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合集下载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出处】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原文】3.65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③,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④,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⑤。

漳水出焉⑥,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之山:发鸠山,在今山西长子县。

②柘(zhè)木:柘树。

③喙:鸟兽的嘴。

④炎帝: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

⑤堙(yīn):填塞。

⑥漳水:今河南、河北交界处的漳河。

【翻译】再向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发鸠山,山上有很多柘树。

山中有一种鸟,形状似乌鸦,长着带有花纹的脑袋、白色的嘴、红色的足爪,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

精卫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不慎溺入海里,再也没有返回,所以她(死后)化身为精卫鸟,常常衔来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想把东海填平。

漳水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入黄河。

【精卫填海】精卫原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天,炎帝不在家,女娃想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海去看一看,于是她自己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风暴,山一样的海浪吞没了女娃的小船,女娃不幸遇难。

女娃死后,她的精魂化作一只鸟,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爪子,叫声像是在喊“精卫、精卫”,所以人们就把这种鸟叫精卫。

精卫痛恨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阻止大海再淹死人,她不停地从发鸠山上衔来小石子和树枝投入海中,长年累月,从不停息,决心要把东海填平。

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为精卫的精神所感动,便与她结为夫妻,生了许多小鸟,雌鸟像精卫,雄鸟像海燕。

小精卫们跟随妈妈一起衔石填海,直到今日依然如此。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勺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一卷南山经> 南次二经>
【原文】
1.19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①,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②。

勺水出焉③,而南流注于湨④。

【注释】
①会(kuài)稽之山:会稽山,在今浙江境内。

②砆(fū)石:一种像玉的石头。

③勺水:水名,在会稽山中。

④湨(jú):水名,可能是由勺水等注入后形成的湖泊。

【翻译】
向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会稽山,山呈四方形,山上多金、玉,山下有许多像玉一样的石头。

勺水源自会稽山,向南流入湨。

山海经 卷三 北山经 三

山海经 卷三 北山经 三

山海经卷三北山经三山海经卷三北山经三山海经/卷三北山经三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

其首曰归属于山,其上加金玉,其下分碧。

存有兽矣,其状例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谓之军,仁义还,其名自詨存有鸟焉,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肢,其谓之囗,就是仁义怒,其鹤自詨。

北次三(经)[山]之首,曰太行之山。

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有兽焉,其状如麢(10ng)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①,其名曰(hu9),善还(xu2n)②,其名自訆(ji4o)。

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b5n),是善惊,其鸣自詨(ji4o)③。

【注解】①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注重像是脚趾的部分。

这里指鸡爪子。

②还:通在“旋”。

转动。

③詨:叫做,呼。

【译文】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太行山。

太行山的首端叫归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碧玉。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羚羊却有四只角,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和鸡一样的爪子,名称是,善于旋转起舞,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喜鹊,长着白身子、红尾巴、六只脚,名称是,这种鸟十分惊觉,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并无草木,多金玉。

决决之水出来矣,而东西源于河。

其中多人鱼,其状例如帝鱼,四肢,其音例如婴兒,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決(決)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其中多人鱼,其状如(t0)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ch9)疾。

【译文】再往东北二百里,就是座龙侯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存有多样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向黄河。

水中存有很多人鱼,形状像是通常的鱼,短存有四只脚,收到的声音像是婴儿哭啼,喝了它的肉就能够并使人严禁疯癫病。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

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

山海经《北山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海经《北山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海经《北山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山海经《北山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中山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

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有兽焉,其状如[虫/虫|犬]鼠而文题,其名曰[嫨能-女],食之已瘿。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

其上多橿;多枥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楝,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

其上多竹。

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其中多豪鱼,其状如鲔,赤喙(赤)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

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

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

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食之不眯。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

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

其中有谷曰凫谷,其中多铁。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

又东三十里曰牛首之山。

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橘-木]水。

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

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

是多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

多砺石、文石。

少水出焉,其中多彫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

有草焉名曰荣草。

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

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

其馀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

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

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

山海经 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 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鹊山。

鹊山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桂树,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韭菜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不会长寄生虫。

原文:⑵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音掩)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水晶和黄金。

原文:⑶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蝮蛇毒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⑷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音纽)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就能子孙满堂。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

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

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
【原文】
3.64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①,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

黄水出焉②,而东流注于洹③。

滏水出焉④,而东流注于欧水⑤。

【注释】
①神囷(qūn)之山:神囷山,今河南省临渭区的石鼓山。

②黄水:今河南安阳河的上源。

③洹(huán):今河南安阳河的一部分。

④滏(fǔ)水:今河南安阳河的一部分。

⑤欧水:水名,今河北西部的滏阳河。

【翻译】
再向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神囷山。

山上有带花纹的石头,山下有白蛇,还有飞虫。

黄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洹水。

滏水也由此处发源,向东流入欧水。

佚名《精卫填海》原文译文故事

佚名《精卫填海》原文译文故事

佚名《精卫填海》原文|译文|故事文言文《精卫填海》是选自《山海经·北次三经》的古文之一,相信很多小伙伴对于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也不陌生了,那么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文言文吧。

《精卫填海》原文先秦:佚名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及注释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1、曰:叫作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4、状:形状5、乌:乌鸦6、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同“纹”,花纹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8、是:这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10、故:所以11、湮:填塞故事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

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

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

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

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其木多棕,其草多条。

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
【原文】
3.80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①。

滋水出焉②,而南流注于虖沱。

其木多棕③,其草多条④。

滱水出焉⑤,东流注于河。

【注释】
①高是之山:高是山。

一说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北。

②滋水:今滋河。

③棕:棕榈。

④条:草名,蜀葵。

⑤滱(kòu)水:水名,上游即今河北定州市以上唐河。

【翻译】
再向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高是山。

滋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入滹沱。

山中的树木多是棕树,山中生长的草多为条草。

滱水由此处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

木马
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
【原文】
3.75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①,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

木马之水出焉②,而东北流注于虖沱③。

【注释】
①白马之山:白马山,在今河北孟县境内。

②木马之水:今牧马河。

③虖(hū)沱:今滹沱河。

【翻译】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白马山,山的南面有很多石头和玉,北面有很多铁,还有很多赤铜。

木马水发源于此山,向东北流入滹沱。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

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
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
【原文】
3.78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

濩濩之水出焉①,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
②,而南流注于虖沱。

【注释】
①濩(huò)濩之水:濩濩水。

一说在今河北省西部的大沙河。

②鲜于之水:鲜于水。

一说即今源出于五台山西南的清水河。

【翻译】
再向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石山,山中有很多优质的金和玉。

濩濩水发源于石山,向东流入虖沱;鲜于水也由此处发源,向南流入滹沱。

《山海经》全文译文

《山海经》全文译文

《⼭海经》全⽂译⽂《⼭海经》全⽂译⽂《⼭海经》⼭经·北⼭经主要讲述什么内容呢?下⾯是⼩编为⼤家准备的《⼭海经》⼭经·北⼭经原⽂及译⽂,欢迎⼤家阅读,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海经》⼭经·北⼭经 原⽂ 北⼭经之⾸,⽈单狐之⼭,多机⽊,其上多华草。

逢漨⽔出焉,⽽西流注于泑⽔,其中多芘⽯⽂⽯。

⼜北⼆百五⼗⾥,⽈求如之⼭,其上多⽟,⽆草⽊。

滑⽔出焉,⽽西流注于诸毗之⽔。

其中多滑鱼。

其状如鱓,⾚背,其⾳如梧,⾷之已疣。

其中多⽔马,其状如马,⽂臂⽜尾,其⾳如呼。

⼜北三百⾥,⽈带⼭,其上多⽟,其下多青碧。

有兽焉,其状如马,⼀⾓有错,其名⽈灌疏,可以辟⽕。

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名⽈鵸余?,是⾃为牝牡,⾷之不疽。

彭⽔出焉,⽽西流注于芘湖之⽔,中多鯈(tiao)鱼,其状如鸡⽽⾚⽑,三尾六⾜四⾸,其⾳如鹊,⾷之可以已忧。

⼜北四百⾥,⽈谯明之⼭。

谯⽔出焉,西流注于河。

其中多何罗之鱼,⼀⾸⽽⼗⾝,其⾳如吠⽝,⾷之已痈。

有兽焉,其状如貆⽽⾚毫,其⾳如榴榴,名⽈孟槐,可以御凶。

是⼭也,⽆草⽊,多青雄黄。

⼜北三百五⼗⾥,⽈涿光之⼭。

嚣⽔出焉,⽽西流注于河。

其中多<同习>々之鱼,其状如鹊⽽⼗翼,鳞皆在⽻端,其⾳如鹊,可以御⽕,⾷之不瘅。

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霝}⽺,其鸟多蕃。

⼜北三百⼋⼗⾥,⽈虢⼭,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

其阳多⽟,其阴多铁。

伊⽔出焉,西流注于河。

其兽多橐驼,其鸟多窝,状如⿏⽽鸟翼,其⾳如⽺,可以御兵。

⼜北四百⾥,⾄于虢⼭之尾,其上多⽟⽽⽆⽯。

鱼⽔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贝。

⼜北⼆百⾥,⽈丹熏之⼭,其上多樗柏,其草多⾲⾲,多丹⼞。

熏⽔出焉,⽽西流注于棠⽔。

有兽焉,其状如⿏,⽽菟⾸麋⾝,其⾳如獆⽝,以其尾飞,名⽈⽿⿏,⾷之不?采,⼜可以御百毒。

⼜北⼆百⼋⼗⾥,⽈⽯者之⼭,其上⽆草⽊,多瑶碧。

泚⽔出焉,西流注于河。

有兽焉,其状如豹,⽽⽂题⽩⾝,名⽈孟极,是善伏,其鸣⾃呼。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犭谷(左右)]。

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般鸟(上下)][冒鸟(左右)],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

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二经>
【原文】
3.37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①,无石,其阳多碧②,其阴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③,名曰独[犭谷(左右)]④。

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般鸟(上下)][冒鸟(左右)]⑤,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⑥。

涔水出焉⑦,而东流注于邛泽⑧。

【注释】
①北嚣之山:北嚣山。

一说在今山西省境内。

②碧:青绿色的玉石。

③鬣(liè):兽类颈上的长毛。

④独[犭谷(左右)](yù):传说中的一种兽。

⑤[般鸟(上下)](pán)[冒鸟(左右)](mào):传说中的一种鸟。

⑥暍(yē):中暑。

⑦涔(cén)水:水名。

⑧邛(qiónɡ)泽:水名。

【翻译】
再往北三百里,是北嚣山,山上没有石头,山的南坡多出产碧玉,山北面遍布玉石。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老虎,长着白色身子,狗的脑袋,马的尾巴,身上的毛像猪鬃,名叫独[犭谷(左右)]。

还有一种禽鸟,体形像乌鸦,长着一副人脸,名称是[般鸟(上下)][冒鸟(左右)],它夜里飞行白天隐伏,吃了它的肉能防止中暑。

涔水发源于此,向东流入邛泽。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

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
鱼。

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
【原文】
3.87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①。

绳水出焉②,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③。

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④。

【注释】
①碣(jié)石之山:碣石山。

一说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②绳水:水名。

一说指今河北省昌黎县蒲河。

③蒲夷之鱼:蒲夷鱼。

④青碧:青色的玉石。

【翻译】
再向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碣石山。

绳水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许多蒲夷鱼。

山上有玉,山下有很多青绿色的玉石。

古诗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翻译赏析

古诗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翻译赏析

古诗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翻译赏析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出自文言文《精卫填海》,其含义如下: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翻译】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OrG/b/20998htm,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