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竹林的故事演示文稿

竹林的故事演示文稿

老程家··· 老程家
• 在牧歌中诞生出的自然般清美的三姑娘, 在牧歌中诞生出的自然般清美的三姑娘, 既具有古朴纯洁的乡间特点, 既具有古朴纯洁的乡间特点,又表现出人 的天性,隐忧与哀愁都淡化在三姑娘天真、 的天性,隐忧与哀愁都淡化在三姑娘天真、 优雅的青春性格中。在小说的文字里, 优雅的青春性格中。在小说的文字里,三 姑娘“穿的是竹布单衣, 姑娘“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 一般” 把人写得如此素净, 一般”,把人写得如此素净,人本身就是 一首散发自然气息的小诗。 一首散发自然气息的小诗。

这篇小说的语言体现了清新、淡雅、简约、洗练的特点。 这篇小说的语言体现了清新、淡雅、简约、洗练的特点。写三 姑娘的生活环境,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 姑娘的生活环境,是“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 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 传承转折, 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传承转折, 步步入境,洗练如山水写意画。写三姑娘的妈妈找人看签时, 步步入境,洗练如山水写意画。写三姑娘的妈妈找人看签时, 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向我们” 一个“ 是“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向我们”,一个“弯” 就包含了人物的多种思绪,有乡间妇女的羞涩迂回, 字,就包含了人物的多种思绪,有乡间妇女的羞涩迂回,有作 为母亲的爱女情切,一切的心理波澜都消融在“ 为母亲的爱女情切,一切的心理波澜都消融在“弯”这一个字 写父女俩的打鱼场景, 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热闹起 里。写父女俩的打鱼场景,“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 热闹起 热闹”修饰“手掌” 写活了天真无邪的童稚, 来”,用“热闹”修饰“手掌”,写活了天真无邪的童稚,衬 出了田园生活的平静与自足。文中还多次运用有色彩的字眼, 出了田园生活的平静与自足。文中还多次运用有色彩的字眼, 绿团团的坡” 黑而美”的瓜子脸, 青蓝大布” 如“绿团团的坡”,“黑而美”的瓜子脸,“青蓝大布”, 竹布单衣” 黑地绿花鞋”的尖头上蒙一层“白布” “竹布单衣”,“黑地绿花鞋”的尖头上蒙一层“白布”,坝 上人“ 小到同一颗黑子” 如此等等,多用冷色调, 上人“ 小到同一颗黑子”,如此等等,多用冷色调,显得清新 淡雅,意境美好。值得称道的是这篇小说的“ 淡雅,意境美好。值得称道的是这篇小说的“我”的叙事角色 的处理。一个是文中人物之“ 通过“ 的处理。一个是文中人物之“我”,通过“我” 的眼睛从侧面 展现主人公的情状及乡村的人情美,起到勾勒形象、 展现主人公的情状及乡村的人情美,起到勾勒形象、穿针引线 的作用。一个是叙事者之“ 可以通视全盘, 的作用。一个是叙事者之“我”,可以通视全盘,有全知全能 的功用,补充人物之“ 的视野所不及。 的功用,补充人物之“我”的视野所不及。在叙述三姑娘的经 历与生活图景时,主要是叙事者之“ 隐藏在文字背后说话, 历与生活图景时,主要是叙事者之“我”隐藏在文字背后说话, 叙事是清晰明朗的;在叙述“ 见到三姑娘的几个场景时, 叙事是清晰明朗的;在叙述“我”见到三姑娘的几个场景时, 人物之“我”与叙事者之“我”合二为一,不再有全知之功能, 人物之“ 与叙事者之“ 合二为一,不再有全知之功能, 即使是近距离接触也只能静观空灵,只能真实的用眼睛去捕捉, 即使是近距离接触也只能静观空灵,只能真实的用眼睛去捕捉, 叙事是勾勒而写意的,有些模糊甚至隐晦。 叙事是勾勒而写意的,有些模糊甚至隐晦。采用这样的叙事方 式,两个叙事角色互相补照配合,显得真实而又有技巧,节奏 两个叙事角色互相补照配合,显得真实而又有技巧, 舒缓从容道来,巧妙地把人物充盈起来。人与自然的融合, 舒缓从容道来,巧妙地把人物充盈起来。人与自然的融合,成 就了《竹林的故事》的田园牧歌。自然景物的灵性化, 就了《竹林的故事》的田园牧歌。自然景物的灵性化,人物的 雅致化,语言的清新平淡,叙事的从容多样, 雅致化,语言的清新平淡,叙事的从容多样,无处不写作者对 自然人生的眷恋与感伤,表达了“淡去人生纷扰” 自然人生的眷恋与感伤,表达了“淡去人生纷扰”的审美情趣 与人生情绪,体现了一种静观空灵的美。 与人生情绪,体现了一种静观空灵的美。

竹林的故事ppt2

竹林的故事ppt2

“京派”的概念
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以《大公报· 文艺副刊》《骆驼草》等刊物为阵地形成 的自由派作家群。在艺术上主张与现实保 持距离,埋头追求艺术本身的价值,通过 对乡村淳朴的原始的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呈 现。向传统的农业文明复归,来作为审美 的极致,从而对抗日趋深入的所谓城市化 文明的进程,是一个纯文学流派,也是中 国文化寻根小说源头。
b.三姑娘是水做的骨肉,但并不是那江海中狂奔乱 跳之水,而恰如竹林之中涓涓山泉,潺潺溪流, 满含着水乡女儿的似水柔情,P142写到“正二月间 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三姑 娘虽然还清晰地记着昔日看龙灯的情景,但自老 程死去,锣鼓喧天也再惊不动她了。堂嫂子来邀 三姑娘,母亲也极力鼓动,三姑娘总是含笑推辞 。这里透出的是三姑娘对寡母相依不舍的那种挚 爱之情。 (3)废名笔下的三姑娘,从外貌到心灵,都如竹 与水一般清纯,这很大程度得之于他勾画的青山 绿水的钟灵毓秀。除了前面谈到的竹与水,我们 还会在文中发现作者对春的爱恋,对绿的敏感。
文中的一则则故事大多发生在“春天”,“ 春天来了,村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 天的绿得可爱”,连河边的坝上也是“绿团团 的”,以至三姑娘的脚上也总是穿着那双“绿 花鞋”。 4、诗一般超尘脱俗的意境。废名较早地将古 典美学的“意境”引进到单篇小说的整体构架 之中。文中的竹林仿佛已幻化为一个梦的世界 ,而从河边竹林里走来的充满青春气息的三姑 娘,她对幸福的憧憬和淡淡的哀愁,都融化在 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世界里。她和竹林都成一 种纯净的美的象征。
竹 林
传统的生活方式
舒缓的生活节奏
作者“我愿读者从他们当中理 出我的哀愁”
对美的爱怜,对善的同情,对命运 的哀伤和无奈。 东方传统文化:含蓄敦厚
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眷恋与感伤

2019年大学语文文学精讲作品《竹林的故事》重读课件

2019年大学语文文学精讲作品《竹林的故事》重读课件

三、废名的生命观
《竹林的故事》中的自然生命观,是废名 整体人生观念的体现。
1、废名的思想体现着多方面的综合,其中 有传统的道家思想,也有禅学的思想(这 两种思想本身就有许多共性),还有西方 现代人道主义的色彩。
在《竹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家 和佛家思想的许多影子。
其对待死亡和自然的态度,与庄子的“齐 万物,一死生”思想有深刻关联。
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 期于尽”。
再次,作品中的人物称谓昭示出自 然的生命态度
《竹林的故事》中的人物几乎都没有全称的 名字,老程,三姑娘,“我”,都是如此。 这里显然寄寓着一种生命态度:在生命巨 大的网下,每个人的命运都如同青草,如 同竹子,没有差异,那么,有什么必要以 名字来体现出差别呢。
废名《立志》,原载《华北日报·文学》, 1948年2月15日,第8期。
客观上说,与废名后来的《桥》、《莫须 有先生传》等作品比较起来,《竹林的故 事》确实有所不同。它还不是那种完全的 遗世而居,还带着较深的现实生活气息。 包括三姑娘,尽管已经有些不着情感的痕 迹了,但比较起《桥》里的细竹和琴子, 还是多了许多生活的鲜活和生动。而这, 也许正是它拥有比《桥》等作品更广泛读 者群体和声誉的重要原因。
作品一方面将诗意和散文结合在一起,尤 其是化用古典诗歌意境到现代小说艺术中, 呈现出诗与散文融合的独特艺术美,使整 篇作品如同是一首优美而感伤的抒情诗, 从而开了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先河;另一 方面,作品又有明显的现代气息,灌注着 现代精神。
更重要的是,整个作品的意境美、思想内 涵都与其人生观念和谐地共存。自然的平 淡质朴,生命的简单流逝,人物形象的淡 雅平和,人物情感的旷达自然,都凝结为 其中的一部分,各有侧重又互为整体。

竹林的故事解读

竹林的故事解读

竹林的故事解读
《竹林的故事》
嘿,你知道那片竹林吗?那可不只是一片普通的竹林哟!那片竹林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我小时候,总喜欢往竹林跑。

每次走进竹林,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城堡。

那高高的竹子,不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吗?它们站立得直直的,为我们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天地。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竹林里玩捉迷藏。

我躲在一丛竹子后面,心里紧张得要命,生怕被发现。

哎呀,那感觉,就像怀里揣了只小兔子似的。

“千万不要找到我呀!”我在心里暗暗祈祷。

突然,我听到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近,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就在我紧张得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只小鸟“扑棱棱”地飞了过去,把小伙伴引到了另一边。

哈哈,真是虚惊一场!那一刻,我觉得那只小鸟就像是我的守护天使。

竹林里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地流着。

那声音,好听极了,就像一首欢快的乐曲。

我们会在溪边打水仗,弄得浑身湿漉漉的,但却开心得不得了。

还有啊,夏天的时候,竹林里特别凉快。

大人们会在竹林里支起桌子打麻将,我们小孩就在一旁玩耍。

那场景,温馨极了。

那竹林不就像是我们的快乐老家吗?
现在想想,那片竹林真的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它不仅仅是一片竹林,更是我童年的乐园啊!你说呢?。

竹林的故事_课件1

竹林的故事_课件1

解读文本: 文章的结构层次?
竹林的故事:
第一部分(1-6)竹林故事 第二部分(7-28)三姑娘与母亲 第三部分(29-33)三姑娘与他人
课文讲解: 分析“三姑娘”的形象?

废名的小说赞美少女的优雅美。这本是历来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命题,但是晚
清的狭邪小说和后来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多以肉欲的眼光来观察少女的体态,这种 美姿的描写常常勾通着邪念。废名则以纯洁的、静观的、审美的态度来观察和描 写的,他常常是化俗为诗,而不是化诗为俗。《竹林的故事》以赞美的笔调来写 三姑娘的体态和衣着:“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 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 没有这样合式,不过这也不能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新衣:总之三 姑娘是好看罢了。”这里赞颂的不是粉泽锦衣,而是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劳动 者不尚虚华的健康美。作者觉得她淑静清纯,以任何世俗的态度处之都有犯罪之 感。连久违之后,看到三姑娘的身影,“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 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这仅是含蓄吗?这不也以象征的笔法写出三姑娘 美如翠竹,而“我”的心地也洁如流水吗?人们在这里觉出一种纯洁的道德感。
说说《竹林的故事》是怎样追求意境美的,将 情景交融的?
1、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致。小说中的故事几乎都是在这样绿意盎然的春天展开, 溪流潺潺,竹林葱茏,平常的田园小景却蕴蓄着丰富的情趣和宁静、优美的牧 歌情调。 2、少女的清纯之美。三姑娘生于绿水翠竹之间,从体态到性格自然有水的爽
洁、竹的清脱。小说塑造的三姑娘形象依水傍竹、天真未凿,作家将“五 四”时期的青春气息注入到这似水柔情的乡村少女身上。 3、作家语言的淡雅之美,一条河、一簇竹、一重茅屋、两边菜园,废名写田 园风景轻勾淡描。写人物恰如三姑娘的“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 一般”,不事雕琢。所以周作人说:“我读冯君的小说便是坐在树阴下的 时候。”

《竹林的故事》课件

《竹林的故事》课件
格非
可惜的是大约作者过于珍惜他有限 的“哀愁”… 于是从率直的读者看来, 就只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
——鲁迅
鲁迅
冯君的小说我并不觉得是逃避现 实的。他所描写的不是什么大悲剧大 喜剧,只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但这 却正是现实。 ——周作人
周作人
废名的创作是反映了现实生活的, 有时甚至是深刻的和独到的反映。 ——冯健男
冯健男
废名的整个创作都根植于中国的诗性 叙事传统,而且他明确地把诗歌的意境引入 小说。废名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来丰富自己 的叙事方式,他的作品着力于整体性的意境 营造,淡化故事;崇尚心灵的溢露。 ——格非
格非
作业:
对比《竹林的故事》和沈从文的《菜 园》,思考两者在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上 的异同,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鲁迅 周作人 格非 汪曾祺 冯健男 格非 格非
《竹林的故事》写得真是很美……他用写 诗的办法写小说,他的小说实际上是诗。他的 小说不注重写人物,也几乎没有故事。
——汪曾祺
汪曾祺
他所选择的题材大都远离当时社 会现实的主要矛盾,叙事手法多变, 表现形式隐晦深奥,其创作历来被认 为置身于社会与现实之外。 ——格非
竹林的故事
——废名Βιβλιοθήκη 是美丽的都是附带着哀音的。——废名 思考讨论:
你同意废名这句话吗?请你结合具体的文段 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 而在渲染故事的手法。
——废名
思考讨论: 你是如何评价废名这种诗意抒写哀愁的审 美追求的?请你结合《竹林的故事》和废名的 其他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6、1929年,废名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 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 讲师。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 持编务,共出刊26期。此后教书,写作,研究学问, 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 7、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 8、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 9、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 学)中文系任教授。 10、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先后被选为吉林省文联 副主席,吉林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政 协常委。 11、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三姑娘的形象
美丽、乖巧、聪慧、勤勉、诚实大方
“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 “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 “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 “吃先生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
西” “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生命中的神性与美丽
抒情与牧歌情调
不是表现命运,而是表现人生及其美好(童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 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周作人的评价
他所描写的不是什么大悲剧大喜剧,只是平
凡人的平凡生活,——这正是现实。冯君所 写多是乡村的儿女翁媪的事。 冯君著作的独立的精神也是我所佩服的一点。 他三四年来专心创作,沿着一条路前进,发 展他平淡扑讷的作风,这是可喜的。

小说的叙事者与叙事时序
我——一个形象模糊的回乡者
我远道回家过清明,去郊外看烧香,走 到坝上,远远 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
叙事时序:倒叙(十二年前) 叙事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交替
小说的叙事结构
成长小说的结构方式:三姑娘的成长过程作

竹林的故事ppt课件

竹林的故事ppt课件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 段富刚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美当然不能只是内秀,更何况任何内在美也都是 通过向外显现来得到鉴定。三姑娘有着“黑然而美的 瓜子模样的面庞”,“尽管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 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美好的人与宁静 的处所更是和谐的,“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 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阅音修篁,美曰 载归”,沉浸在动人天籁中的叙述者“我”,面对着 天人合一的情境,自然会产生与之俱归的愿望。竹林 里的人和物是“我”内心深处最难忘的情结之一,即 便是多年以后,“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 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而这篇“风动玉声寒” 的竹林故事,便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 段富刚
1928年-193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桃园》、 《枣》,长篇《莫须有先生传》,并与冯至、梁 遇春合办杂志《骆驼草》,1932年创作长篇 《桥》。1937年北平沦陷,冯文炳回故乡避难, 在家乡任中小学教师,这段经历他后来写入未完 的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抗战胜 利后,冯文炳于1946年重返北大中文系任副教授、 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即吉林大学) 任教授,1967年病逝于长春。他和周作人交谊甚 厚,出版的著作几乎都由周作人包写序文,是资 深的京派作家。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 段富刚
竹林的故事是谁的故事?又是怎样的故事?
三姑娘的故事。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八 岁的三姑娘死了父亲,跟着母亲相依为命。乖 巧的三姑娘勤快地做家事,上市场卖菜。朴实 大方的三姑娘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大家对于三 姑娘的美好祝愿就是“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 好姑爷”。然而成人后的三姑娘在清明节的匆 匆而行也昭示了她并未如人所愿。
比如三姑娘陪老程抓鱼的那段,父女之情就是和捕鱼 时描绘的这个“境”紧紧融合在一起的。

竹林的故事PPT课件

竹林的故事PPT课件
①她是一个活泼乖巧、天真 无邪的农村姑娘。 小时候 她“非常害羞而又 爱笑” 跟着爸爸去打鱼… …
②她是一个美丽脱俗的农村姑娘。
小说中这样写道:“偶然一出门做 客,只对着镜子把额上的头毛梳 理一梳理”,不戴花
不赶热闹,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 子
③她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农村姑娘。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
• 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
揣摩心理活动,说说潜台词:
• 母亲
三姑娘
抹家具
出门戴花
拒绝看灯
• 淡雅的环境——竹林田园 • 平淡的情节——琐碎小事 • 淡然的人物——三姑娘 • 淡化的情感——爱与忧伤 • 冲淡的语言——生动自然
主题:
塑造纯洁天真,勤劳善良的少女形象
赞美: 乡村生活的质朴、纯真和平凡的 人性美
妈妈洗衣。
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 得干净
她父亲死后 “母子都是那样勤 敏”,一大早就去卖菜
④她是一个俏皮善良、孝顺懂事的 农村姑娘。
卖青椒 … … 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
西?” 但还是多抓了一把菜给“我们”。
她拒绝堂嫂子们看灯的邀请,陪伴母亲,准备 第二天要卖的蔬菜。
她一听到我说:“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 望三姑娘将来碰到一个好姑爷。”就立即翩 然离去。
• 不思量,自难忘。 • 坚忍地活着就是告慰已逝亲人最大
的安慰。
• 2、生者如斯,寸步不离
• 对母亲——陪伴与分担
•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 • 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 • 偶然一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
梳理一梳理 不戴花
• 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堂嫂子们看灯的邀请,陪 伴母亲,准备第二天要卖的蔬菜。

(赛课课件)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竹林》(共11张PPT)

(赛课课件)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竹林》(共11张PPT)

学生作画
同学们,竹林真美呀!你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 下来吗?请你根据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把你喜欢的竹林 美景画下来。可以同桌合作画。
竹林
松树林
课堂总结
《竹林》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一天中竹林景色的变化,突 出了竹林之美,表达了对竹林的爱。写作方法静中有动,动静结 合,有声有色,神韵兼备。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雾纱笼罩、小鸟欢叫,遮挡阳光、玩游戏,皎洁月光、竹林沉睡 抓住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描写了竹林中的雾、露珠、小鸟、阳光、月亮、风等,抓住 了这些景物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突出了竹林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 特点,说明作者观察事物非常仔细。
指导朗读
1、指多名学生朗读,并进行评议,看是否读出了喜欢的感觉。 2、分小组按早、中、晚三部分练习合作朗读。小组成员一人读 一段,然后领读、齐读。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看看哪组读得美。
随堂练习
背诵描写竹子的诗句,与同学们分享!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6月 上午7 时18分2 1.6.280 7:18June 28,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6 月28日 星期一 7时18 分0秒07 :18:002 8 June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7时18 分0秒 上午7时 18分07 :18:002 1.6.28
默读思考
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竹 林的?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早晨、中午、晚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竹林的故事ppt-北京版必修4课件

竹林的故事ppt-北京版必修4课件


其中有一位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

“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
吃,好不好呢?”

三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笑了:

“吃先生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
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真是妙不可言之笔。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灵一齐化作诗
的韵律。废名的小说往往把自然景色灵化,把世间人物雅化,消融彼此界限,
(二)文本解读
1.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1-6 ): 竹林故事 第二部分( 7-27 ): 三姑娘与母亲 第三部分(28-31): 三姑娘与他人
2.人物形象分析——三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她是一个活泼、乖巧、恬静的农村姑娘。
小时候她“非常害羞而又爱笑”,跟着爸爸去 打鱼,就安静地看着爸爸,只有鱼上了钩“三姑娘 小小的手掌,这时才跟着她的欢呼的叫声热闹起 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栩栩如生;有 时候她又会把爸爸忘记了,“只是不停地抠土,嘴 里还低声的歌唱,头毛低到眼边,才把脑壳一扬”。 长大后,她不爱看热闹,二月间城里赛龙灯,锣鼓 喧天,堂嫂子们邀请她去玩,三姑娘总是微笑推辞; 她过于乖巧,以致常常因为这个而和妈妈吵架…一 个乖巧恬静的农村女孩呈现在我们面前。
课文讲解: 分析“三姑娘”的形象?

废名以纯洁的、静观的、审美的态度来观察和描写少女的。《竹林的故事》以赞美的 笔调来写三姑娘的体态和衣着:
“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 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式,不过这也不能说定, 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 林 的 故 事废

1
2
竹 林 的 故 事废

3
正音
勉强 qiǎng 蜿蜒 wānyán 鹞鹰 yào 俨然 yǎn 鳊鱼 biān 纸幡 fān
姊妹 叱咤 蠕动 潺潺 聒闹 枝桠
zǐ chìzhà rú chán guō yā
草墩 dūn 嚓嚓 cā 锣鼓喧天 luó xuān 鲫鱼 jì 杪梢 miǎo 盐钵 bō
只希望她能找到新的生活,在精神上找到快乐, 我不想成为她的拖累。但愿妈妈无声的言语能让我的姑 娘明白。
10
三姑娘篇
其实我是很想上城看赛龙灯的,只是我得守着母 亲,守着竹林里的小生活。堂嫂子们总是撺掇着我和 母亲去,母亲是不去的,我自然也是拒绝,这时母亲 便要赶我,我便跑开,日子也就又转回竹林里。我不 知道她年轻时去过城里的街没有,但是我知道她去过。
8
三姑娘与母亲似有太多的话 没有对彼此说出,发挥想象,请 替她们母女说出心理话。
9
程大娘篇
因为怕我孤单,我家姑娘不去看赛龙灯,拒绝了好 多有趣的事情,这也使我担忧,我家姑娘不能老是守着 我呀,这么一个青春活力,勤劳坚强的好孩子,她应该 有更好的人生。
每次我们都会有一些误会,或许是隔阂,我家姑 娘不明白我对她的担心,我是希望她出去玩的;可她只 是希望不离开我,怕因为她的离去我会伤心。每次的结 局都是我和她沉默不语,唉!我的姑娘。
6
思考 自读课文 回答问题
1、本文描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三姑娘、老程(三姑娘的父亲)、程大娘(三姑娘的母亲)
2、本文描述了哪几个片段?
三姑娘陪父亲抓鱼、 为看赛龙灯与母亲发生争执、 三姑娘卖菜、清明再遇三姑娘
7
说说三姑娘是个怎样的女孩?
1、提示:母亲疼爱三姑娘,可是她理解三姑娘吗? 2、如何看待三姑娘遗忘父亲的行为?
12
思考
既然三姑娘是小说的主人公, 为什么小说题目不叫 《 三姑娘的故 事》,而是叫《竹林的故事》?
13
象征
竹林是一个诗意的象征 境界,那里有三姑娘的幸 福与哀愁,也含藏着三姑 娘的青春和性格。人与景 交融,三姑娘和竹林一样 都是纯净的美的象征。
14
探究:美的风景中的秘密 古 朴 淡 雅 优 美 宁 谧
4
走近作者 :
废名(1901—1967)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 语丝社成员,著名的现代小说家、诗人、学者。 他是2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用冲 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未被现代污染的农村世界, 30年代后成为京派重要小说家。 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桥》《桃园》及 《莫须有先生传》等。
5
穿过成就废名的竹林
15
品味语言: 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朴的自然风物
田园牧歌
16
主题探究
为什么小说中总有一缕抹不去的哀愁?
自然生命观下的美与悲
淡去人生纷扰
17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8Βιβλιοθήκη 谢聆听·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大概母亲年轻时也很想上街去的,只是得守着母 亲的母亲。也就不曾去过。也就隐在竹林中过活了。
我现在也很想去那街看看,去看看那靓丽的花灯。 但是竹林的里活不能荒废了,日子不能荒废了。也许 我该嫁个人了,让我的女儿替我上街上看看去,我在 家里守着活。什么时候快撒手了,去看一眼也就是了。
11
三姑娘:
清纯质朴、美丽善良 勤劳能干、孝顺懂事 俏皮可爱、坚忍顽强 深爱母亲却与母亲有着深深的隔阂。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