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菩萨兵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原文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我去找找他们吧。
”那位翻译对朱总司令说。
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过了大半天才回来。
他对朱德同志说:“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读题。
《菩萨兵》的教学反思
《菩萨兵》的教学反思《菩萨兵》的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生动感人。
在还没有上《菩萨兵》这课前,我真有点儿担心,因为这篇__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大量地查阅了相关资料。
在教学时,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的教学:一、注意背景资料的补充在第一课时时,我给学生补充了些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红军会到藏民居住地区去,以及他们长征途中是如何的艰辛。
这能帮助学生对“红军”的形象有个大致的把握,也为学生理解红军与藏帮之间之所以能建立这种“鱼水情”做下铺垫。
二、注意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在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的话语是教学的重点,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自己说说体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体性。
而他说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更是重中之重。
只要能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补充藏民的生活信仰藏民大多数是信佛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所以菩萨在藏民心中有着很神圣的地位,藏民把红军比作他们最崇敬的人,这是对红军最高的评价。
补充了这些内容,学生理解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更会水到渠成。
四、与现实相联系我将红军这种一心为民的形象与当代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系在一起,这更是与“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相呼应。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红军为民着想的这条主线的体现得不是很明晰,我太注重点的把握了,从而忽视了整体性的东西。
二、对学生的一些回答缺乏评价性的语文。
三、作业设计不周详。
我的有个作业是: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让学生代他们写信。
但在做这个作业之前应该教学时有所铺垫,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说说当藏胞看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和整治得平平整整的土地时会对红军说些什么,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比较顺手了。
《菩萨兵》的教学反思
《菩萨兵》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菩萨兵》是一本富有意义的故事书,通过讲述一个小小菩萨兵的成长故事,向孩子们传递了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将这本书引入到课堂中进行教学,旨在通过阅读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吸收其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课堂效果方面,教学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通过阅读故事,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二是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我觉得还可以更具体一些,明确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掌握故事的主要道理,如故事中关于勇敢、善良、助人为乐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将这些价值观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通过提问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思想,并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认为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一些,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积极价值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资源准备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准备了需要用到的故事书、黑板、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通过对故事书的阅读和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在资源准备方面,我认为还可以更加充分一些。
可以准备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加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资源,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四、教学时间安排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将故事讲解和互动讨论的时间安排在一堂课的上半部分。
通过讲解故事,让学生对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问题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和意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实录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学背景本篇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内容,教学主题为《菩萨兵》。
本单元旨在通过精选的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故事中的经典角色,特别是大家熟知的《六义》中菩萨兵英雄形象的历史故事,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并理解课文大意;2.能够运用有关的汉字、词语,熟练写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体验乐趣。
4.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高情意语文素养。
其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读音,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感受其中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 课文教学PPT;• 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教具;• 学生阅读材料及相关辅助材料。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首先,教师要通过课前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短片、图片、音乐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菩萨兵》的背景,提高学生对这一文化形象的认识。
步骤二:朗读接下来,教师要通过读音练习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按照小组点名的形式让学生读一段,并注重矫正学生发音错误。
此外,教师还可与学生一起合唱课文中的经典歌曲或看字读音练习。
步骤三:课文分析与思考请学生跟随PPT,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并尝试回答一些提问。
例如:“在课文中,菩萨兵战胜了那些恶魔?”、“他们的战斗中透露出什么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可以做出和菩萨兵一样的事情呢?”等等。
步骤四: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为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动画、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辅助教具,将菩萨兵的英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认识到课文内容,又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菩萨兵》的教学反思
《菩萨兵》的教学反思《菩萨兵》的教学反思1在还没有上《菩萨兵》这课前,我真有点儿担心,因为这篇__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且课前也布置学生找一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在教学《菩萨兵》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的教学:一、注意背景的补充上课前,为学生补充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学生很难体会“军队”的概念,也不能理解“鱼水深情”的含义。
在课堂上,我简述红军长征背景,补充这段资料,让学生知道红军为什么会到藏族地区,也能体会历程的艰辛,对理解“休整”一词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意重点语句的教学师:为了抓紧春耕的时间,第二天,在帮助藏胞春耕的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我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地种好,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自由读一读朱总司令的话,说说你理解了什么?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说:“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是课文的重点理解内容,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对于理解课文主题,理解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这一教学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一句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红军为藏族同胞春耕,自然要播种,种子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说的是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另一层意思是说红军在藏民居住区的所作所为,红军爱民的形象会像种子一样,播撒在藏族同胞的心里,从而会得到藏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的。
绝大多数学生理解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没有费力,但在理解更深一层意思的时候有点卡壳的现象。
一开始的时候,我有点着急,课文讲到这里,学生对文本应该是很熟悉了,理解出深一层的意思应该很自然啊。
我又一想,这些还都是些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先将这个“难点”暂时“丢在一边”。
在孩子们体会到藏胞的态度转变,通过表演走进了藏胞心里之后,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造句的处理要灵活“尽心尽力”是要造句的,我在之前进行了铺垫,问学生:“你们在做什么事会尽心尽力或者什么情况下应该尽心尽力”,用谈心的方法教学,如果学生能够答上来,那么造句也会水到渠成了。
《菩萨兵》教学反思(三篇)8页
《菩萨兵》教学反思(一)《菩萨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途中,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的故事。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生动感人,但困难在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一定会感兴趣,理解也会有一定困难。
从双基训练点分析,本课生词、多音字较多,其中生字“藏”字形复杂,笔画较多。
文中还有些长句,学生要读顺有一定难度。
根据《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重点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菩萨兵”的含义。
4、初步体会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本次上课,有几处地方处理感觉比较满意:一、紧扣题眼,学文理解主线清晰。
接触课文标题有一种新奇感,听说过炮兵、步兵,没听说过“菩萨兵”。
从“菩萨”一词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菩萨”给人的感觉是善良、好心和帮助他人的,带着这样的理解去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从而初步体会到,朱总司令、红军关心藏胞,帮助藏胞,这样的善良和关爱就像菩萨一样,这样的兵是人民最亲的人。
对课文的理解不是老师的灌输,而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自己获得的感受,不是孤立的人文教学。
二、注意培养预习习惯。
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下到同学们中间去,一个个观察他们的课本,不仅是了解孩子们的读书情况,也是检查头天布置的预习情况,看到能按老师要求预习的同学,就摸摸他的脑袋表示赞扬,在自读课文的时间里,我就可以检查完全班同学的预习情况,自读一结束,就进行检查情况的反馈,这样不会浪费时间,也达到全面了解学生预习的目的,促进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菩萨兵》语文教案及反思
《菩萨兵》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兵》。
学生能够理解《菩萨兵》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解释“菩萨兵”一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团队协作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菩萨兵》中弘扬的正能量和爱国情怀。
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菩萨兵》的朗读和背诵。
《菩萨兵》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菩萨兵”一词的含义解释。
2. 教学难点:对《菩萨兵》中弘扬的正能量和爱国情怀的领悟。
在朗读和讨论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菩萨兵》的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菩萨兵》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菩萨兵》,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3. 词语解释:学生自主学习《菩萨兵》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菩萨兵》中的情节和人物。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菩萨兵》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批改并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进行《菩萨兵》的朗读和背诵。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菩萨兵》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作业,关注其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评价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考察其对《菩萨兵》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其他与《菩萨兵》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菩萨兵》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菩萨兵》教案及反思《菩萨兵》课文原文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我去找找他们吧。
”那位翻译对朱司令说。
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过了大半天才回来。
他对朱德同志说:“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菩萨兵》语文教案一、教材简解: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菩萨兵》。
全文围绕朱德将军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人民解除病痛、拔除穷根的故事,展现了红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菩、萨、病情”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与藏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与藏族人民的鱼水情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朱德将军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朱德将军,进而引入新课《菩萨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难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指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练习。
6. 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菩萨兵2. 板书生字、新词:菩、萨、病情、鱼水情深。
3. 板书课文结构:朱德将军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人民解除病痛、拔除穷根。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3)思考:课文中的红军与藏族人民之间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2. 答案:(1)生字、新词抄写。
(2)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3)课文中的红军与藏族人民之间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红军战士为藏族人民治病、送粮食等。
2023年《菩萨兵》的教学反思5篇
2023年《菩萨兵》的教学反思5篇《菩萨兵》的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验,这段经验写的不是誓不两立、硝烟充满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生动感人。
在还没有上《菩萨兵》这课前,我真有点儿担忧,因为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爱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大量地查阅了相关资料。
在教学时,我主要留意了以下几点的教学:一、留意背景资料的补充在第一课时时,我给学生补充了些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红军会到藏民居住地区去,以及他们长征途中是如何的艰辛。
这能帮助学生对“红军”的形象有个大致的把握,也为学生理解红军与藏帮之间之所以能建立这种“鱼水情”做下铺垫。
二、留意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在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的话语是教学的重点,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自己说说体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体性。
而他说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更是重中之重。
只要能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补充藏民的生活信仰藏民大多数是信佛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所以菩萨在藏民心中有着很神圣的地位,藏民把红军比作他们最崇敬的人,这是对红军最高的评价。
补充了这些内容,学生理解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更会水到渠成。
四、与现实相联系我将红军这种一心为民的形象与当代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系在一起,这更是与“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相呼应。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红军为民着想的这条主线的体现得不是很明晰,我太注意点的把握了,从而忽视了整体性的东西。
二、对学生的一些回答缺乏评价性的语文。
三、作业设计不周详。
我的有个作业是: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谢之情,让学生代他们写信。
但在做这个作业之前应当教学时有所铺垫,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说说当藏胞看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和整治得平平整整的土地时会对红军说些什么,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比较顺手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菩萨兵_苏教版
第七课菩萨兵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4个生字,能够书写10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体会藏胞对朱德总司令、红军战士的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你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你知道哪些菩萨的名称?师:菩萨,顾念天下苍生黎民,想救世人于苦难。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菩萨有关。
2. 板书课题《菩萨兵》。
师:什么是“菩萨兵”?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月——胞、胡——湖、余——涂、番——播、井——耕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段”左右结构。
左小右大,注意右边最后一笔是“提”。
“藏”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笔画要紧凑。
“区”半包围结构。
里面是两笔。
“译”左右结构。
左小右大,注意右边的笔画。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红军长征途中,朱德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自己的家园。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yì bō yuàn hú tu zāo tà bāo gēng zàng qū ráo 翻译播种怨不得糊涂糟蹋同胞春耕藏民地区富饶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多音字认读āi 紧挨挨ái 挨打词语理解:糊涂:形容人脑子不灵活,犯傻,分辨不了是非。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语文教案附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语文教案附课后反思《菩萨兵》语文教案及反思1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生:俺知道了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所以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
师:藏族同胞为什么要躲红军?生:因为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以为红军也和反动军队一样坏。
师:你们从哪个词看出反动军队十分可恶,给藏胞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生:吃尽。
这个词语可以说明他们吃了很多很多苦头。
师:联系你们找的资料,和电视里看到的情景,说说反动军队进村后会做些什么?生:跑进老百姓的家里把家里东西都推倒。
生:把老百姓养的鸡、鸭都抓了吃。
生:还要把老百姓赶出家门,随意烧杀。
师:难怪说他们“吃尽”了苦头啊!他们对反动军队害怕到什么程度?生: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师:找找从哪些字词上体会到害怕之深?生:一听说……早就……说明还没看到军队来,他们就躲起来了。
生:又有,谁也不敢。
师:是呀,这都说明,藏族同胞对红军存在着深深的——误会!谁来把这个句子读好了?(指导朗读)师:面对这个情景,朱德怎样?生:急坏了。
师:怎么叫做“急坏了”?生:就是急得手足无措了。
师:想想,朱德会急得怎么样?动作?表情?生:他会急得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生:他会不停地抽烟。
生:他急得手握拳头,脚直跺,说:“这可怎么办呀,这可怎么办呀!”师:你们能把他着急的样子读出来吗?师:从朱德这么着急的情形中,俺们也可以体会到什么?生:朱德对藏族同胞十分关心。
(生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对于长征,现在的小孩理解较少,要是他们理解课文内容,需要辅助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课前查找的资料和所看的电视电影,同学初步有了感性认识,对协助同学理解“吃尽苦头”、藏胞为什么要躲红军、藏胞对红军存在哪些误会这些问题有很好的协助。
同时,也为后文理解红军是不同于其他军队的一只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是一支一心为民的部队埋下了伏笔。
2023年《菩萨兵》教学反思
2023年《菩萨兵》教学反思2023年《菩萨兵》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抓住插图、品尝头尾,通过对文本精巧的处理,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课文主线的把握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研读的目标。
《菩萨兵》一课,朱德那几句话中的深义既是__的重点也是难点,若停留在按部就搬的情节分析、字词理解上,那么这堂课将会上得很琐碎且费时严重,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并不理想。
因此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提高这节课的课堂效率成了我思考的问题。
细细读课文便发现__虽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事,但贯穿其中的一条暗线则是在于藏胞的情感变化。
而要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从神态、动作上入手。
此时,我注意到了课文中的那幅插图,图上藏胞们围着朱德喜笑颜开,有种掩盖不住的感激与幸福感。
于是,我决定利用这幅图作为突破口。
在学生在对反动军队与红军部队有了深入了解并知道文中菩萨兵指的就是朱德带领的红军部队后,我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的情景。
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
此时,我引导学生读__的第一自然段,并提问:“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
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__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__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__主体而作好了铺垫。
接着,我紧扣第1自然段中,“急坏”两字,引导学生去寻找朱德在心急如焚的情况下想了什么办法来解决难题。
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主体部分2-7自然段,并概括出了朱德一共想了两次办法,第一次是第2-5自然段,叫翻译去说服藏胞(没有见效);第二次是第6-7自然段,亲自带领部队用行动来感化藏胞(终于见效)。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7菩萨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7菩萨兵长征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稀奇,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汗青,也不能让学生忘记那段汗青。
现在,也有好多汗青家研究长征,更客观地评估长征,有好多作家拿起笔,重新写起长征。
长征敷衍中国人来说,早已经不是简略的汗青事件了。
从我们念书时,讲义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这一素材。
写这一思考,我用“红军+长征”在百度中搜索,搜索到217000条信息,这足以说明长征是一门课程,是一门中国人要学的课程。
苏教版在三年级下册首次将“长征”引到课本,旨在引领学生读长征,研究着长征。
敷衍三年级学生来说,“长征”的事,按我们的一般明白来看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这方面的电视剧、影戏、书等还是特殊多的。
但现在孩子因为喜欢游戏,喜欢卡通,喜欢动画[题外话:中国还没有创造出一部动画式长征大剧],因为“长征”是成人的世界,也许没有更多的信息走进孩子的大脑,明白了孩子已有的知识阅历,明白了孩子的实际环境,就能把这篇文章的本质呈现与学生了。
这也是,我们在传授之前所要研究的。
“菩萨兵”这篇长征小故事,给予学生的是什么?一是让学生知道朱德(我问过三年级的老师,一个班38人,有37个别不知道朱德,1个别说的也是所问非所答);二是引领学生知道那时的藏民是怎样生活的(课文写的不是很详细,学生阅读后也能够粗略地知道一点)(那时的藏民还是农奴制);三是军民鱼水情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四是这篇文章以《菩萨兵》为题,“菩萨”一词要让学生理解,我们不要把菩萨一词理解成迷信,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种信仰,“菩萨”是释教用语。
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身分仅次于佛的人,这也是菩萨一词的本义。
是藏族同胞对这支部队的称呼。
而在这一课中其意思还有着“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
这同样也是藏族同胞对这支部队的称呼。
别的还有“兵”这个词的理解。
传授中,我们不能把落脚点只放在朱总司令上,这篇文章不是单单歌颂朱总司令的,而是歌颂朱总司令这支步队的。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菩萨兵 苏教版
《菩萨兵》教学反思《菩萨兵》是描述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去体会朱总司令及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教学设计理应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但《菩萨兵》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
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例如“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朗读、想象等理解课文内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
因此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紧扣课题,从整体入手。
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这一环节就是从复习旧知开始,紧扣课题,从整体入手,抓住“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这一情感主线从对话开始(主要抓住朱德说的话去分析体会)。
课文刚开始通过结合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经验去体会国民党反动派最老百姓的残害。
再抓住朱总司令的心情去分析他所说的话,朱总司令在为老百姓着急什么?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及老师的表情、体态语进入文中的情境,去体会朱德的内心和所想。
学生有些感悟了,而后让学生通过从内而发的感情去朗读话语。
理解课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接受美好感情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去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紧扣朱德司令的话,引导体会他对藏民的关心。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
边读边找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词句,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
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反问句想象藏民在深山中的生活,紧扣“这么”、“还在”、“怎么受得了呢”朗读体会由于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朱德担心藏胞受不了。
《菩萨兵》教学反思14篇
《菩萨兵》教学反思14篇《菩萨兵》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是这么做的:一、朗读文本,在人物语言中感受朱德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的品质:在这篇课文中,朱德说了三次话,▲“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三句话,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时主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觉得这样有目的的放手读,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二、填补空白,引发想像,进行说话:1、在体会士兵爱民行动中,我抓住“热火朝天”引导学生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看到了士兵们在忙碌地耕种:翻地松土的、插秧的、浇水的……;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劳动时累得发出了“哼哼哟哟”的声音,也好像听到了战士们开心的唱歌声。
2、在最后一段藏民们由衷地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我让学生想像说话,藏民还会对红军说些什么?感谢之情,报答之语,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都说了出来,晓颖是这样说的:村长代替全体村民说:“红军战士们,你们是真正一心为我们着想!以前认错你们了,真是深感歉意啊!你们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我代替全体村民向你们深鞠一躬!我们藏民永远支持你们!红军万岁!朱德万万岁!”3、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想像:藏民们吃了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通过对比,从侧面感受红军战士对藏胞们的关爱。
有了以上几个环节的朗读与训练,学生对这篇课文掌握得较好!《菩萨兵》教学反思2《菩萨兵》这篇__纪录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路经藏民居住地区发生的事情,结合学生上节课所提出的疑问,在本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一、抓住头尾进行比较授课时,我抓住藏民们对红军两中截然不同的反映展开,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先出示课文后面的插图):“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十分的高兴。
菩萨兵教学反思
Learning must be like a bee, plucking many flowers in order to produce honey.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菩萨兵教学反思菩萨兵教学反思1教学片断一:(过渡)师:这时候,翻译提出去找他们。
可结果呢?学生齐读翻译的话。
理解“乌云”。
师:这里的乌云,真的是指天上的乌云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前后联系理解。
)生:不是天上的乌云,是指反动军队。
引导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说话。
师:你在电视里、电影里看到过反动军队是怎样糟蹋老百姓的吗?生1:他们对百姓想杀就杀,根本不把百姓当人看。
生2:反动军队把老百姓的家都烧了,使百姓无家可归。
生3:他们看到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抢,甚至连一只老母鸡都不放过。
师:是呀,反动军队不把百姓当人看,对他们实施了“杀、烧、抢、掠”(板书),藏胞见了他们,能不闻风丧胆吗?教学片断二:教学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师:看图上,这群悄悄回来的藏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奶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个可爱的小孩子……你看到这干干净净的院子,这平平展展的土地,你会对身边的家人说些什么?或对朱德、红军说些什么?用一、二句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交流。
教师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
师:请问这位藏胞的小伙子,你当时看到红军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事,你说了什么?生1:红军同志,你看我长得还算结实吧,求你们让我也参加你们的队伍,让我也能为百姓做点事吧!师:你是藏胞的小朋友吧,你又说了什么?生2:红军叔叔,你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就像是我的亲人,我谢谢你们。
师:藏胞的老爷爷在哪里?哦,是你,你想说点什么吗?生3:红军同志,我老汉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看见过像菩萨一样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汉向您跪下了!谢谢你们哪!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兵》教学反思
《菩萨兵》是描述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去体会朱总司令及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教学设计理应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但《菩萨兵》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
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例如“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朗读、想象等理解课文内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
因此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紧扣课题,从整体入手。
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这一环节就是从复习旧知开始,紧扣课题,从整体入手,抓住“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这一情感主线从对话开始(主要抓住朱德说的话去分析体会)。
课文刚开始通过结合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经验去体会国民党反动派最老百姓的残害。
再抓住朱总司令的心情去分析他所说的话,朱总司令在为老百姓着急什么?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及老师的表情、体态语进入文中的情境,去体会朱德的内心和所想。
学生有些感悟了,而后让学生通过从内而发的感情去朗读话语。
理解课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接受美好感情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去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紧扣朱德司令的话,引导体会他对藏民的关心。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
边读边找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词句,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
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反问句想象藏民在深山中的生活,紧扣“这么”、“还在”、“怎么受得了呢”朗读体会由于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朱德担心藏胞受不了。
接着紧扣感叹句,引导学生揣摩朱德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会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从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司令的着急与担
心。
交流到第五小节时,我先抓住“怨不得”,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朱德司令表现出的深深的体谅。
接着紧扣“节气不饶人”、“赶紧”、“抢”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朱德司令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再次让学生联系上文交流藏民躲的原因,从而过渡引出翻译的话:“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乌云遮住眼睛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藏胞是因为不了解红军,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才会躲进深山。
文章中朱总司令说的这三句话含义深刻,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义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这个环节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找句子,看看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如何;第二步是,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语感能力,感受朱总司令和红军的菩萨心肠。
由“长征”这一背景和朱德、红军战士本该休整一段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菩萨似的心肠,关心藏民疾苦,就像菩萨一样有着救苦救难的心肠。
让红军像菩萨一样的为民着想的形象深入学生的脑海。
三、“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对此,生活化教学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一个“藏胞看到干干净净的院落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说话的”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
学生把自己定位成藏胞的小孩子、姑娘、老爷爷等等,说话的语气,表演的神态,活灵活现。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
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
”在此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藏胞激动的心情。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里,深刻地领悟了“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
在这样的情
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
四、深化主旨,拓展延伸。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我找了长征的图片及诗歌《长征》,声情并茂的给孩子朗读,还准备了诗歌《我们共产党人》,让共产党人处处他人着想的思想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