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解析

合集下载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区别;(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问题导入: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2)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实例;(2)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5.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5.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人教版必修一一、教材分析:1. 1内容与地位:教材利用“问题讨论”对比不同物质通过不含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的实验结果,引出了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而这三种跨膜方式属于原理性的内容,通过日学课本,学生还是能基本比较出三种方式的异同点;二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胞吞和胞吐。

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任何-•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可见本节所属的章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1.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c、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a、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b、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c、正确解读图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1. 3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1. 4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采用“探究一发现”教学模式,使学生综合运用到《标准》所提到的以下几项技能:“观察、分类、比较、概括、描述、鉴别差异、分析、确定相互关系、解读图表”,,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概述:导言:(3分钟)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组成。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及其功能,我们明白细胞膜是半透膜,也就是说有一些物质能通过,有些物质不能透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消化道、呼吸道、血液循环等跨膜运输的生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跨越细胞膜的。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穿过细胞膜,而有些物质却不能穿过?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3.案例分析(15分钟)以胆固醇跨越细胞膜为例,通过分析胆固醇在细胞膜中的转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具体过程和区别。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需要通过跨膜运输来获取所需物质。

4.实验设计(30分钟)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个实验环节。

a.主动转运实验设计:学生将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含有不同浓度的溶液,通过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设计实验验证物质跨膜运输是需要能量的,并观察主动转运的动态过程。

b.被动转运实验设计:学生通过将不同大小颗粒溶质放入不同大小孔的膜中,观察溶质在膜中的穿透过程,设计实验验证溶质的跨膜运输是否受到被动力的驱动。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溶质可以通过膜穿透,有些溶质却不能通过。

5.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特点。

6.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生活中物质跨膜运输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细胞膜在生活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释其他相关现象。

7.课堂小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完整word版)【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完整word版)【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授课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授课教师:苏会宁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等七、教学过程:导言: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组成,以及细胞内含有的水,糖类等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作为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那么反应的原料如何运进细胞?代谢废物又如何运出细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今天的学习。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物理上的扩散我们先来回忆一个初中大家做过的一个物理实验。

在一个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滴一滴红墨水后会怎么样呢?变成浅红色的了吧!它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动吧!大家一定很清楚这就是初中物理中的扩散试验,那么它具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回答我几个问题:1.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外界帮助吗?2.这个过程需要能量吗?3.这个过程能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吗?回忆初中物理知识理解自由扩散的特点回答:1.不需要2.不需要3.不能通过熟知的知识转移到要学的知识上,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便于学生理解。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比较。

2. 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跨膜运输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过程。

2. 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自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例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3. 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移动,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

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4.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高浓度一侧移动,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例如,氨基酸、钾离子、钠离子等。

5.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特点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实例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氨基酸、钾离子、钠离子等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氧气进入肺泡细胞,引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并总结出每种方式的特点、载体和能量消耗。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异同。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自由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3. 协助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4. 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5.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二、自由扩散(10分钟)1. 提问:自由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自由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自由扩散的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三、协助扩散(10分钟)1. 提问:协助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协助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协助扩散的实例,如红细胞的葡萄糖运输。

四、主动运输(10分钟)1. 提问:主动运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实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钾离子等。

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举例说明如何解释现象,如人体排出代谢废物、药物吸收等。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 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2.解析:通过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思路,结合讲授与讨论的方法得出相关概念,同时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解析:(1)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4)知道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涉及到能量和载体的利用。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用“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问题1:设问导入:请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知识,温故知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2:问题探讨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提示〗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

2. 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例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预习后续章节,了解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二章:扩散【教学目标】1. 理解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扩散的概念。

2. 扩散的特点。

3. 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扩散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扩散的特点。

3. 讲解扩散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扩散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渗透【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渗透的概念。

2. 渗透的条件。

3. 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渗透的条件。

3. 讲解渗透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练习渗透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主动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

2. 主动运输的机制。

3. 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机制。

3. 讲解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练习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教学内容】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篇: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

(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同学验证)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

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师生互动]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课稿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课稿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课稿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说课稿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样五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我的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下面首先介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的重要功能,这承接了上一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的结构, 同时本章节的理论知识是学习下一章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后说一说我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中“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因此我制定了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区别三种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其次是能力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最后是情感目标(3)情感目标a、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物质性;b、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重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生物必修一新课程标准,以及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学生准确的区分三种运输方式,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物质,从而要载体与能量的参与,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特殊性。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主动运输。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首先是教法分析二、教法分析考虑到高一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直观教学法,在讲解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时候,我采用动画模拟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三种运输方式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docx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docx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 3 节的内容。

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镶嵌模型) 及功能特性 ( 选择透过性 ),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

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三、教学目标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3、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4、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难点:主动运输五、教学思路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生命过程中物质运输机制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扩散解释扩散的定义和原理;给出扩散的实例和应用;讨论扩散的速率和因素。

3. 渗透解释渗透的定义和原理;给出渗透的实例和应用;讨论渗透的速率和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细胞需要跨膜运输物质?”;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演示使用PPT或板书,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使用模型或实验现象,演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

3.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解答;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评价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PPT或板书使用PPT或板书,清晰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的讲解;使用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

2. 模型或实验器材使用模型或实验器材,直观地演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提供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延伸1. 比较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的异同分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条件;讨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适用情境。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在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和应用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

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示,观察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利用模型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物质的定义和特点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2. 第二节:扩散扩散的定义和过程扩散的速率和平衡影响扩散的因素3. 第三节:渗透渗透的定义和条件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半透膜的选择和应用4. 第四节: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定义和过程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机制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5. 第五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讨论和解释实例中的现象和问题三、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投影片: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图示和实例。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半透膜、不同物质的溶液、测量工具等。

3. 参考资料和书籍: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和教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课件和投影片,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主要方式。

3. 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理解,并进行交流和解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掌握情况。

六、第六节: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概念和功能。

讨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利用模型和图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运用比较法,深入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强化生命观念,认识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3)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物质跨膜运输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2)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2)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生理意义;(3)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的适应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2)提问: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中有什么重要性?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分类;(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2)通过模型和图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阐述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生理意义;(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总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举例说明;3. 查阅资料,了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环境的关系。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公开课)(完整资料).doc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公开课)(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3节的内容,本模块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交流和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

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重点】①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②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完整word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解析

(完整word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1。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

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五、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PPT课件(包含flash动画)等。

七、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图十、教学流程十一、布置作业:本节课后习题及补充习题十二、板书设计: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定义 特征2、协助扩散定义 特征 3、主动运输 定义 特征4、物质运输类型5、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表格)十三、课后评价:课后对本堂课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讲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生理解程度作评价。

2021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word教案

2021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word教案

2021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word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课前预备: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一些教育的网站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制作出课件;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跨模运输方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白得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二、教学理念和策略:本节课教学采纳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最后通过概念图进行课堂小结。

差不多思路能够确定为:展现现象→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教师说明→总结概念→举例说明。

1.采纳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课本P70-71内容,回答课件上展现的三个问题;2.通过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学生查找问题,教师进行说明,总结跨膜运输的类型、特点,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3.由生物膜和人工膜功能的比较,培养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的认识;4.启发学生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课堂小结以及练习,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学生差不多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把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

但还专门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摸索,需要结合教师的正确引导三、本节聚焦:要解决和完成的问题:1、物质跨模运输的方式有几种;2、两种被动运输方式有什么异同;3、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这关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特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概念;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方法与过程: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把握本质。

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
(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
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五、教学难点: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

六、教学媒体:
教科书、板书、PPT课件(包含flash动画)等。

七、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流程图
十、教学流程
十一、布置作业:
本节课后习题及补充习题
十二、板书设计:

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自由扩散 定义 特征
2、协助扩散 定义 特征
3、主动运输 定义 特征
4、物质运输类型
5、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表格)
十三、课后评价:
课后对本堂课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讲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生理解程度作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