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名师指导专题突破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检测训练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基础保分课选择题——准做快做不失分[认定、排除、巧比对,3法准解文言文客观题]所谓“认定”即直接对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选项的正误做出判断;所谓“排除”是指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或与文章信息内容不符的干扰项。
这两种方法都要建立在综合考虑文章(段落)内容、题干和选项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之上。
“比对”包括选项与原文、选项与选项之间的比对,它不仅是方法,更是思维的过程。
比对时要调正心态,更要注重细节。
上述方法往往不单一使用,而要综合运用;要明确某一方法侧重对应的题型,且能够运用娴熟,甚至内化为一种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高效,在考场上“过关斩将”。
[典例](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2+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部分专题六考点二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
至行在①,士争从之游。
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
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
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
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
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
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
丁母忧。
服阕,改建宁崇安县。
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
侍从复荐,除国子正。
【注】①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指南宋都城临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B.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C.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D.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答案】C【解析】首先找出四个选项的不同之处,“有不可以形迹观人”中,“以”是介词,明显与其后面的“形迹”组成介宾短语,故可排除A、B两项。
C、D两项相比,“观人”“知人”与“绳人,”明显相对,故选C。
[参考译文]陆九渊,字子静。
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他的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着没有回答。
(陆九渊)便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以至忘记了休息和吃饭。
有一天读古书,读到“宇宙”两个字,书上解释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陆九渊)忽然醒悟说:“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宇宙间的事。
”后来,乾道八年(陆九渊)考中进士。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培训:试题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01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1题,其中8—10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1题10分)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
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
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日:“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
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
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帅遂已。
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
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
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
以母老,得知南康军。
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
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
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
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
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
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
”弗听。
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渴,藉荫以休。
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
”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
执政虽怒,竟不为屈。
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
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县逋.米数千石逋: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输:缴纳。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上奏。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 病:困苦。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3分)①白府请自捕逮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③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④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⑤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⑥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良肱擅长断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六 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练习(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六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练习(含解析)不分版本分点突破六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一、专项练习1.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D )苗授,字授之,潞州人。
父京,庆历中,以死守麟州抗元昊者也。
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至供备库副使。
王韶取镇洮,授为先锋,破香子城,拔河府。
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迎归师。
韶遣将田琼救之,琼死,乃简骑五百属授,授奋击败之。
休士二日,羌复要于架麻平,注矢如雨,众惧,授令曰:“第进毋恐!毡牌数百且至。
〞行前者传呼,羌惊乱。
力战数十,斩首四千级。
又破之于牛精谷,取珂诺城,尽得河湟地。
知德顺军,三迁西上阁门使。
鬼章寇河州,诏授往,一战克撒宗,论功第一,加四方馆使、荣州刺史。
从燕达取银川,降木征,加引进使、果州团练使。
召使契丹,神宗劳之曰:“曩香子之役,非汝以寡击众,几败吾事。
〞以为秦凤副总管,徙熙河,复知河州。
副李宪讨生羌于露骨山,斩首万级,获其大酋冷鸡朴,羌族十万七千帐内附,威震洮西。
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徙知雄州、熙州。
元丰西讨,授出古渭取定西,荡禹臧花麻诸族,降户五万。
城兰州,遇贼数万于女遮谷,登山逆战,败退伏垒中,半夜遁去。
授逾天都山,焚南牟,屯没烟,凡师行百日,转斗千里,始入塞。
授遇事持议不苟合。
初在德顺,或议城篯南,授曰:“地阻大河,粮道不济,非万全计也。
〞役即止。
师征灵武,诏令援高遵裕,即条上进退利害甚切。
历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节度观察留后。
元祐四年,提举上清太平宫,复使殿前。
薨,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庄敏。
(节选自《宋史·苗授传》,有删改) A.苗授用兵有方,适时鼓励将士。
在架麻平之战中,羌军箭射如雨,令将士恐惧,他告诉将士数百毡牌马上就到,军队振作了士气,击败了敌军。
B.苗授屡立战功,不断受到恩赏。
他奉命迎战鬼章的入侵军队,因攻克撒宗立功,受到加官之赏;他在降伏木征之役中有功,也受到加官之赏。
(课标)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
(课标)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课标)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
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隆庆二年成进士。
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
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
吕调阳格之,不得上。
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
〞居正怫然。
慎行寻以疾归。
居正卒,起故官。
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
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
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祔④,祧⑤仁宗。
万历改元,穆宗升祔,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祔享太庙。
〞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
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
〞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
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
慎行引罪乞休。
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
疏辞,复留不下。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
时慎行已得疾。
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
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遣逸、补言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六 Word版含答案
2016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06三、文言文阅读(23分。
其中选择题9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门山县吏隐堂记(金)王若虚门山①之公署,旧有三老堂。
盖正寝之西,故厅之东,连甍而稍庳②,今以之馆宾者也。
予到半年,葺而新之。
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
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
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③,小山林而大朝市。
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
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
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
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
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
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曰:“非是之谓也,谓其为吏而犹隐耳。
孤城斗大,眇乎在穷山之巅,烟火萧然,强名曰县。
四际荒险,惨目而伤心。
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
始予得之,亲友失色,吊而不贺。
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
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
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冠带鞍马,几成长物,由是处之益安,惟恐其去也。
或时与客幽寻而旷望,荫长林,藉丰草,酒酣一笑,身世两忘,不知我之属乎官也。
此其与隐者果何以异?”吾闻江西筠州,以民无嚚讼④,任其刺使者,号为“守道院”。
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其谁曰不可哉?【注】①门山:地名。
②庳:低矮。
③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前一句指隐居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是为拙;后一句老子曾为周柱下史,隐于朝廷而终身无患,是为工。
④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访诸父老而不知访:询问B.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处:退隐C.必思自效而求其称称:称职D.荫长林,藉丰草藉:凭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客或问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眇乎在穷山之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而吾常日高而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之二虫又何知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A.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B.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C.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D.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取名“吏隐堂”的原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培训:试题十九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9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小题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
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
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
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
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
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
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
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
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
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
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
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
”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
盖享年五十有四。
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
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
抵淮访余,检其橐⑤,笔砚都无。
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
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
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
④悢悢(liàng):悲伤。
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俟.异日耳俟:等待 B.独嫉.时文嫉:嫉妒C.素不习治.生治:经营 D.不烦.是也烦:担心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夙构者莫之.为胜句读之.不知C.窘极,则以.书易米。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培训: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02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
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
未久而罢。
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
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
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
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
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
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诚圣主所宜思量。
”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孤夙.成,有奇度夙:早B.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C.为首.为讳乎首:首先D.不勤则亩损.三斗损:减少9.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跟踪训练(十五)文言文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波罗观日记(清)王拯往读屈氏翁山《粤东新语》,中言波罗观日最奇,有云泰山、之罘观日皆以高,而波罗独以下。
扶胥之口,蕞然一小山,适当南海之冲.。
虎门诸山皆在其南,而东面皆大海。
极望渺漫,若与天际。
日出海中,能望见之,凌空若倒景。
然余至广州,即从人问,罕识之者。
或曰:“百余年间,海滨积淤为田,居民围之。
田日众,则淤日高,今波罗弥望多海田。
屈氏之云,盖当时则然,而今不复能尔矣。
”余虽疑之,而其言颇理道。
道光丁未三月将游惠州舟行经山下泊时夜既半明星灿然笼火登山东望有一线白客从而游者曰:“此非日出者耶?”众星皆沈,而天正墨。
俄一线下,金紫出数道,甚奇。
忽有白气若烟若云,状若车盖,冒一线而上者,渐上渐高,极天半。
而其下金紫散乱,色转微。
回视海旁,诸山已朦胧可辨,而波罗一山草木乃悉见。
盖日出海矣!独是日天微阴,日出后乃不见。
归舟,亭午始晴见归。
..方余之来,盖终疑或言而姑验之也,而所见若此。
然则屈氏之言未诬,而或言固臆为耶?天下事未尝身亲见之,而顾可执一说而据以为信也哉?山在南海神庙前,庙西百武有亭曰“浴日”者可游。
庙春秋有典祀,闻春祀时游人独众。
彼夫达官贵人奉令来行故事唯谨,固..不暇能深夜登山以得此奇;而游人盛时又仕女杂沓,乌知求有所谓浴日之胜,此其所以识者罕欤!惜余之来,犹未得值.清明之朝以尽睹,夫鸿蒙翕辟之奇,必更有异焉者。
虽自信其所见执以破惑之说,犹恐不足服之,而又乌责夫人之未来之或执一说而据以为信者哉?地曰波罗坑者,或言昔西洋夷官达奚司空始植波罗之树于此,故名。
达奚死,庙前今亦有祀云。
(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适当南海之冲.冲:要道B.亭午..始晴见归亭午:正午C.彼夫达官贵人奉令来行故事..唯谨故事:以往的事情D.犹未得值.清明之朝以尽睹值:遇到[解析]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如A项的“冲”,文中是“要道”的意思,C项的“故事”,文中是“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的意思。
高考语文名师指导专题突破: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一、[2013年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杜五郎传沈括颖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
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潇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
”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至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
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
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
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
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饘粥。
亦有时不继。
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
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
”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
”问:“观何书?”曰:“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
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
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
盛寒,但布袍草履。
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
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
径.往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 予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居去.县三十余里 去:距离。
B .以告者过.也 过:言过其实。
C .度所耕不足赡.赡:充裕。
D .径.往径还 径:直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惑之.不解 B.⎩⎪⎨⎪⎧ 唯与.人择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以.医卜自给者甚多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未尝傍游一步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文言文翻译因省略不补、语意不清而失分(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培训:试题十六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6四、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
帆山子,其别号也。
性逋宕不羁。
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
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
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
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
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
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
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几上罗列图书、珮环。
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
”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
年七十四而终。
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
自称无方..之民。
其信然矣。
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
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
帆山,其一也。
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
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持论快彻.彻:透彻B.叙先贤遗迹..遗迹:留下踪迹C.圣人诏.我矣诏:教导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5.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培训:试题二十三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2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古直传李东阳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
居台之黄岩,今分太平县地也。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
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
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
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
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
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
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
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
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①之以去。
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
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
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
”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
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
”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
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
”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
”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②甚厚。
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③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
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
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班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
作王古直传。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注】①鐍(jué):锁闭。
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 (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
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
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臣,楚国之亡虏也,父兄弃捐,骸骨不葬,蒙罪受辱,来归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与政事焉?”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
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何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
”阖闾曰:“不然。
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
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
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
”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
斯则其术也。
”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
”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
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
城郭以成,仓库以具,阖闾复使子胥、屈盖馀、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
六月,欲用兵,会楚之白喜来奔。
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
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
”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
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惊翔之鸟,相随而集。
濑下之水,因复俱流。
’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
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
”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1.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划分句读,其中有六处需要划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培训:试题二十二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2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韦机传韦机,雍州万年人。
祖元礼,隋浙州刺史。
父恪,洛州别驾。
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
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
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
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
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
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
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
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
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
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
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
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
”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
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宪司所劾,免官。
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
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
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
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
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
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
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选自《旧唐书·良吏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敦.劝生徒敦:督促B.超.拜司农少卿超:破格,越级C.驰传.至都传:驿站的车马D.高宗幸.东都幸:有幸【答案】D【解析】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册立同俄设为.可汗 B.⎩⎨⎧ 机因.奏所撰书机囚之,因.密奏曰 C.⎩⎨⎧ 机杖而.后奏为天后所挤而.止 D.⎩⎨⎧高宗以.为能岳亦以.吏干著名 【答案】D【解析】A.动词,担任;B.副词,于是,就;C.连词,表承接;D.动词,认为/介词,因为。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6b 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
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
理从之游,得其指授。
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
”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卿,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
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
连遭艰..,不预试。
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
正德九年举进士。
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
调文选,请告归。
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
诏跪阙门,予杖夺俸。
未几,复告归。
教授生徒,从游者众。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
下诏狱,再予杖夺俸。
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纪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
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
”乃止。
明年大计京官,黜张璁、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璁、萼竟取旨留之。
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急去。
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
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
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
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折衷用之,为关中学者所宗。
穆宗立,赠.右副都御史。
天启初,追谥忠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B.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C.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D.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解析]“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不应断开,“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的意思是“正德年间首先引导刘瑾核查天下库藏”,句子的主语是“庄绎”,谓语是“导”,“刘瑾”既是“导”的宾语,也是“核天下库藏”的主语,如果在“刘瑾”一词后断开,就会使“核天下库藏”的主语变成“庄绎”,这显然不符合文意。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培训:试题十八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8四、文言文阅读(21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1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3)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A.(1)和(2)相同,(3)和(4)不同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3+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部分专题六考点三题组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
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
慰祖解褐..奉朝请。
……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
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
”命门者出之。
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
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
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
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
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
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答案】C【解析】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所有人的死亡。
[参考译文]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
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
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担任奉朝请。
……(崔慰祖)和丹阳县丞刘渢一向要好,萧遥光占据东府造反时,崔慰祖正在城内。
在城池还没有被攻下的一天,刘渢对崔慰祖说:“你家中有老母亲,应当赶快出城去。
”于是命守门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
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
临死时,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载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橱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 名师指导专题突破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检测训练一、[2013年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杜五郎传沈 括颖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
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潇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
”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至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
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
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
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
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饘粥。
亦有时不继。
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
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
”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
”问:“观何书?”曰:“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
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
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 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
盛寒,但布袍草履。
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
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
径.往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 予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所居去.县三十余里 去:距离。
B .以告者过.也过:言过其实。
C .度所耕不足赡.赡:充裕。
D .径.往径还径:直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惑之.不解B.⎩⎪⎨⎪⎧ 唯与.人择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以.医卜自给者甚多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未尝傍游一步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文言文翻译因省略不补、语意不清而失分(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强化训练】1.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死去的人要住宅何用?只是以此表达我的深切的哀悼之情罢了。
[历炼]1.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赡:供养,供给。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杜五郎父子处世卓异的一组是()①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②乃以田与兄③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④端坐耳,无可为也⑤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饘粥⑥未尝傍游一步也A.①②⑤B.①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五郎携家人独处荒村,三十年没出过家门,他远离尘世,不问世事,是个隐逸之士,更是个有道之士。
B.杜五郎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在他人眼中十分与众不同的行径,杜五郎却丝毫不认为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C.杜五郎的儿子继承了父亲恬淡清净的性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人。
D.作者听孙轸谈到杜五郎的事“不觉肃然”,是因为杜生无欲无求,不受俗务烦扰,这种超脱而又悠然的心境让他佩服。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盛寒,但布袍草履。
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3年洛阳市高三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熊本,字伯通,番阳人。
儿时知学,郡守范仲淹异其文。
进士上第,为抚州军事判官,稍迁秘书丞、知建德县。
县令顷包鱼池为圭田,本弛.以与民。
熙宁六年,泸州叛,诏察访梓、夔,得以便宜治夷事。
本尝通判戎州,习其俗,谓:“彼能扰边者,介十二村豪为乡导尔。
”以计致百余人,枭之泸川,其徒股栗,愿矢死自赎。
本请于朝,宠以刺史、巡检之秩,明示劝.赏,皆踊跃顺命。
神宗劳之曰:“卿不伤财,不害民,一旦去百年之患。
”赐三品服。
河、湟初复,本为秦凤路都转运使。
熙河法禁阔略,蓄积不支岁月,本奏省冗官百四十员,岁减浮费数十万。
渝州南川獠①木斗叛,诏本安抚。
本进营铜佛坝,抗其亢,焚积聚,以破其党。
木斗气索,举溱州地五百里来归,为四寨九堡。
初,熟獠王仁贵以木斗亲系狱,本释其缚置麾下,至是推锋先登。
大臣议加本天章阁待制,帝曰:“本之文,朕所自知,当典书命。
”遂知制诰。
宜州蛮扰边,道除.龙图阁待制、知桂州。
至则谕溪洞酋长,戒边吏勿生事,请选将练兵代戍,益市马以足骑兵,宜州遂无事。
民蔡宝全扇龙蕃与峒户相仇杀,欲引兵致讨以为功。
本质之,色动,缚而投之海。
蛮夷以为神。
谍告交人②明年将入寇,使者实其言,诏访,本曰:“使者在道,安得此?藉使有谋,何自先知之?”已而果妄。
转运判官许彦先议通湖南盐于西广,计口授.民,度可得息三十万。
本言:“桂管民贫地瘠,恐不堪命。
”议遂格。
入为吏部侍郎。
逾年,力请外,仍待制、知洪州。
言者谓本弃八洞为失谋,夺一官,徙杭州、江宁府,再知洪州。
召还,卒于道。
(节选自《宋史·熊本传》,有删改) 【注】①獠:古代少数民族名。
②交人:交趾人,古代对今越南人的称谓。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弛.以与民弛:放弃。
B.明示劝.赏劝:劝勉。
C.道除.龙图阁待制除:任命。
D.计口授.民授:传授。
7.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体现熊本为朝廷除患的一组是()①得以便宜治夷事②以计致百余人,枭之泸川③本请于朝,宠以刺史、巡检之秩④本奏省冗官百四十员⑤抗其亢,焚积聚⑥举溱州地五百里来归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本从小好学,写作出色。
时任太守的范仲淹非常赏识他的文章,后来熊本进士考试被列为上等,从此步入仕途,出任了一系列官职。
B.熊本平叛得力,文武全才。
他先后平复了泸州、南川獠的叛乱,均得到同僚和皇帝的肯定,皇帝因为赏识他的文章,封他为知制诰。
C.熊本心系百姓,为民分忧。
有人建议把湖南的盐运到西广赚钱,熊本认为当地百姓贫穷,不能承受,最终这个建议被搁置了,没有实行。
D.熊本足智多谋,善于辨伪。
间谍报告说外敌将要入侵,并且经过了使者的证实,但熊本经过分析后认定此言不可信,以此回复皇帝。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彼能扰边者,介十二村豪为乡导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质之,色动,缚而投之海。
蛮夷以为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代词,相当于“他”/宾语前置的标志。
B与:介词,相当于“为、替”/连词,相当于“和、同”。
C以:均为介词,相当于“凭借”。
D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 3.C(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表现兄弟之情;③表现自力更生,属于常人常为之事;⑤说的是他的生存方式,这也是乡里很多人的生存方式,并没有异常。
) 4.A(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谈不上“独处荒村”“远离尘世”;“不问世事”是对原文的误解和夸大,他问生活之事、生产之事,只是不问国家之事、朝廷之事。
)5.(1)杜生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能耐,您为什么还要来拜访呢?”(2)既然自己能吃饱饭,就不应当再去和乡里人争夺利益了,从这以后,给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
(3)隆冬里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而已。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
翻译时要注意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使句意通畅,忌望文生义。
(1)句中的得分点为“村民”谦称,所字结构,“见”;(2)句中的得分点为“既”“更”“兼”“尔”;(3)句中的得分点为“但”,“布袍草履”名词用作动词,“枵然”。
]【参考译文】颖昌阳翟县有个杜生,不知道他的名字,县里人只是叫他杜五郎。
杜生居住的地方距离县城三十余里,只有两间屋,其中一间他自己居住,另一间他儿子居住。
屋前有一丈多空地,空地外紧接着就是篱门,杜生已经有三十年没有走出篱门了。
黎阳县尉孙轸曾去拜访他,见他本人非常超凡脱俗,杜生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能耐,您为什么还要来拜访呢?”孙轸问他足不出户的原因,他笑着说:“告诉你这话的人言过其实了。
”他指着门外的一株桑树说:“十五年前,我也曾到这株桑树下乘凉,怎么能说是足不出户呢?只不过我对当世没有什么用处,对别人也没有什么要求,恰好我又不出门而已,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孙轸)问他依靠什么来维持生计,他回答说:“从前居住在县城的南边,有五十亩田地,与哥哥一同耕种。
后来哥哥的儿子娶了媳妇,我估摸所种的田地不足以供养一大家人,就把田地都给了哥哥,带着妻子儿子来到这里。
碰巧有乡里人把这屋子借给我,于是我就住在了这里。
只靠替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来置备稠粥,但有时候也会断炊。
后来儿子长大能耕田了,乡里人可怜我们,给了我们三十亩田地,让儿子耕种这三十亩地,他还有余力,又受雇为别人耕种,我们从此就能吃饱饭了。
乡里人贫困,靠行医算卦养活自己的人很多,既然自己能吃饱饭,就不应当再去和乡里人争夺利益了,从这以后,给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
”又问:“平日里都做些什么?”他回答说:“端正地坐着而已,没什么可做的。
”问:“经常看书吗?”回答说:“二十年前也曾看过书。
”问:“看的是什么书?”回答说:“曾经有人送了本书,没有书名,其中多处提到《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
当时非常喜欢那本书中的议论,现在那些议论也都忘了,而且很久以前便不知道那本书放到哪儿去了。
”杜生气韵闲适旷达,言辞简洁,真是有道之士。
隆冬里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而已。
问他儿子的为人,回答说:“乡下孩子而已,但他的品性非常淳厚温和,不曾胡说,不曾嬉玩游荡,只有买盐、醋等日用品时才去一次县城,可以计算出他的行程,来等待他回家。
他直接去直接回,从来不到别处游荡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