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合集下载

统计学复习之二

统计学复习之二

统计学分析之二一、填空题1.统计学是一门( )、( )、( )和( )统计数据的科学。

2.抽样调查是通过( )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

3.研究变量之间不确定性统计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是( )和( )。

4.时间序列季节变动的基本测定方法有( )和( )。

5.统计学上所分析的指数是一种( )的分析指标。

二、单选题1.在物价上涨后,购买同样的商品,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3%,则物价指数为( )。

A.97%B.103.09%C.3%D.109.13%2.我国1990-2009年每年年末人口数动态数列是( )。

A.绝对数动态数列B.绝对数时点数列C.相对数动态数列D.平均数动态数列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是( )。

A.总体和样本都是确定的B.总体和样本都是不确定的C.总体是确定的,样本是不确定的D.总体是不确定的,样本是唯一的4.次数分配数列是( )。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5.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6.在回归直线方程bx a y c +=中,b 表示( ) 。

A.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B.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C.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量D.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增加量 7.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8.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C.2%×5%×8%×7%D.(2%×5%×8%×7%)-100%10.某公司2009年计划总产值比2008年增长7%,当年总产值实际比上年增长了9%,则该公司2009年计划完成情况为()。

历年gdp增长目标

历年gdp增长目标

历年gdp增长目标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GDP增长目标。

本文将回顾历年GDP增长目标,并探讨其背后的意义。

1985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八五计划”,其中规定了1986年至199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应达到8%以上。

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GDP增长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开始逐渐走出低谷,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199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九五计划”,其中规定了1996年至200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应达到8%以上。

这一目标的提出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

在此期间,中国的GDP增速一度超过1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十一五计划”,其中规定了2006年至201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应达到7.5%以上。

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再单纯追求速度,而是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环保节能等领域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2011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十二五计划”,其中规定了2011年至2015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应达到7%以上。

这一目标的提出再次强调了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视,同时也注重了经济发展的平衡和协调。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2016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十三五规划”,其中规定了2016年至20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应达到6.5%以上。

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于平稳。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于创新、改革等领域的探索,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年GDP增长目标的提出,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对于人民群众福祉的关注。

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注1: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注2:该表为初步核算数据。

2008年1月113.3102.61101.9102.11 2008年2月113.3102.63102.52102.41 2008年3月117.3102.51102.77102.44 2008年4月117.3103.35102.48102.93 2008年5月117.3103.46102.12102.72 2008年6月114.7103.56101.66102.21 2008年7月112102.87101.06101.1 2008年8月108102.27100.16100.53 2008年9月105.3101.899.74100.02 2008年10月94.7100.6897.43100.12 2008年11月84.797.6796.7697.49 2008年12月78.797.19896.4 2009年1月74.794.4598.6193.85 2009年2月73.393.8999.192.66 2009年3月7294.3599.6591.74 2009年4月74.794.68100.9691.13 2009年5月8295.4101.789.99 2009年6月8496.15102.6489.83 2009年7月95.396.7103.289 2009年8月96.797.3104.390.1 2009年9月99.397.9104.991 2009年10月103.398.5105.691.5 2009年11月114100.4105.493.2 2009年12月120.7101.3104.894.4 2010年1月114103.1104.795 2010年2月104.7103.9104.795.8 2010年3月106104.110596.3 2010年4月107.3103.9104.196.7 2010年5月114103.7103.497.3 2010年6月106.7103102.897.4 2010年7月102.7102.3102.197.4 2010年8月100101.9101.997.6本月累计本月累计本月2010年9月13.316.31313.613.42010年8月13.916.613.113.614.22010年7月13.41713.513.613.32010年6月13.717.61213.614.52010年5月16.518.513.61417.82010年4月17.819.114.114.119.42010年3月18.119.613.414.1202010年2月12.820.77.514.515.22009年12月18.51112.19.721.42009年11月19.210.312.69.322.22009年10月16.19.411.3918.12009年9月13.98.711.88.714.82009年8月12.38.19.88.413.22009年7月10.87.59.28.111.32009年6月10.7710.28.210.92009年5月8.9 6.39.77.88.62009年4月7.3 5.58.27 6.9重工业增加年 月工业增加值轻工业增加值其货币供Money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 Summary of Sources & Uses of Funds of F(in RMB and Foreign Curren2008年-200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Sources & Uses of Credit Funds of Financial In(in RMB and Foreign Curre注:1、本表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金融机构。

近五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的GDP数据分析

近五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的GDP数据分析

毕业设计(报告)题目近五年世界主要国家的GDP资料系(部)经济管理系专业电子商务教师黄戎学生蒋银军学号 3 62008-2013 世界GDP排行榜一:2009年世界前十国家的GDP排行根据数据分析:美国2009年14.42万亿美元,继续居世界首位。

但其实际经济增长率仅为1.4%,是其近十多年来最低的,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什么时候能复苏尚不能确定。

名义增长率方面,2009年美国GDP仅增长了3.9%,而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4.2%,其PPI则是负增长,说明美国通缩的趋势已经显现。

由于美国GDP总量比第2名日本、第3名中国、第4名德国的总和还多1.4万多亿美元,表明美国的领先优势未来二三十年内不可动摇。

2009年以美元计算的日本GDP为4.844万亿,名义增长了11.5%,这主要因为去年下半年最后几个月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因而拉高了日本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

实际增长率日本2009年仅有0.7%,接近于零增长,2009年,日元汇率如果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那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因为升值以来的2009年11月份,日本出口负增长27%,12月份负增长35%,2009年1月份继续恶化,有国际机构预测2009年日本经济将负增长2.6%。

也就是说日元如果不贬值,2009年日本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将只会比2010年略多一点,在4.9-5.1万亿美元之间。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二:2010年世界前十国家的GDP排行根据数据分析:美国和中国、日本的差距还是很大,但是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却是很小的。

这两个国家的GDP很有可能在以后的时间里发生变换。

日本如果加大对本国发展,在以后可能夺回自己第二的位置。

中国也应该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2010年世界GDP总量前十的依次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巴西、意大利、印度、加拿大。

第11-20名依次是俄罗斯、西班牙、墨西哥、韩国、澳大利亚、荷兰、土耳其、印尼、瑞士、波兰。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44.6。

与1978年相比,2012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20.7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很不稳定。

1981年甚至出现了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奉献率为-4.3%的局面,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经常为负值。

但随着经济实力提高,融资方式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大幅提高,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分别为39.6%,42.4%和18.0%。

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奉献率分别为55.0%、47.1%和-2.1%。

中国历年GDP增长速度

中国历年GDP增长速度

中国历年GDP增长速度(1952-2010)已有 5490 次阅读2011-2-21 20:42|个人分类:学术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GDP,经济增长,中国经济1.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英语: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语简称GDP;亦称本地生产总值),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GDP计算公式GDP = C+I+G+X-MC=私人消费(老百姓花费的总数)I=投资(存到银行的钱)G=政府消费支出(政府的花费)X=出口(出口到国外总值)M=进口(从国外进口货物总值)3.中国历年GDP变化数据统计年度指标值(亿元)涨跌额201039798357080 2009340506.926461.5 2008314045.448235.1 2007265810.349495.9 2006216314.431377 2005184937.423339.1 2004159878.324055.5 2003135822.815490.1 2002120332.710677.5 2001109655.210440.6 200099214.69537.5 199989677.15274.8 199884402.35429.3 1997789737796.4 199671176.610382.9 199560793.712595.8 199448197.912864 199335333.98410.4 199226923.55142 199121781.53113.7 199018667.81675.5 198916992.31949.5 198815042.82984.2198712058.61783.4198610275.21259.2198590161807.919847208.11245.419835962.7639.319825323.4431.819814891.634619804545.648319794062.6417.419783645.2443.319773201.9258.219762943.7-53.619752997.3207.419742789.96919732720.9202.819722518.191.719712426.4173.719702252.7314.819691937.9214.819681723.1-50.819671773.9-94.119661868151.919651716.1262.119641454220.719631233.38419621149.3-70.719611220-23719601457181959143913219581307239195710684019561028118195591051195485935195382414519526790图一:1993-2010中国GDP同比增长速率图二:1952-2010中国GDP总额变化。

2001—2010我国GDP计算数据

2001—2010我国GDP计算数据

2001—2010我国GDP计算数据一、2001—2010我国GDP现状2001年,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1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906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2254亿元,增长7.4%。

2002年,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

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47.3%和40.3%。

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回顾及2013年走势展望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按2.5%征收。
房地产“三限” 2011年,各地陆续推出“限购”、“限贷”、 “限价”等调控房价政策。
2011、2012年部分商品消费增速回落,表明城镇居民消费
后劲不足
40 35 34.8
30
25
20
15 14.6
10
7.3
5
0 汽车
37.2 32.8
27
27.7 21.6
7.2 家具 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
2010 2011 2012
制约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收入”, 包括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 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 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
2011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5.0
14
12
10
8
6.9
6
5.8
GDP总量
4
2.8 2.5 1.8 1.8
2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巴 俄罗

单位:万亿美元
2010年GDP总量一览表
16 14.5 14
12
10
8
5.8
6
5.4
4 2
2.5 2.0 1.4 1.6
0
国国本国西斯度




巴 俄罗
收入增长“跑赢”GDP
• 阿根廷:0.46 (2009) • 巴 西:0.55 (2009) • 俄罗斯:0.4 (2009) • 墨西哥:0.48 (2008) • 印 度:0.33 (2005)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

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

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

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

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

在经济改革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分地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部分地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收支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

1952年末,国际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增长4.2%。

改革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下,由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

由1982年的62.91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470.25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24年增长了38.3倍,年均增长16.5%。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

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

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

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0.3%。

但需说明:这些收入并不是居民的全部收入。

它只是包括了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没有包括各单位对居民的补贴和居民的其他合法收入,更没有包括数量相当大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

中国的M2/GDP(1993—2012 年)发展趋势与水平研究

中国的M2/GDP(1993—2012 年)发展趋势与水平研究

中国的M2/GDP(1993—2012 年)发展趋势与水平研究作者:熊偲沂来源:《山西农经》 2016年第18期摘要:从20世纪90 年代开始,中国M2/GDP 指标数值的高涨态势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在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的今日,为保证不引起通货膨胀率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适量的货币投放量是国家政策的重点。

而中国M2/GDP 的高速增长,却未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有紧缩的症状。

本文运用stata 软件,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纵向解读中国1993年至2012年M2/GDP 的增长情况。

研究发现,中国近年来M2/GDP 的增长速度减缓;从M2的构成来看,其原因是M1/GDP的上升速度加快,QM/GDP 的上升速度减慢,且M1/GDP 上升速度加快的幅度没有QM/GDP 上升速度下降的幅度大。

关键词:M2/GDP;货币需求;准货币文章编号:1004-7026(2016)18-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22.2 文献标志码:A! 1991 年,麦金农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却未导致严重通货膨胀”这一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中国的M2/GDP 超过了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呈现高涨的态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M2在2012年就接近100 万亿大关,与2011 年的数据相比,M2同比增长率为13.8%,而中国的M1 却只增长了18825.29 亿元,同比增长率只有6.5%。

可以看出,中国M2/GDP 畸高,国内的实际有效需求不足,通货膨胀不高,甚至有紧缩的症状。

本文将M2 进行拆分,从M2 和其拆分部分的角度来分析我国M2/GDP 高的原因。

1 中国M2/GDP 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1.1 模型构建本文将从货币需求角度建立两组模型来研究M2/GDP。

第一组模型是直对1993-2012 年中国M2、GDP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中国M2/GDP 的长期趋势。

【时政热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学生版)

【时政热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学生版)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的提升虽有进步,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2012年3月5日,温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标材料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低于8%,这是八年来第一次。

对此,总理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

2. 材料一:今年中央政府将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调整为7.5%,这一调整主要是与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实现此目标要平衡好增长和转型的关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

“经济转型需要政府推动,但主要还靠市场机制解决。

”解决好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城镇化等制约消费的制度安排,中国就能避免陷入“既减速又难转型”的困境。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的双赢?材料二: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统计学例子——发展速度

统计学例子——发展速度
603 1.1229 1.0827 113 .8%
或: x 5 930 5 1.9057 113 .8%
488
例2:平均增长速度

某地区在2000~2009年的9年中,前7年国 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7 %,2008年递增10 %,2009年递增速度回落了1个百分点,问 该地区9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多少?若 2009年该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为1 000亿 元,那么按现有的增长速度,到2012年该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能达到多少?

解:(1)1982-1990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11.3 x 1 1.4132 % 10.1
8
(2)2020年我国人口数:
11.3 (1 1.4132% ) 17.2(亿人)
30
(3)1990年—2020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应控 制在:
15 30 1 0.949% 11.3
平均增长速度计算:

9
(1 7%) (1 10%) (1 9%) 1 7.55%
7
2012年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a0 x 1 000 (1 7.55%) 1 156.7 亿元
n 2
例3:平均增长速度计算
某钢铁企业最近5年的粗钢产量增长资料如下表
例1:某省1999-2004年人均GDP
年 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GDP (元) 488 530 607 765 859 930
发展速度% 定 基 100.00 108.61 124.39 156.76 176.02 190.57 环 比
— 108.61 114.53 126.03 112.29 108.27

2002年-2012年 中国十年数据

2002年-2012年 中国十年数据

十年数据一、工业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工业发展成为了国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十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4%足有,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经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

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

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0.1%。

按照平均汇率折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这个数字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2003-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其中2003-2003年年均增长17%。

在遭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依然保持了11%的增速。

二、贸易2003年制2011年,是我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纪经济的十年。

在这十年间,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格局;服务贸易结构不断完善;新型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重点领域服务出口成效显著;文化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年来,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6%,进口年均增长21.8%。

2011年,我国外贸出口额和进口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5%。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历年GDP

历年GDP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一览表默认分类2009-03-23 10:33:23 阅读1453 评论0字号:大中小2009-02-26 10:10 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作者:阅读:268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总收入GNP一览表,包含1978年到2008年中国各年度GDP和GNP。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 GNP GDP工业建筑业(元)19783645.23645.21027.51745.21607.0138.2872.5381 19794062.64062.61270.21913.51769.7143.8878.9419 19804545.64545.61371.62192.01996.5195.5982.046319814889.54891.61559.52255.52048.4207.11076.6492 19825330.55323.41777.42383.02162.3220.71163.052819835985.65962.71978.42646.22375.6270.61338.1583 19847243.87208.12316.13105.72789.0316.71786.3695 19859040.79016.02564.43866.63448.7417.92585.0858198610274.410275.22788.74492.73967.0525.72993.8963 198712050.612058.63233.05251.64585.8665.83574.01112 198815036.815042.83865.46587.25777.2810.04590.31366 198917000.916992.34265.97278.06484.0794.05448.41519 199018718.318667.85062.07717.46858.0859.45888.41644199121826.221781.55342.29102.28087.11015.17337.11893 199226937.326923.55866.611699.510284.51415.09357.42311 199335260.035333.96963.816454.414188.02266.511915.72998 199448108.548197.99572.722445.419480.72964.716179.84044 199559810.560793.712135.828679.524950.63728.819978.55046199670142.571176.614015.433835.029447.64387.423326.25846 199778060.878973.014441.937543.032921.44621.626988.16420 199883024.384402.314817.639004.234018.44985.830580.56796 199988479.289677.114770.041033.635861.55172.133873.47159 200098000.599214.614944.745555.940033.65522.338714.078582001108068.2109655.215781.349512.343580.65931.744361.68622 2002119095.7120332.716537.053896.847431.36465.549898.99398 2003135174.0135822.817381.762436.354945.57490.856004.710542 2004159586.7159878.321412.773904.365210.08694.364561.312336 2005184739.1183867.923070.487364.677230.810133.873432.914103GNP 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人均GDP2006211808.0210871.024737.0103162.091310.911851.182972.016084 2007246619.028910.0121381.096328.018665 2008300670.034000.6146183.0120487.022640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3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1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1986年:社会总产值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1985年:社会总产值1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1984年:社会总产值12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983年:社会总产值1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982年:社会总产值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981年:工农业总产值74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2%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61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5689.8亿,比上年增长12.3%(zhuanzai)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的数据是246619亿元,最终核实的数据可能会增加1500亿元左右,也就是在24.8万亿元左右,按照年平均汇率7.52计算,折合3.30万亿美元。

GDP(2000-2012)

GDP(2000-201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至2012年我国GDP 数据 年份 GDP (亿元) GDP 增长值(亿元) GDP 增长率 同比增长率(%) 200099214.502001 109655.17 10440.67 10.52% 8.3 2002 120332.69 10677.52 9.74% 9.1 2003 135822.76 15490.07 12.87% 10.0 2004 159878.34 24055.58 17.71% 10.1 2005 184937.40 25059.06 15.67% 11.3 2006 216314.40 31377.00 16.97% 12.7 2007 265810.30 49495.90 22.88% 14.2 2008 314045.40 48235.10 18.15% 9.6 2009 340902.81 26857.41 8.55% 9.2 2010 401512.80 60609.99 17.78% 10.4 2011 471563.70 70050.90 17.45% 9.3 2012519322.0047758.3010.13%7.8上表格和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2年GDP的数据以及增长走势的条形图,从图形上来看我国上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2年GDP一直呈现上涨趋势。

下图为上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2年GDP的增长速度的走势图:21世纪伊始,我国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并且增长速度一直居高不下。

2001年,2002年和2013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3%,9.1%和10.0%。

2001年我国加入WTO,国内生产总值较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有明显的增长。

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上涨2.7%。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年末为54个。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国农民工[4]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8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0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统计学例子——发展速度

统计学例子——发展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计算:
9 (1 7%)7 (110%) (1 9%) 1 7.55%
2012年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a xn 1 000 (1 7.55%)2 1 156.7 亿元 0
例3:平均增长速度计算
某钢铁企业最近5年的粗钢产量增长资料如下表 所示:
年份
1
2
3
4
5
定基增长 速度%
则1990年—2020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应控 制在多少?
解:(1)1982-1990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x 8 11.3 1 1.4132% 10.1
(2)2020年我国人口数:
11.3 (1 1.4132% )30 17.2(亿人)
(3)1990年—2020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应控 制在:
解(2)
第6年的粗钢产量:
500(1 8.32%)4 688.3(9 万吨)
例4
1982年我国人口数为10.1亿人,1990年我国人口 数为11.3亿人,试问:
(1)在这期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2)若按这个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则2020年
我国人口数将达到多少亿人? (3)如果要把2020年我国人口数控制在15亿人,
30 15 1 0.949% 11.3
例1:某省1999-2004年人均GDP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GDP (元)
488 530 607 765 859 930
发展速度%
定基
环比
100.00

108.61
108.61
124.39
114.53
156.76
126.03

200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遵循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经济环境好转的机遇,积极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开放,国民经济形势稳步好转,经济增长速度逐月上升,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综合2000年,我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1.7%。

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为:9.5:44.9:45.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居首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990元。

市场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呈现略有回升的态势。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2,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98.2。

社会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000年末,全市福利机构350个,拥有床位9803张;共有4571个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投保农民83.7万人;国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收缴率86.7%。

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进外资规模偏小,合同外资下降;民间投资启动较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较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尚有困难。

二、农业2000年,我市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45.0亿元,增长17.5%。

全市已有产值或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组织4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3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总产量363.7万吨,比上年下降8.4%;全年油料产量20.9万吨,增长28.8%;肉类总产量68.6万吨,增长6.4%;蔬菜产量402.8万吨,增长1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