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

合集下载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咬文嚼字》中用月轮的“晕外霞光”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例证法C.对比法D.类比法3.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 )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B.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C.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著追求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4.《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 )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C.嗔目叱退汉将赤泉侯D.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5.《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 )A.议论与叙事B.议论与抒情C.抒情与描写D.叙事与抒情6.《种树郭橐驼传》中阐述种树的原理和方法时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象征B.类比C.对比D.铺垫7.下列《先妣事略》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B.室靡弃物,家无闲人C.手中纫缀不辍D.遇童奴有恩8.《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对人生道路进行思索的是( )A.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B.爱尔克的灯光第 1 页C.姐姐的死讯D.田野里的一线光、一个亮9.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A.《秋夜》B.《我与地坛》C.《哭小弟》D.《都江堰》10.《纪念傅雷》深情地赞颂了傅雷的( )A.精于翻译B.工于鉴赏C.教子成功D.性格刚直11.《陌上桑》的情节和语言都体现出( )A.喜剧色彩B.悲剧色彩C.正剧色彩D.闹剧色彩12.《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属于移情于景的是( )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C.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D.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14.下列诗篇中,托物言志,表达忧国忧民心情的咏物之作是( )A.《蒹葭》B.《陌上桑》C.《秋兴八首》(其一)D.《早雁》15.用“雕栏玉砌”来指称南唐宫殿,这种修辞手法是( )A.借代B.比喻C.比拟D.夸张16.《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比喻抒情17.《再别康桥》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是( )A.章节整齐的建筑美B.和谐流畅的音乐美C.婉转优雅的语言美D.情景交融的意象美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第 2 页A.逐层演进B.相互对比C.抑扬交错D.对等并列19.《宝黛吵架》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是( )A.袭人B.宝玉C.黛玉D.贾母20.《金鲤鱼的百裥裙》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情节是金鲤鱼( )A.做了许老爷的姨太太B.生了儿子却被大太太夺去C.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D.始终未能将百裥裙的带子缝上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8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中大网校

2008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中大网校

2008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黑暗喑哑韵脚黯然失色B. 调动雕刻稠密民生凋敝C. 稍微讥诮末梢形销骨立D. 阻止狙击租赁神情沮丧(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畏葸参掸鸠占雀巢摩肩接踵B. 寒喧坎坷严惩不贷一愁莫展C. 伸张宏伟鞭辟人里轻歌曼舞D. 题纲参与功亏一溃牵强附会(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相关条例提示:银行向异地信用卡用户支付大额现金,需要得到发卡地所在银行②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尽快恢复生产,工厂决定~____部分刚剐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③对生恬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烈士遗属,当地政府应该履行____的义务,以告慰烈士的英灵A. 受权启用扶养B. 授权起用扶养C. 受权起用抚养D. 授权启用抚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深知,保守的清政府如果再不改弦更张,变法图强,整个江山就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

B. 六月中旬以来,深沪股市一路下跌,那情形真是势如破竹,叫人不得不为中国股市的前途捏一把冷汗。

C. 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工厂破产、家庭破裂的重重打击之后,他还能够东山再起,再次在商场大显身手。

D. 在文章中使用繁笔,有它的好处:描摹事物状态,可以穷形尽相;刻画人物心理,能够细致入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能否有效地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做到“居者有其屋”,是评价政府作为的重要方面。

B. 刚刚上市的这种玉米,是经过改良而制成的、吃起来有水果味的,被称为“水果玉米”。

C. 鸟巢、水立方等一座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进行几年的艰苦奋战,矗立在首都人民的面前。

D. 如何避免生猪收购价格不再上涨,稳定猪肉市场供应,是需要相关部门着力考虑的问题(6)填人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答案全解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仲(zhòng)裁阿(ē)谀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B、袅娜(nuó) 勒(lēi)紧嚼(jué)舌头百孔千疮(chuāng)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一语中的(dì)D、柏(bǎi)树模(mó)具配给(jǐ)制否(pǐ)极泰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

A应该是捕bǔ风捉影,本字容易和“铺”“浦”等同形字混淆。

B应该读嚼(jiáo)舌头,这个词在山东方言中常常误读。

“嚼”是一个多音字,[1]用牙齿咬碎,读jiáo如“细嚼慢咽”“味同嚼蜡”;[2]用于某些复合词,读jué,如“咀嚼”;[3] 组词“倒嚼”,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读jiào。

D应该读模(m ú)具,“模”也是个多音字,读mó,[1]法式,规范,标准,[2]仿效;[3]特指“模范”;读mú [1]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2]模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答案全解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于海生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仲(zhîng)裁阿(ē)谀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B、袅娜(nuï) 勒(lēi)紧嚼(jué)舌头百孔千疮(chuāng)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一语中的(dì)D、柏(bǎi)树模(mï)具配给(jǐ)制否(pǐ)极泰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

A应该是捕bǔ风捉影,本字容易和‚铺‛‚浦‛等同形字混淆。

B应该读嚼(jiáo)舌头,这个词在山东方言中常常误读。

‚嚼‛是一个多音字,[1]用牙齿咬碎,读jiáo如‚细嚼慢咽‛‚味同嚼蜡‛;[2]用于某些复合词,读jué,如‚咀嚼‛;[3] 组词‚倒嚼‛,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读jiào。

D应该读模(mú)具,‚模‛也是个多音字,读mó,[1]法式,规范,标准,[2]仿效;[3]特指‚模范‛;读mú[1]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2]模样。

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卷答案

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卷答案

2008年大学语文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 ACBAC 6-10 CBCDB 11-15 BDBCC 16-20 CDBCD二、填空21、竟无语凝噎22、白头搔更短23、楚天千里清秋24、沙头空照征人骨2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词语解释26、存:看望、问候27、斟酒28、流逝的江水29、辽阔渺茫的样子30、做鞋靴穿四、翻译31、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要应适可而止,让百姓休养生息。

32、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消失或增长。

五、简答33、作者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批判了加强给他的“侵害、生事、征利、拒练、以至天下怨滂”的观点。

作者对论敌的反驳是建立在“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

34、“地底下”指的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当时,指的是领导中国人民抗日的中国共产党人。

35、《张》第二部分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有三个特点:1、注重细节描写,如南雾云的抽刀断指,引箭射塔;2、注意从人物的相互关系入手,张,许和南三个英雄相互映衬,反面人物贺兰进明对英雄人物起反衬作用;3、多处运用侧面烘托,为一座大惊,船上人指以相语.36、题目《关山月》全诗每4句为一层,前4句概括出议和后造成的悲惨景象。

然后,围绕“关山月”内外之景,三个不同的场景的描写都发生在“关山月”内外,紧扣题目,最后表达了诗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之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六、阅读分析题37、1、在短短的诗行里,一再用“悄悄”这一叠词,表达诗人认识怕惊扰康桥的静谧,对她近乎崇拜的神圣情感。

2、重要运用比拟手法,拟人如“夏虫沉没”,拟物如“别离的笙萧”,把云彩写成了可带走的东西。

3、善于捕捉形象,把情感熔铸与形象之中,创造耐人寻味的意境,体现作者诗歌创作建筑的形式美,音乐的韵律美和色彩的绘画美,以及纤丽委婉,轻盈飘逸的诗风。

38、1、项王所唱的诗歌在形式上有一个特点,每一句加“兮”字。

这种特点在古代属于楚词。

2、既表达了自己英雄末路,悲歌慷慨的本色,也表达了对虞姬深深爱恋的儿女情怀。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2008年真题)(分数:2.00)A.茅盾√B.郁达夫C.巴金D.鲁迅解析:2.有“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作家是( )(2008年真题)(分数:2.00)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巴尔扎克解析:3.《醉花阴》中分析词中的“愁”和“瘦”。

提出词应“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的词人是( )(2010年真题) (分数:2.00)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解析:解析:因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

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瘦因愁而生,愁因丈夫流落在外而生,可见全词抒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鲁迅的杂文集是( )(2008年真题)(分数:2.00)A.《坟》√B.《呐喊》C.《彷徨》D.《故事新编》解析:5.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对这种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1年真题)(分数:2.00)A.说明哈姆莱特的思想性格具有丰富的内涵B.说明观众的鉴赏水平参差不齐√C.说明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和复杂性D.这正是戏剧通过冲突塑造典型性格的艺术特色的表现解析:6.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2011年真题)(分数:2.00)A.罗贯中B.施耐庵C.曹雪芹D.蒲松龄√解析: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7,分数:14.00)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真题与答案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真题与答案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A. 柳宗元B. 韩愈C. 欧阳修D. 王安石【正确答案】D第2题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A. 英国哲学家B. 英国文学家C. 美国哲学家D. 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A第3题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 夸张B. 拟人C. 比喻D. 叠字【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声声慢》中的9组叠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出色的语言技巧,而且还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国破家亡之痛。

第4题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的人是【】A. 黛玉B. 王熙凤C. 宝钗D. 袭人【正确答案】C第5题"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A.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 《天净沙》(秋思)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 《声声慢》(寻寻觅觅)【正确答案】B第6题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A. 演绎论证B. 类比论证C. 归纳论证D. 对比论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分为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7题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A. 曹操《短歌行》、《诗经·氓》B. 陶渊明《饮酒》、《汉乐府·陌上桑》C. 《汉乐府·陌上桑》、《诗经·氓》D. 白居易《杜陵叟》、《楚辞·国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短歌行》是乐府诗,《饮酒》是田园诗,《杜陵叟》也是乐府诗,《国殇》是一首挽歌。

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最终版)

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最终版)

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最终版)第一篇: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最终版)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1.《诗经》分为、、三部分。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4.茅盾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实主义巨著。

5.徐志摩是派的代表诗人。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其诗作中的句子。

6.李清照《醉花荫》“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的下句是。

7.《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8.班固用“感于衰乐,缘事而发”评价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9.汤显祖是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游园》选自他的剧作。

10.老舍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二单选题11.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A.高适与岑参B.李白与杜甫C.王维与孟浩然D.韩愈与孟郊 1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A.王维B.孟浩然C.谢灵运D.陶渊明 13.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A.茅盾B.郁达夫C.巴金D.鲁迅 14.鲁迅的杂文集是A.《坟》B.《呐喊》C.《彷徨》D.《故事新编》 15.有“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作家是A.契可夫B.莫泊桑C.欧.亨利D.巴尔扎克三词语解释16.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1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18.辟邪说,难壬人。

难:19.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斗:20.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过:四翻译下列句子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3.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五简答题24.阅读《疾氏将伐颛臾》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孔子的话驳斥了冉有的什么错误观点?(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2)运用什么修辞方法?25.下面是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08年山大真题

08年山大真题

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左思风力2.<惘川集>3.南施北宋4.<红岩>5. <红高粱>6.<新青年>7.<寒夜>8.<论语>.9..10二.简答1..简述"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精神内涵和文学价值2.简述元杂剧的体例3.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诗风4.三论述(3选2)1.为什么说建安诗风不同于正始诗风?2.赏析<黄鹤楼> 昔人~~~~~~一诗3.说明<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不同态度综合1一.名词解释1.普遍特征2. 基本词汇3. 题材4.艺术形象二.简答1.简述义素在语义研究的重要作用2.简述文学创作的几个理论特征3.什么是语言?4.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三.论述1.幽默与讽刺的区别2.3.四.评论写作针对钱中书的一段话说的意思是明有些诗人对宋诗人的轻视态度,认为他们只是模仿,大部分是在起基础上的历练钱认为宋诗的价值就在于那一点点的不同回忆的有的题目忘记了`~~~想起来补上~~~~~对不起,忘记刚才一起发综合考试2(文)的古代汉语真题,现在又占用一个版面,不好意思了。

原题是没有标点的,要求考生把下段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A. 柳宗元B. 韩愈C. 欧阳修D. 王安石【正确答案】D第2题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A. 英国哲学家B. 英国文学家C. 美国哲学家D. 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A第3题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 夸张B. 拟人C. 比喻D. 叠字【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声声慢》中的9组叠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出色的语言技巧,而且还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国破家亡之痛。

第4题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的人是【】A. 黛玉B. 王熙凤C. 宝钗D. 袭人【正确答案】C第5题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A.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 《天净沙》(秋思)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 《声声慢》(寻寻觅觅)【正确答案】B第6题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A. 演绎论证B. 类比论证C. 归纳论证D. 对比论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分为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7题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A. 曹操《短歌行》、《诗经·氓》B. 陶渊明《饮酒》、《汉乐府·陌上桑》C. 《汉乐府·陌上桑》、《诗经·氓》D. 白居易《杜陵叟》、《楚辞·国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短歌行》是乐府诗,《饮酒》是田园诗,《杜陵叟》也是乐府诗,《国殇》是一首挽歌。

山东省历年(2006-2018)专升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答案版)

山东省历年(2006-2018)专升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答案版)

山东省历年(2006-2018)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一、(2007)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写道: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时,然后给予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请回答:(1)这段话揭示了中国人当时怎样的心态?(1分)(2)从这段话中可看出造成这种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这段话的精神,可以把中国历史概括为怎样的两个时代?(2分)答案:(1)容易满足的奴化心态。

(2)专制暴力。

(3)一是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人民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解析:阅读题考察的主要是对语篇的分析理解能力,在试题中属于较难的层次。

解答阅读题需要考生首先读懂语篇内容,对内容、层次、思想、艺术手法方面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针对问题细读相关部分,分析思考,然后作答。

这段话中,鲁迅先生主要揭露国民的奴化心态,作者从“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现实开始假设,然后揭示人们对将人当作牛马的感恩、满足的心理,从而展示了国人的容易满足奴化心态。

语篇不仅揭示了国人的容易满足的奴化心态,而且以元代为例,展示了这种奴化心态的形成原因。

元代是一个异族统治中原的时代,蒙古族对华夏各族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对蒙古族以外的异族采取了暴虐的统治镇压政策,在专制暴力的高压之下,人们的奴化心理逐渐形成。

第三小题要求根据这段叙述将中国历史分为两个时代,从语段中可以看出,一个是“乱世”,人不及犬;一个是元代这样的“太平盛世”,人等同于“牛马”,稍作引申,便可以明白,作者是分成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事实上,如果学习过鲁迅的《灯下漫笔》,这几个问题就变得相当容易,因为在原文的论述中,作者有相当清楚的表达。

如下面一段:“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第I 卷(共36 分)一、(15 分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仲裁(zhòng)阿谀(ē)入场券(quàn )捕风捉影(pŭ)B.袅娜(nu6)勒紧(lēi)嚼舌头(jué)百孔千疮(chuāng)C.精辟(pì)躯壳(qiào)横剖面(pōu )一语中的(d ì)D.柏树(băi)模具(m6)配给制(jĭ )否极泰来(p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驰骋原生态疾风劲草吉人自有天象B.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C.问侯顶梁柱目不暇接明人不说暗话D.受理高架桥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3 .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①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②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成了里面的剑客③这位被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④后来在2001 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⑤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体知识图示及真题例证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体知识图示及真题例证
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流派
元曲分“散曲”“杂剧”两大部分。 散曲由宋词俗化而来,可配乐歌唱
散曲分小令与套曲(套数)。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 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山坡羊”“天净沙”),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曲 (中吕·山坡羊·怀古、越调·天净沙·秋思、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各自曲牌在字数 、句数、平仄 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 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 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 曲连打着个毕月 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 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 的衣服。
(2018真题)《聊斋志异》是一部(B) A 散文集 B.短篇小说集 C.戏曲故事集 D.民间故事集 (2010真题)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的法国作家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秋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叙事兼抒 情的散文诗。作者采用象征手法,赋予秋夜后园中不同景物 以人的性格,代表不同类型的社会人物,“奇怪而高”的天 空象征着压迫和摧残进步力量的势力,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做 着“春的到来”的梦的小红花象征着善良的弱者,耸立在后 园的两株枣树,象征着与黑恶势力抗争的进步力量。通过对 这些景物的含蓄描绘,表达了鲁迅对恶势力的抗争和愤怒, 对英勇抗击恶势力的革命者的崇敬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与 恶势力作韧性战斗的意志。此文语言精致,意象空灵,结构 严谨,为象征散文诗民族化的创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风范。
主义流派
(2016真题)在我国首 开意识流小说先河的作 家是 王蒙 。
小说

08专转本真题及答案

08专转本真题及答案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3.本试卷共8页,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是()A.知迷不悟阴谋诡计潜移默化贻笑大方B.首屈一指宏福齐天仗义执言汗牛充栋C.利令智昏再接再厉秣马厉兵变本加厉D.蜂拥而上叹为观止一愁莫展眼花缭乱2.下列各句中“颜色”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她的“圣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

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B.他不能忍受这样的欺骗,决定给她点颜色看看。

C.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

D.她的头发同黄牛毛一样颜色。

3.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刘校长来学校里不过几天,许多人人还不认识。

B.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C.在《我的父亲》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D.三个老师提出的建议,在教代会上以全票获得通过。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代的一些作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作品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A.尽管也可是即使也因而B.虽然也可是既然也所以C.尽管并但是即使就因而D.虽然并但是如果就所以5.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文体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司马迁——西汉——编年体通史B.《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C.《东坡乐府》——苏轼——南宋——词集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杂剧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四杰”之一陈子昂的代表作。

B.陶渊明是山水诗歌的开创者,谢灵运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而孟浩然和王维的诗歌则实现了对山水与田园题材的综合运用。

C.《金瓶梅》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2008年及答题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2008年及答题解析

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王安石[答案] D[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作家的文学主张所了解、掌握的情况。

这是历届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查诗歌相关基础知识中较常见的题目类型。

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

他认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用而已矣”,“要之以适用为本”(《上人书》)。

正因为王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错误防范] 注意区分几个古代著名作家的不同文学主张。

此题中王安石与柳宗元的文学主张容易混淆。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韩愈主张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主张重道以充文,提倡文风平易、诗风平淡。

2.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A.英国哲学家B.英国文学家C.美国哲学家D.法国哲学家[答案] A[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中涉及的细节知识(外国作家的国籍、评价等)的掌握情况。

这是历届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常见题目类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夸张B.拟人C.比喻D.叠字[答案] D[解题指导]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直接描述内心的感受:她若有所思,若有所待,而又终无所得,有的只有凄惨和忧愁。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 )(2011年真题) (分数:2.00)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解析:2.《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指斥对象是( )(2010年真题)(分数:2.00)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颖考叔解析: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自下面哪部作品( )(201 1年真题)(分数:2.00)A.《春秋》B.《左传》C.《战国策》D.《论语》√解析:4.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2008年真题)(分数:2.00)A.王维B.孟浩然C.谢灵运D.陶渊明√解析:5.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2008年真题)(分数:2.00)A.高适与岑参√B.李白与杜甫C.王维与孟浩然D.韩愈与孟郊解析:6.下面哪个作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2010年真题)(分数:2.00)A.《长恨歌》√B.《汉宫秋》C.《西厢记》D.《桃花扇》解析:7.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2010年真题)(分数:2.00)A.闻一多B.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解析: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7,分数:14.00)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固亲。

(2011年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统治者的作为合乎礼节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

)解析:9.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2010年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他当了齐国宰相,每顿吃饭时只吃一个肉菜,妻妾不穿丝绸衣服。

2008 年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2008 年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2008 年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1、杜甫《登高》一诗的诗眼是()A.落木 B 悲秋 C 霜鬓2、后人把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与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并称为()A 风骚B 楚辞C 韵文3、秦朝唯一的文学家是()A 吕不韦B 李斯C 司马相如4、“虞美人”指的是()A 题目B 词调名(词牌)C 曲调名5、“默然彳亍着”中“彳亍”二字的正确读音为()A zhìzhùB chí chúC chì chù6、《炉中煤》一诗中的“年轻女郎”象征了()A 恋人B 思慕的人C 五四以后的新生中国7、李白诗歌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 大开大阖B 整齐规范C 工整对仗8、写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的唐代诗人是()A 张若虚B 孟浩然C 王维9、孔子思想的核心是()A礼B仁C忠10、柳宗元的《蝜蝂传》是一篇( )A. 寓言故事B. 说明文 C 小说11、《五代史伶官传记》一文的中心论点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12、《春江花月夜》一诗整体的感情基调是()A.哀而不伤 B 恬静祥和 C 欢快喜悦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A 朋友B 弟弟C 妻子14、《前赤壁赋》一文中体现出的哲理韵味是()A.对于错 B 变与不变,有和无 C 美与丑15、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指()A《家》《春》《秋》B《风》《雨》《电》 C 《风》《雨》《雾》16、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一文的文体是()A 说明文B 记叙文C 科学论文17、应用文采用叙述表达方式时,主要的叙述方式是()A 顺序B 倒叙C 补叙18、应用文结构的特点,主要是条理性和()A 规范性B 灵活性C 典型性19、联合行文徐加盖3 个以上的公章时,每排最多排()个公章A.二B. 三C. 四20、发行字号的年份要用()括号括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诗经》分为、、三部分。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4.茅盾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实主义巨著。

5.徐志摩是的代表人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其诗作中的句子。

6.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的下句是。

7.《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8.班固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评价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9.汤显祖是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游园》选自他的剧作。

10.老舍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分)11.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A.高适与岑参B.李白与杜甫C.王维与孟浩然D.韩愈与孟郊1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13.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14.鲁迅的杂文集是()A.《坟》B.《呐喊》C.《彷徨》D.《故事新编》15.有“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作家是()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巴尔扎克三、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5分)16.来丕豹、公孙友于晋。

来:1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18.辟邪说,难壬人。

难:19.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斗:20.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过:四、翻译(每小题3分,共9分)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3.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五、简答题(共10分)24.阅读《季氏将伐颛臾》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孔子的话驳斥了冉有的什么错误观点?(1分)(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2分)(3)运用什么修辞手法?(2分)24.下面是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看见的灯光。

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心灵的灯,他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1)“我的心灵的灯”的象征意蕴是什么?(2分)(2)作者为什么说“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2分)(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贯穿全篇的线索是什么?(1分)六、简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6.简析《苏武传》中苏武的形象。

27.简析鲁迅《祝福》的思想内容。

七、作文(40分)题目:我的幸福观要求:A.可写成小说、议论文、散文,不可写成诗歌。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风、雅、颂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

《诗经》是一直以来的命题重点,这是由于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决定的。

2006、2007年都已连续命题。

相关知识点请参考前两年真题的解析。

2.《史记》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

司马迁和《史记》也是常识类试题的命题重点,纵观这几年的试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体例方面,如本题就是。

史书的体例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几种,《史记》是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开创了一种新的记史形式。

这几年考查史书体例方面的题比较多,如2009年真题:“《战国策》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它是()A.记言体B.编年体C.国别体D.纪事本末体”;2011年真题:“我国第一部由私人撰写的编年体史书是。

”二、影响和评价方面,如2006年真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的评价。

”此外,还应该注意另一种类型:具体作品、人物、成语故事出处的考察。

如《管晏列传》出自于哪部作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成语出自哪?等一类的选择题。

3.论点,论据,论证解析:识记类试题,属文体常识类文学常识考察。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一般将散文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等几种。

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每一篇议论文,都离不开论点、论据和论证。

因此,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是议论文的三个基本要素。

4.《子夜》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子夜》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

具体可参考2007年试题的相关解析。

5.新月派,《再别康桥》解析:识记类试题,属文学流派类文学常识考察。

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两个重要流派是新月派和现代派。

新月派也叫新格律派,其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他们提倡诗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徐志摩的代表诗作考生比较熟悉的有《再别康桥》等,闻一多的作品如《红烛》、《死水》等。

现代派以戴望舒等诗人为代表,这在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中有介绍。

6.人比黄花瘦解析:识记类试题,属经典作品名句填空类试题。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历来为人称颂,也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

这是一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其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元伊世珍《琅 记》卷中引《外传》就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政(正)是易安作也。

”可见这三句的优美精佳。

2009年的真题中还有涉及该句的阅读理解题,考生可参看。

7.海明威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

欧内斯特·海明威(Er nestHemingwayl899~1961)是美国小说家,1899年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的汽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重伤。

战后长期担任《星报》驻欧记者。

发表于1926年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他第一部成功的作品,该书被视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作者本人也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

这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洗练含蓄的新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对欧、美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老人与海》写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的捕鱼经历,描写老人治服大鱼后,在返航途中又同鲨鱼进行惊险的搏斗。

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反映了不轻言失败并勇敢面对失败的主题。

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

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

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化身,他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与命运搏斗的象征。

这个“硬汉”形象成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的代表,象征着人类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小说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

8.汉乐府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

乐府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

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于此。

同时,乐府又是一种诗体名称。

起初用来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模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汉乐府是乐府诗中的瑰宝,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所以班固评价它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9.《牡丹亭》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

出身于“书香”家庭,早年即有文名。

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反对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大力宣扬个性解放,因此在文学上他支持“独抒性灵”的主张,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也坚持“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的进步思想。

汤显祖是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

其传奇作品中的代表作是《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由于这四部作品都有做梦的情节,因此也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就是指《还魂记》,即《牡丹亭》。

《牡丹亭》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与王实甫的《西厢记》齐名。

10.人民艺术家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济南的冬天》曾被选入中小学课本,话剧《茶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也被节选入中小学课本。

其他具体情况请参看2007年第16题。

二、单选题11.A解析:识记类试题,属文学流派类文学常识考察。

盛唐诗歌,具有集大成特色的诗人有李白和杜甫,后世称其为诗仙和诗圣;另外,还有经常为人所称道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王维和孟浩然,其中孟浩然偏重田园诗,多写乡村田园风光;王维偏重山水诗。

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和王昌龄。

他们的边塞诗考生熟悉的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2007年第13题和本题可参照复习。

12.D解析:识记类试题,属文学流派类文学常识考察。

该题可以和2007年第13题、2008年第11题、2010年第2题参照复习。

晋宋(此“宋”指南朝宋齐梁陈之“宋”)之际,山水诗大量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谢灵运,大约与此同时,陶渊明则大量创作田园诗。

这两个诗派在唐代得到更大的发展,具体请参照上一道题。

13.A解析:识记类试题,属文学社团类文学常识考察。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社团,其发起人是茅盾。

与文学研究会同时的还有创造社等,如郭沫若就是创造社的成员。

大体上说,文学研究会的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创造社的创作风格则倾向于浪漫主义。

14.A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