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基础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基础资料汇编
一.自然环境概况
路桥区位于浙江中部沿海,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接椒江。陆地东西最长公里,南北最宽公里,介于北纬28。27’-28。38’和东经121。13’-121。40’之间,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全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和平原相间;河网密布,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浅海滩涂宽广辽阔,面积达平方公里。
路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它距吞吐量居浙江第二的海门港仅14公里,该港有班轮直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路桥区境内拥有全国第一家县级民航机场,开通了到杭州、上海、武汉、广州、郑州、深圳、西安、厦门、北京等地的13条航线。104国道、75省道穿境而过,连接着全国公路网络。每天有150多个班次的长途客车发往全国各地,往返周边地区的短途班车日均达1000多班次。目前建设中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金椒、甬温铁路,将使路桥海陆空的交通更加便捷。
二.历史沿革
台州市路桥区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考古证明西周时期路桥附近就有居住活动。路桥先秦时地属瓯越。战国末,属楚。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路桥属会稽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东汉建武(25年-56年)年间,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此后五百余年,路桥一直隶属章安。隋开皇九年(589年),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包括章安县)入临海县,隶处州。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路桥即属永宁县。唐武后天授元年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县治从章安迁至永宁山西北,县境包括今黄、椒、路三区和温岭市。五代时,路桥隶属吴越国之台州黄岩县。清沿明制,黄岩县属台州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1914年,省下设道,黄岩县属会稽道。1949年4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下辖路桥镇;6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区。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路桥属黄岩县。1989年10月黄岩撤县置市,路桥仍属黄岩市。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建立地级台州市和县级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新设立的路桥区,以原黄岩市东部的八镇两乡作为其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路桥镇。
三.河街成市
路桥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史的古老集镇,风貌独具特色:城区背山面海,地貌以平原、河
网为主要特征,山青水秀、独具魅力,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这基本的自然环境影响着路桥
老城的城市格局,即历史上城市以河流为依托,形成河街一体、带形发展的城市形态。
路桥具有江南一带城镇发展的典型特征,依河成镇,沿街而展。历史上,官河是路桥的交
通动脉,商品通过官河运至老街出售给顾客,孕育出商贸城市的雏形。路桥的市面几乎与街面
一道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在这里设立邮亭的时代,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路桥的商贸
活动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杨晨的《路桥志略》云:“路桥三八为市,远通数州,自宋南渡,
近属毁辅,人物惭繁,商贾渐盛,水利渐治,仕学渐兴……至乾隆而盛。”,说明路桥街市的发
达自南宋开始,已经有800多年历史,而清乾隆年间路桥发展成为浙东沿海著名的商埠,主要
以蔬菜、粮油、水产品交易为主,土特产有草席、土布、土染及铜铁制品。民国时期,台州的
工商业大多集中在路桥镇。工业以棉织业为主,辅以碾米、酿造、发电、烟业、伤工、铸造等。
路桥最早创办实业的是杨晨,他经营了路桥第一家航运企业。后来又出现了优秀民族工商业家
郏道生兄弟、阮晋暴和刘治雄等。郏道生和阮晋魁经营纺织业,刘治雄经营酿造业。解放后,
路桥被列为浙江农村七大集镇之一。
如今在旧城中心地区,还可以找到过去经商的痕迹:如在树西街卖蒲鞋(故称蒲鞋巷);卖
羊在三桥巷;卖肉巷卖猪羊肉;削著巷卖筷子;粜糠桥上粜糠;卖猪桥上卖小猪;磨石桥上卖
磨石。
历史上的路桥“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万物涌市、万商云集”,市场极为活
跃。市场的繁荣带来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赶集成市形成傍依南官河的十里长街自南宋以来长
盛不衰,这不但给路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方面的动力,也使路桥数百年商业城市风貌
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路桥依托原有深厚的商贸传统,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商贸为龙头
台
州
市
路
桥
历
史
文
化
保
护
区
保
护
规
划
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台
州
市
路
桥
区
人
民
政
府
台
州
市
路
桥
区
旧
城
保
护
委
员
会
2002年
6月
基
础
资
料
汇
编
产业,社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江浙一带有名的几个大型市场之一。其中,作为路桥商业街的十里长街功不可没。
十里长街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空间,它也是路桥人民历来用心血写成的路桥的史书,是路桥文明的缩写。
四.城市历史文化要素
1.景观特色要素
路桥城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西南侧的石浜山系沿伸市区边缘,官河水系环绕城市中央,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的特征。悠久的历史以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与人文景观,庙宇楼台、民宅府第、河桥树影,路桥老城内体现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除此之外,路桥沿袭至今的民俗文化、社会习俗都是老城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
南官河
横贯路桥的主要水系为南官河,它记载了路桥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南官河属西江水系,它自黄岩城关东禅桥南行,至十里铺、药山滩,再东南至璜山头,过坝(已入路桥区域),复东至桐屿街、马铺桥、后於,入河西(进入十里长街),折南经福星桥、中桥、三桥,至卖猪桥,鉴洋湖水自三水泾东流来会,复至石曲塘桥,与东官河会合,最后向南直到温岭街。其经过白枫桥部分称白枫河。东官河进入路桥区的龙头王、李家洋、长浦后,分向东流,复南至塘桥,与南官河会合,复东南流入金清港。在新安改称路桥后,此河被叫作“潞河”,后又称“月河”。
十里长街
依河而建的街衢记述了路桥发展变迁的历史,它包含了河西街、邮亭街、路北街、路南街、下里街、新路街、石曲街等七个街区,总长达3公里以上,民间称为“十里长街”。十里长街人类活动的起源可上溯至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石浜山的出土文物提供了先民活动的可靠佐证。有史籍可据的当推东汉时在河西建灵山乡乡主庙为最早,时路桥尚称灵山乡,已在河西一带聚居了相当人口,先民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水网,赋予其交通、灌溉、生产、生活诸多功能,民居也就因势利导,沿河构建,向南延伸,于邮亭一带开设了驿站,投递、传送政府和民间文书。宋代,路桥“人物渐繁,商贾渐盛”,在路北街三桥边崛起了繁华商铺“廿五间”,“百货麋集,远通数州”’十里长街初具规模。后以“廿五间”旁边的新安桥而改“灵山”为“新安”,又因路多桥多、路路有桥而得名“路桥”。宋朝祖建隆元年,街市已具初雏形,后逐渐沿河向南北分头发展,与石曲街和河西街相衔接,街市初具规模。路桥街大规模的发展是在南宋时期,这在杨晨的《路桥志》中有明确记载。“十里长街”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渐成今日规模。
“十里长街”是街、巷、市、河、埠、桥浑然一体,建筑、园林、雕刻、文学等多种文化
与艺术交相辉映的综合体。路桥素有“庙对庙,桥上市,阴阳水”的传语。在路桥街上广泛建
庙已是明朝以来的事了。路桥街上20多座庙宇神奇的寺庙文化加上江南水乡的风光,形成了典
雅的街市景观。路桥十大景点中的其它六大景点皆在十里街河上。它们是:
五桥夜月——由于五条河流穿街流入月河,形成了“十里街分五岛桥”的奇特景观。五桥
是:邮亭福星桥(卷洞桥)、廿五间新安桥(粜糠桥)、南栅南星桥(磨石桥)、新路三透里桥、石
曲双桂桥(塘桥)。
昌阁峥嵘——位于福星桥侧,河流至此而曲,河环三面,人峰在西,水色山光最为佳胜。
相传康熙年间曾驻兵于此,命兵筑堤成址,始立神祠。
右军墨池——位于路桥寺后面,书圣王羲之被削去右军官职后,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
以飞钓为娱,途经路桥时临池遗迹。
亦园春——是晚清石曲蔡尧的家庭花园。南傍水构屋,种花满畦。有古诗曰:“绕岸新栽竹
数竿,竹阴浓处倚阑干。小亭日暖花初放,时有游人竹外看。”
三叉水影——位于三水径口。这里有两座古桥,三面街屋相映,美丽如画。“双峰山映三叉
水”就是对三叉水的赞美。
月河渔火——旧时,有许多渔舟夜泊月河,星星渔火照亮了月河,留下了美丽的景色。今
尚存的“三叉水影”仍十分优美,“五桥夜月”一景中的福星桥,保存完好。
2.历史遗存要素
独特的城市形态
如单就单体建筑的艺术而言,路桥旧城建筑风格朴实、工艺简单,其历史特征和价值不及
浙江省宁波、东阳、兰溪以及安徽的歙县、黟县等地的一些民居。但十里长街傍河构建、连绵
十里、南北一条的格局是经历漫长的历史年代,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
它充分体现了路桥先民顺应自然的生存生活能力和“相土尝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
亲切无比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率直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一个特定环境所独具的美的理念。
丰富的历史遗存
十里长街的历史是路桥历史的浓缩,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使十里长街地区焦距了大量的历史
遗存,其中可具体分为:
1.庙宇
台
州
市
路
桥
历
史
文
化
保
护
区
保
护
规
划
上
海
同
济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台
州
市
路
桥
区
人
民
政
府
台
州
市
路
桥
区
旧
城
保
护
委
员
会
2002年
6月
基
础
资
料
汇
编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