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东县高级中学高三3月线上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合肥三模语文试卷作文(含答案)
安徽合肥三模语文试卷作文(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A. 《背影》B. 《荷塘月色》C. 《庐山谣》D. 《登高》2.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文学的古典时期?()A. 春秋战国B. 唐代C. 宋代D. 民国3. 以下哪个不属于常用的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对偶D. 参照4. 以下哪个不属于文学四大样式之一?()A. 诗歌B. 散文C. 戏剧D. 书法5.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二、判断题1. 《庐山谣》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2024学年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三3月测试(线上)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三3月测试(线上)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它是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材料二:红色文化遗存是红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对传承红色文化的日益重视,各地逐渐认识到了保存、修缮红色文化遗存的重要性,甚至兴起了重建、复建文化遗址的热潮。
【高三】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卷
【高三】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卷【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语文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安徽省肥东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
安徽省肥东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文人来说,兴之所至,在驿站的墙上涂抹几句诗,是很平常的事,()。
当文人在粉墙上________,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围观的人群中则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文士酣畅淋漓地________,然后飘然远去,他自己并不能把这放在心上。
那“发表”在墙壁上的诗,自有过往的文人墨客去________。
他们背着手吟读一回,觉得不怎么样,又背着手踱去,在转身之间,已就淡忘得差不多了。
偶尔见到几句精彩的,便要伫立许久,品味再三,________般怡然陶醉,日后又少不得在文友中传扬开去。
过了些日子,那字迹经过风吹雨打,剥落得不成样子了,店主便用泥灰粉刷一遍,清清白白的,好让后来的人再用诗句涂抹。
主人照例给他在一旁捧着砚池,很欣赏的样子。
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恐怕没有统计过。
(1)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围观者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写诗的人也更不会大惊小怪。
B . 围观者不会大惊小怪,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更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
C . 驿站的主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写诗的人也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D . 写诗的人不会认为这有污站容,驿站的主人不觉得有出风头之嫌,围观者更不会大惊小怪。
(2)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笔走龙蛇一挥而就评头论足醍醐灌顶B . 力透纸背一挥而就指手画脚振聋发聩C . 笔走龙蛇一蹴而就评头论足振聋发聩D . 力透纸背一蹴而就指手画脚醍醐灌顶(3)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A . 到底有多少诗就这样“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没有恐怕统计过。
高三年级三月调考语文试题.doc
高三年级三月调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缉.拿辑.录修葺.开门揖.盗B、逡.巡梭.镖唆.使怙恶不悛.C、砧.板玷.污粘.连沾.沾自喜D、诋.毁官邸.抵.牾砥.柱中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恪守焕散针砭时弊英雄辈出B、授权威胁两肋插刀两全齐美C、裨益诟骂一筹莫展无济于事D、筹码通谍目不暇接沧海桑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
②张院长今年58岁了,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刚过上几天的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③为了建设和谐社区,我们必须先拿出计划,落实实施措施。
A、推敲清净从而B、推敲清静从而C、推求清静进而D、推求清净进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在挨家询价,最后往死里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B、《龙船调》是一首妇孺皆知....广为传唱的歌,也闯入了世界舞台。
央视春晚评价《家住长江边》将这首歌发挥到了极致,既有其原始味道,又有时代感。
C、在多哈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何冲和王峰的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比赛动作优美整齐,比赛现场人言啧啧....。
D、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社保资金、扶贫专项资金、乡镇负债等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今年我省审计工作重点。
B、本次女排大奖赛澳门站的比赛,巴西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多点进攻,以3:0战胜了志在卫冕桂冠的中国队。
C、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我省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标志着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启动。
D、因为拍戏时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与其他演员合作起来,周润发很会给人减轻压力,大家相处特别融洽。
高中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试题PDF(共8页)
语文(yǔwén)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1.C.〔此题考察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才能。
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根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者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者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
解答时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方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
C项以偏概全。
从全文可知公一共卫生短板有诸多方面,如第四段中还有“国家储藏体系〞〕2.C.〔此题考察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才能。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构造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中没有阐述现有应对突发重大公一共卫惹事件才能程度的“优势〞〕3.B.〔此题考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才能。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展比拟,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展判断。
A项偷换概念。
由原文“探究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实现公一共卫生效劳和医疗效劳有效衔接〞可知是“公一共卫生效劳〞而不是“公一共卫生队伍〞。
C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涉及“社会志愿者效劳体系〞。
D项混淆时态,已然未然错位,是将变得更加坚强,由原文“在经历了这场磨难之后,我们必将变得更加坚强,继续……奋勇前进!〞可知〕〔二〕实用(shíyòng)类文本阅读〔12分〕4.D〔“可结合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进展远程机器人手术〞错误,原文是“基于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如采用医疗效劳机器人进展远程查房等〞〕5.C〔材料三中的智能化医疗终端人群分类不是对应着医疗级和安康级智能化医疗化终端进展的,智能血糖仪和小米手环的适用人群不能简单的分为老年人群和运动安康人群。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合肥市肥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任何一个曾沐浴过先锋文学的余泽而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对故事的戒备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先在的常识,所谓“小说在故事终止处开始”的说法就是这种戒备意识的集中显现。
事实上,就中国本土先锋文学思潮嬗变的轨迹来看,“故事”其实并未远离,1990年代以后更是全面回潮,但是当“写什么”又一次代替“怎么写”去接管小说时,那个时刻被后来的很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描述为一个先锋文学精神终结的时刻,似乎在意味着更具现代性和探索意识的先锋文学理解中,传统的故事既已被打倒、拆解或置换,就再也不可能构成驱策文学向前的资源。
这一理解导致了两个至今仍有相当影响的结果——其一,以故事驱动的小说在艺术性上要弱于以叙事驱动的小说成了被广泛认可甚至是具有自明意义的写作观念;其二,除了像莫言这样的庞然大者,即便一个小说家擅于写故事,他也绝少以此自矜,似乎讲好故事并非荣耀——并最终形成了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个认识效应。
然而,最近几年事情却有了变化。
先是2015年,赵松的《抚顺故事集》出版,在读书圈引起不小的关注;同年,以故事命名的小说集还有颜歌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和宝树的《时间狂想故事集》;随后两年,以“故事集”为名的各类纯文学作品越出越多;此外,还有为数不少虽不直接以故事为名,但一看便摆明了要讲故事的小说集,如朱岳的《说部之乱》、冯唐的《搜神记》、刘汀的《中国奇谭》、赵志明的《中国怪谈》,以及化身“说书人”身份的张大春的《春灯公子》等。
当然,仅以“故事”来命名作品可能说明不了太多,放眼世界,诸如《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九故事》《东方故事集》之类的名号也所在多有。
但是这一回,中国故事的复归并不羞涩,不但大张旗鼓地亮出本尊的旗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张大春、李敬泽到弋舟、冯唐再到赵志明、郑在欢,这些故事的讲述者不但囊括了50后到90后的完整代际,还各自有着文坛宿将或新锐的名号,在文学圈子里代表着有相当影响的文学品位,他们不约而同,重建小说与情节的友善关系,重塑对故事的敬畏和尊重,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巧合来解释,虽然还不完全明朗,但至少意味着新世纪关于小说理解的又一次深刻转向:故事,真的重新开始了。
安徽省高考语文3月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考语文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12分) (2018高二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2024届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那位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成人明明知道而不敢说,反倒说皇帝的新衣如何如何漂亮;最后还是一个孩子直截了当地说,皇帝没穿衣服,是光屁股,把事实戳穿呢?这就是因为成人知道皇帝的厉害,戳穿事实是要掉脑袋的,所以面对事实不敢说破。
孩子还不懂世事,没有什么顾虑,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谓“童言无忌”。
我国明代有一位思想家,叫李贽,他是一位思想很解放的学者。
他写过一篇文章《童心说》。
他认为,一个诗人、作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童心”“赤子之心”。
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里塞满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那么他就有了所谓的“闻见”和“道理”,这“闻见”和“道理”就会把他的眼睛蒙蔽住,从而失去“童心”。
丧失“童心”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时候,人就成为“假人”,言就成为“假言”,文也随之成为“假文”。
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
这个道理许多艺术家都谈到过。
有的画家说,牡丹花最难画。
因为你必须抛弃别人的眼光和自己以前眼光中的牡丹花形象,似乎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牡丹花那样惊奇,你才能画出一朵新的属于你的牡丹花,而不是别人画过的或自己画过的牡丹花。
有一个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收获满足的事情。
然而,( ),这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耗竭”。
“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
同理心较强者能够从他人的表情、语言等方面判断其情绪,进而可以 地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行事依据。
然而,同理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能够被消耗。
只要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那么,对于同理心较强者来说,如何避免自己的同理心消耗过大呢?一是把同理心变成“同情心”。
同理心较强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 地将自己代入别人的情境中,而过度介入别人的痛苦和烦恼,就会造成同理心消耗过大,此时不妨化同理心为同情心。
二是找到同理心的边界。
没有人的同理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找到自己同理心的边界,既不要 ,也不要过分介入,而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给予支持和陪伴,但不能过于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应 ,代替别人痛苦和烦恼。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导致身心俱疲,结果没有获得快乐 B .有些人并没有获得快乐,而是身心俱疲,结果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试卷第2页,总11页C .有些人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导致身心俱疲D .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结果导致身心俱疲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设身处地 不由自主 冷若冰霜 包办代替 B .设身处地 情不自禁 拒人千里 越俎代庖 C .身临其境 情不自禁 冷若冰霜 越俎代庖 D .身临其境 不由自主 拒人千里 包办代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过度使用同理心,就会导致同理心耗竭,进而危害身心,比如引发睡眠问题等。
高三语文3月份质量检测试题.doc
高三语文3月份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l.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1—12题为选择题,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13—23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铺.位哺.乳铺.天盖地捕.风捉影B.歼.灭纤.夫阡.陌纵横纤.尘不染C.偈.语拜谒.竭.泽而渔残碑断碣.D.奴婢.裨.益纵横捭.阖稗.官野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荒谬大巧若绌眼花缭乱无所不用其极B.服贴嘘寒问暖再拔头筹口慧而实不至C.拷问感同身受珠联璧合万变不离其宗D.囤积精美绝纶哄抬物价迅雷不及掩耳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风雪严寒挡不住回家的路。
中国人对回家过年是如此地执着,如此地一往无前....,他们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真正坚守者和履行者。
B.在NBA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大染缸里,麦蒂因还没有率队杀出季后赛第一轮,所以在专家和球迷心中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但是他并非失败者,人们应该把他和科比、詹姆斯相提并论,因为他的技术与他们别无二致....,同样全面和优秀。
C.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有的可以适当过渡,有的还可以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不毕其功于一役......。
D.在中国的中、东、南部地区遭遇到五十年不遇的雪灾之际,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心系祖国,居安思危....,踊跃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片爱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保障市场供给,规范价格秩序,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三年级三月调考语文试题.doc
高三年级三月调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缉.拿辑.录修葺.开门揖.盗B、逡.巡梭.镖唆.使怙恶不悛.C、砧.板玷.污粘.连沾.沾自喜D、诋.毁官邸.抵.牾砥.柱中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恪守焕散针砭时弊英雄辈出B、授权威胁两肋插刀两全齐美C、裨益诟骂一筹莫展无济于事D、筹码通谍目不暇接沧海桑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
②张院长今年58岁了,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刚过上几天的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③为了建设和谐社区,我们必须先拿出计划,落实实施措施。
A、推敲清净从而B、推敲清静从而C、推求清静进而D、推求清净进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在挨家询价,最后往死里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B、《龙船调》是一首妇孺皆知....广为传唱的歌,也闯入了世界舞台。
央视春晚评价《家住长江边》将这首歌发挥到了极致,既有其原始味道,又有时代感。
C、在多哈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何冲和王峰的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比赛动作优美整齐,比赛现场人言啧啧....。
D、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社保资金、扶贫专项资金、乡镇负债等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今年我省审计工作重点。
B、本次女排大奖赛澳门站的比赛,巴西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多点进攻,以3:0战胜了志在卫冕桂冠的中国队。
C、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我省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标志着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启动。
D、因为拍戏时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与其他演员合作起来,周润发很会给人减轻压力,大家相处特别融洽。
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现如今的书,抢眼的不只是封面,还有上面的推荐文字,有名人的,有朋友的,虽然大多三言两语,却是众口铄金....,一片叫好之声。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详细规定,还对侮辱国歌等犯而不校....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③庄子并没有像道学家那样正襟危坐....地教育人,他擅长讲各种奇异的故事,更愿意用故事来启发当时所谓的“失败者”换个活法。
④“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做好本职工作要坚持的原则,而只有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才能拥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
⑤“无人超市”的发展虽然暂时还不尽如人意....,不过曾几何时。
当超市这种业态刚刚进入中国时,也受到过许多中老年人的质疑。
⑥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和光同尘的行为是不足取的,应该有的是标新立异....的进取心、大刀阔斧的勇气,以及广开言路的自信。
A. ①②⑤B. ①④⑥C. ③④⑥D. ②③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生动诠释了本届全运会“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也充分体现了“全民全运”的办会理念。
B. 中国国际纳米科技会议日前在京召开,几十个科研部门的工作者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纳米科技的未来。
C. 武大靖勇夺男子500米短道速滑桂冠,提振了中国冰雪健儿的士气,随后他还在乎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旗手。
D. 特色小镇的形成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现在仍然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较为全面的服务。
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合语境的一项是()A. (元宵节)皓月满轮,玉宇无尘千顷碧;紫箫一曲,银灯有焰万里春。
B. (端午节)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C. (七夕节)名借沉香,我思三首清平调;人来览殿,谁解千年长恨歌。
肥东县高级中学2021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以来,敦煌写本书迹打开了从普通书手角度考察唐代写本的窗口,虽然创造这批宝藏的书写者史籍无名,他们的作品却是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代作为我国书法史上的巅峰时期,亦是写本史上的极盛时期,这些默默无闻的书手对唐代书法特征的形成起着推助作用,他们是唐代书法最普通的实践者,也是唐代文化发展的有力参与者.传统书法史的研究视角多聚焦于名家名作,对于普通书手虽有关注,但仅仅作为研究对象的附属看待。
从书手角度来看,写本的实用性书写体现了唐代书法传播、消化、应用的过程,普通的书手群体在促进书法变革的过程中,潜在地成为各种书风的延续者、融合者和探索者.正如黄庭坚所评价的“观唐人断纸余墨,皆有妙处,故知翰墨之胜,不独在欧、虞、褚、薛也”.时代风格的形成显然不是仅靠少数的书法家,无数不知名的书手在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推介作用。
此外,宋代以降直至晚清的千余年间,世人大都凭借碑帖、刻本推究唐代楷书的笔法,而丰富多彩的书手写本,是铭刻楷书之外的另一种书法范式,更能体现唐代书法的特点,有利于全面了解唐代书法的真实状况。
唐代写本风格与“二王”系统一脉相承,大都以虞世南、褚遂良以及颜真卿为范本。
欧阳询虽为“初唐四家”之一,但欧体风格在官方写经里几乎不见,反而多见于民间文学写经及其他实用文书中.上述书法面貌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和艺文风尚密切相关。
“南朝化”是唐代普遍性的发展趋势,从规整纯熟的经籍抄写到奇趣多样的日常应用,无不体现南北书风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建立在以南朝书风为主、以“二王”书法为宗的基础之上,书法取法对象、范本选择、书体应用、风格形成之于每个书手来说,都会折射出时代的具体影响。
高三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肥东县高级2021届高三语文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全卷总分值是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卷须知:学生号填写上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书写要工整明晰。
3.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5分钟内将答题卡拍照上传到考试群中。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任何一个曾沐浴过先锋文学的余泽而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对故事的戒备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先在的常识,所谓“小说在故事终止处开场〞的说法就是这种戒备意识的集中显现。
事实上,就中国外乡先锋文学HY嬗变的轨迹来看,“故事〞其实并未远离,1990年代以后更是全面回潮,但是当“写什么〞又一次代替“怎么写〞去接收小说时,那个时刻被后来的很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描绘为一个先锋文学精神终结的时刻,似乎在意味着更具现代性和探究意识的先锋文学理解中,传统的故事既已被打倒、拆解或者置换,就再也不可能构成驱策文学向前的资源。
这一理解导致了两个至今仍有相当影响的结果——其一,以故事驱动的小说在艺术性上要弱于以叙事驱动的小说成了被广泛认可甚至是具有自明意义的写作观念;其二,除了像莫言这样的庞然大者,即便一个小说家擅于写故事,他也绝少以此自矜,似乎讲好故事并非荣耀——并最终形成了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个认识效应。
然而,最近几年事情却有了变化。
先是2021年,赵松的故事集HY,在读书圈引起不小的关注;同年,以故事命名的小说集还有颜歌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和宝树的时间是狂想故事集;随后两年,以“故事集〞为名的各类纯文学作品越出越多;此外,还有为数不少虽不直接以故事为名,但一看便摆明了要讲故事的小说集,如朱岳的说部之乱、冯唐的搜神记、刘汀的中国奇谭、赵志明的中国怪谈,以及化身“说书人〞身份的张大春的春灯公子等。
当然,仅以“故事〞来命名作品可能说明不了太多,放眼世界,诸如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九故事故事集之类的名号也所在多有。
肥东高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jī xíngB. 炽热chì rèC. 纠葛jiū gěD. 氤氲yīn yū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多种课外活动。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赢得了荣誉,还收获了友谊。
C. 他的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D.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B. 我听说你最近在学习日语。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D. 小明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4.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她平时工作认真负责,这次考试也(旗开得胜)。
B. 面对困难,他(百折不挠)地努力着。
C. 她在演讲比赛中表现得(落落大方)。
D. 这个项目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项目。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引人入胜。
B. 这个城市历史悠久,有很多(名胜古迹)。
C. “你怎么了?”他关切地问,“是不是哪里不舒服?”D. 这个问题很难,我需要(仔细考虑)一下。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诗句的意境与下列图画相符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水风光)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思乡)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意盎然)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壮志凌云)7. 下列各句中,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与下列史实相符的一项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B. 汉武帝开创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C. 唐太宗实行“贞观之治”,使国家繁荣昌盛。
D.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8. 下列各句中,下列文学作品的体裁与下列作者相符的一项是:A. 《红楼梦》——曹雪芹(小说)B. 《史记》——司马迁(史书)C. 《诗经》——屈原(诗歌)D. 《楚辞》——曹操(诗歌)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夕阳余晖映照在楼上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年级3月线上调研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书写要工整清晰。
3.考试结束后,5分钟内将答题卡拍照上传到考试群中。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任何一个曾沐浴过先锋文学的余泽而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对故事的戒备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先在的常识,所谓“小说在故事终止处开始”的说法就是这种戒备意识的集中显现。
事实上,就中国本土先锋文学思潮嬗变的轨迹来看,“故事”其实并未远离,1990年代以后更是全面回潮,但是当“写什么”又一次代替“怎么写”去接管小说时,那个时刻被后来的很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描述为一个先锋文学精神终结的时刻,似乎在意味着更具现代性和探索意识的先锋文学理解中,传统的故事既已被打倒、拆解或置换,就再也不可能构成驱策文学向前的资源。
这一理解导致了两个至今仍有相当影响的结果——其一,以故事驱动的小说在艺术性上要弱于以叙事驱动的小说成了被广泛认可甚至是具有自明意义的写作观念;其二,除了像莫言这样的庞然大者,即便一个小说家擅于写故事,他也绝少以此自矜,似乎讲好故事并非荣耀——并最终形成了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个认识效应。
然而,最近几年事情却有了变化。
先是2015年,赵松的《抚顺故事集》出版,在读书圈引起不小的关注;同年,以故事命名的小说集还有颜歌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和宝树的《时间狂想故事集》;随后两年,以“故事集”为名的各类纯文学作品越出越多;此外,还有为数不少虽不直接以故事为名,但一看便摆明了要讲故事的小说集,如朱岳的《说部之乱》、冯唐的《搜神记》、刘汀的《中国奇谭》、赵志明的《中国怪谈》,以及化身“说书人”身份的张大春的《春灯公子》等。
当然,仅以“故事”来命名作品可能说明不了太多,放眼世界,诸如《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九故事》《东方故事集》之类的名号也所在多有。
但是这一回,中国故事的复归并不羞涩,不但大张旗鼓地亮出本尊的旗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张大春、李敬泽到弋舟、冯唐再到赵志明、郑在欢,这些故事的讲述者不但囊括了50后到90后的完整代际,还各自有着文坛宿将或新锐的名号,在文学圈子里代表着有相当影响的文学品位,他们不约而同,重建小说与情节的友善关系,重塑对故事的敬畏和尊重,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巧合来解释,虽然还不完全明朗,但至少意味着新世纪关于小说理解的又一次深刻转向:故事,真的重新开始了。
写作《故事》的罗伯特·麦基说:“故事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我们去追寻现实,尽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混乱人生的真谛。
”如果说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小说之所以要放逐故事是出于对陈旧叙事成规的不满,因为是故事使小说获得情节秩序的支撑,要变革这个文体秩序,就必须从破除故事入手。
但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种种“后设”叙事的实践之后,小说再度召唤故事时,对故事的理解当然也势必经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或者说,小说家有了一套新的讲述故事的方法,既能保持故事应有的情节密度、弹性和内爆力,又能突破单一线性封闭叙述的老套,使小说的文体属性更鲜明,也更开放。
因此,对于故事的再度开始,我们且谨慎地乐见其成。
(摘编自马兵《故事,重新开始了》,《南方文坛》2018年第4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先锋文学作家关注的是“话语”,对于“故事”,他们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防备心理。
B. 中国本土先锋文学并不成功,当“写什么”再次代替“怎么写”之时,它就结束了。
C. “故事”并未远离,尤其最近几年,无论是创作还是影响,都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D. 破除故事并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本意,它因此建立了一套讲故事的新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先锋文学对故事的戒备是本文论述的逻辑起点,文章由此又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B.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以突出先锋文学对故事采取否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 从现象到亮出旗号再到创作队伍的组成,文章对“故事,重新开始了”的论证严密。
D. 文章在论述故事重新开始了之后,进一步分析了讲故事的变化,其论证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先锋文学时代,莫言的创作仍坚持以讲好故事为荣,这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B. 中国的先锋文学思潮,既影响了人们对小说艺术的评价,也影响了作家的创作观。
C. 《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些古典作品承载着人们对现实的追寻和人生真谛的挖掘。
D. 近年出现的以故事命名的小说,虽然也讲故事,但讲故事的方法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渐渐朱以撒空无一叶的九重葛,整个冬日在寒风中抖瑟。
近日发现有星点紫红色的叶芽从枝条的骨节探出,每一日都非常微弱地发展。
与此同时,朋友赠送的洋兰,细细地看,正在敛约着极盛时刻的嫣红,细微地走向它的反面。
这两种走向,因为太细了,往往让人浑然无觉。
正常的生长或者凋零,都是在难以分辨中进行的。
在叙述这种进展程度时,我经常运用两个字——渐渐。
一滴融入了清水的墨,坠落在白色宣纸上会有多大,效果如何,一般人是难以言说的。
有的人挥毫时左手总是攥着一团卫生纸,墨一入纸,便飞蛾扑火般地敷上去,吸干。
于是右手不断地写,左手不断地吸,一眼可见手头功夫的匮乏。
同时,左手这个寒酸的动作与优雅的右手难以匹配。
我习惯了墨汁垂落,宣纸柔软承露般地接住它的圆润,然后缓缓化开。
其向着外围扩散的模样毛茸茸的,内浓外淡,内黑外白,非人工可以合成。
搁笔后挂起,品一盅茶后再去看看,晕化恰到好处,比挥毫时刻多了一些水乡气息。
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
深沉的夜色里,宁静中传来更夫的脚步声,还有低沉的梆声。
好像时间是由更夫带来的,由他来向梦中人传达时间的进度。
在一个缺乏钟表的年份,更夫出现,在深夜里,替人守时,使梆声飘入睡意里。
夜,在渐渐中流转。
那些赶早的人满怀感激,起身收拾行囊,穿过夜幕渐淡阗寂的街巷,悄悄地消失在远处。
不少旧日的文本都展示了这个情节,甚至由更夫把夜间许多叙事的残片缝缀起来,让深沉的夜晚有一些动感——在更夫的步履下,舒缓的、浸润的青石板路面上,共同地流露出连绵的湿意。
一位小姐倚在临街窗旁,右手执一柄描花纨扇,正朝窗外张望。
街面上耍把戏的正在调遣三寸不烂之舌,寻常话语一经渲染,灿若桃花。
小姐渐渐笑了,很平和。
她把手抬起来,让纨扇更近于自己的脸庞,一旦笑颜大展,纨扇已经遮掩了春色。
春色三分毋须多,泛滥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
像一夜秋风凌厉,打落万千叶片,这与我偏重于渐渐的心理相违。
有的黄叶就能生出一些美感。
它是先落下两片,再落下两片。
一点点地递进,含蓄文雅,有一种长调般的韵味。
让人端详着树顶,晚秋正在缓步移近,天空在落叶的疏朗中渐大,这个秋天才算是一步一步被拥有了。
孩子渐渐地长大了,长辈渐渐地老去,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进展,由小到大,由壮而衰。
老子是不看好强壮的,物壮则老,他说。
在他眼里,人最好不要长大,永远地柔、弱,这样就有无限生机。
生活慢下来时,孩童说着稚气无忌的话语,无知以至无畏。
疏离了天性,超常地精明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在我眼里,这样的孩童就让人讨嫌了。
我读到几幅儿童书法,笔下老到,甚至老气横秋,心里就十分惋惜。
在这个变数很大的空间里,没有多少人乐意那么长久地等待。
一粒花蕾,不要急于让它成为一朵花。
生活的节奏在看不见的地方支配着我们的手脚呢。
主人从草地上觅食的鸡群里挑了一只芦花色的公鸡,作为款待客人的佐食佳肴。
从炖罐里飘出来的肉香,让人贯串起放纵奔跑于田畴地角、花径草丛中正常生长的过程。
从出壳到长成,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积累,允许生长的缓慢。
主人安时处顺的生存观,显然有过人的耐心。
我们在口舌感到快感的同时,还有一种美感,渐渐递增起来的美感。
像自然草木那样,渐渐地生,渐渐地长,渐渐地枯黄;像自然四季那样渐渐地来,渐渐地渗透,渐渐地转换。
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从九重葛与洋兰让人浑然无觉的两种截然不同生长走向写起,显示出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也引发了下文关于渐渐的思考。
B. 本文思路开阔,今古相接,由物及人,形散神聚,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渐渐”的感悟与思考。
C.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第三段,将有的人书法手头功夫的匮乏、书写动作的不协调和“我”老练娴熟的书写、悠然自得的心态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
D. 作者善于借生活片段来表达情感,如老到乃至老气横秋的少年书法,既表现出对少年的惋惜,也包含着对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
5.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作答。
(6分)6.“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
”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渐渐”的哪些场景?请分类概括,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场景组织到一起的?(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材料一: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始显现,参与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
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7.4%;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安蓓《中国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新华社2019年4月22日)材料二:(摘编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材料三:“一带一路”沿线已超越北美自贸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贸易红利正在显现。
“一带一路”建设充分激发了东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不同区域的优势,使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发紧密。
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提升,至2017年已达13.4%,体量相当于欧盟内部贸易的65%。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展贸易投资仍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今后应大幅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和非关税壁垒,加强铁路、航空、管道等硬基础设施,以及制度等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