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竖流沉淀池是指在沉淀池中水流的形式主要为垂直方向,其结构型式为圆筒形或梯形,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沉淀、清除,同时也有污泥贮存的作用。
2、参数计算
(1)池底角α应满足θ≤30°,最好为18°~25°。
(2)池底距离:当水流速小于0.1m/s时,可以考虑安装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0.7m;当流速大于0.1m/s时,可以考虑改善设备或设置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1.2m。
(3)管线内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内径可以确定为500mm~1000mm。
(4)池容量:可以根据污水日处理量来计算,一般池容量需大于日处理量的1.3倍。
3、主要工艺
(1)沉淀过程:污水进入沉淀池,污染物粒子在水力作用下不住自行沉淀到池底,沉淀过程可以分为凝聚期和沉淀期。
(2)搅拌过程: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粒子之间的质量交换,增加沉淀率,减少污染物污泥的污染量。
二、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斜管沉淀池是指,污水流入池中时,水流流向以倾斜斜管形式排列的深池,沉淀介质渗滤下来,在池底形成活性污泥后排出。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通过引导水流使其中的杂质、悬浮固体和悬浮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流速度、水流量、污染物颗粒大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水流量和水流速度等。
确定这些参数需要考虑水处理系统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1.沉淀池的尺寸:沉淀池的尺寸取决于水流量和水流速度。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长度应为水流长度的3-4倍,宽度应为长度的1-1.5倍,深度应为宽度的0.5-0.6倍。
根据具体的水处理要求可以对这些比例进行调整。
2.水流量: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的水量。
水流量可以根据需要的水处理能力来确定。
水处理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水的能力,通常以每小时处理的水量来表示,单位为m3/h。
3.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指水流通过沉淀池时的流速,通常以米/秒为单位。
水流速度的选择应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
一般来说,水流速度应使污染物能够在沉淀池内沉降到底部。
进行沉淀池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水流速度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过高的水流速度会导致悬浮颗粒无法沉降,而过低的水流速度则会导致沉淀池体积增大。
下面是一个沉淀池设计的具体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设计一个沉淀池来处理废水,废水的水流量为100m3/h。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沉淀池尺寸为长10m、宽5m、深度2m。
首先计算废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是指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停留时间=沉淀池体积/水流量停留时间=(10*5*2)/100停留时间=1小时停留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根据废水的处理要求进行调整。
接下来计算水流速度。
可以根据停留时间和沉淀池的尺寸来计算。
水流速度=污水流量/沉淀池横截面积水流速度=100/(10*5)水流速度=2m/s最后根据水流速度的选择,可以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将悬浮物和浮游生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设计一个合适的沉淀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 毛细管流速:毛细管流速是沉淀池中悬浮颗粒沉降的速度,可以用Stokes公式计算。
根据废水中的颗粒物体积浓度和直径大小,可以估算出颗粒物沉降所需的时间。
2.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直接影响其处理能力。
根据废水流量、颗粒物浓度和沉淀时间,可以计算出沉淀池的体积。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废水的停留时间,也就是废水在沉淀池内的流速。
3.进水水质:进水水质的污染程度决定了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首先,需要进行水质分析,了解废水的化学氧化还需(COD)和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来选择适当的沉淀池设计。
4.沉淀剂种类和添加剂速率:对于一些难以沉淀的颗粒物或有机物,可以考虑添加沉淀剂来提高沉淀效率。
在设计沉淀池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沉淀剂种类和添加剂速率。
5.排泥系统:沉淀池中会产生淤泥,需要考虑排泥系统的设计。
排泥系统通常包括泥浆泵、沉淀池底部的泥浆管道和排泥口。
需要根据沉淀池的大小和淤泥产量,来确定排泥系统的尺寸和设置。
6.系统的自洁能力:沉淀池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洁能力,以保证长期有效地对废水进行处理。
自洁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水流速度和流动方式来实现,同时也需要定期清洗沉淀池以去除污染物。
7.设备运行和维护:为了确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易操作性和安全性,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总之,设计一个适用的沉淀池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高效的废水处理效果。
沉淀池设计计算

主要的设计计算有:〔1〕沉淀区有效水深2h2h q t =⋅ (2-15)式中 q — 外表负荷,m 3/(m 2·h);〔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外表积的流量〕t — 停留时间,h 。
〔2〕沉淀区总面积Amax 3600Q A q⨯= (2-16) 式中 max Q —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12V A h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h 2指的是沉淀区有效水深或 1max V Q t =⋅ 〔2-18〕〔4〕沉淀区长度Lt L υ6.3= 〔2-19〕式中 υ—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 。
按外表负荷设计平流池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
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7mm/s ,二沉池5 mm/s 。
〔5〕沉淀区总宽BL A B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L 是沉淀区长度 〕 〔6〕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bB n = 〔B 沉淀区总宽度〕 式中 b — 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m 。
沉淀池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 ,〔7〕污泥区容积W污泥区容积应根据每日沉下的污泥量和污泥储存周期决定,计算公式为:T P C C Q W ⋅--=)100(100)(10γ (2-22)或 1000SNT W = (2-23) 式中 Q —设计流量, m 3/d ;C 0、C 1—进、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kg/m 3;γ—污泥密度,污泥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量水率大于95% 时,取1000 kg/m 3;P —污泥含水率,一般取95%~97%;T —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S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L/(人·d);N —设计人口数。
根据污泥区容积进一步确定、核算污泥斗的尺寸。
〔8〕沉淀池总高度H4321h h h h H +++= (2-24)式中 h 1 —超高,采用;h 2—沉淀区高度,m ;h 3—缓冲高度,m ;一般取。
h 4—污泥区高度,包括池底沉积污泥的梯形部分的高度和污泥斗的高度,m 。
沉淀池设计及计算

沉淀池设计及计算沉淀池是处理污水中悬浮物的重要设施,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起到去除固体颗粒和沉淀有机物的作用。
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的关键。
首先,需要确定污水水力参数的合理选择。
污水水力参数包括出水水力负荷、污泥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等。
出水水力负荷是沉淀池处理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水量,一般选取的标准范围为0.2-0.6m³/(m²·h)。
污泥浓度是沉淀池中固体颗粒和有机物的质量浓度,一般应根据进水污水的特性来确定。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平均时间,一般取决于污水的水质和废水处理过程要求。
污泥停留时间是指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应保证污泥的沉积和厌氧消化。
其次,需要确定污泥沉积速度。
污泥沉积速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到给定深度所需的时间。
常用的污泥沉降速度计算方法有斯托克斯公式、塔斯基姆斯公式和歇尔克公式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污水水质和水力参数计算污泥沉积速度。
然后,需要进行沉淀池长度的计算。
沉淀池长度的计算可以根据污泥沉降速度和水力参数来确定。
一般选取污泥滞留时间的1.2倍作为沉淀池的长度。
同时,还需考虑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保证污泥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最后,需进行搅拌装置的设计。
搅拌装置在沉淀池中起到保持悬浮物悬浮状态、防止污泥糊化和促进沉积的作用。
搅拌装置的设计应根据水力特性和搅拌能力来确定,确保悬浮物均匀分布和污泥沉积的效果。
在沉淀池设计和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排放标准、运维成本、设备选型和可持续性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沉淀池的高效运行和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
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
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
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沉淀池是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淀物质,以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和设计参数。
第一种是矩形沉淀池设计计算。
矩形沉淀池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因此在许多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应用。
在设计矩形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参数:1.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应根据处理的水量和水质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长度应为水流速度的10到20倍,而宽度应为水流量的1.2到1.4倍。
深度一般为水深的1.5到2倍。
2.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根据处理水的质量要求和沉淀池的尺寸,可以确定沉淀池的沉淀时间。
通常,沉淀时间应为水流速度的3到5倍。
3.渣浓度:渣浓度是指沉淀池中沉淀物质的浓度。
通过调整水的流速和沉淀池的尺寸,可以控制渣浓度。
一般来说,渣浓度应为流入水浓度的1/3到1/2第二种是圆形沉淀池设计计算。
与矩形沉淀池相比,圆形沉淀池具有更好的沉淀效果,因为它能够减少水流的涡流和湍流。
在设计圆形沉淀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直径:沉淀池的直径应根据流入水的流量和质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直径应为流量的1.2到1.5倍。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沉淀时间和沉淀能力。
2.深度:深度是指沉淀池的深度。
深度应根据沉淀时间和沉淀能力来确定。
一般来说,深度应为直径的1到1.5倍。
3.倾斜角:倾斜角是指沉淀池底部的倾斜角度。
倾斜角的选择应基于沉淀物质的性质和污水的特性。
一般来说,倾斜角应为3到5度。
第三种是喷射沉淀池设计计算。
喷射沉淀池通过喷射气体或液体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以促进沉淀物质的沉降。
在设计喷射沉淀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喷射比:喷射比是指喷射气体或液体与进水流量之比。
通过调整喷射比,可以改变沉淀物质的沉降速度。
一般来说,喷射比应为进水流量的2%到5%。
2.喷射时间:喷射时间是指喷射气体或液体的持续时间。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沉淀池是用于将悬浮物质沉淀下来并从水中清除的设备。
它是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1.理论沉淀时间计算理论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根据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来计算理论沉淀时间,可以使用斯托克斯定律:V = (gd^2(ρp-ρf))/(18μ)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颗粒的等效直径,ρp是颗粒的密度,ρf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黏度。
根据所需的沉淀效果,可以根据V计算出理论沉淀时间。
2.设计池体尺寸池体尺寸的设计主要包括沉淀池的水面面积和深度。
水面面积的设计通常根据所需的处理能力来确定。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A=Q/(VS)其中,A是池体的水面面积,Q是流量,VS是水面上游速度。
根据经验值,流速通常为0.15-0.3m/s。
沉淀池的深度会影响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深度在1.5-4米之间。
较高的深度可以增加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提高沉淀效果。
3.污泥容量计算污泥容量是指沉淀池中可以存放的污泥的量。
可以通过计算沉淀池的有效体积来确定污泥容量。
沉淀池的有效体积可以通过计算沉淀池的总体积减去污泥底板的体积来得到。
V=A×H其中,V是沉淀池的总体积,A是水面面积,H是深度。
沉淀池中的污泥一般采用泥底流出方式排除。
泥底板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泥底板的面积与高度来得到。
4.污泥泵排泥时间计算污泥泵排泥时间是指从沉淀池中排泥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污泥泵排泥时间可以通过计算泥底板上沉淀的污泥的总质量与泵的排泥能力来得到。
T=M/(Qp)其中,T是排泥时间,M是泥底板上沉淀的污泥的质量,Qp是泵的排泥能力。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沉淀时间、池体尺寸、污泥容量和污泥泵排泥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沉淀池的合理设计,提高水处理效果。
对于具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水质特征、处理工艺和设备的选择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
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
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
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
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设表面负荷q'=2m3/m2.h A=Q*3600/q=360m2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1.5=3.0m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34.池长设水平流速u=3.7mm/s L=3.7*1.5*3600/1000=20m5.池子总宽度B=A/L=360/20=18m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个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8.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设T=2d,污泥量为25g/人.d,污泥含水率为95%则S=25*100/{(100-95)*1000}=0.5L/人.dV=SNT/1000=0.5*100000*2/1000=100m39.每格污泥池所需要的容积为V’=100/4=25m3H=0.3+2.4+0.5+3.62=6.82m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池体为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的进口进人池中,通过反射板的拦阻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慢向上流动。
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则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
竖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1)为保证池内水流的自下而上垂直流动、防止水流呈辐流状态,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沉淀区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不大于3,池子的直径一般为4.0~7.0m,最大不超过10m。
圆池直径或正方形池边长D≤7m时,沉淀出水沿周边流出;D≥7m时,应增加辐射式集水支渠。
(2)水流在竖流式沉淀池内的上升流速为0.5~1.0mm /s ,沉淀时间为l ~1.5h 。
中心管内的流速一一般应大于100mm /s ,其下出口处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
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3m ,喇叭口直径及高度均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0.25~0.50m ,作为初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30mm /s ,作为二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20mm /s 。
(4)锥形贮泥斗的倾角为45。
~60。
,排泥管直径不能小于200mm ,排泥管口与池底的距离小于0.2m ,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4m 。
浮渣挡板淹没深度0.3~0.4m ,高出水面0.1~0.25m ,距集水槽0.25~0.50m 。
例:某城市人口N=6W 人,Q max =0.13m 3/s ,设计竖流式沉淀池。
1.中心管的面积和直径:中心管流速0.03m/s ,设池子数为4,则 q max =Q max /4=0.0325m 3/sf 1=q max /v 0=0.0325/0.03=1.08m2 m f d 17.114.308.14π410=⨯== 2.沉淀池有效断面积设表面负荷q=2.52m 3/(m 2.h)则上升流速v=q=2.52m/hf 2=q max /v=0.0325⨯3600÷2.52=46.43m2 3.沉淀池直径每座沉淀池总面积A=f 1+f 2=46.43+1.08=47.7m 2m f D 8.714.371.474π41=⨯==<10m 4.沉淀池有效水深h 2设沉淀时间t=1.5h则h 2=vt=2.52⨯1.5=3.78m5.校核径深比(1)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6m ,最大可达100m 。
池底坡度一般为0.05~0.10。
(2)通常采用机械刮泥,再用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当池径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斗式集泥(一般为四斗)。
污泥可用压缩空气提升或用机械泵(潜污泵、螺旋泵等)提升排出,也可以利用静水头将污泥输送到下_级处理系统。
(3)进、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形式。
(4)当池径小于20m 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
当池径大于20m 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5)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 /h ,外周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能超过3m /min ,通常采用1.5m /min 。
(6)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浮渣用装在刮泥机桁架一侧的浮渣刮板收集。
(7)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效率较高,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表面负荷可提高l 倍左右。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液面负荷≤2.5m3/(h ·m3);沉淀时间1-1.5h ;池径< 20m ,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板。
池径> 20m ,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 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0.5m 。
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进水口周围整流板的开孔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max=2450m 3/h ,设计人口N=34万人,采用机械刮泥机求辐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设表面负荷q=2m 3/m2..h ,n=2 则F=Qmax/nq=2450/2*2=612.5m 22.池子直径 D=9.2714.35.6124π4=⨯==F D m ,取D=28m3.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t=1.5h ,h 2=q't=2⨯1.5=3m4.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 1=3max 183825.12450m t n Q =⨯= 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设S=0.5L/人.d ,T=4h V=SNT/1000n=14.2m 36.污泥斗容积 设r 1=2m ,r 2=1m ,a=60°,则h 3=(r 1-r 2)tana=(2-1)tan60°=1.73m32221213'7.123)124(73.114.33)(πh m r r r r V =++⨯⨯=++=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设池底径向坡度为0.05,则h 4=(R-r )⨯0.05=(14-2)⨯0.05=0.6m322423.1433)221414(6.014.33)(πh m r Rr R V =+⨯+⨯⨯=++= 污泥斗总容积 V'+V 2=12.7+143.3=156>14.2m 3沉淀池总高度 设h 1=0.3m ,h 3=0.5mH=h 1+h 2+h 3+h 4+h 5=0.3+3.0+0.5+0.6+1.73=6.13m径深比 D/h 2=28/3=9.3 负荷要求。
斜板(管)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原理,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沉淀池。
按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划分,斜板(管)沉淀池有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等三种形式,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常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流量工业废水的隔油等预处理过程,其处理效果稳定,维护工作量也不大。
很少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二沉池工艺中,因为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中固体含量较大,使用斜板(管)沉淀池处理时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差,效果不稳定;而且由于混合液溶解氧含量大,斜板(管)上容易滋生藻类形成生物膜,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堵塞斜板(管)的过水面积,清理起来非常困难。
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比普通沉淀池大约高一倍,因此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需要压缩沉淀池占地时,可以采用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常用斜板(管)沉淀池的进水从斜板(管)层的下部进入后,由下向上.流经斜板(管),悬浮颗粒沉降在斜板(管)底面,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自行下滑至集泥斗由穿孔管排出池外,上清液则在沉淀池水面由穿孔管收集或由三角堰溢流而出。
斜板(管)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20ram,斜管孔径一般为50~80mm。
斜板(管)长度一般为1.0~1.2m,倾角一般为60°。
斜板(管)上部水深和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都是0.5~1.0m (2)斜板上端应向沉淀池进水端方向倾斜安装。
为防止水流短路,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挡板。
(3)进水方式一般设置配水整流布水装置,常用的有穿孔配水板和缝隙配水板等,整流配水孔流速一般低于0.15m/s。
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在池面上没置多条集水槽的方式,集水槽的集水方式为孔眼式或三角堰式。
(4)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集泥斗收集污泥后靠重力排泥,每日排泥l~2次,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排泥的频率,甚至连续排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