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计算现金流量表 (2)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
总有人在后台咨询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今天给大家准备好了,赶紧收藏!一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6%)+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6%)+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如何计算现金流量表
·如何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现金流量表简易计算方法
现金流量表简易计算方法现金流量表简易计算方法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X(1+17%)+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其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收回以前已经核销的坏账-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或者用倒挤方法)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期初)X(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末-期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付福利费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应付职工教育经费借方累计发生额+管理费用中“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公积”+成本和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职工保险+职工培训费等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费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管理费用中的税金本期借方累计发生额+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相关税费即实际缴纳的各项税金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公积企业年金、折旧、坏账准备与损失、税金)+营业费用、成本、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公积、企业年金、折旧、坏账准备与损失、税金)+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期末)+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期末)+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期末)注:如果期初<期末,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投资收益+收利息(期初-期末)+应收股利(期初-期末)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期初)+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期初)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融资租赁本金等。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如下: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存货 -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4、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 - 已交税金)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股息收入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一、经营活动(1)收到现金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内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金、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公式: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金+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租金)+应收帐款(初-末)+应收票据(初-末)+预收帐款(末-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本收本销不考虑) -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本期核销坏帐-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支出-视同销售的销项税-以物抵债的减少+收到的补价2税费返还内容: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依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应收补贴款、现金、银行存款3收到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收入、个人赔偿、经营租赁收入等依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内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扣除购货退回、含进项税)依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末-初)+应付帐款(初-末)+应付票据(初-末)+预付帐款(末-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2支付职工内容: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劳动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他福利费(不含离退休人员,在其他)依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公式: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减少(初-末)+应付福利费减少(初-末)3支付的各项税费内容: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四税”等各项税费(含属于的前期、本期、后期,不含计入资产的耕地占用税)依据: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印花税)、现金、银行存款公式: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已交增值税等4支付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支出、经营租赁支出等依据: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二、投资活动(1)收到现金1收回投资内容:短期股权、短期债权;长期股权、长期债权本金(不含长债利息、非现金资产)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2投资收益内容:收到的股利、利息、利润(不含股票股利)依据:投资收益、现金、银行存款3处置长期资产内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包括保险赔偿;负数在“其他投资活动”反映依据:固定资产清理、现金、银行存款4收到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收回购买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购建长期资产内容: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期购建资产首期付款(不含以后期付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租入资产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中)依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2支付投资内容:进行股权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支付的本金及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3支付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支付购买股票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三、筹资活动(1)收到现金1吸收投资内容: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收入净值(扣除发行费用,不含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在其他中)依据:实收资本、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2收到借款内容:举借各种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现金、银行存款3收到其他筹资活动内容:接受现金捐赠等依据:资本公积、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偿还债务内容: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不含利息)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股利、利息、利润内容: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股利、利息、利润依据:应付股利、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现金、银行存款3支付其他筹资活动内容:捐赠支出、融资租赁支出、企业直接支付的发行股票债券的审计、咨询等费用等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计算公式如下:(1)主营业务收入(指净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多余材料、代购代销等)(来自于利润表)+(3)销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4)(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期初金额-期末金额)+(5)(预收账款期末金额-预收账款期初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6)收回以前已经核销的坏账-(7)应收的意外减少:包括:实际发生坏账;应收票据贴现财务费用在借方部分;债务重组中对方以存货抵账;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到应收账款的换出。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如下: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存货 -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4、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 - 已交税金)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股息收入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一、经营活动(1)收到现金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内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金、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公式: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金+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租金)+应收帐款(初-末)+应收票据(初-末)+预收帐款(末-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本收本销不考虑) -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本期核销坏帐-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支出-视同销售的销项税-以物抵债的减少+收到的补价2税费返还内容: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依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应收补贴款、现金、银行存款3收到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收入、个人赔偿、经营租赁收入等依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内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扣除购货退回、含进项税)依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公式: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金+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存货(末-初)+应付帐款(初-末)+应付票据(初-末)+预付帐款(末-初)+存货损耗+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视同购货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2支付职工内容: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劳动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其他福利费(不含离退休人员,在其他)依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公式: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减少(初-末)+应付福利费减少(初-末)3支付的各项税费内容: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四税”等各项税费(含属于的前期、本期、后期,不含计入资产的耕地占用税)依据: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印花税)、现金、银行存款公式: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已交增值税等4支付其他经营活动内容: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支出、经营租赁支出等依据: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二、投资活动(1)收到现金1收回投资内容:短期股权、短期债权;长期股权、长期债权本金(不含长债利息、非现金资产)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2投资收益内容:收到的股利、利息、利润(不含股票股利)依据:投资收益、现金、银行存款3处置长期资产内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包括保险赔偿;负数在“其他投资活动”反映依据:固定资产清理、现金、银行存款4收到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收回购买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购建长期资产内容: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期购建资产首期付款(不含以后期付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租入资产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中)依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2支付投资内容:进行股权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支付的本金及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3支付其他投资活动内容:支付购买股票时宣告未付的股利及利息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三、筹资活动(1)收到现金1吸收投资内容: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收入净值(扣除发行费用,不含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在其他中)依据:实收资本、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2收到借款内容:举借各种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现金、银行存款3收到其他筹资活动内容:接受现金捐赠等依据:资本公积、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现金1偿还债务内容: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不含利息)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2支付股利、利息、利润内容: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股利、利息、利润依据:应付股利、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现金、银行存款3支付其他筹资活动内容:捐赠支出、融资租赁支出、企业直接支付的发行股票债券的审计、咨询等费用等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计算公式如下:(1)主营业务收入(指净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多余材料、代购代销等)(来自于利润表)+(3)销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4)(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期初金额-期末金额)+(5)(预收账款期末金额-预收账款期初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6)收回以前已经核销的坏账-(7)应收的意外减少:包括:实际发生坏账;应收票据贴现财务费用在借方部分;债务重组中对方以存货抵账;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到应收账款的换出。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分享【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分享【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导读】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如下: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 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 额 - 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存货 -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 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 额 - 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应付福利费《在建 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 - 已交税金;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股息收入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现金流量表公式大全
现金流量表公式大全现金流量表在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显示了一个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动情况。
现金流量表可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健康状况以及现金流动的情况。
以下是现金流量表中常用的公式。
1. 净现金流量公式净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现金流量是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总体现金流的净额。
它反映了企业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对现金流的综合影响。
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公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额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对现金流的影响。
3.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额公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额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以及与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现金流入。
4.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公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支付他人从事经营活动所支付的现金 +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与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现金流出以及向他人支付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5.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公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额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了企业在投资方面所发生的现金流。
6.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额公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额 = 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 + 收到的投资收益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额包括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以及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入。
7.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额公式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额 = 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 对外投资支付的现金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额包括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对外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最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最全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1、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并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1+税率)+利润表|其他业务收入+资产负债表|(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收到的税费返还=资产负债表|(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方法一:=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方法二: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主营业务成本+资产负债表|(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税率)+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资产负债表|(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2、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流量表的公式(新)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当期计提坏账准备-票据贴现的利息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新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职工新酬+(应付职工薪酬年初余额-应付职工薪酬年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年初余额-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期末余额6.支付的各项税费=当期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增值税---已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对外捐赠)+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但包括支付离退休人员的薪酬支付的租金、支付的罚款、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等)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收回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买股票、债券面值的收回)=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方发生额+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起收回的投资收益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现金流量表公式 (2)
现金流量表公式
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的核心公式为: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 净现金流量
其中,现金流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性收入,如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经营性支出,如采购商品、支付员工工资等,以及其他经营性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购买或出售固定资产、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发行或偿还债务、股权
融资、支付股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
现金流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包括采购商品或劳务支付,
支付员工工资等。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包括购买或建设固定资产,
购买股权、债权等。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包括偿还债务、支付股利等。
根据上述公式,净现金流量可以为正数(现金流入大于现
金流出)、零(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或负数(现金
流出大于现金流入)。
需要说明的是,现金流量表是一份财务报告,用于展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情况,以提供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信息,帮助分析师和投资者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现金流量运营情况。
具体的公式和项目分类可能会因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国家而有所不同。
现金流量表计算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现金流量表公式大全
现金流量表公式大全1.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 现金流量表公式2.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公式:1. 现金流入:- 销售收入- 收到的其他经营性现金流入2. 现金流出:- 购买原材料和商品支出- 工资、福利和税费支出- 其他经营性现金流出2.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企业的投资收益、投资支出和处置固定资产等。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公式:1. 现金流入:- 受到的投资收益- 处置固定资产所收回的现金2. 现金流出:- 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2.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借款、还款以及股东投资等。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公式:1. 现金流入:- 借款所得现金- 股东投资所得现金2. 现金流出:- 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 分配利润支付的现金3.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良好,投资和筹资是否合理。
常用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包括:-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性现金流入比例- 自由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比率分析4. 注意事项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准确计量现金流量,避免误判- 保证现金流量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遵循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进行编制以上是一份现金流量表公式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现金流量表公式详细说明
现金流量表公式详细说明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公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当期的预收账款 - 当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
- 说明:- 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这是企业在本期直接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从客户那里收到的现金。
例如,一家服装店在本月销售服装,顾客直接支付现金购买,这部分现金就属于当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 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企业在以前期间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但当时是赊销,客户没有立即付款。
在本期收到了这笔款项,就需要计入。
A公司去年10月向B 公司销售了一批货物,B公司未付款形成应收账款,今年3月B公司支付了这笔款项,这笔款项就应计入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
- 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类似,只是结算方式是采用应收票据(如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
如果企业在本期收到了以前期间的应收票据款项,也要计入。
例如,企业去年收到客户的一张商业承兑汇票,今年到期兑付收到现金,这部分现金计入此项目。
- 当期的预收账款:企业在本期收到了客户预先支付的货款,但商品还未提供或者劳务还未提供。
一家建筑公司在年初收到客户的预付款,这笔款项在本期收到,就计入当期的预收账款部分。
- 当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如果企业有销售退回的情况,并且退回时向客户支付了现金,这部分现金需要从总的收款中扣除。
例如,某电器公司销售出去的一台冰箱因质量问题被退回,并且向顾客退还了购买冰箱时支付的现金,这部分现金就要减去。
- 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企业以前认为某些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核销了坏账,但本期又收回了这笔款项,这部分现金也要计入。
例如,C企业之前认为一笔1000元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核销,本期客户又偿还了这笔款项,这1000元就计入此项目。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间范
围内现金的流入与流出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公式进行计算,以确保表格中的数据准确可靠。
以下是现金流量表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1. 现金流入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活动中获取的现金,包括销售商品、提
供劳务、收取利息、收取投资所得等。
计算现金流入的总额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现金流入总额 = 销售现金收入 + 利息收入 + 投资收益 + 其他现金收入
2. 现金流出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支出和付款的现金金额,包括购买商品、
支付工资、支付税费、偿还债务等。
计算现金流出的总额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现金流出总额 =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 支付劳务报酬 + 支付税费 + 偿还债务 +
其他现金支出
3. 现金流量净额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净额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可以用来
评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盈利。
计算现金流量净额的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净额 = 现金流入总额 - 现金流出总额
4. 现金余额的计算公式
现金余额是指企业在期末的现金存款余额,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现金余额 = 期初现金余额 + 现金流入总额 - 现金流出总额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一份完整的现金流量表,清晰地展现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支情况。
合理编制和分析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保障企业的财务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计算现金流量表
(2)
·如何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
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
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
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
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
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
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
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
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
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汇兑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