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回顾与前瞻PPT

合集下载

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ppt课件

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ppt课件
进行归类……
• (K-4,分三级知识点)
精品课件
***中美小学数学课标的比较 (K-4)
• 中国课标
• 侧重“双基”
• 编排方式取按照模块划分
• 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采取更加灵活 多样的方式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
• 教材的系统性较强,叙述简明扼要
• 较重视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重视 学生的作业,使学生在教学操作中 得到较好的训练……
数字化的世界是一个高速增长、传播和迅速变化的世界,是一个动态、整体、互补和平衡的世界, 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世界。 ……
(2)全球化时代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重新定位
(a)基本素养;(b)思维力;(c)人际沟通力;(d)高成效的行动力; (e) 积极健康的个性等。
(3) 课程目标对培养目标的适应
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基于第三次IT浪潮的思考
精品课件
目录
01 02 03 04 05 21世纪基 课改发展 中国学生 国内外课 应对21世
础教育课 的状况与 及学科核 程改革的 纪课改的
改的背景 问题分析 心素养
趋势 教学改进
精品课件
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精品课件
1. 我国课程改革国际背景
精品课件
三、后课改时代课程实施的变化
精品课件
1.后课程时代国内课程实施走向
• 我国经过十几年课改之后,课程实施的变化:
• 从模糊“两个为了”到清晰“一个力”; • 从学业成绩的关注到综合素质的发展; • 从学习技能的熟练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 从教学成效的关注到成长生态的营造 • 从教有所全到学有所得 • ……
精品课件
2. 国外课程实施变化的个案:《为明天而教》

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PPT课件

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PPT课件

二、国外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第一,培养学 生成为具有数 学素养的劳动

第二,使学 生具有终身
学习能力
美国NCTM标 准认为
第三,使所 有的学生都 有学习数学
的机会
第四,使学 生具有处理 信息的能力
二、国外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从1996年起,美国NCTM标准委员会开始通过不同途径广泛收集反 馈意见,1998年秋出台了国家数学标准讨论稿。
2.美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回归基础是美国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改革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实 践,强调课程的整体评估。 由此可见,美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历程在曲折中逐步走向成熟,并 力求为数学课程提出更明确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使美国的数学教 学质量大大提高,使美国的数学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二、国外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
(二)基础性 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
展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例如,我们讲解数的运算时,并不是
从定义出发,而是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事 例出发,通过探究、交流总结出计算的法 则。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
(三)体验性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
历程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二、国外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2.俄罗斯课程改革的启示 从单一形式变成多种形态,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 面提供了多种角度、多种形式的选择。 其次,在体现个性化的数学教育上,也具有了比以往更多的差异性 与灵活性。可见,俄罗斯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正朝着民主化、多元化、地 方性、人文化等方面发展,数学教师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性。

课程改革讲座 PPT

课程改革讲座 PPT
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 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 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 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1
国内背景
1996—1997年
课程改革的 成就与现状调查
22
成就
初步打破单一的课程结构 初步改变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 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 初步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国内调查
1996—1998年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 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转变课程功能
通 过
制 定 课 程 标 准


写 教 材
施 教 学

15
六项基本技能
交 流 数的处理 信息技术 共同操作 改进学习 解决问题
16
四方面共同的价值观:
自我:认同客观存在的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
短处,养成自尊心和自制力。
人际关系:承认自我与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相互
依赖关系,尊重他人,诚实、可信、自信。
社会:追求自由与正义,维护权利与法的尊严,
9
美国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 提出:
“美国学生在 4、 8、12 年级毕业时 有能力在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历史和 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 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10
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新颁布的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 课程标准,把人、自然、社会作为有机整 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提出培养学 生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和分 享等十大能力作为目标。

课程改革的历史与趋势教学课件PPT

课程改革的历史与趋势教学课件PPT

基本能力的培养 价值观、态度和道德修养 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
课程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
◆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content based)转向 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competency based)的多样 化结合,以保证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有效获得; ◆调整课程结构以吸纳新出现的学科领域, 这些新学科领域或者被整合进既存学科之中(如 环境教育),或者作为独立学科(如增加外语学科); ◆小学和初中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 加.

学科中心课程
所谓学科中心课程, 是指以专门的学科领 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学科有两层涵义: 一是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由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构成;二是该知识领域的研究方 法。学科结构即以基本概念为基石、以基 本规律为核心,以基本方法为纽带而构成 的有机整体。 基本特征:学术性 、专门性 、结构性 。
文革”结束“前我国课程的改革


第一阶段:引进苏联模式阶段( 1949——1957 )。苏联中小学课程 体系的特点是: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学科再不断地加以分化;重视 自然科学课程;注重学术人才的培养。课程决策集中于中央,中央 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课程计划、编制课程。(第一次课程改革) 第二阶段:教育革命阶段( 1958——1966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 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当时的教育革命
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 “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即研究”、“评价 即合作性意义建构”等理念巳深入人心.“质性评价” 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评价方略; ◆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成为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 构成部分,许多国家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 体系进行多侧度评价,其中,把本国的课程推向世界, 纳入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展开合 作性评价被认为是有效的课程评价方略. ◆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机构成部分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件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件
主要发达国家首先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类型进行了调整与完善,使课程 结构改革朝着向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 选修课程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并充分体现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国外的经验表明, 从影响学科构成的因素(主要是教育目标、学科发展本身的特点与学生身 心特点)出发进行超越单门学科的“学科群”的分类及其构成的研究是十 分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不同课程的功能、特点及其年级地位。 从国外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中小学课程设置的一般趋势是:小学低年级 倡导综合课程,高年级以后强调分科课程,高中后期阶段又倡导更高层次 上的综合课程,其中小学综合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出于儿童认知特点考虑的, 而高中综合课程的设置则主要基于现代学科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21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 (一)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提高全民
素质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 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江泽民指出的:“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 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 础性的地位。”
7
四、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使知识陈旧率提高的同时占有知识成 为学校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信息社会,除去掌握基础知识以外,学校及其课程还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该教给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

(2)课程内容必须谨慎选择,在记忆材料上不能花费
从宏观上看课程实施是在教育主管部门或课程决策机构领导下的多 种力量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 到来和新教育理念的推动等原因,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将加强而对 教师的依赖将降低,大多数国家已经或正在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儿 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并开始重新重视学习过程和科目内容间的平 衡,鼓励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以及基于活动的课 堂计划等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介绍教育PPT演示文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介绍教育PPT演示文稿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新课程 推进的骨干人员培训
➢ 各实验区负责对参加新课程全体校 长、教师的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有16000余人参加了 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有200多万 人参加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 新课程培训;为372个“国贫县”组织 了有数十万教师参加的新课程培训。
基本实现“先培训,后上岗;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情况介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4.2.18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进展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验准
备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 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 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 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
力的政府行为。
课程改革的前期工作
引进竞争机制 强调广泛合作
现状调查
国际比较
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组建课程 改革国家项目
课程标准类项目 综合研究类项目
重视基础研究 1. 国际趋势 2. 现状反思 3. 需求分析 4. 学科发展 5. 学生特点
培训,不上岗”。
教科书审查与选用
初步建立新课程的教材管 理制度,已审查通过的新课程 实验教材平均每个学科6~7种。
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区成 立教材选用委员会,主要由学 校校长、教师、学科专家、家 长代表组成,规范选用委员会 的选用程序,力求教材选用过 程的公正、公开。
新课程专业队伍与基地建设
在15所大学和中央教科所设立了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作为我国基 础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地, 立足国情,深入研究,为中要的专业支持作用。

课程教学改革PPT优秀课件

课程教学改革PPT优秀课件
•14
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革除现行课 程自身的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的需要
•15
我国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 1.课程模式单一化,与我国辽阔、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很 不适应。
•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都是 由国家统一规定的,统一的教学计划、统 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硬性的统一标准由于各种因素在实施过程 中达不到统一标准。
•3
• 因此,《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认为: “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 们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扩大了教育新概念 应该使每一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 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 每个人身上的财富。”目前,世界各国教 育改革方向和目标大都定位于此。
•4
2.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促使人们空 前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
•18
•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 革正式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促使人
们不断反思,试图通过教育改革找 到摆脱困境的途径和方法:
• 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 展”的概念,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 的18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们 共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发展中不 同程度地重视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环 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合作教育等,以 培养青少年相关的生存理念和素质。
• 世界银行在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指出,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 水平的差距实际上是知识的差距,而全民受 教育程度无疑是国家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条 件。
•12

第八次课程改革课件

第八次课程改革课件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和课程开发能力。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 距,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评价改革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开放、动态的评价机 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德育课程的内容
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注 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学科课程的改革
学科课程的目标
01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学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并提 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与教辅材料
编写和修订符合新课程 标准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确保内容与时俱进, 贴近学生生活。
数字化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数字 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 课件、在线课程和学习 平台。
社区资源
整合学校周边的社区资 源,如图书馆、博物馆 、企业等,为学生提供 丰富的实践机会。
第八次课程改革课件
目录
•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 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 • 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 • 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 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展望
01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Chapter
当前教育现状分析
01
02
03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 科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综 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陈旧
3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培训PPT课件

新课改培训PPT课件
※ 建立教材编写资格的立项审核制度 人员、经费,编写思路、样章,独创性
※ 建立教材审定、审查制度 审查委员库 立项 审查 出版 实验
※ 教材选用的民主决策程序 教材评价公告制度 教材选用委员会
※ 教材质量跟踪评价制度
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对课程的关注由最早的学制,到课程教 学计划,再到教学大纲与教材,对课程的实 施以及评价方面关注不多。
3、有关课程目标的讨论还没有涉及。 4、课程结构只作了微调。 5、课程越来越专门化、专业化。 6、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待深入。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
高中课程结构的变化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 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一)有效教学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 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 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 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 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 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 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实施策略
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划分主要有两个 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
2003) 启动各学科教材的编写与审定(2000年至
今)
首批38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实验 (2001年9月)
各地扩大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2002年 开始)
开始国家与地方的教师培训(2001年开始)
9
对课程标准修改展开讨论(2003年开始) 启动高中课改实验(2004年,四个省) 第一批课改毕业生(2004年9月) 2011年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制,2012年
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 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 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

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回顾.ppt

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回顾.ppt

5.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历史视野
五、实验区的巨大变化。 学生方面:除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厌学情 绪有所削减外,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教师方面:变化之一: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 力与实践能力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教学方 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 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变化之二:有利于教师成 长的教研、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逐步形成了重 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风气。
学习主题式教学模式: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引导学生主动 学习为前提,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学习主题 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创设学生活动主题,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问题—-小组 代表发言、形成反馈——师生互动、拓展思维。
创设学生活动主题注意:
一、明确课程性质,是课程改革的前提 改革后的历史课程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作为现 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 学习,学会做人。我区在对历史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时, 强调课堂教学要抓住“一个中心,二个转变”,即以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读—问—讲—练”教学 格局,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以考试成绩衡量的 单一评价方式,探索以形成性的教育过程和终结性的教 学测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4.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1)终结性评价:书面测验(80分)。其中闭 卷部分(60分)开卷部分(20分)。 (2)过程性评价:(20分)。主要是平时学习 过程评价(如课堂中的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 学能力等);学习成果评价(编写的学案、制作的课 件与学具、绘制的图表、考试卷、参与探究实践活动 成果等)。
(1)学生活动不要多。一节课2~3个,要紧密 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学校实施教学改革方案的回顾PPT学习教案

学校实施教学改革方案的回顾PPT学习教案
实践性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 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 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 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第9页/共28页
学校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 位置:
一是加大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 计划中的比重,保证实践教学 环节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 (含一年实习)。
1.压缩整合专业基础模块。 2.增设专业课程和选修课 3.按照周期模式重组护理专业课程。
第21页/共28页
1.压缩整合专业基础模块。
护理专业基础模块由原来462学时减少为344 学时,课程数由8门减为4门,课程由原来的 解剖、组胚重组《正常人体结构》,融宏 观与微观于一体。将生理、生化和病原微 生物免疫学重组为《正常人体功能》,加 强了人体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真正体 现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
其人力资源、技能实践资源,让学生更早
地接触临床及企业岗位,取得较好的办学
效果。
第13页/共28页
(四)主动服务行业,开展技能培训
学校充分利用行业教育资源,建立“福建省乡村医生培训分中 心”、“福建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培训分中心”。
2006年以来,学校累计培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233人次;轮 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30人次;指导组织开展乡村医生规范 化培训,共培训10890人次。
同时开展了妇幼保健人员、基层卫生院院长培训等。建立“泉州 市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 能鉴定的学生达1064人,通过率达91.4%,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基 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4页/共28页
(五)构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促进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的 组织与职能,负责教学质量标准 建立与完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这种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超越二元论的: 它强调
➢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 ➢接受知识与发现知识 ➢知识结构与知识建构 ➢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
等诸多关系的统一。
33
(二)亮点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特点(亮
点)是什么?这些亮点是需要我 们重点关注的课题,也是国际教 育界共同面对的话题。
34
以少数所谓“优等生”为核心,大 多数学生退居边缘进而成为教育的牺 牲品。“生产模式”追求整齐划一, 追求“规模效益”,培养机械、苍白、 无个性的“标准件” 。
11
大众主义教育 :
不是扼杀学生人性的教育,而
是丰富人性的教育;不是少数人
取胜、多数人惨败的教育,而是
寻求人人发展、人人成功的教
育。
12
面向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特的心灵
29
灌输中心教学 :
教学观摩、观摩焦点、课堂法庭
对话中心教学 :
反对话文化—对话文化
30
保罗·弗莱雷(P.Freire) :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 没有了交流
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31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
• 同客观世界的对话—认识性实践 • 同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 • 同自身对话—伦理性实践
17
第二个条件,课程范式的转型
“科学中心主义课程 ” “社会建构中心课程”
18
科学中心主义课程 :
承担着产业社会的现实所必需 的知识与教养这个双重的课题。
课程特点 :
1、强调“科学中心” 2、强调“共同教养”
19
科学中心主义课程 :
它由数学、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以及语文等主要学科组成, 而科学认识被视为现代教养的核 心要素。
7
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 习的主体”,而且是“学 习的主权者”。保障“学 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
8
要落实这个课程改革理念, 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课程政策的转型 第二个条件,课程范式的转型 第三个条件,教学范式的转型
9
第一个条件,课程政策的转型
“精英主义教育” “大众主义教育”
10
精英主义教育 :
第一,强化品德教育
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启蒙教育。
• 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一种 “反发展”、“反教育”。
• 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基因歧视、 安乐死、辅助生殖)、学校暴力层 出不穷。
35
第一,强化品德教育
冲破空洞抽象的理论与道德的说 教,提高实效性。
• 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走进学生的 实际生活。
15
大众主义教育的基本特色 :
1、关注传统文化和基本道德的熏陶。 2、掌握世界普遍通用的知识,培养沟通
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强化全球意识。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
习方式的弹性化。
16
从“精英主义教育”转型为“大 众主义教育”,归根结底,意味着 转变我国教育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而《纲要》规定的“三级课程管理” 的体制正是符合我国教育生成方式 的转型需要的。
课程改革: 回顾与前瞻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地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
钟启泉
1
引言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2001年)作为国家规模的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幅蓝图,体现了两 个基本特色。
• 广阔的国际教育视野
• 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引言
25
课程生成模式的转型
“阶梯型” “登山型”
26
阶梯型 :
目标—成就—评价 一元化、划一化
27
登山型 :
主题—探究—表达 多元化、个性化
项目学习、问题学习、 服务学习、体验学习、 表达学习、投入学习。
28
第三个条件,教学范式的转型
“灌输中心教学”
“对话中心教学”
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 可能有真正的新课程的实施。
这正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内 在性格。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平等与 优质兼得。教育发展的过程是教育 民主化的过程,教育民主是衡量教 育进步的基本尺度。
13
抛弃“精英主义”的教育生产 模
式,乃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
“人力资源大国”的新世纪发展战 略所
需要的。
14
基于大众主义教育思想的新 课程追求:
让课程适应学生 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
《纲要》对我国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 的发展做了全方位的规划,从改革理念、 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策略、课程评 价、教师培训乃至保障措施,都有具体的 规划和规定。
自《纲要》公布三年来,“新理念— 新课标—新教材—新培训—新课堂”,使 得课程改革成绩斐然,博得了国内外教育
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3
框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概念重建: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 课程实施的焦点与课程文化的再造
20
科学中心主义课程 :
这种课程并不是普遍的、永 恒的,作为产业社会的产物,只 能适应产业社会而不能适应信息 化时代的挑战。
21
社会建构中心课程 :
立足于以健全人格的建构为核心 的、以新的知识观、学习观为基础的 新的课程文化的创造科学 2、习强”调)“学校即学习者的共同体”
• 消解学科逻辑的同时,建构教材的 生活逻辑。
36
第二,关注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指领悟一定的 文化理想,并且据此掌握一切个人 心智能力的统整的创造性发展。其 内涵是随着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理念 的演进而有所不同。
22
社会建构中心课程 :
这种课程把理解学生直面的现 代社会的课题、能够主体式地参与 学习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
23
社会建构中心课程 :
课程改革的课题不是靠单纯地 满足于所谓的“读写算”技能所能 解决的,更不是现成的知识技能的 灌输。
24
社会建构中心课程 :
因此,课程改革不能单纯基于 “工具理性”的课程开发,而必须 转型为基于“人格建构”的课程理 解与课程开发。
4
第一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亮点
5
(一)理念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 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 习权”,求得每位学生的充分的、 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习权”涵 义:
1、阅读、写作的权利 2、提问、深思的权利 3、想象、创造的权利 4、读懂自身世界、书写历史的权利 5、活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6、发展个人及集体力量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