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建筑12x xxx 120807013x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以常熟市李市村为例
一、城市简介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市代管县级市。常熟市东北濒长江,东南邻太仓,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常熟文化属吴越文化,常熟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李市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南接昆山市石牌镇,常昆高速公路与锡太一级公路交汇于村南端,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据《常昭合志》载:“李市跨东山泾(旧属双凤乡),距城约四十里,街五、六道,居民六、七百户,有城隍庙、石桥一、木桥六。附近小村庄曰‘山泾’(居民数十户)”。李市村是以水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江南小镇,历史上曾是繁荣一时的商业、农业中心。
(李市村区位分析图)
二、历史背景
李市村源自明朝,详细的历史渊源已经难以探寻。据当地老人叙述,明代正统年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一位李姓商人坐船经过此地,迷路长达九天之久。于是“位置偏僻、水网发达”的李市地区就成为其“躲避乱世,经营生意”的风水宝地。日后李市村成为李氏大族的定居村落,又因其家族财力雄厚、贸易发达,吸引了周边居民来此买卖和定居,蔚然成市,渐成小镇。李市也因此得名。另有一种说法称明朝有一位李姓官员告老后居于此地,并建有一宅曰“李墅”,此地后来人口渐多,集市繁华,于是得名“李市”。
三、城市平面
在村落“生”之构思时,首先考虑的是选址。选址过程实质上
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博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构思者对村落外部的地
形地势、土壤、水文、风向、光照等自然条件进行评估与取舍,选择最符合构思意图的地方作为村落基址。李市村地处常熟地区,水系发达,河道密集。当地河流有陈泾河、市河、三泾河、吴泾河、清小湾、赤沙塘、黄瓜浜、白米浜等等,其中陈泾河、市河、三泾河、黄瓜浜穿李市村而过。这些河道基本限定了李市村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上的边界。
(李市村水系区位图)
(李市村平面图)
整个李市村是“依水而居、沿水而居”。从平面上看,村子以“十”字形的水系为脉络,村子的主要街巷和生活空间都是沿水而形成,在此脉络下,整个平面图式显示出了一种“井”字形的总体布局骨架,这个骨架是由街巷、桥梁等交通空间形成的,而这些街巷、桥梁的走向又形成了各个区域的整体排列与布局。
由于李市村内部河道支流纵横交错,村中心“十”字形的水系制约着村落空间的布局形态,村内道路、街巷空间所表现出的“井”字形整体肌理就是依水而生。正是如此,李市村的整体布局走势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种“自下而上”、顺水而成的村落布局。
(李市村村落分布分析面图)
四、主要景观构成
水系发达,降雨均匀。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自然环境良好,李市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水景景观。
(李市村水景图)
“自上而下”城市设计以南京为例
一、城市简介
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2013年建成区面积75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8.78万,其中城镇人口659.1万人。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二、历史背景
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也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南京曾多次为历朝都城,经历绵延战火,历久旎新。
三、城市平面
南京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城市,以城市总体设计确定的南京空间特色和景观美学为共识,强调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并与项目实施紧密结合,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开放多元、交通便捷、空间宜人的“山水城林”交融的美丽南京为目标。
(南京市区域规划图)
南京城市地理“两带一轴,长三角的心脏”,“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这是现行规划中南京的定位。但是在最新的规划中,南京的“角色”悄悄地变了: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长三角跳动的“心脏”。
南京的“相貌”:市域内构建“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两带:拥江发展的江南城镇发展带和江北城镇发展带;一轴是指沿
宁连、宁高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然后在其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市域城镇体系,最后形成主城、3个副城、8个新城、34个新城镇以及未来2000个以内的村庄的城市布局。南京中心城区的范围,将向南部扩大,并把仙林、江北地区纳入,包括原规划的东山、仙林、浦口新市区及雄州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700平方公里。以中心城为主体,连同周边新城,共同构成南京未来高度城市化地区——都市区。南京都市区范围是以新街口为中心,半径45公里,轨道交通45分钟出行覆盖的区域。按照规划设想,都市区包括了城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全部和六合区大部分以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为4388平方公里,比2001年提出的2947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多出1441平方公里,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带五轴”。