此时M max= 27.18×1.89-14.36×1/2×1.892=25.72 KN·Mαs=M/f cm bh02=25720000/(9.6×200×2602)= 0.198 γs=(1+(1-2αs)1/2 )/2=0.888A s=M/γs f y h o=25720000/0.888×300×260=371.13 选用4φ18 As=1017㎜25.L05: b×h=240×300同前1~5层。

桥梁配筋计算

桥梁配筋计算

桥梁配筋计算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重量,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在桥梁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配筋计算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桥梁配筋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一、配筋计算的概念和意义在桥梁设计中,配筋计算是指确定桥梁中钢筋的位置、数量和尺寸等参数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配筋计算,可以保证桥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从而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桥梁配筋计算的目的是确定钢筋的截面面积和布置方式,满足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二、桥梁配筋计算的基本原理1. 受力分析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荷载的作用,如自重、活载、风荷载等。

在配筋计算中,首先需要对桥梁受力进行分析,确定受力的形式和大小,从而确定钢筋的受力状况。

2. 钢筋的选择根据桥梁的受力要求,结合材料的强度和可获得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和材料。

常见的钢筋材料有普通碳素钢、低合金钢和高强钢等。

3. 钢筋截面面积计算根据受力分析和选定的钢筋规格,计算钢筋截面所需的面积。

通常情况下,钢筋截面的面积应满足弯曲承载能力、剪切承载能力和抗压承载能力等要求。

4. 钢筋的布置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和受力要求,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

钢筋的布置应满足桥梁的受力平衡和刚度要求,同时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桥梁配筋计算的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在进行桥梁配筋计算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图纸,了解桥梁的结构形式和受力要求。

同时,还需要了解材料的性能参数和桥梁的使用条件等。

2. 受力分析和设计参数的确定根据桥梁的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受力分析,确定设计参数。

受力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配筋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钢筋规格和材料的选择根据受力分析和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和材料。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钢筋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要求。

4. 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根据受力分析和选定的钢筋规格,计算钢筋截面的面积。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公式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它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

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

而钢筋则是钢筋混凝土中承受拉力的主要部件,配筋计算就是为了确定钢筋数量和配筋方式。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配筋计算公式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一、配筋计算公式1. 正常配筋的计算公式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截面面积要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As = αs * b * h / fy其中,As为所需钢筋面积,αs为钢筋的配筋率(根据负荷强度等级和构件计算非等级确定),b和h分别为构件的宽和高,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

2. 剪力配筋的计算公式剪力配筋是指在构件的截面中,加入足够的横向钢筋,以增强其抗剪性能。

剪力配筋的计算公式为:Asw = V * C / (0.87 * fy * d)其中,Asw为横向剪力钢筋的面积,V为构件所受剪力,C为剪力系数,d为构件的有效深度,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

二、配筋计算的操作方法1. 计算所需钢筋的面积首先,要确定构件的尺寸和荷载数据,然后根据设计荷载和材料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配筋率。

根据所选取的配筋率和构件宽高,可计算得出所需钢筋的面积。

2. 确定钢筋的直径和数量钢筋的直径和数量应当合理搭配,以满足整体结构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钢筋的直径及间距计算出所需的钢筋数量。

3. 定义钢筋的位置和布置方式钢筋的位置和布置方式应当考虑到结构的受力特点,使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且不会产生大的变形和裂缝。

通常情况下,采用对角、垂直或水平排布方式进行钢筋布置。

4. 完成构件的设计和计算在以上步骤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构件的设计和计算。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配筋计算是钢筋混凝土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和技术难点。

掌握配筋计算公式和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设计的精度和实用性,为工程施工和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ft/fyv。

箍筋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10》6.6.3条规定)。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扩展资料实际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不少结构构件由于构造或建筑功能的要求,截面会很大而弯矩又极小。

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受力要求计算配筋,只需要很少的钢筋,但若是要按最小配筋率的规定来配筋,就会出现截面厚度越大,配筋就越多的不合理结果。

从规范中看,配筋可以按受弯构件用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反求其临界高度hcr,即在此临界高度下最小配筋率ρmin的配筋已经足够承受实际的弯矩了。

既然在临界高度hcr情况下最小配筋率ρmin相应的配筋As已经能够满足构件承载受力要求了。

所以即使截面高度继续加高,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实际配筋As不变。

虽然配筋率减少,但应该还是能够保证构件应有的承载力,构件仍是安全的。

这时,大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As相对应的实际配筋率ρ已经小于规范的最小配筋率ρmin了,但仍是允许的。

配筋计算书

配筋计算书

杆件配筋计算一、支撑梁配筋计算1、主梁:L-1(b×h=800×1000)配筋计算设计值:N=3998×1.35×1.2=6477KN(DB42/159-2004第6.7.8条)砼:C35钢筋: HRB335(Φ)HPB235(φ)计算长度:17.6m弯矩:M1=775KN·m(自重产生的附加弯矩)M2=0.01N=65KN·m(安装偏心产生的附加弯矩)压弯构件N=6477KNM=840KN·m计算配筋:上下纵筋:As=2632mm2左右纵筋:As’=1600mm2箍筋:Asv=941 mm2/m实配钢筋:上下纵筋:9Φ25(4415mm2)>As(满足要求)左右纵筋:4Φ22(1520mm2)分配As=2010>As’(满足要求)箍筋:φ8@200四肢箍(1005mm2/m)>Asv(满足要求)2、次梁:L-2(b×h=700×900)配筋计算设计值:N=3066×1.35×1.2=4967KN(DB42/159-2004第6.7.8条)砼:C35钢筋: HRB335(Φ)HPB235(φ)计算长度:17.2m弯矩:M1=583KN·m(自重产生的附加弯矩)M2=0.01N=50KN·m(安装偏心产生的附加弯矩)压弯构件N=4967KNM=633KN·m计算配筋:上下纵筋:As=2718mm2左右纵筋:As’=1260mm2箍筋:Asv=840mm2/m实配钢筋:上下纵筋:8Φ25(3925mm2)>As(满足要求)左右纵筋:3Φ22(1139mm2)分配As=1754>As’(满足要求)箍筋:φ8@200四肢箍(1005mm2/m)>Asv(满足要求)3、连梁:L-3(b×h=600×800)配筋计算设计值:N=1801×1.35×1.2=2918KN砼:C35钢筋: HRB335(Φ)HPB235(φ)计算长度:12.7m弯矩:M1=242KN·m(自重产生的附加弯矩)M2=0.01N=30KN·m(安装偏心产生的附加弯矩)压弯构件N=2918KNM=272KN·m计算配筋:上下纵筋:As=960mm2左右纵筋:As’=960mm2箍筋:Asv=738mm2/m实配钢筋:上下纵筋:7Φ22(2659mm2)>As(满足要求)左右纵筋:2Φ22(759mm2)>As’(满足要求)箍筋:φ8@200四肢箍(1005mm2/m)>Asv(满足要求)二、围檩配筋计算1、WL1、WL1’配筋计算截面:b×h=1000×1400砼:C35钢筋:HRB335(Φ)HPB235(φ)受弯构件设计值:M=2140KN·mV=2060KN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计算配筋:As=5419 mm2实配钢筋:12Φ25(5887mm2)>As(满足要求)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计算配筋:Asv=1562mm2/m,ρsv=0.16% < ρsvmin=0.18% 按构造配筋Av/s=1794mm2/m实配钢筋:φ10@150四肢箍(1884mm2/m)>Asv(满足要求)③按构造配置腰筋计算构造As=b×hw×0.1%=1365mm2实配钢筋:4Φ22(1519mm2)>As(满足要求)2、WL2配筋计算截面:b×h=1000×1000砼:C35钢筋:HRB335(Φ)HPB235(φ)受弯构件设计值:M=1000KN·mV=641KN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计算配筋:As=2978 mm2实配钢筋:10Φ25(4906mm2)>As(满足要求)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计算配筋:Asv/s=-1656.20mm2/m ρsv=-0.17% < ρsvmin=0.18% 按构造配筋Av/s=1794mm2/m实配钢筋:φ10@150四肢箍(1884mm2/m)>Asv(满足要求)③按构造配置腰筋计算构造As=b×hw×0.1%=965mm2实配钢筋:6Φ22(2279mm2)>As(满足要求)。

桩身配筋计算

桩身配筋计算

已知:已知参数
圆桩半径r=600mm结果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11.9N/mm2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 1.27N/mm2
主筋强度fy=360N/mm2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主筋弹性模量E s=200000N/mm2
保护层厚度=50mm
纵向钢筋所在圆周半径rs=550
主筋直径d=25mm
单根主筋面积=490.9mm2
主筋根数n=28mm
计算:
1、截面计算
圆桩截面面积A=1130973.355mm2
主筋面积A s=13745.2mm2
2、求受压区混凝土相对面积α
0.367666643
受压区混凝土相对面积α=0.328255198
αt=0.593489603
3、求弯矩设计值M
180α=59.08593572
180αt=106.8281286
sin(180α)=0.857938822
sin(180αt)=0.957177486
弯矩设计值M=2654555735N*mm2
纵筋间距=120.614718mm
配筋率ρ=0.01215342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计算最大、最小配筋率:
受拉区纵筋最小配筋率(取大值)
ρ=0.0020.0015875
最小配筋率ρmin=0.0042
最大配筋率ρmax=0.01711111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徐建 1997(混规89)注:上文中fcm为混凝土抗压
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徐建 1997(混规89)
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新规范中为f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界限配筋率”概念及公式

“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界限配筋率”概念及公式

“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界限配
筋率”概念及公式
配筋率是指钢筋和混凝土搭配使用时,混凝土中所加入钢筋的比例,也就是钢筋与混凝土的比例。

根据国家规定,钢筋的配筋率计算公式为:配筋率=钢筋重量/混凝土重量×100%。

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是指钢筋在混凝土中所占的最低比例。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荷载、混凝土结构的形式、结构的类型、结构的尺寸和钢筋的强度等因素决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最小配筋率=(fck/fy)×Asmin,其中fck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fy为钢筋的设计强度,Asmin为最小配筋面积。

界限配筋率是指混凝土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它是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荷载、混凝土结构的形式、结构的类型、结构的尺寸和钢筋的强度等因素决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界限配筋率=(fck/fy)×Asmax,其中fck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fy为钢
筋的设计强度,Asmax为最大配筋面积。

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界限配筋率都是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重要参数,它们能够指导工程师准确计算钢筋的数量和配筋面积,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

钢筋的配筋率应该在最小配筋率和界限配筋率之间,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足够强度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