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及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及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及组成部分三个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含义及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完应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关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价值规律的含义及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它又对社会存在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即相对独立性。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其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其直接理论来源

2.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古代朴素辩证法: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在肯定否定规律中重点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自然、社会和思 维的综合探索和客观发展规律所作出的前瞻性归纳和展 望。
意义
只有使马克思 主义成为一个 哲学理论,才 能够使在一个 复杂多元的社 会共同去研究 、探讨、接收 和实践马克思
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个伟 大的哲学理 论,对于各 种宗教流派 和不同的宗 教信仰,可 以逐渐地认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
写于1913年,同 年3月刊载于布尔什维 克的社会政治和文学 杂志《启蒙》。中译 文载于人民出版社 1959年出版的《列 宁全集》第19卷。
背景介绍:
俄国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 沙皇政府统治腐朽
阶级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 写作目的:
❖ (1)是为了纪念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逝 世30周年;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八世纪
末叶同中世纪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法国唯物主 义,又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 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成果,从而创立了辩证唯 物主义。列宁认为,这些成果中主要的是辩证法 ,“即最完备最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 说”。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 的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 列宁认为,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运用于认识人类社 会及其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说 明,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在于研究人类社会生存的物 质条件及其物质活动。马克思证明了社会关系的制度取决 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 变化,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一种社会经济结构 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必然性。

马克思思想两大转变,两大发现和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马克思思想两大转变,两大发现和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马克思思想两大转变,两大发现和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19世纪40年代是马克思思想快速转变、发展和定型的时期。

从1842-1846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马克思通过扬弃青年黑格尔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社会观和历史观,从而由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这期间,马克思完成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842-1843年,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完成了向唯物主义国家观的转变,这次转变使马克思把研究重点由国家和立法领域转向市民社会领域,为唯物史观理论的创立制造了条件;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844-1846年马克思移居巴黎和流亡布鲁塞尔期间,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发现了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关系和政治法律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最终决定作用,由此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为共产主义学说构建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并完成了向共产主义者的最终转变。

2.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3.马克思主义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4. 马原理部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

既相对独立,作为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地回答了“世界是什么?”(辨证唯物论)、“世界怎么样”(唯物辩证法)、“怎样认识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三个主要问题。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不仅指出客观世界是物质的,更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有其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克服了旧哲学的缺陷,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姓名:班级:巢湖学院德行并举,知行合一背景介绍:俄国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沙皇政府统治腐朽阶级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写作目的:是为了纪念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逝世三十周年是进一步向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的开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和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代表就是法国的昂立∙圣西门(1760-1826)、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创新理论来源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间接来源: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唯心主义体系:辩证法,突出观点,事物是一个过程,是发展的唯物主义体系:反对唯心主义宗教观,坚持历史唯心主义黑格尔费尔巴哈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直接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阶级关系;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直接来源: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

理论来源观点:猛烈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预言共产主义一定要取代资本主义,天才的设想未来新社会的状况:公有制,从事劳动按需分配,同情无产阶级唯心史观: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不认为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现实力量;反对阶级斗争,不认识其伟大作用;幻想通过说服教育使资产阶级自觉自愿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八世纪末叶同中世纪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法国唯物主义,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成果,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马原常见问题解答

马原常见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谁答: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

6.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产生重大影响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答: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7.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组织有哪些答: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8.19世纪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9.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0.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有哪些答: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科学的方法论。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应该是什么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系统全面的眼光,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

1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答:共产主义社会。

1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答:以人为本。

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1)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间接理论起源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间接理论起源

2.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古代朴素辩证法: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在肯定否定规律中重点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三大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基础,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6.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我们在政治课上都学过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四楼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个概念,楼主问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

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

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

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含义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各具其特点。

二者的辩证关系:a、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他,就不能正确掌握唯物辩证法。

这一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本身,我们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原因: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历史文化传承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的多样性的真实原因。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章开头部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个理论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因此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的仇视和憎恨。

(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封闭的僵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3)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那些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优秀成果,是科学上的最新成就。

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构成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文章简明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在哲学方面,(?1.1—?6)(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1.1—?3)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八世纪末叶同中世纪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法国唯物主义,又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成果,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认为,这些成果中主要的是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2)、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1.4—?1.5)列宁认为,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说明,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在于研究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条件及其物质活动。

生产力是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

马克思证明了社会关系的制度取决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经济结构1转变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是德国古典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的⼀切变化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具体思想起源19世纪西欧三⼤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思想家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如,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分析和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等。

19世纪的三⼤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提供了⾃然科学前提。

从更⼴泛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不只这些,还有古希腊罗马哲学、⽂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精髓是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条基本原则。

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他在《共产主义》⼀⽂中批评匈⽛利共产党员库恩·贝拉时写道:“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产阶级专政:⽆产阶级专政是⽆产阶级⾰命的根本问题。

⽆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争》中明确提出⽆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切阶级差别的必然过渡阶段。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2.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古代朴素辩证法: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

在肯定否定规律中重点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2、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其根据在于: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本质属性和理论品论: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是本质属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阶段性和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运动时物质的本质属性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是总特征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由对立统一规律,质变和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只有如实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是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的对象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一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如何检验真理:一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二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使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认识的过程:一获取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必须经历过理性的思考的作用,加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二感性认识有利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具有绝对的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理论创新对实践的作用: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 刘世平《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
成部分,导读》 ❖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甘肃人民出版社,1959 ❖ 陈先达《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中国青年出版
社,1997年
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 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和发展。
例如,列宁主义与中国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实 是师出一门。而为了保持马克 思主义蓬勃的生命力,我们必 须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3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和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代表就是法国的昂立圣西门17601826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创新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路 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和乔∙威 ∙弗∙黑格尔(1770-183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代表就是法国 的昂立∙圣西门(1760-1826)、沙尔∙傅 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 文(1771-1858)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1913年3月)马克思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官方科学和自由派科学)极大的仇视和憎恨,这种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某种“有害的宗派”。

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为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

全部官方的和自由的科学都这样或那样地为雇佣奴隶制辩护,而马克思主义则对这种奴隶制宣布了无情的战争。

期望在雇佣奴隶制的社会里有公正的科学,正像期望厂主在应不应该减少利润来增加工人工资问题上会采取公正态度一样,是愚蠢可笑的。

不仅如此,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现在我们就来简短的说明一下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来源以及它的三个组成部分。

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

在欧洲全部近代史中,特别是18世纪末叶,在同一切中世纪废物,同农奴制和农奴制思想展开决战的法国,唯物主义成了唯一彻底的科学,它忠于一切自然科学学说,仇视迷信、伪善行为及其它等等。

因此,民主的敌人便竭尽全力来“驳倒”、败坏和诋毁唯物主义,维护那些不管怎样总是为宗教辩护或支持宗教的各种哲学唯心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坚决地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并且多次说明,一切离开这个基础的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

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最明确最详尽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辩证法丰富了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指明了被压迫阶级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论证并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批评资本主义社会,幻想有比较好的制度出现,但它不能指出摆脱剥削制度的真正出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说明无产阶级才是创立新制度的社会力量,得出了阶级斗争是划分为对抗阶级的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一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自诞生以来一直被无产阶级政党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大贡献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揭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马原常见问题解答

马原常见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谁?答: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6.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产生重大影响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 答: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7.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组织有哪些?答: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8.19世纪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9.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0.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有哪些?答: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科学的方法论。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应该是什么?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系统全面的眼光,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

1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答:共产主义社会。

1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答:以人为本。

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1)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本质属性和理论品论: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是本质属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阶段性和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运动时物质的本质属性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是总特征
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由对立统一规律,质变和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只有如实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是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的对象
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一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如何检验真理:一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二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使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认识的过程:一获取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必须经历过理性的思考的作用,加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二感性认识有利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具有绝对的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理论创新对实践的作用: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过程。

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遵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遵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客观发展规律二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其辩证关系: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社会发挥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挥的作用:有些历史人物起巨大推进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劳动价值论: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的质和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劳动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不仅仅反取决于价值的创造,在实际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劳动商品的特殊性: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用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资本积累:源泉是剩余价值,是依靠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相对人口过剩:一流动人口过剩二潜伏人口过剩三停滞人口过剩
社会资本再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既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之间的矛盾
垄断的形成: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挥到一定阶段
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与少数企业的过程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一垄断并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条件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三社会生产时复杂多样,任何垄断组织不可能都包下来
垄断组织的实质: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垄断价格与利润:价格=成本+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国家福利制度:一职工参与决策二终身雇佣三职工持股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其次并不意味资本主义关系根本性质发生变化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建立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特征: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建立完善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安劳分配”制度
一国和多数国胜利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去社会主义,是由革命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国家多样性的原因: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社会主要道路具有不同特点二历史文化传统差异性事造成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曲折: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发展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