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对联

合集下载

写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

写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

写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写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

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

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

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

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

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
修辞手法在对联中的运用例析如下:
一、比喻
比喻是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在对联中,常用来创作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联句。

例如:上联:心如明月清如水
下联:思似流云静似禅
这一对联中,“心如明月清如水”和“思似流云静似禅”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心境比作明亮的月亮和清澈的水,将思绪比作流动的云朵和宁静的禅意,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拟人
拟人是指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或情感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有趣。

例如:
上联:风送清香花解语
下联:月传深意鸟知音
这一对联中,“花解语”和“鸟知音”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朵和鸟儿人的特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三、对偶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对联的基本特征,也是其美感来源之一。

例如:
上联:青山不老蓝天留
下联:绿水永恒白云游
这一对联中,“青山”与“绿水”,“不老”与“永恒”,“蓝天”与“白云”,“留”与“游”都形成了对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经典对仗句子

经典对仗句子

对仗是指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将两个句子组成对联的修辞手法。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对仗句子:
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3.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4.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5.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8.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这些对仗句子不仅在形式上对称工整,而且在意境上也相互呼应,展现了诗人高超的修辞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析对联中的修辞手法

例析对联中的修辞手法

例析对联中的修辞手法作者:杨春海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8年第03期对联的基本格式是对偶,间套活用其它修辞格也极其常见,且往往能使作品形象生动、内容深刻,表现出很高的汉字使用技巧,趣味横生,妙语迭出,令人叹为观止。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比喻——上联是说这老寿星的“福气”正如那东海流水一样万古悠长而不枯,下联言寿星年寿似那南山苍翠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真乃既贴切又吉祥。

路旁麻叶伸出青手要什,园中花椒瞪着黑眼瞧谁。

拟人——上联把长在路边的青麻上的绿叶向外展之状拟人化,说成是向过路行人讨要东西;下联把园中花椒成熟后裂开缝露出里面黑色种子的情态,说成是向园外肆目张望。

传神之态,犹在眼前。

橹速(鲁肃)哪比帆快(樊哙),笛清(狄青)不如箫和(萧何)。

双关——字面义为摇橹使船前进的速度哪里能比得上疾风吹帆使船行进的快;单一的笛声比不上箫笙的合奏。

其实“橹速”谐音三国时吴国谋臣“鲁肃”,“帆快”谐音汉朝大将“樊哙”,意思是文臣不如武将;下联“笛清”谐音宋朝名将“狄青”,“箫和”谐音汉丞相“肖何”,与上联针尖对麦芒,说武将哪如文臣。

此木为柴山山出,白水作泉日日昌。

析字——上联“此木”二字合而成“柴”字,“山山”二字合而成“出”字;下联“白水”合而成“泉”字,“日日”合而为“昌”字。

充分体现了汉文字的博大精深,无穷奥妙。

桔子洲,洲上舟,舟行洲不行,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顶真——上联内分别含“洲”“舟”两个顶真格,下联内分别蕴“阁”“鸽”两个顶真格,对仗工整,而且写景之中均融动静,二者互衬,情趣盎然。

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甘罗十二当宰相,小?不小!设问——上联以姜太公八十岁方遇文王被重用设问,下联以甘罗十二岁就做了宰相设问,共同说明创业成功不在年龄大小老少,恰切而有说服力。

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

引用——上联明引了岳飞背上的刺字“精忠报国”,暗引了其罪名“莫须有”;下联引用了他的《满江红》词牌和其中语句“仰天长啸”。

夸张及巧妙比喻对联(200副)

夸张及巧妙比喻对联(200副)

夸张及巧妙比喻对联(200副)1、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

焰铺汉地桥。

2、夏大禹,孔仲尼,旦姬、杜甫、刘禹锡;愈后羿,毛润之,警予、路遥、余秋雨。

3、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花圃,阵阵婉华梅兰芳。

风吹海面,条条鲁迅周树人。

4、泥肥禾尚瘦;晷短夜差长。

地暖鸭还寒。

犬后恐明先。

5、鸟在笼中,望孔明,思张飞,奈何关羽;客居篱下,思老舍,叹路遥,怎可莫言。

6、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一条龙,九州天,浩浩荡荡,穿越唐宋元明。

七彩虹,半边天,艳艳丽丽,醉倒天地人神。

7、两猿裁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

三鹫啄食地上,此鸟儿真能扔尸。

8、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9、树影横江,鱼游枝头鸦宿浪;出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

10、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11、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雪非有意,他年又是自来。

12、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求红娘,男单女成双。

13、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燕莺穿绣暮,半窗玉剪金枝。

14、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15、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16、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17、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18、金水河边金丝柳,金丝柳穿金鱼口;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19、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20、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双手捧住炉中火,明天大寒。

21、洞庭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22、檐下蜘蛛,一腔丝意;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23、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24、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专题05 修辞、对联(含答案解析)--安徽省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5 修辞、对联(含答案解析)--安徽省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5 修辞、对联【1-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债台”日渐高筑比喻对儿子的亏欠越来越多,表达作者因不得不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儿子的无奈和愧疚。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语句“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把“对儿子的亏欠”比作“债台”,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儿子的情况,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对不能陪伴孩子的愧疚之情。

【2-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

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

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画线句子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拟人比喻【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答时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搏斗”赋予松树的根拟人的动作;“坚如钢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石体比作钢铁。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对联与修辞2

对联与修辞2

①春种满田玉,秋收遍地食。 网上天地大 ②家中世界小, 书里天地宽 心里乾坤大
属对成语 桃红柳绿 秋高气爽 ———— 潜移默化 ———— 情投意合
燕舞莺啼 ———— 月白风清 心照神交 海誓山盟 ————
阁对榭,第对宅。开对创,盛对衰。 德邻对仁里,兰室对玉台。莺迁对 燕贺,梁柱对栋材。畅春苑,萃锦 斋。华堂焕彩,福地生财。兴家创 业,咏志歌怀。竹径风声籁,花溪 月影筛。院有莺歌乐,门迎紫气来。 丽日光腾玉宇,华居秀毓英才。满 园芳草添诗意,十里琼花入雅怀。 伟业有成,庭院尤欣生意满;宏图 再展,层楼更上笑颜开。
对联与修辞2
反复
为了加重句子的感情色彩或为了强调指出其中的 意思。重复使用某个词、词组或句子,这种修辞 方法称为反复。例如: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 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 月影万年。 该副对联中“望”和“印”重复四次,“千古” 和“万年”反复两次。
对联与修辞2
本联从字面看,上联讲摇橹行船没有张 帆行船速度快,下联讲笛的声音没有箫的声 音悦耳。实际上本联用的是谐音双关。上联 中的“橹速”为三国时吴国的文官“鲁肃” 的谐音,“帆快”为汉初武将“樊哙”的谐 音,是讲鲁肃的能力比不上樊哙。下联中的 “笛清”为北宋武将“狄青”的谐音,“箫 和”为汉初谋臣“萧何”的谐音,是讲狄青 的能力比不上萧何。 又如:
对联与修辞2
设问
用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撰 作对联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或上联提出问 题,下联作答;或上下联均为设问,不出现 回答。用设问的形式写作对联,更能引起人 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意图。 例如: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又如:
对联与修辞2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有位酷爱作联的人,经常在家里吟诗作 对。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白天好似黑夜 般阴暗,他触景生情想出半边上联,他的吟 咏被隔壁邻居一位穷秀才听到,秀才便推门 而入,应声对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 西”。主人说:“借东西好商量,你得先对 上我的上联。”秀才笑道:“我刚才进门说 的,说是下联呀!”主人一想,拍手叫好。

2016考前修辞对联教师版

2016考前修辞对联教师版

2016高考考前回顾之修辞对联1.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B.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D(对偶,其余为比喻)2.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C(比喻。

其余还有对偶)3.没有借代的一项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B(对偶。

A"帆"代船,C"黑发"代年少,"白发"代年老,D"眉"代头)4.仅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方法的一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4.C(借代,代花。

其余3组第一句都设有借代)5.下列问句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B(反问。

其余为设问)6.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6.B(设问。

其余还有比喻)7.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对联里的修辞

对联里的修辞

对联里的修辞对联中的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对偶(也称对仗),其特点请参见《序言》中的有关内容,兹不赘述。

所列举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的、基本相似的修辞格,也不做细致的解释,请见谅。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通常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描写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在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被广泛应用。

比喻类型较多,这里介绍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明喻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似”、“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手法。

例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为喻体来本体“学”和“心”,使较为抽象、模糊的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得较为具体、清晰,显得贴切而又富于哲理。

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

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暗喻暗喻也有本体与喻体。

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暗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

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暗喻的形式是相合的关系。

如:谷乃园之宝;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

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3)借喻借喻是借某种事物来做比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喻体与本体有内在的某种相似。

如现代学者辜鸿铭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成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

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

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比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

这副对联还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请再看郑板桥写的一幅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雪梅无两面针。

对联的的修辞

对联的的修辞

对联的的修辞1.比喻: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红楼梦)铜盆冻冰金镶玉,荷叶洒雨翠迭珠.小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2.比拟: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3.借代: 轮影(代指月影)渐移花树下,镜光(代指月光)如挂玉楼头.泗水(代孔子)文章昭日月,杏坛(孔子讲学处,代儒家学说)礼乐冠华夷。

无丝竹(代乐器)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

小孩子暗藏春色,老大人明察秋毫。

薛家新巧制,蔡氏旧名高。

(造纸厂联)4.夸张: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峨嵋山灶房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酒厂联)谁曾将此楼(黄鹤楼)一拳打破,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

顷刻间演出千秋事业,咫尺地囊来万里河山。

(舞台联)5.衬托:正衬:帆远浮天阔,江空得月多。

洞古藤为瓦,溪幽树作桥。

反衬:飞瀑半天晴亦亦雨,寒潭终古夏如秋。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谷静秋泉响,楼深复道通。

6.反语:许多豪杰,如此江山。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有口难言,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解放前一所盲哑学校联)有立柜平柜高低柜,爱情才可贵;无春衣夏衣秋冬衣,姑娘就不依。

7.设问: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徐懋庸挽鲁迅)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

(山西娘子关)8.反问: 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郑燮联)不经几番磨练,怎成一段锋芒?(铁匠铺联)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言;安得装妖冶?后代剥它画皮。

(吴作人题蒲松龄故居)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林则徐挽关天培)9.对反: 短长虫缠绕高低树,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

对联的修辞

对联的修辞

• 狗啃河上骨; • 水流东坡诗。 • 相传苏东坡一日与佛印和尚郊游, 看到一条狗正在河边啃骨头,于是 出了上联,想调笑一下佛印,没想 到佛印随手将写有苏诗的扇子扔到 河里,对出下联。上联“河上”谐音 “和尚”,下联“诗”谐音“尸”
三、字义的修辞
1、一字多义
• 在一副对联中,上下联相应的部位一个或几个词出 现两次或两次以上,但前后词义有别。 • 聚贤堂,聚贤人一堂,皆堂堂正正; • 卧槽马,卧槽头双马,忌马马虎虎。 • 本校大礼堂名“聚贤堂”,2005年我出上联,由时 任校长杨守斌对出下联。上联的第一二个“堂”是名 词,指高大的房子,后两个“堂”则是形容词,指人 仪容端正,下联的前两个“马”是名词,指棋子,后 两个“马”是形容词,指人疏忽大意,注意力不集中。
3、并字
• 利用汉字结构的特点,把前面的字作为组 成后面的字的“部件”。 • 此木为柴山山出; • 因火生烟夕夕多。 • “此”和“木”并成“柴”,“因”和“火”并成“烟”, 两“山”成“出”,两“夕”成“多”。
八刀分米粉 “八”和“刀”并成“分”,“分”和 “米”并成“粉”。
千里重金锺。 下联也有相同规律。
六、歇后联
• 像歇后语一样,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 半部分像谜面,后半部分像谜底。 • 驴过板桥蹄打鼓; • 鸡啄铜盆嘴敲锣 • • 稻草捆秧父抱子; • 竹篮提笋母怀儿。
七、数字联
以较多的数字入联形成 某种特色。 一叶孤舟,坐上二三个骚客,起用四帆 五桨,经由六滩七弯,历尽八颠九簸,可叹 十分来迟。 •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 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年 一定要中; • 据传这是一书生与一艄公的趣对。
•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 这是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天下景亭联。写 出了西湖山明水秀,晴雨皆奇的特点。 • 也有间隔重叠的。 • 诗絮柳絮,时雨催花絮; • 雅言方言,春风送吉言。 • 这笔者为学生魏诗雅作的一副春联。上下 联第一字嵌名,上联叠“絮”,下联叠“言”。

对偶与对联

对偶与对联
修辞格介绍:对偶(对仗)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短 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 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在古代诗文 中,称为对仗。 《现代汉语词典》:一种修辞方式,用 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如:1、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偶(对仗)的类型 从形式上分 :一、严对 ;二、宽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甩开膀子干活,夹紧尾巴做人。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 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09年高考模拟卷》“语用”题之一: (略有改动)

[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4分)
【答案】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 “春山”,“花”对“鸟”,“自落”对 “空啼”。
对 联
对联,又叫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体制 短小、雅俗共赏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语 言精练,言简意赅,格律严谨。它既有实用 价值,又有欣赏价值。
对联特点六:
(挽联---柳逢春老师悼念自己的父亲 ,1995--12)
内容相关
欣赏这副对联,看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 置,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风 入 家 关
声 雨 声 读 书 声, 声 声 耳; 事 国 事 天 下 事 ,事 事 心。 (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作品)
对联特点七:
上下联之间同一位置,忌讳使用相 同的字。(姑且称作:字形相左)
对联特点四:

对联的修辞手法

对联的修辞手法

对联的修辞手法对联的修辞手法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

那么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联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

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

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

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

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

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

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

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对联的写作和修辞功用

对联的写作和修辞功用

对联的写作和修辞功用山青水秀气象新,春华秋实谱辉煌群山翠绿承天地,江水波澜见诗韵修辞功用:1. 对联以山和水作为表达的主题,通过修辞手法表现出山清水秀的美。

使用了形容词"青"和"秀"来形容山和水的状态,使得对联中的自然景色更加鲜活。

2. 表达了山水带来的新气象,暗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通过使用"气象新"这个词组,将大自然中的变化和新的一天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新鲜和清新的感觉。

3. 对联表达了山水带来的丰收和辉煌,使用了"春华秋实谱辉煌"这个词组,强调了山水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山水与辉煌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对于山水的赞美之情。

4. 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将山青和水秀以及春华和秋实进行了对比。

在对联中,通过使用反义词的对偶运用,使得全联更加鲜明,给读者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

5. 对联中使用了押韵的手法,使得联句之间更加和谐,增强了整体的音韵美。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对联更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山青水秀气象新,春华秋实谱辉煌。

这对联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变化的气象,同时也寄托了丰收和辉煌的愿景。

通过修辞的巧妙运用,这对联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首先,对联以山青和水秀为基调,形容了山和水的美丽状态。

在这对联中,山青和水秀作为形容词,将山水的色彩和景貌描绘得栩栩如生。

山青象征着山间浓厚的翠绿色,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水秀则意味着水面的波澜和优雅,展现了江河湖泊的美妙之处。

这种形容词的运用,使得对联中的自然景色更加鲜活,引起读者对于大自然之美的共鸣。

其次,对联以山水所带来的新气象为中心。

"气象新"这个词组,将大自然的变化与新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寓意着每天都会带来新鲜和清新的感觉。

这是对大自然朝气蓬勃的描述,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的映射。

大自然的景色在每一个新的一天中都会有所不同,山青水秀的美景每时每刻都在呈现,让人们感到无尽的惊喜和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虹跨海
一体运作 两岸连接 巨龙卧波 彩虹跨海 ,杭州湾 两岸连接 ; 巨龙卧波 ,长三角一体运作 ; 请试着修改某些字词,使这幅对联更有 气势,更见文采。
彩——飞 连接——贯通
对对子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下联:茫茫人海觅知音
上联: 南极是地球最后净土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解说]
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
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 D项反问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 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 貌画出来。 [答案] A
关于对联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
虚词对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实 词对实词,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数量词对数量词等。名词中如果分得更 细一点就对得更工整了,如人名对人名, 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颜色对颜色, 动植物对动植物;还可以再细分,如花 对花,草对草,树木对树木。
近年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
3、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
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 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 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 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常用修辞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 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 借代、引用、反语、对比等。
关于对联
3、平仄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阴平、 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 “135不论,246分明”,双数字必须严 格遵守。(考试时不严格要求) 4、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就不准再用。 如“武松打虎”不能对“苏武牧羊”, 因为都有“武”字。
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对联,以庆贺杭 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
佛”“是”表示比喻,但不是所有带 “像”“好像”“仿佛”“是”的都是 比喻。 构成比喻的条件: 第一:本体和喻体不是同类事物 第二:本体与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 第三:喻体必须明确
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 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又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 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 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又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
反语
定义: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
本意。 作用: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 情。 例句:(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 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 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引用
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
[题五]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 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 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 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 化高峰的紧实阶梯。 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 以画出来的。
例:
我和他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
障壁了(“厚障壁”比喻两个人心 灵上的隔膜。本体“隔膜”没有出 现,与“厚障壁” 有相似点。) 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代 指革命武装,两者只有相关性)
借喻 借代
题例解说
[解说]
下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
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 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 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时一 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 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5.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设
问是自问自答(两句),引起读者 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 以加强语气(一句)。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 的战士。(设 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6.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
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 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 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解说]

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 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 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 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 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句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
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 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 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

设问
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提醒人们 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 的物质基础。
反问
定义: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
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语气强烈,表示强调。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 的地方吗? 又如:成绩差,我就该死吗?
[题一]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 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 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 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 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 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 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作用:a、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 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b、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 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进阶》p18
比喻
3、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明喻 甲象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 宛(犹)如 、好比、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
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 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像纸 一样薄。
排比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
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 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 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 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 种。 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并使之 增添诗情画意。 例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代
定义: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物。 类型: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 代替整体等。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以事代情。 例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又如: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题四]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 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解说]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 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 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 揣摩语句。 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 等待收割的情形。


天上的星星象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比喻 她像她妈妈一样勤奋。 不是比喻
2、比喻和拟人 3、对偶和排比
4.排比和反复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
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 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 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反复)。
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各种 修辞手法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 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 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近年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
2、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
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 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 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 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 者的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文 章内容去把握。
修辞
----中考语文总复习
复习重点
1、理解并掌握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 反问、借代、引用、对比等常见的 修辞手法,了解其基本特点及理解 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规律,灵活 地加以运用,为语言表达增色。
近年中考对修辞的考查题型:
1、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
对偶
定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 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句: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 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 强节奏感。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又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解说:考查的着眼点是考生运用修辞手法的
[题三]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 )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 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 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 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 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 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 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