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心理学第9-15章要点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朱纯版本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注意和联想主义1. 早在17、18世纪,外语教学中盛行的翻译法,就是在机械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出现的。
2. 可以说,翻译法是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
3. 在外语教学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直接法,则以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4. 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5. 直接法以模仿为主,理论无需先行,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等主张的基本点就在于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
主要点也在于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
6. 帕默是直接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斯威特强调重复和记忆的必要性。
7. 帕默和斯威特一样都赞同外语学习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二、巴甫洛夫学说1. 40年代至60年代在苏联等一些国家外语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自觉对比法,无疑是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在心理学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原苏联外语教学界曾进行过外语教学改革的讨论—崛起自觉实践法。
3.自觉实践法以别里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别里亚耶夫所著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导致巨额掌握外语。
4.巴甫洛夫学说的巨大影响,特别明显的反映在行为主义的发展上。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 40年代美国兴起的听说法,其理论基础除结构主义语言学外,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2. 行为主义实际上渊源于巴甫洛夫学说。
3. 沃森侧重条件发射学说,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 –R)。
4. 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成新行为主义,把重点放在操作行为上,认为强化石条件作用的规律,归结为:刺激—反应—强化。
5. 50年代,法国创始的视听法或情景法,在直接法和听说法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情景的视觉感受方面。
6. 视听法一般说来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把外语学习过程归结为刺激—反应过程。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f2694f5da38376baf1fae7a.png)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语教学心理学试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英文课程名称: 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理论教学时数:32 实践教学时数:0执笔者:编写(修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下外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又要研究外语教师如何传授外语。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一方面,它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范畴群;另一方面,它也要综合应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和研究外语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现象,总结心理规律。
二、教学的对象作为一门专业课,外语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的学习,对普通心理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一般具备了接受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的目的外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外语教育与学习的本质、过程、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有较深入的理解;形成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指导研究学校外语教育,指导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本课程围绕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展开,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三章是第一部分,这是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学习理论的基础部分,包括心理学与外语教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四到八章是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包括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外语的感知、外语的理解、外语的表达和语言材料的记忆。
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到十三章,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同课型具体涉及到的心理分析,如: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和外语写的教学的心理分析等。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

填空:1 行为主义心理学:40年美国兴起的听说法,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R)2 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现代加工理论的影响。
功能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3 外语教学心理学作为分科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无疑应以普通心理学一般原理为基础。
4 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有一位德国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人的学习心理试验。
这就是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通过实验绘制的遗忘曲线。
而处于对立面的格式塔心理学和较新的信息加工理论,则属于理性主义的学习理论。
5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通过对动物的研究,他还提出了“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
6 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沃森。
7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他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另一是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则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因而操作性行为亦称自发性行为。
8 格式塔理论:整体比它部分的总和多。
他们的工作是从研究似动现象的知觉试验开始的,它的基本公式可表达为:有些整体的行为不是由个别元素的行为决定的,但部分过程本身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
9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他认为行为的最初原因是由五种自变量组成的:环境刺激(S),生理内驱力(P) ,遗传(H),过去的训练(T),年龄(A)。
10 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运用计算机运转程序的形式来进行理论描述。
11 人类的观察学习涉及两种表征系统,一是形象的,二是言语的。
12 心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首先是人言语活动,亦即个人运用如何在心理上成为可能的问题。
13 语言的结构:1)音素:语言的最小结构单位是音素,是说本族语言者能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
2)词素:词素是语音最小的意义单位。
3)词:词是用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必须至少由一个自由词素组成。
自考11500外语教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自考11500外语教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1.翻译法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
2.直接法以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3.帕默是直接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4.自觉对比法是在巴普洛夫学说基础上建立的。
基础是以别里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为理论。
5.别里亚耶夫所著《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直觉掌握外语。
6.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7.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控制思维过程的三条联想规律:接近率、相似率、对比率。
8.在交际活动中有三个主要因素:1.说话者2.听话者3.信息系统9.知识的特点是可以理解和记忆。
10.技能的特点是可以模仿和练习。
11.三种掌握外语言语技能:领会式掌握、复用式掌握和活用式掌握。
12.早在1861年,布罗卡就发现左脑额下回和言语表达有关,是词的运动表象中枢。
13.言语实践是形成语感的决定因素。
先天素质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14.言语产生过程主要包含计划和执行这两个步骤。
15.通常既按记忆内容可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多种.16.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阶段,人的一切记忆都从识记开始。
识记按其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经过主观努力,还可以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17.根据识记材料之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识记还可区分为意理识记和机械识记。
18.在识别言语的语音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非常短暂的三个阶段,这就是听觉阶段,语音阶段和音位阶段。
19.有三种表征,称为记忆代码,可用以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
这便是语言的(言语的)、表象的和运动的代码,其中最重要的代码是语言。
20.情节记忆记录个人的某些经验和情节。
语义记忆则储存概念和规则。
21.短时记忆倾向于保持逐词内容,而长时记忆则倾向于保持意义。
22.恢复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一种是再认,另一种是重现。
23.句子有两类特征,即逐字逐句表征(表层形式)和命题表征(意义)。
外语教学心理学 朱纯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主义与联想主义(1)机械主义&翻译法a.机械主义的主要观点:一切语言源自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只存在发音和书写形式上的不同。
→b.外语教学的翻译法:以机械对比和对译为主的教学法–例子:哑巴英语(2)联想主义&直接法a. 联想主义有关观点:ⅰ. 一切知识始于感觉,较高水平的复杂概念,则由感觉并通过联想过程获得。
ⅱ. 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最强有力的感觉又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冯特。
→b.外语教学的直接法:ⅰ. 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设计外语教学过程:以模仿为主,无需先有理论,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
--例子:少儿英语学习节目,课堂话剧表演,图片展示,外国文化物品展示等。
ⅱ. 直接法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帕默:1.意识到教学理论中心理学规律的重要性,很重视学习者年龄、个性、动机、知识背景和过去学习语言的经验等诸多方面;2.坚信学习语言最适宜的是导致形成“自动化”习惯和不自觉地使用语言的学习过程。
斯威特:1. 学习语言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联想规律。
2.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形成联想的过程。
当我们学习自己的语言时,我们建立词、句和思想、行动、事件的联想。
3. 语法的功能是……总结我们用以理解和说我们自己的语言及所学外语的联想。
4. 强调重复和记忆的必要性。
❖二、巴甫洛夫学说(1)巴甫洛夫学说&自觉对比法a.巴甫洛夫学说主要理论:形成条件反射建立暂时联系,两个信号系统,强化,动力定型,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理论等→b.自觉对比法(依靠本族语原则):认为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外语)只有在旧的第二系统(母语)基础上才能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
因此,主张进行语言对比以充分利用“正迁移”,预防“负迁移”。
(2)*自觉实践法理论基础:别里亚耶夫的理论—主张从自觉学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
外语教学心理学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第十四章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一、名词解释1、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期表现心理生活全貌的一种暂时特征。
2、不随意注意:是在没有自觉意图、不作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
3、随意注意: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
4、后随意注意:表现在熟练的形成,可以不经意志努力而实现。
5、意志:是为了达到目的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二、单选题1、注意的三个种类不包括的是( B )。
A不随意注意 B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后随意注意2、在多种多样的情绪体验中,( A )是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思想行为基本方向的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具有很大的行动力量。
A热情 B心境 C焦虑 D紧张三、填空题1、教师掌握课堂,首先强调的是掌握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3、兴奋和抑制过程是依照相互诱导规律进行的。
在大脑皮层内产生与原过程相反的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诱导”)。
四、简答题1、良好的注意的表现。
答:良好的注意必须是集中的、紧张的、稳定的。
集中表现在注意指向有限范围的客体;紧张表现在对客体的高度关注;稳定表现在长时间保持着集中而紧张的注意。
2、简述外语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情绪紧张状态。
答:这些情绪常能激起人们机体中相当短暂但却特别强烈的紧张情绪。
但紧张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情绪紧张,这种人主要是缺乏心理上的锻炼。
另外一种情况可称为操作性紧张,这种紧张是与完成特定活动的必要性相联系的,经常能将活动引向最佳表现。
显然,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种气氛,避免学生产生单纯的紧张情绪。
反之,应刺激学生形成操作性紧张状态。
3、动机的几种类型。
答:一、指向活动本身的动机,如从事体育活动的直接动机。
二、指向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动机。
有些人是为了家长、教师或其他有关的人学习,也可能为了别人而反对学习。
三、指向活动结果的动机。
这种动机大都可称为成功动机。
28793学习心理与辅导知识点归纳(第九章)

第九章学习的社会心理因素1.教师效能的概念,及其提高的途径;•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优化;•课堂环境的相关理论;•课堂环境的结构与优化;•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2.所谓教师效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表现的一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行为。
教师效能的评估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就为标准,若教师的行为能使学生成绩提高,则表明具有教师效能。
3.过程一结果研究是研究教师效能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有结构的设计来直接观察教室内的教学活动,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而后再与其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求取相关。
布劳菲和古德等人将这些研究结果归纳,发现教师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时间分配教师究竟如何支配有限的教学时间,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有三种时间有效指标。
(1)善用教学专用时间所谓教学专用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纯粹用于教学的时间。
(2)掌握专心学习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有效掌握教学专用时间外,若能使学生在上课时间内专心于学习,教学效果更佳。
这就是学生专心学习时间。
通常是由于三个条件:①教师能将教材讲解淸楚,并讲得生动有趣;②教师要攀握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并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③教师能攀握学生情绪以维持教室秩序。
(3)提供课业学习时间在教材具有适当难度的情形下,维持学生自行学习,而且由学习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课业学习时间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当教材的难度超过学生能力时,学生难以从学习中获得成功。
教师如何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有效运用课业学习时间,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三点建议:①注意课堂的时间分配,尽量将时间用于对课文的讲解,避免因其他杂务占用上课时间。
这点同前述的教学专用时间使用的含义相同;②在学生自行学习的时间内,教师须给予学生个别辅导,随时检查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纠正;③运用回答法以确定学生是否理解其所学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时,宜遵循如下原则:避免固定有少数学生回答,而应使全体学生都有被问到的机会;提出问題后留一些时间,再指定学生回答,即可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又可留给学生对问題思考的时间;当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错误时,不宜立即提供答案或另行指定别人回答。
心理学各章知识要点

心理学各章知识要点1.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理与机制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理学各章的知识要点。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问题解决等。
其中著名理论有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从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会通过感觉、注意、记忆和思考等过程进行加工。
认知负荷理论则主张人的工作记忆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超过限制则容易出现错误。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其重要的观点包括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等。
例如,根据让-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期、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三个阶段。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影响和集体行为。
其中的经典实验包括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和菲利普·津巴多的“监狱实验”。
权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遭受权威压力下会服从不道德的指令,监狱实验则展示了环境对行为的重大影响。
5.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特质和个性发展。
著名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是由潜意识和冲动所决定的,而大五人格理论则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6.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一种用于了解个体心理特点和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问卷等。
其中,斯坦福-比奈特智力量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智力测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人格测验中,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可以评估人的人格特征。
7.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通过与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交谈来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解决患者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各章要点回顾

第八章要点回顾 记忆的一般原理,记忆的概念 一、输入和编码 识记—记忆过程的第一阶段。 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有目的、方法、步 骤、意志努力 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无预定目的、不 经任何意志努力。但有明显的选择性。 意理识记—对材料的理解 机械识记—依持—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情节记忆(回忆事件)—语义记忆(记概 念、规则) 2、短时记忆的容量---组块--长时记忆的三种表征 (记忆代码):语言的、表象的和运动的代码。 其中最重的代码是语言。 3、短时记忆倾向于保持逐词内容,而长时记忆 则倾向于保持意义。
第 六 章要点回顾
3. 加工方面的考虑 句子的处理 1、句法处理 2、 语义处理 3、句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 ▲话语的理解 1、话语的连贯性(已知信息、新信息) 2、话语微观结构的模式 (命题) 3、图式与话语处理(图式的名词解释)
第七 章要点回顾
1、外语的表达:计划和执行 2、▲计划表达内容说话者有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听话人的知识 2)、合作原则。 3)、社会语境。 4)、语言手段 计划包含以下内容: 1、话语计划 2、句子的计划:命题内容,言外内容,题材结构(框 架与插入物) 3、成分计划
第八章要点回顾
三、输出和恢复 1、再认,重现,冯雷斯托夫效应(与众不同) 不同层级语言单位的记忆 1、词汇的记忆—以再认为主,以重现为主 以再认为主的教学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 的意义。 词汇的记忆方面,形式可能比意义更重要。 2、句子的记忆—表层形式,意义。 记忆中命题—分析命题的方法 3、语段的记忆—语段的基本概念单位仍然是命题。
第五章要点回顾 七、言语知觉 知觉的特点:整体性、结构性、恒常性、意义性
和具体性 八、言语知觉的过程:发音-词义-形象标准(整体 地去知觉一个词) 九、言语知觉中感觉与思维的统一 十、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 十一、言语知觉中意识与未意识部分 十二、言语中的发声材料和语言意义
外语教学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
外语教学心理学是学科教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为科学地设计外语教学、使学与教的效率最优化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
这门学科的研究始于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希腊文和拉丁文教学。
到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建立和20世纪中心理语言学兴起,才真正进入科学研究阶段。
在理论上,西方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听说习惯形成说和认知规范学习论。
前者把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理解为机械重复刺激、反应,以形成习惯的过程,主张听、说先于读、写,以句型操练作为基本教学手段,否认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可利用性。
掌握外语教学心理有助于制定外语教学的原则、基本方法以及教材的编制。
外语教学心理的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
宏观研究包括外语学习理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原理和原则;微观研究包括外语教学中学生掌握外语语音、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
外语教学心理学以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里语言学和试验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传播理论的发展和外语教学的实际状况,探索外语教与学的客观规律,以期有助于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本书共十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第二、三章介绍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关背景知识;第五、六、七、八章对外语的感知、理解、表达、记忆进行了必要的心里分析,揭示相关
的过程和特点;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就外语词汇教学、语音、语法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分别围绕某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扼要的心里分析。
第十四、十五章介绍了学习者的心里状态和个别差异,以及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外语教学心理学第9-15章要点

外语教学心理学第9-15章要点第九章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第一节词的结构一.词的感性基础按心理学的观点,词的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感知和理解口笔语时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听到和看到的复合刺激物;另一方面,是在口笔语中表达自己思想时可以通过发音和书写说出和写出的回答反射。
按认知理论的观点,掌握一个外语词是通过感觉登记和短时记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多种编码的信息痕迹。
词的视、听和动觉结构是其感性基础。
此不仅可以感知,还可以表象出来。
词的表象:在记忆中恢复的词的形象称为词的表象。
词的心理结构中包含着词的听觉表象、视觉表现和动觉表象。
二、词义与概念(一)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1. 具体意义:是词对所代表客体或现象的关系。
2. 中心意义:决定于词与概括地反映着现实的相应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
词的中心意义常被称为词的一般意义,包括词的是所有个别意义。
3. 词的中心意义与具体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亦即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
中心意义——类概念;具体意义——种概念4.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5.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属、完全相合或同义、部分相合或交叉、互相排斥6. 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词义的揭示一.不同语言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种语言的词在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与另一种语言的词相适应,而是在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多样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复杂多样是由于一种语言的词所表概念系统与另一语言的词所表概念系统不是相同的。
不同语言的词所表的概念,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现实。
不同语言的词不可能都是等义的,不可能完全相合而且绝对等值。
二.揭示外语词义的方法1.词汇对译的方法:只有在完全相合或等值的情况下,用翻译揭示词义才是有效的。
2. 直观手段揭示词义: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会造成误解。
●外语词实际上不应与实物直接联系,而是应与概念直接联系。
●使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最合理的方法:根据词的特点,分别采用翻译、直观演示、构词分析、同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等手段,并着重就词所表概念进行必要的讲解。
教学心理学(莫雷著)各章节重点

教学心理学重点第一单元(1~5章)一、选择题1、真正使教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的趋势:内容趋于集中、各派的分析日趋缩小、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
5、教学心理学的核心是学习过程。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1968年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的是凯勒。
6、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因素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的模仿有(1)直接模仿(2)综合模仿(3)象征模仿(4)抽象模仿8、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9、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
10、基本的有意义学习包括: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较高级的发现学习,包括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
11、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曾被称为“符号-格式塔学说”或“期待说”,现一般称为“符号学习理论”或“信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属于学习的认知派,托尔曼被称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12、学习的实质是组织或完形的作用。
苛勒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13、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14、示范教学:“示范”是观察所学习的对象。
包括: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
15、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途径: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情绪和生理状态。
16、学习情境中的刺激:名义刺激和功能刺激17、班杜拉认为人后天学习有两类: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观察学习)18、心里发展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1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外语教学心理学_复习提纲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动机P336如果说学习目的是学习要获得的结果,动机则是促进目的的动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2.记忆P185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复用P77在心理学上指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
复用的特点是再现过去感知并掌握过的某种语言材料。
4.社会学习理论P23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就企图给行为矫正原理和认识心理学作出更为平衡的综合。
采纳行为主义的塑造原理,而且与注意做中学相比,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
5.前摄抑制P209-210出现在旧的记忆取代新的记忆的过程。
后摄抑制:出现在新的记忆取代旧的记忆的过程。
6.随意注意P330指具有一定的目的,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达成的。
不随意注意:指没有特定目的,不需要经过意志努力达成后随意注意:是随意注意发展的结果,虽可不经意志努力实现,却与预先确定的目的相联系。
7.态度p334指个人对外在事物、活动或个人思想行为的一种向与背,是与否的倾向性。
8.词汇检索p124人脑中存在类似于词典的内部词汇,在记忆中寻找和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称为词汇的检索。
9.智商p344指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
10.图式p3011.技能p7112.语言教学归纳法p24613.感觉记忆p188感知停止后瞬间即逝的记忆,是将进入的新信息保存到其类型被认知的系统。
14.知识p7015.语感p87-8816.气质p34617.命题p205-20618.同化p30调节19.再现(重现、回忆)p19320.意理识记p18621.即时记忆广度p18922.情感p33223.遗忘干扰说p20924.习得p825.词汇的习得p22626.内部言语p5327.词素p4828.引发行为p22应答行为29.第一信号p82第二信号30.分析性阅读p291综合性阅读p29231.有意识记p186无意识记简答题:1.习得活动一般分为哪几类?p2702.什么是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举例说明。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重难点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教学心理学重难点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影响及其演变一、早期的机械主义和联想主义(1)机械主义&翻译法(17、18世纪)在机械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出现的。
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
(2)联想主义&直接法以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帕默是直接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巴甫洛夫学说(1)巴甫洛夫学说&自觉对比法(40年代至60年代)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自觉实践法(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以别里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别里亚耶夫所著《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40年代,美国)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两大公式:刺激—反应(沃森)旧行为主义【侧重条件反射学说】刺激—反应—强化(斯金纳)新行为主义【重点放在操作行为上,认为强化是条件作用的规律】(2)视听法或情景法(50年代,法国):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受到认知心理学影响。
四、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1)认知心理学&认知法(60年代中叶)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受现代语言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
皮亚杰反对行为主义的S→R公式,提出S→(AT)→R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中,才能对刺激S作出反应R。
(2)功能法&亦称交际法(70年代初期)功能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功能法是以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基础。
五、第二外语学习心理学(1)“习得理论” &自然法(70年代前期)克拉欣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自然法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区别习得与学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重难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一、名词解释1、发现学习:即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应予学习的规则、原理。
2、功能法: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
功能法的出发点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功能法以培养学生掌握交际技能为目的,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3、习得:就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
二、单选题1、外语教学法中的直接法的理论基础是( D )A、桑代克的构造主义心理学B、马斯洛的构造主义心理学C、巴甫洛夫的构造主义心理学D、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2、40至60年代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自觉对比法是在什么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A )A、巴甫洛夫学说B、斯金纳学说C、桑代克学说D、马斯洛学说3、主张从自觉学习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的是( C )A、帕墨B、巴甫洛夫C、别里亚耶夫D、冯特4、沃森侧重条件反射学说,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是(B)A、R-SB、S-RC、S-O-RD、R-O-S三、填空题1、(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2、过去一般认为第一语言是习得的,而第二语言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克拉欣)则认为第二语言也应该通过习得来掌握。
3、对外语教学的比较系统的心理学研究,以苏联(别里亚耶夫)1959年出版的《外语教学心理学概论》为先导。
4、外语教学心理学按学科分类,应该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科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
5、克拉欣认为,儿童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最终会比较好,是由于(情感)的因素。
四、判断题1、从心理学到教学法,意味着理论指导实践。
从教学法到心理学,则意味着从实践中探索规律。
二者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2、帕墨是直接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赞成外语学习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3、言语是个人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社会现象。
(✓)五、简答题1、机械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他们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也一样,差别只在与发音与书写形式不同。
外语教育心理学

六基本词汇的覆盖面我们在前边讨论了英语的最基本词汇,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会达到什么水平呢?研究表明:英语中有一个单词覆盖了7%的书面语言,这个单词就是the。
有10个常用单词覆盖了25%的书面语言,它们是in,of,the,he,to,have,be,and,a,that。
有100个常用单词覆盖了50%的书面语言(见前面词汇表)。
内申经过研究认为,前面提到的第一个1000单词覆盖了75%的书面语言,即每4个单词遇到1个生词(1 out of 4 words is unknown)。
第一个和第二个1000词(共2000词)覆盖了82%的书面语言,即每5个单词遇到1个生词(1 out of 5 words is unknown)。
第一个1000词覆盖94%的口语或非正式语言。
前2000个单词覆盖98%的口语或非正式语言。
大学词汇占8.5%的书面语,覆盖报纸的4%和小说的1%。
如果掌握了前2000个单词和“大学词汇”,在大学学习期间,你就可以知道你所遇到全部单词的大约94%,你就会知道报纸上的单词的92%左右。
(“If you know all the words in the lst2000 words and in the University List,you will know about94% of all the words you will meet in university study. You will also find that you know about 92% of the words in the news paper.”ELI’s Handouts)前3000个常用词覆盖了90%左右的书面语,掌握前3000个单词的学习者在阅读时偶尔还需查字典。
卡罗尔(Carroll)等三位专家1971年对含有500万个英语单词的文章进行了准确的统计,统计结果如下:10个不同的单词覆盖了文章的23.7%;100个不同的单词覆盖了文章的49%;2000个不同的单词覆盖了文章的81.3%;3000个不同的单词—85.2%;5000个不同的单词—89.4%;43831个不同的单词—99%;86741个不同的单词—100%(内申,19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第一节词的结构一.词的感性基础按心理学的观点,词的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感知和理解口笔语时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听到和看到的复合刺激物;另一方面,是在口笔语中表达自己思想时可以通过发音和书写说出和写出的回答反射。
按认知理论的观点,掌握一个外语词是通过感觉登记和短时记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多种编码的信息痕迹。
词的视、听和动觉结构是其感性基础。
此不仅可以感知,还可以表象出来。
词的表象:在记忆中恢复的词的形象称为词的表象。
词的心理结构中包含着词的听觉表象、视觉表现和动觉表象。
二、词义与概念(一)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1. 具体意义:是词对所代表客体或现象的关系。
2. 中心意义:决定于词与概括地反映着现实的相应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
词的中心意义常被称为词的一般意义,包括词的是所有个别意义。
3. 词的中心意义与具体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亦即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
中心意义——类概念;具体意义——种概念4.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5.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属、完全相合或同义、部分相合或交叉、互相排斥6. 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词义的揭示一.不同语言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种语言的词在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与另一种语言的词相适应,而是在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多样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复杂多样是由于一种语言的词所表概念系统与另一语言的词所表概念系统不是相同的。
不同语言的词所表的概念,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现实。
不同语言的词不可能都是等义的,不可能完全相合而且绝对等值。
二.揭示外语词义的方法1.词汇对译的方法:只有在完全相合或等值的情况下,用翻译揭示词义才是有效的。
2. 直观手段揭示词义: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会造成误解。
●外语词实际上不应与实物直接联系,而是应与概念直接联系。
●使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最合理的方法:根据词的特点,分别采用翻译、直观演示、构词分析、同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等手段,并着重就词所表概念进行必要的讲解。
主要在于让学生就所学的词形成正确的概念。
第三节词汇的习得一、内部词汇的积累1. 外语词的被习得表现:其意义被认知和理解(不是猜出),不受语境影响;2. 可自然而适合情境地使用,语音语法正确。
2. 习得一个词的要求:应基本上能正确发音,包括正确掌握重音和语调;应熟悉词的形态变化和使用的搭配关系;应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一定的具体意义,并能在口笔语中自如地使用。
这也是外语教学中对掌握词汇的要求。
3. 积累内部词汇的途径:利用各种语义模式;在相同句法范畴中就有关的词建立纵聚合联想或横组合联想;借助构词法。
二、关于词汇习得的教学法考虑1. 词汇可以分出来集中学习,但不能离开整个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一味地孤立记忆词汇。
2. 词汇释义应采取有效手段,力求简单而准确3. 词汇学习在形、音、义全面掌握要求下应特别重视语音4. 为丰富词汇,必须建立多方面词汇联想第十章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第一节外语语音教学一.语音教学的范围与安排1.语音教学的范围大体可包含:字母和音位的发音、一般读音规则、音位组合、音位交替、音节、重音、语调等。
2.语音教学的安排:一般的外语教学,前面都是一个比较集中的语音阶段,时间长短视整个教学安排决定(两三周至两三个月),大多与入门教学或会话教学结合进行。
但这只是初步阶段,还需要在以后较长的学习期间进一步学习语音。
总体上,语音教学的安排应使学习者心理上能够承受,便于最有效地班长学习者掌握所学外语。
二.语音教学的方法1. 加涅的学习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2. 语音教学主要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智慧技能的学习和言语信息的学习。
3. 运动技能学习的三阶段: 认知阶段或知觉学习阶段,重点在于注意动作特点和做出反应的线索。
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但不同技能学习所需时间不同。
联系形成阶段,重点在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
语音教学中表现在克服本族语的发音习惯,培养外语的发音习惯。
●自动化阶段,重点在形成以后随意注意为特征的熟练。
语音教学中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熟练的语音技能。
4. 影响技能学习的因素:第一是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对学生来说即要求注意观察、理解,以便于模仿。
第二是练习,包含最初的尝试与错误和模仿活动。
第三十反馈和纠正错误,使学习者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改进自己的技能。
5. 外语教学中教语音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
另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语音教学。
第二节外语语法教学一.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1. 语言学语法与教学语法不同。
语言学语法旨在发现和展示使说话者理解一定情境中任意句子成为可能的机制,而教学语法则力图为学习者获得理解和产生这类句子的能力。
2. 由于教学法指导思想上的差异,语法在教学中的地位极为不同。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亚历山大就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提出过四中框架模式:一是纯功能框架;第二种是结构——功能框架;第三种是功能——结构框架;第四种是题材框架或题材领域。
二.语法教学的目标根据掌握外语的不同层级(领会式、复用式和活用式)要求,语法教学的目标也不同。
领会式掌握:语法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所学语言的言语,初步了解语言规则的用法。
活用式掌握:语法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流利地产生话语并适合情境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不见要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的用法,而且要强调语言的使用。
复用式掌握:语法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初步掌握一定范围的语法规则和语言材料,通过语法练习熟悉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初步掌握语言的用法。
三.语法教学的方法(一)方法的类别:从思维过程特点来划分,主要有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
1. 归纳法归纳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
在规则已为学习者明确之后,通常进行大量练习应用所学语法规则。
2. 演绎法演绎的过程即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采用演绎法进行语法教学,先简单扼要地向学习者提出抽象的语法规则,随即举例说明,将抽象的规则应用于具体的语言材料,并以大量类似的练习材料帮助学生独立运用。
3. 类比法类比的过程是从特殊到特殊的过程,也是从具体到具体的过程。
采用类比法讲授语法,既不现提出一般的规则,也不要求概括出规则,只是根据一类具体的实例来掌握另一类实例。
教学中使用类比法,能有效利用已经掌握的个别语法要点的具体用法,引伸到新的语法要点的用法。
在具体教学中,三种方法应巧妙地结合起来,根据材料特点灵活运用。
(二)语法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1.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 提供大量变式和创造必要语境进行练习和运用。
变式即保持语法要点的本质属性而变换某些成分或属性的语言材料。
3. 语法知识系统化(三)语言教学的具体活动1. 呈示教材:可以有多种做法。
呈示新的结构项应达到两个要求:一是学习者能认知新结构,能构成形式;二是能明确所学结构的用法,能构成意义。
为此教师必须提供结构模式(口头或磁带)。
2. 练习:呈示后的另一阶段,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和运用,即应进行大量的练习。
四.语法教学中的练习活动(一)跟读或跟讲练习在简单的跟读或跟讲练习中,教师读出或说出包含特定结构和形式的范句,要求学习者准确地跟读或跟讲。
在外语课上,跟读或跟讲是学习新材料特别是语法教学方面吸收新的范句和句式的重要形式。
(二)替换练习也称句型练习或模式练习,是在跟读或跟讲基础上适当增加个别部分的变化。
练习过程中提供一个范句,然后说出一个词或短语或副句作为提示,要求学习者用以替换句中的相应部分。
替换练习还可以划分为简单替换练习、复合替换练习、相关替换练习以及多项替换练习。
(三)转换练习转换指在练习中将句型加以转变,如肯定句变否定句、陈述句变疑问句、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等等。
一般可分为三种练习形式:1.一般转换练习:单句形式上的转换。
通常使用最多的是陈述句变疑问句的转换。
2.并句练习:两句合一句。
3.转告练习:直接言语与间接言语之间的转换。
(四)改句练习这类练习包含扩展练习、删略练习、续完练习。
(五)问答练习广义而言,一切要求作答的口头作业都是问答练习。
但这里主要指学习者回答问题或学习者练习提问,以及对别人讲话做出惯常的应答。
(六)翻译练习第十一章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第一节口语的特点及其与笔语的区别一、口语与笔语的区别与联系:P261口语中听和说的区别与联系: P262二、从口语的角度来看,口语的特点有哪些?(一)“说”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运用所学语种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按一定的节奏和语调类型正确发音来口头表达思想的技能。
(二)“说”受时间因素的限制。
(三)“说”受相互作用影响第二节发展外语口语的途径一、发展外语口语的途径有哪些?1.过语言练习和背诵发展外语口语;2.通过课内外言语实践发展外语口语。
★通过课内外言语实践发展外语口语是“交际法”采取的途径二、习得与学习(了解基本概念及其区别)习得--不经听课而学会语言,亦即在自然的交际情境中通过使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是理解知识,自觉了解语法知识。
学习有赖于“明确”理解规则,而习得则对规则的理解是“隐含的”。
语言习得能可靠地培养说外语的能力。
语言学习则只有利于培养监控能力三、习得的产生:理解目标语信息时1、人们在习得时,侧重的是说什么,而不是如何说;2、外语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
3、用外语流利说话的能力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输入习得足够的能力之后自然形成的。
输入即吸收,在习得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微调输入---粗调输入四、克拉欣关于输入的假设主要强调什么?1)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
2)通过理解略高于现有能力水平的语言进行习得。
3)熟练的口语是逐渐形成的,非直接教会。
4)当监护人对习得者谈话,使之理解信息时,输入自动包含习得者准备习得的语法结构i+1。
五、如何发展口语的习得活动?★习得活动是口语教学的核心1、活动的题目必须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话语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
2、初始阶段的活动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可理解的输入,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听能。
3、在言语形成阶段,口头表达则起较重要作用4、保证最佳输入--提供便于理解的手段5、适当调节活动内容的困难程度--教师应保证活动中的语言不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i+16、发挥学生本身的积极作用7、须对学生是否理解交际内容有所了解六、习得活动一般可分为四类:1.交流情感活动;2.解决问题活动;3.游戏活动;4.吸取新知识活动。
★所有这些习得活动中,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成分。
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生一直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真正的言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