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房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二、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病人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住院产妇建议使用一次性被褥、拖鞋,产妇哺乳前必须洗手、清洁奶头。
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四、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六、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温箱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七、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
八、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
九、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室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十、每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
十一、对有乙肝等传染病的病人,应实行隔离治疗,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
院感科。
产房工作制度
一、产房工作制度产房是接产旳重要场所, 参与手术人员必须有严格旳科学态度。
为了保证母儿安全, 保证手术旳正常进行, 防止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 凡进入手产房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产房工作制度。
1. 产房设有门禁, 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进入。
进入产房旳工作人员和陪伴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产房旳各项规章制度, 必须更换专用鞋、衣裤、帽子和口罩。
结束后, 衣裤、口罩、帽子、拖鞋应放到指定地点。
严重上呼吸道感染者进入。
2.产房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 应有明显标识或标牌, 布局合理。
产房内应保持严厉、安静, 严禁高声喧哗。
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3. 工作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 坚守岗位, 不得擅离职守。
4. 孕妇入产房后协助其更换专用鞋并应向其及家眷仔细简介产房环境、人员及各有关制度。
5.严格按产科护理常规护理孕产妇, 服务热情、周到、细致、耐心, 根据孕妇需求积极开展产房特色服务, 如: 水囊引产、镇痛、无痛分娩等并做好解释工作。
6.接产前, 充足理解孕妇有关状况, 如:产程进展、产妇精神心理、会阴条件、产力、胎儿大小等, 积极开展无保护分娩技术;接产物品及新生儿复苏物品准备充足, 必要时请新生儿科医生到场, 保障母婴安全, 减轻母儿损伤。
7. 接产后物品处理严格遵守产房感染防止控制管理制度。
8.产后严格执行产房与产科病房交接流程。
99.严格执行护理文献书写规范。
10.严格执行产房感染防止控制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11.严格执行产房标本及处理制度。
二、母婴同室安全管理制度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 科主任、护士长同为本科室母婴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 负责本科室母婴安全工作, 建立健全本科室母婴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2.加强新生儿安全教育, 向产妇及家眷宣传母婴同室安全管理制度, 增强安全防备意识。
3.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
4.严格执行母婴身份查对及交接制度: 助产士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状况, 母亲身份查对腕带、床头牌, 确认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身份查对手圈、足圈确认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 并填写交接表。
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
目录一、产科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临床科主任职责(二)临床主任医师职责(三)临床主治医师职责(四)临床住院医师职责(五)助产士职责(六)护师(士)职责二、围保门诊工作制度三、产房工件制度四、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清洁卫生制度五、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待产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二)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六、安全管理制度七、差错事故防范处理制度八、急救药品管理制度九、高危产妇分组管理和转诊制度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十一、资料信息管理制度十二、业务学习考核制度十三、业务培训制度十四、产科定期质量检查制度十五、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报告制度十六、污物处理制度十七、产科工作制度十八、围产期保健工作各项常规(一)早孕建卡初查常规(二)产前检查常规(三)高危妊娠管理常规(四)产科诊疗常规(五)接产常规(六)母婴同室工作常规(七)母乳喂养工作常规(八)产后护理常规(九)产后访视常规(十)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常规(十一)分娩室常规急救方案一、产科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临床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参加门诊、会诊、出诊,组织病讨论,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
6、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7、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8、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抓好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二)临床主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产房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
产房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母婴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分娩室工作质量,制定本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医院产房隔离分娩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工作内容1. 严格划分隔离区域:隔离分娩室应设立独立的空间,设置明显的标识,与其他区域有效隔离。
2. 患者管理:(1)接收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分娩,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对传染病患者分娩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
(3)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3. 工作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分娩室,应穿戴专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2)工作人员应接受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工作人员如有健康状况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遵循相关规定。
4. 环境管理:(1)保持隔离分娩室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感染风险。
(3)设置专门的传染病患者分娩床位,标识清晰。
5. 医疗设备管理:(1)传染病患者使用的医疗设备,应专用或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2)分娩器械、物品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确保使用安全。
四、工作流程1. 接收患者:当接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时,立即启动隔离分娩预案。
2. 准备隔离分娩室:安排患者进入隔离分娩室,摆放好相关设备、物品。
3. 分娩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4. 分娩后,对患者及分娩场所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5. 患者转归:根据患者病情及传染病防控相关规定,做好患者转归工作。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对隔离分娩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2.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本制度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七、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产房医院感染管理1.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与产科新生儿病房相邻。
分娩室内产床配备数量与使用面积符合规定,室内无死角。
2.配备外科洗手设施,洗手水池,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接产前严格执行外科洗手。
3.诊疗过程中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有体液、血液暴露风险时应戴防护面罩隔离衣及防护鞋套。
4.产前应做血清学检测。
产妇进入待产室更换专用拖鞋。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安置到隔离分娩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5.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存放。
6.各种仪器设备清洁无污迹、血迹,胎心监护仪探头及绑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7.患有或疑似感染性(传染)疾病胎盘按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置,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
(二)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1.病房空间与设置布局合理,产妇病床和婴儿床使用面积符合规定。
2.母婴一方患感染性(传染)疾病时,须与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感染性(传染)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3.产妇哺乳前应行手卫生与乳头清洁。
4.婴儿用品须一婴一用,需消毒的一用一消毒。
隔离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和清洗消毒。
5.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每日定时通风、消毒。
每月实施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
6.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严格执行易感人群隔离管理要求。
7.工作人员患化脓性皮肤疾病及其他感染性(传染)疾病期间,不得与婴儿接触。
8.加强探视人员管理,严格控制陪护率和探视人员,应着清洁服装,手卫生清洁后方可接触婴儿。
严禁患有传染病及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家属探视或陪护,探视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
9.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位、保温箱等用品、用具应彻底清洁和终末消毒。
(三)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1.布局规范,医疗区、辅助区分区合理,病室床位设置符合规定,每个房间至少设置1套非手触式手卫生设施。
最新妇产科待产室新生儿产房职责、制度、抢救流程
四、产科规章制度第一节待产室管理制度1.待产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密观察产妇的胎心音、子宫收缩与产程进展,并如实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处理。
3.允许丈夫及其家属陪伴,支持产妇采取自由体位,鼓励下床活动,注意饮食和休息,保持大小便通畅及外阴部清洁。
4.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有关临产时卫生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
5.待产室保持整洁,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
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娩后及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6.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一次性物品的无害化处理。
7.待产室应设有产程中所必需的用物,做到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和更换。
第二节产房工作制度1.产房助产士必须经过专科技术及急救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抢救程序,持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上岗。
2.严格按产时护理常规或遵医嘱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进展、胎心音等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对应处理。
3.定期检查各种急救药品、器械、设备,专人负责保管,保证抢救设备及仪器性能良好。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所有消毒物品按消毒日期先后顺序放置,各类无菌包等用物固定位置,每日有专人负责检查及清点。
5.严格床旁交接,防止产妇在未消毒状态下分娩或发生其他意外。
6.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
7.产妇进入产房后应专人陪伴,耐心解释,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
8.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室内设冷暖设备及空调装置,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9.工作人员入产房必须换鞋更衣,进隔离产房重新更衣换鞋。
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工作时应严肃认真,有高度责任感,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保证产妇、新生儿安全。
10.产房用物一律不得外借,产房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11.每天用消毒水拖地面、抹洗平面。
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待产室内的母婴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提高待产室的卫生环境,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待产室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医护人员、产妇及其家属、访客等。
三、原则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确保待产室的清洁卫生。
2.加强对待产室内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感染病例。
3.加强对待产室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消毒隔离操作技术。
5.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记录和档案,方便追溯和查证。
四、具体措施1.消毒措施(1)定期进行待产室的彻底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器械等的清洁消毒。
(2)医护人员在进入待产室前,必须进行洗手并戴上专用口罩和手套,严禁携带外来物品进入待产室。
(3)产妇和家属进入待产室前,必须先进行洗手并戴上口罩,严禁携带食品和饮料进入。
(4)医护人员需要接触患者时,必须提前进行洗手,并戴上手套和口罩。
(5)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更换手套和口罩,避免长时间佩戴导致交叉感染。
2.隔离措施(1)对于产妇和新生儿,应尽量减少外出和接触,防止感染的发生。
(2)产妇和新生儿的隔离区应设立独立的通风系统,避免与其他患者的空气交叉污染。
(3)产妇和新生儿的隔离区应设立专门的护理工作站,避免医护人员的频繁出入。
(4)在特殊情况下,如产妇需要进行手术等,应建立独立的手术室,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
3.健康管理(1)对于新进入待产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应进行健康体检和培训,确保其身体健康和操作技能。
(2)医护人员每天上班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并填写健康申报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3)产妇和新生儿的家属,每天进入待产室时,也需要进行体温检测和填写健康申报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4)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产妇和家属,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就医。
五、监督与责任1.由待产室主管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制度,确保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产房、母婴、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一、产房产房是新生命诞生的场所,它担负着母子生命安全的重任。
在紧张的接生甚至抢救母婴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感染,产房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做到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制度严格,以及具有良好素质的医护人员。
1.建筑设计与布局。
产房的布局应以便于工作,有利于母婴的安全,符合消毒隔离流程和无菌技术为原则。
(1)产房应与产科病房、母婴室相邻近,有迅速向手术室转移产妇的条件,周围环境应清洁安静,无污染源,形成便于管理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产房应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墙壁及天花板无裂隙,不落尘。
地面光滑,物品家具摆放无死角,氧气、负压管道应靠一侧走行,不影响无菌区域。
同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根据医院的规模和任务,产房应安装程控门,内分设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洗手间、办公室、储藏室、杂物室、值班室等。
产房应建立监测中心,具备现代化的监测手段。
产房内设有双走廊,实施清洁与污染分流处理。
(4)产房应明确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
非限制区应设在最外面,包括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洗室、卫生间、值班室、休息室、杂用室、换鞋及推车入室区,并设有防止感染设备及推车转换设备。
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洗涤间、敷料准备间、刷手间、器械室。
限制区在内侧,主要包括分娩室、无菌物品放置处。
各区之间必须有门隔开,标志明显。
(5)产房应备有温度及湿度控制设备。
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并配备空气净化装置。
刷手间应处于两个分娩室之间,内设洗手池,备有无菌毛刷等。
2.工作人员(1)只有经上级批准的专业医护人员才能进入分娩室,专业医护人员包括专职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和分配到儿科或产科的实习医生。
经产科医生同意,认为对产妇分娩有帮助者(如直系亲属)可进入分娩室,并应按照医护人员要求着装。
(2)出入产房人员管理: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认真执行出入管理要求,这是减少产房感染的重要方面。
隔离产房的工作制度
隔离产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母婴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分娩质量,特制定本隔离产房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医院隔离产房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确保产房空气质量、物品表面及人员手部清洁度。
2. 严格执行访客管理制度,限制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3. 加强产妇及新生儿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 定期对产房进行消毒、灭菌,确保环境卫生。
5.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具体措施1. 环境设置(1)隔离产房应设置在医院相对独立区域,交通便利,便于紧急情况救治。
(2)产房内部布局合理,分为待产区、分娩区、新生儿护理区、休息区等,区域之间设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3)产房内设施完善,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消毒物品、防护用品等。
2. 无菌操作(1)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
(2)待产区和分娩区应保持空气流通,采用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
(3)物品表面及设备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新生儿护理区物品专用,避免交叉使用。
(4)分娩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避免病原体传播。
3. 访客管理(1)限制访客人数,原则上每位产妇仅允许1-2名家属陪同。
(2)访客进入产房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穿戴隔离衣、帽子、口罩等。
(3)访客在产房内遵守纪律,不得随意走动,不得触摸无关物品。
(4)访客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禁止进入产房。
4. 母婴监护(1)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阿普加评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及肤色变化。
(3)定期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提高母乳喂养率。
(4)加强对新生儿访视工作,确保新生儿健康。
5. 消毒与灭菌(1)产房内部定期进行消毒,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等。
(2)产房设备、物品表面及地面采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毒。
(3)新生儿护理区物品专用,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产房母婴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同室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母婴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产房母婴同室内的产妇、新生儿及其家属。
三、母婴同室设置与布局1. 母婴同室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光线适宜、安静舒适的区域,保证母婴休息和恢复。
2. 母婴同室应设有独立的母婴护理室、母婴休息室、母婴活动室等,满足母婴生活需求。
3. 母婴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护理设备、急救药品等。
四、母婴同室工作人员职责1. 产科医师: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与护士密切配合,指导母乳喂养,每日查房至少2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2. 护理人员:实行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执行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母乳喂养工作。
产房及待产室护士协助产妇做好早接触及早吸吮工作,并同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产房护士或助产士与产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情况。
3. 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五、母婴同室安全管理1. 母婴同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 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同室前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3. 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4. 母婴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6. 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7.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
六、母婴同室宣传教育1. 工作人员应向产妇及家属普及母婴同室知识,提高母婴安全意识。
2. 定期开展母婴保健知识讲座,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技能。
3. 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母婴同室护理,共同保障母婴安全。
七、监督与考核1. 产科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ppt课件
十一、浸泡消毒手术器 械,应标明时间,一切 无菌物品必须注有灭菌 日期。
Diagram
十二、患者便器应固定 使用,用后刷净、消毒 后,方可再使用。
Diagram
十三、监测:
1、每月对产房空气的消 毒效果进行监测,细菌 菌落数应≤200cfu/㎝2。
2、每月对工作人员手的 消毒效果进行微生物检 测,细菌菌落≤5cfu/㎝2, 并不得检出致病菌为合 格。
六、类物品如体温表、 毛刷、擦手毛巾等,均 按常规进行清洗、消毒 或灭菌。产前备皮使用 一次性备皮刀。
Diagram
消毒
八、持物钳、持物镊等 每个病人一份,使用后 进行更换灭菌。取放无 菌持物钳(镊)时,应 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 及容器口边缘及液面以 上容器内壁,用后立即 放回容器内。取远处物 品,应连同容器一并转 移,就地取用。使用持 物钳时不可低于腰部, 应在视线之中,不能随 意甩动。无菌持物钳不 可夹取油纱布,不可用 于换药及消毒皮肤,不 可夹取带色消毒棉球。 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 灭菌。
彻底,对空气中自然菌 杀菌率30分钟达到100%,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白色念珠菌40 分钟内达到99%以上。 开机45分钟空气沉降菌 ≤15 CFU/皿·30MIN、空 气中浮游菌≤800个 /m³,空气洁净度 达到30万等级(ISO9级 标准)以上,最高可达 到百级。
Diagram
Diagram
九、接生后所用器械应 进行初步清洗后交供应 室消毒灭菌,敷料应及 时处理、更换、消毒。
Diagram
十、产妇入室须更换住 院病人衣裤,换拖鞋。 凡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 病,如HbsAg阳性及肝 功能异常的产妇,均应 收入隔离待产室(床) 待产和隔离分娩室分娩, 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 和接生。
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妇产科质量管理制度一、妇产科住院设置待产室、产房、隔离产床、危重病人抢救室、婴儿洗澡间、处置室、母婴同室二、妇产科工作人员资质(1)妇产科医生均需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证书》,护理人员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2)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均需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助产工作必须由助产专业人员承担。
(4)各类各级人员配置以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服务工作量及床位相适应。
三、建立健全产妇产科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包括产科工作制度、产科门诊工作制度、高危妊娠门诊工作制度、宣教室工作制度、待产室工作制度、产房工作制度、隔离产房工作制度、婴儿洗澡间工作制度、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爱婴医院工作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产儿科医生双查房制度及病历书写制度、病案讨论制度、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讨论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妇产科科工作人员职责包括产科主任职责及产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和产科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住院医师;助产人员职责;母婴同室医生职责,母婴同室责任护士职责。
四、建立健全妇产科登记包括妇产科门诊登记;高危妊娠门诊登记;门诊手术登记;产科出、入院登记;接生登记;重危抢救登记;孕产妇死亡登记;围产儿死亡登记;出生缺陷登记;病案讨论登记;差错事故登记。
五、建立健全抢救程序包括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程序;DIC 抢救程序;羊水栓塞抢救程序;子痫抢救程序;新儿生窒息复苏程序、心肺、脑复苏程序。
六、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和产科技术工作规范妇产科病历书写实行格式化。
妇产科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产程图、产程记录、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病历首页、出院记录及体温单、医嘱单等均应项目填写齐全,内容规范,按时完成。
病理和手术病人均须书写完整的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病案讨论记录和术前讨论记录及会诊记录等,严格履行病情告知制度,签写医患协议书。
新生儿病历包括体温单、长期和临时医嘱单、新生儿记录、查房记录及各种检查报告单。
产房的消毒管理制度
产房的消毒管理制度一、消毒原则1. 确保产房环境的清洁度。
产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需要保持干净整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
在消毒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对细菌、病毒和真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3.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消毒。
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操作流程。
4. 定期对产房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
通过定期检查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产房卫生问题。
二、消毒程序1. 普通消毒(1)清洁物体表面。
在开始消毒之前,首先要确保被消毒物体表面是干净的,没有明显的污垢。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根据被消毒物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氯己定等。
(3)正确使用消毒剂。
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正确擦拭或浸泡被消毒物体,确保消毒剂可以充分接触到所有表面。
(4)注意消毒时间。
根据不同的消毒剂,要控制好消毒时间,以确保充分杀灭病原体。
2. 特殊消毒(1)针对高风险区域。
对于产房中一些高风险的区域,如手术室、产妇床等,需要采用更为严格的消毒措施。
(2)使用专业的消毒设备。
为了确保消毒效果,可以使用专业的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灯、臭氧消毒机等。
(3)定期进行特殊消毒。
定期对一些难以清洁的区域进行特殊消毒,如空调系统、水槽等。
三、消毒设备1. 消毒柜。
产房应该配备能够有效消毒器械的消毒柜,可以保证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
2. 消毒餐具。
产妇在产房进食时,要使用经过高温蒸汽消毒的餐具,避免传染病原体。
3. 消毒液。
产房应该配备各类消毒液,以应对不同的消毒需求。
4. 消毒设备。
产房还应该配备各类专业的消毒设备,如消毒剂喷雾器、消毒器械等。
四、消毒监测1. 定期检查。
产房应该定期对各类消毒设备和消毒物品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消毒。
2. 定期抽样检测。
定期对产房中的各类物体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其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3. 持续监测。
产房应该建立持续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消毒问题,确保产房的卫生安全。
2024年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2篇)
2024年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2024年的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
为了确保孕妇和婴儿的安全,待产室将在消毒与隔离方面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首先,消毒措施方面,2024年的待产室将会引入更先进的消毒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消毒效果。
现有的常规消毒方法会继续使用,如使用消毒液擦拭、煮沸消毒等。
此外,待产室还将引入紫外线消毒器、臭氧消毒器等高效消毒设备,以增加无菌环境的程度。
针对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待产室将重点加强空气和表面消毒。
待产室将会安装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去除室内的细菌、病毒和异味,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
同时,待产室的常用工具、设备和家具表面也会定期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菌。
其次,隔离措施方面,2024年的待产室将会在孕妇和婴儿的隔离措施上进一步加强。
孕妇在入住待产室前,将接受严格的健康检查。
只有身体状况良好、无传染性疾病的孕妇才能入住待产室。
此外,待产室还将建立起良好的隔离系统,确保各个隔离区域之间的空气和物质的不交叉污染。
针对疫情爆发等特殊情况,待产室将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对疑似感染者进行隔离和观察,以防止病毒传播。
疫情期间,待产室还将加强员工的培训与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除了消毒和隔离措施,2024年的待产室还将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是潜在的传染源,正确的处理和处置将能够降低环境和人群的感染风险。
待产室将采取科学、规范的方式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群造成威胁。
此外,待产室还将进一步完善访客管理制度。
为了控制人群的流动和减少感染的风险,待产室将限制访客的次数和人数,并且进行健康筛查。
只有符合健康要求的访客才能进入待产室,同时要求访客佩戴口罩并使用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
综上所述,2024年的待产室消毒隔离制度将会在消毒和隔离措施上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通过引入先进的消毒设备和技术,提高空气和表面消毒的效果,加强隔离措施,限制访客人数和频次,完善医疗废物处理等措施,待产室将为孕妇和婴儿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环境。
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定。
该制度旨在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确保母婴在同一病房内能够得到适当的隔离和消毒保护。
一、病房环境要求1. 病房应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病房内应配备充足的床位、婴儿床、婴儿洗浴设施等。
3. 病房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表面应保持清洁,无积尘、无脏污。
4. 病房内应配备合适的婴儿护理用品,如婴儿尿布、婴儿衣物、婴儿洗浴用品等。
二、病房消毒要求1. 病房应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床铺等。
2. 消毒应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3. 消毒剂的使用应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方法进行,避免过度使用或者不足以达到消毒效果。
4. 消毒剂的选择应考虑到对婴儿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对婴儿有刺激性或者有毒性的消毒剂。
5. 消毒剂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或者暴露在阳光下。
三、隔离要求1. 母婴同室病房应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用于隔离有传染性疾病的婴儿或者母亲。
2. 隔离区域应具备独立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浴设施等,以确保隔离的有效性。
3. 隔离区域应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确保隔离婴儿或者母亲的生活和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4. 隔离期间,隔离婴儿或者母亲应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
四、培训和宣教1.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2.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病房消毒操作的演练,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让他们了解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病房内的协助和配合。
五、监督和评估1.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 监督和评估应包括对病房环境、消毒操作、隔离措施等方面的检查和评估。
3. 监督和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纠正问题和改进工作。
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标题: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母婴同室病房是为了方便产妇照顾新生儿而设置的特殊病房,但同时也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了保障母婴健康,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执行。
一、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1.1 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根据病房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制定定期、定点的消毒计划,确保每个角落都被覆盖到。
1.2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根据病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或紫外线消毒等。
1.3 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确保病房内配备有专业的消毒设备,如消毒柜、消毒液等,以提高消毒效果。
二、严格执行隔离制度2.1 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明确标识清洁区和污染区,避免交叉感染。
2.2 限制外来人员进入: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减少病房内的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2.3 实行个人防护:病房内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交叉感染。
三、加强空气净化处理3.1 定期清洁空调和通风系统:定期清洁空调和通风系统,确保空气质量良好,减少细菌滋生。
3.2 使用空气净化器:在病房内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3.3 控制湿度和温度:控制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避免细菌病毒的滋生。
四、加强医护人员培训4.1 定期进行消毒知识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消毒意识和技能。
4.2 强化个人卫生意识:医护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将细菌带入病房。
4.3 建立消毒监督制度:建立消毒监督制度,定期检查病房的消毒情况,确保消毒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五、定期检测消毒效果5.1 进行消毒效果评估:定期对病房内的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消毒措施。
5.2 抽查消毒情况:定期抽查病房内的消毒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3 建立消毒记录档案:建立病房的消毒记录档案,记录每次消毒的情况,便于追溯和管理。
产房护理工作制度
1、产房设昼夜值班,值班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工作人员进产房前应更换手术衣裤、拖鞋、带好口罩、帽子,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产妇进产房后应专人陪护,赋予心理支持及指导,以防发生意外。
3、工作人员态度要严肃认真,对产妇应体贴、关心,不能任意谈笑,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接产时,台下配班人员不得擅离产房,应与助产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的各种药品、敷料和器械。
准确记录胎儿、胎盘娩出时间。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
5、产房每日要全面清洁、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8℃,湿度 50% —60%。
每季度做空气细菌培养,报告单留存备查。
6、保证无菌物品无过期,由专人负责,产房应备有必需的急救药品、器材、各种器械,物品定位放置、定量保管、陈设规范,各种消毒物品随时检查,按失效期顺序存放,消耗的药品及时整理、消毒及补充,急救器材定期维修、保养。
7、产房内一切物品不能随意带出,借物应严格遵守借物手续。
8、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30 分钟和早吸吮,产后 1 小时内开奶。
9、胎儿娩出后,抱给产妇辨认性别,用统一规格的新生儿记录单印脚印和产妇手拇指印,存入病案保存作鉴别。
新生儿左手腕部应佩带统一制作的标志,并记录性别、母亲的姓名。
并由巡回助产士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
10、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宫缩、宫底高度、出血量、血压等情况,产后观察 2 小时,若无异常护送母婴返回病房(母婴同室) 。
并与病房护士做好床边交接班。
11、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娩后及时消毒处理。
1、新生儿娩出后巡回助产士即将告知产妇新生儿出生时间与性别,核对母亲手圈信息并写上新生儿出生时间与性别。
2、接生者处理脐带后,显示婴儿臀部,使产妇认清性别。
3、巡回助产士给新生儿磅体重、量身长,取手圈写上床号、母亲姓名、性别后,即将系于新生儿左腕与左踝部(男婴用蓝色手圈、女孩用红色手圈),取胸牌填写各项信息后系于新生儿被子外(注意:母亲床号姓名与产妇核对、新生儿性别与接产者核对)4、新生儿早接触、早开奶后,包好被子放置与产妇挨近的婴儿复苏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待产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待产室、产房、手术室要更换手术衣、口罩、帽子、鞋子。
2、待产室、产房整齐清洁,地面无污迹,每天用3-5%来苏尔液拖地,墙壁、无影灯与桌面等处,每日擦抹一次,晨晚均要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浊。
3、消毒液浸泡,每周更换一次,各种消毒液浓度要达到要求。
4、待产室、产房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每日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灯定时消毒,一周要用乳酸或甲醛薰蒸一次,每月作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5、物品排列有序,消毒与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标志。
6、污染手术后随时消毒,被污染的器械用3%来苏尔溶液浸泡,处理后送高压灭菌,乙肝患难夫妻者手术后器械等待高压灭菌后清洗消毒。
(二)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一次,备有紫外线消毒时,作出院终末处理。
2、室内日常清洁消毒,湿式打扫,病房地面与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剂拖扫,上下午各一次。
3、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治疗操作及接触产妇、新生儿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
喂哺前帮助母亲清洁手、乳头。
4、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及婴儿而引起交叉感染。
5、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5
6、工作人员如患传染病及时调离。
7、隔离病房收住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如HbeAg阳性孕产妇)。
8、产妇与婴儿用物分开,直接接触新生儿的布类需经高压消毒后使用,换下的尿布要放在固定的容器内。
9、控制陪护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