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2课教案新部编本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健康教案、科学教案、语言教案、安全教案、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节日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ealt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大明鼎鼎()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无掬无束()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
“鼎”字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
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体会演讲语言的特点;背诵第2、3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感悟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领袖的思想风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2. 深入阅读:通过阅读第2、3自然段,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3. 情感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4. 思辨讨论: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后实践: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感受革命领袖的思想风范。
2.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 深入阅读:通过阅读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3. 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享身边“为人民服务”的例子,体会精神内涵。
4. 思辨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以下是一个板书设计的参考:```《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具与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课后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后实践:结合实际,让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付诸实践,记录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会生字词,并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会生字词。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究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课文结构:引言、正文、结尾3. 重点词语:服务、人民、祖国、责任、荣誉4. 难点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3.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七、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5.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备课活页
1.提问: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五个字,你想是哪五个字呢?
2.学生回答:(为人民服务)
3.提问:那你在来想想,我会和大家对这五个字探讨些什么呢?
4.生答,引导:(1、这是文章的中心2、按照毛主席所说的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 3、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在大门里镶上这五个大字呢? 4、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在概括第四点的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点问题,借此机会讲解第四、五自然段:
学习第4段。
(1)指名读第四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文章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一层一层的叙述的呢?
5.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讲解“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让学生读,去掉“完全”、“彻底”再读,说说不同,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文章主旨的探讨与总结。
3.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标题、段落大意和关键信息,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生字词学习: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2. 内容:课文主旨、文章结构、生字词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2. 收集一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效地组织讨论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认真完成作业等,以便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12《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2《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习课文用革命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张思德精神;感受演讲稿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选自毛泽东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主要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方法和要求,以及如何解决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用革命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方法;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张思德精神。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演讲稿的特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要求。
五、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课文结构:引言、正文、结论3. 重点词语:为人民服务、张思德、革命道理4. 教学要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意思。
3. 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人民服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6.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为人民服务》2. 课文作者:毛泽东3. 重点词语:服务、人民、幸福、团结、友爱、进步4. 课文主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记忆重点词语。
2. 拓展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
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大明鼎鼎()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无掬无束()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
“鼎”字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
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
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大明鼎鼎()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无掬无束()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
“鼎”字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
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背诵第2自然段。
2.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主席说明观点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主席说明观点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设计好“资料卡”。
2.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填写“资料卡”。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聊一聊毛主席1.出示毛泽东主席的图片:还记得画面上的人吗?我们学过很多有关毛主席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再次领略伟人的风采。
2.出示三个关键词:这里有三个关于主席的关键词,看到这些关键词你分别想起了哪些课文?预设1:领袖——《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预设2:诗人——《七律·长征》——在历经了千难万险的长征后,毛主席写了《七律·长征》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朗诵!预设3:父亲——《青山处处埋忠骨》——面对爱子牺牲的消息,主席悲痛万分,此时我们看到了一位深爱孩子的父亲;在面对爱子的遗骨是否归葬祖国这一问题时,他最终选择把儿子的遗骨留在朝鲜。
此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毛主席有关,准备好上课了吗?一起读课题。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所作的演讲。
也就是说,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
2.理解课题。
(1)提问:什么是“为人民服务”?预设:无私地帮助别人。
(2)出示学习提示1: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为我们解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请打开书,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观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中心论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课文《为人民服务》的文本。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为人民服务》的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为人民服务》,圈画出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中心论点:为人民服务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4. 课文结构:引论-本论-结论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为人民服务》,熟读成诵。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
3. 搜集更多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4. 今后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上为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与讨论。
3. 文章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课文《为人民服务》的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课文《为人民服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和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和技巧。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2. 中心思想:为人民服务3. 写作手法和技巧:对比、排比、设问等4. 重点难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2. 收集一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名言警句,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4.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同学们,谁能用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句话的来历?(生举手发言,师相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3.师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重点指导:“鼎”字比较难写,记忆下半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死得其所:联系上下文可知在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鸿毛: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知是轻微,微不足道的意思。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文中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说说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
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
(课件出示)(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8岁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他虽然只活了29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2.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张思德。
3.小组内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四、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马诗日期二、选择题2.我是吴宓①教授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
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
学生上课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
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
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
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
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xī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他就像是一座钟。
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
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⑤比起教学上的一丝不苟,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
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⑥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
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⑦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
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⑧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
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注】①吴宓(mì)(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7 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2)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可通过换词理解)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4.指导分段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添:注意“点”和“捺”。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人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
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二、精读指导1.理解第一段:(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一一———一(2)交流。
(板书:凭什么……)(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①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琶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②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4)指导朗读。
突出句中重点词语,渎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来写?2.理解第二段实验的情况怎样?(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①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②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③全身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屯行④堵住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亡(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
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 (第一次)(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交流,相机点拨。
(指名读有关语句并概括)①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板书:做法结果思考)②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③“瞎子”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自由试述。
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①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③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板书:发现原来是……)(6)指导朗读。
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琶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勤于思考,大月巳实验,刁;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1.分部分复述;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人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二、精读指导(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
(同时可画图或动作演示)(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板书:超声波)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
说说读懂了什么。
(实验造福了人类)(板书:巨大恩惠)又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12 夜晚的实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导入: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
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三部分中哪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什么?三、作业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很崇拜科学家,老师也是一样。
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不是总是觉得科学实验是一个特别悬乎的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认识是不是有了一些改变呢?2、我想我们这节课应该至少解决两个问题:(出示)斯帕拉捷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科学家?通过解答第一个问题,我们才能对斯帕拉捷这个人有所了解,才能走进这位科学家;我们了解了斯帕拉捷,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实验的魅力。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2、指名读。
3、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我想散步的人不会是他一个人吧?4、可能我还有一个疑问希望大家帮助解答:我想街道上、树上栖息的动物会不少,可是他为什么对蝙蝠这么感兴趣呢?二、学习课文二-六自然段:(一)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先在书上做上记号,再尝试着填表。
2、斯帕拉捷的实验一共分为几次完成的?3、我们发现有的内容可以通过读书直接填写出来,有的不能光看就清楚的。
先说第一次吧。
这一次书上写的比较详细。
4、指名回答。
5、我们是概括的回答,课文中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
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验猜想,一个是实验后反思。
6、请一个同学把实验猜想部分再来读一读。
他读完了,我再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发现有什么区别吗?(教师在读的时候故意漏了一个“总”字),发现什么?一个“总”说明什么?这是人的常态思维,可能和斯帕拉捷同行的人也可能产生过疑问,但是大家也许就会根据常理认为蝙蝠就像猫一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而斯帕拉捷——(启发学生说下去)7、请同学把实验的过程读一读(即读第二自然段)看到这个词了——“轻盈敏捷” ?能不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一下它们是如何“轻盈敏捷”的?8、斯帕拉捷不由得——惊叫起来。
谁来读一读斯帕拉捷的反思。
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来表达?(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则行)9、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过程,作者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面面俱到。
认真地读四到五自然段,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通过自己的想象填写出来。
大家可以先看看第一次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对你写有帮助。
10、指名说,只要说得有理就可以了。
11、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有没有发现这个“啊”字呀!这可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字。
说说看,在这个字背后隐藏着斯帕拉捷的什么情感?12、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
这几个部分能不能调换次序?13、斯帕拉捷的实验完成了,说说看他在你的印象中是个怎样的科学家?14、科学家能够与众不同,就是在于他们能够抓住细微之处,并且能够打破砂锅问到底。
道尔顿有一次为孝敬老母买了一条长筒袜子送回家里,不想老母一见立即不悦道:“孩子,就算你有孝心吧,也不能让我这样的年纪穿这樱桃红的艳色袜子去教堂作礼拜吧。
”这一句话把道尔顿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说:“这明明是正合你老人家穿的深蓝色嘛,怎么会是樱桃红呢?”在场的人见状都哈哈大笑。
后来道尔顿又拿各种颜色纸让他的学生去认,终于他成了第一个发现和研究色盲的人。
于是他专门就此写了论文,并且留下遗嘱,死后请将自己的眼球拿去解剖,好探清色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