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福利经济学》庇古读后感

福利经济学》庇古读后感

福利经济学》庇古读后感我读了《福利经济学》这本书,对他有了深入的认识。

我知道:公共产品并不都是提供者付出最小的成本就可以得到的,而是要通过公共选择的方式进行分配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所以从本质上讲,政府是需要生产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来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但是在现实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

只有进行公共选择,调节好公共物品的生产与分配才能使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

首先,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庇古认为:只有当产品的效用高到为每个人带来利益时,该产品才能作为公共物品来提供。

具体表现在:当某个产品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消费收益,或者额外的消费支出,同时又不改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那么它就应当是公共物品,即该产品具有帕累托效率。

第二,公共物品的成本。

其实“效用”就是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如果一种产品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消费支出,那么他的成本越低,也就意味着提供该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越低,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购买该产品。

庇古认为,私人企业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因为一种物品的效用越高,他对所有人的成本就越低;相反,一种物品的效用越低,他对所有人的成本就越高。

由此可见,庇古主张社会成员用增加的收入支付私人边际成本,由社会来承担。

第三,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监督问题。

庇古认为,在公共产品的生产中,政府是一个重要角色。

政府应尽可能地增加公共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降低私人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费用,还要避免对公共物品的过度生产。

政府要为公共产品的消费提供必要的服务,提供准确的信息等,使消费者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精力考虑自己的偏好和目标,便于消费者做出有利的决策,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可以防止政府官员对公共物品的过度消费。

政府要发挥好公共产品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公共产品的质量,并及时地发现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其再次发生。

从庇古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究竟什么是公共产品?”我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来界定公共产品:它是在市场上不能完全有效的提供的,必须由政府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生产和提供的产品。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以法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基础,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发展的学说。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首先对市场经济的失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指出,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运行,但自由竞争并不一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存在着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市场失灵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庇古认为国家应该通过干预经济,推行积极的福利政策,来提高社会福利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庇古进一步提出了“庇古第二定律”,将资源再分配问题引入福利经济学的讨论范围中。

根据这个定律,庇古主张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和福利措施来实现资源的再分配,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和社会福利水平。

他认为,通过重税富人和高收入者,然后将这些资源投入到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中,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在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中,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他主张政府应该扮演调节者和修正者的角色,通过实施税收政策、社保制度和公共服务等手段,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他还提出了“能力付费”的理念,即个体的付出和享受应该相匹配。

此外,庇古还强调了教育和健康等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福利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提供普及的教育和医疗保健,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机会,实现自身的潜力。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国家在他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实施各种福利政策,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缩小了贫富差距。

比如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就是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建立起了高福利、高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模式。

然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挑战。

有人认为,庇古主张的大规模福利政策会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和懒惰行为的产生。

此外,福利政策的实施也需要具备条件,包括充足的经费和有效的管理体制。

总的来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政府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基础。

庇古的_福利经济学_及其学术影响

庇古的_福利经济学_及其学术影响

第10卷第5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Vol110No15 2008年10月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 Oct12008中图分类号:F06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150(2008)0520089208庇古的5福利经济学6及其学术影响¹[美]纳哈德#埃斯兰贝格何玉长,汪晨编译(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5福利经济学6的作者亚瑟#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年生于英国怀特岛,年轻时在剑桥大学成为马歇尔(Alfr ewd Mar shall)的学生。

1900年受聘于剑桥大学,30岁时成为剑桥政治经济学首席教授。

庇古作为政治经济学教授的第一本重要著作是5财富与福利6 (1912),其后陆续出版了5失业6(1913)、5福利经济学6(1920)、5工业波动6(1927)、5公共财政研究6(1928)和5就业与均衡6(1941)。

庇古毕生精力都在建造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5福利经济学6使福利经济学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它源于庇古1912年出版的5财富与福利6。

该书深受西奇维克管理主义和马歇尔边沁主义的影响。

5福利经济学61920年首次出版,连续修订于1932年出到第四版。

1952年他将这本书保持原样出版。

2001年再版福利经济学已经是他身后快半个世纪的事了。

一、5福利经济学6理论框架11福利和国民所得庇古在第一篇定义了财富的概念,区分了经济和社会总福利,确立了福利框架和特征。

庇古认为福利和利益是同一性质的(Pigou,1912,p13),但他认为福利也是意识形态,当然庇古将其分析局限于经济福利。

经济福利有一个/客观的配对物0,即国民所得。

福利有高低程度之分(Pigou,1932,p110)。

大多情况下,经济福利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经济发展使得作为总体福利一部分的经济福利提高并不能直接用金钱衡量,比如拉长平均工作日,对于工人生活质量和非经济福利是有害的。

庇古与《福利经济学》

庇古与《福利经济学》

庇古与《福利经济学》- -Tag:庇古福利经济学庇古与《福利经济学》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马歇尔的学生,被视为剑桥学派正统人物及主要代表。

他由于《财富与福利》(后称《福利经济学》)一书而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成为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

庇古的主要著作:《工业和平原理和方法》(1905)、《财富与福利》(1912)、《论失业问题》(1914)、《工业波动》(1927)、《公共财政研究》(1925,1956)、《失业理论》(193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1937)、《静态经济学》(1935)、《就业与均衡》(1945)、《收入理论》(1946)、《凯恩斯“通论”的回顾》(1956)。

《福利经济学》是要“研究在现代社会实际生活中影响经济福利的重要因素。

”本书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根据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提出一套有关福利,特别是经济福利的概念。

第二,从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分配出发,推导出增加社会福利的一些重要因素。

(一)第l卷论述经济福利的有关概念,以及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庇古对福利这一概念提出了两个命题:“第一,福利的要素是一些意识,或者说是意识之间的关系,第二,福利可以置于较大或较小的范畴之下”。

这就是说,福利表示人的心理状态,寓于人的满足之中,福利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

但庇古强调,福利包括的范围很广,在经济学中并不讨论一般福利,而只讨论与经济生活相关的福利,即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用货币尺度所衡量的经济福利。

这种经济福利与一般福利是相关的,对一般福利有决定性的影响。

庇古把福利作为满足,用效用来表示满足。

而效用可以用一个人为避免失去某种满足而愿支付的货币量来衡量,即可以用单位商品的价格来衡量,为了衡量和计量效用,庇古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名词】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及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福利。

2、效用:又通常称为个人偏好。

是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

一、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异同答: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效用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旧福利经济学有如下要点:1、以基数效用为基础,即认为人的效用可以具体量化,表示为某些物品消费或收入的函数,进而得出社会福利总量函数为个人福利之和,从而分析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指出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

3、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是指边际社会净产品和边际私人净产品不一致。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要点:1、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

即认为个人效用只可以测出强弱,排出第一、第二的顺序。

2、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

3、创建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他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合理性。

4、提出社会补偿原则,认为社会政策变动后必然导致社会成员有的受益,有的受到损害,而社会福利总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就是要看受益的人得到的益处能不能弥补补偿受到损害的人以后还有部分剩余。

二、无差异曲线答: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因为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也称作等效用线。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
理论基础
主要思想
补充内容: 庇古税
理论基础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好的
判断者,人们的理性生活是寻求快乐, 同时避免痛苦。如果每个人都能自由地 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必然会实现公共利 益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基数效应论
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 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Utility unit)。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 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 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1.分析方法——边际产值分析法 为了考察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庇古采用了边际产值 分析法,用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关 系来说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的内容
——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
2.实现资源最优配制的条件 1)每一单位的资本在任何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
值”和“边际私人纯产值”相等。 2)一单位资本在任何生产部门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均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小组成员:
讲解框架
庇古简介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
理论基础 思想内容
庇古的主要贡献 学术界对庇古思想的反应 相关问题探讨
庇古简介
庇古简介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 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 要代表之一。
庇古师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 歇尔的继 承人。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的内容
——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
庇古从第一个基本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 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出发,提出社会生产资源最优 配置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加经济福利就要增加国 民收入,而增加国民收入就必须增加社会产量,而 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 中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庇古与福利经济学

庇古与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探析一、引言‎经济学到庇古‎这里,才系统地探索了‎经济活动对全社会及其‎各集团、各阶级的总的‎福利的影响,建立起较‎完整的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一开始就写‎道:“经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社会改良。

‎”“经济学家努力进行‎复杂分析,不仅仅是精‎神的训练;而且是改善‎人类生活的工具。

环绕‎着我们的贫困和肮脏,‎富有家庭有害的奢侈,‎以及笼罩着许多贫苦家‎庭的可怕的不定感—这‎些都是明显的不容忽视‎的罪恶。

应用经济学的‎知识,它们是可能加以‎控制的。

”由此可见,‎庇古的经济学说以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增加人‎类经济福利为出发点和‎目的。

《福利‎经济学》是要“研究在‎现代社会实际生活中影‎响经济福利的重要因素‎。

”本书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根据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提出一套‎有关福利,特别是经济‎福利的概念。

第二,从‎国民收入童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分配出发,推导‎出增加社会福利的一些‎重要因素。

二、《福‎利经济学》思想精华‎(一)、研究对象的转‎变1、从财富增长到‎福利增加庇古将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由财富‎的增长转向福利的增加‎,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伦理进步。

英国经济‎学家李特尔是战后西方‎世界较有影响的福利经‎济学家之一, 他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述评‎》一书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庇古以前‎`福利'二字是很少‎使用的。

经济学家多半‎使用`满足'这个字…‎…正像我们己经提出‎的,`福利'这个术语‎(包括像`社会利益'‎、`社会益处'这样一‎些词在内), 同`快‎乐'这个术语比较起来‎,它的伦理意义要大得‎多,它的叙述意义要小‎得多。

……我们宁意‎说,福利经济学是从庇‎古开始的。

在他以前,‎我们有`快乐' 经济‎学,在`快乐'经济学‎以前,我们有`财富'‎经济学。

斯密毕竟写的‎是国民财富而不是国‎民福利。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答案

1.简述《圣经》中对农业、土地、公平价格和劳动的论述。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

它对一些问题的阐述对以后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有很大的影响。

(1)《圣经》反映了以农业为根本的思想。

如《旧约》的格言中提出,“贸易之利虽大,可以失之于俄顷之间,故不应对买田之事有疑惑”;“惟耕田之人所获为多。

”重农思想,反映在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且对近代的农业国家的经济思想有相当的影响。

(2)《圣经》视土地的家庭所有为社会力量与保持社会经济结构稳定的最重要的源泉。

土地的外姓异化是被禁止的,只有全家同意时,土地才允许出卖。

如果土地被迫出卖,血缘最近的亲属有购买的第一选择权。

摩西法规定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土地继承权。

(3)任何形式的欺诈和不诚实都被上帝和法律所不允,包括伪衡、重息、滥价、囤积居奇皆等,并对违反者处以罪行。

这意在价格的公允,是为公平价格。

(4)《圣经》十分强调人类劳动的尊严与价值。

劳动被看作是带给人类生命的福祉之举。

劳动的尊贵源于上帝代表人类利益所进行的劳动。

辛劳被赋与荣誉,懒散受到谴责。

2.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柏拉图《理想国》的目的是回答什么是公正这一难题。

他借助于人类的自然不平等和劳动的分工构建了一种理想国,这种国家对他来说便是世间公正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健全的国家应该根据正义原则即按照人们的天性分别任事,并以他的分工学说为基础描绘了他所理想的国家组织。

理想国由三个阶层组成。

最低阶层是由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等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构成。

这些人好比人的手足,他们没有思考能力, 没有参预国政的能力,只能从事生产活动, 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第二个阶层是卫国御侮的战士。

好比人的肠胃,其职业是保卫国家。

他们平时进行体育活动,从事任何的经济活动,战时保卫国家。

最高阶层是哲学家,他们好比人的头脑,是掌权者。

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于知识,能够以正义治国。

《福利经济学》推荐

《福利经济学》推荐

《福利经济学》推荐《福利经济学》的作者阿瑟•塞西尔•庇古,1877 年生于英国怀特岛,年轻时在剑桥大学成为马歇尔的学生,1900 年受聘于剑桥大学,30 岁时成为剑桥政治经济学首席教授。

庇古作为政治经济学教授的第一本重要著作是《财富与福利》(1912) ,其后陆续出版了《失业》(1913) 、《福利经济学》(1920) 、《工业波动》(1927) 、《公共财政研究》(1928) 和《就业与均衡》(1941) 。

庇古毕生精力都在建造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福利经济学》使福利经济学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它源于庇古1912 年出版的《财富与福利》。

该书深受西奇维克管理主义和马歇尔边沁主义的影响。

它将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系统化,标志着其完整理论体系的建立。

它对福利经济学的解释一直被视为“经典性”的,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这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作为福利经济学的先驱,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在马歇尔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

他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为依据,提出一套福利学说,并在这种福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准则。

庇古为福利经济学所做的解释是:福利经济学“研究增进世界的或某一国家的经济福利的主要影响”。

庇古虽然主张国家应当关心贫穷问题,应当致力于福利的增加,但他的福利经济学说仍然是以资本主义完全竞争作为前提的,他是在完全竞争的理论前提下提出改良措施的。

他认为只要资本阶级政府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就可以弥补完全竞争的不足。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庇古福利经济学核心观点
哎,说起来庇古福利经济学嘅核心观点啊,可真系有点深奥,但咱试着用白话文,再掺点各地嘅方言,看能不能讲明白。

庇古佬讲嘅福利经济学,说白了就係要讲社会整体嘅福利最大化。

佢话,资源要分配得合理,穷嘅人要能帮衬下,富嘅人呢,也别太自私,要拿出来一部分分给大家,这样才能社会和谐,大家都有好日子过。

佢有个概念叫“边际效用递减”,听起来挺高大上嘅,其实就係说,你手上嘅钱越多,再多一块钱对你来讲就没那么重要了。

相反,穷人呢,一块钱对他来说可能就係救命嘅钱。

所以,庇古就讲,政府要收税,从富人那里拿点过来,补贴给穷人,这样大家嘅边际效用都能提高,整体福利就上去了。

还有啊,庇古佬特别看重外部性问题。

啥係外部性呢?就好比说,你开个工厂赚钱了,但污染了环境,影响到周围嘅居民,这就是负嘅外部性。

庇古就讲,政府要管一管,要么让你交点税,补偿给受害者;要么就让你改善技术,减少污染。

总而言之,庇古嘅福利经济学就係要讲公平与效率嘅平衡,让大家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嘅成果,而不是让少数人独享。

这係个挺理想嘅状态,虽然实现起来有点难,但係咱们还是得努力嘛,毕竟,社会嘅进步,係靠大家嘅共同努力嘅。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在经济学的领域中,庇古福利经济学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它为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现象、评估政策效果以及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视角。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关注经济福利。

庇古认为,经济福利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大小以及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状况。

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经济福利也就越大。

这一观点的背后,蕴含着对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为了衡量经济福利,庇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他强调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个人来说,随着所拥有的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带来的满足感(即效用)会逐渐减少。

基于这一规律,庇古认为,同等数量的货币对于富人和穷人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

对于富人来说,一单位货币可能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较小;而对于穷人来说,一单位货币可能带来的满足感会大得多。

因此,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将一部分财富从富人转移到穷人手中,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

庇古还关注到了外部性的问题。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称为正外部性,比如一个人在自己的花园里种花,美化了周围的环境,让邻居也受益;也可能是负面的,称为负外部性,比如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

庇古认为,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往往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例如,对于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约束,它们的生产活动可能会过度,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提出了政府干预的主张。

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来鼓励;对于具有负外部性的活动,政府可以通过征税等手段来加以限制。

这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考虑到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全部影响,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庇古福利经济学在政策制定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比如,在税收政策方面,庇古主张实行累进税制。

福利经济学沿革(1)

福利经济学沿革(1)
n 在亚当.斯密看来,(1)追求个人利益是一般的“人性”,经济 活动的主体,就是这种体现人类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后人称之 为“经济人”;(2)人类的利己主义本性必然产生“交换”, 这是“一种人类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 互相交易┄┄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 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3)人类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必然 又引起“分工”,因为,“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 去多得多的工作量。”人性─交换─分工,亚当.斯密就是从这三 个方面入手演绎出自己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而个人利己主义则 是亚当.斯密的整个经济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
福利经济学沿革(1)
庇古至少作出了如下三个重要 贡献:
n 庇古至少作出了如下三个重要贡献: n 第一,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庇古运用
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市场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 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 净产品相等,亦即说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边际 社会净产品相等。市场作用就是通过自由竞争 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自由转移来实现上述的诸条 件,从而使经济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 最优。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n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n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的巨著《福
利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 生,它开创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对福利 概念及其政策应用作了系统的论述,在西方经 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从此,福 利经济学一词广为流行,庇古也被推崇为福利 经济学之父。
福利经济学沿革(1)
庇古的功利主义
n 庇古认为,福利由效用构成,效用就是满足,人性的 本质就是追求最大的满足即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追 求最大的福利。
n 从上述命题出发,庇古提出了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 均等化两个福利概念。庇古说,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 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一是国民收入在 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因为,要想增加经济福利, 就必须要增加国民收入;同时,还要消除国民收入分 配不均等的情况。庇古的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 化这两个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在西方经济学史中作 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即首次将社会福利问题与国家 干预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门领域 加以研究,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福利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社会实现经济运行目标所需要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

庇古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

他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他根据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1)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庇古提出收入分配均等化,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于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受用,通过这一途径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均等化”,就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极大化。

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的计算。

他把“最大多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第一定律: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的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地配置。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概述
项目
福利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 纪20年代创立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 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
福利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出发,考察一 个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化问题。福利经济学根 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确定微观经济的运行是否符合 既定的社会目标。
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 大。19世纪末产生了以帕累托为用伦的基础上 避开收入分配问题,以效率作为福利分析的唯一 目标。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成为新福利 经济学评价社会福利量的标准。
谢 谢
观 看
由于福利经济学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下提出社会福 利目标和判断福利大小的标准,用以评价经济运行和资 源配置的优劣。因此福利经济学具有规范经济分析的性 质。
福利经济学认为:个人是自己福利的判断者,所有个 人福利的总体构成社会福利,这种福利也称广义福利, 它不仅包括人们从物质享受中得到的满足,
还包括从精神生活中得到的满足,甚至包括所处社 会环境的状况等。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这种广义的福利 无法衡量,它超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因此福利经济 学只研究全部社会福利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衡量的 那部分,即狭义福利。庇古用国民收入来表示全社会的 经济福利,从而把对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研究转变成对国 民收入的变动与分配情况的研究。
福利经济学一般假定有以下三大社会目标:最大限 度的选择自由、最高的经济效率、公平的收入分配。福 利经济学按照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 经济学。他是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根据基数效 用论,把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尺度,提出 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 利就愈大;

《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

《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

《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WELFARE ECONOMICS, )前言课程性质:专业(学科)核心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为后续课程作好理论准备。

使用对象: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以两大问题:“一个社会的资源配制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最优状态?如何才能达到最优状态?国民收入如何进行分配,才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为核心,以福利思想的演进为主线,系统地阐述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讲授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掌握福利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政策效应的分析过程中。

要求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福利经济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西方经济学的角度,从根本上明白其前因后果。

第一节什么是福利经济学一、福利经济学的定义1、定义: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的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个人福利3、社会福利4、经济福利二、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向1、福利经济学试图回答的三个问题⑴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⑵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⑶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2、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⑴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最优状态?如何才能达到最优状态?⑵国民收入如何进行分配才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三、福利经济学的三大目标1、最大的选择自由2、最高的经济效率3、公平的收入分配第二节福利经济学与价值判断一、规范经济学二、实证经济学三、福利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第三节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一、基数效用论1、边际效用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二、序数效用论1、无差异曲线2、预算线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简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对福利经济学的分类,他认为福利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

一类指“社会福利”,另一类是指“经济福利”,在他看来,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福利难以计量,而经济福利可以通过货币来衡量。

第二,庇古认为个人的福利是可以计量的,主张基数效用论。

人们追求的最大限度是满足是物的效用,而物的效用可以通过单位商品的价格进行计量。

第三,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

第四,坚持正义的原则,强调收入的均等化,认为并主张富人的一部分货币应该转让给穷人,这样将会增加效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量,因为他认为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地递减的。

第五,他主张最适度的配置资源,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

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一个行业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时,国家可以通过补助金政策扩大这个行业的生产;反之,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缩小这个行业的生产。

第六,外部性理论。

庇古发挥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性理论,提出了内部经济性的内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等概念。

特征:一、受所处时代盛行的道德哲学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带有时代的烙印。

二、认为个人的福利及效用满足是可以衡量的
三、把效用的内涵与个人主观感受联系在一起
四、基数效用的理论
五、主张收入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