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英国拍的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认为基本上是忠实于原著的。

但上映以来遭到一些观众的反对,有的说“安娜是破鞋”,卡列宁是“正人君子”。

这和有人说“《红楼梦》是吊膀子的书”情况差不多。

这反映了某些观众和读者对文艺作品的审美水平还很低,识别能力也很差。

这里就有一个文学的启蒙和启蒙的文学的问题。

我希望我们文艺理论工作者写一部文学的启蒙书,来提高读者的鉴赏力,使许多优秀作品不致变成卞和献玉那样不被理解,甚至蒙受不白之冤,而让那些趁潮趋时之作仅仅由于其本身迎合猎奇的趣味与别人对它的吹捧而享有虚妄的声誉。

文学需要启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对高级读物不能与启蒙的通俗读物一样看待,一样要求。

文学作品如果不能诱发读者的想像,使他的想像生动活跃,广泛开阔,并产生一种欲望,要用自己的想像去补充作品中似乎言犹未尽的虚线,那就标志着它的失败。

同样,文艺理论如果不能激起读者的思想,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头脑中出现许多从未想到过的问题,并渴望去解决它们,那也标志着它的失败。

过去,有些理论著作对佛学的论述有些简单化,认为佛学只是“迷信虚妄,蠢国殃民”,几乎一无是处。

我觉得对佛学不能一概否定,佛学也有经过批判可以吸收的成分。

比如鲁迅翻印的《百喻经》和其他一些佛书,其中一些故事如“唾面自干”、“瞎子摸象”等等,今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格言。

我们实际上已受到不少佛书的影响,甚至在生活用语中也有不少成语、词汇来自佛书。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辩证法最早见于古希腊人和古代佛教徒的著作。

魏晋时代有个著名僧人鸠摩罗什说过一句话,“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很足以发人深思。

把嚼过的饭喂人,既不卫生,也不利于增强人的消化力。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在旧宿主幻灭时,病毒为了进一步繁衍而寻找新宿主,并在新宿主物种内部传播开来,这就是传染。

就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海洋民族从一个小岛来到另一个小岛,为的只是生存和繁衍。

病毒并不在意宿主的悲欢喜乐,就像人类也并不是那么在意其他物种的灭绝,在食用其他生物的时候并不报以同情心。

病毒从一种物种到另一种物种,近乎于人类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洲际迁徙甚至星际之间的迁移,因为一个新物种对病毒来说几乎等同于一个新世界,那里的温度、细菌环境、免疫系统、基因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

可以说,物种间的传播对病毒来说也是惊险的一跃。

寄居在蝙蝠身上的病毒并不容易直接传染给人类。

首先,蝙蝠与人类的差异比较大,在它身上繁衍的病毒并不一定能直接在人身上存活,就如在一台电脑上的软件,换一套差异极大的系统就安装不上。

其次,蝙蝠体温高,病毒适应这个环境,突变比较小。

最后,病毒没有智能,它并不会故意往适应人的方向去突变。

这个时候就需要基因差异介于蝙蝠和人的中间物种,过渡一下。

中间物种与原宿主环境差异小,病毒由此突变适应的可能就增加了,病毒很容易的适应下来,并提高突变的速度。

当这个中间宿主接近人类的时候,或者将要失去这个中间宿主环境的时候,就可以来个惊险一跳,成为人类身上的病毒,一旦成功适应人类的基因环境,就可以在人类物种世界如履平地。

事实上,只要物种的基因多样性足够多,任何病毒都很难将整个人类物种都灭绝,病毒实际上会选择最健康的人类肌体慢慢形成稳定的共存状态,而当所有物种的基因都足够多样,病毒便可能与生物生命和平共存。

在病毒的历史上,两次成功的迁徙,已经是史诗般的惊险一幕,病毒在物种间的传播往往是被迫的,如被粪便排出,或者一个宿主物种被另一个宿主捕食。

这是一种适应环境的结果。

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上,迁移其实也大多是被动适应环境的结果,因为那时候还不具备大规模改造环境的能力。

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 语文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 语文含答案

济宁市2024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公共艺术泛指公共空间中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形态及艺术活动,是创造性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独特艺术形式,是一种地方公众共同参与并享有的具有在地性的文化艺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国家对乡村建设愈加重视,因其满足艺术的公共性和促进文化发展的双重特点,人们对公共艺术应用于乡村文化建设的需求更加强烈。

公共艺术以自由开放的空间来设计和制作具有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建设中,有利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基础。

同时,公共艺术建设也是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体现,以这种全新的方式来展示新时代农村面貌,不仅能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还能增强全村居民的凝聚力,使乡村文化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不断提升。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经济建设的有效助推力,更是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以文化自信为本,突出艺术赋予乡村空间的特色。

在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规划时,重视本土地域特色,应选择部分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关的设计理念,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中,利用艺术的优势,用符号、图画、文字等艺术手法展示和推广乡村本土文化,真正反映当地居民的心声,引起村民与观赏者的共鸣,产生乡土认同感和文化参与感,进一步形成乡村文化自信。

当代乡村社会尽管经历过很多挑战和失败,却依然保留了很多具有鲜明人文特质的古老村落,这给“艺术乡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社会文化空间。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引入公共艺术,充分利用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资源,以艺术的力量,树立民族文化的信心,挖掘乡村优秀历史与民俗文化,并对其进行艺术的精练与符号重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觥”在古代指什么?(2)“恣”在这里表示什么?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3分,共9分)(文言文材料略)5.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举”和“罔”的含义。

6. 翻译文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7. 简述文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8-10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 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1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2. 文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3. 简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分)题目:《我眼中的高三》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共20分)15. 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觥”在古代指酒杯。

(2)“恣”在这里表示放纵。

2. 翻译略。

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略。

4. 作者观点或态度概括略。

5. “举”表示选拔,“罔”表示欺骗。

6. 翻译略。

7. 哲学思想简述略。

二、现代文阅读8. 主要内容概括略。

9.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略。

10. 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略。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

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

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

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

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

“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

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

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

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

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

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

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

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

没有文化的动物中,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

我这样说,其实也包含了另一项意思,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是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觉,我们有所选择。

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

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对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

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

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过后回忆为妥当。

“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会想到过去经验。

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

有时这过程非常吃力,所以成为“苦忆”。

可是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

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

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

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

“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

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会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

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

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

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祝融是根正苗红....的炎黄后裔。

然而翻看更多的史料,就会发现高贵的祝融其实是个官名。

(甲)《国语》中就有“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的记载。

可见“祝融”是官职,负责掌管用火事宜。

(乙)这在《汉书•五行志上》中得到了印证:“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丙)由字可知,“祝”在甲骨文中如人跪在神前祷告;“融”的形态则是炊烟自一种叫“鬲”的烹任器具旁边如虫般蠕动而出。

祝融成为“火”的代言,众望所归....。

火的使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意义重大。

对于尚在蒙昧..状态下的古代先民来说,火是防御野兽的工具、抵御严寒的利器、烹饪美食的神物。

即便是越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火不必再靠天赐予,但如何保留火种、如何将火的使用极大化,依然是个难题。

在这一点上祝融绝对..功德无量,否则也做不了火官。

而且在那一时期火之威力堪比如今的武器,身为火官,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参与部落战争,并担负重任。

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祝融襄助火攻,黄帝南巡祝融随侍为之“辨乎南方”的故事。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正苗红B.众望所归C.蒙昧D.绝对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

一曰手箸匈曰揖”,“攘”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揖”。

而“让”字最早书写为“禳”,古同“攘”,意为谦让。

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

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

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

《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

《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

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

如周代“宾礼”的“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

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

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

尽管与其他礼仪一样,作揖礼最早也只用于贵族之间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下庶人”成为重要的社会教化目标。

随着礼文化的推广和下移,揖礼成了规范平民之间日常交往的一种礼仪。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心” 与“匠心”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诗心” 与“匠心” 常常被提及。

“诗心” 强调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灵感和想象力,而“匠心” 则侧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技艺、精细和严谨。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

“诗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

没有“诗心”,作品就会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

创作者以一颗敏感而富有诗意的心去感受生活、体验世界,将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从古代的诗人墨客到现代的作家艺术家,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无不是源于创作者内心深处的“诗心”。

例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和奇幻瑰丽的想象,正是他那颗不羁的“诗心” 的体现。

然而,仅有“诗心” 是不够的,还需要“匠心” 来将其完美地呈现出来。

“匠心” 代表着创作者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需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来展现自己的“诗心”;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艺术家则要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准的造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诗心” 与“匠心” 的完美结合。

“诗心” 与“匠心” 的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创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磨练。

一方面,创作者要保持内心的敏感和诗意,不断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又要刻苦钻研技艺,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情感深度又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总之,“诗心” 与“匠心” 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心” 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匠心” 侧重于技艺和严谨,二者相互独立。

B. 没有“诗心” 的作品缺乏情感深度和感染力,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

C.“匠心” 代表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在文学创作中主要体现为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材料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于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二)题目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 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

- 王怒而疏屈平中的“疏”。

2. 翻译下列句子。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 根据材料,分析屈原被怀王疏远的原因。

4. 屈原在楚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三)答案1. “属”意为“撰写”;“疏”意为“疏远”。

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翻译为: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对国家治理的混乱和秩序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善于言辞。

3. 屈原被怀王疏远的原因是因为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才能,向怀王进谗言,使怀王误以为屈原自夸其功,因而疏远了他。

4. 屈原在楚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既是楚怀王的左徒,参与国事的讨论和决策,又是对外交往的使者,负责接待宾客和应对诸侯。

二、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5-8题。

材料二:《我的母亲》(节选)老舍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的善良和勤劳影响了我一生。

她总是起早贪黑,忙于家务和农活,从不抱怨。

她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我们,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勤劳和善良。

(二)题目5. 描述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

6. 分析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7. 母亲身上的哪些品质是值得学习的?8. 根据材料,母亲是如何教育子女的?(三)答案5. 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勤劳和善良的支柱角色,她负责家务和农活,是家庭的核心。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金华十校2024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数字劳动者是指依赖数字技术知识、数字技能、数字素养或数字伦理等来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劳动者群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劳动者的日常任务正经历深刻的自动化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及时高效处理大量重复性、规则性和复杂性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任务,当其应用于数字劳动场景时,诸如文档归类、基础数据分析等以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工作得以迅速自动化完成,可以显著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使其在基础操作上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获得更多可以自由调配的时间资源。

其次,虚拟助手与远程协作效能提升。

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在沟通交流中应用、自动回复邮件系统对信息处理效率提升,以及项目管理软件对跨地区团队协作的支撑等,可以大幅减少传统物理空间对劳动方式的束缚,延伸数字劳动的时空灵活性与机动性,增强远程办公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劳动者创造出更多时间窗口进行休闲活动和自我提升,推动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共融。

人工智能可以凭借自动化与智能化优势,接手并辅助完成大量低效、重复、易引发疲劳的劳动任务,避免因人为失误造成的返工损失,大幅降低直接劳动成本,显著提升劳动效能。

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调整管理模式,实现工作负载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既能防止过量用工导致的成本浪费,又能避免人力资源闲置。

在生理风险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在高危、高强度、高精度行业,如精密制造、矿山开采等领域取代人工操作,能够有效降低劳动者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

同时,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如智能办公设施和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劳动者身体状况,前瞻性地预防职业病发生,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在合规和道德风险防控方面,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工作流程,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抱怨中_________其实生活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说有,就该抱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角分明,遇事宁折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_________,却常常碰得头破血流。

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当是_________ A。

蹉跎执拗外圆内方B。

徘徊执著外柔内刚C。

蹉跎执著外圆内方D。

徘徊执拗外柔内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

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C。

2022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

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3、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A。

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筑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B。

每条山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C。

灯笼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意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D。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清晨,登上山顶眺望骆马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充满灵气,那样富于魅力。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2)请分析下列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写作1. 记叙文题目:一件难忘的事2. 议论文题目: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3. 说明文题目: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四、综合运用1. 诗歌鉴赏请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题目:《登鹳雀楼》2. 名著导读题目:《红楼梦》3. 口语交际情景:你和同学在讨论一部电影。

4. 综合性学习主题:环保五、附加题1. 请简述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特点。

2. 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看法。

六、课外拓展1. 请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2. 请分享一次你参加过的课外活动,并谈谈你的收获。

3. 请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C.一种新研制开发的洗衣机,据称是用纳米技术制造的,最近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服务网站。

D.刚刚结束的全国“文代会”要求:文学创作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上,都要力求创新。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魏娟站在停机坪前,望着五颜六色的天空,不时把目光投向台风研究基地的实验楼,她焦急地等待着。

掩映着她那亭亭玉立的身姿。

①远处的山峦已被晚霞披了一层红绸。

②晚霞像一层红绸披在了远处的山峦上。

③一抹紫色的雾霭散开在草原上。

④一抹紫色的雾霭在草原上散开。

⑤然后又漫过绿茵茵的停机坪。

⑥然后又从绿茵茵的停机坪漫过。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⑥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勉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

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

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

”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

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由是归化日至。

克复西京,累历清要,迁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

勉以故吏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所诬。

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

后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

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

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十一年,汴宋留后田神玉卒,诏加勉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

建中四年,李希烈反,以他盗为名,悉众来寇汴州,勉城守累月,救援莫至,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

诏以司徒平章事征。

既至朝迁,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勉引过备位而已。

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时人多其正直。

节选自《旧唐书·李勉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俾.摄南郑令。

俾:使。

B.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资:资助,辅助。

C.悉众来寇.汴州。

寇:侵犯,进犯。

D.时人多.其正直。

多:增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勉性廉洁..B.舶来都不检阅..C.时人多其正直D.众人皆言卢杞奸邪..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长而.沉雅清峻。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B.①勉乃.哀之,上言曰。

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C.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①意欲勉降礼于.己。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勉正直的一组是()①勉乃哀之②勉不为之屈③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入江中④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⑤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④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李勉是唐朝宗室,有政治远见,在灵武任监察御史时,认为对俘虏不应全部处斩,应该让他们洗心向善,归于王化,否则就是把遭污点者推向敌人。

肃宗接受了他的意见,使归化者日至。

B.李勉爱惜人才,任梁州都督时,认为他的老部下王啐勤苦能干,让他代理南郑县令,当王啐遭到诬陷、被皇帝下令处死时,他停止执行诏令,飞表上闻,使王啐获救。

C.李勉在广州时,平定了当地叛乱,扩大了海外贸易,生活节俭,为政廉洁,离任时,他把家人携带的南货犀角、象牙等物,全都投入江中,更为难得。

D.李勉任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时,李希烈来寇汴州,他城守累月,救援莫至,只好潜师突围,丧失了汴州。

朝廷让司徒平章事去征讨他,他认罪态度很好。

在回答皇上卢杞是否奸邪时,得到世人好评。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现存的《涑水记闻》是否为司马光所作的问题,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

《朱子大全·书张氏所刻潜虚图后》载,有人曾亲自见到该书的原稿手迹,肯定是司马光所“述见闻,手笔细书”,“非他人所得为”。

陈振孙认为,“此书行世久矣”,之所以疑为伪作,是由于吕夷简子孙否认书中所记其祖先数事,司马光的曾孙司马汲又从而证实,并上章乞毁版。

陈振孙指出,司马汲这样作,是因为秦桧严禁私史,司马汲深怕以此招祸,不得不故意说是他人“妄称名字,售其私说”,才提出毁版的要求。

但是,明眼人对他这种行为是看不起的。

王明清认为,书是真的,只因它记了丑闻,“实当日是非之所系,故绍述之党,多欲排之”,所以,把它指为“谤史”,后来被人说成伪书。

清人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认为,司马光品德高尚,与王安石交谊深厚,称道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之处甚多”,王安石死时,司马光还称道其贤,但《涑水记闻》中却对王安石“诋毁百端”,记载王安石在治水、推行青苗法和雇役等新法中的迂阔无知、轻信武断和主观自信的言行的材料有七条;记载王安石在用人问题上的偏听偏信,凭个人好恶取舍黜陟的材料有十条,如王安石不喜刘贡父而出之知曹州,轻信无术之辈,错用叶适、徐禧等,偏重私情为胡滋求官,对违忤斥逐者,虽累经教令,仍不予恢复旧职等等;记载王安石嫉贤妨能,作威作福,排斥异己的言行材料有六条:如王安石多次向皇帝诽谤范景仁,并且企图利用赵阅道以扣去范景仁;与吕吉甫沆瀣一气,阻止张方平为相;李评向皇帝反映了外事情况:王安石由是竟挤而逐之等等;记载王安石固执己见,违众拒谏的材料有五条,如李宪向皇帝反映青苗法为民害,皇帝打算停止施行,王安石却固执不可;皇帝根据诸军及宗室反映,打算停止使用陕西所铸折二钱,王安石反对,生气地说朝廷行事常为“浮言所移”并称疾而卧不出等等;记载关于王安石推行新法而造成严重恶果的材料有四条。

由此断言此书系“伪造无疑”。

这样,张心澄在其《伪书通考》中明确地把《涑水记闻》列为伪书。

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认为,“原书虽是真的,许是未定稿;后代的人因为司马光声名大,易于欺世骇俗,于是抽些出来,加些进去,以为攻击造谣的工具。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看法中,合乎事实与情理的应当是第一种,而蔡上翔等人否定该书为司马光所作的看法却是主观而片面的。

《涑水记闻》为司马光所作,除了朱熹等人所列举的理由外,最主要的依据是《涑水记闻》中所反映的观点与事实,在司马光的其他论著中可以找到相同的印证,而且较诸《涑水记闻》更为尖锐。

12.现存的《涑水记闻》是否为司马光所作的问题,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

对文章中几位学者的观点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朱熹陈振孙王明清//蔡上翔张心澄梁启超B.朱熹陈振孙//王明清蔡上翔张心澄// 梁启超C.朱熹陈振孙//王明清蔡上翔张心澄梁启超D.朱熹陈振孙王明清//蔡上翔张心澄//梁启超13.第二段中说“明眼人对他这种行为是看不起的”,这句话的意图是()A.批评在吕夷简子孙否认书中所记其祖先数事时,司马汲从而证实,并上章乞毁版。

B.批评在秦桧严禁私史时,司马汲深怕因为《涑水记闻》招祸,故意说是他人妄称名字,售其私说。

C.说明司马汲的言行不足以证明《涑水记闻》非司马光所作。

D.说明司马汲畏于权势,不敢承认祖父著作的行为,为明眼人所鄙夷。

14.作者认为“蔡上翔等人否定《涑水记闻》为司马光所作的看法是主观而片面”的原因是()A.有人曾亲自见到该书的原稿手迹,肯定《涑水记闻》是司马光所“述见闻,手笔细书”,“非他人所得为”。

B.蔡上翔等人从司马光与王安石交谊深厚,而《涑水记闻》却对王安石采取了毫不留情的攻击,推断出“非其人所为”。

C.《涑水记闻》中所反映的观点与事实,在司马光的其他论著中可以找到相同的印证,可以证明该书是司马光所作。

D.根据司马光的曾孙司马汲由于怕《涑水记闻》招祸而提出毁版要求,推断出《涑水记闻》非司马光所作,是不可信的。

15.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对《涑水记闻》的有关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涑水记闻》记载,范景仁、张方平是北宋时期的贤士,他们与王安石政见不同。

B.《涑水记闻》记载了吕夷简、王安石的一些丑闻,引起了后人极大的争议。

C.《涑水记闻》记载,叶适、徐禧、胡滋、赵阅道皆无术之辈,而王安石在执政期间偏听偏信他们。

D.《涑水记闻》记载,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许多人反对,甚至皇帝也表现出对他的不信任。

第II卷(共105分)四、(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说法。

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以物观物”,即指直觉中的境界,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