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概况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
本文将就城市化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背景在近代中国,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得以推动。
首先,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使中国城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现代化的探索。
其次,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为城市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再者,人口增长和农村转移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二、原因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随着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所取代,这促使许多人从农村迁往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其二,城市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市场,能够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前来,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其三,社会变革和观念转变。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革,人们的观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追求城市生活的机会和多样性。
三、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方面,城市化加速了人口迁移和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
经济方面,城市化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为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基础。
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聚集带来的社会问题。
文化方面,城市化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传统文化的转变。
四、城市规划与管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城市规划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城市管理则包括政府部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对城市生活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历史过程,不仅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化进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脉络,为今后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近代中国的城市
城市建设方针和建设意图有变化。
2、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
外国人的居住区与中国区严格区分, 两个地区在建筑质量、人口密度、建筑密度、 绿地标准、公用设施水平方面有显著的不同。
3、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
一般是引进占据者本国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土地上的
外国城市。
放射状。
1848年11月 英国将租界面积扩大至2820亩 1848年 美国开始在虹口地区购地,造成租界事实 1849年6月 法国建立租界,面积986亩 1893年 美英租界面积扩展至10676亩 1899年 美英租界再次扩展到33503亩 同年 法租界扩展至2135亩(约1423191平方米) 1914年 法租界扩展至15150亩 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公共租界,不久,美英和法国向中国政府交还租界。
“东省铁路”。
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 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 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 简称“中东铁路”。
(二)大连
帝俄占据时期(1898~1904)
“国际性的自由贸易港口和拟建的中东铁路的出口” 制定城市规划:环状广场几放射性道路形成城市骨架 铁路和港口的位置很突出 外国人居住区与中国人居住区严格分开,城市基础设
1、在新的地点建设工业 因开发新矿山形成新的市镇:唐山、大同等 在大城市外围独立设厂并形成工人居住区:北京等
2、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工业 形成较集中的工业区:上海、沈阳等 分散在市内建设:19世纪50年代的上海 在旧城城郊分散设厂:青岛、无锡、广州等
(五)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化,内地城市则发展缓慢。 同时,沿海城市布局也由
“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2、城市带主要分布在沿海、沿长江、珠江及铁路干线。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近代)
美租界 德租界 俄租界 意租界 奥租界 比租界 公共租界
2 2 2 1 1 1 2
上海(1848—1863) 天津(1860—1902) 天津(1895—1917) 汉口(1895—1917) 汉口(1896—1925) 天津(1900—1924) 天津(1902—1945) 天津(1903—1917) 天津(1902—1931) 上海(1863—1945) 鼓浪屿(1902—1945)
上海租界示意图
天津租界示意图
汉口租界示意图
中国城市
2、基本为旧城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北京、西安、南京。
■ 地区中心城市:南通、无锡、自贡。
■ 相对衰败城市:运河沿岸的以及内地城市。 如:江苏的淮阴、上海的嘉定、湖北的襄樊
中国城市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1840年-1895年 《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南京、厦门、宁波、
迅速。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以长春为政治中 心,沈阳为工业中心,大连为主要港口城市,使 东北城市得到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5、1937年-1949年 以重庆为陪都,带动西南、西北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一、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下由租界发展而来的 大城市
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英国霸占香港。
2、1895年-1914年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在中国建厂,
城市、租界大发展时期,近代城市初具规模。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中国城市
3、1914年-1927年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城市 快速发展。 4、1927年-1937年 ■ 1927年,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上海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化的城市社会。
这个转变不仅涉及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改变,还涉及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挑战。
首先,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当时,中国的城市主要是传统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如北京、上海和广州。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社会的动荡,城市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这个时期,城市规划几乎没有得到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城市发展开始加速。
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师开始引入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城市规划。
例如,中国政府实施了城市化政策,鼓励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和居住。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人口迁移,城市规模迅速增长。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城市规划师们需要解决城市土地有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改革。
例如,中国推出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还开始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规划师们开始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城市公园的建设。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上海的外滩都得到了保护和改造,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改革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发展过于迅速,导致了城市规划的滞后和不完善。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师们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急速的变革,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动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化的动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最初动力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殖民统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成为殖民地和商业港口,这对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在西方国家带动了城市化进程,中国随之而来。
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快速扩张。
二、城市规划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在西方技术和经验引导下逐渐兴起。
以上海为例,20世纪初,上海开始实施国际化的城市规划,形成了以外滩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域。
同时,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外国资本的涌入也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沿海港口城市成为了殖民统治和商贸中心。
三、城市建设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例如,北京的城市建设在清末时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开始从帝王的个人意志转向统一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征。
同时,一些大型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也推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
四、社会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产物。
在近代中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工群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此外,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过度集中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此外,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总结而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等因素都对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九章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二、上海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区的分布
迅速发展的原因: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 集中
工业的分布带来的严重后果: 1. 工厂和住宅混杂 2. 工业分布的盲目性造成交通运输严重不合 理 3. 工业分布与市际交通也不合理
二、上海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区的分布
上海的对外交通: 码头分布上的问题: 1、码头分布很集中 2、浦东、浦西仓库码头分布不合理 3、港口与铁路间缺乏直接联系 4、黄埔江航道淤塞严重 5、码头分工不明确
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
中国城市的基本标准: 1、政治与行政管理中心 2、存在一定的手工业及其从业人员, 是技术和文化中心 3、具有相当数量的居民
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
1、上海县城与租界并存,双城格局 显现 上海:2万平方千米 租界是上海形成双制状态 1855年上海租界规划,外滩面貌已 经初现 : (图) 地块开辟为方格网 越靠近黄埔江,地块越小,低价越高, 开间小进深大 中外对比: 1、中国传统制度下:身份、地位no.1 2、西方制度下:金钱——no.1
上海南京路的历史沿革
甚至有些外国人学习了中国的风水术,在建筑实 践中加以应用,回避某些不吉利的信息。如德国 人开始应用德国传统木构技术时,没有意识到者 中有大量交叉形式的木构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 美习俗,因为“×”形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些“凶 象”。 另外,有些地方在建教堂时也有意去掉了高耸的 塔楼,因为没有风水师的参与和认同,这些破坏 地方城市轮廓线的尖塔可能会引起百姓的反感。
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
2、1866年上海租界的发展 1910年日本人绘制了上海 地图 1917年清朝已结束——有 将华界和租界整合的趋 势
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拆除城墙 原因:1、经济方面考虑,城墙限制城市发展 2、城墙代表封建统治,拆除城墙是民心 所向。
关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回顾
关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回顾论文报告:中国近代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回顾一、引言随着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城市成为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城市化进程同样也经历了许多变迁和转型,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经验。
本文将围绕近代中国城市发展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回顾性总结来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演变和规律。
二、城市化进程与经济转型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从19世纪末期的开埠以来,满清政府逐渐为了促进对外贸易、融入国际市场而陆续开放多个港口。
以此为契机,中国传统经济开始向现代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逐步得以展开。
1.1 传统城市的衰落中国传统城市的衰落源于其繁华与凋亡的原因。
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和人民贫困的生活状态,促使着个体商贩和手工业者逐渐走向衰落。
传统城市商贾阶层的财富逐渐流向西方列强在中国控制的港口城市。
1.2 引进外国经济模式与城市创新西方列强的来临,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现代的经济管理方式。
如1898年湖南张謇创建了江南制造局,成功引进了洋务运动和西方工业,并嫁接在传统社会背景之上,为中国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此时,中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一次创新性的工业革命。
1.3 城市贫困问题的产生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新帝国主义时代,外国势力在中国开展侵华政策,中国城市正逐渐陷入分裂和贫困的困境中。
同时,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传统的土地税和盐税也无法维持现代城市规模的财政支出,城市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三、近代城市发展中的政府角色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城市的变迁和转型,离不开政府投入和协调。
2.1 政府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国政府为了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和满足城市人口的居住需求,制定了许多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例如,上海进城规划,定于1927年至1930年;香港英国殖民政府落实知事梁士诒中学区拨地计划,打通新披香隧道,开辟新地盘,提高了香港的城市化水平。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在近代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小的城墙内的老城区,发展成拥有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是城市形态和风貌的设计和规划,早在几千年前的古时候,中国城市规划已经存在了。
不过在近代,城市规划开始大规模推行,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开埠时期的城市规划19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对于许多城市,为了应对口岸的开放和贸易的发展,这些城市的规划都开始受到影响。
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以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开埠城市为代表。
这些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外国人开发中国城市的成果,不再以中国古代的布局为主,而是采用了欧洲城市的格局,如马赛式、纽约式和巴黎式。
在这些城市规划中,广场、公园、机场、码头、公寓、商业街区以及铁路、轨道交通等设施都得到了解决。
这个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显著表现出外国设计及开发的影响,虽然有中国特色,但是多有消极面,例如城市布局杂乱,缺乏与生态环境的结合等。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又迎来了一次大波。
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因是改善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在19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中,国务院授权各省市分别制定了城市规划,还设立了新的城市规划机构。
首批编制的城市规划中,首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等城市是重点。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使城市具有现代化特色,在经济上更加重要,在生活质量和环境上更加健康。
1949年后,政府也开始规划经济建设,农村重工业方针,为城市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从欧美等国城市规划中汲取营养,改进了城市布局,越来越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将绿色空间、开放空间、文化空间等国际经验运用到中国城市规划实践中。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城市规划的发展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具有历史意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城市规划等手段,加速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近代中国历史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历史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经济因素的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经济因素。
由于改革开放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这一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寻求工作。
同时,城市的经济活动也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人口涌入城市。
二、社会因素的推动城市化进程也受到社会因素的推动。
在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城市成为这些市民的聚集地,他们在城市中寻求更多的机会和自由。
这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进行。
三、政策因素的推动政府的政策也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的政府开始重视城市化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例如,推行城市计划,大规模修建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的规模。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城市化提供了保障,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四、文化因素的推动城市化进程还受到文化因素的推动。
近代中国兴起了一股新文化运动,人们开始追求更为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
城市成为了这种新文化的中心,人们在城市中寻求知识、享受文化艺术。
这种文化因素的推动,为城市化的进程提供了精神支持。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经济、社会、政策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深入推进,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近代对城市的治理与城市发展
中国近代对城市的治理与城市发展近代以来,中国城市的治理和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国家,城市的管理和发展与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国力提升息息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城市,都是畸形的城市,是西方列强的积弱所趋;中国的城市在国家的其中一个时期,曾处于非常贫困和灾难的状态。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城市的治理和发展逐渐加快,硕果累累。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化也已快速推进,城市的治理和发展也已开始进入新阶段。
中国城市治理的历史狭义上的城市治理,主要指城市政府行使职权的过程。
在中国,城市治理优劣也一直是衡量一个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治理的历史,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联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治理就已经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
在城市管理层面上,城市儒者们秉持君子治城的理念,规定城墙之内应该有许多街巷、桥梁和市场等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到了宋朝,城市治理则更注重庶民和平民的福祉。
诸如市井文化、娱乐活动、著名景点等等。
清朝施行“与民更始”的理念,厉行节约,政府的管理也渐趋严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段时期,城市治理基本上与欧洲列强的进一步入侵和殖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各个城市于是开始了一场自我救赎和独立发展的战争。
此时,城市治理主要表现为独立行使治理权力的过程。
中国的一些城市,例如上海,天津等,都已经被列强占领了领土和特权;当时的治理的功能和任务基本上被列强所掌控,国家的领土和独立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同时,中国城市在旧道路的基础上,逐渐兴起了一批新的城市规划设计,如宁波、上海、广州等城市所进行的大规模改造和建设等。
中国的城市治理也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新的经验。
改革开放与城市治理的新阶段中国大规模改革和开放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和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巨大的增长,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然而,这一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国内的动荡,中国迅速陷入了危机之中。
当时的中国城市几乎都是古老的封建城镇,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甚至缺乏现代基础设施。
这些城市大多数是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几乎没有什么起色。
因此,中国城市的现代化之路面临巨大的困难。
然而,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与现代化尝试。
南京成为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则成为了国家的首都。
工业化开始在一些城市摇篮中扎根,如上海、广州和天津。
这些城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的突破。
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迎来了重大的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提出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
这些计划鼓励人们投资兴办工厂和企业,推动城市的发展。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此时展开,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
然而,工业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了就业、住房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当时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了一些城市的混乱和拥堵。
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同时,工业化也引发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采取行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
城市规划和管理得到了加强,建设更为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城市成为了当下的发展目标。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以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会变革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迎来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一过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史中的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城市社会的变革。
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
1. 城市化的推动力量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推动。
西方列强的侵略及贸易活动导致了中国传统经济体系的动荡,推动了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工业化的推动力量促使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2.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城市化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到城市,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农民向城市迁移。
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而科技进步则为城市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城市社会变革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不仅带来了人口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社会的多个方面。
1. 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使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逐渐瓦解,社会等级的差距逐渐减小。
城市中的新兴中产阶级逐渐崛起,与传统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形成鲜明的对比。
城市文化的兴盛促使了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
2. 文化与思想的变迁城市化进程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
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新兴的市民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成长为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平台。
3. 社会服务的改善城市化的推动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改善。
城市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供水、供电等。
同时,城市化也提高了人们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了社会服务。
4. 社会问题的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增加。
城市化的推动导致了人口过度集中,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愈发凸显。
同时,城市社会的多样性也带来了犯罪率的上升、社会隔离等问题。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
• 三、居住
• 1、里弄住宅,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资本 主义新的条件下的变种。为了在小块的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 低层的、独门独户的出租住宅,而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住宅演 变成联立式住宅。 • 里弄多在私有土地上建造。里弄内有总弄、支弄,总弄通 大街。房屋很少考虑朝向,建筑密度很高。 • 2、棚户区,多形成在工业区附近,没有上下水道,没有像样 的道路,地势低洼。 • 3、花园洋房,在租界区内,多为外国人和中国上层统治阶层 居住。 • 4、高层公寓,主要为来自国外的淘金者,没有更多的钱建造 洋房的外国人。兴建于30年代。商人认为房地产行业稳定,而 里弄不好收房租。当时,建筑材料低廉,人工较便宜,高层建 筑的技术比较成熟。多集中在商业区附近。
上海市都市计划三稿
20世纪初的上海外滩
20世纪初的仁记洋行大楼
• 大上海计划肩负的使命 (一)促进城市统一 大上海计划是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无法实现对租 界统一领导的情况下,设想通过城市规划建设来动摇 租界的发展基础,抑制租界的发展,最终实现对上海 的统一控制。对此,国民党政府充满期待。 1927年7月7日,蒋介石亲临上海,在上海特别市 成立典礼上讲话:上海特别市,非普通都市可比,上 海特别市乃东亚第一特别市,无论中国军事经济交通 等问题,无不以上海特别市为根据,若上海特别市不 能整理,则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即不能有头绪,上 海不仅成为中国各地之模范,并当依照总理建国方略 之计画,一一实行之,上海特别市,中外观瞻所系,
上海市都市计划一稿
•
初稿完成后,经过五个月的修改,于1947年5月 完成了“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报告书(二稿)。 • 二稿与一稿相比,在人口规模方面有增加,订出 了五十年后增加到1500万人的计划,在土地使用方面, 提高了人口密度,以免城区范围过大;对于铁路、港 口等技术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甚至连编组站的 位置及联结其他路线的细部也画了出来,并设想了市 内高架道路。在进行二稿的同时,做了改建闸北西区 的详细规划,按邻里单位及行列式进行布置,还研究 了日照、绿化等卫生问题。同时,还考虑了改善市容、 管理工厂建设的规划草案等。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随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中国城市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传统的封建城市逐步转变为现代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引进西方城市规划理念、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的经济意义、现代城市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沿革中国的城市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城市。
从唐宋以后,中国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许多大型城市,如浙江的杭州、江苏的苏州、福建的福州等。
但是,城市在经历了一段繁荣之后,很容易就会崩溃。
中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战乱和动荡,这导致了城市经济的崩溃和城市自身的衰败。
直到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变革,中国的城市才开始逐渐复苏。
二、引进西方城市规划理念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如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城市规划理念。
1904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交通总局”,开始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
此后,中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多个城市规划机构,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例如上海外滩、广州中山大道、北京长安街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
三、城市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更加加快。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中国城市人口占比从17.9%提高到了58.5%。
尤其在21世纪初,中国遭遇了一波城市建设的狂风,许多县级城市变成了地级城市,一些地级城市发展成了省会城市。
例如深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形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城市发展的经济意义城市化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首先,城市化可以促进人口和资源的集聚,使生产效率更高。
其次,城市化可以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更多的创业和就业人才。
当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城市经济发展也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的财政收入也会大幅增加。
因此,发展城市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2.1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和特点(1)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情况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它是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中展开的。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发展是在“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展开的。
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始终与被动的开埠通商联系在一起。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城市化的、具有自身历史特征的发展道路,它既没有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也没有形成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巨大推力。
已为人们熟知的事实是:中国近代制造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海省份特别是通商口岸城市,外资工厂在制造业部门占有主要份额,工厂工业主要是消费品工业,工厂平均规模很小,华资比外资更小。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变迁过程。
以被迫开埠通商为契机,城市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初步发展当然显示了城市化的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自然经济基础上农业的衰落和工业化的低发展,凸显了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和落后的另一面。
(2)近代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早在宋代,中国就有了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宋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代出现了以私人手工作坊和手工业作坊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
进入近代以后,真正的城市化开始在中国出现。
然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模式。
其特点是:中国的城市化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历史背景;商业化先于工业化导致城市工业难以吸收过剩劳动力,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有限;在自然灾害和传统“小农经济”瓦解的夹击下,农民被迫涌入城市谋生,带来消极的城市化效应。
1.2.2 1949~1978年的城市化水平和特点中国真正的城市化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1)1949~1978年的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内地的城市化进程相当缓慢,在1950~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
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历程
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历程中国城市发展史是一部悠久的历程。
从最早的古代城市到现代城市化,中国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简要回顾和分析。
一、古代城市(公元前2070年-公元1840年)1. 夏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夏商周时期。
这个时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和军事中心,如郑州、西安、洛阳等。
这些城市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墙是城市的象征,也是防御工事。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开始向经济、文化中心转变。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
城市规划也开始出现,街道和巷弄布局逐渐形成。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汉朝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如长安、洛阳、成都等。
二、近代城市(1840年-1949年)1. 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租界和殖民地。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等。
这些城市主要服务于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富豪阶级,经济发展不平衡。
2. 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向现代化转型。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现代化城市,如南京、武汉、重庆等。
这些城市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出现了许多公共设施和建筑。
同时,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工人阶级开始崛起。
三、现代城市(1949年至今)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这些城市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同时,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速。
2.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如深圳、珠海、厦门等。
这些城市主要服务于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住房、环境等问题逐渐凸显。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
■ 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北京、西安、南京。 ■ 地区中心城市:南通、无锡、自贡。 ■ 相对衰败城市:运河沿岸的以及内地城市。 如:江苏的淮阴、上海的嘉定、湖北的襄樊
中国城市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
1、1840年-1895年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南京、厦门、宁波、 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英国霸占香港。 2、1895年-1914年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在中国建厂, 城市、租界大发展时期,近代城市初具规模。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2 、工业发展与工业区分布
上海迅速发展的原因: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集中 ■ 工厂住宅混杂在一起。 ■ 工业分布的盲目性造成市内交通运输的严重不合 理。
中国城市
3 、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占港口贸易总额的一半以 上,航道阻塞,港口码头相对集中但分布混乱,港口 与铁路交通不相连。
中国城市
3、1914年-1927年 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快速发展。 4、1927年-1937年 ■ 1927年,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上海发展 迅速。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以长春为政治中 心,沈阳为工业中心,大连为主要港口城市,使 东北城市得到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此外,由租界发展而来大城市还有天津、武汉 等城市。(P278) 。(P278) 。(P278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二、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建城市
青岛、 大连、 哈尔滨 青岛、 大连、
中国城市
1、共同特点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规划意图反映了殖民者的利益,民族矛盾尖锐。 ■ 规划相对合理,一些方面达到好的效果。 ■ 规划设计思想和建筑风格都是本国经验的照搬,甚 至有些在本国都无法实现的也拿到中国实施,城市体 现的是西方古典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特征。 ■ 城市面貌体现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
第十一讲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3
南通全貌
南通钟楼
南通商会大楼
更俗剧场
民国初年西门大街
南大街
南公园桥
第四节
近代的重庆
一、重庆的概况: 重庆位于四川省东南,是嘉陵江与长江 汇合处的山城,系鹿头山与娄山的余脉,三面 环水一如半岛,形状似秋叶一片。 1、鸦片战争前: (1)名称由来:隋开皇初称“渝”,渝州 (嘉陵江的支流)由渝水而来,南宋时,升为 府。重庆一说因地处介于顺庆、绍庆之间而得 名,一说是南宋赵惇为封恭王和即帝位的双重 庆贺而得名。
• 唐山
唐山是近百年来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工矿交通等 企业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唐山虽然不在帝国主 义直接控制下,没有租界,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背景,这里一些工业也曾一度为帝国主义所 占有,也有专为外国人居住的地区。城市发展显现出 早期资本主义城市自发、畸形发展的特点。
城市发展的原因:
开埠前期的重庆
解放初期的渝州半岛
2、鸦片战争以后 1890年3月中英在北京签订的《烟台条约增续专约》 规定重庆成为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使重庆 成为日本的通商口岸,1901年的《重庆日本商民专界 约书》规定日本在重庆府城朝天门外南岸王家沱,设 立日本专管租界,这是四川的第一个租界。 重庆开埠的结果:1)重庆开埠使英国的侵略势力 从上海扩展到长江流域,成为对中国大西南的庞大侵 略计划的重要步骤;2)各国纷纷来重庆设立领事馆, 外国洋行蜂拥而入;3)使重庆与国际间建立了贸易 关系,成为内地的重要通商口岸;4)近代民族工商 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
1、唐闸、天生港,与南通旧城形成鼎足之势,而在功 能上又是一个整体。 2、旧城为政治中心,唐闸建成新的工业区,城西及西 南的濠河两岸为新发展地区,以桃坞路最为集中。 3、桃坞路两旁为新建的商业建筑及私人住宅和里弄住 宅。 4、在南濠河沿岸的东段兴建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机构。 5、利用濠河中段宽阔的水面修建游憩中心,有东、南、 西、北、中5个公园。 6、全县道路分成干线与支线,成立专门的机构—路工 处,修筑了公路与沿路的桥梁。 7、1900年后,整个城市结构和面貌发生根本的改变, 而老城的格局并未打破。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实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民族强盛和振兴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社会组织形态。
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城市与农村的分化和矛盾、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环境和文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中国近代城市化历史回顾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19世纪中期的广州和上海。
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贸易,这两个城市逐渐成为中国开放的窗口,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建设和规划也随之启动。
清朝政府开始对城市进行管理和规划,设立市政府和城管机构,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如水厂、电站、铁路等。
20世纪初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逐渐成形,城市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上海成为了中国的金融、商贸、工业中心,其现代化城市形象成为了各地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同时,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天津等也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新的规划和建设带来了更舒适的城市环境和社会文明。
20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也迅速增加。
然而,城市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住房短缺、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等,给城市管理和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问题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中国更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城市形象和城市规划理念。
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和严峻。
1. 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城乡差距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2014年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减少,这就需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
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导致了资源分配和公平问题,也造成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2. 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也是最难实现的。
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的是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土地开发、环保、交通、居民利益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概况
刘娜·人文学院广告学·201101010285·周一1、2节
摘要: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绝大部分是地主封建统治阶级以及一些商人、手工业者的聚居地。
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乡村。
城市集中了官府,地主宅第,以及商业、手工业及其他劳动人民,城市大部是消费性的。
城市的功能结构简单,平面形式沿袭着封建社会的城制,建筑面貌也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形式。
鸦片战争以后,标志着我国近代史的开端,封建社会经济开始逐渐解体,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城市是社会经济的产物,这种变化必然使原有城市发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不仅使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城市、发展
正文:城市作为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在4000至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城市的萌芽就已经出现,可见中国的城市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这其中清代城市可谓是重中之重,我觉得清朝就是一个分割点,清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的一个王朝,继承了之前各朝城市发展之精华,达到了封建社会城市建设的高峰。
之后在中国进入近代史之后,开启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道路。
近代城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土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包括:(1)受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1)割让地;2)租借地;3)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沿线附属地城市;4)占领地。
这类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主要是,多半原来并无基础或基础较差,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在列强占领以后被选定发展起来的。
城市一般按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进行规划建设,显得较有条理,但其布置手法和建筑形式,都是当时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流行形式的移植,整个城市反映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如:青岛、大连、香港、哈尔滨等。
第二类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
包括:租界城市,即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如上海、天津、汉口。
此外还包括有些由中国官僚资本或民
族资本开办的新的工矿企业而兴起的新城市和近代交通型城市。
主要表现为许多商埠城市。
数量很多,差不多遍布全国各地。
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港埠、陆埠城市共达70余处(不包括我国自行开放的32处)。
首先,先来分析一下第一类城市的代表之一青岛的近代发展概况:青岛是帝国主义独占的城市,有长期的建设目的,因而有一定的规划,在城市规划的一些具体技术及手法上,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经验。
一、建设方针及规划意图:德国占据时期,按其侵略的总方针,城市建设上以军事据点及贸易港口为重点,城市规划突出了这两方面的要求。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着重于经济侵略方面,具体执行其“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侵华总方针,偏重于工业及交通方面的建设。
二、规划分区:德国占据时期,1900年的规划中,见德国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德国区在市南沿海环境最优美的地段;中国区在北部,居住、工业、商业混杂。
日本人内帝国主义占领时期在沧口、四方一带建工业区,这里运输条件好,而工人住宅区却设在靠近铁路两旁的低洼地带,居住条件恶劣。
三、道路系统:德国占据时期,1900年的规划中,道路系统与地形结合得较好,道路网是不规则的方格形;由于当时交通问题还不严重,道路网没有明确的分工。
日本在1937年后的规划中,曾试图解决道路网的分工问题。
四、居住区:德国区的居住建筑集中在“提督公寓”以东一带,系独立式花园洋房,立面多是19世纪末德国花园住宅的形式,建筑密度低,绿花多,建筑标准高,结合和利用地形较好。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出现大量日本式小住宅,这些住宅较注重实用功能,平面及立面形式简单。
六、建筑风格及城市面貌:城市面貌上充分反映出殖民地城市的色彩。
建筑完全是按殖民者的本国建筑形式设计和建造的,采用了一些欧洲古典城市的手法。
分析这些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可以发现:一、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这些城市的规划都服务于这些国家当时侵略中国及殖民扩张政策的总目的:有的偏重于军事建设,有的偏重于商业贸易,有的偏重于工厂及铁路建设,也有的是综合性的。
随着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不同时期及不同阶段,占据者的改换,这些城市的建设方针和建设意图也有变化。
二、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
在城市建设上,外国人的居住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两个地区在建筑质量、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绿地标准、公用设施水平方面有显著的不同。
三、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一般是引进占据者本国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土地上的
外国城市。
由于只有一个占据国,建筑风格还较统一。
有时中途改易占据者,却反映了两个不同占据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
早期颇多古典或仿古形式,后期则现代主义色彩更为浓厚。
四、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外国占据的城市,和其本国的城市一样,都是资本主义型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上海,城以港兴,依托“襟
江带海”的地理优势,是上海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点。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处的南岸,有黄浦江深水航道而成为天然良港。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发展的很早。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于1843年开辟为商埠,帝国主义相继而来,从此上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小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甚至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最大基地、旧中国的工商业中心、世界闻名的“冒险家的乐园”。
上海开埠后不久即设立租界。
上海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租界的不断扩张的过程。
上海的城市性质是和租界不可分的。
1845年11月,英帝国主义与清朝地方官员订立所谓的“地皮章程”中,规定划出一定的地界为英国人居住,这种租地界限,便是后来的租界。
1848年,美帝国主义签订“望厦条约”,占据虹口一带为美租界。
法帝国主义在“天津条约”后,在上海占租界。
上海的工业布局上海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集中,其中外国资本开办的工业增长得很快。
且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处,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港口。
而居住主要分三种形式:1、里弄住宅,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资本主义新的条件下的变种。
里弄多在私有土地上建造,建筑密度很高。
2、棚户区,多形成在工业区附近,地势低洼。
3、花园洋房,在租界区内,多为外国人和中国上层统治阶层居住。
4、高层公寓,主要为来自国外的淘金者,没有更多的钱建造洋房的外国人,多集中在商业区附近。
再看一下上海的市政设施:大多数为租界区建设,基本上为租界区服务,(如供水、排水、电、电话、电报、煤气等)。
而且租界区工程设施与中国区设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划,因而管网布局混乱,布局极不合理,为后来的调整增加很大的难度。
上海近代绿化由于土地昂贵,绿化很少,仅在租界内有少量的花园,全上海只有1平方公里人均0.18平方米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上海由于帝国主义的分割统治,没有统一的城市规划。
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日本占领上海在1938年,着手对上海进行规划。
通过案例分析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加剧和开埠港口的增多,洋货的大量侵入使得沿海开埠地区的自然经济日益破坏,在世界资本主义的链条中,中国成为外来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独立自主地位的丧失也导致近代中国开埠城市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洋货的倾销和鸦片走私等不法行径。
开埠后,随着外来资本主义的强行渗透,资本主义市场的作用使得中国历史上各个相对孤立的经济区域之间以及开埠城市与周边乡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城市格局也被迫调整。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发展,也体现了在近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对西方强势资本主义时的被动地位,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那么现在中国城市化道路到底该怎么走呢?我认为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手段,同时,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必然来源于大城市圈,所以也要
发展大城市,要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资源有限,不能盲目浪费,懂得节约才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
我认为我们要构建节约型城市,让城市化不再浪费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污染越来越严重,当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城市化发展也是美化环境的表现。
我们要无污染的城市化发展。
在城市化过程中也要运用科学,使之更加先进,要做到依法治市,不再出现违法行为。
城市化发展是历史必然,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我认为城市化发展也是人在变得越来越成熟和强大的过程,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成为一个文明有素质的中国人。
总之,城市化发展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就像大跃进的时候,当然战略决策也非常重要,需要我们领导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进行决断,不要出现文化大革命的悲剧。
一个美丽的城市会让每个人感觉舒服,更加有幸福感,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城市就像大花园,到处开满鲜花!
参考文献:王亮.管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概况.[EB/OL].
/v_show/id_XMjg5MzQ1OTI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