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绩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第一节课是毫米,分米的认识,我们几个商量试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教学。

说实话“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对我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我必须对这种模式有新的认识和重视。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这需要我们更加下工夫才能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形创造性地发展它,成为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

刚开始我们得一步一步的来,我们要先来精心设置预习作业,指导学生怎样去看书,怎样摸索问题。

“先学”不是让学生自由、随便、单纯地看书,而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

老师第一了解学习目标,而后老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一些问题,刚开始让学生有一个扶手,必要时还要进行学前指导,布置给学生自学相干的内容。

课堂上的“后教”,是学生在充分自学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学生在自学进程中,通过老师巡问,掌控学生的自学情形,在学生自学以后,老师能够发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质疑问难,相互交换等方式自己处理自学进程中暴露的问题。

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的合作,相互帮助,到达了共同提高。

常常有一些问题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教学时,有时感觉手忙脚乱,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决。

说明自己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熟,需要连续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它融解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万之内数的减法》是新课程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里的三位数退位减法的一节课。

在这堂课中,深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篇一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感悟重叠,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接着,创设了让学生自己设计图。

当学生汇报自己独特的表示方法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集合图)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特别是在解读集合图时,让学生充分理解“参加……的,只参加……的,既参加……又参加……的”的含义。

在解读集合图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红色圈是表示“参加跳绳兴趣小组”和蓝色圈使表示“参加踢毽子兴趣小组”,而去掉了都参加的部分后是“只参加跳绳兴趣小组的人数”,“只参加踢毽子兴趣小组”,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

还有“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子”让学生明白这是2个小组都参加的。

因此在比较“8+9-3”和“5+6+3”中的“+3”和“-3”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理解。

在这两个过程中,我都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形。

并对这个图形作了重点解读:如:你认为红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蓝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这绿色部分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那黄色中的5个人表示的是什么?这蓝色中的6个人表示的是什么?“杨明、刘洪、李芳”这3个人表示的是什么?从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图意,知道了韦恩图丰富的内涵。

并正确选择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篇1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篇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计算机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

从允许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的知识探索材料,到允许学生尝试回答新知识、交流归纳推理、总结计算方法,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该班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价值目标取向上,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掌握基本的算术,更重要的是运用规则正确计算。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算术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兼顾后续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垂直计算的优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下面我对本学期工作做一个总结: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用心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第【1】篇〗关于时间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一年级认识几时几分,三年级认识“秒”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每次遇到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学起来都比较困难。

去年和今年连续教两年三年级,总结了去年的教学经验,今年在教学时分秒时更注重难点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反思了很久,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时间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生在没有学的时候,都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可为什么作业就不会做了呢?我觉得,首先是生活经验积累不足,现在学生看的电子表比钟表多,对钟面的认识不够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观经验,没有很好的过渡、迁移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中,有些学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来,作业经常出现会答,不会列算式。

还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数学,一遇到数学题就胆怯,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中,我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钟的时长,学生对时间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学生都能准确的选择出合适的时间单位。

光靠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不够的,生活中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熟悉钟表,教室里有钟表,让学生多去看时间。

难点是经过时间的计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还有提前、晚点的类型。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都是时刻,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其次,统一书写格式。

虽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但最终还要优化成通用的格式,这样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不会混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第【2】篇〗“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教师华秀毓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研究、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华秀毓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有少数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教学,很好地把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秒的内在联系。

三是研究看钟表的方法;四是研究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华秀毓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研究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研究。

在练时,华秀毓出示了一个可以拨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华秀毓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研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研究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研究、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只有个别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第【1】篇〗《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

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第【2】篇〗前段时间我们花费了较长时间学习了“时分秒”这一单元。

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加之还要学习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如数心跳、读书、写字、唱歌等,使学生具体感知1分、1秒、的长短。

只管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体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较准确的认识时间,但有些孩子容易将比如:2:55认成3:55,不过经过练习,这一现象已基本消除。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反思第【1】篇〗在进行对“集合”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我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课前调查分析以及课堂教学现象的深入分析进行了反思。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3顶帽子、2朵花、4棵树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因此,在教学“数学广角”例1的知识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首先通过例题展现完整的集合图,分别画出参加语文小组、数学小组的集合圈,再体现交集的意义即有三个同学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数量关系,体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练习时,通过让学生填不完整的集合图、自己尝试画图分析等,体现“给出元素——只给图填元素——没有图抽象思考”的学习层次,引导学生由直观过渡到抽象,进一步理解集合思想。

在学习资源的选材上,也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如到商店进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水果店卖水果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这节课中教师利用简单的动画演示,形象地体现出集合思想的实质——交集的意义,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围绕教学目标提问,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四边形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也挺有意思。

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创设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

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

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认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

可以看出,学生对接下去要认识的图形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

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的形状,可能并不正确,也不够清晰。

在观察了那么多图形的基础上,我直接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叫做四边形。

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急于让学生表述,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

然后选几个上来展示,看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

学生画了各式各样的四边形,有比较特殊的,也有一般的四边形。

这时,学生对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又有了新的认识。

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交流: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学生学起来很直观很简单!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二:秒的认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

如:我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1秒的长短;再如: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22个汉字、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60个数字、……,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1分、1秒的时间长短有了体验,而且也初步建立起来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全册)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自己有时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导致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

有些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掌握较快,但对其他知识点较困难,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学期开始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审查和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2. 缺乏巩固和复习环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新学的知识点上有一定的掌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点逐渐遗忘。

这主要是因为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每周安排一到两节复习课,让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在课外进行巩固训练。

3.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在教学中,我发现我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讲解和练习,这让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打算在下学期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让学生在更多的互动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4. 个别学生的教学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例如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对于这些学生,我会主动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并寻求相关的教育专家和学科教师的帮助。

此外,我还会增加一对一辅导的时间,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适应学生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估算 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估算 教案

估算。

(教材第15~18页)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主题图)生1:我知道了科技馆的影院有445个座位。

生2:我知道了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

师:问题是什么呢?生: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电影坐得下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了解主题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呢?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生1:要想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电影能否坐得下,就要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223+234是多少,再和影院的座位数比较。

生2:223>200,234>200,223+234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5。

生3:把223看成220,把234看成230,223>220,234>230,220+230=450,223+234一定大于450,450大于445,所以坐不下。

生4:223接近220,234接近240,这样220+240=460,所以坐不下。

……只要学生讲解的估算方法合乎情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两所初中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学生,这两所初中的学生同时去这家影院看电影,坐得下吗?生1:首先要计算出这两所初中学生的总人数,列式为196+226。

然后进行估算,可以把196看作200,这样200+226=426,426<445,所以坐得下。

生2:可以把196看作200,把226看作230,这样200+230=430,比445小,所以坐得下。

……只要学生解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周长的含义,自己去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通过寻求策略、尝试计算、交流、讨论,自己找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能力。

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更具体的感受,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课伊始,让学生带着做花边至少需要多少边框料这个问题,展开求周长策略的探究,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和取舍。

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接着,学生自主量一量,算一算,在交流算法时,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使思维得到共同提高。

到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思维迸出了火花,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2本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万以内数的加法”,本课教学中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我有如下反思。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动物种数和濒危,受威胁的种数,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两部分大胆舍弃,只保留中国特有的种数一栏,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

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呢?执教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复习之后,去游乐园玩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生活情景,所以我设计了带孩子去游乐园玩的环节。

不过我在出示主题图后直接给学生抛出例1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继而学习新知。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结果,在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三、相信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充实课堂学习内容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口算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因此本节课学习了口算之后,我又加上了例2估算的知识,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提高教学效率。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四、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的知识很容易弄懂,但是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可以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

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我提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写出几个?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 在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回忆新年钟声敲响的场景,感受秒的存在,这一情境导入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时、分、秒知识的兴趣。

-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时钟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转动关系,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1时 = 60分,1分 = 60秒这两个重要的时间换算关系。

例如,当分针走一小格时,秒针正好走一圈,这样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印象深刻。

- 组织学生进行1分钟的活动体验,如1分钟跳绳、1分钟写字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1分钟的长短,有助于他们建立时间观念。

2. 不足之处。

- 对于时间单位的换算练习,部分学生在进行较复杂的换算时(如3分20秒换算成秒)容易出错。

这说明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换算的方法,但练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 在教学时间的计算(如计算经过时间)时,有些学生对于跨整时或整分的计算存在困难。

例如,从8时30分到10时1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这反映出教学中对于此类问题的多种解题思路引导不足。

3. 改进措施。

- 增加时间单位换算的专项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

同时,让学生多说一说换算的思路,加深对换算方法的理解。

- 在教学时间计算时,通过更多的实例,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画数轴的方法,直观地展示时间的推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 成功之处。

- 在加法教学中,利用小棒和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理解加法的算理。

例如,在计算32 + 25时,学生通过摆小棒,先把整捆的小棒相加,再把单根的小棒相加,最后得出结果,这种操作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教学。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从高位加起,有的学生从低位加起,通过对比和讨论,让学生明白从低位加起更加方便,不易出错,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例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例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例1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即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这节课一开始,我以故事引出问题:猴妈妈要把8个桃子全部分给他的两个猴宝宝,有几种分法?请大家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学生很愿意动手分),通过全班交流,列出各种分法。

接着问: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两个猴宝宝都满意?说出你的想法。

(每个猴宝宝分到的桃子一样多)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之中。

“平均分”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随意分”到“分到同样多。

”在参与这些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帮助学生体验理解了数学知识,即“平均分”的认识。

3.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在“小猫分鱼”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帮助小猫解决“12条鱼,4只小猫想分到同样多的鱼,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小组4位同学分别扮演4只小猫、用12根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分好后,派代表汇报是怎么分的.,(即交流分的过程,说出不同的想法),得到什么结果。

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这既尊重了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等的差异,又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1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时、分、秒》教学反思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

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

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

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

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

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

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

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

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
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验算的教学,我在一节课授完了例1和例2。

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了解教材,因为教材设计了两幅买东西的情景图:①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xx 年,但是老的教条主义思想非常严重,所以要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

现在的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通
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的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加减法的验算;难点是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还要准备教具:主题图;在教学中如何照顾本班的中下生;教学过程的知识铺垫,提问、作业、知识延伸的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组织教学是相当严谨的过程,过去的教学表现在教师讲得多。

现在都体现在“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

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如果要求“一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怎样列式,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在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我们除了掌握计算法则外,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那么,这一道题怎样验算呢?请各小组讨论。

我积极到各小组了解讨论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个别差生的学习情况,参与他们的讨论,多给他们学习机会,让他们多想、多讲、多练,发表意见的空间,最后由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知道加法验算的三种方法;讲授例2的时候,同样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营造课堂气
氛,给学生两次合作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机会,争取在40分钟取得教学成绩。

我认为这节加减法验算的教学能依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机会,吸引中下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愉快合作。

但是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

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关心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教学中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真正把培优辅差工作落到实处。

《可能性》教学反思
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是必然现象,只是确定性现象不多,而不确定现象普遍,这些现象发生的规律如何呢?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

本课就是让学生先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很好地整合数学资源.
“课标”教科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学时基本采用了这些情境材料:如主题图、例1、例2的情境图以及练习题等,但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例1之前,我先设计一个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活动再来解决例1的问题;主题图的教学充分挖掘多种“可能性”。

例如节目形式的可能性、选择节目方式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选中节目的可能性等,
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不少“可能性”的内容,尤其“可能”、“不可能”与“一定”之间会因情况变化可转变,使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随机现象是如此普遍、正常和可变性,感悟到自己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灵活地组织几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