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酚氧化酶(PPO)酶联免疫分析
ppo是什么意思

ppo是什么意思ppo是植物调节剂的一个种类,它的中文名字叫“天然多酚氧化酶”。
植物调节剂是有机合成、微量分析、现代农林园艺栽培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后的产物,虽然目前人工合成的植物调节剂越来越多,但由于它的应用技术比较复杂,因此发展得不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药物那么迅速,并且其应用规模也比较小。
在植物(如苹果、荔枝、菠菜、马铃薯、豆类、茶叶、桑叶、烟草等)组织中,PPO是与内囊体膜结合在一起的,天然状态无活性,但将组织匀浆或损伤后PPO被活化,从而表现出活性。
在果蔬细胞组织中,PPO存在的位置因原料的种类、品种及成熟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绿叶中PPO活性大部分存在于叶绿体内;马铃薯块茎中几乎所有的亚细胞部分都含有PPO,含量大约与蛋白质部分相同;在茶叶中的PPO分为游离态和束缚态,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液中属可溶态PPO,而后者则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与这些细胞器的膜系统或其他特异部位结合呈不溶态,ThanarajS.N.(1990)研究了茶树新梢中PPO活性及多酚含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PPO活性强,多酚含量高,对红茶品质有利,相反则利于绿茶的生产;新鲜的苹果中,多酚氧化酶几乎全部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从这两部分分别制备的PPO,其底物专一性稍有差异。
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象西红柿、苹果等的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已被克隆。
浙江大学赵东等对茶树多酚氧化酶的克隆及其序列进行了比较。
从已经克隆的多酚氧化酶的基因看,均属于基因家族,多则6-7个基因。
这些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差异和组织特异性(PPO在幼龄组织中表达,在成熟组织中不表达),表明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在植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高等植物组织发生褐变主要是PPO作用的结果,PPO催化多酚氧化为醌,醌聚合并与细胞内蛋白质的氨基酸反应,结果产生黑色素沉淀。
芦笋中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研究

芦笋中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研究文章采用分光光度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芦笋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最适底物浓度,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和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
结果表明:其最适底物浓度为0.2mol/L;最适pH范围为6.6-7.0,pH在6以下可抑制酶活;最适温度为40℃,80-90℃热处理1-2min可使酶失活;抑制剂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钠>柠檬酸。
标签:芦笋;多酚氧化酶;酶活性;褐变1 引言1.1 芦笋概述1.1.1 芦笋概况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L)又称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雌雄异株。
芦笋的食用部分是嫩茎,根据采收时芦笋的颜色,可分为白芦笋和绿芦笋两种,芦笋主要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
芦笋含有18种氨基酸和锌、铜、锰、硒等微量元素。
芦笋的营养成分丰富,维生素含量为一般蔬菜的2~5倍,对胆结石、高血压、心血管病、白血病等疾病均有疗效,而且对尼古丁中毒、神经病、皮炎、结核病等也有食疗作用。
1.1.2 芦笋的褐变芦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酶促褐变,酶促褐变是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邻位的酚氧化为醌,醌很快聚合成为褐色素而引起组织褐变。
PPO是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酶,存在于大多数果蔬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PPO 的作用,不仅有损于果蔬感观,影响产品运销,还会导致风味和品质下降,特别是在热带鲜果中,酶促褐变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
1.2 多酚氧化酶概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在植物界分布广泛,是最早研究的几类酶之一。
多酚氧化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漆酶和儿茶酚氧化酶,一般认为,PPO在植物抗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多酚氧化酶是植物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酶,对于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单位:学号:姓名:实验1.多酚氧化酶(PPO)的分离提取一、实验原理与目的氧化形成为醌,使组织形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O2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但是PPO的存在是水果、蔬菜褐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一些经济植物产品的质量。
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低也是马铃薯解除休眠的指标之一。
本实验将采用马铃薯为主要材料,通过细胞组织破碎匀浆、过滤、离心、硫酸铵沉淀、透析等步骤获得PPO的粗酶液。
通过本项实验,学习和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系统技术。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材料:马铃薯(大约每小组100-200g)2.试剂:0.03M磷酸缓冲液pH6.(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5%甘油,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配制时配×10倍的浓缩液1000ml;固体硫酸铵;0.03M磷酸缓冲液pH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0.005M MgCl2)配制时配×10倍浓缩液100ml;0.02M Tris-HCl缓冲液pH7.4(内含0.001M EDTA)配制时配×10倍浓缩液1000ml; NaCl;聚乙二醇: DEAE-纤维素 DE52;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三、实验步骤(1)粗酶提取:马铃薯丁按1:1(W/V)比例与0.03M磷酸缓冲液pH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5%甘油,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匀浆后4层纱布过滤,滤液以6000rpm离心10min,弃除沉淀获得酶提取液。
(2)盐析分级沉淀:在酶提取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使其达到40%饱和度(边加边搅拌达到充分溶解),然后6000rpm离心20min弃除沉淀;离心上清液再加入固体硫酸铵达到70%饱和度(边加边搅拌达到充分溶解),再以6000rpm离心20min,弃除上清液,收集粗酶沉淀;沉淀用0.03M磷酸缓冲液pH6.0(内含0.02M 巯基乙醇,0.001M EDTA,0.005M MgCl2)溶解,装入透析袋中用0.02M KCl溶液透析至无硫酸铵根离子,获得粗酶液供上柱使用。
多酚氧化酶检测试剂盒(PPO)说明书

货号:QS1404 规格:50管/24样多酚氧化酶检测试剂盒(PPO)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测定意义:PPO(EC1.10.3.1)主要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产生醌,从而引起褐化,与果蔬加工、茶叶品质和组培等密切相关。
测定原理:PPO能够催化邻苯二酚产生醌,后者在525nm有特征光吸收。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提取液:液体,60mL×1瓶,4℃保存;试剂一:液体,40mL×1瓶,4℃保存;试剂二:液体,10mL×1瓶,4℃避光保存;粗酶液提取:1、细菌、细胞或组织样品的制备: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
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血清(浆)或果汁样本的处理:按照血清(浆)或果汁体积(mL):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取0.1mL血清(浆)或果汁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
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测定步骤: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25nm,蒸馏水调零。
5min第1页,共2页充分混匀,10000g,25℃离心10min,取上清,525nm处检测测定管和对照管吸光度。
多酚氧化酶

简介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 物体内的含铜金属酶类.由于其与 果蔬加工、品质等密切相关,人们 很早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 研究.
• 铜是酶的活性中心,从蛋白质中除 去一部分或全部铜,将引起酶活性 下降或完全失活,若添加铜的话, 酶活又能恢复。不同果蔬中的PPO铜 辅基的数量会有所不同,如蘑菇中 PPO含4个铜原子,而扁豆的PPO含1 个铜原子。
琼酯糖凝胶
已装柱好的苯基琼脂糖 PenlysepharoseCL4B柱,用高盐缓冲 液A预平衡, 酶液借助梯级蠕动泵加 在柱上,洗脱液以一定流速,从高盐缓 冲液A减弱至低盐缓冲液B,最后以 50%的乙二醇进行洗脱 。由紫外监 控器(280nm)监控,调节分级收集器 流速收集。
酶活性测定 测定波长视底物而定,测定 温度为25℃,反应液由pH4的柠檬 磷酸缓冲液、测定底物和酶液组 成,一个酶活力单位为测定条件下, 每分钟引起光密度改变0.001所需 的酶量。
葡聚糖凝胶
文献报道植物组织中PPO分子量一般 介于40-70K之间,根据葡聚糖凝胶分离大 分子的原理,葡聚糖凝胶分离PPO与杂蛋白。 不同型号凝胶的分离范围是根据球形蛋白 理论模型确定的,而实际分离蛋白的结构 与理论模型常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纯化PPO 时,采用不同型号的葡聚糖凝胶进 行分离效果的比较。
包括Sepharose和Bio-gel A等。 Sepharose与2,3二溴丙醇反应,形Sepharose CL型凝胶(CL-2B ~4B),分离特性基本没变,
琼脂糖是从琼提高,可以在更
广泛的pH范围内应用。
琼脂糖凝胶稳定性要超过一般的葡聚糖 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对样 品的吸附作用很小。琼脂糖凝胶的机械强 度和孔穴的稳定性都很好,一般好于前两 种凝胶,使用琼脂糖凝胶时洗脱速度可以 比较快。 琼脂糖凝胶的排阻极限很大,分离范 围很广,适合于分离大分子物质,但分辨 率较低。琼脂糖凝胶不耐高温。
植物中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研究

植物中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它们不仅是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还能够产生大量的重要物质,其中酚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代谢产物。
在植物中,酚类化合物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减缓衰老、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等。
因此,近年来对植物中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进行研究备受关注。
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通常包括单酚、二酚和三酚等。
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才能够得到合成并发挥作用。
多酚氧化酶(PPO)是植物中一种重要的酚类代谢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酚类化合物被氧化成为具有较强亲水性的醌类化合物。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代谢途径,比如类黄酮的代谢途径和苯丙素代谢途径等。
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一方面,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帮助植物对抗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氧化损伤。
例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类黄酮等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另一方面,酚类化合物还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茉莉酸反应通路中产生的酚类化合物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酚类化合物还能够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典型的例子是植物在遭受胁迫时会产生一些酚类化合物(如花青素、类黄酮等),这些化合物能够激活植物紫外线保护反应和抗性胁迫反应等。
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些化合物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
其次,酚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植物中,在动物和人类中也有广泛的分布,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研究植物中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生理过程,还有助于揭示酚类化合物在动物和人类中的生理功能,从而为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植物中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积极探索植物中不同酚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有望为人类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启示和支持。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实验四、马铃薯块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及酶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一般原理及操作技术方法。
2了解酶的活性与植物组织褐变以及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不耐储藏,在加工过程中去皮切分后非常容易发生酶促褐变,使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大为降低,制约着马铃薯的开发利用。
酶促褐变是马铃薯加工产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其中多酚氧化酶是导致马铃薯等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重要酶类。
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直接影响酶促褐变程度。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又称酪氨酸酶、儿茶酚酶、酚酶等.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含铜氧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O2氧化形成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对食品的加工与保藏工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检测食品中多酚氧化酶具有重要意义。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条件下,有氧存在时,能使催化邻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单位时间内有色物质在410nm处的吸光度与酶活性强弱成正相关,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OD值产生变化,通过OD值的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多酚氧化酶邻苯二酚(儿茶酚)+1∕2O2——————→邻醌+H2O三、试验材料、试剂及试验用品1.材料:马铃薯块茎。
2.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容量瓶3.试剂:L 磷酸缓冲液(pH=);L邻苯二酚;L磷酸氢二钠;L磷酸二氢钠;10mmol/L 柠檬酸;10mmol/L抗坏血酸;10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10mmol/L亚硫酸钠四、实验方法:1.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取马铃薯块茎样品,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3ml,研磨匀浆,转移到离心管中,再用7mL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在4℃下离心(8000r/min)5min,取上清液为多酚氧化酶提取液,并量取粗酶液体积。
多酚氧化酶的实验报告

1. 了解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原理及方法。
2.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操作技术。
3. 通过实验,分析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PPO)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PPO催化酚类物质氧化形成醌类物质,使植物组织发生褐变。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酶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材料:新鲜马铃薯、0.1mol/L邻苯二酚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NaF溶液、5%三氯乙酸溶液、硫脲、0.01mol/L间苯二酚、蒸馏水。
2. 仪器:分光光度计、匀浆机、离心机、恒温水浴、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酶液的制备:取新鲜马铃薯150g,洗净后切块,加入150mL NaF溶液,匀浆后用四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50mL,于3500r/min离心5-10min,取上清液。
2. 酶活性测定: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
向A、B、C三管中加入0.1mol/L邻苯二酚溶液1mL、pH6.8磷酸盐缓冲液2mL,向A、B管中加入酶液0.5mL,C管不加。
将三管置于恒温水浴中,在反应时间分别为0、10、20、30、40、50min时,取出A、B、C三管,分别加入5%三氯乙酸溶液1mL,摇匀后于4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 数据处理:以邻苯二酚为标准曲线,计算酶活性。
五、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邻苯二酚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酶活性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不同反应时间下的酶活性。
3.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对酶活性的影响。
1. 成功掌握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2. 通过实验,分析了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温度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多酚氧化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酚氧化酶(PPO)在植物组织中的作用及其活性测定的原理。
2.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PPO活性的操作技术。
3. 分析不同条件下PPO活性的变化,如pH值、温度等。
二、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
它能够催化酚类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醌类物质,进而引起植物组织的褐变。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PO的活性,通过测量反应体系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来反映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马铃薯、茶叶、茶叶提取物等。
2. 试剂:0.03M磷酸缓冲液(pH 6.0)、0.01mol/L邻苯二酚溶液、5%三氯乙酸溶液、0.01mol/L的间苯二酚溶液、0.01mol/L的NaF溶液、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硫脲等。
四、实验步骤1. 酶提取:取一定量的马铃薯或茶叶,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pH 6.0),用匀浆机充分匀浆,过滤,收集滤液。
2. 酶活性测定:取适量酶液,加入0.01mol/L邻苯二酚溶液,在4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 酶活性计算:根据吸光度变化计算酶活性,公式如下:\[ 酶活性 = \frac{ΔA}{Δt} \times V_{底物} \]其中,ΔA为吸光度变化,Δt为反应时间,V_{底物}为底物体积。
4. 影响因素实验:分别考察pH值、温度、底物浓度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活性测定: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不同样品的酶活性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样品的酶活性| 样品 | 酶活性(U/mg) || -------- | -------------- || 马铃薯 | 1.23 || 茶叶 | 0.98 || 茶叶提取物 | 1.57 |从表1可以看出,茶叶提取物的酶活性最高,马铃薯次之,茶叶最低。
2. 影响因素实验:(1)pH值:在pH 4.0~7.0范围内,PPO活性随pH值升高而增加,在pH 6.0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菌类和动物体内的酶,主要催化化学反应为将多酚氧化成醛或酮。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PPO的活性来了解酶的基本特性及其酶学性质。
一、实验材料1、经过离心沉淀的香蕉、苹果、洋葱原汁。
2、6%聚乙烯醇(PVA)溶液。
3、明胶溶液(1%)。
4、酚酞指示剂。
5、75mM bicine缓冲液(pH 8.5)。
6、0.05% 过氧化氢溶液。
7、1% 多巴胺溶液。
8、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是一种铜单子酶,催化剂的过程时首先将基质中的酚乙酸类化合物与氧气反应形成间醌,然后间醌的氧化、聚合,形成花青素、黑色素等产物。
本实验采用的基质是多巴胺(L-dopa),媒介是酚酞指示剂,测定体系的光学吸收度。
酶的活性按单位时间内反应的基质质量而计算。
三、实验步骤1、提取PPO将香蕉、苹果、洋葱各取50g,切碎,加入200ml 0.1M盐酸溶液,搅拌后放在4℃冷库20-30min,滤去上清液。
将残渣加入100ml冷水,搅拌,离心至沉淀物无明显色泽,取上清液后pH调节至8.5,保存于冷库。
2、测定PPO的活性(1)制备基质溶液:10mg多巴胺溶于2ml 0.1M的硫酸钠溶液中,用1M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加入12ml0.75M缓冲液,加水至50ml。
(2)制备酚酞指示剂溶液:2mg的酚酞溶于100ml的乙醇中,加水至1L,制成0.2%的酚酞溶液。
(3)测定反应系统:将基质溶液、酚酞指示剂溶液和一定量提取液混合,在25℃下恒温反应5min。
(4)实验对照:在上述条件下,仅加入基质溶液和酚酞指示剂溶液,无提取液作为实验对照。
(5)催化反应停止:加入0.5ml 的聚乙烯醇溶液。
(6)光度计测量:在650nm处上述反应体系产生的色素的吸光度。
4、结果计算将吸收度计算为1cm光程曲线的峰高比,用表格法计算多酚氧化酶活性反应速率以μmol/min为单位。
生化大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键入文档副标题]实验一多酚氧化酶(PPO)的分离与提取一、实验目的1、本实验以马铃薯为主要的实验材料,通过细胞组织破碎匀浆、过滤、离心、硫酸铵沉淀、透析等步骤获得PPO的粗酶液。
2、通过本项实验,学习和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系统技术。
二、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是植物组织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含铜氧化酶,位于质体、微体内,参与植物抗体的调节,属于末端氧化酶的一种。
在植物体受到机械损伤和病毒感染后,PPO催化酚与氧氧化成醌,使组织形成褐变,对PPO弄得的测定便是通过PPO氧化酚产生醌的变色反应测定其酶活性。
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这种现象称为盐溶;而在蛋白质水溶液中继续加入无机盐类可以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该现象称为盐析。
蛋白本身随盐浓度的溶解度变化曲线具有特征性,可以依据此分离蛋白,硫酸铵分级便依据此原理,首先在蛋白质溶解度最高时,离心取上清,去除此时未溶解或已经沉淀的杂蛋白,之后再其溶解度最低且未变性的时候离心取沉淀复溶,去除尚未析出的杂蛋白,从而达到纯化目的蛋白的目的。
多酚氧化酶在40%硫酸铵溶液中溶解度最高,而在75%硫酸铵溶液中沉淀量最高,由此可分离提取多酚氧化酶。
但使用硫酸铵分级,分离后的产物中会有铵根离子残留,如果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残留的铵根离子会造成测定时高于实际值,同时该样品之后会用于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所以需要去除其中的离子,故需要透析去除其中铵根离子。
多酚氧化酶提取在PH6.0的中性偏酸条件下进行,在此PH值下,磷酸缓冲液的缓冲能力最强,故选择使用其作为缓冲液,其中加入的EDTA为螯合剂,聚乙烯比咯烷酮是用于吸附醌,本身为固体颗粒,不需要溶解。
三、仪器与试剂:(1)马铃薯200g(2)试剂:溶液A:0.03M磷酸缓冲液PH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EDTA,5%甘油,1%的聚乙烯比咯烷酮)固体硫酸铵溶液B:0.03M磷酸缓冲液PH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EDTA,0.005M 氯化镁)实验器械与仪器设备:烧杯,玻璃棒,量筒,天平,高速冷冻离心机,离心杯,透析袋,植物组织匀浆器,过滤纱布。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五、实验报告: 计算所测材料的PPO活性。选择A值变化均匀的三组数 值求平均值。
四、实验步骤: 1.称取马铃薯0.5克,加入2.5mL pH 7.2磷酸缓冲液,少许 PVP,研磨匀浆,转移到离心管,再用2.5mL pH 7.2磷酸缓 冲液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4℃ 5000rpm离心15分钟,上 清液即为粗酶液。 2.在试管中,加入2.5mL pH 7.2磷酸缓冲液,1.5mL 儿茶酚 以及1mL 粗酶液,空白调零以1mL磷酸缓冲液代替粗酶液。 3.A值测定:加入粗酶液后迅速混匀,立刻于525nm下测定 反应体系的A值,每隔30秒记录一次,共记录5次。 4.计算酶活力。按下式计算 PPO活性=U/min gFW A值增加0.001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实验一ຫໍສະໝຸດ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 把电子传递给O2的酶。 1、细胞色素氧化酶 2、交替氧化酶 3、酚氧化酶: 分为单酚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 4、乙醇酸氧化酶 5、抗坏血酸氧化酶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方法;了解多酚氧化酶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 生成醌。醌有颜色,在525nm下有最大光吸收,通过分光光 度法测定反应体系颜色变化可测定酶活性。 三、器材与试剂 1、仪器:低温离心机、s22pc分光光度计 2、试剂:儿茶酚、pH 7.2磷酸缓冲液 3、材料:马铃薯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的报告

xx日: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掌握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的一般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试验原理酚氧化酶(PPO)催化各种酚与O2氧化为醌。
本实验是采用邻苯二酚为底物,在0.2M磷酸氢二钠-0.1M柠檬酸缓冲液PH6.0的反应体系中,PPO催化邻苯二酚形成褐色的醌,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OD值产生变化,通过OD值上升的读数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三、试验材料、试剂及试验用品材料:李子样本80个(按照80个预算药品)李子处理:果实发育早期、果实发育中期、果实发育后期、发育中期果实用1-MCP处理、发育中期果实用乙烯处理。
药品: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6.4)20mL1mL(0.1mol/L)邻苯二酚4mL磷酸缓冲液(pH6.4)四、实验方法:1.PPO的提取取1g李子果肉样品,冰浴研磨,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6.4)20mL,在4℃下离心(4200r/min)10min,取上清液为蜜柚果肉PPO酶提取液。
2.PPO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
将1mL(0.1mol/L)邻苯二酚加入4mL磷酸缓冲液(pH6.4)中,加入1mL酶液,立即于波长420nm下测定吸光度的变化,每隔20s记录1次,共记录3min。
以不加酶提取液的反应液做对照,以每分钟吸光度变化0.01为1个PPO酶活性单位。
3.最后作吸光度A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依据曲线最初直线段的斜率(ΔA/t)计算PPO活力。
(注意空白为:2.5mL缓冲液和0.5 mL 0.01 mol/L邻苯二酚溶液)一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以每分钟每毫升增加吸光值0.001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4.多酚氧化酶酶活的计算公式:E=M×60/V(式1)式中:M—每秒钟增加的吸光值V—粗酶液的体积/mL。
多酚氧化酶(PPO)检测

多酚氧化酶(PPO)检测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又称为儿茶酚氧化酶,是一类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甚至在土壤中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以检测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多酚氧化酶在茶中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儿茶素形成邻醍,进一步形成茶黄素等色素物质和香气成分等。
PPO的共同特征是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
在广义上,可分为三大类:单酚单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se)和漆酶(laccase),现在所说的多酚氧化酶一般是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统称。
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生化法,可高效、精准的检测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氧化应激类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生化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参数(中英文)
3. 图片
4. 原始数据
5. 多酚氧化酶含量/活性信息。
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

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的酶,它在许多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引起了许多食物和植物的颜色变化,如水果和蔬菜的变黑,茶叶的氧化等。
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主要与其催化氧化反应有关。
多酚氧化酶的催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多酚氧化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然后,酶底物复合物发生氧化反应,将底物分子中的酚类化合物氧化为醌类化合物。
最后,醌类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反应或分解,形成新的产物。
多酚氧化酶的催化反应主要通过两个关键过程实现:氧化和聚合。
在氧化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通过将氧分子与底物分子结合,将底物分子中的酚类化合物氧化为醌类化合物。
氧化反应是多酚氧化酶的主要催化反应,也是多酚氧化酶起作用的关键步骤。
在聚合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通过将氧化后的醌类化合物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进一步改变底物的颜色。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聚合酶活性。
聚合反应可以使底物分子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聚合成具有更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还涉及到一些辅助物质,如金属离子和辅酶。
金属离子可以作为多酚氧化酶的辅助因子,促进催化反应的进行。
辅酶则可以增强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活性,使其更有效地催化反应。
多酚氧化酶通过催化氧化和聚合反应,改变底物的颜色和性质。
它的作用机理主要与其催化氧化反应有关,通过与底物结合、氧化和聚合等关键过程实现。
多酚氧化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食物和植物的颜色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深入了解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还有许多待研究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多酚氧化酶(PPO)简介

1多酚氧化酶(PPO)简介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1],甚至在土壤中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以检测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多酚氧化酶最早在1895年被发现,直至1937年才被分离出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将其分为单酚单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ase),EC.1.10.3.2]、漆酶(laccase,EC.1.10.3.1)[2]。
2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PPO能催化单元酚和二元酚等多元酚到联苯酚的羟基化以及羟基酚到醌的脱氢反应。
PPO定位于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和其它类型质体的基质中,而植物体内PPO的底物存在于液泡中,且通常处于潜伏状态,因此,PPO与底物被区域化分开。
但当植物体内发生生理紊乱或组织受损时,PPO与底物的亚细胞区域化才被打破,PPO的底物被激活。
在PPO的作用下,底物与氧发生反应产生醌,醌在植物体内能发生自身聚合或与细胞内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黑色或褐色的沉积物,这是果蔬等农产品产生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食品加工行业中影响产品的外观、风味、营养和加工性能的重要因素[3]。
另外,PPO 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还在光合作用中发挥作用。
如调节叶绿体中有害的光氧化反应速度,参与其中电子传递;PPO 还可促进伤口的愈合,也可增加植物对病原体的抗性。
如烟草对炭疽病、黄瓜对黑星病、苹果对轮纹病、棉苗对枯萎病菌、水稻对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以及番茄对小昆虫的抗性等。
PPO 的作用方式有:1.如番茄的具腺毛状体中含有大量 PPO,PPO 具有存在于表皮中、活化态和可溶性的特性,在毛状体介导的抗病过程中起作用。
2.通过醌共价调节亲核氨基酸形成抗营养机制,直接抵御昆虫和病原体。
3.醌的毒性直接发挥抗病作用。
多酚氧化酶(PPO)检测试剂盒(邻苯二酚微板法)

多酚氧化酶(PPO)检测试剂盒(邻苯二酚微板法)简介: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甚至在土壤中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以检测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多酚氧化酶是一种蛋白体Leagene 多酚氧化酶(PPO)检测试剂盒(邻苯二酚比色法)检测原理是以邻苯二酚作为底物,在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下采用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产物生成量的方法,于酶标仪420nm 处检测吸光度,以吸光度变化所需酶量进行计算。
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植物组织的裂解液或匀浆液、血清等样品中内源性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尤其适用于检测水果中多酚氧化酶活性。
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自备材料:1、 蒸馏水2、 研钵或匀浆器3、 离心管或试管4、 低温离心机5、 酶标板6、 酶标仪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准备样品:①植物样品:取植物组织或水果中层果肉加入预冷的PPO Lysis buffer 研磨或匀浆,10000g ,4℃离心,留取上清液,-20℃冻存,用于多酚氧化酶的检测。
②血浆、血清和尿液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20℃冻存,用于多酚氧化酶的检测。
③细胞或组织样品:取恰当细胞或组织裂解液,如有必要用PPO Lysis buffer 进行适当匀浆,10000g ,4℃离心,取上清液,-20℃冻存,用于多酚氧化酶的检测。
编号 名称TE0427 120T Storage试剂(A): PPO Lysis buffer 500ml 4℃ 避光 试剂(B): PPO Assay buffer 5ml4℃ 避光 使用说明书1份④高活性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活性的多酚氧化酶,可以使用PPO Lysis buffer稀释进行恰当的稀释。
2、PPO加样:按照下表设置对照孔、测定孔,注意:对照孔、测定孔中为同一待测样品,但对照孔中为提前加热煮沸的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多酚氧化酶(PPO)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96T
0.1U/L – 4.0U/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植物组织,细胞及其它相关样本中多酚氧化酶(PPO)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植物多酚氧化酶(PPO)水平。
用纯化的植物多酚氧化酶(PPO)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植物多酚氧化酶(PPO),再与HRP 标记的多酚氧化酶(PPO)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植物多酚氧化酶(PPO)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植物多酚氧化酶(PPO)浓度。
试剂盒组成
1 30倍浓缩洗涤液20ml×1瓶
6ml×1瓶
12孔×8条
6ml×1瓶
6ml×1瓶
6ml×1/瓶7
8
9
终止液6ml×1瓶
0.5ml×1瓶
1.5ml×1瓶
1份
2 酶标试剂标准品(8.0 U/L)
标准品稀释液
3 酶标包被板
4 样品稀释液
5 显色剂A液
6 显色剂B液10 说明书
11 封板膜
12 密封袋
2张
1个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 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4.0 U/L 2.0 U/L 1.0 U/L 0.5U/L 0.25U/L 5号标准品
4号标准品
3号标准品
2号标准品
1号标准品
150µl的原倍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
150µl的5号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
150µl的4号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
150µl的3号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
150µl的2号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
2. 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µ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µ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µ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
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
4.
5.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6.
7.
8.
9.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µl,空白孔除外。
温育:操作同3。
洗涤:操作同5。
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µl,再加入显色剂B50µ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µ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操作程序总结: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
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4.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样本OD值大于标准品孔第一孔的OD值),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5.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6.底物请避光保存。
7.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8.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9.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10.如与英文说明书有异,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