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概况
刘娜·人文学院广告学·201101010285·周一1、2节
摘要: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绝大部分是地主封建统治阶级以及一些商人、手工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乡村。城市集中了官府,地主宅第,以及商业、手工业及其他劳动人民,城市大部是消费性的。城市的功能结构简单,平面形式沿袭着封建社会的城制,建筑面貌也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形式。鸦片战争以后,标志着我国近代史的开端,封建社会经济开始逐渐解体,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是社会经济的产物,这种变化必然使原有城市发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不仅使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城市、发展
正文:城市作为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在4000至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城市的萌芽就已经出现,可见中国的城市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这其中清代城市可谓是重中之重,我觉得清朝就是一个分割点,清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的一个王朝,继承了之前各朝城市发展之精华,达到了封建社会城市建设的高峰。之后在中国进入近代史之后,开启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道路。
近代城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土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包括:(1)受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1)割让地;2)租借地;3)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沿线附属地城市;4)占领地。这类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主要是,多半原来并无基础或基础较差,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在列强占领以后被选定发展起来的。城市一般按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进行规划建设,显得较有条理,但其布置手法和建筑形式,都是当时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流行形式的移植,整个城市反映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如:青岛、大连、香港、哈尔滨等。第二类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包括:租界城市,即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如上海、天津、汉口。此外还包括有些由中国官僚资本或民
族资本开办的新的工矿企业而兴起的新城市和近代交通型城市。主要表现为许多商埠城市。数量很多,差不多遍布全国各地。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港埠、陆埠城市共达70余处(不包括我国自行开放的32处)。
首先,先来分析一下第一类城市的代表之一青岛的近代发展概况:青岛是帝国主义独占的城市,有长期的建设目的,因而有一定的规划,在城市规划的一些具体技术及手法上,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经验。一、建设方针及规划意图:德国占据时期,按其侵略的总方针,城市建设上以军事据点及贸易港口为重点,城市规划突出了这两方面的要求。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着重于经济侵略方面,具体执行其“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侵华总方针,偏重于工业及交通方面的建设。二、规划分区:德国占据时期,1900年的规划中,见德国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德国区在市南沿海环境最优美的地段;中国区在北部,居住、工业、商业混杂。日本人内帝国主义占领时期在沧口、四方一带建工业区,这里运输条件好,而工人住宅区却设在靠近铁路两旁的低洼地带,居住条件恶劣。三、道路系统:德国占据时期,1900年的规划中,道路系统与地形结合得较好,道路网是不规则的方格形;由于当时交通问题还不严重,道路网没有明确的分工。
日本在1937年后的规划中,曾试图解决道路网的分工问题。四、居住区:德国区的居住建筑集中在“提督公寓”以东一带,系独立式花园洋房,立面多是19世纪末德国花园住宅的形式,建筑密度低,绿花多,建筑标准高,结合和利用地形较好。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出现大量日本式小住宅,这些住宅较注重实用功能,平面及立面形式简单。六、建筑风格及城市面貌:城市面貌上充分反映出殖民地城市的色彩。建筑完全是按殖民者的本国建筑形式设计和建造的,采用了一些欧洲古典城市的手法。
分析这些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可以发现:一、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这些城市的规划都服务于这些国家当时侵略中国及殖民扩张政策的总目的:有的偏重于军事建设,有的偏重于商业贸易,有的偏重于工厂及铁路建设,也有的是综合性的。随着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不同时期及不同阶段,占据者的改换,这些城市的建设方针和建设意图也有变化。二、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在城市建设上,外国人的居住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两个地区在建筑质量、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绿地标准、公用设施水平方面有显著的不同。
三、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一般是引进占据者本国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土地上的
外国城市。由于只有一个占据国,建筑风格还较统一。有时中途改易占据者,却反映了两个不同占据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早期颇多古典或仿古形式,后期则现代主义色彩更为浓厚。四、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外国占据的城市,和其本国的城市一样,都是资本主义型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上海,城以港兴,依托“襟
江带海”的地理优势,是上海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点。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处的南岸,有黄浦江深水航道而成为天然良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发展的很早。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于1843年开辟为商埠,帝国主义相继而来,从此上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小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甚至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最大基地、旧中国的工商业中心、世界闻名的“冒险家的乐园”。上海开埠后不久即设立租界。上海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租界的不断扩张的过程。上海的城市性质是和租界不可分的。1845年11月,英帝国主义与清朝地方官员订立所谓的“地皮章程”中,规定划出一定的地界为英国人居住,这种租地界限,便是后来的租界。1848年,美帝国主义签订“望厦条约”,占据虹口一带为美租界。法帝国主义在“天津条约”后,在上海占租界。上海的工业布局上海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集中,其中外国资本开办的工业增长得很快。且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处,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港口。而居住主要分三种形式:1、里弄住宅,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资本主义新的条件下的变种。里弄多在私有土地上建造,建筑密度很高。2、棚户区,多形成在工业区附近,地势低洼。3、花园洋房,在租界区内,多为外国人和中国上层统治阶层居住。4、高层公寓,主要为来自国外的淘金者,没有更多的钱建造洋房的外国人,多集中在商业区附近。再看一下上海的市政设施:大多数为租界区建设,基本上为租界区服务,(如供水、排水、电、电话、电报、煤气等)。而且租界区工程设施与中国区设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划,因而管网布局混乱,布局极不合理,为后来的调整增加很大的难度。上海近代绿化由于土地昂贵,绿化很少,仅在租界内有少量的花园,全上海只有1平方公里人均0.18平方米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上海由于帝国主义的分割统治,没有统一的城市规划。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日本占领上海在1938年,着手对上海进行规划。
通过案例分析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加剧和开埠港口的增多,洋货的大量侵入使得沿海开埠地区的自然经济日益破坏,在世界资本主义的链条中,中国成为外来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独立自主地位的丧失也导致近代中国开埠城市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洋货的倾销和鸦片走私等不法行径。开埠后,随着外来资本主义的强行渗透,资本主义市场的作用使得中国历史上各个相对孤立的经济区域之间以及开埠城市与周边乡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城市格局也被迫调整。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发展,也体现了在近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对西方强势资本主义时的被动地位,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那么现在中国城市化道路到底该怎么走呢?我认为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手段,同时,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必然来源于大城市圈,所以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