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一、中国古代史概况中国古代史讲述我国远古至明清时期的历史。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史学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线划在公元前21世纪。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线,虽有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战国封建说较为流行,以公元前476年为界。
按照这种划法,原始社会大约从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到1840年。
这种划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把春秋战国划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把清朝后期排除在古代史之外。
但它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仍然是有一定帮助的。
我们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这种流行的分期方法来处理问题的,但对其中的某些环节进行了调整,将春秋战国视为一个整体,并将涉及清代后期的若干问题。
我国的原始社会包括猿人、智人和氏族公社三个时期,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
从已发现的材料看,“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是我们的远古祖先。
智人开始人工取火,并发明了弓箭,推动了原始社会的发展。
氏族公社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典型。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所以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分工的发展,原始集体生产逐渐被个体生产所取代。
个体生产发展的结果是财产私有。
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贫富的分化,导致了原始社会的瓦解。
我国的奴隶社会包括夏、商、周三代。
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朝是发展阶段,西周是鼎盛阶段,春秋战国则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阶段。
在夏商周三代,全部土地和奴隶在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各级奴隶主只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在形式上表现为奴隶主阶级的多项占有。
与奴隶主阶级这种所有制相适应,在政治上表现为严格的宗法制、分封制和等级制。
大学_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秦朝的行政机构中,掌管军事的中央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4、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了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B、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60年C、郑吉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5、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6、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7、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下列不属于“秦政法”的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8、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9、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0、《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11、“在朝廷做官的30岁以下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12、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③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2分)15、(5分)有位同学在笔记中写道: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焚烧书籍、独尊儒术、大兴佛教等一系列措施。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评卷标准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评卷标准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志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2、《氏族志》、《姓氏录》3、《资治通鉴》、司马光4、斡脱钱5、更名田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输籍定样隋统治者采取高颎的建议,把人民所输租税,依每家资财情况作出了缴纳标准,从轻定额,写成定簿。
(1分)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共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的上下。
(2分)这样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人民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也不能随意舞弊,更为重要的是所定额较世家大族为轻,有利于把他们的属民吸引过来,使国家户口大增。
这既打击了世家大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分)2、猛安谋克这一制度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称帝后加以发展。
(1分)为了争取东北地区各部族的归附,对归附各部族首领,一律给予猛安或谋克的称号,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由于实行了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在其管辖下的百姓,平时生产,战时出征。
(3分)这样不仅能节约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
这一制度为女真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分)3、开中法即商屯,这是明朝时期的一种屯田制度,是商人雇工在边境屯田。
(1分)洪武初年,为解决边地军队粮饷不足,允许商人运粮到边境地区,换取两淮盐引。
商人凭盐引到指定地点盐场领取盐,到指定地点贩卖。
商人为了节省运粮费用,就在粮仓附近雇人开荒种地,以就地输粮换取盐引。
(3分)商屯对明初荒地的开垦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数量不大,到宣德年间就渐渐废弃了。
(1分)4、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
(1分)其哲学思想,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
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人和物都是由气所产生的。
但由于受王阳明心学影响较深,在认识论方面完全是主观唯心主义。
(2分)其杰出贡献在于他的政治思想方面。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_大一下专用(很详细的)
中國古代史期末複習資料一名詞解釋1侨州郡县:东晋政权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州郡县。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多聚族而保持原有籍贯,东晋政权在北方流寓人口多的地方,用他们原籍区域名称设置侨州侨郡侨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南迁人口,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
土断施行后,侨州郡县数量减少,隋朝统一后,完全废除。
2高平陵之变: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内部司马氏集团向曹氏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
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氏集团首领曹爽等人陪同魏主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之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氏集团成员一网打尽。
这次事件是曹魏灭亡司马氏代位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3六条诏书:是西魏宇文泰为改革内政而颁布的汉化改革措施。
其内容为“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该诏令的颁布实施,巩固了西魏北周的统治,为后来北周战胜北齐统一北部中国提供了了良好条件。
4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
他原为东魏降将,投降梁朝后,于公元548年叛乱,叛军攻占建康、广陵、吴郡等地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虽然叛乱在552年被平定,但南方政权的统治由此大大削弱,北强南弱的对峙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
5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
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
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
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政变夺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式即位,是为唐太宗。
此次事变,为封建国家挑选了一个优秀的统治君主,对唐朝国家强盛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6甘露之变: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朝官反宦官斗争的重大政治事件。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学分:4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周二34节,周四56节上课地点:理教313课程说明:本课是主要针对中文系留学生的本科生必修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问题,积累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授课;预习、复习;阅读、思考集体讨论:渐进与突变:8至18世纪的中国考核方式:开卷作业:共占总成绩的40%;1、阅读缩写:15分(一部专著或三篇论文。
期末交)2、代拟试卷:10分(期末交)3、集体讨论:15分(分组、全体积极参与)期末考试: 闭卷, 占总成绩60%。
参考资料目录: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通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don : W.W. Norton & Company, 1999.参考书-断代部分隋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参考书-专题部分:《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中国古代史题库
1.1中国古代史绪论(上)1 [单选题]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理论研究B.辞章研究C.义理研究D.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正确答案:D2 [单选题] 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
A.官方记载B.历史小说C.文献D.历史著作正确答案:C3 [单选题] 西方社会科学强调()。
A.考据B.理论C.辞章D.义理正确答案:B4 [单选题] 经学是()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
A.儒家B.法家C.道家D.程朱理学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到了()的时候,朱熹的理学成为一种新的儒学的代表。
A.元朝B.唐朝C.清朝D.宋朝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关于乾嘉考据学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考据学派是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
B.考据学也称之为“朴学”。
C.乾嘉考据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文献本身进行整理。
D.考据学派不要求文献本身得重视符合原先最初的相貌。
正确答案:D7 [单选题] 人及动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人能说话。
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自我的精神和理性的追求。
D.人能书写。
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史书由官方进行编修:()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A9 [单选题] 中国古人在研究历史是不重视下列哪一项:()A.义理B.理论C.辞章D.考据正确答案:B10 [单选题] 历史的主体是()。
A.自然B.时间C.人D.事件正确答案:C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科学是需要验证的,要么证实,要么证伪。
B.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认识人类历史的最有效工具和手段。
C.现代社会科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它是一种反思和批判。
D.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根据客观的现象来总结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法则,同时它又是辩证的、发展的、变化的。
正确答案:C12 [判断题] 动物和人不同,是没有思想的。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全
户调式凡丁男之户,每年每户缴纳绢3匹、棉3斤、丁女及次丁之户,折半输纳,边郡纳2/3,远郡纳1/3。
少数民族交賨布,户一匹,远者一丈。
户纳绢3匹、棉3斤。
这是同类每户应交户调的平均数,每户实际交多少,要根据各户的土地、房屋、桑树等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的等级分类交纳。
府兵制(西、北周时期)府兵制创立于西大统十六年(550),设8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统24军。
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知兵。
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
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
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
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的局面,有利于防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此外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
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持建立的。
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
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
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和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一带人开通济渠,由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人开山阳渎,自引淮水。
绕、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重点
大一上期复习资料:1.吕不韦对秦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拥立秦异为秦王,召集宾客撰写《吕氏春秋》,在秦国政治、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a.拥立秦异,为秦始皇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为其建功立业提供了机会。
b.吕不韦当政时期是秦国逐渐统一全国的重要时期。
吕不韦因拥立秦异开始进入政治阶层,至秦始皇九年,秦国的国政实际上仍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这一时期,秦国对外取得重要成就,公元前249年,吕不韦亲自率兵消灭东周君,将其并入秦国,多次东进,夺取韩、赵、魏等众多城池,公元前241年,击败韩、赵、魏、燕、楚的五国联军,东方诸国再也没有与秦抗衡的实力,为秦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c.召集宾客撰写了《吕氏春秋》,这是对诸子学说的初步总结。
此书反映了战国末期经济、政治趋向统一,文化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为大一统的到来进行了理论上的准备。
2.“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出自《楚辞.天问》,反映了母系社会。
3.太康失国: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借太康外出狩猎之时,掌握夏的政权,而寒浞又取代后羿。
太康的弟弟仲康的儿子相的儿子少康在姻亲部族有虞氏与老臣靡的帮助下复国。
太康失国让夏的统治中断约40余年,说明国家建立初期就已存在着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4.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之,政权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不曾间断,是中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
5.周初“封邦建国”大体情况:“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对象:a.周室子弟和宗亲(主体)。
周公→鲁,召公→燕。
b.古代圣王后裔,是周借以表现承袭圣人之治的体现。
神农后代→焦,黄帝后代→祝,尧的后代→蓟,舜的后代→陈,禹的后代→祀,c.兴周灭商过程中的功臣谋士,姜尚→齐。
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a.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国对天子有隶属关系,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b.各分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领土内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中国古代史试题考生注意: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班级:﹎﹎﹎﹎﹎﹎﹎考号:﹎﹎﹎﹎﹎﹎﹎祝你考试愉快!中国古代史试题(命题范围:隋~清)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卷客观题部分一、单选。
(1′×15=15′)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581B、587C、589D、618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A、李纲B、岳飞C、韩世忠D、宗泽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A、李辅国B、高力士C、程元振D、鱼朝恩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御史台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土木之变B、夺门之变C、庚戌之变D、大礼仪之争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A、两税法B、诸色户计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A、刘豫B、张邦昌C、石敬瑭D、蔡京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A、西夏庆历和议B、辽澶渊之盟C、金绍兴和议D、金隆兴和议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A、永乐B、宣德C、正统 D成化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B、北庭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宣政院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A、沙勿略B、马可波罗C、利玛窦 D马戛尔尼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A、牛录B、固山C、甲喇D、谋克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A、永乐B、康熙C、雍正D、乾隆二、填空。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赵冬梅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学分:4任课教师:赵冬梅副教授上课时间:周二34节,周四56节上课地点:理教313课程说明:本课是主要针对中文系留学生的本科生必修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问题,积累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授课;预习、复习;阅读、思考集体讨论:渐进与突变:8至18世纪的中国考核方式:开卷作业:共占总成绩的40%;1、阅读缩写:15分(一部专著或三篇论文。
期末交)2、代拟试卷:10分(期末交)3、集体讨论:15分(分组、全体积极参与)期末考试: 闭卷, 占总成绩60%。
参考资料目录: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通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 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9.参考书-断代部分隋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参考书-专题部分:《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部分)
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吴楚七国之乱:(P176)“七国之乱”是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趁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185)西汉前期,最高统治集团以黄老思想指导政治,在官吏中或社会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亦很活跃,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即位,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儒家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八王之乱:(P313)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王与马共天下”:(P317)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略转移,而此前,王导、王旷已经南下“开辟”了根据地。公元313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永嘉南渡,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名门望族和精英,以及政府机构、官员、甚至士族家中的佣人和鸡鸭牛马都被带过了长江。这次以门阀士族为主要力量的大迁徙共有90多万人,琅玡王氏是其中最重要一支。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室,史称东晋。 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玡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点整理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点整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从夏朝开始的“三皇五帝”时代;到商朝建立的“九王一晋”时代;到周朝建立的“九王一晋”时代;再到秦汉统一王朝的“三皇五帝”时代;再到隋唐五代时期的“隋唐五代十国”时代;再到北宋前期的“金元杂剧”时代;再到清朝前期的“戊戌变法”时代。
这些时期均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发展时期。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事件是夏朝的发生(公元前251年);公元前221年,夏桀在商汤陪同下大宴群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8年夏王朝建立。
夏朝建立以后一直到公元前221年冬王朝被商朝所灭为止(公元前207年);共经历了约500年的历史时期,即夏朝的统一时期(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209年)。
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政权由天子来掌握与统治。
夏朝的第一任天子为太甲(太宰);夏王朝在商之前就已出现贵族世袭制政权"大司农”即天子代表社会上层统治阶层而“大司农”(主管农业和工商业的官吏)则在国家机构中掌握国家权力;大司农和大将军负责国家赋税征收以及中央政权对地方社会资源的调配和控制;小司农官有负责编制户籍的职能。
夏朝建立后进行了长期不间断的王朝更替统治。
夏朝的第一任统治者为商汤王(东周王室始祖)商汤就已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中央集权王朝'盘庚王朝'(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
一、三皇三皇,又称伏羲、神农、黄帝。
上古传说中的远古部落联盟首领,是一种传说中的氏族联盟首领。
伏羲、神农、黄帝共同创立氏族部落联盟。
《竹书纪年》:“炎帝与黄帝战于黄河流域”。
《淮南子·天文训》:“五帝以降,中国有四王一帝曰天子”。
周代,三皇之一的伏羲与孔子合称为“人文初祖”;另一皇曰“人文始祖”女娲与孔子合称为“人文之际”;而《山海经》中记载的“三皇之国”即中国上古文明中的“黄帝之国”与“轩辕之谷”。
三皇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人将伏羲、女神女娲视为中国古代的始祖;在中国上古的氏族部落联盟中有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叫“中原”;炎黄二帝是华夏民族文明产生的第一个最高统治者"黄帝"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创立者"黄帝"又称天人文始祖"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始祖。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docx
名词解释1.关陇军事贵族:山陈寅恪先生所提出的观点,认为自西魏至隋唐,统治阶级的核心均为关陇地区鲜卑/汉族镇守六镇的军事贵族所掌控,形成了关系紧密的胡汉/文武混合集团,是汉人与鲜卑人、军事力罐与文人的联合力罐2.输籍定样:隋文帝施行的政策,根据标准制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既防止了百姓逃避赋税或官员任惜舞弊,也有利于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3.牛李党争:唐朝以门荫出身和以科举岀身的两派官僚历时最久、斗争最激烈的一次斗争。
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领,多是进士及第者,代表庶族地主;李党以李徳裕为首领, 多以门荫入仕,代表士族地主。
两党结怨始于宪宗朝的“元和三年策试案”,高潮出现在文宗时期甘露Z变后,最终于宣宗朝以牛党的胜利结束。
4.白马之祸:天佑二年(905年)六月,朱温(朱全忠)于滑州白马驿诛杀朝官三十余人, 投尸于河,史称“口马之祸”,为朱温篡唐奠定了基础。
口马之祸后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
5.两税法:唐德宗时期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Q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春秋两次缴纳,是由人头税向财产税的转变6.陈桥兵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北上抵抗北汉和辽军。
军队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拥立赵匡胤为皇帝,赵口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又称“黄袍加身“7.帅漕宪仓:北宋地方官制,在全国各路设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主管军事,有时兼管民政,简称“帅臣”);转运司(长官为转运使,主管司法兼监察地方官吏,简称“漕臣); 提点刑狱司(长官为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兼监察,简称”宪臣);提举常平司(长官为提举常平,主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简称“仓臣”)8.官职差遣:宋朝官制的特色。
“官”标志官员基本地位身份,决定官员基本待遇;“职” 表等级、职位;“弟遣”为官员所担任实际职务,是一种复杂灵活的行政体制。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doc
一、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整理。
全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800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纪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破坏。
2.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类书。
由解缙主持,《大典》收书8000多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及天文地志、人事名物、农业手工业科学、古典文学戏文杂剧、僧道典籍等无所不包,成为后世辑佚逸书的资料宝库。
清末毁于战乱,现存世量较少。
3.宗族制度:4.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的重要经典。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又称《国风》,即15国风,保存大量民歌,是《诗经》的精华。
《雅》分《小雅》和《大雅》,多是贵族歌颂帝王功绩的作品,有些篇章和后世叙事诗很接近。
《颂》《周颂》、《鲁颂》、《商颂》,内容是祭祀或大朝会时用于歌功颂德的颂歌。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据部分诗篇考察,最早约作于西周初年,最晚约作于春秋中期。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后代各类诗体的基础,并开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5.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6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7.中庸:《中庸》为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原为《礼记》的一篇,主要阐述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历史下册1-3课复习资料
02
第二课: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
01
02
03
04
城邦制度
古希腊由众多独立的城邦组成 ,各城邦之间互相竞争、互相 合作,最终发展出独特的希腊 文化。
公民大会
古希腊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 讨论和决定城邦的重大事务。
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处 理日常事务,为公民大会准备 议案。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推动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与挑战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 题层出不穷,中国需要积极应 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程 度不断加深,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 的变革和完善。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 用不断提升,需要承担更多国 际责任和义务,为世界和平与 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坚实基础。
03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向前推进
。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创
造了有利条件。
05
第五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基层民主自治的推进
随着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基层民主自治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直 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得到拓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 能得到更好发挥。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大索貌阅:隋文帝开皇五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徭役。
查出不实,流配里长、党长,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以防包容隐庇。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2、输籍定样:隋文帝开皇五年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根据标准定百姓户等,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
这样百姓不能逃税,官员不能任情舞弊。
由于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户的剥削,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3、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开始实施的中央官制。
三省是尚书、内史(唐中书)、门下,三省负责国家政务,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长官令、左右仆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唐户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是为六部。
三省长官同向皇帝负责,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帝集权。
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对于防止权臣篡位,稳定政局,维护统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4、开元之治: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姚崇、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针对时弊进行以下改革:①裁汰冗官,整顿吏治;②抑制食封贵族;③压制佛教势力;④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⑤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⑥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
因为以上各项改革,开元年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二王八司马事件:唐后期宦官专权严重,威胁皇权,也遭到朝臣反对。
永贞元年,顺宗重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十人对弊政进行改革,剥夺宦官权力,但接掌军权的关键性措施因宦官集团反对未能成功。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1,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曹魏始创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士人,按才能高下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个制度开始时确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后来逐渐蜕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
2,贞观之治: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即位,于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共二十三年,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较安宁。
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3,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
早在女真人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
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
后来,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猛安、谋克制度也在逐渐破坏。
4,八旗制度: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
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
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
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
5,四时捺钵:四时捺钵是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四时捺钵制是契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的一项特殊制度和文化习俗,四时即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调式凡丁男之户,每年每户缴纳绢3匹、棉3斤、丁女及次丁之户,折半输纳,边郡纳2/3,远郡纳1/3。
少数民族交賨布,户一匹,远者一丈。
户纳绢3匹、棉3斤。
这就是同类每户应交户调得平均数,每户实际交多少,要根据各户得土地、房屋、桑树等数量与质量得评定,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得等级分类交纳。
府兵制(西魏、北周时期)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设8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统24军。
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知兵。
府兵得户籍由军府—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
与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
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得管辖下。
这种兵役制度得初衷本就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得局面,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此外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
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政权就是以侨姓士族与吴姓士族为支持建立得。
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得代表人物王导等得支持。
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得拥护。
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得王氏士族功劳最大,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与杭州得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
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得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就是沟通通南北得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得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关陇集团关陇与河东等地豪强地主得力量,在当时有了很大得发展,在东、西魏得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
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与关陇豪族得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得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
这就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得集团。
在西魏、北周、隋与唐初她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输籍定样开皇五年,隋文帝实行该法,又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五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三党五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赢缴纳税额写成定簿。
这样百姓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
而更为重要得就是,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得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得荫庇成为国家编民。
隋朝通过推行“输籍法”使大量得不承担国家赋役得隐藏户口,从豪强之家分离出来,成为国家编户,输税供役,为国家起到了扩充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得作用。
均田制(北魏)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目得】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内容】①国家将掌握得土地实行分配。
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与耕牛也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
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
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性质与作用】①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度。
②确认了受田者得土地占有权与使用权。
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与民族融合【瓦解】隋朝与唐朝前期推行得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得买卖与无限占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随着封建经济得发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与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得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
侯景之乱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掌权得高澄发生矛盾表示愿献所据河南十三州之地降梁。
梁朝因其反复无常,桀骜难制,多不赞成,但梁武帝欲借此实现统一梦想,遂接受侯景投降,封以河南王,大将军等重职,并派兵接应。
不料接应兵在彭城被东魏军大败。
这时东魏趁机挑拨侯景与梁得关系,表示愿用萧渊明交换侯景,与梁重新修好。
昏庸得梁武帝居然答应了,结果侯景走投无路,于548年八月反于寿阳,很快攻下建康得石头城与东府城。
次年三月,侯景攻下了久围中得建康台城,萧衍被软禁,不久饿死。
萧衍死后,侯景先拥立萧纲为帝,后来又废萧纲立萧栋,不久又废萧栋而自立改国号为汉,大杀萧衍子孙,萧梁统治自此已实际解体。
552年,王僧辨,陈霸先攻下建康,侯景企图逃跑,被部下砍死于船中,侯景之乱结束。
从此,南朝力量更加衰落了,南弱北强得局面正式形成。
河阴之变阶级斗争得发展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在北方边镇起义爆发后得第三年,孝明帝母胡太后杀了在中央掌权得元叉,重新控制了中央政权。
永安元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三岁得元钊为傀儡皇帝。
三月秀容川契胡酋长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
四月,尔朱荣立元子攸为帝,入洛阳,沉胡太后与元钊于黄河,在河阴之陶渚,围杀北魏王公大臣2000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汉化得鲜卑代北士族在这次事变中遭到了毁灭性得打击。
高平陵事变239年明帝死,齐王曹芳继位,宗室曹爽与司马懿辅政。
曹爽以皇帝名义升司马懿为太傅,实夺其权。
司马懿怒就即退休养病。
正始十年正月,魏少帝曹芳与曹爽出城祭明帝高平陵。
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及党羽蒋济等发动政变,起兵控制京城,挟持郭太后,罢免曹爽,史称“高平陵事件”。
从此权归司马氏。
六镇起义魏初,为了防止柔然得进攻,在北部边境建立了许多军镇,重要得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扶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等六镇。
最初,这些军镇,因为就是拱卫首都平城得军事要地,所以受到特别得重视。
但随着柔然得衰落与北魏得迁都,军镇地位于逐渐衰落,镇兵与下层军官地位下降,早有不满情绪。
522年,柔然兴兵犯魏,进攻六镇。
524年,六镇尽为起义军所占领,北魏派兵镇压,先败五原,继而大败于白道几乎全军覆没,北魏政府束手无策,竟然求助于宿敌柔然。
525年六月,起义军在北魏军与柔然军得夹击下失败。
占山格晋以来,国家对土地私有化趋势得总方针就是,在维护土地国有制得前提下,允许土地私有化有限度地发展。
随着土地私有化从平原田亩向山林湖泊发展,自东晋开始,国家对私占山泽得现象加以限制。
国家将部分山林川泽让给官吏与平民,允许土地私有制发展。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山林川泽得私人占有,标志着山林川泽这一最后得国家“公有地”通过屯封别墅得形式与大土地所有制联系起来。
检籍即清检士籍,对士族豪强广占私客,平民百姓规避赋役得现象,两晋与南朝政府都采取核实户籍得办法。
南朝户籍整顿得重点就是清理庶族冒任士族。
但在操作过程中,无法真正核实户籍。
南齐时得检籍甚至导致唐寓起兵。
检籍最后归于失败。
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得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
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又命令堂兄弟一下亲属析户分居,各立户头,以防包容隐庇。
侨州郡县东晋、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在其管辖地区内多用北方地名设立州郡县。
当时北方人民与士族大量南迁,大多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
统治集团因而设置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借以缓与南北士族矛盾,以巩固政权。
东晋初,侨州、郡、县均沿用北方原地名,一度造成政区用名十分混乱。
刘裕收复青徐等州后,曾以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侨州、侨郡相区别。
刘裕代晋后,又取消“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名前加“南”字。
土断实行后,侨州、郡、县数目日减,隋统一后,完全废除北府兵东晋南朝着名军府及其所辖府兵。
北府设立很早,西晋末东晋初王舒任徐州刺史,加北中郎将,自此有北府之称。
其后东晋南徐州刺史例带北中郎将,驻屯京口,故称京口为北府,也称南徐州刺史为北府。
西晋末年北方流民徙居京口 (今江苏镇江) 者日多,民风强悍,果敢善战。
太元初谢玄招募南徐、南兖二州北方侨民,严格选择训练,严明军纪,号北府兵。
该军为当时精锐部队,士兵皆骁猛勇敢,屡战皆捷。
太元八年 (383) 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于淝水大败前秦军。
后以北府兵镇压孙恩起义。
刘裕以北府兵起家,取代东晋。
三长制486年北魏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长一里长,五里长一党长。
三长要求挑选乡里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者担当。
其职责就是掌握乡里人家得田地,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收租调,征发兵役徭役。
通过实行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使政府政令能较好地贯彻到基层,北魏得基层统治机构更趋完善。
中书门下体制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改政事堂印为“中书门下之印”,就是中书门下体制建立得标志。
中书门下体制建立以后,三省机构依然存在,且三省出入命令得分工在形式上更趋严密与完善。
但三省与宰相分离,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府署,独立于三省机构之上。
在这种体制下,中书门下直接指挥诸使、诸郡、诸军执行政令,宰相对于行政事务得干预越来越强,甚至直接下行过去由尚书六部处理得事务。
宰相与君主得联系更多得作为“参总庶务”得政务官,而不再就是“坐而论道”得咨询者。
这就是中国中古时期君相关系与国家权力运作方式得重大转变。
1、简述西晋建立后分封诸王得措施。
泰始元年(265)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刚即帝位,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千五百人。
其叔父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分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扶风王,弟司马攸封为齐王,均大国,司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则超越制度,食邑户数多达4万户。
司马炎得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者达27人。
始元年分封以后,因宗室诸王均留居京城洛阳,未到封国,王国军队仍未建立。
咸宁三年(277),司马炎因齐王司马攸声望很高,担心身后将出现皇位继承人之争,想让她到自己得封国去,再次制定分封食邑制度。
司马宗室诸王封国仍分大国、次国、下国三等,而下国亦制满万户,三等王国皆置中尉统领王国军队,大国诸王除嫡长子世代继承王爵外,其她儿子均各以土推恩受封为公;功臣封公者,封国制度如小国王,亦以中尉领兵,郡侯封国内也可以置1100人得军队。
于就是诸王多回到自己得封国中,其因职未归封国者,大国置守土100人,次国80人,下国60人。
2、简述西晋时期都督制得定型早在司马氏代魏以前,司马氏子弟即以都督或监军得身份出镇许昌、邺城、长安等战略要地,为司马炎顺利称帝建晋提供了条件。
西晋建立后,曾试图在宗室诸王封国内建立军队但初无成效,因此都督制得到广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