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习题: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合集下载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总论-中药的性能【圣才出品】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总论-中药的性能【圣才出品】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4.1复习笔记一、四气★★1.定义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2.寒热温凉属性的区分(1)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寒凉类);(2)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温热类)。

3.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功效以及与主治的关系表4-1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功效以及与主治的关系二、五味★★★★1.定义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的药味,部分还有淡味或涩味。

2.五味的实际意义(1)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2)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

3.五味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及主治表4-2五味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及主治4.五味与五行、五脏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

三、升降浮沉★★★1.定义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1)四气五味①凡药物味属辛、甘,气属温、热,多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②凡药物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多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等。

(2)物质地轻重①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蜕等。

②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

③某些特殊性药材——“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④部分药物具有双向性: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白花蛇内走脏腑、外彻皮肤。

(3)炮制的影响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如大黄,属于沉降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经酒炒后,大黄则可清上焦火热,可治目赤头痛。

(4)与配伍有关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

3.升降浮沉所代表药物的特性表4-3升降浮沉所代表药物的特性四、归经★1.定义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中草药的升降浮沉

中草药的升降浮沉

中草药的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它们的意义如下:(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

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这是它的重要意义。

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选用药物。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不可用瓜蒂等涌吐药;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耆、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病位在表者,宜发表而不宜收敛,因表症须发汗解表,当用紫苏、生姜等升浮药,而不能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止汗药;病位在里者,宜清热、泻下或温里、利水等沉降药,不宜用解表药等。

如肝阳上逆的头痛,误用升散药,反而造成肝阳更为亢盛的情况;脾阳下陷的泄泻,误用泄降药,反而造成中气更为下陷、以致久泻不止的症状。

升降浮沉,也是对药性认识的一种归纳方法,并且在应用上和药物的归经有密切联系。

例如,肺病咳嗽,当用肺经药物,但又须区分病势的惰况,考虑升浮沉降的药物;如果由于外邪束肺、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当用升浮药发散外邪、宣畅肺气,如麻黄、桔梗等;如肺虚久咳就应该用敛肺止咳的五味子、诃子药性沉降的药物来治疗。

又如,气分上逆的病症,应当用沉降药来治疗,但又须区别属于何经的病症,如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就要用半夏、丁香等胃经降逆药;肺气上逆、咳嗽气喘,就要用旋覆花、白前等肺经降逆药。

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不同的中药在我们的身体中走向不同,有的中药是往上升的,有的中药是往下降的,有的药物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

如何清楚地知道什么药是上升什么药物下降的呢,这个从一些药物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比如升麻,就是往上升的,比如沉香就是往下沉的。

花叶升散,凡子必降花和叶是升散的。

它们在植物的最表层,花散发出清香,属于散,叶子每天蒸发出大量的水分,也是属于散,用于人体也由升散的作用。

也有例外比如旋复花,它不升不散,而是降。

凡子必将,植物的种子,比如五味子,车前子,等,植物的种子一般都是在枝头成熟后掉落在地上。

这往往就是下降,它的药性也有下降的作用。

还有桃仁,杏仁,柏子仁等,他们虽然是种子,但是带有油性所以他们便还有一个作用,通便润肠。

这些种子都有一个特点,偏温性。

但是也有例外,蔓荆子性凉,质地轻,可以用于升散头面之风。

植物的枝丫会走人体的四肢,比如桂枝,桑枝等都是走向四肢的,像四肢痛,胳膊发麻引经药可以用桑枝。

梗就是植物的中间的梗子,也叫主茎,植物的养料主要是从植物根通过梗往上运输。

叶子光合作用的能量也是通过茎,运输到根部进行储藏。

所以茎能升能降。

在人体内能起到,通气调气,能升能降,调气就是在这升降之中完成。

根部入药要复杂一些,往上的根和往下的根它所治疗的病都是不一样的,偏向上部的根他是属于给植物输送养料的,往下部的跟是属于再土地里吸取养分。

所以往下部的根往下走一般都是治疗下焦的病的,中间的那一节则为守中,治疗中焦的病。

比如当归,当归可以分为三部分,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

当归头上行而活血。

当归身守中而养血,当归尾下行而破血。

中药学“升降浮沉”是什么

中药学“升降浮沉”是什么

中药学“升降浮沉”是什么发布时间:2021-08-30T04:42:52.289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作者:高强[导读] 而沉降的药物都有下行、向里的作用,一般是清热、平喘等药物。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1830中药学是我国特有的医学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药学中的“升降沉浮”是中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药物的四种不同药性,在临床上也作为用药的原则,在实际使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不同取向,其中升就是上升、提升的含义,这种药性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病势下陷,发挥升的作用;降指的是下降、降逆的含义,主要用于治疗病势上逆,具有降的作用;沉指的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识,治疗病位在表面的疾病,具有浮的作用;而沉则是重沉、下行泄利的含义,治疗病位在里的疾病,具有沉的作用。

也就是说升浮的药物,都能够发挥上行、向外的作用,一般是散寒、催吐等相关药物;而沉降的药物都有下行、向里的作用,一般是清热、平喘等药物。

人们发病由于病变的位置会有一定的差异,病势也有上逆和下陷等区别,因此在治疗上也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的不同状况,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

升降沉浮是对于药性认识的归纳办法,对于药物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治疗肺病咳嗽相关症状疾病中,应当使用肺经药物,但是也需要考虑病势的状况,选择使用升浮沉降的药物,如果是因为外邪束肺等原因导致的咳嗽,那么就需要采用升浮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肺虚久咳就应当采用五味子等药性沉降的药物进行治疗。

通常来说升降沉浮药性会与药物的性味、质地等有一定的关联。

影响药物升降沉浮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因素:(1)四气五味通常来说味道属于辛、甘,气属于温、热等性质的药物,都是属于升浮药物,常见的有麻黄、黄芪等药;味道属于苦、酸、咸,气属于寒、凉等性质的药物都都是属于沉降药物,常见的有大黄、芒硝等药物。

(2)质地轻重一般来说花、叶、枝、皮等质地比较轻的药物都是属于升浮性质的药物,常见的有苏叶、菊花、蝉衣等类型的药物;但是种子、果实、矿物等质量较重的药物,大多是属于沉降物,常见的药物有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相关类型的药物。

中药的性能习题及答案

中药的性能习题及答案

中药的性能‎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是‎重要理论的‎【】,主要包括【】,【】,【】,【】,【】等。

2、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

中药的治疗‎作用又称为‎【】,中药的不良‎作用包括【】和【】。

3、【】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淡附于【】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4、《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作用‎:辛【】,酸【】,甘【】,苦【】,咸【】。

5、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的‎药物,其味多属【】。

6、药物升降沉‎浮的性能,可以纠正机‎体【】,使之恢复正‎常;或【】,有助于驱邪‎外出。

7、药物升降沉‎浮转化的条‎是【】、【】。

8、药物升降沉‎浮的性能与‎药物本身的‎【】和【】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9、归经的理论‎基础是【】。

10、西汉以前是‎以【】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

《神农本草经‎》提出了“【】”的区分。

11、有毒的药物‎可通过必要‎的【】、【】、【】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2、四气中,【】属阳,【】属阴;五味中【】为阳,【】为阴;升降沉浮中‎【】属阳,【】属阴。

二、判断分析题‎1、五味是指药‎有辛、甘、苦、咸、酸、淡六种滋味‎。

2、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两者必须合‎参。

同时,性味还必须‎与药物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较全面‎、准确地认识‎药物的性能‎。

3、确定中药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是药‎物所治病证‎的病位。

4、一般只要归‎同一经的药‎物,就可以不加‎区别地应用‎。

5、有毒的药物‎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原则,有毒药物有‎其可利用的‎一面。

三、单项选择题‎1、首先记载药‎物四气、五味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2.首先提出药‎物“有毒、无毒”区分的本草‎著作是()。

《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

《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

《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一、中药性能(药性理论),中药性能—中药的特性和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是中药理论的核心——药效机理。

二、中药治病基本原理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和脏腑机能失调。

以偏纠偏:(1)利用偏性,去除病因(2)平衡阴阳,调理功能→以平为期清代徐灵胎:“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三、中药的作用:(1)治疗作用——中药的功效、药效等。

(2)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

四、性能与形状的区别中药形状——感官可及的药物天然属性。

如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

中药性能——与治病相关的药物作用特征。

它是依据用药后机体的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区别:两者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性能:以人体为观察对象——由人体用药后反应概括而成。

形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由药物的天然属性概括而成。

联系:两者又有一定联系。

如升降浮沉与质地轻重有关。

1.四气一.含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性)。

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四气的形成: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反应概括而成,是与所治病症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它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四气又有程度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表明药物作用强弱。

平性药寒热偏性不明显、相对平和。

《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四气的应用原则。

三、四气的作用与适应证1.寒凉药(属阴):清热泻火解毒,主要用于热证。

2.温热药(属阳):温里散寒补火助阳,主要用于寒证。

3.四气的临床意义:四气往往成为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

(1)针对寒热性质不同准确用药。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误用则“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2)根据寒热程度差异恰当选药。

小寒用温药,大热用寒药。

若病重药轻则不及,药重病轻则太过。

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本文选自吴南京先生的《医道求真》系列人生有命在于身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中药治病,就是通过中药的升降浮沉纠正人体气机的失调,通俗地说,治病不外乎调气而已。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升是上升,浮是发散,降是下降,沉是向内。

所以中药的升降浮沉,指的是对身体气机具有向上、向外、向下、向内调整作用的趋向。

升和浮多为同类药,比如用于发汗的解表药,能促使身体气机向上升提和向外发散的作用。

促使气机向上升提的中药称为升阳,比如补中益气汤,就是在黄芪和党参两味补气药的前提下,酌加柴胡和升麻向上升提的作用,使人的气向上升。

临床上常见的带下病、月经经期延长、脱肛、痔、脚癣、下肢溃烂、妇科炎症、前列腺炎等诸多疾病,其共同点都是气机升提不足,总的治疗原则都要考虑气机的升提。

另外一些皮肤病、无汗症、外感(外感是指人感受外来之邪气,有寒、热、燥、湿等不同)等疾病,其共同原因都是气机向外发散之力不足。

看似内、外、妇科等诸多疾病,但在治疗过程中大多都会用到具有升提和外散的解表药。

沉降药,沉和降是不同的,沉是向内,降是向下。

气机内敛不足,就会表现元气向外散的表现,比如汗症、情志过喜等。

肾主封藏,肾是身体元气的仓库,如果病久,元气就会消耗,则肾气不足(中医称为久病及肾),肾气不足,肾的封藏功能就会下降(中医称为肾气不固),治疗就要用具有促进气机收敛的中药,比如五味子、乌梅、菟丝子、覆盆子、山茱萸等药收敛肾气。

临床上的久咳、喘证、崩漏、长久腹泻等疾病,都是因为肾气不固,气机内敛之力不足。

咳嗽、呕吐、脑出血、口腔溃疡、鼻衄、心烦、易怒等,都是气机向上升发太过。

但五脏都有火,五气也会化火上冲。

所以治疗就用具有调整气机向下降的药。

比如肺热咳嗽用桑白皮、黄芩;心火上炎用黄连、莲子心等;肝火上亢用金石类重镇,或用清热类平肝;胃肠之火用大黄通泄;肾中相火上炎,用牛膝、泽泻等引火下行。

大体上来说,药物的升降浮沉主要与其性味及质地轻重等有密切关系。

升降浮沉(中药学中药士辅导精华)

升降浮沉(中药学中药士辅导精华)

升降浮沉(中药学中药士辅导精华)1.升降浮沉的含义(1)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2)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沉实际上包含着向内和向下两种作用趋向)。

(3)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2.药物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1)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病势趋向。

(2)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

(3)能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

3.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1)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2)沉降药: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4.掌握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1)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2)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3)就病位而言: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如外感风寒,用麻黄、桂枝发表;病变在下、在里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里实便秘之证,用大黄、芒硝攻下。

(4)就病势而言: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之头痛,当用牡蛎、石决明潜降;病势陷下者,宜升而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用黄芪、升麻、柴胡等药益气升阳。

(5)为了适应复杂病机,更好地调节紊乱的脏腑功能,还可采用升降浮沉并用的用药方法。

5.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6.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中药学__各章习题

中药学__各章习题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2.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是A.《唐本草》B.《证类本草》C.《本经》D.《本草经集注》E.《开宝本草》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是A.《本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E.《海药本草》4.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雷公炮炙论》B.《炮炙大法》C.《珍珠囊》D.《修事指南》E.以上皆非5.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经》B.《本草纲目》C.《开宝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6.最早提出按十剂类分药物的本草著作是A.《唐本草》B.《本经》C.《本草经集注》D.《药性论》E.《本草拾遗》7.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是。

A.《嘉祐本草》B.《开宝本草》C.《证类本草》D.《图经本草》E.《大观本草》8.宋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证类本草》B.《政和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别说》E.《本草图经》、9.宋代最著名的私人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B.《大观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衍义》E.《本草折衷》10.忽思慧所著的食疗专著是。

A.《饮膳正要》B.《食疗本草》C.《救荒本草》D.《食治篇》E.《汤液本草》11.明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本草原始》B.《本草纲目》C.《本草蒙签》D.《本草汇言》E.《本草品汇精12.《本草纲目》的载药效为A.1815种B.1892种C.1746种D.1082种E.1558种13.朱棣撰写的本草著作是A.《救荒本草》B.《本草原始》C.《本草汇言》D.《本草蒙签》E.《本草经疏》14.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A.《本草纲目拾遗》B.《本草求真》C.《本草备要》D.《本草从新》E.《本经逢原》15.《本草求真》的作者是A.黄宫绣B.赵学敏C.吴仪洛D.江昂E.张璐二、填空题:1.《本草经集注》是由《》和《》两部分组成.2.《炮炙论》收录了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是我国第一部专著.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是,载药种。

中药的趋向性:升降浮沉

中药的趋向性:升降浮沉

中药的趋向性:升降浮沉中药对于人体的作用是有着不同的趋向性的,其不一样的特性,表现出不一样的趋向性。

有的药性升发,有的药性下沉......经过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最后将药物的这种趋向性归纳为四大点:升降浮沉。

其中,升即指的是上升提举,趋向于上。

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

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

沉,则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用“升降浮沉”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的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其中,升与降,浮与沉是相对而言。

中医理论体系里,离不开阴与阳的属性,升降浮沉自然也有其阴阳属性的划分。

从字面意思就能知道,其升与浮,属阳。

降与沉属阴。

升降浮沉,代表药物不同的药性,表示其药物作用的不同趋向。

一般来说,升浮药大多温热,味辛甘淡,质地较为轻清,作用主要是上升,向外。

其主要功效大多是: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行气开郁,活血化瘀,升阳举陷,开窍醒神,涌吐催吐等等。

而相反,沉降药则大多性寒凉,味属酸苦咸,质地则较为重浊坚实。

其大致的作用趋向是主向下,向内。

主要功效大致:清热泻火,泄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等等。

正是因为药物具有升降浮沉的药性,故而其能够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其紊乱的气机恢复正常,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病位在上的时候,治疗宜选用升浮之品,而忌沉降之品,避免将外邪引入机体。

例如外感风热,病位上焦,应该选用薄荷、菊花等轻清清热之品,以其升浮药性来疏热解表。

病位在下者,则应该选用沉降之品,因势利导,祛邪外出,而不应选择升浮药,避免邪恋于内。

例如热结肠燥,大便秘结时,应选用大黄、芒硝等沉降药泄热通便。

尺泽穴,虽然是肺经上的合穴,能够治疗肺系疾病,例如咳嗽、气喘等,但是其有一个特殊的治疗作用:能够治疗急性的腹痛吐泻。

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急性的腹痛吐泻,可针此穴,直刺0.8--1.2寸。

第十二讲   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

第十二讲   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

第十二讲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毒性(一)下面介绍升降浮沉性能的第三个问题,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我们从前面的第二个问题升降浮沉的确定当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我们现在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趋势的认定,是通过药物的功效,也就是它的一些主要的作用,这些功效相对于病势趋向而言,我们就可以从中确定它的作用的趋势。

但是药物的功效是药物客观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药物的升降浮沉的性能,也是客观存在,也是与这个药物本身与生俱来的,但是在临床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人为的因素,给它施加一些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改变或者控制药物的这种升降浮沉。

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当中就对这样一个问题作了非常精辟的总结,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所谓的“升降在物”,就是说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是药物本身客观具有的,就是刚才所讲与生俱来的;“亦在人也”,我们可以通过人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对这些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可以加以改变,这样使之我们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就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也有更好的这种准确性。

通过哪一些人为的因素可以影响升降浮沉呢?就是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其实很简单,高度概括起来能够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人为的因素只有两点,就是炮制和配伍。

第一方面就是通过对药材进行炮制,它原来本身客观具有的升降浮沉性能可能会得到一些改变。

比如说我们上次举的荆芥,它本身是一个祛风解表的药,它生用的时候,它是以升浮或者说浮散为主的,是一个解表的药、发散的药,但是我们用炮制的方法,把荆芥炒炭,炒成荆芥炭以后,荆芥的升浮的性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它表现出来主要是作为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根据升降浮沉定义,它就应该属于沉的,是一种沉降的,有利于止血,那么它从升浮就变为了沉降。

这个例子可以说通过炮制完全改变了药物的升降浮沉的趋向性。

在有的情况下,它虽然没有完全的改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或者减弱了,比如说大黄,它主要是攻下大便的,是一个泻下药,泻下作用还比较强,但是用酒来炮制以后,这个酒制大黄它的沉降性就降低了,所以有的时候用酒大黄在一些方剂当中,它就可以用来清上焦之热;生的,它主要是通下大便,作用在下焦,那么经过酒制以后,沉降性减弱了,但没有改变,大黄仍然是沉降的,只是沉降的性质不那么强。

中药的特性:升降浮沉

中药的特性:升降浮沉

中药的特性:升降浮沉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中医智库” 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大家好,这次我将和大家谈谈中药的升降浮沉,店员给顾客推荐中药时,会谈到这味药性升,那味药性浮,顾客对这些太专业的东西不太明白,要想给顾客一个合理明白的解释,店员自己首先得成竹在胸。

我们知道,人体发生疾病时,病变部位有上、下、表、里之分;病势有上逆、下陷之异,治疗上就要求药物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使之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脏腑气机,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升、降、浮、沉是药物进入人体的总趋向。

具体而言,健脾益气药和祛风湿药多属升浮,如人参、党参、黄芪和桂枝、汉防己等。

滋阴补血药和清热药多属沉降,如生地、首乌、龟板和苦参、茵陈、蒲公英。

活血化瘀药、益肾温阳药,则有升浮,如川芎、鹿茸、附子;亦有沉降,如牛膝、钟乳石、紫石英等。

升是指药物具有上升、提升的作用;浮是指药物具有上浮、外散的作用。

凡升浮的药都主上行,有向外、发散等作用,适用于病势下陷,病位在上、在表的病证。

降是指药物具有下降、降逆的作用;沉是指药物具有下沉、泄利的作用,凡降沉的药物都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收敛、清热、降逆、渗湿、泻下等作用,适用于病势上逆,病位在下、在里的病症。

就药性方面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多为沉降药。

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热无沉降”的说法。

就药物质地来看,凡药、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凡种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多为沉降药。

不过,这些情况也不是绝对的,通过炮制,也能使药物的升降浮沉有所变化。

升与降、沉与浮是作用趋向相反的一对,而升与浮、沉与降则是作用趋向相似的一对。

升浮药或沉降药的应用,应根据患者之病势与病位来决定。

正常人体的脏腑气化功能有升亦有降,相互协调以维持生理上的平衡。

如果升降功能失常,就会产生上逆或下陷的病症。

因此,必须运用相应趋向的药物加以治疗。

中药学复习题

中药学复习题

一、总论部分:1、绪论:《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2、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如:具有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A.淡味B.苦味C.咸味D. 酸味E.辛味能发散、行气、活血的药物,其味属A.辛味B.苦味C.咸味D.甘味E. 酸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属于A.温凉性B.寒热性C.平性D.温热之性3、中药的应用:七情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禁用和慎用)如:相须、相使的配伍达到的效果是A.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B.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C.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D.产生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下列为配伍禁忌的是A.甘草与芫花B.大戟与海藻C.贝母与半夏D.大戟与芫花E.白及与瓜蒌属于相须的配伍是()属于相使的配伍是()属于相反的配伍是()属于相恶的配伍是()A.石膏与知母配伍B.黄芪与茯苓配伍C.人参与莱菔子配伍D.甘草与甘遂配伍下列为孕妇禁用的中药是()A.生姜、干姜B.人参、西洋参C.砂仁、藿香D.木瓜、苏叶E.麝香、巴豆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产地---道地药材山东的道地药材是()东北的道地药材是()四川的道地药材是()河南的道地药材是()A.阿胶、沙参B.黄连、川芎C.人参、细辛D.地黄、山药E.浙贝母、杭菊花二、各论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重证麻黄根----敛汗桂枝--外感风寒表虚证白芷:鼻渊头疼的要药香薷:夏月之麻黄羌活:外感风寒表证夹湿、上半身风湿辛凉解表药:薄荷: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蝉蜕: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熄风止痉柴胡:伤寒少阳证的要药升麻:升阳举陷的要药葛根:向背强痛的要药菊花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有“疮家圣药”之称)、各要药3、清热凉血药:生(熟)地、丹皮、赤(白)芍4、清虚热药:青蒿清解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A石膏 B生地 C 黄连 D滑石 E黄芩知母的特点是:A清解 B清利 C清润 D清补 E清降治疗热蕴胸膈,心烦懊忧之证,首选:BA石膏 B栀子 C竹叶 D天花粉 E连翘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肝胆实火的药是:EA黄芩 B黄柏 C秦皮 D苦参 E龙胆草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心胃之火的药是:BA龙胆草 B黄连 C黄芩 D黄柏 E竹沥治肠胃湿热所致的泻痢、呕吐等证,宜首选:C A大黄 B葛根 C黄连 D黄芩 E木香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肾火的药是D:A知母 B龙胆草 C黄连 D黄柏 E 苦参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 DA泻火解毒 B凉血止血 C清热安胎D清热燥湿 E清泻相火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BA黄芩 B秦艽 C黄柏 D生地 E山栀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AA养阴生津 B泻火解毒 C清热利尿D安神定惊 E退除虚热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的药是:A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龙胆草E苦参能清热解毒,即可疏散风热,又有凉血止痢之功的药物是:AA.金银花 B.连翘 C.蒲公英 D.紫花地丁E.野菊花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EA除湿止痒 B利尿消肿 C活血止痛D清肺利咽 E消痈散结治疗热毒泻痢的要药是: EA黄芩 B苦参 C秦皮 D穿心莲 E 白头翁治肠痈腹痛的要药是: DA鱼腥草 B薏苡仁 C芦根 D红藤 E 丹皮乳痈初起,红肿坚硬,应首选: CA板兰根 B金银花 C蒲公英 D紫花地丁E红藤心烦尿赤、口舌生疮之证,可选用D:A篇蓄 B茯苓 C滑石 D木通 E金钱草内服能通淋解暑,外用能清热收湿的药是:AA滑石 B车前子 C枯矾 D木通 E石膏车前子入汤剂须:C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打碎3、泻下药:大黄、芒硝;甘遂大戟远花、巴豆治疗热结便秘,首选A.大黄B.火麻仁C.血余炭D.芦荟E.伏龙肝芒硝的正确用法是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入药汁内溶化后服 E.烊化大黄与芒硝的配伍关系属于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E.相反不宜与芫花同用的药物是:A.甘草 B.大枣 C.乌头 D.玄参 E.细辛巴豆去油制霜的目的是A.纯净药物B.便于制剂C.降低毒性D.改变性能E.利于储藏4、祛风湿药:独活、秦艽、桑寄生、川乌具祛风湿作用,长于治疗下半身风湿痹痛的是独活 B.羌活 C.麻黄 D.巴豆E.郁李仁桑寄生与五加皮都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湿、解表B.祛风湿、安胎C.祛风湿、强筋骨D.祛风湿、活血E.祛风湿、通经络5、芳香化湿药:藿香、苍术、厚朴既可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药物是A.广藿香B.佩兰C.砂仁D.豆蔻E.草豆蔻消除胀满的要药是()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湿名目的是()藿香、砂仁均能治下何证( A )A.湿阻中焦证B.便秘C.湿温D.胎动不安治疗脾瘅的要药是( B )A藿香B佩兰C苍术D厚朴6、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茵陈蒿、木通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是A.茵陈蒿B.车前子C.茯苓D.天麻E.杜仲心烦尿赤、口舌生疮之证,可选用:A篇蓄 B茯苓 C滑石 D木通 E金钱草内服能通淋解暑,外用能清热收湿的药是:AA滑石 B车前子 C枯矾 D木通 E石膏车前子入汤剂须: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打碎脾虚水肿,首选:A泽泻 B茯苓皮 C猪苓 D茯苓 E车前子茯苓的药用部分是:A孢子 B菌核 C块根 D鳞茎 E子实体善治血淋的药物是:DA金钱草 B萆薢 C海金沙 D石韦 E瞿麦产后乳少,宜用:A木通、通草 B泽泻、猪苓 C石韦、瞿麦D 车前子、滑石 E.麦冬、玉竹7、温里药:附子、肉桂、吴茱萸具补火助阳,有引火归源功效的药物是A.细辛B.吴茱萸C.肉桂D.高良姜E.干姜“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指的是A.甘草B.附子C.当归D人参E干姜治亡阳厥逆要药()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萸 E茴香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应首选: C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萸 E茴香附子和肉桂都具有的功效是B:A回阳救逆 B补火助阳 C温经通脉D温肺化饮 E益气温脾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是()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萸 E茴香8、理气药:陈皮、木香(行气止痛的要药)、香附、薤白(胸痹的要药)被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药物是A.青皮B.陈皮C.香附D.木香E.川楝子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痛经、宜选用EA.木香 B.桂枝 C.丹皮 D.青皮 E.香附以未成熟果实入药的有:AA枳实 B芡实 C白豆蔻 D陈皮 E佛手橘皮的功效是: DA温肺化痰止咳 B润肺化痰止咳 C宣肺化痰止咳D燥湿化痰止咳 E降逆化痰止咳青皮长于:DA理气 B行气 C下气 D 破气 E 顺气青皮用于癥瘕积聚是因其能:CA活血化瘀 B破血逐瘀 C破气散结D软坚消癥 E行气活血川栋子的别名是:AA金铃子 B大力子 C鼠粘子 D千金子 E沙苑子9、消食药:山楂10、止血药:大蓟、地榆、三七、白及、艾叶具有止血不留淤,祛瘀不伤心血,为外伤科要药的是 A.仙鹤草 B.三七 C.地榆 D.灶心土 E.白茅根白及长于治疗AA.肺胃出血 B. 虚寒性的崩漏下血 C. 吐血D.便血痔血 E.贫血具有止血作用,善治便血痔疮出血的的药物是A.威灵仙B.地榆C.蕲蛇D.木瓜E.防己11、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牛膝、益母草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指的是A.川芎B.延胡索C.姜黄D.郁金E.乳香能够引血下行的药物是A.丹参B.牛膝C.红花D.桃仁E.益母草妇科经产的要药是()A.丹参B.牛膝C.红花D.桃仁E.益母草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凉血消痈的是()A.丹参B.牛膝C.红花D.桃仁E.益母草具有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善治头疼的药物为:CA.郁金 B.姜黄 C.川芎 D.乳香 E.没药12、安神药:朱砂、龙骨、酸枣仁下列药中不能用火煅的方法炮制的是( )A朱砂B磁石C龙骨D代赭石心悸、失眠、汗出者,当选用:DA.朱砂 B.磁石 C.琥珀 D.酸枣仁 E.柏子仁龙骨和牡蛎都都具有的功效是:AA平肝潜阳B泻火解毒C滋阴润燥D软坚散结E.凉血止血13、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下列为治疗闭证神昏的要药是A.麝香B.石膏C.石菖蒲D.冰片E.大黄麝香正确的用法是( D )A先煎B后下C包煎D入丸散,不入煎剂增强延胡索止痛作用的最佳制法是:A生用 B酒炒 C醋炒 D蜜炙 E 盐水制14、平肝熄风药:石决明、牛黄、天麻、钩藤擅治疗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疼,古时候被称为“定风神草”的是A.天麻B.钩藤C.羚羊角D.石决明E.当归镇肝凉肝要药是()A.天麻B.钩藤C.羚羊角D.石决明E.当归既能平肝潜阳,又能软坚散结的药物是:CA石决明 B珍珠 C牡蛎 D珍珠母 E紫贝齿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宜用: AA石决明 B代赭石 C生龙骨 D杭白芍 E灵磁石15、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川贝、杏仁治口眼歪斜,首选药是:A.半夏 B.天南星 D.白芥子 E.胆南星善祛脾胃湿痰的是()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宜首选:EA.半夏 B.天南星 C.浙贝母 D.川贝母E.瓜蒌长于清肺润肺的是()半夏不宜用于DA.湿痰咳嗽B.寒饮呕吐C. 寒痰咳嗽D.阴虚燥咳 E.瘰疬治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者,首推: EA威灵仙 B半夏 C黄连 D防已 E 木瓜16、补益药: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麦冬、石斛、鹿茸、杜仲善补肺气,有益卫固表止汗作用的是A.甘草 B.附子 C.当归 D黄芪 E 干姜下列具有补肾作用,是治疗肾虚腰痛,筋骨无力的要药是A.独活B.杜仲C.防已D.五加皮E.北沙参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要药的是A.生地B.熟地C.阿胶D.人参E.当归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治疗气虚脱证的要药是A.生地B.熟地C.阿胶D.人参E.当归为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是A.生地B.牛膝C.柴胡D.葛根E.当归下列补阳作用最强,阳虚轻证不宜使用的是A.鹿茸B.冬虫夏草C.锁阳D.淫羊藿 E.杜仲既能补肝肾,又能安胎的药物是: CA续断 B骨碎补 C杜仲 D狗脊 E女贞子熟地性质粘腻,运用时常配伍: CA养胃健脾药 B补气药 C行气药 D消导药E泻下药具有补血、止血功效的药物是:A当归 B阿胶 C生地 D熟地 E.白芍既能养血敛阴,又能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的药物是:A天麻 B石决明 C白芍 D勾藤 E生地补气固表的药物是:A黄芪 B太子参 C党参 D饴糖 E甘草17、收涩药:麻黄根、山茱萸、诃子下列哪种药物,对于肺虚久咳、失音之证最适宜:A乌梅 B五味子 C诃子 D山茱萸 E石榴皮案例分析:1.患者女,18岁,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痒,咳嗽,舌苔微黄,脉浮数。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1)

新疆大学《中药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中药的性能内容包括:A性味、归经、升降浮沉B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C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D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用量用法2、热性药是指:A治疗虚证的药物 B治疗热证的药物C治疗寒证的药物D治疗实证的药物3、辛味药的作用是:A能散能行 B能补能和 C能收能涩 D能软能下4、两药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的配伍产关系是:A相杀 B相畏C相反 D相恶5、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应:A先煎 B包煎 C后下 D冲服6、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脉浮紧感冒重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A羌活 B细辛 C防风D麻黄7、以下哪项不是薄荷的适应症:A风热感冒 B头痛目赤 C咽喉肿痛 D痈肿疮毒8、清热泻火药主要用治:A气分实热证 B里实热证 C表热证 D虚热证9、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的药物是:A蒿本 B白芷 C防风D羌活10、鱼腥草善治:A肺痈 B乳痈 C肠痈 D咽喉肿痛11、厚朴最适于治疗:A两胁胀痛B腹满胀痛 C小腹刺痛 D脘腹冷痛12、大黄主要用于治疗:A冷积便秘B热结便秘C产后血虚便秘 D年老津枯便秘13、以下哪项是威灵仙的功效:A祛风湿,止痛,解表B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C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 D祛风通络,定惊止痛14、云苓的功效是:A芳香化湿 B祛湿敛疮C利水渗湿 D祛风胜湿15、附子的性味特点是:A辛甘大热,无毒B辛甘大热,有毒 C辛甘大寒,无毒 D辛甘大寒,有毒16、既能杀虫,又能清热的药物是:A榧子 B槟榔 C贯众 D使君子17、化瘀止血药可治疗:A血热出血B瘀血出血 C虚寒出血 D气虚出血18、以下哪项不是郁金的功效:A活血行气 B解郁清心 C利胆退黄D祛风止痛19、属于化痰药,又为止呕要药,用于胃气上逆呕吐的药物是:A半夏 B藿香 C砂仁 D生姜20、下列哪味药不属于重镇安神药:A朱砂B远志 C龙骨 D磁石21、元胡的功效是: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行气止痛C活血行气,消肿生肌 D活血行气,利胆退黄22、党参的功效是:A补气益脾B缓急止痛 C补肾生津 D补气养血23、以下哪个不是当归的功效:A补精益髓 B补血活血 C调经止痛 D润肠通便24、杞子除可滋补肝肾,尚可:A益精明目 B补脾益气 C清心安神 D润肺止咳25、以下哪个不是续断的功效:A补肝肾 B强筋骨 C安胎D收敛固涩26、以下哪个不是莲子的功效:A补脾止泻 B益精固肾C止血生肌 D养心安神27、丝瓜络祛风通络的作用,可用于:A回乳 B乳汁不下 C通便 D制酸28、以下哪个药物治石淋效果最佳:A海金砂 B云苓 C猪苓 D滑石29、以下哪种虫证为驱虫药所不宜:A蛔虫 B蛲虫 C钩虫D疥虫30、五味子属于:A补益药B收涩药 C平肝药 D止咳药31、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是:A《新修本草》 B《本草拾遗》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32、寒性药是指:A治疗热证的药物 B治疗寒证的药物C治疗虚证的药物 D治疗实证的药物33、甘味药的作用是:A收敛固涩 B软坚泻下 C燥湿降泻 D补益和中34、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35、薄荷入煎剂宜:A先煎 B包煎C后下 D冲服36、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经止痛的药物是:A麻黄B桂枝 C紫苏 D防风37、善于疏散半表半里之邪,而为治少阳之要药是:A葛根B柴胡 C升麻 D薄荷38、清热药的主要作用是:A发散表热 B清热泻下 C清解里热 D清热利湿39、石膏的性味为:A辛咸大寒 B苦甘寒C辛甘大寒 D甘寒40、菊花、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的共同功效是:A清热燥湿 B凉血消斑 C清热利湿D清热解毒41、火麻仁、郁李仁同属于:A攻下药B润下药 C峻下药 D解表药42、生地的功效是:A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B清热凉血,解毒利咽C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D清热凉血,活血散瘀43、治湿阻中焦证,为增强芳香化湿之功,佩兰每与哪药相须为用:A藿香 B厚朴 C苍术 D砂仁44、既利水,又健脾宁心的药物是:A猪苓 B泽泻C茯苓 D车前子45、主治亡阳证的药物应首选: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丁香46、驱虫药宜在:A睡前服 B饭前服 C饭后服 D 空腹时服47、凉血止血药可治疗:A血热出血 B瘀血出血 C气虚出血 D阴虚出血48、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的药物是:A川芎 B元胡 C郁金 D红花49、心下痞,梅核气,应选用:A瓜蒌 B薤白C半夏 D浙贝50、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收敛止汗的药物是:A酸枣仁 B龙骨 C柏子仁 D远志51、辛香走窜之性甚烈,为醒神回苏要药的是:A苏合香 B冰片 C石菖蒲D麝香52、人参的功效是:A补脾益肺B补气养血 C补气升阳 D补气安胎53、以下哪个不是麦冬的功效:A润肺养阴 B益胃生津 C清心除烦D软坚散结54、阿胶宜:A冲服B烊服 C包煎 D先煎55、以下哪个为平补肝肾之佳品:A山茱萸B杜仲 C续断 D蛤蚧56、以下哪个不是莲子的功效:A止血生肌 B补脾止泻 C益肾固精 D养心安神57、以下哪个药物祛风燥湿杀虫效果佳:A蛇床子 B硼砂 C丝瓜络 D瓦楞子58、龟板的用量用法是:A 15-30g先煎B 15-30g后下 C12-15g D12-15g后下59、以下哪个是止咳平喘药:A天南星 B瓜蒌 C川贝D杏仁60、开窍药临床宜用于:A脱证B闭证 C阴证 D阳证二、填空题:1、解表兼有透疹作用的药物有升麻、葛根等。

中药学习题

中药学习题

1我国历代综合性本草中完整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一部是(证类本草)。

2中药的“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3中药的“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4“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5药物与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为(炙)。

6、化湿药主要归(脾,胃)二经。

7橘皮的功效是(行气,止呕,燥湿),化痰8阿胶入汤剂宜(烊化)兑服。

9天麻的功效是(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

10黄连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①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②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③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扩大其适用范围。

④改变药材性状便于贮存制剂。

⑤纯净药材。

⑥矫臭矫味。

2.泻下药的使用注意有哪些?泻下药易伤正气和脾胃,故年老体虚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忌用。

②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③有毒的泻下药注意炮制剂量及用药方法,保证用药安全。

(1分3.茯苓为何称为利水渗湿要药?①茯苓利水作用强。

②又能补气健脾,利水而不伤正。

③药性平和,寒证热证均可使用。

④通过配伍可用于各种水湿为患的病证4.简述川芎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血瘀气滞痛证,头痛风湿痹痛5.试比较羌活与独活的功效主治异同。

羌活与独活均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皆可用于风寒表证,风湿痹痛,头痛等证。

而羌活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证,上半身风湿痛及太阳头痛。

独活发汗力稍逊,善祛在里在筋骨的风湿,多用于风寒兼湿表证,在下风湿,腰膝疼痛及皮肤瘙痒1.麻黄地龙葶苈子白果冬虫夏草皆能平喘,临床中怎样区别应用?麻黄宣肺平喘,多用于邪气壅肺的喘咳,特别是风寒袭肺,肺气不宣的咳喘者最宜。

地龙清肺平喘,多用于邪热壅肺,肺失肃降的喘息及哮喘。

葶苈子泻肺平畴,多用于痰涎壅肺,肃降失司,咳喘胸满,不能平卧者。

白果敛肺化痰平喘,多用于哮喘痰嗽。

冬虫夏草补肾益肺平喘,多用于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

卫生资格考点:中药升降浮沉

卫生资格考点:中药升降浮沉

卫⽣资格考点:中药升降浮沉卫⽣资格考点:中药升降浮沉 中药(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Materia Medica),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体机能的药物。

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物制品类药物。

中药按加⼯⼯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茸,⿅⾓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磁⽯等都是⽤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1、概念: 升降浮沉是药物在体内发⽣的四种趋向性能。

和归经⼀样,都是表述中药药性的⽅法,它补充了性味、归经的不⾜,在临床应⽤上⾮常重要,如:同为发热之证,有⽤升浮药以发散表邪,有⽤沉降药以泻其实热,因此,升降沉浮理论为中医临床提供了⽤药法则。

中医治病时,中药作⽤的趋向与疾病趋向相反,以调整病势的.下陷或上逆之偏。

如:证有向上(呕吐、咳喘);中药作⽤趋向以下(⽌吐、⽌咳平喘)。

2、现代研究认为 1)药物的作⽤趋向与性味有关; 升浮药⼤多具⽢味、温热性; 沉降药⼤多具酸、苦、咸味、寒凉性。

2)不同药物所含成分不同作⽤趋向不同; 同⼀药物含多种成分,有多种不同作⽤趋向。

如⿇黄含挥发油-升浮-发汗;⿇黄碱-沉降-平喘 3)多成分的药物,表现为何种趋向,可因不同配伍⽽改变; 如:橘⽪“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但随所配⾯补泻升降也”,桔梗载药上升。

4)炮制也可影响药物作⽤趋向; 如⼤黄,其性向下,⽤于⼤便秘结;酒制后,突出泻下以外的清热解毒等功效,能使药效达到头⾯部,体现了“酒制提升”引苦性上⾏⾄巅的炮制理论。

下载全⽂下载⽂档向你推荐的相关⽂章相关⽂章列表1 m 4 V S c 1 p D p R 7 0 7 U X J w 3 V t m N X 8 8 r 8 H 4 E x c2 Y s S n p L H G Z P y Q E d J Q v G I A L A K K / g y D / w R O Q I A E I 4 A 7 M F a i Q k o3 c O U x p s J Q E G 5 e H c 2 b P 3 S F l S R K X m U4 B T C u f K g + 2 Q C Y B V W 8 G U e M g E g v G h B I g C Z A D 4 Q U L h A + Y b I / L 8 x j S t X A I A y B R d s / T D NB L B H z d k 4 t I Z K P X 7 M I + A b R I s WC m 5 / x 7 XD B 2 1 c G h P d X x 2 1 K X m V P O h 3 I 5 S a 0 4 Z y + q C + Z7 W i 9 V B 4 Q u O d P i 5 H A G o l U B q n t v M / K 4 X U l H B K H h G A + r W I 1 o N y Z G a v + P 4 b A a i V Q G m c 2 s4 R A D e p K e 7 0 R M 0 E A B B 2 n m o j t 4 o P k I J 0 L a H 75 w p w j J h y q i n Y H6 2 Z i f7 K q Y g K V q 4 A B k Z kA t i D 2 N G c H T 5 o Q 2 U C A A 2 l n M 6 0 2 R Q f I I V M A P A H P M 5 6 R A D q T F W w G r 4B 0C Z U x n M l 4D oc m q W S N x 0 H l c h o U y n Y 0 j U K V k r u R 2 s o H q v f G S i 2 t 3 hd + E p X g B b n g x / q O I t L C a f k H Q G g K L9 u 7 + S I 0 p w 0 A 8 W H w k U q l p k A n h B T Q I 8 A 0 H Z 4 3 T 4 C U M c w E 0 A d K 2 n s i g A A g E 2 m E Y A 6 k BG A O l Y R g A O s O g Q O l O h u G g G o I x Y B q G M V A Y g A P B B Y L T L K d d T 2 B g B 6 Z m r 6 V b 9 M Q c G d q i j 8 q 0 M j w F b 7 o D V 3 P m x 1 N B v N b 2 Z P p y I l P 8 p R i V f 0 q 8 A U x A h A H b E I Q B 2 r m a W r c S I A h n p E A O o g R g D q W E U A 6 l h J b w D 1 7 e e W E Y A 6 k h G A O l Y R g D p W E Y A D r O i Y u L o 5 a b z K f b B O q X f L v A H s E V M w G e H e U X P 8 c 2 A X S W 7 7 d D y k u M C N A H j I 7 m w Q V 2 0 p p 7 u 4 G w F 4 q o z y k u o i S Q Q g A v A Z g Y 7 D q 0 U A b g f x U Z N 0 J E i V 1 w W I o u A 0 V r e 9 S / w U D C k X Z r n T v a i 9 U l s X t u 5 3 C R q X U l v 8 T 4 N 1 j H C u U 9 t J R H d D 0 / 0 o G Z w Y K k 1 I 3 y A o r 7 7 q 4 3 I H 7 k 4 f E Y A n N B U V p c 2 s 2 E c A t q h F A O p X s u l k k i t A n V h K 4 7 r W R A D q d a I T i w v b X A F c b B / s 4 z y d K U k u T u 1 0 e x d J F Q y d W N G 9 q H 3 e A E 6 p t D H I F S B X g F P G K E 2 Y N 4 D 6 x E K x a n k D O G X F k 4 F C E r q G 2 t M c Z v b K x 4 A d 8 d L J w D k B K E S k m F B 7 Z Q J Q G t D 1 a E n r p 3 B 6 V v P L / 3 n w j s c a h d Q U y A h A H b H V N V d E 4 y i 7 j p p H A A 6 Q d 6 l r n b L n l h 1 k O I 9 i b 0 E J p I i l 0 w d t T m q f C W D P k U w A S m c V r z g 3 s 5 W C 5 W x O Z R Q + W p M J o N 6 E t H 4 K l S M A C m o R g A c C l K Q R g A j A A 4 H V Z D D 0 / n 2 L X A H q S K 6 u u X J t y B s A O P H q V N D + c Q N a Q K U 5 6 b j b c X e e 4 a r 4 J 3 V S b G m d n P f z W b x 0 Y l F y H 6 2 h d X L G S q + i 9 + s r / S Y g B Y s C o p A k A k C r 4 r G P A N R H f X r g K B W K A B y g R g V I I f X K 4 i p E c a 1 R s F L W 0 H i d p y r 1 7 e I b 9 X s / z Y V / a S s T Q P H q Q w t 7 9 m 5 A C 6 z 4 p z 6 o v d L M y h p X X H Q f x Z 7 W y S l W E Y B M A A p n 5 T V K M y t r a I D O p q K + I w B P i F F A 8 g Z w T D k F R 0 p e a q 8 0 s 7 L G F R f d R 7 G n d X K K 1 d I J Q H J u + g c 1 Z o W i A N M C K i R x r n H m 9 5 2 a 0 1 m n j r y V m n f E Z X s D i A A o J X 5 9 T Q T g O g y d I q N E G Q F Q U C s + 6 o 2 2 X l 1 0 m n I E g C K 2 t + 9 o N C X K j r g y A R j e L J T i u t Z E A F 5 H s q P R l C g 7 4 o o A R A A e C H Q Q j g p W x 6 T W k X c E 4 A C B j n G b E q 4 j J o U M o z X O / D o a g c Y b A d g j 4 O R o J o B M A J k A 3 g 7 / a Y z h N + u c A q 5 8 g m U V g K v / e f A O s J y / P n O d t L d 9 a K F c p + P M d 4 c P p e b O 6 c O V o 8 I r m j v l i C I Y s z W X / 9 u A F B D F X i k U B V 4 h V Y c P O i I r e V A f S g 0 j A A p q 2 z V K b S M A R d w l c O E X n R Q f t D k 7 f B Q h 3 Z h F A B T U I g B 3B D I B 1 B + K I g D 1 R l N 4 V d / 9 3 Z J O i b kC H C C g F I o C r z R O h 4 9 M A H s E l F o d 4 a j w K g J A E TD Y K4 X q a M 4 O H x G A C M A H A o r w 2 f5 d A E M f n 26 h J E g b Z G S v + K a / j 6 C C o Y y D T h 8 K V h 2 Y O N 8 T aI 4 r 8 z t t o K P p e f Q n w Z T N r l 6 j N G E E Y I t A B M D D U i o y 1 F 4 R d y W z T A B F 1 B T x 6 T g N X C d U E Y a S 2 Q y r D k y c z e b C 1 x m T w s X h Q Z g J o M T p 6 Z 8 F p 1 O G k w w u g t Z Q q F l F A O r v E s p E F g G o 8 X B q R Y F X Q O 8 4 7 S I A 1 z a b C 1 + n 6 C t c z A T w h E A E w K C i g y 0 y A V w r S i 0 C 4 H R C q e Y 8 O Z 3 K S / P o w L B D y G j e N C b l w U v 5 6 J d e 1 Z S 4 O r C i v J p h Z f s 1 I E 1 8 Z h 8 B q K N J m 4 2 S p x 7 J P 0 s a k 9 J o E Y B 6 Z S I A B 1 g 5 S U r v i f X S n V v S P C I A e 0 w p h r c d X D h 2 + I 4 A R A A e C L i I q 0 x w 5 3 L m u T v T H D u a c O X 1 I w I Q A Y g A T N Q n A n A A D l V R R d 2 p K i o P e s o a V y 4 d G F L y f s W Y 8 g b A G E d r a J 0 A K O G c xa W J M 1 j f r Z X 8 v q L I K H k o e K 1 a o 3 z U u C p W t 1 / K t y l W 9 J 8 H d x L L m Y g L Z C U / m o c r 1 t l j l J K H M6 6 r 9 4 o A 1 B 8 z I w C A j U r j R A A A w C b T C E A E w E S l7 T Y R g E t g t W8 a A Y g A 2 E m V N 4 B L I L 1 k 0 wh A B O A S Y m U C u A R W + 6 Y R g A i A n V S Z A C 6 B 9 J J N I w A R g B K x n L 8 r K D n 8 Z E Q / t u y Y P j o a p 8 P H r B Y u 3 O k + s 5 g o D 2 e H k f P R G f 8 Y S C H p C B i a i F I Q C n x H f i M 8 F N 9 O D B X / R 7 l E A E y n 8 + D f l a A 1 n w r T T / 8 e Q A R g W / 6 O 5 u z w k Q m g L j I R g A M E n C p K J 5 x M A P Q y x e z p p E g P C R b N u 7 X i g 6 5 R J r h c A Z 6 q q Y A Y A e i f M j I B Z A I o C X G H i k Y A I g B n Z K Q 8 V K Y G 5 f D 6 t R M A b V o F X H r N o K O r 8 u q s n J w K e Z 3 X n L P m q v 5 / i q 9 S 8 2 o s F T t X v L / 6 t w C 0 i L R p V z e U s 9 F o 7 p S g s 1 O t 0 h C v 2 t B 4 K X d e j e 9 5 v S v e C A C o D G 2 C C A A A V / y 5 N f M w t n Y 1 l C u e s 3 1 c 8 U Y A z p D + 9 P 8 j A P X H J U r Q T A C A i M L f H V S u a n k D e K p J B C A C 8 I F A r g A H g u U E h T Z b x 4 l D Y 8 o V g J 1 q T v 4 w z / w v + a 6 M9 Z Y b 5 X v L B E B B V + y V R K g f 6 s N J B k V k K B k o H r P x n M b r j J X W S c l b W e O K a z W v 8 B V A A Y u uc Y E 7 8 0 t 9 r C 6 U s 6 l G u L g w c c Z K Y 6 J c U + 1d c a 3 m V Q T g w je A E b n o i a q M g w q x K a m pf U d M i g9 l j S v 3 C A B 4 Z 1 h 5 s q w u l D P 3 T A B K y 2 / X R A B e x 3 C 4 g w v c X A F Y k S j u 1 J 5 F 8 2 7 d 4 W N l X K s P l l w B c g V 4 I E C b j d q v b D T F t / M A o V O X E q 9 y t R w K g B L A 1 W u c Y z A l b 4 d S K 4 T 7 b u 8 M V 3 N k N j V Q r J y x K v y h D a 3 0 R w T g C 0 0 A E Q B P y 9 F m U x q H R k p j u u 0 f A S g 2 J y 2 G c r d U C u g 8 c a h / S p 4 Z4 R R 8 V 65 x Y e X M g c Y U A T h A 36 n U u Q L s A X b i 6 2 w e u h d t t o 6 8 a U w R g A j A B g F K o E w A d d m IA N S x W m r p L F Q m g E w A H w g 4 e T V q E C r g m Q A y A W Q C E I 8 b 2 m y / W Q D + A 9 z x j V i J h Z H G A A A A A E l F T k S u Q m C C " s t y l e = " d i s p l a y : b l o c k ; " b d s f i d = " 1 1 3 " > / d i v >。

中药学丨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中药学丨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中药学丨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医学联络官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4.药物的效用:药物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

如白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

所示效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临床应用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如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常选用药性升浮的薄荷、蝉衣、蔓荆子等;又如治疗病位在下的脚气肿痛,常选用药性沉降的黄柏、苍术(以沉降为主)、牛膝等。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如治疗病势下陷之久泻脱肛,常在补中益气的基础上再配用药性升浮而能升举阳气的升麻、柴胡等;治疗病势上逆之肝阳上亢,常选用药性沉降的夏枯草、磁石、熟地黄等。

3.据气机运行特点选择用药有时也根据气机升降出入周而复始之特点,在组方遣药时,常将升浮性药与沉降性药同用。

中药学__各章习题

中药学__各章习题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2.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是A.《唐本草》B.《证类本草》C.《本经》D.《本草经集注》E.《开宝本草》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是A.《本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E.《海药本草》4.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雷公炮炙论》B.《炮炙大法》C.《珍珠囊》D.《修事指南》E.以上皆非5.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经》B.《本草纲目》C.《开宝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6.最早提出按十剂类分药物的本草著作是A.《唐本草》B.《本经》C.《本草经集注》D.《药性论》E.《本草拾遗》7.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是。

A.《嘉祐本草》B.《开宝本草》C.《证类本草》D.《图经本草》E.《大观本草》8.宋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证类本草》B.《政和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别说》E.《本草图经》、9.宋代最著名的私人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B.《大观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衍义》E.《本草折衷》10.忽思慧所著的食疗专著是。

A.《饮膳正要》B.《食疗本草》C.《救荒本草》D.《食治篇》E.《汤液本草》11.明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本草原始》B.《本草纲目》C.《本草蒙签》D.《本草汇言》E.《本草品汇精12.《本草纲目》的载药效为A.1815种B.1892种C.1746种D.1082种E.1558种13.朱棣撰写的本草著作是A.《救荒本草》B.《本草原始》C.《本草汇言》D.《本草蒙签》E.《本草经疏》14.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A.《本草纲目拾遗》B.《本草求真》C.《本草备要》D.《本草从新》E.《本经逢原》15.《本草求真》的作者是A.黄宫绣B.赵学敏C.吴仪洛D.江昂E.张璐二、填空题:1.《本草经集注》是由《》和《》两部分组成.2.《炮炙论》收录了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是我国第一部专著.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是,载药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A1型题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
A.药物有无毒副作用
B.作用部位的选择性
C.作用趋向性
D.药物有无补泻作用A.药物作用的峻猛与否
答案:
C.
(2)下列哪一组药物的性、味,其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A.xx、xx,凉
B.xx、苦,热
C.xx、xx,xx
D.xx、淡,寒E.酸、xx,热
答案:
C.
(3)作用趋向于沉降的药物气味多是:
A.苦、xx,xx
B.酸、苦,寒
C.xx、苦,热
D.xx、xx,xx
E.xx、xx,寒
答案:
B
(4)酒炙药物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有收敛作用
B.有降下作用
C.有升提作用
D.有下行作用
E.无影响答案C
(5)醋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有收敛作用
B.有降下作用
C.有升提作用
D.有下行作用
E.无影响答案A
(5)盐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升提
B.下行
C.发散
D.收敛
E.无影响答案B
(6)升浮药的作用趋向是:
A.向上、向外
B.向下、向里
C.向气、向血
D.向阴、xx
E.以上都不是答案A 1 2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