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
7.2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一天的时间》的说课稿
7.2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一天的时间》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呈现的是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的《一天的时间》这一课时的说课稿。
本节课将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一系列富有探索性的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一天的时间概念,包括时、分、秒等基本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
通过这些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PPT演示、视频播放等,以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时间概念的学习。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明一天的生活故事,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和重要性。
2. 探究新知:通过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以及时间的计算方法。
例如,设置问题:“如果你每天睡8个小时,那么一周你会睡多少小时?”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3. 巩固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时间概念。
例如,给出一张钟表图片,让学生识别时针、分针和秒针,并尝试读出具体的时间。
4. 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
例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时间,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时间。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练习题成绩和小组讨论成果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特色与创新点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7.2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
《一天的时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无中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见到过两种计时法,但没有明确的认识到两种计时法到底是如何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对于时间的认识存在着模糊的印象。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12时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规律,使学生发现和理解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转化,同时也为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时间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记时法方面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不过学生们有着自主观察、探究时间,发现并总结规律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四、说教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取了问题的引导和规律归纳进行本课教学。
在出示情境两幅图后,先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活动,再引导学生从两个时间方面汇报,指导他们归纳规律,并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记忆规律。
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两种记时法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已广泛应用。
五、说学法本课教学中学生活动占为主体,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自主学习以及小组交流中思考过程提供平台。
经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后,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学和交流成果,便于不同小组互相学习和借鉴。
从学生发现时钟时间相同的知识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质疑情境的不同,而展开自主学习,在学习后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虽然学生之间有差异,但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培养了合作互动精神,让有关两种记时法的知识更加系统的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六、说教学流程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个教学环节:(一)、情境教学,链接生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时间》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认识一天的时间单位——小时、分钟,了解一天的基本时间安排,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小时、分钟等时间单位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一天的具体时间安排和时间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明确。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时间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参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天的时间单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表示一天的时间;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天的时间单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表示一天的时间;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一天的时间安排,以及时间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时间卡片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一天的时间安排,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了解一天的时间单位,学会表示一天的时间;3.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如制定一天的学习计划等;4.巩固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天的时间安排,感受时间的重要性;5.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珍惜时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_一天的时间(4)-》-北师大版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一名三年级数学教师,今天我要说课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4)》这部分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4)》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的认识和时间单位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的认识,学会用小时和分钟表示经过的时间,并且能够进行时间推算。
这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表示经过的时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不清小时和分钟的关系,不会进行时间推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时间推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学会用小时和分钟表示经过的时间,并进行时间推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学会用小时和分钟表示经过的时间,并进行时间推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时和分钟的关系,进行复杂的时间推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小明早上7点半从家出发去学校,路上用了20分钟,问小明什么时候到达学校?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究新知(1)认识小时和分钟的关系让学生观察钟表,引导学生发现1小时等于60分钟,小时和分钟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
《一天的时间》说课稿
《一天的时间》说课稿《一天的时间》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及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有关时间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
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道一天有24小时,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3、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4、帮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其中重点为: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
难点是: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关于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习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教师起到参与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精神。
一天的时间说课稿
《一天的时间》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12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转化。
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打下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
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说教学目标:1、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在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猜想、观察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异同、发现两种计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等数学学习活动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间与测量》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和交流,建立对一天时间分布的初步认识,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一天的时间分布、24时计时法、时间的计算和安排。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2时计时法,但对24时计时法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时间的安排和规划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学会计算和安排一天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24时计时法,学会计算和安排一天的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安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时间卡片、计时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小明的一天”,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一天的时间分布。
2.探究:引导学生发现一天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午、下午和晚上,并了解每个部分的时间范围。
3.讲解:讲解24时计时法,让学生明白24时计时法是一种连续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有所不同。
4.实践:让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和安排一天的时间,如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等。
5.交流: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时间安排,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时间分布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合理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中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认识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24时计时法等知识。
“一天的时间”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认一认,说一说”“练一练”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感受时间的连续性,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还为今后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时间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掌握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24时计时法的原理,准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灵活运用时间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
制作教学卡片,包括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时刻卡片。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模型。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如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火车时刻表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直观演示法通过时钟模型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以及时间的连续性。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推荐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节教材安排了看电视节目预告、邮箱取信时间、阅览室开放时间、儿童作息时间表等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24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
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作息时间表、公共场合等,一般要用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洁明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24时记时法和12记时法互换的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师:我们已经知道一年有()个月,一个月有()天,一天有()时,那么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你最想干什么?在一天的时间里,你最想做的这些事情打算安排在什么时候呢?(二)小组学习,获取新知1、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先根据咱们以往的学习经验,估计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大约在几时能够完成,小组内交流,小组长做好纪录,填写到汇报单中。
(1)小组学习,师指导巡视。
(2)展示成果,汇总新知。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谈谈有什么想法。
(有的学生发现了,有的没有发现。
)2、了解表示时间的两种不同方法(1)投影出示书本上P73页“看一看”的节目预告单引导学生说说节目预告单上的时间,和相对应时间具体表达的是什么时候的时间,后揭示课题。
(板书: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2)学生交流,教师汇总(3)投影出示书本上P73页的“想一想”3、准确计算时间间隔投影出示书本P73页的“填一填”邮政信筒师:好,同学们看这里信箱的取信时间采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为什么?你能把它们转化成另一种记时法吗?能算一算取信的间隔时间么?(1)学生交流,师指导巡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一天的时间(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一天的时间(2)-》-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7.2 一天的时间(2)》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区分时、分、秒,也会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如跨越小时或者分钟的时间计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如跨越小时或者分钟的时间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一天的时间北师大版
《一天的时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内容。
本课内容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和时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转化。
通过一些练习引导学生推算经过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数学学习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使学生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能够对两种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思考——猜测——交流的过程,在直观形象的观察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记时法,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掌握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转化方法,灵活计算经过时间。
四、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情境教学法。
教学中多次运用图片和语言启发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挑战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带领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思,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悟,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新知。
2、直观教学法。
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12时计时法,也见过24时计时法,对两种计时方法有一定的经验,但没有自觉的认识,尤其对于两种计时方法的联系并不清晰。
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钟表模型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验,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
教学难点
经历时间的长短探究以及互换过程,找出事物的简单规 律。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活跃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 我准备了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学法指点: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分工合作,各司 其中,一起自主学习课文里的内容、确立课后自主学习的主题,小伙伴 们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真正做到了团队合作。
3.根据箭头所指时刻,填出经过时间。 (1)6:00→12:00→14:00
( )小时( )小时 (2)15:00→18:00→20:00→24:00
( )小时( )小时( )小时 4.一艘轮船上午7时30分从甲港出发,下午2时30分到达乙港,轮 船行 驶了多长时间?
答案: 1. 5:00 21:00 9:00 16:00 12:00
《一天的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 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内 容。针对课程标准,认真发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本节课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 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 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 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 获的空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一天的时间(1)-》-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一天的时间(1)-》-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7.2 一天的时间(1)》。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钟面,了解一天的时间划分以及学会看懂钟面上的时间。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时间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一天的时间划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钟面的认识以及精确的时间阅读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掌握时间的划分,并能够准确地阅读钟面上的时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钟面,了解一天的时间划分,学会看懂钟面上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划分,提高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了解一天的时间划分,学会看懂钟面上的时间。
2.教学难点:钟面的认识,精确的时间阅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钟面,突破教学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时间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一天的时间划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模型,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的概念。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一天的时间划分,学会看懂钟面上的时间。
4.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时间阅读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分钟和秒针的运行规律。
5.巩固提高:设计一些时间相关的游戏,如“时间接龙”、“猜猜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天的时间划分,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天的时间(1)•时、分、秒•12个数字•上午:12:00-12:00•下午:12:00-12:00•晚上:12:00-12:00看懂钟面上的时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分针指向几,就是几分•秒针指向几,就是几秒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时间阅读练习和小游戏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案3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案3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案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使学生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能够对两种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记时法,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
教法学法:1、情境教学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实践操作法。
学生利用学具钟对钟面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4、合作交流法。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一、链接生活,初步感知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
课始,播放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说说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刻,学生可能说晚上7时或19时,随机板书在黑板上,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播放“新闻联播”,在屏幕右上角会出现的“19:00”,让学生知道19时就是晚上7时,接着询问学生像19时这样的记时法你知道叫什么记时法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是24时记时法(板书),那晚上7时呢,12时记时法(板书),初步感知两种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一天的时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一天的时间|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所使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主题为“一天的时间”,是儿童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本节将着重讲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希望能够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基本概念和顺序。
二、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正确阅读和理解一张钟表。
2.能够正确地描述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顺序。
3.能够简单地计算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时间差。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描述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顺序。
•学生能够简单地计算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时间差。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阅读和理解一张钟表。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放一张钟表的图片板书、一张包含一天的时间的图片以及提问,引导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2. 学习环节(1)新知呈现学生现在已经知道了时间的基本概念,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这些时间安排在一张钟表上面。
板书题目:时间的顺序首先,板书出时针、分针和秒针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钟表的基本构成。
然后,在黑板上按顺序排列一天中的各个时间段,并讲解各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
(2)巩固练习通过展示一些钟表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所示的活动是发生在哪个时间段,从而理解时间的顺序。
(3)拓展延伸通过课本上的一些例题,让学生手动操作钟表,计算出各个时间段之间的时间差距。
3. 结束环节通过操练深化,讨论总结,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七、教学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册,以及问答评价法来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等,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一天的时间这一重要知识。
但是在课堂设计中,我可能没有考虑到那些在时间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这也让我意识到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一些在学习上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2课时一天的时间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第7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一天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读法。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时钟或日历,理解一天时间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地快速读懂一天时间的各个时段,包括上午、下午、晚上和午夜。
3.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地运用时间的相关概念,并提高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日历,让学生辨认上面的月份和日期。
2.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如何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让学生自由发言。
3.提出学习本节课的目的,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方法指导(10分钟)1.通过出示一个钟表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并进行解释。
2.让学生模拟指针与刻度的位置关系,了解如何读时钟的基本方法。
操练(15分钟)1.对比上午、下午、晚上和午夜四个时间概念,让学生分别列出时间范围和具体事例,并进行大声读出。
2.让学生手持闹钟,半闭眼睛,听着声音判断是几点钟,并进行对比练习。
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天的时间表,介绍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采用的小时间隔。
2.讲解各个时间段的读法,将一天的时间表格子中的数字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让学生跟读。
运用(10分钟)1.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按照图片上的活动情景自由发言,运用所学时间概念。
2.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描述、说悄悄话等形式,让同伴很快猜到一种时间(例如:猜测教室钟表上的时间)。
评价(5分钟)1.老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与学生交流、提问,形成反馈。
2.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时间概念和快速读时的方法运用到家庭生活中,并提高时间观念。
教学总结本课程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时间概念和读时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时间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一天的时间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一天的时间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天的时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天的时间的单位、换算和表示法,能够正确地用小时制表示时间,并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概念和常识,如时间的长短和先后顺序等。
教学目标1.掌握一天的时间的单位、换算和表示方法;2.能够用小时制表示时间;3.能够识别并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和常识;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今天我们学习一天的时间,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为引入语言,通过全班讨论的方式调查、了解学生对一天时间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2. 常识讲解•介绍一分钟、一小时、一天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和表示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通过实物、图解等形式,讲解一些时间相关的常识,如几点起床、几点放学、晚上睡觉时间等,让学生能够对常见的时间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 时间表练习•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生日常时间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时间表的制作和读取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全面系统的时间观念,并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时间表的制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4. 实践操作•利用秒表和闹钟等工具进行操作实践,让学生能够使用、掌握和比较不同的时间计量工具的精确度和应用范围,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5. 综合评价•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模拟情境、完成试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一天的时间的单位、换算和表示方法;2.理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1.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表示方法;2.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2.常识讲解;3.时间表练习;4.实践操作;5.综合评价。
教学工具•PPT;•白板;•秒表;•闹钟;•教具。
当前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时间单位和概念还比较薄弱,需要下一段时间紧紧围绕时间单位和概念展开教学,注重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7.2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
7.2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一天的时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的《一天的时间》。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并通过学习与时间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时间的珍贵和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单位转换以及时间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1.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如求出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2.学会将时间从时、分转换成小时、分钟,以及从小时、分钟转换成时、分;3.了解时间的表达方式,如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4.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通过实例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计算和单位转换;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时间的表达方式;3.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时间的知识;4.通过反思总结,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和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
三、教学步骤设计为了使整堂课的教学更加有序和高效,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时间问题的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在这一阶段,我将通过实例演示、小组合作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单位转换以及时间的表达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1)时间的计算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时刻(如:上午8点、下午3点30分等),让学生自己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相差多长时间。
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差的计算方法:先算出两个时刻的小时数差,再加上分钟数差。
同时,让学生思考在时间差的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单位转换等)。
(2)时间的单位转换通过展示具体的时刻和时间差,让学生尝试将它们转换成不同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3)时间的表达方式通过展示具体的时刻(如:上午8点、下午3点30分等),让学生尝试用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这些时刻。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一天的时间(1)-》-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 一天的时间(1)-》-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7.2 一天的时间(1)}-北师大版》这一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一天的时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教材中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并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时间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概念。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安排和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拖延、浪费时间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天的时间安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培养自律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天的时间安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一天的时间安排,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时间工具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起床、吃饭、上学等,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激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一天的时间安排,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时间概念。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时间安排不当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的时间》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12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转化。
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使学生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能够对两种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24时记时法,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实践操作法。
学生利用学具钟对钟面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4、合作交流法。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初步感知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
课始,播放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说说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刻,学生可能说晚上7时或19时,随机板书在黑板上,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播放“新闻联播”,在屏幕右上角会出现的“19:00”,让学生知道19时就是晚上7时,接着询问学生像19时这样的记时法你知道叫什么记时法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是24时记时法(板书),那晚上7时呢,12时记时法(板书),初步感知两种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然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还在哪见过24时记时法,通过老师的收集演示,了解在一些公共场合,一般都要用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捷明了。
从而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探索,自主建构
1、一天从什么时刻开始。
首先让学生讨论一天从什么时刻开始,出现争议后,课件出示央视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让学生了解一天的开始,在24时记时法里记作0时,12时记时法里记做夜里12时。
2、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天的作息时间,知道在一天里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有24小时。
3、课件演示,感受一天的24时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探索24时记时法的记时规律,强化对0时的理解,知道今天的开始0时就是昨天的结束24时。
4、观察钟面上第一圈、第二圈分别从几时走到几时,把钟面变成两种记时法的时间轴,直观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深入学习,记时转化
通过利用刚才发现的两种记时法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记时法表示出来。
然后寻找规律,发现24时记时法转化成12时记时法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12时以前的不减12,直接加时间词;12时以后的要减12,再加时间词。
再学习12时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让学生自己举例体会转化的方法,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认识。
最后练习两种记时法的转化,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电视节目预告改写成12时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突破
重点,体验成功。
四、理解应用,推算经过的时间
1、阅览时间
9:00—12:00 14:00—16:30 观察图书馆中的阅览时间。
看到这些,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自己试着算一算:图书馆全天开放多长时间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拨钟,结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
2、确定乘火车时刻
(课件出示:车票)从车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
小组讨论:他最晚在下午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这时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火车发车时刻、加到车站所需时间和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五、课堂小结,回归生活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建构,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为什么叫24时记时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
并在课后用24时记时法做一份作息时间表,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