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是州,恒惴栗惴栗:忧惧不安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凌万顷之茫然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游于是乎始月出于东山之上D.其高下之势其皆出于此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5)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巩固检测|总第20181102期始得西山宴游记班级:姓名:一、基础检测1.一词多义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始指异之(才)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表承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表转折)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始指异之(代词,代西山)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结构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结构助词,的)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得西山宴游记宴:举行宴会B.穷回溪穷:走到尽头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D.攒蹙累积攒:聚集【解析】A项,宴:安逸,快乐。
【答案】A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B.梦亦同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解析】A项,“僇”同“戮”;B项,“趣”同“趋”;C项,“知”同“智”。
【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则披草而坐披:分开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际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洋洋乎:广大的样子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起【解析】际:交会。
【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故为.之文以志不足为.外人道也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是岁,元和四年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B项,写作;对,向。
A项,从前。
C项,沿着。
D项,用在句末,表判断。
【答案】B6.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在记叙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B.文章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高洁的人格,同时也隐含作者急于回到朝廷,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心态。
C.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收笔。
《始得西山宴游记》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B.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C.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D.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8.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到则披草而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 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而行无过矣D. 则凡数州之土壤/固一世之雄也9.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意有所极”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同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
B. 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1《赤壁赋》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赤壁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材料二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三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劝学》《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 - 副本
《劝学》练习一、选择题(45分,每个5分)1、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是()A.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吾尝终日而.思矣B.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青,取之于蓝锲而舍之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于4、加点字读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 木直中.绳(zhōng 符合)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guǐ半)C. 金就砺.则利(lì磨刀石)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qì用刀雕刻)5、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其曲中.规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下列各句,没有形容词作名词现象的一句是()A.其曲中规B.筋骨之强C.登高而招D.积善成德7、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 车柔以为..轮C.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D. 吾尝终日..而思矣8、下列加点字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变化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之利..者 B. 蚓无爪牙C.蟹八跪.而二螯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B. 青,取之于蓝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二、阅读题(55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12+9+2+3=26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赤壁赋》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赤壁赋》复习检测题(附答案)一、选择题(24分)1.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
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例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壬戌”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C.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称谓,如用“晦”表示每个月的初一,“望”表示十五,“朔”表示月末。
D.古人非常注意礼节,如果从长者面前过,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示敬意。
如《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
既望,农历十六。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豪放派一代词风。
C.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战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D.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始得西山宴游记》,完成18-21题(共10分)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B.漫漫而游漫漫:远远地。
C.箕踞而遨箕踞: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特立:独特卓立。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余为僇人故为之文以志B.醉则更相枕以卧故为之文以志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不与培塿为类D.游于是乎始洋洋乎与造物者游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
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梳理答案版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二)《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2、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3、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4、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5、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2、顺流而东。
(东进)3、卧而梦。
(做梦)4、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3、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4、四望如一。
(向四面)(三)形容词作名词1、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2、自远而至。
(远处)3、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2、始指异之。
(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一件事之后又发生另一件事6、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7、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今义:表一件事之后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⑵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⑶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⑷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⑸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
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望西山,始指异之。
_______(2)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_______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_______句子:_____________ 。
3、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 。
阅读训练二:9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 . 皆在衽席之下虽席地不容闲也B .而莫得其涯学海无涯苦作舟C .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D .而不知其所穷穷山之高而上10 .赏析有误的一项( )A .文段的“ 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 三组画面,生动、准确的描绘出西山的“ 怪异” 之景。
B .文段中的“ 过、缘、斫、焚” 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 .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 从对面着笔” 的描写手法(即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 .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11 .翻译下列文句。
①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 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 的情怀。 开篇写景,江山风月,旷远宁静,传达了沉醉其中 的喜悦之情; 欢歌的变奏,乐极而生悲,抒发了内心对人生短暂 的感慨和对长江永恒的羡慕。 因悲生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后的议论,是写 景、抒情之后明确的说理,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 辩论最终让作者悟透而喜,物我两忘,“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 壁赋
苏轼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 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 《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 赋》。本文所选的是前一篇。 《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这一年是 作者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三年。 诗人在废黜黄州的困顿处境中,并没有真正心灰意 冷,走向消沉。旷达的胸怀使他随缘自适,善于处 穷,并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 即作者贬职到永州的第五年。永州地处湖南两广交界 处,时为蛮荒之地,但此地佳山秀水,景色优美,为 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柳宗元待罪谪居,虽 “恒惴栗”,却不忘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著名的“永州八记”第一篇。 从创作上来说,《永州八记》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 的传统而又有很大发展,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 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之前游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随意任情游) 2、深林、回溪、幽泉怪石 (幽深而拘束) 3、觉而起,起而归 (来去皆随意) 4、恒惴栗 (苦闷难摆脱)
西山游 过、缘、斫、焚、攀援 (积极主动游) 雄奇特立 (境界极开阔)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陶醉于西山)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身心得解脱)
一样贬谪两样性情——《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比较阅读
一样贬谪两样性情——《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比较阅读————————————————————————————————作者:————————————————————————————————日期:一样贬谪两样性情——《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比较阅读-中学语文论文一样贬谪两样性情——《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比较阅读翁斐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是必修一中的两篇文言文,大多数教师教学这两文时,注重字词巩固和各自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很少将两者合起来一同教学的。
一次兴之所至,笔者试着将两文作为同是贬谪期游记散文加以比较阅读,则有了意外的收获。
柳宗元、苏轼名属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两人都曾是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顺利地踏上仕途希望能大有作为,济世泽民,却都不幸地卷入党争,被一贬再贬至偏僻荒蛮之地。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柳州。
苏轼则因反对王安石等的变法被称为旧党,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
仕途的失意、政治抱负的落空使他们转而把自然作为精神痛苦的避风港,以此抚慰自己失意的心灵。
在对自然山水、名胜古迹的描写中包含着他们深刻的心灵感悟和生命体验。
贬谪期间,柳宗元为我们留下了“永州八记”,苏轼则留下了前后《赤壁赋》等脍炙人口的佳作,此时成为他们文学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
教材中所选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则分别是他们被贬永州、黄州的代表作品。
同属贬地山水游记,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一、两文描写山水风物的方式不同《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突出西山“不与培塿为类”的“特立”,从西山的“特立”中感悟到超尘拔俗、与天地精神相通的人格精神,因喜得知音而倍感欣慰,故“游于是乎始”。
为了突出西山特点,作者用游众山作铺垫;同时为一睹西山的“特立”风貌,不惜经历艰难跋涉,付出艰辛努力,抵达目的地:“过湘江,……穷山之高而止。
”显然,文中的西山是柳宗元用主观刻意的选择性的视角来观察描写的,并且把怪特的西山当成同病相怜的珍爱对象,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自然美观念有意识地选取与自己人格相类似的山水,托物言志,抒发胸臆。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辨古今
于是饮酒乐甚 徘徊于斗牛之间 歌窈窕之章 凌万顷之茫然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攒蹙累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辨古今
于是饮酒乐甚 徘徊于斗牛之间 歌窈窕之章 凌万顷之茫然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攒蹙累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属shǔ长沙,江夏以东属权
若属皆且为所虏
Zhǔ兵船前后相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天下属安定 举酒属客
隶属,归属
类
连接 嘱托 适才,刚刚 劝
间
徘徊于斗牛之间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jiàn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 jiàn 草屋八九间 量词 以无厚入有间 空隙 jiàn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尔 jiàn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jiàn
析活用
歌窈窕之章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不知东方之既白 入深林,穷回溪 日与其徒上高山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知句式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客有吹洞箫者
我原以为永州中稍有特异山水,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 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3、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
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未曾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 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
余秋雨
挖素材
《赤壁赋》
苏东坡在遭贬放逐、政治失意之时,寄情于江 上清风、山间明月,感悟大自然所包含的生命 真谛,把独特的体验升华为独创性的审美意象 ,从而拥有了宁静旷达、超然物外的诗意人生 ,表现了作者高远的情态。
《赤壁赋》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能喻之于怀B.方其破荆州而不知其所止C.扣舷而歌之羽化而登仙D.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欲呼张良与具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xū)之秋歌窈窕(tiǎo)之章飘飘乎如遗(yí)世独立B.倚歌而和(hè)之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C.苏子愀(qiǎo)然正襟(jīn )危坐泣孤舟之嫠(lí)妇D.余音袅袅(niǎo)山川相缪(liáo)是造物者之无尽藏(cáng)也二、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赤壁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赤壁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苏轼丰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十个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泡龙。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婪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事律之困于月用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始千里,旌旗蔽空,酶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J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击空明兮溯魂为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B.驰胪F里舶船: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11.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①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②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
②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
③培塿:小土堆。
20.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棒焚茅/茷穷山之高止B.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D.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荞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21.对第②段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忧思绵绵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边际了。
B.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沿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
C.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体,却不能得到它的边际了。
《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甲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口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乙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箕踞而遨遨:游览。
B.与万化冥合万化:自然万物。
C.举匏尊以相属相属:相互关照。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用。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何为其然也B.不知日之入不知东方之既白C.悠悠乎与颢气俱相与枕藉乎舟中D.而不知其所穷耳得之而为声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大学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来就返回。自以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点不同常态的,都为
我所202享1/4/1有4 星了期三,但从不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
9
第2段 :字词解释
始指异之 指异,指点而称奇。
缘染溪 斫榛莽
缘,沿着。
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 乱丛生的草木。
焚茅茷
焚,烧。茅茷(fá),茅草之类。
箕踞而遨 2021/4/14 星期三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2021/4/14 星期三
4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初游。宴游,宴饮游乐。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 哪些内容
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 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 合,
2021/4/14 星期三
5
第1段 :字词解释
用 ②表反问,译为“难道”、 文 “岂” 。
言 [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日,每日。徒,指同伴、佣人 等。
穷回溪 穷,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溪。
幽泉怪石 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 无远不到 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到则披草而坐 2021/4/14 星期三
披草,拨开草。披,用手拨开。 7
第1段 :字词解释
相枕,互相紧靠着。
醉则更相枕以卧
意有所极, 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
25
(一)介词,相当于“于”,译
乎 为“对”、“在”。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
常
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用 (二)助词。①表疑问语气,
文 译为“吗”、“呢”。
言 [例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虚 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赤壁赋》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赤壁赋》含答案(2021·云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之秋,七月既望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美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美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人教版必修2苏轼《赤壁赋》)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天干地支纪年法,此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大学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方位解析和练习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 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 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 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这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 实非一类。我的 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 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 的尽头。拿起酒杯满酌而饮,摇晃就要醉倒,一点儿 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 直到一无所见,而我还不想回去。此时心神凝定,形 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此以后才知道 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这一年,是元和四 年。
文 言
面多为数词,译为“其中的”、 “那中间的”。
虚 [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词 硿硿焉。(《石钟山记》)
(二)副词 ,①表测度.译为
其 “大概”、“恐怕” 。 [例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常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用 ②表反问,译为“难道”、 文 “岂” 。 言 [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虚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词 禅山记》)
常 用
⑤表转折,译为“却”、“但 是”。
[例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文
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言 ⑥表假设.译为“如果”、“假
虚 如[”例。句]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
词
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而 ⑦表目的,译为“来”、 [“例去句”]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⑧表因果,译为‘因而”、“所
第2段 :字词解释
始指异之 指异,指点而称奇。
柳方苏圆——《始得西山宴游记》和《赤壁赋》的比较阅读
柳方苏圆——《始得西山宴游记》和《赤壁赋》的比较阅读摘要:《始得西山宴游记》和《赤壁赋》都是借景抒情、因事感怀的古代散文名篇,但两篇文章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却大不相同,前者方峙而抑郁,后者圆融而舒畅。
首先,两者笔下的景物特征截然不同。
其次,两篇散文分别基于两位作家不同的经历和感悟,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
关键词:《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柳宗元苏轼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四专题中安排了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苏轼的《赤壁赋》。
这两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体物写志的古代散文名篇,都写于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失意期间,都是为排遣郁闷、藉以疗伤而寄情山水,都借山川风景表达自己空怀报国之志却不能建功立业的悲苦伤感的情怀,进而抒发其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但两篇文章给读者带来的主体审美感受却大不相同,前者方峙而抑郁,后者圆融而舒畅。
首先,两篇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特征截然不同。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选用的景物给人以清高孤僻、桀骜不驯之感。
游览西山虽是作者随意随性的率性之游,但所到之处山“高”,可见山的偏远峭拔、高大险峻,林“深”,足见其人迹罕至、幽深别致,泉“幽”,可见其清澈凌冽、寒冷透骨,石“怪”,可见其嶙峋多姿、恐惧吓人。
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都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很是压抑。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在无形中以孤独不群之感,强化了作者内心深处被贬之后郁闷不堪的之情。
在写西山时,则是荆棘遍地,需开道而行,是西山的怪特吸引了作者,更重要的是西山的不与培塿为类,使他不顾一切地要登上此山,但这种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的特征,虽使得柳宗元有暂得知己的欣慰,但更多的似乎是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彻底的孤绝所包围,更多的给人以茫茫渺渺、没有方向的空阔寒冷感,使西山所有的景致都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忧伤寂寥、凄清愁苦之情。
在《赤壁赋》中,写景所用的词语开朗明丽,展开的是一幅逍遥圆融图:“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 题。
(19 分)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
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际:边际。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引:拿、取。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愀:忧愁、凄怆。
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天亮。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不与培嵝为.类何为.其然也
B.不知日之.入江上之.清风
C.故为之文以.志举匏尊以.相属
D.游于是乎.始相与枕藉乎.舟中
2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山之巅所见美景,令作者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获得了精神慰藉。
B.柳文用“过”“缘”“斫”“焚”“穷”等动词,精当地描述了游览西山的悠闲心情。
C.
苏轼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超脱情怀。
D.苏轼“乐水”,柳宗元“乐山”,两文异曲同工,表达了特殊人生境遇中对自然的感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 分)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 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 分)
答案:
18.A(交会)
19.C(连词,表目的。
A.动词,成为/介词,因为;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助词,表停顿/介词,相当于“于”)
20.A(意动用法。
B.名词作状语;C.名词活用作动词;D.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21.B(应为“急切心情”)
22.(1)青山白水互相萦绕,最远的地方一直与天交会,四面望去天地浑然一体。
(3分。
重点字词“清白”“际”各1分,句意连贯1分)
(2)何况我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渔虾做伴,与麋鹿交友。
(3分。
重点字词“渔樵”“侣友”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